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检索正文
声明:以下资料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和 zh.wikisource.org
经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佛部
道部
導出Excel
总览
楞严经述旨-明-陆西星
(文影对照)
下载
No.295-A
△通释经题
△判说经先后(删定旧文)
△正宗五分
△正文
△徵心品第一
△一徵(答言识心在内)
△二徵(又疑识心在外)
△三徵(又疑识心潜伏根中)
△四徵(又计见暗名在身内)
△五徵(又计随所合处心则随有)
△六徵(又计心在根境中间)
△七徵(又计无着名之为心)
△辩见品第二
△真性常住第三
△分别外道品第四
△见妄品第五
△觉非和合品第六
△显示藏性第七
△五阴
△六入
△十二处
△十八界
△一眼色界
△二耳声界
△三鼻香界
△四舌味界
△五身触界
△六意法界
△七大
△一地大
△二火大
△三水大
△四风大
△五空大
△六见大
△七识大
△造悟赞谢第八
△深穷万法第九
△三种相续第十
△请穷妄因第十一
△外道因缘自然疑辩品第十二
△诃责戏论品第十三
△决定二义品第十四
△圆六湛品第十五
△究竟修因品第十六
△见结知解第十七
△宣义说偈第十八
△绾巾示结第十九
△选择圆通第二十
△特表耳根第二十一
△文殊说偈第二十二
△决定清净明诲第二十三
△摄持轨则第二十四
△修證三摩第二十五
△一卵生
△二胎生
△三湿生
△四化生
△五有色
△六无色
△七有想
△八无想
△九非有色
△十非无色
△十一非有想
△十二非无想
△三种修行渐次第二十六
△增历圣位第二十七
△十信心
△一信心住
△二念心住
△三精进心
△四慧心住
△五定心住
△六不退心
△七护法心
△八回向心
△九戒心住
△十愿心住
△十住
△一发心住
△三治地住
△三修行住
△四生贵住
△五方便具足住
△六正心住
△七不退住
△八童真住
△九法王子住
△十灌顶住
△十行
△一欢喜行
△二饶益行
△三无嗔行
△四无尽行
△五离痴乱行
△六善现行
△七无着行
△八尊重行
△九善法行
△十真实行
△十回向
△一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二不坏回向
△三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处回向
△五无尽藏功德回向
△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七随顺等观众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
△九无缚解脱回向
△十法界无量回向
△四加行
△一煖地
△二顶地
△三忍地
△四世第一地
△十地
△一劝喜地
△二离垢地
△三发光地
△四焰慧地
△五难胜地
△六现前地
△七远行地
△八不动地
△九善慧地
△十法云地
△精研七趣品第二十八
△狱趣
△十因
△六报(六报多有不可曲解。故但存其本文)
△极重
△次重即八热狱
△稍轻
△次轻
△鬼趣(六报之后。罪毕受形)
△畜生趣
△人趣
△仙趣
△天趣
△欲界六天
△四天王天
△忉利天
△须𦦨摩天 一名时分天
△兜率陀天 一名知足天
△乐变化天
△他化自在天
△色界十八天
△初禅三天
△二禅三天
△三禅三天
△四禅九天
△四根本天
△五不还天
△无色界四天
△分岐超出
△随定趣入
△修罗趣
△详辨魔境第二十九
△破五阴现境
△一色阴
△色阴现境
△二受阴
△受阴现境 其目有十
△三想阴
△想阴现境 其目有十
△四行阴
△二无因论 其目有二
△二遍常论 其目有四
△三四颠倒见 其目有四
△四有边论 其目有四
△五矫乱论 其目有四
△六计后有 正计 旁计
△七计后无 正计 旁计
△八计八但非 正计 旁计
△九计断灭 正计 旁计
△十计涅槃 正计 旁计
△五识阴
△识阴狂解 其目有十
△最后请益第三 微有删约
△五阴妄本
△一色本坚固
△二受本虚明
△三想本融通
△四行本幽隐
△五识本罔象
△五阴边际
△阴灭次第
楞严经述旨 卷一
楞严经述旨 卷二
楞严经述旨 卷三
楞严经述旨 卷四
楞严经述旨 卷五
楞严经述旨 卷六
楞严经述旨 卷七
楞严经述旨 卷八
楞严经述旨 卷九
楞严经述旨 卷十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