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第 1a 頁 WYG0498-0064a.png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七
官署
補大成門内石鼓各五西有石鼓文音訓碑一通外持
敬門東有元加封聖號詔書碑大徳十一年七月建西
有元加封先聖父母妻并四配制詞碑一通至順二年
九月建對廊樹厯科進士題名碑
原永樂二年三月命工部建進士題名碑于國子監命
卷六十七 第 1b 頁 WYG0498-0064b.png

侍讀學士王達撰記題名碑有記始此
原永樂十三年令立石北京國子監
原進士題名碑原在國子監大成門下正統間移於太
學門外
原景泰二年五月左春坊左諭徳管國子監司業事趙
琬奏進士題名立石大成門下俾諸生出入皆得瞻仰
誠激勸後學之意正統間移于太學門外風雨飄淋易
于損壊乞勅工部造屋覆葢以圖經乆從之
卷六十七 第 2a 頁 WYG0498-0065a.png

原天順七年八月乆雨壊國子監碑亭仆進士題名碑
五通上命有司修碑亭并豎其碑
原明永樂十三年始㑹試天下舉人於北京登科考謂
是年即令立石國子監然今無有有之自宣徳五年始
等謹按元代題名三碑
本朝國子監祭酒呉苑於啟聖祠土中得之至明代七
十有六碑始永樂十八年李騏榜訖崇禎十六年
卷六十七 第 2b 頁 WYG0498-0065b.png

楊廷鑑榜謂始於宣徳五年林震榜者誤也其缺
者惟萬厯八年崇禎十年兩碑耳
卷六十七 第 3a 頁 WYG0498-0065c.png
卷六十七 第 3b 頁 WYG0498-0065d.png
卷六十七 第 4a 頁 WYG0498-0066a.png
卷六十七 第 4b 頁 WYG0498-0066b.png
卷六十七 第 5a 頁 WYG0498-0066c.png
卷六十七 第 5b 頁 WYG0498-0066d.png
朱彞尊原按進士題名其初釋褐後即撰記立石
後乃有遲之一二十年始立石者至萬厯丙戍己
丑則有題名而無記戊戍以後則惟癸丑一榜有
卷六十七 第 6a 頁 WYG0498-0067a.png

記而已士大夫論資格日嚴而忽視題名如此良
可歎也
補國子監碑亭惟西南隅崇禎庚辰進士題名碑下尚
可容兩碑因又立庚辰科特用題名碑僅容癸未科進
士題名碑立于其次更無餘地可以立碑而明之進士
題名止此亦異矣
原崇禎庚辰上有厭薄進士之意故將下第舉人與廷
試貢士史惇等一百六十三人吴康侯等一百人盡留
卷六十七 第 6b 頁 WYG0498-0067b.png

特用於是惇等上疏請援進士例謁文廟行釋菜禮并
立石題名閣臣張四知以為不可上命如所請大學士
周延儒奉勅撰文太僕寺少卿兼翰林院侍書朱國詔
奉勅書并篆額工部營繕司郎中王灝監刻今石立於
國學中
等謹按
國朝題名碑惟順治壬辰乙未繙譯科另為碑刻餘則
滿漢同一碑肇自順治三年丙戍傅以漸榜四年
卷六十七 第 7a 頁 WYG0498-0067c.png

丁亥吕宫榜六年己丑劉子壯榜九年壬辰鄒忠
倚榜又麻勒吉榜十二年乙未史大成榜又圖爾
宸榜十五年戊戍孫承恩榜十六年己亥徐元文
榜十八年辛丑馬世俊榜康熙三年甲辰嚴我斯
榜六年丁未繆彤榜九年庚戍蔡啟僔榜十二年
癸丑韓菼榜十五年丙辰彭定求榜十八年己未
歸允肅榜二十一年壬戍蔡升元榜二十四年乙
丑陸肯堂榜二十七年戊辰沈廷文榜三十年辛
卷六十七 第 7b 頁 WYG0498-0067d.png

未戴有祺榜三十三年甲戍胡任輿榜三十六年
丁丑李蟠榜三十九年庚辰汪繹榜四十二年癸
未王式丹榜四十五年丙戌王雲錦榜四十八年
己丑趙熊詔榜五十一年壬辰王世琛榜五十二
年癸巳王敬銘榜五十四年乙未徐陶璋榜五十
七年戊戌汪應銓榜六十年辛丑鄧鍾岳榜雍正
元年癸卯于振榜二年甲辰陳徳華榜五年丁未
彭啟豐榜八年庚戍周澍榜十一年癸丑陳倓榜
卷六十七 第 8a 頁 WYG0498-0068a.png

乾隆元年丙辰金徳瑛榜二年丁巳于敏中榜四
年己未莊有恭榜七年壬戍金甡榜十年乙丑錢
維城榜十三年戊辰梁國治榜十六年辛未吴鴻
榜十七年壬申秦大士榜十九年甲戍莊培因榜
二十二年丁丑蔡以臺榜二十五年庚辰畢沅榜
二十六年辛巳王杰榜二十八年癸未秦大成榜
三十一年丙戍張書勲榜三十四年己丑陳初哲
榜三十六年辛卯黄軒榜三十七年壬辰金榜榜
卷六十七 第 8b 頁 WYG0498-0068b.png

四十年乙未吴錫齡榜四十三年戊戍戴衢亨榜
四十五年庚子汪如洋榜四十六年辛丑錢棨榜
皆列甲第姓名里貫毎科各立一碑云
増
聖祖御製祭酒箴 予敷文徳式禮辟雍允惟祭酒多
士攸宗在昔有虞命䕫教胄洎于成周升彼孝秀撫今
區夏遵路陳常海域遣子願齒膠庠爾長乃司表率匪
易木䋲斯直玉琢斯器烝烝譽髦爾儀是型濟濟橋門
卷六十七 第 9a 頁 WYG0498-0068c.png

爾訓是聆惟亷持躬惟慎率屬佻達其懲戒董其朂皇
矣謨典如鏗金鏞闡揚罔盡則傚奚從毋矜而華導之
誠正毋詭而趨範之孔孟王化丕盛視乎成均苟隳厥
職曷明人倫儒行克臧汝績乃效黽勉詔媺助宣聲教
増
皇上御製賜南學碑文 士為四民之首而太學者教
化所先四方于是觀型焉比者聚生徒而教育之董以
師儒舉古人之成法規條亦既詳備矣獨是科名聲利
卷六十七 第 9b 頁 WYG0498-0068d.png

之習深入人心積重難返士之所為汲汲皇皇者惟是
之求而未嘗有志于聖賢之道不知國家以經義取士
使多士由聖賢之言體聖賢之心正欲使之為聖賢之
徒而豈沾沾焉文藝之末哉朱子同安縣諭學者云學
以為已今之世父所以詔其子兄所以勉其弟師所以
教其弟子弟子之所以學舍科舉之業則無為也使古
人之學止於如此則凡可以得志於科舉斯已爾所以
孜孜焉愛日不倦以至於死而後已者果何為而然哉
卷六十七 第 10a 頁 WYG0498-0069a.png

今之士惟不知此以為苟足以應有司之求矣則無事
于汲汲為也是以至於惰逰而不知反終身不能有志
于學而君子以為非士之罪也使教素明于上而學素
講於下則士者固將有以用其力而豈有不勉之患哉
諸君苟能致思于科舉之外而知古人之所以為學則
將有欲罷不能者矣觀朱子此言洵古今通患夫為已
二字乃入聖之門知為已則所讀之書一一有益于身
心而日用事物之間存養省察闇然自修世俗之紛華
卷六十七 第 10b 頁 WYG0498-0069b.png

靡麗無足動念何患詞章聲譽之能奪志哉况即為科
舉亦無礙于聖賢之學朱子云非是科舉累人人累科
舉若髙見逺識之士讀聖賢之書據吾所見為文以應
之得失置之度外雖日日應舉亦不累也居今之世雖
孔子復生也不免應舉然豈能累孔子耶朱子此言即
是科舉中為已之學誠能為已則四書五經皆聖賢之
精藴體而行之為聖賢而有餘不能為已則雖舉經義
治事而督課之亦糟粕陳言無裨實用浮偽與時文等
卷六十七 第 11a 頁 WYG0498-0069c.png

耳故學者莫先於辨志志於為己者聖賢之徒也志于
科名者世俗之陋也國家養育人材將用以致君澤民
治國平天下而囿于積習不能奮然于聖賢豈不謬哉
朕膺君師之任有厚望于諸生適讀朱子書見其言切
中士習流弊故親切為諸生言之俾司教者知所以教
而學者知所以學
増
聖祖御製
卷六十七 第 11b 頁 WYG0498-0069d.png

至聖先師孔子贊 葢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
功一中傳而聖人代宣其藴有行道之聖得位以綏猷
有明道之聖立言以垂憲此正學所以常明人心所以
不泯也粤稽往緒仰溯前徽堯舜禹湯文武達而在上
兼君師之寄行道之聖人也
孔子不得位窮而在下秉刪述之權明道之聖人也行
道者勲業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堯舜文武
之後不有
卷六十七 第 12a 頁 WYG0498-0070a.png

孔子則學術紛淆仁義湮塞斯道之失傳也乆矣後之
人而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為治國平天下之凖其
奚所取衷焉然則
孔子之為萬古一人也審矣朕巡省東國謁祀闕里景
仰滋深敬摛筆而為之贊曰 清濁有氣剛柔有質聖
人參之人極以立行著習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極惟后
綏猷作君作師垂統萬古曰惟堯舜禹湯文武五百餘
嵗至聖挺生聲金振玉集厥大成序書刪詩定禮正樂
卷六十七 第 12b 頁 WYG0498-0070b.png

既窮象繫亦嚴筆削上紹往緒下示來型道不終晦秩
然大經百家紛紜殊途異趣日月無踰羮牆可晤
孔子之道惟中與庸此心此理千聖所同
孔子之徳仁義中正秉彞之好根本天性庶㡬夙夜朂
哉令圖溯源洙泗景躅唐虞載厯庭除式觀禮器濡毫
仰贊心焉遐企百世而上以
聖為歸百世而下以
聖為師非師
卷六十七 第 13a 頁 WYG0498-0070c.png

夫子惟師于道統天御世惟道為寳泰山巖巖東海泱
泱牆髙萬仞
夫子之堂孰窺其藩孰窺其徑道不逺人克念作
聖
増
聖祖御製四子贊
復聖顔子
聖道早聞天資獨粹約禮博文不遷不貮一善服膺萬
卷六十七 第 13b 頁 WYG0498-0070d.png

徳來萃能化而齊其樂一致禮樂四代治法兼備用行
舍藏王佐之器
宗聖曾子 洙泗之傳魯以得之一貫曰唯
聖學在兹明徳新民止善為期格致誠正均平以推至
徳要道百行所基纂承統緒修明訓辭
述聖子思子 於穆天命道之大原靜養動察庸徳庸
言以育萬物以贊乾坤九經三重大法是存篤恭慎獨
成徳之門卷之藏密擴之無垠
卷六十七 第 14a 頁 WYG0498-0071a.png

亞聖孟子 哲人既萎楊墨昌熾子輿闢之曰仁與義
性善獨闡知言養氣道稱堯舜學屏功利煌煌七篇並
垂六藝
孔學攸傳禹功作配
等謹按孔門四賢並有
皇上御製贊但黌宫内未經奉
諭立石今凖國子監志之例惟載自
臨雍紀事碑始
卷六十七 第 14b 頁 WYG0498-0071b.png

増
皇上御製臨雍紀事碑 天生烝民若有恒性人道立
焉亶生聰明神聖作之君作之師以厚其生以正其徳
綱常之所以不墜倫𩔖之所以相維相保于天地間者
斯焉是賴古聖王繼天立極君師之道兼隆夐乎尚矣
繼是以來雖代有君而克盡其為君之道者葢寡若夫
同天地亘今古繼往聖開來世特立為師之道于宇宙
間者則惟我
卷六十七 第 15a 頁 WYG0498-0071c.png

先師孔子一人敬惟
孔子集羣聖之大成祖述憲章垂教萬世使後之帝王
建極綏猷得有所遵循以求治法道法之大全由之則
治悖之則亂大哉
孔子功參乎覆載明並乎日月生民以來未有盛焉者
也我
列祖撫御寰區叙彞倫明禮樂諴民阜俗一惟
孔子所傳之大經大法是矩是式㣲言奥義悉推闡而
卷六十七 第 15b 頁 WYG0498-0071d.png

表章之統緒相承心源符契欽敬追崇之盛典超越往
代具在彞章予小子懋學書闈景行志切逮寅承
丕緒祗奉
先猷夙夜兢兢繹思
聖道越乾隆三年季春上日躬釋奠于
先師前期飭官庀材崇飾廟貌特命大成殿大成門覆
以黄瓦崇聖祠覆以緑瓦稱朕慕道崇師至意記曰禮
時為大宜次之稱次之先王之制禮也順于鬼神合于
卷六十七 第 16a 頁 WYG0498-0072a.png

人心惟其稱而已太學者帝王尊師之地盡禮備物以
明尊也稱其徳而不為過宜莫大焉抑非以炫耳目之
觀也欽崇至道敷政教以淑羣黎法
祖隆
師罔敢或斁俾薄海内外無一夫不與被
聖人之澤斯朕志也夫乾隆四年己未用允廷臣之請
勒文紀事以垂示于奕世系以詩曰 於昭道統淵源
三五
卷六十七 第 16b 頁 WYG0498-0072b.png

至聖挺生立極萬古贊修刪定為帝王師天地悠乆斯
文在兹惟我
祖
宗惇崇典禮爰謁林廟爰封祖禰予膺鴻緒彞憲是承
釋奠視學大昕鼓徴萬仞宫牆圜橋首善笙鏞斯陳爼
豆斯薦耽耽翼翼鳥革翬飛制符宸居金碧流輝丕焕
宏模神明所宅玉振金聲永揚教澤式眎兆庶式育才
賢光宣文治億萬斯年
卷六十七 第 17a 頁 WYG0498-0072c.png

増
御製重修文廟碑記
舉江淮河濟以贊海吾知其不知海舉嵩岱恒華以贊
地吾知其不知地然則舉道徳仁義以贊
孔子者其亦𩔖於是乎夫江淮河濟豈不為海所納而
不足以形海之大然海固不拒江淮河濟以為水也嵩
岱恒華豈不為地所載而不足以究地之厚然地固不
讓嵩岱恒華以為土也道徳仁義豈不為
卷六十七 第 17b 頁 WYG0498-0072d.png

孔子所垂而不足以盡
孔子之量然
孔子固不外道徳仁義以為教也教之義始見於虞書
而未有定所夏校殷序周庠學則三代共之是國學所
昉乎夫三代既有學亦必有教而吾以為
孔子立道徳仁義之教者何葢三代以前之教非
孔子不明三代以後之教非
孔子不立亦猶江淮河濟非海不納嵩岱恒華非地不
卷六十七 第 18a 頁 WYG0498-0073a.png

載道徳仁義非
孔子不垂也國學始于元太祖置
宣聖廟於燕京由元及明代有損益修葺至本朝而崇
奉規模為大備
列聖右文臨雍必事輪奐乾隆戊午朕詣學展儀先詔
易蓋黄瓦聿昭茂典然丹雘雖致飾壯觀而上棟下宇
風雨燥濕厯年既乆浸欹是虞爰以嵗丁亥發帑二十
餘萬特簡重臣司其事越己丑仲春告蕆工朕親釋奠
卷六十七 第 18b 頁 WYG0498-0073b.png

以落成焉先是言臣有以宜乗此時修復
辟雍圜水之制為請者禮官以為三代之制弗相沿襲
實政不必泥古朕以其言良是遂從之門殿諸額一凖
㑹典皆親書各懸于其所舉大工者必泐碑以誌故叙
其事書之若夫述
孔子之言仍以頌
孔子是猶繪日月星辰以象
天朕有所不能
卷六十七 第 19a 頁 WYG0498-0073c.png

増
世宗御製詣太學詩 禮樂牖民資大化國家造士在
斯文臨雍觀禮崇儒切視學論經養俊殷濟濟橋門龍
斾繞雍雍璧水鳯毛紛千官咸慶文明盛還佇同風率
土忻
増
世宗御製仲丁詣祭
文廟詩 扶植綱常百代陳天將
卷六十七 第 19b 頁 WYG0498-0073d.png

夫子覺斯民帝王師法成隆治兆庶遵由臻至淳道統
長垂今與古文明共仰聖而神功能溯自生民後地闢
天開第一人
増
世宗御製詣太學詩 辟雍親莅止典禮重參稽管籥
仍魚雅威儀自整齊禮門資至化義路牖羣黎永翊文
明治休徴共受禔善俗禮為本仁民域可躋崇儒申術
教造士列東西共式習如性咸成璋與珪興賢勤寤寐
卷六十七 第 20a 頁 WYG0498-0074a.png

振徳日提撕
増乾隆五年
皇上御製庚申仲秋丁祭詩 法
祖恢文徳崇儒禮
素王晨光開輦輅露氣浥旂常寅祀心恒凛丁辰日正
陽皇皇陳禮樂肅肅對宫牆言念百王後身登
夫子堂君師誠有愧仰止志方長
増乾隆九年
卷六十七 第 20b 頁 WYG0498-0074b.png

御製二月上丁釋奠
先師孔子詩 靈春惟仲月吉日值丁辰禮樂遵先進
詩書淑兆民
宫牆增慕永爼豆薦馨新敢謂百王後能傳一脈真承
筐將素幣獻爵列儒臣試問得門者誰為不愧人
增乾隆十八年
御製仲秋釋奠
先師孔子詩 髙居詎恃九重尊丁祭親承率駿奔山
卷六十七 第 21a 頁 WYG0498-0074c.png

海從來欽出𩔖
宫牆何有得其門樂音六奏非鐘鼓禮器千年復簋罇
經席昨臨今釋奠躬行未逮敢他論
増乾隆二十一年
御製仲春釋奠
先師孔子詩 經筵昨甫過釋奠此親臨寜僅崇文典
惟殷望道心衣冠集魚雅殿幕仰深沉道法參天地神
依貫古今千年綿後裔六佾協元音
卷六十七 第 21b 頁 WYG0498-0074d.png

聖藻光楣梠
君師責並欽
増乾隆三十四年
御製仲春上丁釋奠
孔子并落成國學即事詩 國學維新逮落成躬承丁
祭致寅精經綸萬古歸
陶冶
道徳千秋示典程秪覺行難增以愧未能言贊出乎誠
卷六十七 第 22a 頁 WYG0498-0075a.png

兩朝題額奎章煥心法由來治法并
子曰三年必有成虞傳惟一與惟精益滋宵旰寸心恧
敢詡治安百世程周鼎載陳古如式春芹敬薦潔為誠
試㸔陪禮來東魯教澤帡幪奕葉并
増乾隆二十四年
御製國學古槐詩 國學古槐一株元臣許衡所植閲
嵗既乆枯而復榮當辛未一枝再茁之初適
慈寜六旬萬夀之嵗槐市諸生傳為瑞事大學士蔣溥
卷六十七 第 22b 頁 WYG0498-0075b.png

繪圖以紀曾題六韵卷中監臣觀保等請勒石講堂垂
示乆逺書以賜之 黌宫嘉䕃樹遺跡緬前賢初植至
元嵗重榮辛未年竒同
曲阜檜靈紀易林乾徴瑞作人化符祥
介夀筵喬柯應芹藻翠葉潤觚編右相非誇繪由來事
可傳
等謹按國學古槐
御製詩是為首見之篇今恭録卷内
卷六十七 第 23a 頁 WYG0498-0075c.png
卷六十七 第 23b 頁 WYG0498-0075d.png
卷六十七 第 24a 頁 WYG0498-0076a.png
等謹按此條所引有元太宗諭二通故列為前
代帝製之首
卷六十七 第 24b 頁 WYG0498-0076b.png
卷六十七 第 25a 頁 WYG0498-0076c.png
卷六十七 第 25b 頁 WYG0498-0076d.png
卷六十七 第 26a 頁 WYG0498-0077a.png
卷六十七 第 26b 頁 WYG0498-0077b.png
卷六十七 第 27a 頁 WYG0498-0077c.png
卷六十七 第 27b 頁 WYG0498-0077d.png
卷六十七 第 28a 頁 WYG0498-0078a.png
卷六十七 第 28b 頁 WYG0498-0078b.png

等謹按陳旅記文稱富珠哩者乃富珠哩翀元
史本傳所載事蹟與此相同陳記中未及其名耳
卷六十七 第 29a 頁 WYG0498-0078c.png
卷六十七 第 29b 頁 WYG0498-0078d.png
卷六十七 第 30a 頁 WYG0498-0079a.png
卷六十七 第 30b 頁 WYG0498-0079b.png
卷六十七 第 31a 頁 WYG0498-0079c.png
卷六十七 第 31b 頁 WYG0498-0079d.png
欽定日下舊聞考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