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义枢--孟安排卷一

卷一 第 240804b 页
卷一 第 1a 页 0762-136.png
道教义枢卷之一
  道德义第一  法身义第二
  三宝义第三  位业义第四
   道德义第一
义曰道德者虚极之玄宗妙化之深致神功
潜运则理在生成至德幽通则义该亭毒有
无斯绝物我都忘此其致也故道德经云道
生之德畜之又云大道汎兮玄德深远西升
经云道德混沌玄同也
释曰道者理也通者导也德者得也成也不
卷一 第 1b 页 0762-137.png
丧也言理者谓理实虚无消魔经云夫道者
无也言通者谓能通生万法变通无壅河上
公云道四通也言道者谓导执令忘引凡令
圣自然经云导末归本本即真性末即妄情
也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太平经云德者正
相得也言成者谓成济众生令成极道此就
果为名亦资成空行此就因为目德经云成
之熟之也言不丧者谓上德不失德故云不
丧也太平经云常得不丧也然道德玄绝自
应无名开教引凡强立称谓故寄彼无名之
卷一 第 2a 页 0762-138.png
名表宣正理令识名之无名方了玄教故灵
宝经云虚无常自然强名字大道
又道德体用义者道义主无治物有病德义
主有治世无惑陆先生云虚寂为道体虚无
不通寂无不应玄靖法师以智慧为道体神
通为道用又云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
一二而不二不可说其有体有用无体无用
盖是无体为体体而无体无用为用用而无
用然则无一法非其体无一义非其功也寻
其体也离空离有非阴非阳视听不得搏触
卷一 第 2b 页 0762-139.png
莫辩寻其用也能权能实可左可右以小容
大大能居小体即无已故不可以议用又无
穷故随方示见
又经明常可二道上下两德者旧解云常寂
之道义说无为凡有四义一者非攀缘识虑
故无心二者无质碍分别故无形三者不为
名言所得故无名四者无常不能迁改故无
时具此四义故名常道贾法师云自应身已
迁三清等法皆是可道尽是无常也上德是
忘德下德是执德以是执德今明物情常执
卷一 第 3a 页 0762-140.png
谓有常道可求不能悟理便成滞教老君演
明道德正治此迷经云可道非常道非谓别
有常道正言所是说道并非恒定不宜执以
为常故系非常以为消遣此言说道为药本
治物迷迷病若消何道不得若知不得为得
亦可不常为常也
    法身义第二
义曰法身者至道淳精至真妙体表其四德
应彼十方赴机于动寂之间度物于分化之
际此其致也故升玄经云吾以立气周流八
卷一 第 3b 页 0762-141.png
极或号元始或号老君或号太上或为世师
随人所好为作法身本际经云于明净观观
见法身又云香花妓乐洞映法身
释曰法是轨仪身为气象至人气象可轨故
曰法身原其应化身相称号甚多总括本迹
具为六种本有三称迹有三名也故本际经
云道身即是寂本又云又为迹本动寂用殊
又云如是本身能生万物又云生身是迹迹
作邪本三称者一者道身二者真身三者报
身一道身者太平经云道无不导道无不生
卷一 第 4a 页 0762-142.png
度人经云唯道为身本际经云即是真道亦
名道身二真身者玉纬经云真淳坚也谓体
无秽杂常住嶷然消魔经云近为真身本际
经云我之真身清净无碍三报身者报是酬
答之名谓酬积劫之行本行经云致今之报
为诸天所宗本际经云元始正身因无数劫
久习妙行报得此身迹三名者一者应身二
者分身三者化身一应身者应是应接谓随
机显迹应接群生请问经云以无心而应众
生本际经云应物根性示色象故名应身亦
卷一 第 4b 页 0762-143.png
曰生身言生身者随顺世法诞育形体也二
分身者分是分散我一身散在多处身虽非
一形相不殊本际经云分形散体无有限量
止见一方故惟百亿又云诸分身者是于报
身起无碍用灵宝经云天尊分形百万处处
同时是男是女并见天尊俱如一地三化身
者化是改变无常倏有欻无种种殊相非复
本形定志经云天尊化作凡人从会中过本
际经云我即化身种种示见人天六道随缘
施作倏有欻无权示色像
卷一 第 5a 页 0762-144.png
又本迹体义者㨿道教经究法身正理通本
迹不异不同迹之三身有其别体本之三称
体一义殊以其精智淳常曰真身净虚通曰
道气象酬德是曰报身就气精神乃成三义
不可穷诘惟是一源既是法身当有妙体且
言身言体岂无色无心旧云寂地本身以真
一妙智为体故灵宝经云玄通大智慧源也
色是累碍之法九圣已还既滞欲累并皆有
色真道累尽唯有妙心但此妙心具一切德
寂不可见名为妙无动时乘迹同物有体心
卷一 第 5b 页 0762-145.png
色虽妙物得见之故名妙有对本论迹迹无
别体视是本身寂用称为体耳正明法身至
本无色无心而今说色说心皆为破并是为
物岂有定耶为爱色众生欲令舍色则言至
道无色故西升经云道象无形端或为计心
众生言至道无心故请问经云道为无心宗
或为断无众生则言俱有色心故本际经云
无不知故亦名为心道眼见故亦名为色生
神章经云形与神同不相远离俱入道真或
为双爱色心众生则言无色无心故本际经
卷一 第 6a 页 0762-146.png
云不缘虑故故言非心无所碍故故名无色
斯则非心非色能色能心即是不心为心不
色为色既以不心为心无色为色亦以不得
为德无体为体耳又法身万德已自俱圆今
举四事用申叹美岂即以为定实且欲引物
欣求见著见著才生便乖此理何谓四一者
常存二者快乐三者自在四者清净常存者
谓湛然安住不迁不动不为无常无常所动
乃是正常宝玄经云湛然常存道经云湛然
常存也快乐者乐是怡豫也本际经云欣然
卷一 第 6b 页 0762-147.png
微笑举体怡豫又云安隐快乐自在者汎兮
皆可无适不通在事任我故云自在宝玄经
云出没自在本际经云真一妙智自在无碍
海空经云三者自在果清净者慧心明鉴谓
之清智体无疵故称净本际经云无染无秽
是名清净又云常住清净也然法身道果治
众生病或众生迷妄言百年之寿可常五欲
之境可乐自计己身为我爱诸色始为净不
如是无常苦无我不净圣人为此故示无常
以高况下夺其所计故西升经云吾尚白首
卷一 第 7a 页 0762-148.png
衰老孰免此明世无常也又云形为脑本痛
痒寒温吾拘于身知为大患此示苦也又天
地之人物谁独为常主此明无我又云吾本
弃俗厌离世间此示世不净身亦是世间为
患人所恶是通不净但执教者不知为破世
人计常乐我净之迷故说应身无常苦无主
不净便谓道果不足可欣定是为常等四为
治此例故说道果是常是乐是我是净也又
本迹义例者有师云众生本有法身众德具
足常乐宛然但为惑覆故不见耳犹如泥之
卷一 第 7b 页 0762-149.png
杂水不见澄清万里深坑沙底难睹本相见
时义无有异一家云本有之时未有众德但
众生有必得之理故言澄清湛然耳今难二
解若本具众德岂被惑覆遂为惑覆何德可
尊若本无众德今时始有则是无常又理是
本有理可是常事既今有事应无常若理事
俱常亦应理事俱本是故不然今明法身本
非三世所摄何得已有见有常有耶亦未曾
有无何论隐显今言神本澄清者直是本来
清净竟无所有若迷此理即名惑覆若了此
卷一 第 8a 页 0762-150.png
理即名性显非是别有一理在众生中说为
法身是常是净也有说云迹身无常本身是
常又云常应为迹迹亦言常今明一往对缘
亦有此说至论常与无常并是起用悉皆是
迹非常非无常乃可为本四句渐除百非斯

   三宝义第三
义曰三宝者法门栋干群品津梁乃万物之
福田实三清之良径归依正本其在兹乎此
其致也九天生神章经云三宝尊重九天至
卷一 第 8b 页 0762-151.png
真正一经云烦恼数极归于三宝本际经云
三宝轮转运用无辍又云三宝洞极
释曰请问经云一者道宝二者太上经宝三
者大法师宝道以通达为义谓能自通通他
又能令凡达理通物至乐太上经者太言极
大备包众理上是胜出超踰众教经即训法
训常言由言径法为万物轨范常谓众圣模
刊由是得理之所由径是入道之途径法师
者消魔经注云能养生教善行为人范是法
师也孟法师云师者和也众也谓率徒必众
卷一 第 9a 页 0762-152.png
接物必和盟威经云师和也但和有理有事
事和者容人畜众事同水乳理和者思真诣
圣不违玄趣也通称为宝亦称为尊者正一
经图科戒品云尊高无上宝贵无价老君经
教云迷返知一崇信三宝一曰三宝在无价
请问经亦云三宝一曰三尊今依经释尊以
尊高为称宝以宝贵为名既当体可尊亦从
譬为贵当体可尊者太上是号道法王也升
玄经云为众圣之父万物之母以能生法身
慧命故有父母之名令物归往尊崇故有法
卷一 第 9b 页 0762-153.png
王之称此当体尊也可宝不过金玉人则金
容玉质法则玉字金书此当体宝也从譬者
尊则譬犹父母宝则谕如珠玉也又三宝体
义者大存图诀云道宝无形之形即太上也
此以应身为体师宝者得道之人为我师盟
威经云太上道君以形申教是谓师宝以气
应感是谓道宝妙文示法是谓经宝教学品
云一天之下一人成太上故法王不得有二
化主秪宜在一故以道君正当道宝也斯则
皇上之谓诞洪氏之胞入于宝珠證成圆果
卷一 第 10a 页 0762-154.png
以此身智为道宝体师宝者初发道意极九
圣初心三宝真圣五人行法此之身智为师
宝体其有神通分应亦随本分摄属师宝所
以知五人成众者按黄箓斋仪云极少五人
又玄一真人云太上遣三真与天师监徐来
勒度仙公经故知五人方行大法经宝者释
有三家一云以理为体谓文字可灭此则非
经理既是常故为经也二云文理合为经理
则合常文则合法三云文为经体有理未言
无有经称演立言教方有经名今名若定偏
卷一 第 10b 页 0762-155.png
执三家尽滞随方假说三释皆通顺情而言
后解小胜以经教所明多以文为经故也又
须知道君本迹是道宝经则有理有教教则
金口所说玉简所书加被印成缣纸传记是
正宝经若九圣已降自说加人或印成他说
书之缣纸各能诠理随分入经称为传论此
其随也如五真降授仙公是正师宝若始发
道意凡道士共行法者或出家法人无五人
众或五人众非具足师宝是相随也图形写
像表代真人亦随师也又明太上道君以为
卷一 第 11a 页 0762-156.png
宝者色即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心即四达六
通智圆慧满以此身心庄严具足为道宝经
宝者经有生善灭恶之用或一句两句已有
此能或多章多偈方具斯力如言宁守善而
死不为恶而生一句之中其义各足又如善
胜论于真一二真咨于神本乍开譬谕演说
会通众多章句明理乃足然四字成句或诠
理用足可是正经一字起时是真经不有师
云字字各能诠理一字即是真经今不同此
如一宁字未通守善而死如此宁字欲何所
卷一 第 11b 页 0762-157.png
道诠用未足故非真经其有单字明理足者
即是真经如道字是也师宝者其义有三一
者舍家远俗二者脩善学慧三者众聚行法
舍家远俗者旧举五事显其胜功一者栖凭
胜处二者依庇明师三者专心在法四者兴
隆道教五者形与世隔栖凭胜处者本际经
云幽隐山林又云依凭精舍升玄经云虚堂
空室名曰仙家此谓放旷翛条自然趣善依
庇明师者既得胜处宜依上人本际经云愿
值明师咨受上道又云造事明师灵宝经云
卷一 第 12a 页 0762-158.png
非师不传专心在法者既得胜人宜请妙法
本际经云寻访明师祈请要术三洞妙文灵
宝经云所营在法兴隆道教者既得玄教宜
以化他本际经云愿以法音广宣愚昧请问
上经云广开法门定志经云兴显道士形与
世隔者黄褐玄巾披罗衣锦形既殊凡心宜
改俗故本际经云衣弊履穿谦光晦迹又云
舍俗服玩黄褐玄巾斯以迹引心令超世网
就事而言出家最胜既云始受五千文而朝
存章服且如灵宝故知未备三洞入师数也
卷一 第 12b 页 0762-159.png
二脩善学慧者遵法之人本崇行解隔凡成
圣真智为优也三众聚行法者如五真降授
葛仙十方聚传太上升玄经云三当念众为
良福田师之言众其义明矣但师于三义有
具不具若在人间其有舍家披黄脩解證智
徒众聚集以人间脩得上界真解故三义备
也从诸天以上至乎界外不必帔黄巾玄多
是七宝为冠九光作帔所以然者始学心劣
故寄形殊上方无方任能会理而生明是仙
犹衣黄服此自通耳
卷一 第 13a 页 0762-160.png
   位业义第四
义曰位业者登仙学道阶业不同證果成真
高卑有别三乘七号从此可明十转九宫因
兹用辩此其致也本际经云神官位序真圣
阶梯灵宝经云位登仙王又云功业无巨细

释曰位是阶序之名业是德行之目大论品
次释者不同徐法师举洞神经云神人真人
仙人道人圣人贤人合共为道太真科云鬼
中立功进登鬼仙者皆号灵人神者神妙无
卷一 第 13b 页 0762-161.png
方真者坚纯非假仙者迁升改化道者虚通
不壅圣者正名制作此义多在果入因人言
圣者正行居心也贤者辩能才智灵者识鉴
通微前六世人得道之名后一鬼神得道之
称又云名乃有七位乃有三一者仙位二者
真位三者圣位神道贤灵更无别位名号虽
异犹附三阶今谓众经显名岂唯有七犹如
至人智人上人大人也陆先生云起自凡夫
积行成道始化曰仙仙化成真真化成圣此
即通举界内九宫界外太清俱是仙品就于
卷一 第 14a 页 0762-162.png
真圣合为三阶也诸家解释既殊难可依据
今依玄门论中摇亮玄靖二法师义旨凡有
两义一论禀生之位二论證仙之品禀生位
者界内有欲观感生凡三十二品有欲善业
为三界四民之位界外是无欲观感生凡二
十七品为三清一乘之位證位品者始自发
心终乎极道大有五位一者发心二者伏道
三者知真四者出离五者无上道均此五心
总有四位前之二心是十转位第三一心是
九宫位第四一心是三清位第五一心是极
卷一 第 14b 页 0762-163.png
果位前四是因后一是果初之二心有十转
者发心一位即为一转伏道之中凡有九转
以一就九合成十转其初发心亦名游散位
为一转者是破裂生死回向道场从迷返悟
转俗入道大戒经云善男子善女人能发自
然道意来入法门受我十戒则为大道清信
弟子皆与勇猛飞天齐功飞天未得道者也
是道十转弟子此入十转之初也又云若在
一转而行精进心不懈退即得飞天于此而
进超凌三界以此发心即为一转又云清信
卷一 第 15a 页 0762-164.png
弟子见在世上度于众苦身有光明形神澄
正制伏魔精故是翻邪来入正道但寻此飞
天总是伏位既未得真知之道故云未得道
也言为诸天策驾即是九宫真位诸天策驾
也伏道之中有九转者凡三种解解各三转
合成九转三种解者一曰武解二曰文解三
曰尸解四极明科及真迹并云武解者地下
鬼帅文解者记形改化仙经云先死后蜕谓
之尸解其武解三转者四极明科及真迹云
武解鬼帅二百年一转凡三等并云世行功
卷一 第 15b 页 0762-165.png
德度名东华不预三官之府又云至忠至孝
至廉至真者改化更生得为鬼官也其文解
三转者明科云文解主者亦有三等其一等
散在外舍闲停无事俱在洞天百四十年一
进给仙人驱使其二等便径得游行仙阶给
仙人所使百四十年进补管禁如世散吏其
三等便得入仙人之堂游行神州之乡入宴
东华也其尸解三等者其下者或因刀兵或
因灭度暂游太阴或太一守尸三魂营骨也
魄卫肉胎灵结气不久更生其次者蝉蜕或
卷一 第 16a 页 0762-166.png
假物代形虽受殡埋隐景而去后开棺中惟
见杖舄其上者以剑杖代尸俄尔升化倏然
失所在乃游虚空寻此十转伏结所招位存
似空未登真解始在初门并非乘位宋法师
云报有十转其一转九转但在世间八方中
央有士得富贵名书东华其十转上生三界
为飞天之人若行六情六度生戒一转便与
飞天齐功故明真经云功齐十转报位得及
飞天也今明度生之戒亦未可明但未真成
即居似位其间或有超悟而上或有历位而
卷一 第 16b 页 0762-167.png
升随根利钝逐悟深浅似解若成进登其位
故因兹十转入彼九宫度人经云得为九宫
真人故知真解若成即登此位也又海空经
中所明十转所谓无忧转净心转释滞转通
儒转达解转善见转权物转了机转大明转
具足转此之时转义又不同从转悟为论非
就位而辩即是一经别致耳其九宫位者下
三宫地仙小乘三品中三宫中乘天仙三品
上三宫大乘飞仙三品乘各三品利钝平等
人故成九宫金箓简文云地仙天仙飞仙是
卷一 第 17a 页 0762-168.png
也地仙游诸名山天仙飞仙升出三界之表
八素真经云太清之下次得九宫之飞仙是
也此并是界内无欲真空始入观妙未能圆
虚虽无感生之力而解品可尊故受兹位其
下之六宫二乘之业近齐三界二十八天大
劫交周不免生死上三宫大乘之业与四民
天同虽未登举已超三界大劫交周灾所不
及故太真科云已出三界虽未登举预种民
者皆无退转若运开须化应感下生和光同
尘不累其德接引后生申明道教是知劫坏
卷一 第 17b 页 0762-169.png
则飞升上境故有飞仙之名劫成则应为民
种故有种民之号但三乘之业根性不同或
有超升或有历位今举大纲其义如此次界
外三清位者太清仙九品上清真九品玉清
圣九品三九二十七品同脩平等俱入一乘
观有浅深义开差等何者太真科云小乘仙
有九品一者上仙二者高仙三者大仙四者
神仙五者玄仙六者真仙七者天仙八者灵
仙九者至仙中乘真有九品一者上真二者
高真三者太真四者神真五者玄真六者仙
卷一 第 18a 页 0762-170.png
真七者天真八者灵真九者至真大乘圣有
九品一者上圣二者高圣三者大圣四者神
圣五者玄圣六者真圣七者仙圣八者灵圣
九者至圣通寻三品同用九名而第六一名
三位差互仙品用真明真位用仙名圣位用
真名此当名真信居中义通上下耳又圣第
七没其天名用仙名此示大能含小馀名尽
同者欲示诸名并可互通何者三九不同而
俱是无欲观体不无优劣故有仙真圣殊但
知上圣高圣大圣是圣之上品神圣玄圣真
卷一 第 18b 页 0762-171.png
圣是圣之中品仙圣灵圣至圣是圣之下品
圣品既尔仙真例然此三九若望界内入一
大乘其间自论义开三品经亦差等曲辩三
乘上云兼而该之一乘道也今释别名者上
者胜上各居一品之上就用为名高者高道
其德尊高就德为称大论其体广大神明或
累已除天语自然玄者不滞至者各至其初
品也仙灵二义已如前释又位序义者凡有
二门一證仙位二感生位證仙位者从九圣
以来乃有三位一三清位二九宫位三十转
卷一 第 19a 页 0762-172.png
位具如前释感生位者略有四位一者界外
三清位即三九二十七品仙真圣人同用平
等无欲善感生二者三界中间四民天位用
断习气有欲善感生三者界内二十八天位
净三业有欲善感生四者人中位五戒有欲
善感生不论三恶道者真圣是善业不生恶
道若语应化此自别门今以品位望感生处
者界外三清不明自等其四民天即属九宫
之上三宫其无色四天即齐次三宫其色界
上六天即齐下三宫故宋法师释此六天是
卷一 第 19b 页 0762-173.png
不缘不入此则色界十三天已上准真成位
降此已下色界十二天准似解位欲界六天
及中实业并为散善所感但真圣多寄人者
脩学故通入游散位也游散有三义一者未
入伏道二者未得真成三者未能职任俱名
游散然感生仙品两义自殊今大都准则非
为定也所以然者自有远生界顶而无真成
自有近在人中而得自有与品相当而有此
观故此二门不得定准所以知仙品位次而
然者飞行羽经云玉清则上清之高神太清
卷一 第 20a 页 0762-174.png
则飞仙之高灵八素真经云玉清宫之下真
乃上清宫之上真太极宫之上真乃上清宫
之下真太清宫之上真乃太极宫之下真从
此以下得九宫之飞仙寻此二经并飞仙次
太清之下抱朴子引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
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
死后脱谓之尸解此即直取升天曰天仙游
地曰地仙蜕形曰尸解也自然经诀云上仙
白日升天中仙栖于昆崙蓬莱等名山空中
结宫室下仙常栖诸名山洞室综理从上生
卷一 第 20b 页 0762-175.png
死也又太真科云大甲申之后则为一天之
初初中至后学者不异众生善恶人物皆同
一天之中唯一人成太上一人成帝君一人
成老君一人成天师学如牛毛得如麟角其
间为圣真仙民或停散待迎后圣如是无数
又复论出化在他天上或他世间也今谓此
等所明实亦无在随人所宜耳青君云以九
天之精气凝成九宫之位故九宫论位按此
为明又八素经云太极者此是太清境中之
宫生神章经云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此其
卷一 第 21a 页 0762-176.png
證也又业行义者向道有二条一愿二行故
请问上经曰悉从愿来非愿不成本际经云
一切行皆是方便教门也愿有二义上求道
果下化众生四等为心是大乘愿若近求三
界自度为心是小乘愿行有四义一术二戒
三定四慧术者茹鍊方法丹药祝请小乘局
此一条大乘用为助行升玄经云鍊石茹芝
虽寿千年万岁死辄更苦本际经云服药茹
芝英延寿保命根也戒者防非止恶为生智
慧之根灵宝经云智慧生戒根真道戒为主
卷一 第 21b 页 0762-177.png
定者观三守一思神念真本际经云调习静
定灵宝经云思微定志慧者空有两解欲无
欲二观本际经云慧识明了照悟空有也谈
讲演说并入慧门故徐法师云心有定散即
存三守一散即学慧讲说引玉京山经云讲
道静真请问经云敷显妙义也用此四义以
调身心通论身心复有外内两行脩慧持戒
是为内行放生布施造治殿堂名为外行亦
名散善今虽开此四条若按经文所论唯二
洞神第十一云众圣所宗唯道与术术即经
卷一 第 22a 页 0762-178.png
戒方法是也道即无欲洞虚是也又云习学
以无欲为主脩术以经戒为先又云无欲洞
虚不卒可登故少思寡欲守玄思空积久不
怠与道合真今观此文秪是空有两慧分门
摄事皆尽道是空慧术是有慧若尔者直就
慧门摄前行愿两事皆尽讲说还属有慧故
洞神经云讲说教化密行要术又云术在口
内宋法师云行上品十戒口业净生欲界身
业净登色界心业净登无色界今谓并有欲
善业伏结云净未是真断其间得真观者方
卷一 第 22b 页 0763-004.png
断通欲玄靖法师云至死欲观心乃除通欲
耳且无欲空观有欲有观有观资空空观导
有导有无有有观无观故曰真观真观亦同
无方名道耳
道教义枢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