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一 第 1a 頁 WYG0679-0639a.png

欽定四庫全書
經義考卷二百一
翰林院檢討朱彝尊撰
春秋
吕氏春秋説志
五卷
存
江氏春秋補傳
卷二百一 第 1b 頁 WYG0679-0639b.png

五卷
未見
杭州府志曉仁和人正德戊辰進士厯官工部右侍
郎贈尚書
鍾氏春秋集要
二卷
未見
胡氏春秋本義
卷二百一 第 2a 頁 WYG0679-0640a.png

十二卷
未見
王氏春秋斷義
一卷
存
崇慶自序曰昔者吾聞諸夫子曰吾行在孝經志在
春秋而孟子推廣仲尼則又曰其事則齊桓晉文其
文則史其義則㐀竊取之吾是以知春秋聖人之心
卷二百一 第 2b 頁 WYG0679-0640b.png

經也因史而寓吾義焉爾也然而聖人之義存乎取
舎聖人之取舎存乎是非是故是非之來無恒而後
吾之取舎應焉而何嘗有心於其閒也如此則聖人
可窺後人之鑿可惡也矣今夫人倫莫大乎君臣父
子夫婦長幼朋友始終莫大乎冠昏喪祭弔賻殯葬
交際莫大乎朝覲㑹同盟誓聘問内外莫大乎中國
四裔潤色戡定莫大乎禮樂征伐省咎反躬莫大乎
時之災祥民之向背巡行莫大乎省方田狩然而莫
卷二百一 第 3a 頁 WYG0679-0640c.png

不有先王之法在焉夫法天之理也人之紀也不可
亂也理悖而紀亂人之心滅矣吾乃今然後知仲尼
之悲周也夫悲周因之於魯探其原也是故言魯所
以正列國也舉列國所以例魯也又從而參之周所
以互見也爲無窮防也仲尼取舎之義微矣然而經
者綱也史之文也有筆削焉傳者目也列國之事也
聖人取舍之心行乎其中矣而謂字字而襃字字而
貶豈所以論聖人也哉故善觀春秋者必以傳善觀
卷二百一 第 3b 頁 WYG0679-0640d.png

傳者必以理必自平心易氣始平心易氣者必自無
欲始仲尼復起必從吾言矣作春秋斷義嘉靖戊戌
楊氏春秋地名考
一卷
未見
余氏春秋傳疑
一卷
未見
卷二百一 第 4a 頁 WYG0679-0641a.png

王氏春秋億
四卷
未見
霍氏春秋解
未見
馬氏春秋備義
未見
鄭氏春秋傳義
卷二百一 第 4b 頁 WYG0679-0641b.png

未見
黄虞稷曰佐字時夫正德甲戌進士福建右參議
舒氏春秋疑義
未見
姜氏春秋曲言
十卷
存
黄虞稷曰綱字幼章金華人正德丁丑進士工部郎
卷二百一 第 5a 頁 WYG0679-0641c.png

中
王氏春秋集傳
未見
漸逵自序曰春秋者大聖人所作之經為天下古今
禮義不易之公案也而論春秋者乃有千載不決之
疑二焉曰凡例也周正也凡例見於三傳漢唐宋之
儒者皆從而附㑹之雖以胡氏猶不免焉惟朱子始
破其説以爲非聖人之意而猶未明言以闢之也近
卷二百一 第 5b 頁 WYG0679-0641d.png

得甘泉湛氏作春秋正傳乃深斥之然後凡例之説
始弗信於天下周正亦起於左氏而漢唐宋之儒亦
從而附㑹之雖以朱子猶不免焉惟唐子西僅及之
而亦未得其詳也近得周文安作辨疑集始析而正
之而三正之説猶或遺焉予謂三正之説古無是制
亦無是言也求之詩書考之周禮皆曰班朔事於諸
侯自此始耳非謂改元也自是而改時改月之言漸
興而天地陰陽之道乖矣故予斷以周王無建子之
卷二百一 第 6a 頁 WYG0679-0642a.png

制夏厯爲百王之書而春秋無冠月之訓自以謂足
以破千載不決之疑不知博古君子以爲何如也雖
然得聖人之意而出於凡例時月之閒猶相千里之
馬而出於牝牡驪黄之外此又讀春秋者之所宜知
也予既爲春秋古經義以其辭簡奥恐讀者晦焉暇
日徧觀諸儒之論亦有精確得聖人之意者裒爲集
傳俾學者一開卷而知之無事乎揣測牽强之勞庶
幾明白簡易而聖人正大之情見矣
卷二百一 第 6b 頁 WYG0679-0642b.png

林氏春秋質疑
未見
季氏春秋私考
三十六卷
存
唐順之序曰春秋之難明也其孰從而求之曰求之
聖人之心聖人之心又孰從而求之曰求之愚夫愚
婦之心或曰然則游夏何以不能贊也曰髙與赤者
卷二百一 第 7a 頁 WYG0679-0642c.png

世傳以爲游夏之徒也師説固宜有在焉者其猶未
免於説之過詳與其諸家之紛紛者又可知矣可謂
蔽於聖經而不以愚夫愚婦之心求春秋者也余爲
是説久矣儒者皆牽於舊聞迂焉而莫余信也閒以
語彭山季君君欣然是之於是出其所著春秋私考
示余則公穀之義例左氏之事實諸家紛紛之説一
切摧破而獨身處其地以推見當時事情而定其是
非雖其千載之上不可億知然以斯人直道而行之
卷二百一 第 7b 頁 WYG0679-0642d.png

心準之要無甚遠者余是以益自信余之説有合於
君也君嘗師陽明王先生聞致知之説爲能信斯人
直道之心與聖人無毁譽之心同其春秋大旨亦多
本之師説故其所見直截如此至於地理古今之沿
革姓名氏族之流派星厯之數度禘郊嘗社禮樂兵
賦之纖悉古今之所聚訟皆辨析毫釐務極核實昔
人所稱經師莫之及也
私考駁正近代之經學鑿空杜撰紕繆不經未有甚
卷二百一 第 8a 頁 WYG0679-0643a.png

於季本者也本著春秋私考於惠公仲子則曰隱公
之母盜殺鄭三卿則曰戍虎牢之諸侯使刺客殺之
此何異於中風病鬼而世儒猶傳道之不亦悲乎傳
春秋者三家杜預出而左氏幾孤行於世自韓愈之
稱盧仝以爲春秋三傳束髙閣獨抱遺經究終始世
遠言湮譌以承譌而季氏之徒出焉孟子曰始作俑
者其無後乎太和添丁之禍其殆髙閣三傳之報與
季於詩經三禮皆有書其鄙倍略同有志於經學者
卷二百一 第 8b 頁 WYG0679-0643b.png

見即當焚棄之勿令繆種流傳貽禍後生也
周氏春秋心傳
佚
陸氏春秋輯略
未見
黄虞稷曰鄞縣人正德辛巳第二人及第
黄氏續春秋明經
十二卷
卷二百一 第 9a 頁 WYG0679-0643c.png

未見
湯氏春秋易簡發明
二十卷
未見
黄虞稷曰潼川州人正德十四年進士除溧陽知縣
父没廬墓次遂不仕
梅氏春秋指要
一卷
卷二百一 第 9b 頁 WYG0679-0643d.png

存
胡氏春秋通解
未見
袁氏春秋或問
四卷
未見
子仁狀曰吾父諱祥字文瑞怡杏其别號也以大父
菊泉所著春秋傳有獨得其奥而人不易明者因著
卷二百一 第 10a 頁 WYG0679-0644a.png

春秋疑問四卷以發其微旨
李氏春秋左傳考例
未見
舜臣自序曰孔子作春秋至矣而何説者索其言于
例乎蓋方之於天苟求其故寸短則尺長此善則彼
惡春秋所以有例爾然又有非左氏所及至杜氏而
始見者亦通曰例能不失其指不必親出之左氏可
矣
卷二百一 第 10b 頁 WYG0679-0644b.png

左氏讀
未見
舜臣自序曰孟子曰詩亡然後春秋作詩亡者雅亡
也若風自弼以下作者尚多隱公以來風實未亡爾
吾往讀詩因考之左傳遂讀左氏傳四歲而畢所得
凡若干條
穀梁三例
未見
卷二百一 第 11a 頁 WYG0679-0644c.png

舜臣自序曰三例者時月日也穀梁與公羊氏説春
秋皆以時月日起例然譬之組織穀梁氏爲益精爾
夫日詳于月月詳于時今考之經其或日者果非無
以是故或例時而月或例月而日毫髮之察非穀梁
氏其孰能與於此乎
豐氏春秋世學
三十八卷
未見
卷二百一 第 11b 頁 WYG0679-0644d.png

黄氏春秋日錄
未見
徐氏春秋稽傳錄
未見
獻忠自序曰庚申冬予自呉興抵還浦南村舎計浹
月無自遣也假籍於叔皮氏得春秋諸傳往予見其
精義讀之三四過至是再卒業始見其説有所未安
者數條又左氏微瑣不入傳者弗櫽括則弗著遂以
卷二百一 第 12a 頁 WYG0679-0645a.png

臆説輔論之名稽傳錄夫傳春秋其大者三家至胡
氏始折其衷故胡氏傳獨立於學官博士弟子無不
諷誦焉至科士帖括則有陳同父屬辭發其義甚備
然則又何待予言也然師友相問辨雖仲尼睿聖不
能無待於游夏之徒至於傳義雜出左氏綜其迹公
穀申其辭後來諸所撰論亦甚廣公穀自以輔左氏
所不及旨意盡矣胡氏折衷其説亦多所罷黜然則
春秋之義辭簡而意深其有窮盡耶敢以是説併質
卷二百一 第 12b 頁 WYG0679-0645b.png

之何子
陳氏春秋然疑
未見
唐氏春秋讀意
一卷
存
潘季馴跋曰春秋讀意者何一菴唐夫子讀春秋而
得其意也孔子曰吾志在春秋孔子之志遏人欲存
卷二百一 第 13a 頁 WYG0679-0645c.png

天理教天下興起其久汨之良心觸動其暫萌之天
覺由此而察識之由此而擴充之則欲可遏理可存
矣或者不察乃曰春秋意在襃貶夫竊襃貶之權以
賞罰天下是僭也正孔子所謂罪我者其惟春秋也
此春秋讀意所由作也知其意則㑹盟征伐之迹創
霸紹霸之由託始絶筆之故皆可指掌而得之矣馴
於是經童而習之白首而未得其旨聵聵然者逾三
十年讀此重有省焉若濯熱之清風蘇蟄之迅霆也
卷二百一 第 13b 頁 WYG0679-0645d.png

隆慶庚午
陸氏左傳附注
五卷
存
春秋左氏鐫
二卷
未見
粲自序曰太史遷言仲尼成春秋魯君子左邱明受
卷二百一 第 14a 頁 WYG0679-0646a.png

之爲著傳余以爲非也左氏之文閎麗鉅衍爲百代
取則然其指意所存乃往往卑賤不中於道或爲竒
言怪説頗騖乎末流矣蓋戰國之初有私淑於七十
子之徒者不得與仲尼並時又其書遭秦伏隱及漢
世晚立於學官自劉歆始定其章句吾疑歆輩以意
附益之者多也作左氏春秋鐫以曉初學者令觀擇
焉
春秋胡傳辨疑
卷二百一 第 14b 頁 WYG0679-0646b.png

四卷
未見
粲自序曰昔仲尼作春秋旨微而顯至胡氏説經庶
幾得之惜其或失之過求辭不厭繁委而聖人之意
愈晦矣余嘗欲著之論辨而未能也今謫居多暇復
披誦其傳遇有疑處輒書焉久而成帙以示從遊之
士多有駭而問者余語之曰吾爲此非敢異於胡氏
也實不敢異於孔子耳雖然余敢遽以爲是哉當質
卷二百一 第 15a 頁 WYG0679-0646c.png

諸深於春秋者儻取二三策乎否則無惑乎諸君病
吾言也嘉靖辛卯春二月朔日
馮氏春秋解
未見
台州府志馮良亨字子通臨海人嘉靖戊子舉人慶
遠府同知
施氏左粹類纂
十二卷
卷二百一 第 15b 頁 WYG0679-0646d.png

存
黄省曾序略曰近世好左氏者若呉郡守溪王公無
錫二泉邵公河南空同李公皆游渉二傳樂而忘疲
予友施宏濟博古敦行潛心下帷以春秋舉乃析别
二傳之文自制命至於夢卜定爲十有五目以轄萃
其言凡十二卷命曰類纂於其隱而難通者務酌諸
家而曲暢其義使學者不勞披觀可以因類而求沿
文以討若八音殊奏聽之者易入而領也其心可謂
卷二百一 第 16a 頁 WYG0679-0647a.png

勤矣
陸元輔曰施仁字宏濟長洲人嘉靖戊子舉人
廖氏春秋測
未見
瑞州府志廖暹字曰佳髙安人嘉靖戊子舉人除知
武康縣調詔安歸與鄒東郭講學著春秋四書測
卷二百一 第 16b 頁 WYG0679-0647b.png
經義考卷二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