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 240834a 页
卷九 第 1a 页 0763-138.png
道教义枢卷之十
青溪道士孟安排集
动寂义第三十四
感应义第三十五
有无义第三十六
假实义第三十七
动寂义第三十四
义曰动寂者道应万方神凝一理名生于本
迹事出乎假真爰开动寂之谈方申体用之
义此其致也
卷九 第 1b 页 0763-139.png
释曰动以应动为义故无所不动寂以本寂
为义故无所不寂无所不寂寂复寂动无所
不动动复动寂由此而言义通四句一动寂
句者即含两义一者由迹显本本之言寂即
是动寂二者摄迹归本亦名动寂经云今当
反神还乎无为湛寂常恒不动之处二寂动
句者亦含二义一者由本乘迹之言动即是
寂动二者从本起迹亦名寂动三动动句者
即是动而又动从迹起迹分身化身即是其
义四寂寂句者即是寂而又寂非迹本寂寂
卷九 第 2a 页 0763-140.png
至无宗又动寂体用者旧云四绝忘理众生
迷之故入生死圣人体之故与冥一所冥之
理既寂能冥之智亦寂也但初发道意誓度
众生不负宿心所以化行行之为用要在形
声故应入生死形极物声本无形声所以为
寂迹有形声所以为动至论尚自无动无寂
岂得有形有声既以无动无寂而分动寂亦
以无体无用而开体用故以不寂之寂为体
不动之动为用若言体用并为用非体非用
始为体者亦动寂并为动非动非寂始为寂
卷九 第 2b 页 0763-141.png
耳徐法师云动之与寂具有六义一寂然不
动二动而不寂三即寂即动四即动即寂五
寂而能动六动而能寂理妙难求请为之谕
寂而不动若嵩山盘峙不改于地北辰夐极
自处乎天动而不寂天行西转健而不息水
流东趋逝而莫止即寂即动者若临水看月
光逐波摇骛回观岳山从眼转即动即寂者
若乾行不息毕昴常如其度后流未已淮海
无逭其源寂而能动者如悬石比竹直置寂
然吹击成音乃为生动动而能寂者如吹息
卷九 第 3a 页 0763-142.png
韵停乐止音谢也今谓若虚坏假设其义可
安若执滞定言未为通理也
感应义第三十五
义曰感应者出彼机缘起乎凡圣善恶之理
既若形声羽果不差还如影响此其致也洞
神经云明智圣师显文以赴机用用以应感
感以文通通则成圣也
释曰感是动求为称应是赴与为名又云感
者凡情发动之称应者圣道赴接之名又感
应体义者旧义有六感六应六感者一正感
卷九 第 3b 页 0763-143.png
二附感三普感四偏感五显感六隐感正感
者动求之理正由乎心附感者土木无知不
能致形生用显必附有知普感者劫初既淳
同感太平之主真文序云建国祚以应图书
导五气以育万民此普感也偏感者时稍浇
漓人不淳善如关尹独感周年葛玄独应吴
世此偏感也显感者四海同闻万民咸睹如
汉文之招河上轩辕之会鼎湖此显感也隐
感者或独处幽岩如杨羲入汉乍单居靖室
若许掾凌霄此隐感也六应者一气应二形
卷九 第 4a 页 0763-144.png
应三文应四圣应五贤应六袭应气应者元
气布化开生万物形应者上古之日下知之
时未用文字以形率物文应者物情稍浇化
须言教徐法师云飞玄之气结空成文圣应
者众生转浇须圣出世为其作栋宇垂衣裳
令其了识理源正名百物贤应者圣人既作
于前贤人理述于后袭应者袭传袭也贤圣
潜辉凡夫传述虽曰两愚亦开缘会此言为
袭应也又无情有情感应有四句一者有情
感无情二者无情感有情三者无情感无情
卷九 第 4b 页 0763-145.png
四者有情感有情有情感无情者如哭笋抽
茎射石饮羽无情感有情者如福地招贤名
山集圣无情感无情者如铜山既崩雄钟便
响有情感有情者此义可知也
有无义第三十六
义曰有无者起乎言教由彼色空若体无物
而非无则生成乎正观知有身而非有则超
出于迷途此其致也有无二名生于伪物金
液经云有有则甚惑乐无亦未达达观兼忘
同归于玄既曰兼忘又忘其所忘知泯于有
卷九 第 5a 页 0763-146.png
无神凝于重玄穷理尽性者之所体也
释曰有以体碍为义无以空豁为义此就粗
为释若妙无者非体非碍能体能碍不豁不
空能空能豁今为四句通释一者有有名无
无名名本召体有体可召所以有名无体可
召所以无名二者无有名有无名有是假伪
未足可名无是真实始是可名故本际经云
无无曰道三者具如孟法师释亦是有无之
名相待故有四者体了有无毕竟清静俱不
思议故并无名近顺物情如第三句也又有
卷九 第 5b 页 0763-147.png
无体用者孟法师云金刚火热水湿风轻若
此之徒以为有体无为豁然体不可立借理
显相以寂然无形为体玄靖法师释云有法
有用有体有名无法无用无体无名又云无
无体用宜应无名为说教法假立称谓体用
自有不可假设名乃外来故可假立所以既
往之法体用斯尽犹在其名流传远世徐法
师云有法有名有体有用无法无名无用无
体今难此解用附体立既其无体何得有用
如诸有相碍不得行用凭无得用用属于有
卷九 第 6a 页 0763-148.png
岂关于无又有无义例者玄靖法师云有劣
无胜何者有碍无通有是无常无是常也今
明有无二法互相有通碍亦互有优劣无是
碍者如断桥木通是无为碍有是通者如桥
合得通是有为通有为胜者则有治断之能
无为胜者则有治常之用是则有无之义通
碍不恒无有之说胜劣非定通不通既尔常
无常亦然西升经云有常可使无无常可使
有是知有之与无常与无常亦不可定但通
义逐随缘人去取原其实致究竟皆空故以
卷九 第 6b 页 0763-149.png
有无为假非有非无为真升玄经云有无二
名生于伪物又云真性常一未始暂有未始
暂无真既非有亦非非有真既非无亦非非
无也西升经云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老
子经教云道无不在有即妙有无即妙无以
此为论岂离有无别复有道故深论有无义
可摄尽但知诸法非直无边亦自本无所有
何摄何尽今言摄者以无摄为摄无所不摄
以无尽为尽故无所不尽也
假实义第三十七
卷九 第 7a 页 0763-150.png
义曰假实者明庶物之真伪辩群品之合离
若知待有名无则达人我皆净能明因实成
假则了色性本空此其致也经云四大暂相
寓五物权时假又假实义例者万法之本由
乎阴阳二气构于二气共成五尘五尘成四
大五常四大五常共成五根九窍也且法本
资于二气为实乃以五尘为实者但二气渺
漫未有定形不为成假之实然阳是生气阴
是杀气生杀之义可为续假之实但能生万
物即是阳气能杀万物即是阴气万物莫不
卷九 第 7b 页 0763-151.png
生灭故皆禀阴阳之气阴阳是气法还能生
灭万气既非心法不能生灭于心此言二气
能生灭者非是任运而经前后乃是别能生
杀于彼阴阳是能生灭万物是所生灭心既
不为阴阳所生而亦生灭者正是性不能住
任经前后是理无常也玄靖法师以五尘之
法谓为五气而五气之中复有三种一者单
气二者共气三者亦单亦共尘有七一光二
闇三影四响五单臭六单味七单体此七种
还是前之三种而并单在一处不与诸尘共
卷九 第 8a 页 0763-152.png
无相结构故是单法共尘有五即五色香等
也此五不生则已生则共处构成诸法虽复
共在一处而体性殊隔故为实也单尘无所
与共为实炳然至于共尘生则同处安知其
体不混而为一耶若其混一便色中即有味
臭中即有声非谓性别今明以单尘往验知
其性隔犹如柱影秪由色尘若色中有味则
影可常而影唯是色故色中无味乃至馀尘
例皆如此直是杂乱共居不得混为一也而
不见间隙者犹如善合木人胶著无隙也亦
卷九 第 8b 页 0763-153.png
单亦共者即是风大以风之为性或单在虚
空不构诸法如外间飘疾之风或与群有和
合成体如众生喘息之风虽复或单或共而
体性唯一唯是一物故是实法今寻风大秪
是触尘以其唯是身根所知非鼻眼所得耳
能听风者盖是系物生声非风自响其目见
黑风者亦是风吹黑色故入眼根直置风大
非关声色而庄云大块为风似应有色今明
直是风气非有青黄之色也故郭云大块者
无物也既触尘秪应属触而别说风为大者
卷九 第 9a 页 0763-154.png
但独五单尘用多劣弱唯此风飙其功甚大
用异诸尘故别为大也又解心法凡有两种
一不形心二依形心不形心者是大道智照
升入无形若然独立此照不与诸法共处不
名别者以其能忘彼此遣乎通别故也今明
一往对著色人说于此义然夫大道非色非
心能色能心无乎不在依形心者复有二种
一者依别心即是五情依五根别形而生故
也二者依总形心即是心情以其未能无待
托总七尺宅中故也虽依总形有善恶诸用
卷九 第 9b 页 0763-155.png
而不可离别非异法成故称为实四念相连
此为续假也
道教义枢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