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一 第 1a 頁 WYG0497-0574a.png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一
皇城
原北安門内黄瓦西門之裏則内官監也過北中門迤
西則白石橋萬法等殿至大髙元殿則習學道經内官
之所居也其北則裏氷窨也
卷四十一 第 1b 頁 WYG0497-0574b.png

等謹按内官監今廢其地猶名内官監衚衕内
有大佛堂其碑記備列黄瓦門營造庫米鹽庫油
漆作外鐵作婚禮作東行西行西瓦厰石厰黒窑
厰神木厰鑄鐘厰供應厰備用厰金殿厰稻田厰
蜂窩厰東花房馬鞍房瑠璃局外氷窨等名目與
水部備考及明史所載多合又有花炮局見於火
卷四十一 第 2a 頁 WYG0497-0575a.png

神廟三聖神祠碑記即明史所稱火藥十作舊地
也出北口迤西為教軍場出南口則蕪史所云白
石橋也
原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定新建萬法寳殿名中曰
夀憩左曰福舎右曰祿舎
原萬法寳殿萬厯二十九年添葢佛殿三十年額曰祖
師殿
原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圎明閣陽雷軒工成
卷四十一 第 2b 頁 WYG0497-0575b.png

原天啟甲子嵗吴地大水上命道經厰内官教宫女數
十人演習禳醮氅服雲璈與羽流無異仍選軀體豐碩
者一人飾為天神仗劍登壇行法不能勝介胄之重結
錦繡為之
等謹按春明夢餘録萬法寳殿燬萬厯二十九
年添葢佛殿連房三十年佛殿添額名祖師殿今
白石橋西魏家衚衕有萬法殿地基頗狹似非其
舊矣
卷四十一 第 3a 頁 WYG0497-0575c.png

原北上西門之西大髙玄殿也其前門曰始青道境左
右坊各二曰先天明境曰太極僊林曰孔綏皇阼曰弘
祐天民又閣二左曰炅真閣右曰

靈軒殿之東
北曰象一宫中供象一帝君範金為像尺許乃世廟元
修之玉容也
等謹按大髙玄殿在神武門西北明嘉靖中建
本朝雍正八年修乾隆十一年復修第一重門外南面
牌坊外曰乾元資始内曰大徳曰生第二重門額
卷四十一 第 3b 頁 WYG0497-0575d.png

曰大髙玄門正殿額曰大髙玄殿又額曰元宰無
為聫曰烟藹碧城金鼎香濃通御氣霞明紫極璇
樞瑞啟燦仙都後殿額曰九天萬法雷壇再後層
髙閣上圎下方上額曰乾元閣下額曰坤貞宇皆
皇上御書
上毎親詣瞻禮又按第一重門外左右二坊與蕪史所
載合惟先天明鏡鏡字坊上作境今改正至蕪史
所稱始青道境額及炅真等閣今俱無考
卷四十一 第 4a 頁 WYG0497-0576a.png
卷四十一 第 4b 頁 WYG0497-0576b.png
原始陽齋在無上閣左象一宫在無上閣右
卷四十一 第 5a 頁 WYG0497-0576c.png

等謹按始陽齋無上閣象一宫俱無考門前二
亭所謂九梁十八柱者今煥然也
原紫禁城有䕶城河河外即御溝也河自北閘口分流
經内官監白石橋大髙玄殿之東北上西門之外至紫
禁城下而東而南經太廟之東玉芝宫飛虹橋之西而
卷四十一 第 5b 頁 WYG0497-0576d.png

其在西一派則自太社太稷壇西至靈臺寳鈔司之東
合流於湧福之河以出
增萬嵗門在南曰北上門左曰北上東門右曰北上西
門再南過北上門則元武門北上西門之西曰乾明門
曰西上北門
原大髙玄殿稍西曰石作有閣又西曰乾明門迤南曰
兵仗局每年七夕兼供宫中乞巧針亦稱為小御用監
曰西直房即袍房也曰舊監庫屬内官監曰尚膳外監
卷四十一 第 6a 頁 WYG0497-0577a.png

曰甜食房造絲窩虎眼糖松餅曰西上北門其東則西
下馬門矣
等謹按石作閣今廢其地猶存大小石作之名
卷四十一 第 6b 頁 WYG0497-0577b.png
等謹按西華門外街西有明季兵仗局佛堂内
有米漢雯重修碑記則兵仗局即在此地
本朝康熙三十九年
勅改為萬夀興隆寺前殿外額曰顯靈塵世殿中額曰
卷四十一 第 7a 頁 WYG0497-0577c.png

摩利攴天中殿額曰興隆寺又有墨刻心經寳塔
一軸皆
聖祖御書
增福佑寺在西華門北街東
等謹按福佑寺雍正元年建正殿恭奉
聖祖仁皇帝大成功徳佛牌東案陳設
御製文集西設
寳座殿額曰
卷四十一 第 7b 頁 WYG0497-0577d.png

慈容儼在前殿額曰慧燈朗照大門外有東西二坊東
曰佛光普照曰聖徳永垂西曰澤流九有曰慈育
羣生皆
世宗御書
增昭顯廟在興隆寺南
等謹按昭顯廟雍正十年
勅建以祀雷神有
世宗憲皇帝御書導和宣豫額
卷四十一 第 8a 頁 WYG0497-0578a.png

增静黙寺在西華門外
等謹按寺碑云寺為明季闗帝廟舊址
本朝康熙五十二年重建寺門有
勅建静黙寺額正殿額曰静黙寺後殿額曰璿樞轉福
皆
聖祖御書
原自西上北門過西上南門則御用監也又南曰靈臺
曰寳鈔司其署在臨河後倚河有泡稻草池池中石灰
卷四十一 第 8b 頁 WYG0497-0578b.png

濾渣積成卧象形因名曰象山作房七十二間各具一
竈突名曰七十二凶神自西中門之西則尚寳監也鷹
坊司也再西出西苑門
卷四十一 第 9a 頁 WYG0497-0578c.png

等謹按御用監廢其舊址今為玉鉢庵即明真
武廟也在西華門外西南庵内有翰林院侍讀曹
曰瑛重修真武廟碑記又西南有闗帝廟為御用
監南庫舊址亦有碑
卷四十一 第 9b 頁 WYG0497-0578d.png

等謹按元史世祖紀至元二年十二月瀆山大
玉海成勅置廣寒殿輟耕錄謂之玉甕後在西華
門外真武廟中俗稱為玉鉢因以名庵
本朝乾隆十年
卷四十一 第 10a 頁 WYG0497-0579a.png

勅以千金易之移置承光殿
御製玉甕歌並
命内廷翰林等分賦鐫勒楹柱十六年重修是廟别製
石鉢以存舊名
御製詩及玉甕相傳始末詳見
宫室門
卷四十一 第 10b 頁 WYG0497-0579b.png

増西苑門迤南向東曰灰池
等謹按御用監諸庫作今廢惟氷窨尚存又東
南掌儀司署有觀星臺即蕪史所稱靈臺也又織
女橋南真武廟中有眀萬厯八年重修寶鈔司内
真武廟碑記則真武廟即寶鈔司故址也灰池象
山作房竈突久廢今其地猶有七十二烟洞之名
按髙士竒金鼇退食筆記南花園在西苑門迤南
東向眀時曰灰池種植瓜蔬於炕洞内烘養新菜
卷四十一 第 11a 頁 WYG0497-0579c.png

以備春盤薦生之用立春日進鮮蘿葡名曰咬春
本朝改為南花園雜植花樹凡江寧蘇松杭州織造所
進盆景皆付澆灌培植又扵煖室烘出芍藥牡丹
諸花每嵗元夕賜宴之時安放是今之南花園即
灰池舊址尚寶監鷹坊司無考
原左臨海亭右臨海亭在西苑門外嘉靖二十三年五
月建
等謹按左右臨海亭久廢
卷四十一 第 11b 頁 WYG0497-0579d.png

原乾明門在大髙玄殿之西承光殿之東
等謹按大髙玄殿之西
承光殿之東街北今為桑園門街南今為蕉園門俱詳
宫室門
原太液池中駕長橋兩端立二坊西曰金鼇東曰玉蝀
天氣清明日光滉漾清澈可愛
等謹按玉蝀橋亘太液池中橋有九門中門南
額曰銀潢作界聫曰玉宇瓊樓天上下方壺員嶠
卷四十一 第 12a 頁 WYG0497-0580a.png

水中央北額曰紫海迴瀾聫曰繡縠紋開環月珥
錦瀾漪皺煥霞標皆
皇上御書
又按
御製過玉蝀橋詩已恭載宫室門茲不復綴
卷四十一 第 12b 頁 WYG0497-0580b.png

原由金海橋玉熙宫迤西曰櫺星門迤北曰羊房夾道
牲口房虎城在焉内安樂堂在焉成化間萬貴妃専寵
孝穆紀皇后有娠託疾居此誕生孝宗
原金海橋之北曰玉熙宫曰承華殿曰元熙殿曰寳月
卷四十一 第 13a 頁 WYG0497-0580c.png

亭曰清馥殿曰騰禧殿
原玉熙宫二坊曰熙祥熙瑞後殿曰清仙宫東夀祺齋
西祿祺齋又有鳯和居鸞鳴居仙輝館仙朗館
原神廟設玉熙宫選近侍三百餘員學宫戲駕陞座則
承應之劉榮即其一也
原玉熙宫在西安裏門街北金鼇玉蝀橋之西明神宗
時選近侍三百餘名扵此學習官戯嵗時陞座則承應
之各有院本愍帝每宴玉熙宫作過錦水嬉之戯一日
卷四十一 第 13b 頁 WYG0497-0580d.png

宴次報至汴梁失守親藩被害遂大慟而罷自是不復
幸玉熙宫矣
等謹按金海橋即玉蝀橋玉熙宫久廢按金鼇
退食筆記玉熙宫在金鼇玉蝀之西
本朝改為内廐豢養
御馬今陽澤門内小馬圈即其地也承華殿元熙殿寳
月亭俱詳
宫室門
卷四十一 第 14a 頁 WYG0497-0581a.png

原櫺星門迤西曰西酒房曰西花房曰大藏經厰即司
禮監之經厰也
原羊房夾道舊有貞慶殿萬厯三十一年八月毁
原正徳八年五月詔建延夀僧寺堂釋殿于西内經厰
原司禮監大藏經厰按碑記皇城内西隅有大藏經厰
𨽻司禮監寫印上用書籍及造制勅龍箋處内有廨宇
庫藏作房及管庫監工等處官員所居藏庫則堆貯歴
卷四十一 第 14b 頁 WYG0497-0581b.png

代經史文籍三教番漢經典及國朝列聖御製御書詩
賦文翰印板石刻于内作房乃匠作印刷成造之所其
印板用久糢糊則入池刷洗復用建自正統甲子歴至
嘉靖戊午世宗皇帝造元都宫殿將本厰大門拆占廨
宇等項雖存而官匠出入狹隘不便隆慶改元元都拆
毁其後内監展拓舊基重加修飾始於萬厯三年二月
落成于五月
增大藏經厰在玉熙宫遺址之西即司禮監經厰也貯
卷四十一 第 15a 頁 WYG0497-0581c.png

經書典籍及釋藏諸經
等謹按陽澤門迤西出三座門轉北則羊房夾
道也延夀庵在羊房夾道路西庵基頗狹棟宇無
多院牆南面有康熙中重修碑記庵内有嘉靖六
年鐘一上鑄延夀庵及内府安樂堂佛堂永逺供
奉等字是安樂堂在西内經厰延夀庵則其佛堂
也稍西為經板庫則燕都逰覽志所云藏庫以貯
經史文籍番漢經典及御製詩文印板者也有三
卷四十一 第 15b 頁 WYG0497-0581d.png

佛庵碑記可考又考春明夢餘錄貞慶殿萬厯三
十一年已拆去為大山子工所用西酒房西花房
考金鼇退食筆記云久廢今羊房夾道迤西酒醋
局巷内有真武殿至今稱為酒房葢即西酒房舊
址也
原清馥殿前有丹馨門錦芳翠芬二亭嘉靖十一年三
月建
卷四十一 第 16a 頁 WYG0497-0582a.png
增弘仁寺在太液池西南岸
等謹按弘仁寺地最爽朗即明清馥殿舊基康
熙五年改建為寺迎旃檀佛像居之恭勒
聖祖御製碑記又六十年
聖祖御製旃檀佛西來歴代傳祀記乾隆二十五年
皇上發帑重修恭勒
御製重修碑文正殿額曰祇林妙相後樓額曰雲䕃樓
卷四十一 第 16b 頁 WYG0497-0582b.png

皆
皇上御書
增弘仁寺前樹二坊東曰廣㤙敷化西曰普度能仁入
寺數武白石甃方池上跨三梁綠荷出水朱魚吹藻其
西作龍首自牆外汲太液水貫注之池北天王殿殿
東西分峙兩樓以懸鐘鼓再進為慈仁寳殿左曰弼教
右曰翊化又進為大寳殿左曰覺徳右曰普慧旃檀佛
像髙五尺鵠立上視後瞻若仰前瞻若俯衣紋水波骨
卷四十一 第 17a 頁 WYG0497-0582c.png

法見其表左手舒而直右手舒而垂肘掌皆微弓指微
張而膚合三十二相中鵞王掌也勇猛慈悲精進自在
以意求之皆備相傳為旃檀香木扣之聲鏗鍧若金石
入水不濡輕如髹漆晨昏寒暑其色不一大抵近於沉
碧萬厯中慈聖太后始傅以金
等謹按弘仁寺正殿及後樓額皆
御書已詳見前條其餘坊殿諸額名俱仍舊惟普慧覺
徳二殿額左右易置耳
卷四十一 第 17b 頁 WYG0497-0582d.png
卷四十一 第 18a 頁 WYG0497-0583a.png
增
聖祖御製弘仁寺碑文 朕惟佛教之興其來已久使
人遷善去惡隂翊徳化不可忽也茲旃檀像自佛初成
道刻表以來屢著靈異尤當景崇今特擇景山西之善
地創建殿宇於康熙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自鷲峰寺
遷移供奉配以菩薩從神為
宗社永呵䕶生民祈福佑威儀不逺資瞻禮焉是用勅
卷四十一 第 18b 頁 WYG0497-0583b.png

名弘仁勒諸貞珉以志不朽云
增
聖祖御製旃檀佛歴代傳祀記 朕聞佛法誘善懲惡
有禆世教故歴代尊崇流傳靈異厥蹟甚著按元翰林
學士程鉅夫旃檀佛像記佛道成思報母恩遂昇忉利
天為母説法優填王欲見無由乃刻旃檀為像佛自忉
利復下人間見所刻像摩頂受記曰我滅度千年後汝
往震旦廣利人天自是像在西土一千二百八十餘年
卷四十一 第 19a 頁 WYG0497-0583c.png

龜茲六十八年涼州一十四年長安一十七年江南一
百七十三年淮南三百六十七年復至江南二十一年
汴京一百七十六年北至燕京供聖安寺十二年又北
至上京大儲慶寺二十年南還燕宫内殿五十四年元
丁丑嵗三月燕宫火復還聖安寺五十九年至元十二年
乙亥迎供萬夀山仁智殿二十六年己丑遷大聖夀萬
安寺後殿又按明萬厯間釋紹乾瑞像來儀記明初自
萬安寺遷慶夀寺嘉靖十七年寺焚遷鷲峯寺一百二
卷四十一 第 19b 頁 WYG0497-0583d.png

十八年康熙四年創建弘仁寺自鷲峯寺迎供至今又
五十七年矣計自優填王造像之嵗當周穆王十二年
辛卯至康熙六十年辛丑凡二千七百一十餘年昭昭
瑞像肇自西方流傳中土光明瑩潔今古常存考歴代
之往蹟昭新創之宏規勒諸貞珉以記盛事垂之永久
用誌不朽云
增
皇上御製重修弘仁寺碑文 弘仁寺者康熙四年奉
卷四十一 第 20a 頁 WYG0497-0584a.png

勅所建移供鷲峯寺旃檀瑞相於斯我
皇祖再世如來現轉輪王相以金仙象教流傳資翊治
化因而逺溯靈踪俾人天廣利迄今垂及百年丹雘之
煥者日以剝龍象之獰者日以削敬惟開嵗為
聖慈七旬大慶今嵗又朕五十誕辰思所以繩
寳構祝
鴻禧者爰以孟陬之吉出内府帑重加修葺閲八月訖
工展禮為讚有瑞紀庚辰重輪奐竒從辛卯肇胚胎之
卷四十一 第 20b 頁 WYG0497-0584b.png

句葢誌實也朕惟君子體仁則為弘世尊闡仁則為能彼
弟子之未臻師學者尚不識何為弘而何為能有似與
仁背馳宜乎儒者之闢為異端矣我
皇祖内外一如本末共貫六十一年深仁厚澤普被蒼
生則其弘也為何如抑其能也為何如此寺之建豈徒
以人天福徳供養世尊已哉經言世尊具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然若以色見聲求即毘首天匠徒勞畫炭無有
似處設諸淨信一舉念皈依亦得即覩百千萬億化身
卷四十一 第 21a 頁 WYG0497-0584c.png

所謂即心即佛不可言同何況云異而彼優填王橅笵
瑞相譬如日光月光本來圎滿一切衆生扣槃捫籥今
將與操熒爝者求羲馭曷若引金燧以晞陽將與挹涓
勺者擬望舒曷若懸芳諸而衍潤矧爾時授記真容威
徳自在乃者勝旛法鼓莊嚴端好非謂與諸天寶網種
種供養無二無别以是助宣聖教永闡慈仁即現無量
夀身而為説法則猶我
皇祖上為
卷四十一 第 21b 頁 WYG0497-0584d.png

宗社延庥下為蒼黎祈祐之
志而瑞相因緣詳著
皇祖御銘者此不復書
增乾隆二十五年
御製重修弘仁寺敬讚旃檀寳相 忉利天宫去復囘
旃檀摩頂記如來自茲震旦輝佛日不盡恒沙演法雷
瑞記庚辰重輪奐竒從辛卯肇胚胎
惟無量夀福無量斂錫敷思遍九垓
卷四十一 第 22a 頁 WYG0497-0585a.png

增乾隆三十九年
御製過弘仁寺瞻禮作 飛來舎衛國靈蹟孰能詳如
是相好在經過瞻禮常當春忍草秀不夜慧燈光設繹
弘仁義吾尤勉未遑
等謹按弘仁寺
御製詩謹繹有闗紀述者恭載卷内餘不備錄
卷四十一 第 22b 頁 WYG0497-0585b.png
卷四十一 第 23a 頁 WYG0497-0585c.png
卷四十一 第 23b 頁 WYG0497-0585d.png
卷四十一 第 24a 頁 WYG0497-0586a.png
卷四十一 第 24b 頁 WYG0497-0586b.png
等謹按旃檀佛像源流元明以來惟程鉅夫所
記甚詳其言自西土至龜茲尋入中國自是而涼
州而長安而江南而淮南復自淮南至江南由汴
京而至燕京復自上京還燕京皆有年嵗可考其
卷四十一 第 25a 頁 WYG0497-0586c.png

系干支者與歴代年表頗相合明萬厯間釋紹乾
作瑞像來儀記雖亦原本鉅夫之説而紀年譌舛
甚多如周穆王五十一年為庚午而紹乾誤作壬
申元太祖即位十二年為丁丑至世祖至元十二
年乙亥計五十九年而紹乾誤作一十九年其不
及程記之足據明矣又紹乾記謂像自金時至燕
京初居憫忠寺又北至上京大儲慶寺復還燕京
居於内殿及元代因内殿火像移聖安寺後迎入
卷四十一 第 25b 頁 WYG0497-0586d.png

萬夀山仁智殿嗣復移奉大聖夀萬安寺明初自
萬安寺遷慶夀寺嘉靖間寺燬遷鷲峰寺所記金
元時事與程記畧同惟紹乾云像初居憫忠寺而
程記作聖安寺今考憫忠寺並無瑞像遺跡而聖
安寺則有笵銅瑞像並刻像於碑與旃檀像相髣
髴碑為明僧通月記亦止言居聖安而不言憫忠
則紹乾記之不及程記益明矣考聖安寺明正統
間改為普濟寺寺有二碑詳修葺始末閱年既久
卷四十一 第 26a 頁 WYG0497-0587a.png

頽圯特甚茲奉
勅重修復以聖安為名其寺中舊有銅像視旃檀像較
小不足傳信
特命迎奉大内
詔所司䖍選旃檀肖瑞像雕製還之聖安寺以存舊蹟
其功徳益不可思議矣又按仁智殿應在今白塔
山其遺址已無可考至大聖夀萬安寺即今妙應
寺慶夀寺即今雙塔寺俱無瑞像源委兩寺皆係
卷四十一 第 26b 頁 WYG0497-0587b.png

燼後重修其不復有蹤跡可尋固無足怪惟鷲峰
寺今為西長安門西之卧佛寺
本朝康熙四年自鷲峰寺移奉弘仁寺見於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記則鷲峰為像所經歴信而可徴
今瑞像供奉弘仁寺中莊嚴相好經久長新寺因
是並有旃檀之名若夫瑞像因縁自有
聖祖御碑足以傳信萬世來儀記之傳聞異辭乃緇流
考訂之疎更無庸深辨矣
卷四十一 第 27a 頁 WYG0497-0587c.png

增仁夀寺在弘仁寺東
等謹按仁夀寺乾隆二十六年建大門恭懸
御書仁夀寺額殿中圎外方中央及八方供長夀佛中
有複壁壁上悉供諸佛東西南北各闢一門甃以
白石每門俱刻
御書額聫東之額曰最勝因緣聫曰香臺圍繞花霏雨
毫相光明月印川南之額曰總持夀世聫曰螺髻
齊瞻安樂相珠胸全現吉祥文西之額曰無邊功
卷四十一 第 27b 頁 WYG0497-0587d.png

徳聫曰一切寳燈輝妙喜大千圎鏡納須彌北之
額曰永駐祥輪聫曰檀薰合證莊嚴具龍䕶常資
福徳多
原正徳十一年二月命右都督張洪監督團營西官㕔
復指揮僉事神周官代洪管勇士營時江彬許泰皆以
邊將得幸上好武特設東西兩官㕔于禁中視團營東
以太監張忠領之西以泰領之周嘗以罪坐謫附泰洪
亦得進用未幾益以劉暉皆賜國姓為義子四鎮兵號
卷四十一 第 28a 頁 WYG0497-0588a.png

外四家彬兼統之上又自領閹人善騎射者為一營謂
之中軍晨夕操練呼譟火礟之聲達於九門浴鐵文組
照耀宫苑上親閲之名曰過錦言望之如錦也諸軍悉
衣黄罛甲中外化之雖金緋盛服亦必加此於上泰及
周等遮陽帽上飄靛染天鵞翎以為飾貴者飄三英次
二英兵部尚書王瓊得賜一英冠以下教塲自謂殊遇
焉
原嘉靖三十年上更定營制命改舊内教塲名曰内㦷
卷四十一 第 28b 頁 WYG0497-0588b.png

營欲以團操内使次年二月工部請營建祀所并營舎
中立一臺備御視上乃遣朱希忠告廟尚書歐陽必進
祭司工之神
等謹按内教塲今名教軍塲在今弘仁寺東北
卷四十一 第 29a 頁 WYG0497-0588c.png

其地有三聖祠祠内有碑畧云教塲内三聖祠以
祠火神水草神馬帥又云禁旅之設遴拔監局諸
司内員精健者三千人統以總提分治以中軍領
以總牌次設明甲硬弓隨伍等官於大内西北二
處分塲訓練後皆併練於此
卷四十一 第 29b 頁 WYG0497-0588d.png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 第 30a 頁 WYG0497-0589a.png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一舉正
過北中迤西原書中字下落門字今據春明夢餘錄
増
先天明境原書境訛作鏡今據牌坊改
純亦不已原書亦訛作文今改
統宗殿原書訛作摠今改
旃檀佛像元自仁智殿首増五字
卷四十一 第 30b 頁 WYG0497-0589b.png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四十一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