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第 1a 页 WYG1240-01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文敏集卷十 明 杨荣 撰
记
重修河南程氏三先生墓祠记
凡先贤所当祀而祀之礼也立祠于墓以祀者礼从义
起者也祠久而偾偾而兴者常也常则不书而书者大
复故也河洛于天地之中扶舆清淑之所钟贤哲之生
自昔林林而盛矣然莫盛于宋程氏父子三先生者程
卷十 第 1b 页 WYG1240-0136b.png
氏世居嵩之陆浑三先生卒俱葬洛阳县之府店保遗
墓至今具存墓侧有祠后人以为享尝之所历岁滋久
荐罹兵燹向之隆者夷壮者弊茂菅宿莽一视荡然诚
当道者所宜究心也钱塘周鉴自郎署出参藩政历是
邦睹之慨然即有志于兴复第縻于职务弗果宣德辛
亥春皇上图弘化理重惟古昔圣贤之道乃颁明诏凡
天下郡县有先圣先贤祠墓在者所司宜以时修葺毋
就于废鉴祗承德意乐以斯事自任遂以其秋行郡道
卷十 第 2a 页 WYG1240-0137a.png
经嵩邑抵程氏故居得其十六代孙曰子中者与同诣
墓所薙去荒秽辨正方位先捐已俸为倡河南守郯城
李骥及属邑令佐亦以其俸助之遂召工计资凡所需
之物则取于近邑所宜产戒以期输集无敢缓者以是
年某月某日之吉兴工工能材良需用咸足于某月某
日告成垣墉栋宇皆复旧规封筑坚厚树植繁密凡所
供祀之器莫不毕具以某月某日立开国公神主于祠
之中以明道伊川二先生侑食依故制也复子中家俾
卷十 第 2b 页 WYG1240-0137b.png
守祠事遂率郡属祗奠焉奠已谂于众曰惟是三先生
之墓自宋至今馀三百载其间废兴者几漫不可知顾
念吾徒诵其遗言服其遗训用底有位兹得奉明诏以
周旋执事于故丘之间幸尔讫事要不可无书虽墓间
之石有当时铭表在无庸重述而祠之兴作岁月不有
志之将何以示后众皆曰然鉴比以公务来北京属礼
部郎中兼翰林侍书蒋晖请予记其事予惟道统之传
自吾夫子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后集其大成而不
卷十 第 3a 页 WYG1240-0137c.png
得位以行于天下遂私淑于其徒然在当时惟颜氏
曾氏之传独得其宗及曾氏之再传而子思三传而
孟子孟子没其道无传寥寥千百载间不绝如线迨
宋之兴文运斯振而明道伊川二先生出孟氏之传
乃续而其学之所自实本濂溪周元公茂叔方元公
司理南安时开国摄通守事知其贤深与友善因遣
二先生从学卒能以其道倡天下传于后世人至于
今赖之是二先生之功当不在孟子下也宋季临邛
卷十 第 3b 页 WYG1240-0137d.png
魏华父氏拳拳以二先生易名为请遂定谥伯曰纯
公叔曰正公皆得从祀先圣庙廷此天下之通祀也
天下通祀则墓祠不立可也而墓又有祠盖墓祠则
犹庙祭一家之私祀也通祀以道统之传惟二先生
得与其列私祀则推其所自出而开国公择师教子
之贤是不可泯也揆之于礼殆亦弗畔矣夫然则祠
之废兴岁月其志之也宜嘉鉴之能知所重因其请
谨为之记
卷十 第 4a 页 WYG1240-0138a.png
三桂堂记
礼部侍郎章君尚文作堂于会稽山之阴其乡士大夫
相与名之曰三桂之堂堂之前植桂固多矣而以三云
者何自晋郤生对策有桂林一枝之喻历唐宋来遂以
艳科目之得隽者曰折桂章氏繇宋迄今举进士者凡
三人故有取于是也尚文世家于越高大父讳斌宋景
定之间乡举第一人值末运仕弗大显传三世俱以隐
德重乡邦大父暨父以尚文贵皆赠嘉议大夫礼部右
卷十 第 4b 页 WYG1240-0138b.png
侍郎尚文登永乐甲申进士第入翰林典郎署累迁至
今官子瑾宣德丙午领乡荐正统纪元遂擢进士高科
此堂之所以名也堂峙湖山之门其北为称山山枕大
海出云气而吐光景朝夕不穷南为稷山一名斋台则
越王勾践祭天之所在焉又其南天姥秦望诸峰凌霄
汉而隐烟霏郁然相向娥江耶溪之水环绕其左右而
唐所赐贺知章鉴湖一曲者实相属焉波光山色竹树
映带奇舒秀卷不一可名此居之胜而得其地也夫绵
卷十 第 5a 页 WYG1240-0138c.png
世泽而盛者人之贤钟川岳而秀者地之灵人以地灵
地因人杰章氏之桂不特一世有之传世逾远而得之
者凡三焉是岂偶然之故哉虽然推厥所由亦惟本诸
德而已耳姑以桂譬之玉干琼枝植之良也密叶繁阴
积之茂也金粟天香华开之盛也傲历风霜志操之坚
也故君子有取于桂者不徒拟其荣又将资以比德焉
尚文之高大父名魁多士大父而下虽未达而均膺宠
赠德可徵矣尚文以高才硕望显于朝三十馀年而瑾
卷十 第 5b 页 WYG1240-0138d.png
又克继志济美振扬于今虽本世德之遗亦以尚文承
藉启迪之致也继兹以往因其植之良而积愈茂因其
华开之盛而志操愈坚吾见德厚而庆延他日后之人
于斯桂高攀旁折也不可以数计矣然则斯堂之揭得
不为之权舆乎是为记
苏州府吴县儒学重建记
苏为东南望郡吴县苏之望邑也儒学为一邑之望而
或施教无所瞻仰不称善为政者得不究于心乎然兴
卷十 第 6a 页 WYG1240-0139a.png
学盛事改作大役也举大役而使劳费一出于民其得
无怨嗟之声而克底完美者乎若夫知所究心事底完
美而不动声色得不难其人乎吴县学旧在城西南隅
宾兴坊其地卑隘庙学皆简陋旁逼军营喧杂相接春
夏水潦四集墙壁倾仆诵习常辍郡县之长贰暨师生
往往兴嘅欲迁改之而未有能当其任者宣德七年工
部右侍郎庐陵周君忱奉命抚巡东吴诸郡偕知府豫
章况君钟同谒庙学见其不称因恊谋更造之得隙地
卷十 第 6b 页 WYG1240-0139b.png
于县治西南视旧学地广四倍高爽平旷众咸谓宜况
君具其事得请于朝二君复相与议曰是役不可重费
吾民遂计郡之诸仓岁积苇席得五十馀万鬻米可五
千馀石凡材石陶瓦之资匠作力役之需悉于是取给
而一毫不干于民复择耆民王信许均美董其事经始
于宣德九年冬十月讫工于明年夏五月以日计之二
十三旬有奇成功速而人不知其劳享礼有殿讲诵有
堂藏书有阁宴休有亭以及门庑斋舍庖湢各以序列
卷十 第 7a 页 WYG1240-0139c.png
通为屋以间计之二百三十有馀材用坚而人不知其
费其既成也父老叹曰庙学不称久矣一旦更新于数
百年因循之后而不以病民席之积屡矣昔也不侵盗
于吏胥则腐化为埃尘今乃以之成一邑之伟望何其
善也既而知县某教谕李让等具其始末走书京师求
予记惟学校王政之首教化之源也我国家列圣相承
兴学育材六七十年于兹矣校庠之盛振古未有是以
弦诵之声郁郁沨沨溢乎遐迩而贤才辈出裨赞鸿化
卷十 第 7b 页 WYG1240-0139d.png
后先相望亦莫不由良有司钦承德意以振作之然其
改作有方若吴学之建者亦不易得也二君子信谓善
于究心者矣来游于斯者尚知力学求道笃志励行期
不负圣明造就作养之仁将必效用于时垂芳于后以
为斯学之光则二君子之用心亦必传诵于无穷矣是
为记
凉州儒学记
圣朝统一寰宇自国都达于郡邑皆建学立师教育俊
卷十 第 8a 页 WYG1240-0140a.png
秀仁义礼乐之化旁洽海隅徼塞人才之众风俗之美
度越汉唐而比隆虞周猗欤盛哉凉在西陲即古雍州
之域在汉为武威郡地利物产视河西诸郡为美国朝
洪武中设卫置戍而戍者多南士谪至子弟相承读书
习礼而训导张子受命教育之儒风为之勃然岁满还
京而未有继者今皇帝嗣位特命行在兵部右侍郎徐
君晞镇其地睹将校子弟多明秀好学而未设学舍以
为讲肄之所遂以请于朝得命乃于农隙令军士取材
卷十 第 8b 页 WYG1240-0140b.png
陶甓而经营之既毕工走书京师告予曰凉州河西胜
地初尝有学然废已久矣晞至相地鸠工中为明伦堂
左右为存诚进德二斋外建重门后为教官之居续创
大成殿于堂之东殿以崇计二丈有九尺深几倍于崇
广则几倍于深东西为两庑前为灵星门中为泮池池
之东为文昌祠祠之东池之西俱为门外又为崇教门
俾往来出入皆由焉其捐资命工塑先圣以下及文昌
神像并绘两庑者则镇守甘肃太监王公贵少监李公
卷十 第 9a 页 WYG1240-0140c.png
贵总兵宁远伯任公礼定西伯蒋公贵会川伯赵公安
暨都察院佥都御史曹君翼巡按监察御史马君昂陜
西参政郭君坚按察副史于君奎署都指挥使事任君
启与凡士庶共成之其置圣贤以下牌位者则兵部侍
郎柴君车始终督视缮作且有所营助者则佥都御史
罗君亨信劝劳群工俾乐于趋事者则监军行在兵部
尚书王公骥自丁巳夏经始至落成几二载壮伟闳耀
为陇右学宫之冠众咸谓宜记于石庶后之人有所考
卷十 第 9b 页 WYG1240-0140d.png
见敬以请夫学校政化之本贤才之所自出也学校立
则礼义兴风俗美孟轲氏曰三代之学皆所以明人伦
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非政化之本欤今徐君乃
与诸君子同心恊诚建学宫于边陲之地严严翼翼巍
然焕然使凉之学者升降俯仰于其中诵圣贤之训言
而仰其道德之光涵养薰陶底于成材居而孝于亲仕
而忠于君则是宫之作其功岂浅浅哉若徒由此以徼
利达而于臣子之行无所砥砺则不惟负国家教养之
卷十 第 10a 页 WYG1240-0141a.png
意而亦为君子之所共羞呜呼学于斯者可不知所务
哉用是以复徐君之请俾勒诸石庶以为学者劝云
翕和堂记
余幼时闻先生长者言守建宁千户韦杨二公好文礼
士人皆爱慕之谨识之弗忘其后韦有子任汀州卫指
挥者岁或见焉独杨公之嗣转调他所二十馀年盖未
有能知之者及余两以扈从来北京而杨信中孚忽偕
行部员外郎吴公嘉静来谒余故询之则曰信之父尝
卷十 第 10b 页 WYG1240-0141b.png
仕建宁为先生之乡乃敢求见余观其胸怀磊落言动
谦恭遂留止宿因命觞引酌笑谈甚欢于是中孚乃历
道其父昔日所交游者皆吾乡之先达也酒酣拜且请
曰信世家西江之鄱阳昔南土内附吾父以功授武毅
将军建宁右卫千户吾父存时笃好文雅尝于上西河
之寓舍植竹万竿以竹所自号宾客过从者皆贤士大
夫其所唱和诗文至于今翰墨宛然也信兄弟少时亦
皆从游志斋赵先生之门其后以袭职调守大同兄弟
卷十 第 11a 页 WYG1240-0141c.png
奉母以居今复侨寓河间郡城中乃于所居之左构堂
扁曰翕和盖取兄弟既翕和乐且耽之义愿先生一言
以记之余嘉其志之可尚则谓之曰人生天地间父子
之慈孝兄弟之辑睦夫妇之恊和斯皆天性之常不待
矫饰而为之者然惟其气禀所拘物欲所蔽而后有以
丧其本然之天失其彝伦之正于是争竞之心起焉妒
忌之心萌焉虽欲翕和不可得矣今中孚之兄弟事母
尽孝友爱弥笃而妻孥蔼如一家之内熙熙洽洽翕然
卷十 第 11b 页 WYG1240-0141d.png
如五音之合奏温然如春阳之发舒和气冲融贯彻无
间孝友之至通于神明则其名堂也不徒誇美于一时
将以垂训于来世其意若曰今日吾兄弟翕和如此吾
父母安乐如此自今以往吾之子子孙孙皆如今日堂
可不作也苟惟不然则必忿气相加视为敌仇阋墙紾
臂相继而作其不至于伤风败俗者鲜矣安求其能翕
和哉昔孔子诵此诗而赞之曰父母其顺矣乎诚以人
能和于妻子宜于兄弟则父母其安乐之矣中孚宜三
卷十 第 12a 页 WYG1240-0142a.png
复此诗日夕警愓以为明训凡一毫有动于血气而伤
于和者勿作一毫有乖于礼法而损于和者弗为移孝
为忠推和为惠将见德业日新而声光益著不啻于此
而已中孚其益勉之
常熟县重修庙学记
宣德癸丑常熟县重修孔子庙学成吏部稽勋主事钱
衡世家斯邑少常游是学来请于予曰学在县治东南
其地隆然以高宏然而敞创始于宋至和重修于开禧
卷十 第 12b 页 WYG1240-0142b.png
端平而再葺于元之皇庆至正其间政教兴替靡常未
可以槩举也洪惟国朝文教聿兴洪武庚戌教谕朱炳
来掌教事时学之制左则殿庑戟门棂星之赫奕右则
讲堂斋舍庖廪之毕具其后则有子游祠及先贤堂蔚
然可观历岁滋久上雨旁风漫以圯坏未有能振之者
近西江罗汝宽典教兹邑慨然欲作新之计其工费浩
繁虑有弗给乃先度其力可为者为之若廊庑讲堂门
垣斋舍及先贤祠宇皆循次修葺惟礼殿未之能也壬
卷十 第 13a 页 WYG1240-0142c.png
子之秋县丞李子廉主簿郭南暇日视学宫见汝宽用
力之勤亦慨然曰修学责在有司吾辈视其颓废而不
加力宁无愧焉乃各捐俸以倡训导徐万溢翁玭力赞
助之命诸生某等督其事衡适得请于朝归省墓乃奉
白金四百星佐其役仍率邑之好事者某某捐赀以助
于是聚材鸠工殿之梁栋榱桷瓦甓墙壁之毁者易之
帷幕器用之敝者新之圣贤像设章服则绘饰之与汝
宽先事所修葺者轮奂华采相为炫耀焉是役也不烦
卷十 第 13b 页 WYG1240-0142d.png
于官不扰于民而卒以时就诚可谓难矣敢求一言以
示不朽余嘉佐邑及典教者之得人又嘉衡之能轻财
而知所尊也故不辞而为之言曰学校育材之地风化
之原为国者之先务也天启皇明大一统文明之治开
万载太平之业在内则立胄监在外则府州若县莫不
有学而学之教法规制盖已超轶汉唐宋而娓娓乎唐
虞三代之隆矣皇上嗣登宝位尊崇儒道凡一言一动
莫不师法孔子以弘尧舜之治是以屡诏天下修理庙
卷十 第 14a 页 WYG1240-0143a.png
学然郡县之吏能奉承者鲜常熟邑佐及典教者咸知
所重一新学宫可谓能祗顺德意者矣夫常熟乃子游
过化之地子游圣门高弟也自今县之令佐与夫为师
生者优游于兹当何如哉必景仰贤哲修举学政且务
其为己之学尽乎孝弟忠信之道勿徒衒名誉徇利禄
以负国家建学立师之盛意则庶乎其可也敢以此复
衡之请且告其邑人焉
重修文公朱先生祠堂记
卷十 第 14b 页 WYG1240-0143b.png
徽国文公朱先生祠在建安郡城北之紫霞洲盖宋宝
庆三年正月所建以奉先生之祀者也历元迄今几二
百年栋宇颓圯上雨旁风其弊坏可谓极矣国朝永乐
乙未监察御史蒋彦禄给事中陶伟巡部八闽至于建
安躬谒祠下相与言曰先生发明圣贤之道羽翼六经
折衷群言以嘉惠学者有功于天下后世甚大建安为
先生过化之地其有祠宜矣而历世滋久庙貌若斯何
以称士民之瞻仰乎盍相与新之于是福建行都指挥
卷十 第 15a 页 WYG1240-0143c.png
使司都指挥师公祐侯公镛徐公信郡守刘敬议以克
合乃命耆儒许弘暨先生之七世孙铁董其事仍率邑
之贤者相与捐赀出力庀材鸠工凡堂寝门庑以及众
屋撤朽易坚葺弊为完仆者植之欹者正之黝垩丹漆
焕然毕具经始于是年春正月竣事于秋八月于是建
安县学教谕杨寿夫具其本末谒予以记其成予邑人
也奚可以辞惟圣贤之言载之经传所以发至道之蕴
奥者固无不明且备矣然而煨烬于秦火剥蚀于汉儒
卷十 第 15b 页 WYG1240-0143d.png
议论纷纭穿凿傅会学者伥伥焉莫之适从而群圣人
之道几乎熄矣迨至宋濂洛诸大儒相继而作阐幽发
微以明圣贤之道上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可谓盛矣而
其后又有若先生者杰然特出著书立言扩先圣之未
发正诸儒之乖误剖析折衷无复遗蕴然后圣人之道
昭然如日之行天先生之功其所谓集大成者欤虽然
先生之道德天下后世之所共仰而尊之者岂特吾建
安为然而祠宇不称一旦诸君子作而兴之伟然旧观
卷十 第 16a 页 WYG1240-0144a.png
此不惟一时之瞻望而已有志于圣贤之学者安知不
缘此而遂为之兴起乎然则是举也其所关系又岂小
也哉予实有望于建安之士也遂乐为之记焉
忠孝堂记
臣子欲报于君亲其道莫大于忠孝古之人所以勒功
彝鼎垂名竹帛与天地相为无穷者岂有他道哉亦惟
尽此而已苟于此有歉焉恶能有所树立以报国家以
显大厥亲而著名臣贤子之闻于天下后世哉故必于
卷十 第 16b 页 WYG1240-0144b.png
忠孝胥尽而后可也邳州卫指挥使赵本立世家临淮
其伯大父德胜事太祖高皇帝有大功赠开国辅运推
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柱国同知
都督府事梁国公大父端亦仕至广东都指挥同知父
驎袭为福建兴化指挥使兄弟父子竭力效劳以罄人
臣之忠者至矣而其显亲之孝亦于是而有徵焉宗立
能心先世之心恪勤厥职恒惧其久而或忘也乃揭忠
孝二字以名其堂间致书京师请记于予嗟乎自昔武
卷十 第 17a 页 WYG1240-0144c.png
弁之家相承既久其后人往往溺于富贵鲜克念祖父
树立之艰遂致颠覆爵位者多矣其于忠孝何有哉夫
忠孝之推也能追念前人而致谨必能尽诚于国而效
力今宗立以世勋之裔而能廉慎以自持仁恕以抚下
夙夜在公期以上报朝廷下慰祖考忠孝之实度越常
流远矣其爵位之隆所以匹休先烈者未可涯涘尤且
不自满足揭扁堂楣冀朝夕览省以致励于心懋建劳
绩以有誉于天下后世诚可谓不负于君亲而与古之
卷十 第 17b 页 WYG1240-0144d.png
名臣贤子同一辙也是宜为之记
荣亲堂记
人子之于亲其所以爱敬奉养无所不极其至而又必
欲及见其身之富贵以显扬之然后以为荣焉此临川
张氏荣亲之堂所以作也张氏为郡故家历宋与元簪
缨不替今云南道监察御史士贞之父思鲁与母姚氏
积善裕家义方克教俾士贞得游庠序早领乡荐释褐
辛丑进士而拜今官士贞初登第诏归其乡而父母康
卷十 第 18a 页 WYG1240-0145a.png
强具庆兄弟在侧一旦以士贞蜚英科第衣锦言还称
觞献寿荷恩命之光华侍高堂之宴乐于是族人父老
争持羊酒交相欢庆为题其奉亲之堂曰荣亲盖所以
嘉美之也间来徵予言以为记予惟子之于父母以口
体为养者不如顺其心以晨昏为礼者不若承其志至
于富且贵虽足以为亲之显荣而或不能承顺其颜色
奉养其志意则虽富贵烜赫亦徒为闾里一时之荣而
已士贞读书绩文一举而擢高科筮仕之初即任风纪
卷十 第 18b 页 WYG1240-0145b.png
清要之职俾二亲及见其显荣而怡愉无不自足宜乎
族人父老以为荣而相与名其堂也虽然士贞不可徒
为闾里之荣于一时尚思居得为之地际可为之时知
无不言言无不尽清操峻节内外一致使人皆目之曰
士当如士贞之才且良出于科目效用当时以能荣其
亲如此则斯堂岂不益有光耀矣乎姑为之记以俟
爱日堂记
爱日堂者户部员外郎罗通学古奉亲之堂也堂而名
卷十 第 19a 页 WYG1240-0145c.png
之以爱日者何哉盖学古禄仕二十年而数去其亲常
以谓日积成岁人之寿随以加也今父母老矣其方来
之日宁能多于已往之日乎人生虽以百岁为期然能
百岁者盖无几则夫晷运之速岂不诚可惜哉扬子云
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吾于此有感矣
此其名堂之意也夫爱者七情之一性之动也有善焉
不善焉动而仁义道德之是尚者善也声色货利之是
从者不善也学古之爱日其本于仁义道德之动者乎
卷十 第 19b 页 WYG1240-0145d.png
爱日者爱其亲也因爱亲而爱日焉其为孝可知矣古
之论孝若子游之于敬子夏之于色均所难致求能养
志而致于道者曾子而已故曾子之孝圣贤之所与也
学古充爱日之心其有得于此乎嗟夫孝德之本也推
之以为臣而忠故曰孝始于事亲终于事君学古以明
经取进士为御史多所建明及知交阯清化州有恺悌
之政城守之绩此非孝之推乎今父母偕老在堂尚康
强无恙诸昆弟之家居者皆能备物以致养已虽不得
卷十 第 20a 页 WYG1240-0146a.png
朝夕侍左右然居官有善政足为父母荣且不贻其忧
所谓养志盖庶几矣予尝闻古之人以孝著而致夫远
大者不少也学古力强而志锐今受任行边凡糗粮刍
茭所以供军旅壮疆场者皆学古事也其任不轻矣尽
心于其职而致显荣膺褒命以为父母之光荣者又奚
可量耶学古以堂记请于予故书其实俾归寘诸壁间
非徒以慰学古之意亦以慰其亲之心
悠远堂记
卷十 第 20b 页 WYG1240-0146b.png
予尝求夫悠远之义大矣哉天地之覆载日月之照临
四时之运行与夫人之所以充积涵养著于当时传于
无穷者莫不有悠远之道焉吾乡童景祥氏先世家广
陵唐季避乱始入闽郡占籍于建宁至宋有讳伯羽者
尝从晦庵先生受学景祥实其裔也景祥读书好礼乡
䣊贤之尝慨然曰自吾祖宗至建卜筑南山下数百馀
年以至于今而诗书文献之泽弗替自非积累之厚继
述之美曷克致此乃作堂名之曰悠远盖以表先世之
卷十 第 21a 页 WYG1240-0146c.png
德使后之子孙得景仰而兴起焉间以予有姻戚之好
因其子文安来北京请文以记之予惟悠远即悠久之
义夫悠久者天地之道所以成物者也故人生天地间
亦莫不有悠久之理养生以寡欲居易以俟命此一身
之悠久也积善基于前树德承于后此一家之悠久也
景祥自其上世以衣冠之胄衍庆垂裕于其子孙者固
为深厚宜乎后之人益蕃且盛而不至于失坠其先业
此岂非深知夫悠久之理而能得夫悠久之道者乎名
卷十 第 21b 页 WYG1240-0146d.png
堂之义盖不外是矣世固有阀阅地望赫然而兴震耀
于当时自常情观之盖以为非寻常所及然而曾不一
再传则已泯焉寂焉无复有闻于世矣如此者抑安知
夫悠久之道哉为人子孙若景祥者可谓贤矣予他日
获遂南还尚一登景祥之堂挹南山之翠酌玉溪之泉
弦琴赋诗相与叙悠久之说岂不乐哉故为之记
守泉堂记
国朝肇造区夏治教休明既简贤任能以熙庶绩犹惧
卷十 第 22a 页 WYG1240-0147a.png
中外百司之职律已不严至有簠簋不饰而丧其所守
者乃于大诰首编特举守俸如井泉为喻圣谟洋洋所
以开示饬戒乎臣下者抑何至欤列圣相承甄陶造就
逮今五六十年而凡有官守者咸知佩服警励以保其
禄位若今武功左卫指挥同知泉宁白君行素其人欤
行素器宇俊伟聪敏过人虽生长武弁而弓马韬略之
馀兼习儒书敦礼义既袭其父爵以掌戎卫之政乃名
其所居之堂曰守泉遵圣训也属以营缮督工得谒予
卷十 第 22b 页 WYG1240-0147b.png
于公邸拜请为记惟朝廷设官分职必丰其廪饩使之
仰足以事俯足以育者无非欲养其廉耻之行俾得尽
心竭力以举其职故为臣下者严恭寅畏夙夜匪懈虽
不计其禄俸之入而禄之至者但见与月俱增与岁俱
积取之无穷用之不竭譬若井中之泉以资于日用旦
而汲焉恒见其有馀夕而汲焉无时而或涸也仕者之
有禄亦岂不类于是哉苟居官而公不足以胜私廉不
能以节欲侵渔朘剥惟利之是图掊克聚敛捐躯而不
卷十 第 23a 页 WYG1240-0147c.png
顾是虽赀贿充羡盈溢比于常禄固或过之而坏名辱
身遂底倾覆则虽常有之禄一旦遂绝矣岂不犹秋霖
夏潦骤至而卒来转盼之间沟浍泛溢然其涸也又岂
待旋踵之顷欤行素席祖父馀泽腰金鸣玉安居暇食
自常情观之可以优游逸乐日事奢靡以极夫膏粱纨
绮之盛而乃孜孜然惟知佩服圣训以检身砺操思有
以保其常禄而弗敢有过分之求此岂非贤哉然则登
斯堂也睹御诰之遗编聆玉音之在耳不徒侈为楣扁
卷十 第 23b 页 WYG1240-0147d.png
之美观尚其凛焉而思惕焉而惧兢兢焉以持乎廉洁
之行而弗少变则非惟可以保禄位于无穷实足以流
芳声于永世矣斯堂岂不益有光辉焉
璜溪书舍记
七闽多佳山水而建安璜溪为最溪之流上接武夷下
会镡川波光滉漾有声琮然而其势委曲若璜焉故曰
璜溪清澄莹澈灵秀之气钟于人物自宋元迄今世家
大族厦屋鳞次学徒文士聚处其间灯火之夕弦诵之
卷十 第 24a 页 WYG1240-0148a.png
声相闻故擢科与贡者代出不乏吾友雷氏彦器实居
于斯而其先世所筑璜溪书舍在居之旁秀峰屹乎其
前清流映带其下修篁嘉木森然成列彦器定省之暇
藏修游息诚得其所予幼时尝见诸父与雷氏交游或
酌酒赋诗于书舍之中或啸歌游钓于璜溪之上每终
日留憩其间乐而不倦予深识之其后予入郡庠幸得
从策明先生又与雷氏诸贤若尚质原中原鼎祐之彦
器有融辈契厚时常往来璜溪以燕休游息于书舍焚
卷十 第 24b 页 WYG1240-0148b.png
香啜茗相与讲论经史问难质疑以求丽泽之益如是
者不数年予与尚质原中皆来京师既而祐之亦由进
士任监察御史彦器亦升太学擢冬官主事而与璜溪
书舍相违有年矣今彦器尤惓惓于此而不释者得非
眷恋于其平昔之所游止乎彦器尝曰吾幼蒙恩育得
以优游于书舍者皆赖父兄之教师友之助有以成其
才质今而筮仕于朝叨任繁剧旦夕思惟深愧才有不
逮学有未至非有所警饬戒谨于初者或不能要于终
卷十 第 25a 页 WYG1240-0148c.png
今绘为图诚非玩物愒时之比实于展玩之际俨若父
师之在前也岂敢有毫忽自肆乎以公同里敢蕲一言
以相勖予不敢默而为之言曰夫忠君爱国显亲扬名
在乎立身立身之要必务于学所谓学者当检制其情
涵养其性穷夫物理以明诸心审夫云为以笃于行虽
小而至于饮食起居大而至于修齐治平随所施为而
无不适其宜者斯可谓学之成也苟徒诵陈言以为博
摛藻翰以为华从事科目以徼利达于一时者乌足以
卷十 第 25b 页 WYG1240-0148d.png
语此哉彦器资质粹美笃志于学凡枉已徇人趋时竞
利之举一毫弗足以累其中又幸际遇圣明展其怀抱
敦其操履将见声光益著而升擢显庸其所进盖未艾
也子夏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彦器有之予遂不
揆芜陋而为之记他日彦器倘得拜恩南还归省其以
予言质之乡先生尚毋以为僣妄也
敬轩记
自昔世臣大家之后克承先德以绵世祚于永久者岂
卷十 第 26a 页 WYG1240-0149a.png
有他哉在乎谨于其身者有其要也要者何曰敬而已
苟弗务此而骄盈纵逸至沉溺声色货利荡然而不知
止其不颠覆厥躬以忝厥先者几希敬之在人所以不
可跬步忘也若今右军都督沐公嗣子可怡庶能审知
乎此者矣可怡尝构一室以为藏修之所朝暮休息其
间敛襟端坐披阅经史凝神息虑俨然若与圣贤相对
其从父驸马都尉过而喜之因为大书敬轩二字以寓
规勉之意今年致书于予请记予嘉可怡能知所务以
卷十 第 26b 页 WYG1240-0149b.png
成厥德又重驸马公之笃爱其侄而期其进于学是皆
可书也夫敬之义大矣哉儒先既尝以主一无适言之
矣又尝以整齐严肃言之焉既有所谓常惺惺法者矣
又有所谓其心收敛不容一物者焉之数者克尽用力
之方则心有所主而百体悉从令矣由是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以修厥身推之以及乎齐家治国殆无难矣故
儒先又曰敬者一心之主宰万事之本根虽圣贤之学
亦皆由敬而后有成也然则敬之一言其真圣学始终
卷十 第 27a 页 WYG1240-0149c.png
之要也欤可怡以轩冕之胄而能脱然于外慕从事于
斯以笃所学日用动作必由于规矩法度之正而惰慢
邪辟不作于身非确然有见者畴克然哉此余所以嘉
之也可怡于斯必进进不已益加夫戒惧谨独之功务
得乎操存省察之实而以圣贤自期则不惟不负驸马
公期愿之意诚足嗣承徽美无忝厥先而斯轩之名亦
将有闻于天下后世矣姑记于轩之壁以俟
冰月轩记
卷十 第 27b 页 WYG1240-0149d.png
姑苏金养正氏以进士擢监察御史尝扁其宴居之所
曰冰月轩而求予为记予按易大传曰乾为冰冰者阳
之极而阴气内凝者也又曰坎为月月者阳之中而阴
精外莹者也之二者世皆以属之阴而不知其根于阳
故虽至寒至阴而其中坚肃而明炳者则属之阳焉其
在于人则心也者府是性而官是形者也寂然不动而
感应必照者非坎月之体乎湛然虚明而至刚弗陷者
非乾冰之象乎夫人之所以确然而不拔湛然而澄澈
卷十 第 28a 页 WYG1240-0150a.png
者盖有得乎此也而或外物以梏之私欲以蔽之于是
至坚者有时而挠至明者有时而昧焉尝试观之炎炎
者灭恶知乎乾冰之为象悯悯者溺恶知乎坎月之为
体盖世波漫以逝者何限哉必也肃然警饬而后至坚
者存净然澡瀹而后至明者著则冰也月也将不待外
求而皆具于吾之心焉养正绩学入官职任风纪盖思
以至坚至明者恢廓于是心而推以为执法之平振宪
之纲以无负耳目之寄者乎宜其于冰月而有契焉也
卷十 第 28b 页 WYG1240-0150b.png
已想其兀坐兹轩玄冥气肃泽冰凝冱于是有取于天
下之至坚者焉太空无云桂轮孤照于是有取于天下
之至明者焉斯时也至清至明将与吾之灵台丹府相
为流通而凡天下之污浊昏昧者乌得而浼之哉若夫
徒取冰清月白以为耳目之玩宴赏之娱斯乃幽人高
士之所乐非养正名轩之意也因其请姑为记之
云卧山房记
兵部主事三山郑塾学初之养疾而归也造予言别且
卷十 第 29a 页 WYG1240-0150c.png
有请曰塾家距郡城一舍许居之东则鼓山巍然屴崱
高入霄汉西则齐坑诸峰错列屏障其南则方峤端厚
秀整若置几然山之下皆大江奫沦渟汇浩不可穷山
川之气蒸而为云絪缊郁勃弥纶纷郁而塾适宅于平
旷据清淑之会读书之暇开户而观之见其出岩扉越
涧壑披冒乎林木绵羃乎太虚悠扬往来于檐楹匆牖
间朝暮变化其为状也多矣塾之意盖甚乐也年三十
叨名科第备官郎署今又二十年重惟天地大造之恩
卷十 第 29b 页 WYG1240-0150d.png
思竭驽钝以效涓尘之报不幸婴疾滋久膂力不任兹
荷优诏予归就閒以便医药山间之云当复与之俱而
乐矣将扁于旧居曰云卧山房惟先生赐之记塾归刻
寘壁间不惟山林泉石与有光耀而塾得以朝夕讽诵
庶几疾其有瘳乎予在朝适与学初寻乡好相往还既
久记不可辞乃为之言曰夫触石而起肤寸而合弥八
方而雨下土者云也然其舒也其卷也曷尝容心哉学
初之仕向登青云而来者也彼其遭际熙洽之盛履历
卷十 第 30a 页 WYG1240-0151a.png
康庄之途笃慎勤端操行俾英声美誉称道在人而云
山旧隐光价增重其志固可嘉其宦辙方亨而未艾兹
以疾归抑岂其所得已也哉学初春秋方五十齿发未
衰落山房之卧岂宜与隐者同一怡悦哉释烦剧就暇
豫尚精药石慎节宣俾将来复于康和而出跻远大山
中白云将不得于学初而久留也学初姑行哉予为之
记盖尚有望于异日焉
玉峡书房记
卷十 第 30b 页 WYG1240-0151b.png
新淦之上游八十里其西澨曰峡江盖江之两旁皆山
重峦叠嶂苍翠之色郁然如削碧玉而江之流实经乎
其中玉峡之得名以此曾氏宗沂永丰之望族尝赘峡
江李氏因遂侨居焉今宗沂既捐馆舍其子景武尝慨
然自念其先世为诗书簪绂之胄兹虽托寓于斯抑其
可遂忘其故业乎乃于所居之旁别筑一室以为藏修
之所而名之曰玉峡书房取经史百氏置其中日讽诵
其言而探索其义孜孜焉弗敢少懈客至或焚香鼓琴
卷十 第 31a 页 WYG1240-0151c.png
或汲泉煮茗或分题赋诗或引觞命酌凡翰墨玩好之
适衣冠游宴之娱无往而不自得心甚乐焉间来京谒
予翰林请言以记之夫世家子弟生长华腴往往侈于
膏梁纨绮之习以驰骛于声利之涂其不视礼义为虚
文目诗书为常物者鲜矣景武承积善之馀庆袭阀阅
之远绪乃能屏斥纷华耽嗜简册以涵泳圣贤之遗训
景仰前哲之高风勉勉循循以求其至此非其才识之
超迈者能之乎其与世之追逐时好宴安逸乐以流连
卷十 第 31b 页 WYG1240-0151d.png
于光景而漠然无意于问学者奚啻霄壤哉于是景武
之贤于人远矣景武之叔父子启今为翰林侍读学士
与予有同寅之好因其请遂特为之记焉
兰室记
鸿胪寺丞凤阳周君文衡清修刚直之士也尝于居室
之前除地半亩屏去纤秾艳丽之植惟莳兰数本于其
间绿叶紫茎青青楚楚幽映匆户间于是扁其两楹之
中曰兰室复得元赵文敏公所写兰石图装潢成卷请
卷十 第 32a 页 WYG1240-0152a.png
予记之将以刻于其室予惟水陆花卉之产千品万汇
其有足以资人之玩好者亦岂以其容色臭味而然哉
苟以容色臭味为美而笃意好之此众人之物于物者
之所为也夫何足取哉故陶渊明之于菊周茂叔之于
莲林君复之于梅其冥契妙悟超然独得盖有出于容
色臭味之外者故其人与物并传于天地间以至于今
弗衰然则文衡莳兰于室抑岂徒为玩好哉想夫春雨
新霁光风微动异香芬馥浮动几席间方其时退食自
卷十 第 32b 页 WYG1240-0152b.png
公凝然独处操之于琴则曰此吾夫子之遗音也纫之
为佩则曰此楚大夫之忧思也于是千载而下而圣人
之道德未远贤者之忠贞弗忘则于观物之顷把玩之
馀乌得不有以冥契妙悟而思所以希圣希贤者乎矧
文衡以儒发身遭际圣明由名进士给事内廷出倅大
州擢选部员外郎升福建布政司参议继改今官扬历
中外垂三十年而修名姱节畅达遐迩则其平日有得
于观物之趣也岂不深哉夫不泥圣贤之迹而能师圣
卷十 第 33a 页 WYG1240-0152c.png
贤之心于容色臭味之间而有超然独得之妙视世之
物于物者奚翅霄壤哉如是而与陶之菊周之莲林之
梅以并闻于时可也若夫观其秀茁如子弟之在庭挹
其芬芳若良朋之同室是皆其馀事耳予与文衡同年
相知为最旧故于其请也乐为之记焉
川石记
距建安邑城之东有地曰川石其土壤夷旷介乎古田
瓯宁政和三邑之交山明而水清地幽而境胜其居于
卷十 第 33b 页 WYG1240-0152d.png
此者多丰家巨族有溪焉其滩之名曰书筒崖石壁立
高出霄汉旧有石高仅三寻其广四寻有咫形如书筒
屹然溪上其后沦没水滨世传唐罗隐过之里人不为
礼隐因指此石曰书筒落水川石无官以故民之居其
间家虽殷阜子弟聪敏咸惑其言不令读书由是累世
无仕者国朝洪武中里之著姓陈氏伯进有志之士也
尝谓其子怀慎曰诸孙宜择其资禀秀异者为学诸生
以取进仕怀慎举隐言以对伯进笑曰易云积善之家
卷十 第 34a 页 WYG1240-0153a.png
必有馀庆吾先世多积善吾平生惟务修德未尝为一
毫非义后世必当有兴者世俗所传率多诞妄讵可信
哉汝辈宜勉之毋自惑也既而怀慎遵父命遣其子升
充邑庠弟子员永乐中陈氏以富民徙实北京升往来
废学者十馀载人复以前言为疑既而升乃入学力于
进修遂以明经领永乐癸卯乡荐今年春会试礼闱中
乙榜授湖广武昌嘉鱼学官閒谒予请曰升幸际明时
获膺一命不坠先祖之志追想川石之言思欲解里人
卷十 第 34b 页 WYG1240-0153b.png
之惑以启后进之心愿求文记之庶俾乡闾知劝也夫
积善以裕后读书以致用其取报也辟之种之必获而
理势自然也岂以地理之故而有所间哉昔王祐手植
三槐于庭曰吾后世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旦卒登宰
辅丰功伟烈至今人仰慕之是积善获报之效也桑维
翰未仕时累试有司不得志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者
维翰乃铸铁砚以示人曰砚敝则改业卒举进士至大
官是读书取必之验也况天之于贤才不择地而生贤
卷十 第 35a 页 WYG1240-0153c.png
才之致用必勤苦而后得至于地理符谶之说以诳惑
于世者乃庸人方术之流假之以诬民耳曾谓君子而
深信之哉曾谓理之所必然者哉且隐唐末举进士不
第晚年钱镠始辟迁给事中亦致用之士也斯言也岂
隐之所肯道而斯石也又岂真足为一乡仕进者休咎
之验耶今观伯进之所以劝勉后人与升之所以继承
先志一洗数百年庸谬之论胶固之惑吾见自兹而后
居川石之里者文学之士彬彬辈出足以羽仪朝著增
卷十 第 35b 页 WYG1240-0153d.png
辉里闾又岂不自今日有以启之乎则积善读书之效
益可徵矣升端厚有为将以所业淑人其进未可量也
予乡人也嘉其志有成而其事足为世劝遂乐书之俾
归而刻诸石以告来者是为记
真如禅寺记
吾建有十大禅刹真如居其一焉寺在城东白鹤山之
麓山水环抱林木森蔚实奇胜之区也元之世为佛庵
盖以岳庙在右遂名天堂至今人谓真如为天堂者以
卷十 第 36a 页 WYG1240-0154a.png
此也国朝洪武中主僧无涯森公欲拓其旧基大建殿
宇而难其材时吾大父达卿公山有大木数万株尝戒
子孙不以货鬻唯求为学舍寺观杠梁棺椁者与之于
是森公袖疏来扣时予大父已殁祖妣阮氏即谕诸予
绍先志随其所欲悉资给之并施以斋粮工力无一毫
靳吝之色森公遂得撤其卑陋恢廓故址首建大殿次
为山门廊庑暨观音殿伽蓝开山二堂装塑佛像辛酉
复建大毗卢阁高八十馀尺阁之后为寝堂堂之东南
卷十 第 36b 页 WYG1240-0154b.png
为方丈以至僧舍庖湢众屋皆具备极完好于时又得
都指挥使施公某千户方某率乡之善信施财力以恊
相之于是寺宇壮丽缁流益增辛未诏清理佛教遂并
为丛林以改今额乡郡称雄刹焉自是又三十年为永
乐壬寅寺僧普通以斋事至北京乃以寺之本末来请
予记予惟真如寺宇实吾家施材所建幼时往来其中
见其高甍钜栋未尝不仰而望之以怀大父之德今大
父窀穸复托寺近春雨霜露不能不兴吾追远之念则
卷十 第 37a 页 WYG1240-0154c.png
某之请又乌可辞耶嗟夫佛氏之教无非使人避祸趋
福而皆思有以为善也故世之崇信尊奉之者虽倾赀
竭力无所爱惜焉今真如为建大刹由大父乐施之德
以首倡之而四方好善之流亦皆翕然相继为之相焉
此虽佛氏之所以能使人流向如此而森公之流亦岂
非能卓然自立而兴起其教者欤不然何其若是之盛
也因其请故乐为记之盖不惟有以知佛氏之为盛其
徒之能立抑且有以志先大父之遗德焉
卷十 第 37b 页 WYG1240-0154d.png
文敏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