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唐六典-唐-張九齡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頁 WYG0595-0212c.png
欽定四庫全書
 唐六典卷二十三   唐 張九齡等 撰
  將作都水監
 將作監
  大匠一人
  少匠二人
  丞四人
  主簿二人
卷二十三 第 1b 頁 WYG0595-0212d.png
  錄事二人
  府十四人
  史二十八人
  計史三人
  亭長四人
  掌固六人
 左校署
  令二人
卷二十三 第 2a 頁 WYG0595-0213a.png
  丞四人
  府六人
  史十二人
  監作十人
 右校署
  令二人
  丞三人
  府五人
卷二十三 第 2b 頁 WYG0595-0213b.png
  史十人
  監作十人
  典事二十四人
 中校署
  令一人
  丞三人
  府三人
  史六人
卷二十三 第 3a 頁 WYG0595-0213c.png
  監事四人
  典事八人
  掌固一人
 甄官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五人
  史十人
卷二十三 第 3b 頁 WYG0595-0213d.png
  監作四人
  典事十八人
 百工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卷二十三 第 4a 頁 WYG0595-0214a.png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二十人
 就谷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卷二十三 第 4b 頁 WYG0595-0214b.png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二十人
 庫谷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丞一人
卷二十三 第 5a 頁 WYG0595-0214c.png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二十人
 太隂監
  監一人
  副監一人
卷二十三 第 5b 頁 WYG0595-0214d.png
  丞一人
  録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十人
 伊陽監
  監一人
卷二十三 第 6a 頁 WYG0595-0215a.png
  副監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史三人
  監作四人
  典事十人
 都水監
卷二十三 第 6b 頁 WYG0595-0215b.png
  使者二人
  丞二人
  主簿一人
  錄事一人
  府五人
  史十人
  亭長一人
  掌固四人
卷二十三 第 7a 頁 WYG0595-0215c.png
 舟檝署
  令一人
  丞二人
  府三人
  史四人
  監漕四人
  漕史二人
  典事三人
卷二十三 第 7b 頁 WYG0595-0215d.png
  掌固三人
 河渠署
  令一人
  丞一人
  府三人
  史六人
  河隄謁者六人
  典事三人
卷二十三 第 8a 頁 WYG0595-0216a.png
  掌固四人
  長上魚師十人
  短番魚師一百二十人
  眀資魚師一百二十人
 諸津每津令一人
  丞一人
  錄事一人
  府一人
卷二十三 第 8b 頁 WYG0595-0216b.png
  史二人
  典事三人
  津吏五人
將作監大匠一人從三品(左傳云少吴氏丑雉為五工/正周官冬宮掌百工之職漢)
(書百官表云將作少府秦官掌治宮室有兩丞左右中/候景帝改曰將作大匠秩二千石屬官有右庫東園主)
(章左右前後中校七令丞又主章長丞武帝改東園主/章曰木工成帝省中候及左右前後中校五丞後漢光)
(武中元年省常以謁者兼之至章帝建初元年又置魏/因之晉將作大匠置功曹主簿五官等員掌土木之役)
(過江後及宋齊並不常置梁天監七年置十二卿改將/作大匠為大匠卿是為秋卿班第十品正第五陳因之)
卷二十三 第 9a 頁 WYG0595-0216c.png
(後魏太和初將作大匠従第二品下二十二年降為從/三品北齊因之後周有匠師中大夫一人掌城郭宮室)
(之制及諸器物度量又有司木中大夫一人掌木工之/政令隋將作寺置大匠一人従三品開皇二十年改為)
(將作監以大匠為大監煬帝大業五年正四品十三年/又改大監為令皇朝改置大匠少匠丞主簿等員龍朔)
(元年改為繕工監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營繕監神龍元年復舊)
少匠二人從四品下(後周官有少匠師下大夫一人隋/初將作無少匠開皇二十年改寺)
(為監大匠為大監始置副監一人煬帝改副監為少監/大業三年改少監為少匠五年又改少匠為少監正五)
(品十三年又改為少令皇朝改置少匠/二人龍朔咸亨光宅神龍隨監改復)
將作大匠之職掌供邦國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緫四
卷二十三 第 9b 頁 WYG0595-0216d.png
署三監百工之官屬以供其職事少匠貳焉凡西京之
大内大眀興慶宫東都之大内上陽宫其内外廓䑓殿
樓閣并仗舍等苑内宫亭中書門下左右羽林軍左右
萬騎仗十二閑廐屋宇等謂之内作凡山陵及京都之
太廟郊社諸壇廟京都諸城門尚書殿中秘書内侍省
御史䑓九寺三監十六衛諸街使弩坊温湯東宫諸司
王府官舍屋宇諸街橋道等並謂之外作凡有建造營
葺分功度用皆以委焉凡修理宮廟太常先擇日以聞
卷二十三 第 10a 頁 WYG0595-0217a.png
然後興作
丞四人従六品下(漢將作有丞二人秩六百石後漢置/一人魏晉因之東晉宋齊有事則置)
(無事則罷梁天監七年置大匠丞一人班第三陳因之/後魏從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第七品下北齊丞四人)
(従第七品上後周匠師上士一人隋將作丞二人従六/品大業十三年加至從五品皇朝加丞至四人從六品)
(下/)
主簿二人從七品下(晉將作置主簿員江左有事則置/無事則省梁天監七年復置將作)
(主簿一員七品班第三北齊將作寺有功曹主簿員若/有營作又别立長史司馬主簿各一員隋將作主簿二)
(人皇朝/因之)
卷二十三 第 10b 頁 WYG0595-0217b.png
録事二人従九品上
丞掌判監事凡内外繕造百司供給大事則聽制勑小
事則俟省符以諮大匠而下於署監以供其職凡諸州
匠人長上者則州率其資納之隨以酬顧凡功有長短
役有輕重(凡計功程者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為長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為中功十月十一月十二)
(月正月/為短功)凡啓塞之時火土之禁必辨其經制而舉其條
(凡四時之禁每嵗十月以後盡于二月不得起治作/冬至以後盡九月不得興土工春夏不伐木若臨事)
(要行理不可廢/者以著别式)凡營造修理土木瓦石不出於所司者
卷二十三 第 11a 頁 WYG0595-0217c.png
總料其數上於尚書省凡營軍器皆鐫題年月及工人
姓名辨其名物而閲其虚實
主簿掌印勾檢稽失凡官吏之申請粮料俸食務在候
使必由之以發其事若諸司之應供四署三監之財物
器用違闕隨而舉焉
録事掌受事發辰
左校署令二人従八品下(周官有攻木之工七謂輪輿/弓廬匠車梓也秦漢有左右)
(前後中校五令丞後漢唯置左右校令丞各一人令六/百石又有材官校尉魏并左校於材官署過江省將作)
卷二十三 第 11b 頁 WYG0595-0217d.png
(大匠而左右校𨽻少府又改材官校尉為將軍罷左校/令宋齊梁陳又有左校令丞别置材官將軍司馬北齊)
(太府寺有左校署令丞後周有掌材上/士隨將作領左校署令二人皇朝因之)
丞四人正九品下(漢成帝省左右前後中五校丞後漢/置左右校丞各一人秩三百石魏因)
(之東晉𨽻少府宋齊梁北齊皆有丞後周有/掌材中士二人隋左校丞四人皇朝因之)
監作十人從九品下
左校令掌供營構梓匠之事致其雜材差其曲直制其
器用程其功巧丞為之貳凡宫室之制自天子至於士
庶各有等差(天子之宫殿皆施埀拱藻井王公諸臣三/品已上九架五品已上七架並㕔厦兩頭)
卷二十三 第 12a 頁 WYG0595-0218a.png
(六品已下五架其門舍三品已上五架三間五品已上/三間兩厦六品已下及庶人一間兩厦五品已上得制)
(烏頭門若官修者左掖為/之私家自修者制度准此)凡樂縣簨虡兵仗器械及喪
葬儀制諸司什物皆供焉(簨虡謂鐏鍾編鍾編磬之屬/器械謂仗床㦸架杻械之屬)
(喪儀謂棺槨眀器之屬什物謂/机案櫃檻勅函行槽剉唯之屬)
右校署令二人従八品下(後漢安帝建元三年置左校/令右校丞其後又置右校令)
(魏因之晋少府屬官有左校無右校其職蓋并於左校/矣宋齊梁陳皆無北齊太府寺管左校亦無右校隋置)
(右校署令丞掌營構/工作之事皇朝因之)
丞三人正九品下(漢左校丞一人三百石魏因之宋齊/梁陳並置北齊省隋右校置丞三人)
卷二十三 第 12b 頁 WYG0595-0218b.png
(皇朝/因之)
監作十人従九品下
右校令掌供版築塗泥丹雘之事丞為之貳凡料物支
供皆有由屬審其制度而經度之(凡修補之料每嵗京/北河南及諸州支送)
(麦麩三萬圍麦麫一百車麻𢷬二萬斤/其石灰亦土之屬須則市供不恒其數)
中校署令一人従八品下(漢將作左右前後中五校皆/有令丞自後不置皇朝置之)
丞三人正九品下(漢成帝省/皇朝復置)
監事四人従九品下
卷二十三 第 13a 頁 WYG0595-0218c.png
中校令掌供舟車兵仗廐牧雜作器用之事凡行幸陳
說供三梁竿柱閑廐繫飼則供剉碓行槽鞍架禱祀祭
祀則供棘葛竹整内外營造應供給者皆主守之丞為
之貳(舊將作寺百工署掌營棘葛槍子土塼石作之事/開元十五年改百工署為監其職掌各分入諸署)
(槍子入左校石作入甄官/棘葛土塼等入於此署)凡監署役使車牛皆有年支
草豆㨿其名簿閲其虚實受而蔵之以給於車坊
甄官署令一人従八品下(周禮摶埴之工二謂陶與甄/也後漢將作大匠屬官有前)
(後中甄官令丞晋少府領甄官署掌塼瓦之任宋齊有/東西陶官瓦署督令各一人北齊太府寺統甄官署甄)
卷二十三 第 13b 頁 WYG0595-0218d.png
(官又别領石窟丞後周有陶工中士一人掌為罇彛簠/簋等器隋太府寺統甄官署令丞二人皇朝改屬將作)
丞二人正九品下(後漢前後中三甄官各丞一人晉有/旊官丞後周有陶工下士一人隋甄)
(官丞二人/皇朝因之)
監作四人従九品下
甄官令掌供琢石陶土之事丞為之貳凡石作之類有
石磬石人石獸石柱碑碣碾磑出有方土用有物宜凡
磚瓦之作瓶缶之器大小髙下各有程凖凡喪葬則供
其眀器之屬(别敕葬者俱/餘並私備)三品以上九十事五品以上
卷二十三 第 14a 頁 WYG0595-0219a.png
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當壙當野祖眀地軸誕馬偶
人其髙各一尺其餘音聲隊與僮僕之屬威儀服玩各
視生之品秩所有以瓦木為之其長率七寸
百工就谷庫谷斜谷太隂伊陽監監各一人正七品
副監一人従七品下
丞一人正八品上(周禮山虞林衡並掌斬伐林木之事/歴代皆有其官皇朝取其義而並置)
(之庫谷監在鄠縣就谷監在盩厔縣百工監/在陳倉太隂監在陸渾縣伊陽監在伊陽縣)
錄事各一人
卷二十三 第 14b 頁 WYG0595-0219b.png
監作各四人従九品下(太隂監伊陽監/各典事十人)
百工等監掌採伐材木之事辨其名物而為之主守凡
修造所須材幹之具皆取之有時用之有節
都水監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本周官虞衡之職漢太常/大司農少府内史主爵中)
(尉其屬官各有都水長丞武帝置水衡都尉掌上林苑/有五丞其屬官有上林均輸御羞禁圃輯濯鐘官辯鐘)
(令丞人衡官水司空都水農倉又甘泉上林都水七官/長丞皆屬焉至成帝以都水官多置左右使者各一人)
(則劉向䕶左都水使者是也至哀帝罷之王莾改水衡/都尉曰子虞後漢省都水以属郡國而置河隄謁者五)
(人魏因之又兼有水衡都尉主天下水軍卿舩器械晋/置都水臺都水使者一人掌舟檝之事官品第四又有)
卷二十三 第 15a 頁 WYG0595-0219c.png
(左右前後中五水衡晋起㞐注及元康百官名陳傎載/熊俱以都水使者領水衡都尉宋孝武帝省都水䑓置)
(水衡令齊氏復置都水䑓使者一人梁武帝天監七年/改為太舟卿為東卿班第九吏員依晉又加當關四人)
(陳因之後魏亦二官並置建都水使者正第四品中水/衡都尉従五品中太和二十二年都水使者従五品而)
(省水衡北齊都水䑓使者二人後周有司水中大夫一/人隋都水臺使者二人從第五品有丞參軍河隄謁者)
(錄事船局都津尉丞典作津長等開皇三年省都水入/司農十三年復置仁夀元年改為都水監煬帝復為使)
(者正五品統舟檝河渠二署大業五年又改使者為監/加至四品又置少監為五品復改監為令従三品少監)
(為少令從四品皇朝改為都水署𨽻將作令從七品下/貞觀中復改為都水使者從五品上龍朔二年改為司)
(津監咸亨元年復為都水使者光宅/元年改為水衡都尉神龍九年復舊)
卷二十三 第 15b 頁 WYG0595-0219d.png
都水使者掌川澤津梁之政令緫舟檝河渠二署之官
(舟檝置開元/二十三年省)辨其逺近而歸其利害凡漁浦之禁衡
虞之守皆由其屬而緫制之凡獻享賔客則供川澤之
奠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壊决則下於所由而後修
之每渠及斗門置長各一人(以庶人年五十已上并勲/官及停家職資有幹用者)
(為/之)至溉田時乃令節其水之多少均其灌溉焉每嵗府
縣差官一人以督察之嵗終録其功以為考課
丞二人従七品上(漢書都水水衡皆有丞後漢省晉初/省都水使者有參事二人蓋丞之職)
卷二十三 第 16a 頁 WYG0595-0220a.png
(也宋因之孝武帝省都水䑓置水衡令亦無丞梁天監/七年置大舟卿始置丞一人班第一陳因之後魏都水)
(有參事六人北齊有參事十人並丞之任也隋初置都/水䑓有丞二人正第八品上大業三年加従七品皇朝)
(改為都水署丞従八品下貞觀中改為/使者以署為監加丞秩至従七品上)
主簿一人従八品下(晉令水衡都尉置主簿一人又左/右前後中五水衡皆有主簿梁天)
(監七年大舟主簿七班之中第三與宗正主簿品秩/同後魏北齊並不置大業中置主簿一員皇朝因之)
丞掌判監事凡京畿諸水禁人因灌溉而有費者及引
水不利而穿鑿者其應入内諸水有餘則任諸王公公
主百官家節而用之
卷二十三 第 16b 頁 WYG0595-0220b.png
主簿掌印勾檢稽失凡運漕及漁捕之有程者會其日
月而為之糺舉
舟檝署令一人正八品下(漢中尉属官有都舩令丞水/衡都尉有楫䊮令晋水衡令)
(各有舷曹吏齊職儀有舩宫典軍一人後周有舟工中/士一人隋都水使者領掌舡局都尉二人煬帝改為舟)
(職署令一人/皇朝因之)
丞二人正九品下(漢有都舩丞楫櫂丞隋煬帝/置舟檝署丞二人皇朝因之)
舟檝令掌公私舟舩及運漕之事丞為之貳諸州轉運
至京都者則經其徃来理其隠失使監漕監之
卷二十三 第 17a 頁 WYG0595-0220c.png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秦及兩漢都水水衡屬官有/河隄謁者則河渠之任也隋)
(煬帝取史記河渠書之義以名署置令/一人皇朝因之領河隄謁者漁師者)
丞一人正九品下(隋煬帝置河渠署/丞一人皇朝因之)
河渠令掌供川澤魚醢之事丞為之貳凡溝渠之開塞
漁捕之時禁皆量其利害而節其多少每日供尚食魚
及中書門下官應給者若大祭祀則供其乾魚魚醢以
充籩豆之實凡諸司應給魚及冬蔵者毎嵗支錢二十
萬送都水命河渠以時價市供之
卷二十三 第 17b 頁 WYG0595-0220d.png
諸津令一人正九品上(列女傳有趙津吏女自後無聞/晉令諸津渡二十四所各置監)
(津吏一人北齊三局尉皆分司諸津橋之事後周有掌/津中士一人掌津渡川瀆之制而為之橋梁隋都水領)
(諸津上津毎尉一人丞一人中津尉丞各一人下津尉/一人每津典作一人津長四人皇朝改置令丞)
丞一人従九品下(皇朝因隋置諸津在京兆河南界者/𨽻都水監在外者𨽻當州界)
諸津令各掌其津濟渡舟梁之事丞為之貳
 
 
 唐六典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