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乙巳年 四月十七选择其它日期

忌日
僧迁 朝代:西梁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姓严氏。吴郡吴人。师事钟山灵耀道则法师。后游讲肆。尝难招提慧琰禅品义。招提为更新章句。高帝法集兴善殿。锐辩如流。帝嘉之。且特诏迁。敷述帝所制胜鬘义疏于寿光殿。皇储尚书令何敬容。并加扣击。中兴。为荆邺大僧正。恂恂七众不肃而成。天保十二年四月十七日。卒于大宝精舍。寿七十九。葬江陵之中华北山。还弱冠诵法华六千部。亲见普贤于梦𥧌中。香光洞烛摩顶加被。秘而不言。及是始以告人云。且梁明帝有疏致迁。其说以为。等观北面归依。时移三纪。拥经问道。十有三年。终识苦空。功由善导。等观帝法名也。
续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篇二
释僧迁。姓严。吴郡吴人。孝敬夙彰。侍中玉锡见而异焉。一面定交。师事钟山灵曜道则法师。则亦权行外彰深相推重。后游谈讲肆纵辩天垂曾难招提慧琰禅品义。精思间出中座嗟扬。招提因改旧致。更新章句。梁高有敕。善言殿义集登即锐辩如流。帝有嘉之。仍降家僧之礼。帝制胜鬘义疏。班寿光殿。诸僧咸怀自恧。迁深穷理窟。特诏敷述。皇储尚书令何敬容。以并请论击。道俗欣洽时论题之。中兴荆邺。正位僧端。职任基月道风飙举。恂恂七众不齐而成。昔晋氏始置僧司。迄兹四代。求之备业罕有斯焉。自后探索幽求。经诰盘结皆针盲起废。怡然从政。以天监十二年四月十七日。移神大宝精舍。春秋七十有九。二十日葬于江淩之中华北山。初年少孝禀自然。家贫亲老珍养或阙。后名德既立。供嚫腴旨进馈益陈。及处艰忧毁几致灭。年方弱冠便诵法华数溢六千。坐而若寐亲见普贤。香光照烛仍降摩顶。书而不传。大渐惟几。方陈同志。凡讲涅槃大品十八部经。各数十遍。皆制义疏流于后学。等观即梁明帝之法名也。自云。北面归依时移三纪。权经问道十有三年。终识苦空功由善导。况乎福田五世师资两叶。仁既厚矣义寔深焉。遂刊碑坟陇。述德如左。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十一
释通朗,字明照。姓杨氏,崇宁人。母季氏,梦僧追虎入室,惊觉而娩,心异之。幼时随母入法忍寺,见尊者挖心出佛像,指问何人。母告曰:“心中有佛故。”对曰:“儿心亦然。”稍长,即思出尘,礼普照寺普荣披剃。道光癸卯,赴昭觉,道公见而器之,付正法眼藏。备历执事,调护水利,报效输将,弗殚艰险,几二十年,愿力甚钜。其职西堂时,已建成都准提阁殿宇。同治癸酉夏,继主昭觉,勤俭自持,清偿积逋,为数巨万。甲戌以后,重葺天王殿、五岳宫,修治北路官道塔院,彩绘庄严,足人信仰。戊寅翻刻《释迦谱》,以宣佛果。一时名公巨乡皆为莲社。制府丁公稚璜,尝相过从,若有夙契,偶至方丈,问曰:“此为丈室,和尚又在何处?”朗曰:“制府今在何处?”相视辗然,又问:“坐禅如何?”朗曰:“随时而坐。”曰:“坐时如何?”曰:“前有龙眼桥,后有威凤山,中间方丈室。”复以拂子一拂,云:“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丁公曰:“真善知识也。”嗟叹者久之,为奏颁“龙象神通”题额赠之,以表异焉。廉访如公,亦深于禅宗者,闻丁公言,造寺咨厥要旨,且问:“如何是究竟法?”朗曰:“得安乐时即安乐。”如公笑曰:“恁般安乐?”朗曰:“廉访自能分晓。”如公不禁怃然曰:“昨与丁公言,深得禅中三昧,殆不虚也。”乃携手上经楼,问:“此楼创自何人?”曰:“康熙时修自丈雪。”曰:“可重建矣。”朗曰:“早有斯志,但力未足耳。”公举一茎草建梵刹竟之旨,朗曰:“释谛须实地。”公首肯,助银三千两成之。一日自云:“佛诞之后,即吾归期。”时光绪乙酉四月十七日丑时,大众闻佛声西去,寿六十五,腊五十八,得戒弟子千馀人,得法者二十四人。朗性刚直,操行坚决,智慧皆从阅𠪾中出,人目为“伏虎再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