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第 330685b 页
卷七 第 1a 页 1035-088.png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之七左六
习学禁忌
晦半诵戒诀第二十三
夫学道须戒如度水须舟舟不可使穿漏戒
不可令遗忘忘戒而行善恶不觉或以善为
恶止而不行或以恶为善行而不止是以圣
师传诀在戒谙忆分明持之无犯犯即知悟
悟即悔之改往修来全则入道受经皆先受
戒戒或备在经中或别卷轴或口相传悉应诵
之心口通利未能遍谙谙其急者文之多少
卷七 第 1b 页 1035-089.png
随师所传初受之后七日清斋昼夜读之趣
令上口若间滞好忘二七三七一月百日必
使分明自此以后一月再诵月十五日阴极
将𧇊月尽之日阴灭方生阴气主恶恶缘阴
兴所以其夜并加清严独及有信人定登堂
烧香同静静竟诵之众少则更诵众多则俱
诵诵法心口相知不须高朗先当禁断勿使
窃听窃听罪深明宣告语登高座者初后皆
礼存如读经忌误则重温流利则思行行不
全者至心礼忏首写前后所犯所忘惭愧悚
卷七 第 2a 页 1035-090.png
怖流涕道前叩抟无数良久乃止
学有阶品戒有异殊非同品者不得俱诵非
同师者亦不得俱诵若共住止当更递诵之
凡公私行幸船车路间遇晦及半皆密诵之
虽有危急亦不得忘忘则罪深存则福厚矣
凡正诵戒为公私所惊人鬼触恼皆即缄声
分解隐避不得怨言谛存戒旨弥加存心过
度惊恐即更清严结斋守静子午二时忏悔
首罪散发叩抟各三千下乞改前违谨遵后
顺卑礼三十二拜止如此魔不干试所向从
卷七 第 2b 页 1035-091.png
心脱复有逆重依前仪至诚款切后必无复
灾惊也诸有所见或是道试慎勿嗟惋向他
论说唯密忏悔保吉无凶矣
教学有秽无秽诀第二十四
受法建斋成就无碍乃得施行依科传付若
斋中灾异公私纷梗皆当重斋须吉遂事三
建有凶不得复集宜加忏谢广立善功师与
弟子各精心行或宿新罪愆更相染误深自
克责勿尤神明久无怼悔祯祥必臻感灵奉
瑞乃更营斋授受依科不得越略受经之后
卷七 第 3a 页 1035-092.png
出入宿行去还礼拜启告奉辞吉凶善恶动
静以闻往来世境化导俗间临省死病救度血
伤至心立功大法无秽身虽履之无妨朝礼
斋则沐浴众殗皆消未能立功私行利已触犯
凶秽心神惊伤损其志业深宜自防佻悦值
遇以术解之解之法术或章或斋禁咒木浴
各有其方方中之要唯在守静屏废外事清
净易衣閒居别室勿入斋堂勿预法集了已
独栖存神内省礼拜向北归命三尊叩抟忏
悔昼夜不休休息少时仍复如初日夜十过
卷七 第 3b 页 1035-093.png
二十三十竭心尽力自责兴惭愧无功德未
免秽缘当誓持戒研寻经文如说修行以却
诸淹淹大则百日如此小则四十五日轻者
三日还复常也气力羸者净洁静处不必礼
拜直心存忏悔体性彊者不丧众秽神识通
明不假礼忏
受经营十事诀第二十五
受经之身应营十事一者经箱法用柽柏在
所或无听用桐梓高六寸广九寸长一尺三
寸厚四分新净完密洗拭盛经登涉须轻竹
卷七 第 4a 页 1035-094.png
笈可用或并合众经须严净如法小大相容
不限度数二者经案局脚各五亦七亦九梓
柏随宜脚亦可铁摽杩钉鳔漆素咸通脚之
小大疏穊令调高应九寸面广一尺三寸长
二尺四寸厚四分以擎经箱又檠香须一法
式皆同三者经过以竹为裘黄缯装之大小
取适计容卷轴不须广长里及缘带亦用黄
缯无者糊纸带用纻麻务存素净不假纷华
锦绣七宝幸有作之不可滞著以为必是是
权教之末耳慎勿经营苟为四者经巾大略
卷七 第 4b 页 1035-095.png
须三覆帙箱中常应用一出经案上盖覆须
二皆以玄黄绛碧及紫绢练裌里纹缦随时
广极其幅长可五尺直合缝之亦可四缘无
烦绮结珠玉庄严铃佩奢长起彼盗心遏恶
之路用开善之门莫过简素幽显俱通矣五
者经帕常当有三两幅作之如巾所用行时
须一以帕经箱斋时须一以覆经箱坏则易
治无致褴缕周事而巳不得盈长故败火净
勿杂用之凡诸法物皆依此例六者经帐皂绛
为之横绕四方周极其幅幅下安缘缘用䌝
卷七 第 5a 页 1035-096.png
絺象乎宸盖不须垂裙亦不假带无事金银
宝饬奢丽义同巾祑材竹为竿漆素适意高
下相称员斗随人七者高座常宜有三一以安
经一以转读一以讲议材以槻楠亦可柽柏
俱高五尺其方亦然亦可四尺又加五寸亦
得六尺高下相副侧咸随时染素无在华丽
若有妙画之能可摹存思之象帐单及复丰
俭如前八者香橙高与座齐长亦如之广数
局脚略与案同钉鳔漆素不限其制九者香
炉奁合严净瓦木金银铜铁随时制宜高座
卷七 第 5b 页 1035-097.png
之前各备其一又自随行止常须一具小大
精粗无定制例香灯炉奁各依高座高座席
席皆令厚净法师尘尾都讲经格几巾壶笼
四周床席悉使素整慎勿阙如贫未能备随
急先营十者斋堂法应南向三间五间随所
能辨四面閒架巡绕得通南北二户各有两
窗东西二头窗又各一关闭以时不得妄敞
一间之制大较象兹
家人同异诀第二十六
先天后天必有相生生生之妙为道之珍行
卷七 第 6a 页 1035-098.png
乎万善合乎至真父毋妻子兄弟内外不得
不知更相劝励同学灵文不俱时供养得共
各写经戒各勤修行行之怠勤各受报应祸福
之对如影随形父子兄弟不得相代虽有延
及不如正分之深各正性命勿自惰而怙亲
知亲知相匡已又能正两半相成如眼与日
日不能令无目者见犹亲不能使不信者成
成成相须故宣相受
未有台堂诀第二十七
未有斋堂且住静室设橙敷经小案檠香于
卷七 第 6b 页 1035-099.png
法应有不得彊无未辨顿足稍就缉维不可
妄生侥倖窃盗苟为苦课积穷与富诤竞又
不可资业素丰吝惜不营于俗为富于道为
贫此有重考不可具陈贤才君子乘理而行
知法之急急食与衣衣食薄减此法则成成
法成俗神明祐人侍经众真内外威灵消灾
降福必保长生安乐入道济度无穷人勿负
道道不负人或有不利魔邪相干疾厄试难
前世馀殃虽处危困贞操弥坚正意思道无
惊退心凶自还吉毁中获全勿疑不然怀惑
卷七 第 7a 页 1035-100.png
致败败由迷惑惑关不专专笃之俦乃知圣
师之言信而有徵
三备一存诀第二十八
若遭荒履险远游山川或避灾救厄出入孤
危诸物不可无经必宜有心有以證心三宝
常具虽复谙练犹须备三三备一存群魔所
敬万有归宗在凶必吉是以名山灵洞莫不
备存人身冒涉不能胜多道德章句五老赤
书神真宝诀守一玄文十数卷间并囊佩带
行卧抱之附于心上脱有箱笈荷之于肩息
卷七 第 7b 页 1035-101.png
则枕卧小宽阁之亦可悬于屋上对头首间
披寻开化随时屈伸罪愆去失悔责依科未
得道真自所应须淂道之后示物宜有受之
传之永无已矣
受法后谢恩诀第二十九
重不可谓功全在我无关善亲常务独达不
慕兼通一失斯旨虽智大迷迷反能悟勤相
奖成成人之美内外所崇道无不在触处可
弘未办斋堂法物尚阙讲习随时或床或地
男女隐显贵知妙方净心秉卷咨诀法师法
卷七 第 8a 页 1035-102.png
师申通不假都讲或倚或坐唯谛受持问答
详审不限多少谙文句者不须开经礼请适
意无假香烟不以事之忘神宁以迹𧇊废道
道之为教法以制心心乱营他故使营法法
物检心之要非是道所必须若能淡然虚寂
表里无营物感则应动非我私此会圣真无
待法物自兹以下因物制心顿具既难在辨
勿怠
四法六异序第三十
一切学人皆愿一切同解解不可同由一切
卷七 第 8b 页 1035-103.png
根异利钝既殊背向又僻一心尚有前后离
合况乃天下一切人乎一切过去不复俟言
现在当来宜加训诱祖祢君臣宾友眷属中
表遐迩心事应符治一国者不得使正法乖
异共一家者岂可致为道不同请业营斋更
相奖劝同与不同其法有四一者君父奉法
敕诸臣子使之参受伏事师尊不敕则请勿
窃盗为窃盗者师不得授二者上不事道下
愿归宗皆应先启久乃遂心三请不许慎勿
强为强为要利上下相蒙牙为佞媚欺负人
卷七 第 9a 页 1035-104.png
神或形从而心不顺或口同而志永殊或背
向即违或积久毁坏爰至冒突耻辱相加顽
暴凌犯造吉成凶不思正方苟肆邪见彼此
罹殃宿缘所致今复不悟堕苦弥深三者志
业各异同而不和苟相愤戾共济无期自当
远避不相惊触逃遁绝人反经合道密修妙
方各从所好昔子晋之弃天下游乎伊洛之
滨叔申之违君父豋乎北常之山比出乎不
获已转祸为福或隐或显潜见取宜彼此无
伤思相利益开化尊卑不致怨害师以方便
卷七 第 9b 页 1035-105.png
匠成至心渐染法教前后随人四者休戚是
同善恶能共而富贵繁昌分居别宅或贫贱
流移在世异迹师纵不同法犹宜一一是何
者乎长生不死之道也一切含生皆愿不死
不死之方在于遣欲遣欲何为乎以其贪利
尅物损人害己也能遣欲者则不存私己己
无所私则动静济物济物功深自然得道得
道长生要在功德诸天上人福乐有限无功
进德求还世间降神屈体立诸功行救度一切
除欲减私服御吐纳二精五牙金丹玄素众
卷七 第 10a 页 1035-106.png
术亿千辅佐成功随缘施用不可偏滞诸术
而功行无涓空望长生万无一果良由世人
学法多执偏术见其序说便谓为奇修之无
验又云虚妄术本辅功功在遣欲欲不能遣
因术弥缠自言行此必得成真独以为宝不
以教人唯存济物我不能度物耽著不悟遂
致死败不知罪招反咎于术传习此迷岂曰
智慧智慧之人学而不曜有功无滞不自矜
誇成而弗居未成不执不执之为为而不争
利而不害法地则天日月同明奉事可一一
卷七 第 10b 页 1035-107.png
其所奉功德兴隆隆而不兴由于自然然然
无极有精有粗粗精交行分迹有六一者在
世二者出世三者在家四者出家五者游涉
六者幽居幽居者毕志山水往而无反不屈
王侯高尚其事游涉者乍山乍水或世或家
一朝一野履历无休出处默语𨼆显随时出
家者辞亲遣爱孤景独栖或在山林或住里
巷在家者上事三尊中接四友下育一切万
善备行出世者餐霞饵气毁易身形云人
羽客神灵同游在世者婚宦孑立随志所安
卷七 第 11a 页 1035-108.png
道术兼修救度物我泰则光赞否则匡辅进
非贪荣退不避难皆宗太玄同行道德功迹
有殊成此六异六异不可即同教化须善方
便方便之权易乱难行难行易乱何故行乎
众生感至不得不行遣贪媱息嗔恚除邪愚
灭三毒三毒灭亡无复老病死苦小智縳则
致乱大慧解则有功且妙感自愚易法粗感
值此难行行之无到更贻深害详慎抑扬归
和为上理虽难必事有可量量彼忌而不苟
断遏遏而不能为灾皆可令知渐加开化趣
卷七 第 11b 页 1035-109.png
取兼济志在相全损我益彼乃是道行之常损
而无益又法所不许我利损彼众圣所戒俱
损无益不可妄为为无为不防损也而无不
为通利益也一以此思感要妙也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