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 第 1a 頁 WYG0498-0419c.png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九十
郊坰
增嘉靖三十二年十月京師外城成正陽外門名永定
崇文外門名左安宣武外門名右安
等謹按永定左安右安三門外皆郊南地今謹
依此三門方位所値及朱彛尊原書次第分晰編
載至現在城坊所轄間有數處參入廣渠廣寧二
卷九十 第 1b 頁 WYG0498-0419d.png

門外地者則另編入郊東西卷内以清界限庶幾
四至瞭然可按帙而稽矣
又按朱彛尊原書内載南海子各條其地為今
南苑已恭載
苑囿門兹編次郊南例不複叙
原大定四年十月命都門外夾道重行植柳各百里
增燕墩在永定門外半里許官道西恭立
卷九十 第 2a 頁 WYG0498-0420a.png

御碑臺恭勒
御製
帝都篇
皇都篇其制甃磚為方臺髙二大許北面西偏門一以
石為之由門歴階而上數十級至臺頂繚以周垣碑立
正中形方而長下刻諸神像頂刻龍紋面北恭鐫
御製帝都篇面南恭鐫
御製皇都篇均清漢書
卷九十 第 2b 頁 WYG0498-0420b.png

增乾隆十八年
御製帝都篇 帝都者唐虞以前都有地而名不
著夏商以後始各有所稱如夏邑周京之𩔖是也王畿
乃四方之本居重馭輕當以形勢為要則伊古以來建
都之地無如今之燕京矣然在徳不在險則又鞏金甌
之要道也故序大凡於篇 天下宜帝都者四其餘偏
隘無足稱軒轅以前率荒略至今涿鹿傳遺城豐鎬頗
得據扼勢不均方貢洛乃營天中八達非四塞建康一
卷九十 第 3a 頁 WYG0498-0420c.png

塹何堪憑惟此冀方曰天府唐虞建極信可徵右擁太
行左滄海南襟河濟北居庸會通帶内遼海外雲帆
可轉東吳秔幅員本朝大無外丕基式廓建兩京
我有嘉賓歲來集無煩控御聫歡情金湯百二
要在德兢兢永朂其欽承
增乾隆十八年
御製皇都篇皇都者據今都會而為言約形勢
則若彼詳沿革則若此蓋不如研京十年練都一紀鴻
卷九十 第 3b 頁 WYG0498-0420d.png

篇巨作纂組雕龍若夫文皇傳十首之吟賔主搆一篇
之藻節之中和固所景仰歸於暌遇亦用興懐俊逸清
新古人蔑以加矣還淳返樸斯篇三致意焉 惟彼陶
唐此冀方上應帝車曰開陽軒轅臺榭雖莫詳職方有
幽無徐梁要之幅員長且廣山河襟帶具大綱列國
據此士馬强可以雄視諸南邦遼金以來始稱京閱
今千載峩天閶地靈信比長安長玉帛奔走來梯航儲
胥紅朽餘太倉天街十二九軌容八旗居處安界疆
卷九十 第 4a 頁 WYG0498-0421a.png

朱樓甲第多侯王槐市陸海無不藏富乎盛矣日中央
是予所懼心徬徨
原世祖中統十二年于麗正門東南七里建祭臺設昊
天上帝皇地祗位自是國有大典禮皆即南郊告謝成
宗即位始為壇于都城南七里自世祖混一六合至文
宗凡七世而南郊親祀之禮始克舉焉
等謹按據元史元郊壇在麗正門東南七里其
地當在今永定門外
卷九十 第 4b 頁 WYG0498-0421b.png

原至元二十四年田忠良請建郊壇于國南
增凉水河通南海子乃所以宣洩海子所出之水
等謹按良鄉縣南亦有凉水河水經謂之樂水
與都城外之凉水河異派此河源出右安門外西
南鳳泉東流經萬泉寺分為二支一南經草橋一
北經廣恩寺俱東注永勝橋復合為一東南流至
小紅門之西入
卷九十 第 5a 頁 WYG0498-0421c.png

南苑滙一畝泉及三海子諸水由五空橋出經馬駒橋
東流至張家灣入潞河乾隆三十八年奉
命疏濬共修河道八千餘丈恭繹
御製凉水河詩詳注原委及疏濬事宜謹載卷内
又按馬駒橋亦稱宏仁橋乾隆三十八年修建橋
牐
御製重修碑文并橋記具紀水道分合所自因其地隸
通州謹編入京畿通州條下
卷九十 第 5b 頁 WYG0498-0421d.png

增凉水河在宛平縣南由水頭莊泉發源東流入
南苑内經馬駒橋又東逕通州南曰南新河至張家灣
城南入白河
增乾隆三十九年
御製凉水河作 凉水出鳳泉玉泉各别路源出京西
南分流東南注
卷九十 第 6a 頁 WYG0498-0422a.png

歲久未疏剔率多成沮洳漫溢阻道途徃
來頗致誤
王政之一端未可置弗顧
邇年治水利次第修斯處建閘蓄其微通渠瀉其怒有
卷九十 第 6b 頁 WYG0498-0422b.png

節復有宣遂得成川巨川傍墾稻田更賴資稼務南苑
紅門外歴覽欣斯遇或云似江鄉寧飾江鄉趣興農利
旅然永言識其故
等謹按凉水河
御製詩恭立石於
南苑大紅門外
卷九十 第 7a 頁 WYG0498-0422c.png

增
南苑大紅門外有碧霞元君廟
等謹按大紅門外碧霞元君廟土人呼為南頂
乾隆三十八年
發帑重修前殿奉碧霞元君額曰神燭碧虚中殿奉東
嶽額曰神功出震後殿奉斗姥額曰妙握璿杓門
外二坊左曰廣生曰長養右曰羣育曰蕃滋俱
皇上御書
卷九十 第 7b 頁 WYG0498-0422d.png

原崇寧觀在府南一十里
等謹按崇寧觀今無考
原駙馬都尉鞏永固墓在永定門外
等謹按鞏永固于順治十年
賜諡忠烈墓今無考
補零陵陳公純德以御史殉甲申之難楚人瘞之湖南
㑹館側京山貧士秦嘉系訓蒙京師積館榖三十餘金
買地于永定門外葬之立石表其墓
卷九十 第 8a 頁 WYG0498-0423a.png

等謹按陳純德于乾隆四十一年
賜諡節愍墓今無考
原韋公寺在左安門二里武宗朝内侍韋霦建貲竭不
能竟詔水衡佐焉賜額宏善寺寺東行一折有堂堂三
折有亭亭後假山亭前深溪溪里許蘆荻滿其中寺南
觀音閣蘋婆一株髙五六丈寺内西府海棠二株左右
列寺後有柰子樹花時人多負几案擕酒肴飲樹下暮
則就宿于寺
卷九十 第 8b 頁 WYG0498-0423b.png

等謹按宏善寺在左安門外迤東魏村社正德
中太監韋霦建俗呼韋公莊今園亭已圮海棠蘋
婆柰子俱無存惟假山深溪在耳寺後有靜觀堂
五楹尚修潔西壁有康熈初禹之鼎畫雙鶴圖東
壁有陳奕禧書徐渭畫鶴賦
原韋公莊寺館俱新整而臨流一亭尤為游屐所湊隔
里許有柰子古樹婆娑數畝春時花開望之如雪三夏
葉特繁密列坐其下烈日不到公安袁宏道嘗謂戒壇
卷九十 第 9a 頁 WYG0498-0423c.png

老松顯靈宫柏城南柰子可稱卉木中三絶云
原韋氏别業四圍多水荻花蘆葉寒雁秋風令人作江
鄉之想
增宏善寺在左安門外所謂韋公寺也正德中内侍韋
霦建寺後有西府海棠二株髙二尋每開爛如堆繡香
氣滿亭昔人恨海棠無香誤也寺東臨池一亭亭後假
山極其幽勝
卷九十 第 9b 頁 WYG0498-0423d.png
卷九十 第 10a 頁 WYG0498-0424a.png

增金井在府南魏村社永樂間嘗駐蹕于此飲而甘之
遂命甃焉
等謹按魏村社金井今湮廢無考
原海會寺穆宗受釐之地萬歴増修極其閎麗今則零
落無存矣
卷九十 第 10b 頁 WYG0498-0424b.png

等謹按海會寺在左安門外迤西馬家村明嘉
靖間建萬厯間增修
本朝順治年間重修乾隆二十二年復加繕葺正殿恭
懸
皇上御書額曰覺海津梁殿前恭勒
御製詩碑寺内明萬厯二年碑大學士張居正撰又有
本朝順治十七年宏覺禪師道志所撰碑
增乾隆二十二年
卷九十 第 11a 頁 WYG0498-0424c.png

御製海會寺詩 城南佛宇道東陲慶落重㸔綽楔碑
見說神
宗受釐處更思張相迓衡時往來乆是惜零落
搆築無過葺廢頺帝里觀瞻法輪奐寧闗修福六檀
施
卷九十 第 11b 頁 WYG0498-0424d.png
等謹按笵銅佛像今在寺之正殿
卷九十 第 12a 頁 WYG0498-0425a.png
卷九十 第 12b 頁 WYG0498-0425b.png

等謹按隆禧寺在左安門外迤西東臯村有弘
治十四年禮部尚書張昇碑萬歴二十二年住持
僧正先重修亦有碑
卷九十 第 13a 頁 WYG0498-0425c.png

增采育乃古安次縣采魏里也明初為上林苑改名蕃
育署而人仍呼采育合新舊而名之也去都城七十里
等謹按采育在左安門外五十五里居民數千
家為畿輔首鎮
本朝分設廵檢一員專駐其地明時蕃育署今已廢僅
存遺址
増永樂五年設上林苑監蕃育署典署一人署丞一人
卷九十 第 13b 頁 WYG0498-0425d.png

録事一人洪熈中以良牧川衡二署併蕃育
原蕃育署首良牧林衡嘉蔬所謂外光禄也統于上林
苑署即皇莊不𨽻京府乃勝國時沙漠地永樂二年移
山東西民填之有恒産無恒賦但以三畜為賦計營五
十八舊有鵝鴨城
等謹按鵝鴨城今無考
卷九十 第 14a 頁 WYG0498-0426a.png

原義犬菴在蕃育署萬歴中菴犬搏隣鷄隣以詬主
僧宗住宗住執犬佛前撻之他日復犯宗住縛置將以
就屠犬撐住作乞憐狀宗住曰汝能悛尚可宥也因架
石作穽高不踰尺置犬其中犬自是蟠跼穽中不出食
避葷腥一日到佛前伸兩足伏首作頂禮狀宗住知其
且化去為誦湼槃經送之始化菴以此得名
等謹按義犬菴今無考
卷九十 第 14b 頁 WYG0498-0426b.png

原采育東南二十里有阜高一丈廣三四十尺曰聚燕
臺歲秋社燕辭巢日必各將其雛數十百聚此臺呢喃
一二日然後分翔而去
等謹按采育東南十里許即屬東安縣境聚燕
臺今無考
增乾隆三十六年
御製采育里詩 京南富庶村厥名采育里輕輿村外
過老㓜路旁跪去歳此被潦謂當艱窘矣審視無菜色
卷九十 第 15a 頁 WYG0498-0426c.png

衣暖面多喜急賑及大賑加賑二月裏有司善推行想
皆實澤被然未經見者正復不少耳
等謹按卷中
御製詩恭載初見之什餘不備録
増廣恩寺在菜户營
卷九十 第 15b 頁 WYG0498-0426d.png

等謹按廣恩寺在右安門外西三里菜户營舊
名清勝寺俗呼周橋寺寺有燕山府清勝寺慈慧
大師塔幢一宋宣和七年建按宋史宣和五年金
以燕京及涿易等六州還宋至七年十月宋郭藥
師始以燕山叛降金此幢是宣和七年二月所立
彼時地猶屬宋故幢内以宣和紀年耳
卷九十 第 16a 頁 WYG0498-0427a.png
卷九十 第 16b 頁 WYG0498-0427b.png

補崇禎丙子帝以宫中累朝所奉佛像盡發僧寺戊寅
詔武清侯助軍餉百萬侯時家産已落以甲第及海淀
别業售於人不足扇珥珮帨之屬悉鬻諸市及悼靈王
病篤帝臨視之王指九蓮菩薩示現空中數帝之罪言
訖而薨帝大悔命建佛寺于草橋之北額曰九蓮慈䕃
寺時崇禎十五年也寺基舊屬嘉蔬署周圍地一頃有
餘内官監太監王德化疏請歸寺徴租督工者中官于
輸曜也入山門為佛殿殿後建閣以奉九蓮菩薩宫中
卷九十 第 17a 頁 WYG0498-0427c.png

出繡佛旛徧挂于殿壁寺之西數十步即碧霞元君廟
土人號為中頂者是也
等謹按九蓮慈䕃寺在右安門外三里前為天
王殿中為萬德殿後為地藏殿而無閣正殿之兩
廡曰敏慧殿善法殿其右廡有悼靈王像
原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唐時有萬福寺寺廢而橋存
天啟間建碧霞元君廟其北土近泉宜花居人以種花
為業冬則蘊火暄之十月中旬牡丹已進御矣橋去豐
卷九十 第 17b 頁 WYG0498-0427d.png

臺十里中多亭館元亷右丞之萬栁堂趙參謀之匏瓜
亭栗院使之玩芳亭要在彌望間然莫詳其處矣
等謹按草橋在右安門外碧霞元君廟在橋北
數十武土人呼為中頂乾隆三十六年
發帑重修前殿奉碧霞元君額曰資生溥化中殿奉東
嶽額曰大德曰生俱
皇上御書廟有康熈中大學士王熈李天馥二碑
卷九十 第 18a 頁 WYG0498-0428a.png

又案瓠瓜亭詳郊坰東卷内萬柳堂玩芳亭詳本
卷
原草橋衆水所歸種水田者資以為利十里居民皆蒔
花為業有蓮池香聞數里牡丹芍藥栽如稻麻然諸花
悉備獨不能養蘭惟萬明寺有蘭數本
等謹按萬明寺在阜城門闗外詳見郊坰西
原燕地苦寒江南羣芳不易得即有攜種至者僅可置
盆盎中為几席玩其有進御者皆為火迫而發日月朝
卷九十 第 18b 頁 WYG0498-0428b.png

夕之艷無經歲計也
增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以花為業都人賣花擔每辰
千百散入都門凡花歴三時者長春也紫薇也夾竹桃
也香歴花時開謝者玫瑰也非花而花之者無花果也
草橋惟冬花盡三季之種坏土窖藏之蘊火坑晅之十
月中旬牡丹已進御矣元旦進椿芽黄瓜其法自漢已
有之漢世大官園冬種蔥韮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煴
菜得溫氣皆生
卷九十 第 19a 頁 WYG0498-0428c.png

原萬柳堂在府南
原萬柳堂在府南元亷希憲别墅
等謹按萬柳堂朱彛尊原書因遺址無考故入
城市存疑條下今按劉侗帝京景物畧稱在草橋
卷九十 第 19b 頁 WYG0498-0428d.png

豐臺之間謹移入郊南以識其事而舊蹟無可訪
矣
原亷希憲園名花幾萬本號為京城第一
原時營繕東宮工部官請曰牡丹名品惟相公家乞移
植數本太子知出公家矣公曰若出特命園雖先業一
無所靳我早事聖主備位宰相未嘗曲乞恩澤方爾病
退顧以花求媚耶請者愧止
原野雲亷公於都城外萬柳堂張筵邀疎齋松雪兩學
卷九十 第 20a 頁 WYG0498-0429a.png

士歌姬劉名解語花左手折荷花持獻右手舉杯歌驟
雨打新荷之曲松雪喜而賦詩曰萬樹堂前數畝池平
鋪雲錦蓋漣漪主人自有滄洲趣游女仍歌白雪詞手
把荷花來勸酒步隨芳草去尋詩誰知咫尺京城外便
有無窮千里思
原京師城外萬柳堂亦一宴游處也野雲亷公一日置
酒招疎齋盧公松雪趙公同飲命歌兒解語花歌小聖
樂行酒小聖樂乃小石調曲元遺山先生好問所製名
卷九十 第 20b 頁 WYG0498-0429b.png

姬多歌之俗以為驟雨打新荷者是也
原野雲亷公未老休致其城南别墅當時稱為亷園花
園村之名起此内有清露堂扁至大戊申八月其甥疎
仙萬户後更號酸齋與許叅政有壬同游主人命二人
分賦長短句有壬得清字即席成章調寄木蘭花慢主
人喜甚榜之堂上
卷九十 第 21a 頁 WYG0498-0429c.png

原玩芳亭在府南元栗院使别墅
等謹按玩芳亭朱彛尊原書入存疑條下今依
卷九十 第 21b 頁 WYG0498-0429d.png

劉侗帝京景物畧移入郊南而舊蹟已失其處矣
増玩芳亭在燕京東營内乃栗院使之别墅一時文彦
品題甚富
卷九十 第 22a 頁 WYG0498-0430a.png
增遂初堂元詹事張九思别業繞堂花竹水石之勝甲
於都城
等謹按張九思遂初堂孫承澤天府廣紀亦系
卷九十 第 22b 頁 WYG0498-0430b.png

之草橋河各條下然其蹟已無可考
增余遊祖氏園中有古池臺云是元人舊蹟然無從考
其為何氏園也
等謹按祖氏園遺址今廢
增金太祖武元皇帝平遼碑在南城豐宜門外史臣韓
昉撰文宇文虚中書
等謹按金制南郊壇在豐宜門外方丘在通元
門外蓋豐宜乃正南門通元乃正北門也王惲玉
卷九十 第 23a 頁 WYG0498-0430c.png

堂嘉話又云燕城西南門曰端禮則東南門為景
風可知以四德智禮相對衡之則西北門為崇智
東北門為㑹城亦可知也
原循宜泉橋北少東園内有金太祖武元皇帝碑扃守
卷九十 第 23b 頁 WYG0498-0430d.png

嚴秘園後有小亭四旁卉木成列峙二靈壁石於巽坤
隅
等謹按宜泉橋今無考
卷九十 第 24a 頁 WYG0498-0431a.png

原拜郊臺在府西南七里金大定間拜天於此
等謹按拜郊臺今無考朱彛尊於豐臺按下以
為疑即拜郊臺亦係約畧言之初無確證也
卷九十 第 24b 頁 WYG0498-0431b.png

原金因遼舊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禮重五
於鞠塲中元於内殿重九於都城外
增郊天臺在京城之南五里有壝設郊祀署主之累朝
故事至治三年冬上親祀至正十五年冬至日上再祀
金大定十一年拜郊所建國朝因之事實備載太常
原今右安門外西南泉源湧出為草橋河接連豐臺為
京師養花之所元人園亭皆在於此
卷九十 第 25a 頁 WYG0498-0431c.png

等謹按豐臺在右安門外八里居民尚以藝花
為業
原芍藥之盛舊數揚州劉貢父譜三十一品孔常父譜
三十三品王通叟譜三十九品亦云瑰麗之觀矣今揚
州遺種絶少而京師豐臺連畦接畛倚擔市者日萬餘
莖惜無好事者圖而譜之豐臺之名不知所始訽之土
人并無臺也
朱彛尊原按金時郊臺在南城外豐宜門者金之南
卷九十 第 25b 頁 WYG0498-0431d.png

門也豐臺疑即拜郊臺因門曰豐宜故目為豐臺
云爾
增豐臺在宛平縣西草橋南接連豐臺為近郊養花之
所元人園亭皆在此今毎逢春時為都人遊觀之地自
柳村俞家村樂吉橋一帶有水田橋東有園其南有荷
花池牆外俱水田種稻至蔣家街為故大學士王熈别
業向時亭臺極盛今亦荒蕪矣其季家廟張家路口樊
家村之西北地畝半種花卉半種瓜蔬劉村西南為禮
卷九十 第 26a 頁 WYG0498-0432a.png

部官地種植禾黍豆麥京師花賈比比於此培養花木
四時不絶而春時芍藥尤甲天下泉脉從水頭莊來向
西北流約八九里轉東南入
南苑北紅門歸張灣水清土肥故種植滋茂春芳秋實
鮮秀如畫誠此地難得之佳壤也
增乾隆三十九年
御製豐臺作 豐臺仍是舊名呼接畛連畦種植俱㸃
綴韶光寧可少偷移天巧得曾無幻開頃刻欺殷七下
卷九十 第 26b 頁 WYG0498-0432b.png

䇿火攻學阿奴日下南門精數典謂當花事祝蕃廡
增乾隆四十一年
御製豐臺行 廣甸𨄻迤臨豐臺豐臺村景殊他哉郭
駝遺風雜樹種殷七妙術繁花開樹種花開今復古
村人世業如商賈何不治田為農夫
惜矣墾植斯膏土更思敷治在順民百萬億分斯一分
卷九十 第 27a 頁 WYG0498-0432c.png

所失或多得或少
法令禁制徒紛紜冬雪春霖今歲好嫣
紅姹紫㸔夾道黄荃畫中五里行李賀詩囊益不少勝
朝酬唱多雅人飲酒挾妓遨遊頻百年來却鮮繼者亦
足以見風俗淳
卷九十 第 27b 頁 WYG0498-0432d.png
卷九十 第 28a 頁 WYG0498-0433a.png

補豐宜門外西南行四五里有鄉曰宜遷地偏而囂逺
土腴而氣淑郊邱帶乎左横岡亘其前中得井地三九
之一卜築耕稼植花木鑿池沼覆簣池旁架屋臺上𨽻
其榜曰逺風以為歲時賓客宴游之所者韓氏之昆仲
總管通甫判府君美也
朱昆田原按今之豐臺疑即逺風臺之遺址
卷九十 第 28b 頁 WYG0498-0433b.png

等謹按前條豐臺下朱彛尊按語云疑因門曰
豐宜目為豐臺昆田又云疑為逺風臺似俱涉傅
會矣
增韓御史先世禹城人城南逺風臺為别墅諸老有詩
朱昆田原按韓氏南莊即逺風臺
卷九十 第 29a 頁 WYG0498-0433c.png

等謹按韓氏逺風臺今無考
增葆臺在南城之南去城三十里故老相傳明昌時李
妃避暑之臺無碑志有寺甚壯麗乃故京藥師院之支
院也
等謹按葆臺及寺今俱無考
原百泉溪在府西南一十里麗澤闗平地有泉十餘穴
滙而成溪東南流入柳村河
原百泉地卑泥濘四時不乾一僧誓填之功未就旋壊
卷九十 第 29b 頁 WYG0498-0433d.png

已數年矣
原宋褧南城俚歌 柳村南路百泉涌䧟車躓馬沮洳
深煢煢一僧力負土治道不成徒苦心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