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1a 页 WYG0675-00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汉艺文志考證卷二
宋 王应麟 撰
诗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
儒林传言诗于鲁则申公培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
韩太傅齐鲁以其国所传皆众人之说也毛韩以其
姓所传乃专门之学也肃宗令贾逵撰齐鲁韩诗与
卷二 第 1b 页 WYG0675-0021b.png
毛诗异同晁氏曰齐鲁韩三家之诗早立博士以关
雎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蘋驺虞鹿鸣四牡皇皇者
华之类皆为康王诗王风为鲁诗鼓钟为昭王诗异
同不可悉举贾谊以驺虞为天子之囿以木瓜为下
之报上刘向以卫宣夫人作弼柏舟黎庄公夫人作
式微陈妇道蔡人之妻作芣苢之类皆三家之说也
扬雄曰周康之时颂声作乎下关雎作乎上习治也
与毛诗大不类如此则其序必不同也今所略见者
卷二 第 2a 页 WYG0675-0021c.png
韩诗之序曰芣苢伤夫也汉广悦人也汝坟辞家也
螮蝀刺奔女也其详可胜言哉韩诗序又云黍离伯
封作也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也又谓商颂美
宋襄公欧阳氏曰韩诗遗说往往见于他书至经文
亦不同如逶迤郁夷之类又曰孔子言关雎哀而不
伤太史公曰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而三家
皆以为康王政衰之时谓为周衰之作者近是矣彭
俊民曰申公得诗之约也辕固得诗之直者也以约
卷二 第 2b 页 WYG0675-0021d.png
穷理而以直行已观其言以察其所行信有异于毛
公韩婴之所闻也隋志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
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唯毛诗郑笺至今独立
鲁故二十五卷
儒林传申公事浮丘伯受诗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
亡传疑者则阙弗传晁氏曰诗有鲁故韩故齐后氏
故孙氏故毛诗故训传书有大小夏侯解故前人惟
故之尚如此
卷二 第 3a 页 WYG0675-0022a.png
鲁说十八卷
荀卿子刘向说苑新序列女传间引诗以證其说与
毛义绝异盖鲁诗出于浮丘伯乃荀卿门人荀卿之
学鲁诗之原也刘向为楚元王交之孙交亦受诗于
浮丘伯刘向之学鲁诗之流也
元王诗
楚元王交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
卷二 第 3b 页 WYG0675-0022b.png
者孙卿门人也申公始为诗傅号鲁诗元王亦次诗
传号曰元王诗世或有之刘向列女传称诗芣苢柏
舟大车之类与今序诗者之说尤乖异汝坟谓周南
大夫妻作行露谓申女作式微一篇谓二人之作硕
人之诗谓庄姜始至操行衰惰傅母作之新序谓卫
宣公子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二
子乘舟之诗是也寿闵其兄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
黍离之诗是也封事引饴我釐麰
卷二 第 4a 页 WYG0675-0022c.png
说苑引蔽芾甘棠传曰舍于甘棠之下而听断焉尸
鸠在桑传曰尸鸠之所以养七子者一心也君子之
所以理万物者一仪也向乃元王之孙必本于鲁诗
齐后氏故二十卷
后苍事夏侯始昌授翼奉萧望之匡衡奉言五际流
为灾异之说衡议论最为近理
齐孙氏故二十七卷
卷二 第 4b 页 WYG0675-0022d.png
儒林传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孙氏未详其名
韩内传四卷
韩生推诗之意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
殊然其归一也白虎通引韩诗内传隋志韩诗二十
二卷薛氏章句文选注多引之
韩外传六卷
隋志十卷太史公自序厥协六经异传如子夏易传
卷二 第 5a 页 WYG0675-0023a.png
毛公诗及韩婴外传伏生尚书大传之流
毛诗二十九卷故训传三十卷
六艺论曰河间献王好学其博士毛公善说诗献王
号之曰毛诗经典序录河
间人大毛公为诗故训传一云鲁人不言其名初学
记荀卿授鲁国毛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
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诗谱曰鲁人大毛公为
卷二 第 5b 页 WYG0675-0023b.png
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
士
肃宗诏选高才生受毛诗遂行于世郑众贾逵
传毛诗后马融作传郑玄作笺淇水李氏曰毛之说
简而深此献王所以高其学也郑氏之释繁塞而其
失愈多郑学长于礼以礼训诗是按迹而议性情也
魏氏曰毛传简要平实无臆说无改字
曹氏曰许氏说文援据古文毛氏诗其文与
卷二 第 6a 页 WYG0675-0023c.png
今多异吕氏曰左氏所引诗多与毛诗合欧阳氏曰
毛诗序与孟子说诗多合隋志毛苌善诗自谓子夏
所传先儒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卫敬仲
又加润益
书曰诗言志
唐氏曰在心为志诗序一言而尽作诗之本以意逆
志孟子一言而尽说诗之道
卷二 第 6b 页 WYG0675-0023d.png
古有采诗之官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叶氏曰列
子言立我烝民莫匪尔极者尧之时所谓诗也尚书
大传言日月光华弘余一人者舜之时所谓诗也古
者天子五载一巡狩则太师陈诗以观风俗二帝之
世工以纳言时而飏之其施之学校以教士与礼乐
书相参谓之四术至孔子始删取著以为经
卷二 第 7a 页 WYG0675-0024a.png
凡二百五篇
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
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
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
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今按诗三百十一篇亡其
辞者六篇考之仪礼皆笙诗也曰笙曰乐曰奏而不
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汉世毛学不行故云三百
卷二 第 7b 页 WYG0675-0024b.png
五篇诗有先孔子而
亡者如新宫狸首之类
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
程子曰古之人幼而闻歌诵之声长而识刺美之意
故人之学由诗而兴艾轩林氏曰古书皆以言传唯
诗以声𨽻之列国风诗皆随时而变闻其声审其邪
正而知其时俗自训诂之学起诵诗者泥其辞而不
复求其声声之邪正既不可辩所得于诗者特在言
卷二 第 8a 页 WYG0675-0024c.png
句之间尔
鲁最为近之
林氏曰班固论三家之为诗宁有取于鲁而未始及
毛氏也
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
序录徐整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
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大毛公一云子夏传曾
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
卷二 第 8b 页 WYG0675-0024d.png
子根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今
按诗序高子曰灵星之尸也孟子公孙丑问曰
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维天之命传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无极而美周之
礼也诗谱云子思论诗于穆不已仲子曰于穆不似
礼
礼古经五十六卷
卷二 第 9a 页 WYG0675-0025a.png
刘歆欲立逸礼移书曰鲁恭王得古文于坏壁逸礼
有三十九仪礼疏曰高堂生传
十七篇是今文也孔子宅得古仪礼五十六篇其字
皆篆书是古文也古文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者同
而字多不同馀三十九篇绝无师说秘在
于馆
今其篇名颇见于他书若学礼天子巡狩礼
朝贡礼朝事仪烝尝礼中霤礼
卷二 第 9b 页 WYG0675-0025b.png
王居明堂礼古大明堂礼昭穆篇
本命篇聘礼志又有奔丧投壶迁庙衅庙
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见大小戴记及管子
经七十篇
儒林传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
按今仪礼士礼有冠昏相见丧夕虞特牲馈食七
篇他皆天子诸侯卿大夫礼丧服传子夏所为白虎
卷二 第 10a 页 WYG0675-0025c.png
通谓之礼服传郑康成注以今古二字并之或从今
或从古或叠二文别释馀义张淳曰汉初未有仪礼
之名疑后汉学者见十七篇中有仪有礼遂合而名
之也欧阳氏曰大射之篇独曰仪盖射主于容升降
揖逊不可失
记百三十一篇
隋志云河间献王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
三十一篇献之今逸篇之名可见者有三正记别名
卷二 第 10b 页 WYG0675-0025d.png
记亲属记明堂记曾子记礼运记五帝记王度
记王霸记瑞命记
辨名记孔子三朝记月令记大学志
杂记正义云案别录王度记云似齐宣王时淳
于髡等所说也
明堂阴阳三十三篇
隋牛弘曰案刘向别录及马宫蔡邕等所见当时有
古文明堂礼王居明堂礼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
卷二 第 11a 页 WYG0675-0026a.png
阳泰山通义魏文侯孝经传等并说古明堂之事其
书皆亡唐会要引礼记明堂阴阳录牛弘亦引明堂
阴阳录今礼记月令于别录中属明堂阴阳记故谓
之明堂月令说文引明堂月令
王史氏二十一篇
隋志河间献王得记一百三十一篇刘向检得一百
三十篇第而叙之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
三朝记七篇王氏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
卷二 第 11b 页 WYG0675-0026b.png
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
曲台后苍九篇
本传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大小戴服
虔曰在曲台校书著记因以为名七略曰宣皇帝时
行射礼博士后仓为之辞至今记之曰曲台记
初礼唯有后孝宣世复立大小戴礼
大戴礼 小戴礼
卷二 第 12a 页 WYG0675-0026c.png
二戴皆传仪礼十七篇次第自冠昏士相见已下大
小戴先后不同唯刘向别录大射以上七篇与小戴
同其下尊卑吉凶次第伦叙郑氏用之礼记所以释
仪礼之义也陈邵周礼论叙云戴德删古礼二百四
篇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礼戴圣删大戴礼为四十
九篇是为小戴礼后汉马融卢植考诸
家同异附戴圣篇章去其繁重及所缺略而行于世
即今礼记是也今大
卷二 第 12b 页 WYG0675-0026d.png
戴礼十三卷总四十篇始三十九终八十
一当为四十三篇中间缺者四篇重出者一篇
其上不见者犹三十八篇不能合八十五篇之数
岂但当为八十一耶其缺者或既逸其不见者抑圣
所取者然哀公问投壶二篇与小戴书无甚异礼察
篇与经解亦同曾子大孝篇与祭义相似则圣已取
之篇岂其文无所删者也劝学礼三本见荀卿子取
舍之说及保傅见贾谊疏间与经子同者尚多有之
卷二 第 13a 页 WYG0675-0027a.png
隋志戴圣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马融足月令一
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
中庸说二篇
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中庸程氏曰中庸之书是孔门
传授成于子思传于孟子白虎通谓之礼中庸记孔
丛子云子思年十六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东莱吕
氏曰未冠既非著书之时而中庸之书亦不有四十
卷二 第 13b 页 WYG0675-0027b.png
九篇也此盖战国流传之妄
周官经六篇
河间献王得周官有李氏得而上于献王独缺冬官
取考工记补之合成六篇礼记疏云孝文时求得此
书不见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考工记补之谓孝文
时非也五峰胡氏曰司徒掌邦教司空掌邦土冬官
未尝阙也乃刘歆妄以冬官事属之地官俞庭椿取
其说为周礼复古编谓司空之篇杂出于五官之属
卷二 第 14a 页 WYG0675-0027c.png
且因司空之复而六官之讹误亦遂可以类考程氏
曰冬官之属才二十八而五官各有羡数考冢宰六
属各六十今天官六十三地官七十八春官七十夏
官六十九秋官六十六盖断简失次名实散亡取羡
数凡百工之事归之冬官其数乃周贾氏疏曰刘向
未校之前或在山岩石室有古文考校后为今文古
今不同郑氏据今文注朱文公以为广大精密周家
之法度在焉
卷二 第 14b 页 WYG0675-0027d.png
马融云
成帝命刘歆考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知其周
公致太平之迹永平初杜子春年且九十能通其读
郑众贾逵往受业焉郑康成序云郑少赣仲师
卫次仲贾景伯马季长皆作周礼解诂 说文引任
削地垗五帝于四郊庙门容大鼏七个孤乘夏䡅赤
魃氏煣牙外不熑与今字异
周官传四篇
卷二 第 15a 页 WYG0675-0028a.png
诗正义汉初为传训者皆与经别行及马融为周礼
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则后汉以来
始就经为注
军礼司马法百五十五篇
周官县师将有军旅会同田役之戒则受法于司马
以作其众庶小司马掌事如大司马之法司兵授兵
从司马之法以颁之此古者司马法即周之政典也
周礼疏云齐景公时大夫穰苴作司马法至齐威王
卷二 第 15b 页 WYG0675-0028b.png
大夫等追论古法又作司马法附于穰苴太史公曰
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穰苴能申明之又曰司马法
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能绍而明之穰苴
传曰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
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汉
武帝诏引登车不式周礼注引鼓声不过阊鼙声不
过阘铎声不过琅土卜下谋是谓参之昏鼓四通为
卷二 第 16a 页 WYG0675-0028c.png
大鼜弓失围殳矛守戈戟助疏引十人之长执钲百
人之师执铎千人之师执鼙万人之主执大鼓左传
疏服虔引谋帅篇曰大前驱启乘卑大晨倅车属焉
又引五十乘为两百二十乘为伍八十一乘为专二
十九乘为参二十五乘为偏说文引騛卫斯舆善者
忻民之善闭民之恶师多则人䜋杜佑引上谋下斗
围其三面开其一面之类然其文或不见今五篇中
卷二 第 16b 页 WYG0675-0028d.png
古封禅群祀二十二篇
梁许懋曰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金检玉结绳
而治安得镌文告成胡氏曰考舜典可以知后世封
禅之失稽懋言可以知史迁著书之谬文中子曰封
禅之费非古也徒以夸天下其秦汉之侈心乎孙氏
曰帝王巡守每至方岳必燔柴以告至非谓自陈功
于天也
卷二 第 17a 页 WYG0675-0029a.png
议奏三十八篇
论石渠者戴圣韦玄成闻人通汉隋志石渠礼论四
卷戴圣撰后汉礼仪舆服志注王制疏诗疏并引石
渠论通典引石渠礼议甘露三年三月黄门侍郎临
奏经曰乡射合乐大射不何也戴圣曰乡射合乐者
质也大射人君之礼仪多故不合乐也闻人通汉曰
乡射合乐所以和百姓也大射不合乐者诸侯之礼
也韦玄成曰乡人本无乐故合乐所以和百姓而同
卷二 第 17b 页 WYG0675-0029b.png
其意诸侯当有乐故不曰合乐时公卿以玄成议是
王制
史记封禅书文帝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索
隐刘向七录云文帝所造书有本制兵制服制篇白
虎通引礼王制曰天子棺椁九重今礼记王制篇盖
其略也
汉仪
卷二 第 18a 页 WYG0675-0029c.png
肃宗章和元年正月召曹褒诣嘉德门令小黄门持
班固所上叔孙通汉仪十二篇敕褒曰此制散略多
不合经然十二篇不著于七略盖与律令同录藏于
理官法家礼记正义云许氏谨案高祖时皇太子纳
妃叔孙通制礼以为天子无亲迎南史沈文阿云叔
孙定礼尤失前宪奠贽不圭致享无帛公王同璧鸿
胪奏贺若此数事未闻于古三礼注疏所引汉礼器
制度通所作也仪礼乡射疏引汉礼云五武
卷二 第 18b 页 WYG0675-0029d.png
成步步六尺周礼小祝注杜子春云汉仪每街路辄
祭礼记祭法疏案汉仪高帝庙主九寸前方后圆围
一尺
凡礼十三家
六蓻论云传礼者十三家唯高堂生及五传弟子戴
德戴圣名在也文
选注七略曰礼家先鲁有桓生说经颇异
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卷二 第 19a 页 WYG0675-0030a.png
礼器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注经礼谓周礼也周礼
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犹事也事礼谓今礼也礼
篇多亡本数未闻其中事仪三千中庸曰礼仪三百
威仪三千礼乐志与此志同朱文公曰臣瓒曰礼经
谓冠昏吉凶盖以仪礼为经礼也叶梦得曰经礼制
之凡曲礼文之目先王之世二者盖皆有书藏于有
司祭祀朝觐会同则大史执之以涖事小史读之以
喻众而乡大夫受之以教万民保氏掌之以教国子
卷二 第 19b 页 WYG0675-0030b.png
者亦此书也礼篇之名礼器为胜诸儒之说瓒叶为
长儒林王式
传歌骊驹江翁曰经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礼注逸诗
见大戴礼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
夫整驾朱文公曰曲礼戴氏编礼时已亡逸故特因
其首章之幸存者而杂取诸书所引与他记相似者
以补续之
学七十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
卷二 第 20a 页 WYG0675-0030c.png
刘原父云学当作与七十当作十七五十六卷除十
七正多三十九朱文公曰疏云古文十七篇与高堂
生所传相似是唐初时汉志犹未误也
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
朱文公曰士礼特略举首篇以名之其曰推而致于
天子者盖专指冠昏丧祭而言若燕射朝聘则士岂
有是礼而可推耶又曰仪礼乃本经而礼记郊特牲
冠义等篇乃其义疏
卷二 第 20b 页 WYG0675-0030d.png
汉艺文志考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