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尹志平卷三

卷三 第 330168a 页
卷三 第 1a 页 1017-128.png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之三并九
     弟  子  段 志 坚编
癸巳冬十月义州通仙观命郭志全讲道德
经首章有云玄之又玄志全云无极之妙也
师曰大凡书中重称之辞皆不尽意此非论
语时哉时哉之类也以明天中复有天之妙
理夫人禀元气以生性中各具一天若人人
能自通明而所行尽合其道则虽无经教可
也盖缘众人为物欲所引迷不能复是故圣
人重哀之设此教法以开觉拯救之学者当
卷三 第 1b 页 1017-129.png
因其经而究其用贵在躬行行之既熟从容
中道尚何待为学未至此地欲弃学亦不可
也故有云人禀元气以生得其清者为贤浊
者为愚此特明其大槩曾不及其用信如此
言则贤止于贤愚止于愚是绝为学之路吾
闻师父尝言道气化生天地长养万物其中
把握有至圣存焉得其大者为圣贤小者为
常人飞潜蠹动之属止得其偏者耳此至明
之理虽万类不同其出于道则一也既出于
道而皆具道性况人为物灵则有可复于道
卷三 第 2a 页 1017-130.png
之理只绿多生迷于所习失其常性不能自
反今者因经教明此至理便合言下领受将
积习迷情一皆除去不求于道而道自得阴符
经三章其一神仙抱一无为自然也其二富国
安民积行累功也其三强兵战胜物欲染习害
吾正性两者交战能以道胜之非有志者不
能经云强行者有志又云自胜者强凡己之
爱恶一能反过苦于己利于物自损自卑任
物欺凌而不劝此自胜之道也初则强行久
则纯熟渐至自然物欲净尽一性空虚此禅
卷三 第 2b 页 1017-131.png
家谓之空寂吾教谓之清静此犹未也至寂
无所寂之地则近矣虽然至此若无真实功
行不能造化无造化则不得入于真道须入
真道则方见性中之天是为玄之又玄至此
则言辞举动凡所出者无非玄妙故继之曰
众妙之门讲天下皆知章剖析六对至圣人
处无为之事云此非有为对待之无为乃无
为无所不为之无为也故以尧让许由之事
證之云以迹观之则尧有为而许无为以道
论之则尧未尝不无为许未尝不有为也尧
卷三 第 3a 页 1017-132.png
虽居天下之大如寄如托而不有其天下故
虽天下之大而不能累其心其让非无为何
许之辞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吾不为
名名者实之宾遂不受且天下既已治则故
不受或当天下之未治则许将若之何亦必
有所为也尧许同道易地则皆然故曰尧未
尝不无为许亦未尝不有为也惟其应变随
时处之合道初无心于其间是以并称圣人
师曰学道之宾主不可不明也学道是主万
缘皆宾凡与缘接待轻重尘劳一切功行皆
卷三 第 3b 页 1017-133.png
是求道之资无有不可为者惟不可有所著
一有所著则失其正矣今之积累功行人甚
多然少有功成不居为而不恃者既有恃著
止是有为福德若为一切功行无恃著之心
则受虚无之功获自然之福虽曰有为吾必
谓之无为矣凡一切功行尘劳实为求学之
资非为功名也正似农人竭力耕稼及百工
日用其技其心主于谋食而耕稼及所为之
技皆是宾也要终日经营而无著于经营虽
圣人岂无经营独不主于经营耳故有云圣
卷三 第 4a 页 1017-134.png
人有经营之迹无经营之心凡所经营者皆
迹也一著于迹则便有对待能不著一物透
入虚空方可出于对待吾尝有云踏破虚空
离六对又永嘉云诸行无常一切空此是如
来大圆觉修行人体至于此则入未始有物
之地神师云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尽矣
讲不尚贤章终云云
师曰此章之义道德已过半矣学人必先通
异名异象而后看诸经文则少惑如龙虎婴
姹等语不出元气阴阳如释氏曰教又曰禫
卷三 第 4b 页 1017-135.png
名殊而理一也还能心上转换过则无不为
己所用此章首言治国之道又何异于治身
心即君主百体皆臣庶也君治则国治心治
则百体自理尝记师父大定间宣见时论及
诸功法惟存想下丹田为最然止一法耳于
道则未也近年隰州王道人以此为至极以
授诸人曾不知有为之伪法终不可入于真
道吾尝言如以术能开诸花卉于寒冬之时
然终不能结其实尝来参问吾以真实告之
出而有言曰言性不及命此是何言邪一物
卷三 第 5a 页 1017-136.png
不累清虚其心十二时中皆是福德不求腹
实而腹自实也损之又损一念不生其志弱
矣志弱则骨强亦莫非自然之道也此外又
复有所谓命者则吾不知也大凡学人初莫
不有志于道然多中道而废止缘有求速成
之心卒未见其验则疑心生此所以废学人
心上未了正如人抱大疾必求诸医服行所
授之法或久未验则必求他医行之又无验
则疑心生至于再三则虽复有名医之言亦
不信也终不肯回顾自己缘命如何耳凡得
卷三 第 5b 页 1017-137.png
道之人人但见其今世得道殊未知其五世
十世至于百世所积修功行既大成于此一
世也岂不见诸师真未出家时皆已有心地
玉阳大师尝言太古师二十八岁山东卖卜
一日偶书一诗其语意非得道人莫能及后
遇祖师入道便言为道不难沃州桥下四十
日了道非有宿积之功能至此乎吾住玉清
观境中见天门开吾尝以问师父师父曰此
犹未也比之了道如此妙境不可具言道气
内充恍恍惚惚正如乾卦九四或跃在渊之
卷三 第 6a 页 1017-138.png
理深信大光明罩紫金莲也吾初不知后入
道乃知人人具足此理丹阳师父初开教门
止言道之易成门人敬信其言或三数年不
见其验一日众集上问曰师言为道之易弟
子等尝观得道人皆是宿缘所致非一世所
能成师嗔目大喝曰既知如何不下手速修
众皆退服其言今日尔等但勿有疑心休亏
日用遇有恶境莫使心动一回忍是一回裸
慎勿因循苟且积成罪根定有堕落吾言不
妄矣会集诸家之解讲谷神不死章终众请
卷三 第 6b 页 1017-139.png
师指證
师曰诸家之说各有理然河上公神人也故
其注于性命则详于外事则略却如诸家罕
言治内之事也修行人听受得用最多者莫
如河上公夫谷神不死一章为道用之极致
而初学者便欲为用则失之矣吾谓必先行
尽前五章之义始可用此谷神之道是故为
第六章尝记师父潍州时游息于花园草亭
吾与赵虚静先生老萧先生及龙虎千户侍
师尝授此章之大义云俺于大定间入见时
卷三 第 7a 页 1017-140.png
进词毕承旨求道俺心许传谷神一章以万
乘之君恳心求道况乃实有德行亦足以传
然必能持戒七日而后可曰不能减至五日
又曰不能又减至三日近侍犹以为难遂止
俺与丹阳同遇祖师学道令俺重作尘劳不
容少息与丹阳默谈玄妙一日闭其户俺窃
听之正传谷神不死调息之法久之推户入
即止其说俺自此后尘劳事毕力行所闻之
法行之虽至然丹阳二年半了道俺千万苦
辛十八九年犹未有验祖师所传之道一也
卷三 第 7b 页 1017-141.png
何为有等级如此只缘各人所积功行有浅
深是以得道有迟速丹阳非一世修行至此
世功行已备用此谷神之道当其时耳故速
见其验俺之功行未备纵行其法久而无验
固其宜也修行人必先全抛世事齐修万行
使一物不累一心致虚至寂无所寂之地功
行兼备则福至福至则心开一点光明透入
即天地之根二物自然合而为一方用绵绵
之道以存养之使之充实则永劫不死矣故
张平叔有云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
卷三 第 8a 页 1017-142.png
空铛入道自有等级皆验福德清静以进升
今之人或不务实功实行以成其福而徒劳
空想要入真道未有不落空者哀哉昔日山
东堂下有一客来参问本西路富商有遇正
阳真人传授微诀即日尽弃其财世欲淡然
自忘于心师父惟教之积福慎勿驰骋于外
外人既知则必加尊重久而有所损折难以
成道是知虽遇真传亦须重积功行以资其
福方有所成也弟子问经中出生入死之义
师曰河上公注可取十有三者盖言十之有
卷三 第 8b 页 1017-143.png
三四体九窍或匕情六欲是也出之则生之
道入之则死之道惟人以生生之厚则动而
之死地故善之生者使无死地虽虎兕甲兵
俱不能为害凡人既有所积恶业则便有死
地自有恶气随之故遭恶对皆是还报宿债
也人无恶债与人交则自然得和和亦非一
有面和有神和颜色相和而无恶者面和也
然犹有离间神和者面未熟而神先和则无
间矣此无他素无恶积故也永嘉有云了则
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善恶皆有还
卷三 第 9a 页 1017-144.png
报且如我以和悦之色奉人则人亦以和悦
答我我以暴慢之色加彼则彼亦必以暴慢
复我矣自然之道也小逆小顺尚必还报果
有损人害物之恶岂得无报必欲无报莫如
无业业从身出有身则有业七情六欲内外
交攻尽心制御尚有不能若或纵之动成其
咎玉阳大师有言最切云欲要修行骂假躯
盖言使人业根不绝而有死地者皆为此假
躯也能断诸业根使无其死地者惟丹阳师
父一人而己若有一分之业未尽则犹有一
卷三 第 9b 页 1017-145.png
分之报尝谓万法皆通一理且阴阳家推人
之命谓如大率以十分内有三分犯恶星曜
者而其性果有三分之恶夫何故以其前生
习性中有三分之恶未尽其恶星盖自感也
然遇物即有三分之恶为对有十分则十分
为对各随已有之分数或遭恶人遇恶事之
类是也如影逐形如响应声处处在在无有
可离之理昧者不自知察或遇人无故与己
为恶即欲忿去其人殊不知外恶未去己恶
转生比之元恶又不知加几倍此所以人多
卷三 第 10a 页 1017-146.png
习至全恶而终不自省不如将己之恶去尽
则是无对外恶何从而生修行人止是自治
或独居或与百千人居亦止自治而已既明
此理即要人当下承当不然则来生又如是
何哉盖习性中带着种子故耳是谓种性或
问曰师尝言人禀五行之性皆习性所感化
亦此理邪
师曰然还能捩过此来便是提挈天地把握
阴阳五行不到处也故师父有云裂碎中间
一点便超得岸神舟凡人心上物物无碍方
卷三 第 10b 页 1017-147.png
是圆成若有一物过不得则犹未也师父初
学道下志裂心纵有难裂之习不过百日未
有不净尽者自言俺无惧于猛虎见神刹泥
像而有惧心时时故往见之或就宿其庙如
此者三年惧心方尽故知人心上应有难过
底事无非客情以志裂之未有不能克胜者
惟患无志讲至载营魄章终请师指證
师曰老庄之书言不尽意非得道人难以知
其微禅语如谜令人难解亦非故为如此其
理有不容名言处是以不得不耳志全曰禅
卷三 第 11a 页 1017-148.png
家近似老庄之言
师曰禅家专明宗性其妙处不出老庄之所
云故假其言以传其妙非其言则无以拈弄
其语言三昧人人游戏若非得道之士未有
能忘之者又得道之人岂一一皆自经教中
来未有经教时岂无得道之士玉阳大师得
道后方看道德经然欲讲演则必假于言此
载营魄一章如引握人手教之修行之事尝
记病王先生学道立志苦卓忘形忘世食不
暇择但充肠而己如此者四年所行甚合此
卷三 第 11b 页 1017-149.png
章之义愚一日静中觉气候冲溢顶上作一
声其顶开裂而甘液沛降自此后殊无消息
遂生疑心就师父堂下参问凡住者有问疑
心未尝不受师父嗔喝意谓学道复有何疑
师父素知此人之诚故容参问
师曰岂不见道德经所云天门开阖乎此后
师父时时问及知其再无消息即令住观院
接待积功行是知虽有苦修而无功行终不
能成玉阳大师自居家时不知欲事出家不
漏后在铁楂山忽一夕有漏哭泣至恸意欲
卷三 第 12a 页 1017-150.png
食之感诸天以布冲和之气后三日乃得心
地此后方是千磨百鍊曾于沙石中跪而不
起其膝磨烂至骨山多砺石荆棘赤脚往来
于其中故世号铁脚云如此三年旧业始消
尽学道之人要明此个道理或问曰有人多
积功行而不能成大福者何曰只缘逐旋受
用却正如人积财随得随使终不能至大富

师曰玉阳大师见吾观马叹曰马曾做人人
亦曾作马俺第二十七劫曾为牛故今生之
卷三 第 12b 页 1017-151.png
性犹昏而不识文字牛母尝来求拔荐于我
佛教云得道人能超三世父母俺谓能超亿
曾万祖
师曰长生师父预言未兆之事甚多未易一
一举似如呼老冀先生来堂下不数日化去
朱二官人亦无故召至七日化冀公人号冀
山冈为其家以阴阳二宅为业弃妻子出家
有大志住神山十五年不复窥其门长生师
父问人曰莱州谁氏为极富人以其极富者

卷三 第 13a 页 1017-152.png
师曰俱不富于冀山冈先生此公已得清静
果虽满地金玉如何买得此非极富者乎朱
二官人心地虽未至此其功行甚大讲至宠
辱若惊章终
师曰就教门下直说众人易知一言可断之
曰戒著假既知身是假则不可著著则丧我
之真故无其身非弃其身也但不有其身耳
身且不有况天下乎圣人亦不是弃天下但
如寄如托而不有其天下所谓宠辱等事吾
何为惊郭志全曰列子郑人得鹿一章其大
卷三 第 13b 页 1017-153.png
义以谓人不知道则于得失之际无非谬妄
故实获鹿者妄疑于梦而失之或者用彼疑
妄之言而得之彼与彼将自以为真得失也
殊未知所得所失俱非其正是故士师而令
中分之故知傥来之得失皆犹梦幻又何以
妄为宠辱若惊邪
师曰人多不识得梦祖师有云梦中识破梦
中身便是逍遥达彼岸头人梦有根念为之
根念有真假梦亦如之如影附形也不止夜
梦为梦念念皆梦也何者为真假惟不伤道
卷三 第 14a 页 1017-154.png
德神气者为真此外莫非假与妄也虽圣人
亦岂无念然应万念曾不失其真真为根源
故也师父有云应念随时到了无障碍自有
根源夫知道之士或毁或誉或宠或辱千变
万化曾不动心何哉只缘识破此梦幻也有
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列子
所谓郑人得鹿只缘妄境上得只于妄境上
失此说无他止是戒有心也
师曰谷之始生自吐芽布叶以至出秀皆得
名为谷然必结成子粒乃得谷之实收而贮
卷三 第 14b 页 1017-155.png
之变而为食能复为种是得谷之用也然则
有苗而不秀者有秀而不实者或舍之不耘
则不成实或揠而助长则反为害皆失其道
也惟当时种时耘待其天成而己学人自初
地以至得道节次地面皆可名为道然必得
入于真道始得道之实或有退怠者自止太
急者反害间有无此太过不及之病而育所
得者犹未至实地或不能藏密待时自矜自
扬为师为范些小光明散去不复再得终所
成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此之谓也讲至视之
卷三 第 15a 页 1017-156.png
不见章终
师曰通得此章之义正是自家教门行事丹
阳师父全行无为古道也至长春师父惟教
人积功行存无为而行有为是执古道为纪
纲以御今之所有也经曰能知古始是谓道
纪凡学人先执持己之道性为纪纲而后积
累功行以应诸缘无施不可丹阳师父云无
为心内慈心起真行功总属伊功行既到心
地自得开悟圣贤与之道奈何有功之人多
怀倚赖功行望道之心还能将此心忘却便
卷三 第 15b 页 1017-157.png
是为而不恃师父尝云俺今日些小道气非
是无为静坐上得是大起尘劳作福上圣贤
付与得道之人皆是功行到圣贤自然与之
丹阳师父因乞饭中闻道长真师父路中行
次得之长生师父坐于洛阳瓦市中至七年
得之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