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 第 1a 页 WYG1226-040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王忠文集卷二十
明 王祎 撰
杂著
九诵
余癸卯之岁荐婴祸患哀感并剧情有所不任抚事触
物辄形于声盖彷佛乎离骚之作而其情犹巷伯蓼莪
之义焉尔先是庚寅之春去国而归戊戌之冬避兵以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1226-0408b.png
走中间悲苦之词往往而在合而次第之得九篇取九
章惜诵之语题之曰九诵
抚予年之方壮兮翩吾好夫远游匪骛外以矜名兮固
龌龊之为羞泛浙河以西渡兮憩钱唐之故都即太伯
之遗迹兮复宿留乎中吴淩大江以北上兮亦徘徊乎
梁楚望岱宗之巍巍兮道吾经乎邹鲁至燕云且焉息
止兮曰帝京吾所企睹河山之宏壮兮望城阙之玮丽
君门邃乎穆穆兮严虎豹以守关哀有怀将上诉兮爰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1226-0409a.png
沥胆以披肝恐吾君之怠荒兮用纽娱以为玩盈成或
废乎持守兮将噬脐而徒叹何九重之阻隔兮乃壅遏
乎上闻谓登天犹有阶兮曾此语之不可信抱予怀之
邑郁兮潜涕泪之浪浪中情诚乎爱君兮岂予心之可
惩瞻魏阙以㣶徊兮心欲去仍夷犹犬马犹恋主兮盍
少忍而迟留卞所献岂非璞兮乃三献而三刖嗟进忠
而离尤兮固曷訾乎往哲留三年亦既久兮君终不察
予中情书有字且磨灭兮每病哭以拊膺进既不获乎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1226-0409b.png
吾君兮惟退修吾初服不吾知其亦已兮敢怨怼而陨
穫出国门以南迈兮赤子忍离乎慈亲涕泪堕而莫遏
兮长矫首乎苍旻念吾君本圣明兮初不遗于小物惟
先容弗吾道兮固吾之所为讪亦初服之既返兮粤义
命之是安盻丘壑以长往兮时赓歌乎考槃庶默名而
晦节兮期岁晏以无斁惟初心之耿耿兮恍梦寐以惊
惕处畎亩不忘君兮在古人以皆然讵独善以自足兮
固求志之为贤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1226-0409c.png
右远游
仰皇天之亭毒兮粤冒下以至仁纷含灵虽万汇兮诞
赋予之实均惟夫人之有生兮独衣冠乎厥身固天衷
之能全兮秉至善以粹纯胡有之乃弗保兮众违天以
自弃褫神灵为淫亵兮窒虚明为芜秽肆恶念之一兴
兮若飙驰而焱炽错枉直以逆施兮甘遘菑而遭盩抚
吾躬以自爱兮宁众人之敢同饬礼均以自卫兮修义
矩以为容冀寡过而鲜尤兮惟圣贤之是从吾岂戾众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1226-0409d.png
以自异兮庶将蹈夫大中嗟日月不吾与兮年冉冉以
如失虽此志之不昧兮宁群行之无轶虑检身以靡逮
兮跋前贤而莫及惟夙夜以战兢兮动魄怆而魂怵善
非由外铄我兮恶非本内锢孰为善而不成兮孰为恶
而不倍颜氏子之求仁兮盗蹠恣睢而强暴较得失于
千载兮果孰好而孰恶顾予志之耿介兮孑孑焉不与
人同心曾敢蕲乎人知兮予惟天之是谌冀皇天之纯
命兮俾予善之获信保贞吉而无咎兮弗颠跻以沈沦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1226-0410a.png
苟予志之变常兮予行之或悖夸毗隳乎紊守兮贪婪
肆以为害致愆积以自稔兮固获罪而何悔抑岂予所
弗敢兮亦神明之弗贷指皇天以为正兮望白日之晶
光洞昭昭其在上兮倘鉴予之衷诚誓夫善之必为兮
式克全于令名纷外物胡足恤兮庶无忝乎所生
右皇天
夫何世运之推移兮时理乱之靡常承平曾不百年兮
遽已失于小康砉干戈其并起兮鼎四海之沸腾哀民生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1226-0410b.png
之多艰兮宁性命之可凭氛祲障以四塞兮妖孽猖獗
而赑屃天吴罔象何凭陵兮魑魅伯强纷然而为戾太
白千载以昼煜兮荧惑又孛以怒芒抢搀旬始状丑而
情悖兮况有旄头与天狼乾象错以垂变兮乖气逆而
成沴岂夫时之偶然兮抑所致之有自何杀人以为嬉
兮又食人以为甘既剜脑以剔髓兮复刳肠而刺肝白
骨积而为山兮流血红而成河家十室而九空兮曾残
民之几何人烟萧条亘千里兮日夕起乎悲风良田鞠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1226-0410c.png
为蒿莱兮穴狐兔而横纵何群黎之荼毒兮一乃至于
斯也非天其孰使然兮众梦梦其莫知也尚天心之悔
祸兮悯斯人之遗类矧天道亦既周兮今丧乱且一纪
惟乱极则复治兮殆夫数之必然仰苍苍为长恸兮哽
咽呜以何言乱曰登彼大坟以望远兮哀世之否丧乱
展转兮凤麟长逝枭獍产兮长铩大刀僇人如刬兮人
类几何悉歼以殄兮城邑丘墟烟火鲜兮哀今之人其
孰能免兮瞻仰昊天涕泗泫兮曷保其躯尚力为善兮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1226-0410d.png
右世运
哀吾不及古之人兮胡乃遘兹乱离亦宇宙之云广兮
身皇皇其何之念离群而索居兮心窃嗜此幽独空山
阒乎无人兮所友狎乎麋鹿既筑土以环堵兮复诛茆
而葺庐咏先王之遗风兮有左琴而右书庶将乐而忘
世兮虽三聘不为起何此志不终遂兮遽斯世之屯否
干戈蔽乎中野兮纷杀人如刈麻杂虎狼以哮呀兮肆
攫爪而摇牙嗟窜避之无所兮曾皇恤乎厥居恒声潜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1226-0411a.png
而形匿兮骇神丧而魄飞奉二亲之垂白兮复提携吾
妻子及中夜以遁奔兮悼行迈之靡靡欲巢林以恃险
兮既蛇虺之螫毒欲航渊而凭深兮又蛟鳄之逞酷康
庄返为畏途兮乡邑变为异域临岐路以恸哭兮阻千
里于只尺夜九起以模榻兮昼三卜而命龟惧性命之
弗保兮心战慄而危疑念吾身之七尺兮中天地以为
人承先祖之庥荫兮蒙造物之陶甄庶有立于功言兮
稍自见于身后虽千载不敢期兮吾宁侪草木以同朽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1226-0411b.png
苟溘先乎犬马兮或横罹乎锋镝譬草间之枯萤兮虽
有生曾何益负此惧尤忧郁兮况吾不知谋所从时仲
冬方凛洌兮号旷野之朔风冰皑皑而层生兮雪皓皓
以遐积御敝缊以为衣兮虽重袭犹絺绤夜迢迢而未
旦兮矫吾望乎北斗斗杓悬若可揽兮将余哀之欲叩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莽芒芒之不可知愁絓结愈难解
兮情
懯而不能支步㣶徊而蜷局兮行徬徨以蹉跎
亦生死之不可必兮知天命之谓何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1226-0411c.png
右哀古人
皇纲忽其遂弛兮今历载犹莫振昔烟火以万里兮今
瓜剖而豆分何吾生之不淑兮乃亨屯而离蹇冀性命
之苟全兮庶沈晦以获免将诡姓以遁身兮惧非义之
所安不直道以自见兮又曷济乎艰难惟视年之益迈
兮急朝夕之甘旨嗟儋石之无储兮将曷具乎滫瀡古
固有不择禄兮非徒仕以为急粤为贫与为养兮固圣
训之可执窃升斗之区区兮缪见推于当今虽簿书之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1226-0411d.png
云猥兮吾犹惧夫力之不任居腆颜以忍耻兮揆初心
徒自悔况左牵而右掣兮觉气沮而神愦足蒙羁而莫
骋兮翮被铩而莫翔驱泛驾使服犁兮挥瓒槃以代觞
才猷不适乎所用兮众咸以为不然擿忠直以为谲兮
指迂疏以为奸人心不同如其面兮本夷险之叵测谓
人亦与吾心同兮非予之所为惑宜妒疾之交搆兮肆
谤讟之并兴致萋斐成贝锦兮纷巧言其如簧无兄而
盗嫂兮娶孤女而挝妇翁世乌有是事兮皆人口之兴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1226-0412a.png
戎不疑之盗金兮刘宽之隐牛惟疑似之不可明兮故
姤辱所由招何腾谤之孔易兮局致辨之独难众口可
以铄金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驱吾车于九衢兮突太
行以硉矹鼓吾枻于平川兮翻滟滪以荡潏菑有出于
无妄兮毁有生于求全在贤哲所不免兮吾亦焉敢以
为冤惟反躬而自责兮有顺兮而无愧我命不其在天
兮固赖此以为恃
右皇纲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1226-0412b.png
处维繁以累旬兮心郁结以惶惧昼彷徨以候晦兮夜
展转而达曙岂不知戛戛之无益兮奈何乎忧来而莫
祛浩澒泪而靡遏兮类山崩而海潴昔姬文囚羑里兮
宣尼削迹于陈域揭中天之日月兮浮云孰为之掩匿
钟离南冠卒反楚兮蒯通据鼎而客齐张苍韩信且伏
斧锧兮终将相之能跻贾生既斥复召宣室兮倪宽摈
死为大夫仲舒更生为儒宗兮俱尝下狱以当诛嗟梁
狱之上书兮终肮脏以自活彼史迁虽宫刑兮亦奇祸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1226-0412c.png
之终脱何先哲之踵武兮负瑰玮以豪隽非才智之绝
出兮曷超卓以自奋顾淟涊且𢛄怯兮嗟力绵而技庸
徒慷慨以扼腕兮宁昔人之敢同为掾而受污辱兮亦
为亲之故也观过乃知仁兮吾敢改乎此度也先民尝
有言兮孰无施而有报吾亦安知其他兮惟抚躬而嗟
悼少歌曰目吾睹此戎葵兮受南薰而孕荣敷绿叶之
蕤蕤兮缀丹葩之盈盈叶障雨以卫足兮葩向阳而心
倾既智计能自保兮又表暴乎忠贞何卉物之甚微兮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1226-0412d.png
乃独怀此粹灵近圆扉以托恨兮岂非所而苟生固造
化之偏钟兮亦雨露之均承悼吾德之不类兮因触物
而伤情倡曰被仁袭义服圣谟兮循规蹈矩道是趋兮
抚躬覈志本何尤兮致谗召谤抑岂无由兮蛇虺毒人
彼不自知兮唯不善避毒是用罹兮郁结纡轸此情曷
伸兮匪天则高盍不闻兮乱曰已矣乎莫我知兮何我
生之不辰吾既不及乎古人兮夫又何怨乎今之人
右戎葵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1226-0413a.png
赖神祗之嘉惠兮俯洞微而烛幽固正直之是与兮用
特孚此庇庥蹀虎尾亦险艰兮苟幸脱乎害菑庶志复
而气完兮获少遂乎吾私何罪逆之既深兮或沈迷而
弗悟不自㡳于陨灭兮祸顾延乎所怙念顷岁之奔走
兮阻膝下之愉怡食甘旨之既缺兮居温凊之复违抚
崦嵫之迫景兮心遑遑以惊惧何终养之靡逮兮乃遽
罹兹大故承讣音之远来兮五内割而分崩痛极吾不
知所为兮如醉梦之弗能醒病不及以尝药兮敛不得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1226-0413b.png
以柎棺不孝之罪上通天兮虽殛死复何言犹残息之
支缀兮忍未及于即死恐徒死且无补兮非所望为人
子世岂有无父之国兮予独何为而不天非天之独我
雠兮由吾行之有愆哀昊天之罔极兮将曷图以为报
立身扬名以显亲兮固圣哲之谓孝苟能比以自见兮
庶前罪之可赎吾犹惧后来之不可期兮终自弃于禽
犊仰皇天以呼号兮沥哀衷以为誓岂涕泪之能竭兮
尚有血以相继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1226-0413c.png
右崦嵫
瞻望乌伤吾故乡兮千里阻隔路茫茫兮若昔嬴秦礼
义亡兮彝伦攸斁渎纲常兮有颜氏子乌其名兮诗书
靡习一黎氓兮独孝之能尽至行昭彰兮呼号躄踊执
亲之丧兮乃卜宅兆以埋以葬兮躬负厥土用反壤兮
一念之至格穹苍兮毕逋者乌纷回翔兮衔土而助成
高冈兮厥吻流血集哀声兮悲风满林日色黄兮维行
之至名乃长兮邑以是名曰乌伤兮千载之下我生是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1226-0413d.png
邦兮耳目所及亦云详兮胡行之悖不能彼同兮岂性
之蔽学弗充兮恭惟百行孝为宗兮曾是之弗致不愧
尔躬兮兴言及此痛割肺肠兮陟彼岵矣日月以望兮
白云天末渺飞扬兮蓼莪之思顷刻能忘兮维是哀衷
远莫将兮已不得自由中心曷明兮靖言思之不如无
生兮
右瞻乌伤
怅太息以揽涕兮邈吾观乎大荒登高丘以踯躅兮复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1226-0414a.png
上陟乎高冈欲登天而无梯兮欲涉海而无航穆眇眇
以无垠兮杳漫漫而莫穷囿八极于指顾兮等千古于
斯须溯长风之振荡兮睇阴云之冥迷情遥遥以遐迈
兮神惘惘而不自持忧与忧其相接兮夫孰知予之孔
悲缅大化之茫茫兮中一身之甚细苟修名之不立兮
曷自配于天地曰惟忠与孝兮固大节所攸系或于斯
弗自致兮比蚁蚁以何异日与月其居诸兮岁忽忽以
云逝恐没齿以无闻兮故吾之所为惧念予志之耿耿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1226-0414b.png
兮夙有志于邦国虽业术之已迂兮夫岂不知蹇蹇之
为直进既被谤以逝穴兮退惟反躬而自责不绌已以
徇人兮宁枉寻而直尺死非所固可耻兮尚在我之弗
失何家祸之旋集兮乃重遘兹闵凶哀严训之在耳兮
遽莫睹乎仪容恨奉养之乖违兮痛终天以何穷惟即
死乃其所兮孰从诉此哀恫顾忧患之相仍兮哉魄陨
而志销投泪以掩涕兮心曾不知夫所操庶忍死图有
就兮不遂终乎寥寥怨往昔之已矣兮谅来者之可冀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1226-0414c.png
每一念辄悐悐兮虑造物之不吾济抚予躬以自悼兮
恒兢兢以骞骞或如阽于火竁兮或如堕于水渊不火
而情自热兮不冰而胆自寒嗟任重而道远兮固之死
而始安言有尽而意长兮独嗟吁而永叹
文评
于乎以余观乎有元一代之文其亦可谓盛矣当至元
大德之间时则抑城姚文公之文振其始及至正以后
时则庐陵欧阳文公之文殿其终即两文公之文而观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1226-0414d.png
之则一代文章之盛槩可见矣盖尝评之姚公之文如
泰山之云触石而起层出叠见蓊郁叆叇而震雷掣电
助其威声曾不崇朝雨及天下万物被其润泽者莫不
昭苏而发育焉欧阳之文如沧溟之涛浩瀚无际长风
四至而汹涌山立天吴罔象蛟龙之属因舞其间及乎
风止浪息百怪沈冥则巨艘大舶一息千里矣嗟乎二
公之文若是岂非一代之雄于文者乎宜其节惠易名
皆特谥为文千载公议孰得而诬之是故唐三百年得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1226-0415a.png
谥为文者惟韩子为合理若李翱权德舆则不足言矣
宋三百年得谥为文者惟王荆公朱徽公为称情若杨
亿苏洵则有可议者矣独有元百年之间姚欧相望而
两文之谥始终有作吾无间然矣谓之为盛岂非然哉
欧阳公之孙字公辅好学而有文裒集公之遗文为若
干卷将图之不朽庶几世其家业而不陨者矣公辅今
擢佥陜西按察司事将行徵予言为别予固有志于文
者也因举所尝评两公之文者书诸简以为赠世有知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1226-0415b.png
言者其必谓余言为有徵也哉
文原
天地之间物之至著而至久者其文乎盖其著也与天
地同其化其久也与天地同其运故文者天地焉相为
用者也是何也曰道之所由托也道与文不相离妙而
不可见之谓道形而可见者之谓文道非文道无自而
明文非道文不足以行也是故文与道非二物也道与
天地并文其有不同于天地者乎载籍以来六经之文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1226-0415c.png
至矣凡其为文皆所以载夫道也阴阳之变化载于易
帝王之政事载于书人之情性草木鸟兽之名物载于
诗君臣华夷之名分人事之善恶载于春秋尊卑贵贱
之等级以节文乎天理者则礼载焉声容之美以建天
地之和者则乐载焉此其为道实至著至久与天地同
化而同运者而皆托于文以见则其为文固亦至著而
至久无或不同于天地矣呜呼此固圣人之文也欤然
而经非圣人不能作而圣人不世作也后世作者岂遂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1226-0415d.png
不足以言文乎曰非然也道在天地间万古一日无或
敝也世有作者舍圣人则无所为学其为文也苟以载
夫道虽未至于圣人之文其必不谬于圣人者矣三代
而下汉有董子其文曰三策焉唐有韩子其文曰原道
焉至宋则周子有太极图说张子有西铭程子有易春
秋序欧阳子有本论盖其立言皆几于经矣等而上之
亦何愧于圣人之文乎故曰为文苟以载夫道虽未至
于圣人之文固可谓不谬于圣人者也由是论之文不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1226-0416a.png
载道不足以为文凡世之以雕章绘句为务竞华藻而
逞妍巧者曾不翅淫声冶色之悦人其不眩耳目而蛊
心志者几希此则文之为敝而有志乎学圣人者之所
不屑道也旴江王君伯昭其志于为文而学圣人者乎
余尝与之论文而有契遂定交焉君间属予记其恒山
书舍未果而言别因书所尝与伯昭论者作文原以为
赠用以志吾二人者其所论文非苟然而遂已也君之
伯氏玄翰甫博学尤工文向辱与予游而九原已不作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1226-0416b.png
矣不得以今所论从质之抑亦可慨也夫
述骚
承穹祇之嘉惠兮藉先祖之休泽幸投身于衿裾兮获
衣被乎儒服念诗书之传家兮绵十世之无斁逮予躬
而弗振兮将陨坠乎先德抚年岁之冉冉兮既强壮而
无立惧任重而力扬兮恒朝厉而夕惕朝吾蒐乎书林
兮夕艺苑吾芸菑希孔氏之绝迹兮效董生之下帷既
因训以究义兮亦纂言以成辞慨载籍之茫茫兮自恣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1226-0416c.png
览而遐思溯六艺之渊源兮探百家之藩篱惟至道之
孔粤兮吾将皓首以为期
粤道不可名言兮矧有形之可索纷鸢鱼之上下兮眇
川流之无息能目击而心悟兮斯潜体而默识嗟一贯
之微旨兮舍曾子其孰得维亚圣之于卓尔兮犹叹夫
前后之难测噫吾徒之冥愚兮孰无求而有获苟朝闻
而无愧兮固夕死吾不惑
昔君子之自贵兮托幽兰以为况谓昭质之弗亏兮又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1226-0416d.png
姱节之足尚何世厖而俗污兮混薰莸以同状以蒿艾
为芬芳兮诬蕙兰之凋丧亦人情之不古兮又奚怨而
惆怅
伊邃古之世兮俗泰和而雍熙秉玉烛以昭朗兮煦阳
和于四时豢四灵以为畜兮涵醴泉以为池群耕食而
凿饮兮何帝力之能知人生斯世兮乐融融而怡怡后
亿载吾始生兮生不逄时世已丁乎叔季兮予心胡能
以不悲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1226-0417a.png
仰圆穹之苍苍兮亦所覆之甚广何厄运之相仍兮遍
兵戎于土壤枭獍驰骛以纵横兮天狼亘空而煇焜骨
山积而血河流兮塞妖氛于苍莽眷幅员之溽浊兮吾
举足其焉往
君门九重邃以远兮虎豹恣以当关吾尝叫阊阖以叩
阍兮将沥素以披丹众莫召为先容兮匪吾君之不吾
前携所有而南迈兮返初服乎丘园郁吾志之不伸兮
敢怨怼而忘愆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1226-0417b.png
吾壮既不有禄仕兮念亲发之种种爱日薄乎崦嵫兮
心能喜而犹恐嗟三釜之不可逮兮曷漏泉之光宠庶
承欢于滕下兮聊菽水以为奉
人孰不有亲兮予独无以养乎亲人孰不有君兮予又
弗得乎君君进吾不敢以自售兮恨吾不能以自存形
憔悴而无聊兮情傺侘而气郁堙岂造物之不吾与兮
将受命之匪辰惟蹈道之弗颇兮固吾之所以为信
名璞产乎荆山兮质粹美而含辉虽三献而弗售兮诚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1226-0417c.png
吾心之无疑天下之至宝兮为天下而重之彼世俗之
莫识兮夫于我其何悲
昔孔孟之自处兮冀已道之必行周流于列国兮何汲
汲而皇皇亦所就之弗苟兮宁老死而不为伤粤义命
之是安兮弗舍已而人从虽一身之终诎兮固百世之
耿光
吾观时人之生世兮初何异于群物夫将求异其间兮
贵修名之能立念千载之悠长兮哀百年之促急苟树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1226-0417d.png
立之不早兮身与名而俱殁
惟圣贤所自立兮其致各不同太上立德兮其次有立
功德弗昭而功弗建兮乃立言以为宗悼予德之弗类
兮功又弗能以显融岁月倏其惂迈兮惧式遏乎吾躬
昔孔孟之不遇兮托空言于无穷幸斯文之未丧兮舍
圣贤其谁从
丛录
古人之读书凡其有会于心者则笔而记之志有得示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1226-0418a.png
无忘也向予读书青岩山中遇有所见辄钞以为书谓
之丛录既乃删其肤近烦碎者为贪常嗜琐之戒而有
关于经史百氏之大要者则存之聊以示诸子姓云
易自伏羲始画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
当时盖有图而无书也后圣因
之作连山作归藏作周易皆本于伏羲之图而取用各
不同三易既亡其二惟周易独存周易经上下二篇文
王周公作彖象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为传十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1226-0418b.png
篇孔子作秦焚书易以卜筮故存汉志易十二篇经二
传十也初商瞿受易于孔子五传而为田何汉世易分
三家自田何始田氏易十二篇有章句其后杨何施酬
孟嘉梁丘贺之徒所学皆祖田氏杨何先出武帝时已
立博士施孟梁丘至宣帝时皆立博士而易有施孟梁
丘之学矣是时复有焦赣费直二家之易焦氏之易无
师授专述阴阳灾异之术焦传之京房元帝时京易亦
立学官费氏亦无所授又无章句其初惟传民间厥后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1226-0418c.png
郑康成等皆传费氏易于是费氏兴而田焦之学息矣
盖自费氏始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而古十二篇之易
遂亡然犹止以彖象系于本卦之末未为淆乱正经至
魏王弼乃以彖象分附各爻之下而经始与传杂是古
经始变于费氏而卒乱于王弼也弼注上下经高谈理
致以庄老之意为解而晋韩康伯注系辞说卦等篇其
说亦本于王弼疏略而无据唐孔颖达为正义则又徒
事训诂而不足以言道其他言易者虽众鲜复有名家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1226-0418d.png
者至宋而邵子程子之易出焉夫自周秦以来伏羲之
图鲜或传授而沦落于方技家孔子于系辞说卦固尝
言之学者不察也邵子实始得而发挥之盖邵子得之
李挺之挺之得之穆伯长伯长得之陈希夷所谓先天
之学也自先天之学明人知有伏羲之易而学易者不
断自文王周公始矣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1226-0419a.png
程子谓易道自秦而下无传
者其为传主于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而随时变易以从
道盖世之考象辞者既泥于术数谈义理者又沦于空
寂其因时立教以承三圣不同于法而同于道者惟程
子之书而已先儒之论谓包羲之象文王之辞皆依于
卜筮而孔子之赞则一于义理为教为法不同而道无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1226-0419b.png
不同自秦汉以来皆不足以言易盖惟邵子之易本于
数程子之易本于理为得先天后天之秘而理数二者
要未始相离也若朱子本义之作则专主于卜筮以谓
易之为书广大悉备包涵万理其实则古者卜筮之书
不必专说理与数亦未尝滞于一端圣人复起不能易
其说也然由魏晋至今世所行者唯费氏王氏易及东
莱吕氏始用晁氏之说更考定之悉存古十二篇之旧
谓之古易而朱子因之是又可谓深有功于易者矣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1226-0419c.png
书有古文今文之异今文二十八篇汉伏生所口授者
也古文二十五篇晋梅赜所奏上者也秦焚书时伏生
为博士与孔子之后子襄皆壁藏之其后兵起
流亡汉定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八篇尧典皋
陶谟禹贡甘誓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
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方多士
立政无逸君奭顾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是也后
人伪加泰誓一篇故史云二十九篇孝文时求能治尚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1226-0419d.png
书者召生年已九十馀不能行诏太常遣掌故鼍错往
受之生年老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而又方言不同错
所不知者十二三略以意属读而已其书以隶写之隶
者汉世通行之字故谓之今文也武帝时孔腾之书始
出孔壁百篇皆在而半已磨灭又皆科斗文字故谓之
古文惠孙安国以隶古定得五十八篇为四十六卷
为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1226-0420a.png
之作传会国有巫蛊事讫不以闻其传遂泯而张霸伪
作舜典汨作九共九篇大禹谟益稷五子之歌允征汤
诰咸有一德典宝伊训肆伦原命武成旅獒囧命二十
四篇除九共九篇共卷为十六卷盖亦略见百篇之叙
故以伏生二十八篇者复出舜典益稷盘庚三篇康王
之诰及泰誓共为三十四篇而伪作此二十四篇十六
卷目为古文以求合孔氏五十八篇四十六卷之数然
汉儒所治不过伏氏书及伪泰誓共二十九篇张霸伪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1226-0420b.png
古文辞义芜鄙无足取重于世而终汉世所传皆霸伪
本刘向班固刘歆贾逵马融郑元以及王肃郑服杜预
之流又皆不见真古文亦误以此为古文之书也至晋
元帝时豫章太守梅颐始上古文尚书二十五篇称为
孔氏壁中所藏者晋书云郑冲授之苏愉愉授之柳柳
之内兄皇甫湜从柳得之以授臧曹而曹以授之颐颐
遂奏上施行焉二十五篇者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
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德说命三篇泰誓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1226-0420c.png
三篇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
牙囧命也梅氏书既出复析伏生书二十八篇为二十
三杂之通为五十八篇并序一篇
凡五十九篇有孔安国传及序世遂以为真孔壁所藏
也唐初诸儒为之疏义自是汉世大小夏侯氏欧阳氏
所传二十九篇者废不复行惟此孔传五十八篇独行
于世矣自今观之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先儒尝
深疑之今文虽间有阙误颠倒然辞义古奥其为上古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1226-0420d.png
之书无疑古文平缓卑弱殊不类先汉以前文字而孔
传特魏晋间人假托安国为名耳宋蔡沈氏集传于每
篇各疏古文今文有无既为明白而近时吴澄氏又分
今文二十八篇古文二十五篇者各自为书不相淆杂
于是尤足以释后世之疑矣又按唐艺文志有今文尚
书十二卷注云元宗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
盖汉之所谓古文者科斗文字今文者隶书也唐之所
谓古文者隶书而今文则唐世通行之楷书此又汉唐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1226-0421a.png
古文今文之异也
诗三百篇始定于周公再定于孔子二南及大小雅周
颂周公之所定也幽厉之后风雅俱变孔子于诸国之
风则删其淫邪者于公卿大夫之作则取其可为训戒
者东迁之后王国列为国风既又得商颂鲁颂等篇合
周公之所定者为三百篇秦火诗书同祸书最残缺而
诗独无一篇之失者亦以其托于讽咏不徒载于竹帛
故也然素绚唐棣狸首辔柔先正诸诗既皆缺逸而已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1226-0421b.png
放之郑声乃反获存其将仲子蔓草诸篇不知用之祀
何鬼神享何宾客何事之可讽何礼义之可正刘歆言
诗始出时一人不能独尽其义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
成不足则以世俗之流传管弦之滥在者足之而不辨
其非故变雅之中或有类于正雅之音而成王之颂且
有康王以后之诗盖今之国风雅颂非复孔子所删之
旧矣至于二南以关雎配鹊巢以葛覃配采繁以卷耳
配草虫以樛木配江沱以螽斯配小星以桃夭配摽梅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1226-0421c.png
以兔罝配羔羊以芣苡配采蘋以汉广配行露以汝坟
配殷雷以麟趾配驺虞各十一篇整然相合其为周公
所定无疑若甘棠后人思召伯也何彼秾矣王风也野
有死麇淫诗也此三诗乃皆列于二南然则虽二南亦
非复周公之所定者矣汉世言诗者四家鲁诗起于申
公而盛于韦贤齐诗起于辕固而盛于匡衡韩诗起于
韩婴而盛于王吉三家并立学官毛诗起于毛公最后
显其后盛于徐敖而言毛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1226-0421d.png
诗者本之徐氏至平帝时始立学官四家之诗经同而
说异后汉又黜毛氏而立齐鲁韩氏学至于马融郑众
郑康成贾逵之徒乃皆发明毛公马融贾逵郑众作传
郑康成为笺又为谱图于是毛氏学遂盛而三家浸微
魏晋之诗齐鲁之诗废绝韩诗虽存而益微今毛学与
郑氏笺谱并行世之言诗者非毛郑之学不学也初诗
序自为一编毛公始以分寘诸篇之首乃若诗人所命
之题而诗之因序以作者经之本旨不复可考其序或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1226-0422a.png
以为出于孔子及弟子之知诗者作或曰子夏作或曰
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东汉儒林传曰卫宏
作毛诗序王肃曰子夏所序今之毛诗是也隋经籍志
曰毛诗子夏所创毛公及卫宏又加润益韩愈又以为
诗序非子夏所著王安石则以为诗人所自制或曰太
史采诗之时已序其美刺之意于篇端自美刺而下意
者讲师之说或出于子夏或出于毛公与卫宏之徒非
出一人之手故其辞往往重复云唐以来儒者皆莫觉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1226-0422b.png
其为失儒顾有觉之者然莫能去也至朱子始深斥其
失而去之足以洗千载之谬矣朱子集传其训诂亦用
毛郑而叶韵则本吴才老之说其释诸经自谓于诗独
无遗憾朱子之传行而毛郑之说废矣当时东莱吕氏
有读诗记最为精密朱子实兼取之而朱子门人辅氏
有童子问其说复多补朱传之未备者焉
春秋正经汉艺文志虽有之而自汉以来经文皆杂于
左氏公羊谷梁三传之中既明异同复有增损苟遂信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1226-0422c.png
其为圣人所修之文可不可也自今考之盟于蔑左氏
以为蔑而公羊谷梁以为昧筑郿左氏以为郿而公羊
谷梁以为微会于厥憖左氏以为厥憖而公羊谷梁以
为屈银又如尹氏之为君氏如雨之为而雨其异同有
如此公羊谷梁于襄公二十一年皆书孔子生而左氏
则不书左氏于获麟之后复引经以至于六年仲尼卒
而公羊谷梁则无之其增损有如此由是言之则正经
之在三传者皆不足信姑取其可信者则左氏为优何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1226-0422d.png
也公羊谷梁皆以其传丽于正经纳经于传中无所分
别而左氏则经自为经传自为传至杜预乃分经之年
相附则正经之在左传者犹为可信也然而圣人笔削
之本文后世亦不复见矣且汉世传春秋者五家邹氏
无师夹氏无书既先亡而初立博士惟公羊宣帝世复
立榖梁至平帝时乃立左氏三传之有功于圣经固也
然而其得失亦相半左氏详于事公羊明于例榖梁精
于义此其所为得也左氏之诬公羊之乱谷梁之凿此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1226-0423a.png
其所为失也至其互相牴牾使圣人修经之旨因以不
明则古今学者之通患也晋刘寔撰三传条例刘兆取
三家之异合而通之取周官调人之义作春秋调人而
汜毓又合三传撰春秋释疑韦表微又著三传总例以
通理经趣凡若此类不一而足至唐啖助赵匡陆淳始
考三传短长信经以驳传以圣人书法纂而为例得其
义者十七八自汉以来言春秋者未之能过也宋世言
春秋者亡虑数百家惟程子之传有以明圣人经世之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1226-0423b.png
大法武夷胡氏之传又于尊王贱霸内夏外夷恤患复
雠之大义深致意焉他若泰山孙氏 氏专以书
法论褒贬襄陵许氏永嘉陈氏专以书法论世变而清
江刘氏传权衡意林三书临海叶以传献考三书尤为
精密皆卓然名家者也独朱氏之论春秋有曰据事直
书而善恶自见于是为得圣人修经之本心而前儒赏
罚之说稍废朴乡吕氏或问实主其义今世学春秋者
咸宗之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1226-0423c.png
礼以仪礼为经礼记为传仪礼者周公作三代圣人法
制之所存故孔子有学礼之言礼记有读礼之文礼记
之作出自孔氏盖孔子既没七十二子之徒共撰所闻
为记或录旧礼之文或录变礼所由或兼记体履或杂
序得失乃仪礼之传疏也秦焚书礼废最甚汉兴高堂
生得仪礼十七篇以授瑕丘萧奋奋授东海孟卿卿授
后苍苍授大戴德小戴圣是为今文郑康成为之注至
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经五十六卷于壁中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1226-0423d.png
河间献王得而上之其字皆篆是为古文其
十七篇与仪礼正同
馀三十九篇藏在秘府谓之逸礼哀帝初
刘歆欲以逸礼列之学官而诸博士不肯置对竟不得
立唐初犹存而诸儒不以为意遂至于亡
若礼记之见于汉者其初百三十一篇刘向校定
得二百馀篇号大戴礼戴圣又删为四十六篇号小戴
礼马融增以月令明堂位乐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1226-0424a.png
记三篇总四十九篇郑康成为之注今世所行者惟仪
礼十七篇小戴礼记四十九篇而大戴礼存者四十三
篇不大行初汉世言礼者盛于后苍有曲台记故尝立
后苍礼博士及二戴出而礼尤备大戴以授徐良小戴
以授桥仁杨荣于是大戴有徐氏之学小戴有桥杨之
学而宣帝时大小戴皆立之学官厥后诸儒如卢植王
肃孙炎马融之流皆有功于礼而郑氏为盛矣自晋宋
至周隋传礼学者为多其为义疏者南有贺循庾蔚崔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1226-0424b.png
灵恩沈重宣皇甫侃北有
道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
熊安至唐魏徵以小戴综汇不伦更作类礼二十篇开
元中诏元行冲与诸儒为疏将立之学官而张说沮之
当时疏仪礼者贾公彦等疏礼记者孔颖达诸儒也及
宋朱子与东莱吕子商订欲取礼记中有关于仪礼者
附之经其不系仪礼者仍别为记不果晚乃作仪礼经
传通解以仪礼为纲分王朝邦国等类而以礼记分𨽻
于其间盖未成之书而丧祭二礼又其门人黄氏杨氏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1226-0424c.png
所续也近时吴氏澄独疑其经传混殽为朱子未定之
槁于是重加纂次以十七篇者并依郑氏次第为正经
取戴记郑注中有经篇者离之为逸经
礼
各有义则经之传也以戴氏所存兼刘氏所补者合之
为传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1226-0424d.png
正经居首逸经次之传终焉其外仍以归诸
戴氏之记
朱子所辑及黄氏
丧礼杨氏祭礼亦去其重复名之曰朱氏记与二戴记
为三焉
卷二十 第 34a 页 WYG1226-0425a.png
周礼周公作或谓之周官盖即其设位言之则曰周官
即其制作言之则曰周礼也自周之衰诸侯将踰法度
恶其害已皆灭去其典籍而秦用商君其政与周官相
反始皇疾恶焚烧之独悉汉兴高堂生首言仪礼而周
礼之出最后武帝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入于秘府
当世儒者莫得见焉成帝时刘歆校理
秘书见之以为周公致太平之迹始得列序著于录略
而五官皆有残缺冬官又亡乃以考工记足之
卷二十 第 34b 页 WYG1226-0425b.png
考工记
者前世能识古制者所作也王莽时歆取以足之厥后
杜子春贾徽及子逵郑兴及子众与马融等皆传周礼
为之训诂而郑康成为之注然自周礼之出当世儒者
多疑之林孝存以为末世渎乱不经之书何休以为六国
阴谋之书独康成知为圣法作论难以排众说故周礼
之出始于刘歆而成于康成也魏晋以来干宝王邵之
徒有为义疏者有为论评者以及礼帖礼钞之类莫可
卷二十 第 35a 页 WYG1226-0425c.png
胜数至唐贾公彦撰疏二十卷今惟郑注贾疏行焉然
自周礼之出当世云云至文中子云云今即其书考之
其中诚亦有可疑者六乡六遂共十五万家官吏乃至
二万三千人十五万家之所入几何而足以给二万三
千之官吏乎以地官计之公卿大夫士通用三十万人
而府史胥徒又所不预则其众多又益甚焉至若太史
内史掌六典八法八则八柄之贰宜属天官乃属之春
官大小行人司仪掌客宜属春官乃属之秋官宰夫掌
卷二十 第 35b 页 WYG1226-0425d.png
臣民之复逆矣则大仆小臣御仆之掌复逆宜属天官
而乃属夏官宰夫掌治朝之位矣则司士正朝仪之位
宜属天官乃属夏官地官掌邦畿之事造都邑建社稷
设封疆既悉掌之而掌固掌疆司险候人又见于夏官
天官掌财赋之事自太府至掌皮既悉领之而泉府廪
人仓人又见于地官若此等类未易悉数此其官职之
烦冗殽杂实为可疑学者详之而已至文中子乃谓如
有用我执此以往而唐太宗谓为真圣作宋横渠张子
卷二十 第 36a 页 WYG1226-0426a.png
又极尊信而王荆公且推行之独五峰胡氏则深所摈
抑朱子盖尝折衷其说由周公立下规模未及用也赵
汝腾氏又谓惟王建国以为民极数语乃周公作洛后
所为然不可考矣若程子所谓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
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则推本而论之者也
中庸古有二篇见汉艺文志而在礼记中者一篇而已
朱子为章句因其一篇者分为三十三章而古所谓二
篇者后世不可见矣今宜因朱子所定以第一章至第
卷二十 第 36b 页 WYG1226-0426b.png
二十章为上篇以第二十一章至三十三章为下篇上
篇以中庸为纲领其下诸章推言智仁勇皆以明中庸
之义也下篇以诚明为纲领其后诸章详言天道人道
皆以著诚明之道也如是则既不失古今之体又不悖
朱子之旨鲁斋王氏盖主此说云
大学在礼记中通为一篇朱子始分为经传以明德新
民止善为三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为八条目可谓规模宏大工夫详密矣惟其
卷二十 第 37a 页 WYG1226-0426c.png
间格物致知传朱子以为亡而补之旨意固已完矣然
亦孰知其未尝亡也今即其书求之有曰所谓致知在
格物者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
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此谓知本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
也此十七言者足为格物致知一传盖错简在他所则
为美语而取以为传则极其精切朱子勇于补而不勇
卷二十 第 37b 页 WYG1226-0426d.png
于移何耶且三纲领八条目之外安有所谓本末乃别
为之传耶董丞相槐及车玉峰氏叶西涧氏皆著论以
辨其非是使朱子复生将必以其言为然也
纬书汉儒以为孔子所演七经之纬凡三十六篇易纬
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辨终备书纬璇
玑钤考灵曜刑德放帝命验运期授诗纬推度灾纪历
枢含神雾礼纬含文嘉稽命徵斗威仪乐纬动声仪稽
耀嘉叶图徵孝经纬援神契钩命诀春秋纬演孔图元
卷二十 第 38a 页 WYG1226-0427a.png
命包文耀钩运斗枢感精将合诚图考异邮保乾图汉
含孳佑助期握诚图潜潭已说题辞
及河图九篇洛书六
篇又别有三十篇与七纬各八十一篇而尚书中候论
语谶又不与焉大抵纬书之说以谓孔子既叙六经以
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谶以遗
来世其书出于汉哀平之世盖夏贺良之徒为之以为
有经则有纬故曰纬书其言诞谩诡谲不可致诘是时
卷二十 第 38b 页 WYG1226-0427b.png
王莽好符命将以此济其篡逆而公孙述效之至光武
亦以赤伏自累笃好而推崇焉当世儒者习为内学贾
逵以此论左氏学曹褒以此定汉礼乐大儒如郑元辈
专以谶言经而何休之徒又不足言矣然惟桓谭张衡
力非之而不能回也先是孔安国毛公以来皆相承以
祅妄乱中庸之典因鲁恭王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参而
考之以成其义谓之古学而世儒惑于谶纬反非毁之
至魏王肃推引古学王弼杜预从而明之自是古学稍
卷二十 第 39a 页 WYG1226-0427c.png
立而谶纬之学浸微逮宋大明中始禁谶纬之书及隋
末遣使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悉焚之唐以来其
学遂熄矣然考之唐志犹存九部四十八卷而孔颖达
作九经正义往往援引纬书之说宋欧阳公尝欲删而
去之以绝伪妄使学者不为其所乱惑然后经义纯一
其言不果行迨鹤山魏氏作九经要义始加黜削而其
言绝焉
佛氏之学其未入中国也世尊大弟子阿难陀多闻总
卷二十 第 39b 页 WYG1226-0427d.png
持有大智慧结集世尊所说为修多罗藏而诸尊者或
后或先各阐化源优波罗集为四部律谓之毗尼金刚
萨埵于毗卢遮那前亲授瑜珈五部谓之秘密章句无
著天亲频升知足天宫咨参慈氏相与造论发明大乘
谓之唯识宗旨西竺龙胜以所得毗罗之法弘其纲要
谓之中观论燉煌杜法顺深入华严不思议境大宣玄
旨谓之华严法界观此其大略也自汉永平二年佛法
始入中国厥后离为异宗曰教曰禅曰律凡三焉魏嘉
卷二十 第 40a 页 WYG1226-0428a.png
平初昙柯罗始持僧祇戒本至洛阳昙无德昙谛等继
之立羯磨法唐南山澄照律师道宣作疏以明之四分
律遂大行是为南山之宗萨埵以瑜珈授龙猛猛授龙
智智授金刚智唐开元中智来中国大建曼荼罗法事
大智道氤大慧一行及不空三藏咸师尊之是为瑜珈
之宗唐贞观三年三藏玄奘往西域诸国会戒贤于那
兰陀寺因授唯识宗旨以归授慈恩基基乃网罗旧说
广制疏论是为慈恩之宗梁陈之间北齐惠闻因读中
卷二十 第 40b 页 WYG1226-0428b.png
观论悟旨遂遥礼龙胜为师开空假中三观止观法门
以法华宗旨授慧思思授天台国师智顗其说乃大备
顗授灌顶顶授智威智威授惠威惠威授元朗元朗授
湛然是为天台之宗隋末顺以法界观授智俨俨授贤
首法藏至清凉国统国师澄观追宗其学著华严疏论
数百万言圭峰宗密继之而其化广被是为贤首之宗
瑜珈久亡南山亦仅存其行于今者唯慈恩天台贤首
而天台为尤盛此则世之所谓教也世尊大法自迦叶
卷二十 第 41a 页 WYG1226-0428c.png
二十八传至菩提达摩乃弘教外别传之旨谓不立文
字可以见性而成佛达摩传慧可可传僧璨璨传道信
信传宏忍忍传曹溪大鉴禅师慧能而其法始盛能二
弟子怀让行思皆深入其阃奥让传道一一之学江西
宗之其传为怀海海传希运运传临济慧照大师义元
元立三玄门以策厉学徒是为临济之宗海之旁出为
沩山大圆禅师灵佑佑传仰山智通大师慧寂父唱子
和微妙玄机不可凑泊是为沩仰之宗思传希迁迁之
卷二十 第 41b 页 WYG1226-0428d.png
学湖南宗之其传为道悟悟传崇信信传宣鉴鉴传义
存义存传云门匡真大师文偃偃之语言如青天震雷
闻者掩耳是为云门之宗元沙师备实偃之同门友其
传为桂琛琛传法眼大师文益益虽依华严六相唱明
宗旨而迥然独立不涉凡情是为法眼之宗迁之旁出
为药山惟俨俨以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传昙
晟晟传洞山悟本大师良价价传曹山元證大师本寂
而复大振是为曹洞之宗法眼再传至延寿流入高勾
卷二十 第 42a 页 WYG1226-0429a.png
骊仰山三传至芭蕉彻石晋开运中亦亡弗继云门曹
洞虽仅存然不绝如线惟临济一宗大用大机震荡无
际久盛于今此则世之所谓禅也律学均以南山为宗
真悟智圆律师允堪著会正记等文实出六十家释义
之外是为会正之宗至大智律师元照复别以法华开
显圆意作资持记乃与会正之说不能有同是为资持
之宗二宗今虽并存而学者多遵资持之教此则世之
所谓律也大扺佛之为道本无二门自去圣既邈源远
卷二十 第 42b 页 WYG1226-0429b.png
而流益分于是师异指殊各建户庭互相矛盾禅则讥
教为滞于名相教则讥禅为溺于空寂若律之为用虽
禅教所共持而取舍各不同至于为教禅之学者又各
立异以取胜一彼一此不相出入自教宗言之慈恩立
三教天台则分四教贤首则又为五教自禅宗言之慧
能与神秀同受法于弘忍能则为顿宗秀则为渐宗道
一神会同出于能道一则密契心印神会则复于知解
其不同如此至若天台教宗之一也而四明知礼孤山
卷二十 第 43a 页 WYG1226-0429c.png
智圆性善性恶之说如冰炭之不相投临济禅宗之一
也而或以棒或以喝至横川拱则复以声偈其示人之
要如枘凿之不相合支𣲖乖错论说纷纭殆不得而悉
数也
老子之道本于清静无为以无为为体以无为而无不
为为用道德经五千馀言其要旨不越是矣先汉以来
文帝之为君曹参之为臣常用其道以为治而民以宁
一则其道固可措之国家天下者也自其学一变而为
卷二十 第 43b 页 WYG1226-0429d.png
神仙方技之术再变而为米巫祭酒之教乃遂流为异
端矣然而神仙方技之术又有二焉曰鍊养也曰服食
也此二者今全真之教是矣米巫祭酒之教亦有二焉
曰符箓也曰科教也此二者今正一之教是矣鍊养之
事黄帝之书虽颇及之而皆后人依仿而托之者及赤
松子魏伯阳者出实始为之宗至于卢生李少君栾大
之徒则又变鍊养为服食其为术愈偏矣符箓之事黄
老之书所未尝道张道陵寇谦之等实创为其法及杜
卷二十 第 44a 页 WYG1226-0430a.png
光庭与林凌素辈则又变符箓为经典科教其为事益
陋矣然尝论之鍊养之说欧阳子尝删正黄庭经朱子
尝改注参同契二公大儒皆不以其说为非山林独善
之士用以养生全年固未为得罪于名教科教之说鄙
陋不经庸黄冠资是为逐食之具为世患蠹亦未甚钜
也独服食符箓二说本邪僻缪妄而凡惑之者鲜不罹
祸栾大李少君于吉张津之流以此杀身柳泌赵归真
之徒以此祸人而卒自婴其僇张角孙恩吕用之辈遂
卷二十 第 44b 页 WYG1226-0430b.png
以此败人天下国家而不顾矣今也鍊养服食其术具
传而全真之教兼而用之全真之名昉于金世有南北
二宗之分南宗先性北宗先命近时又有真大道教有
七祖康禅之教其说又自相乖异至于符箓科教具有
其书正一之家实掌其业而今正一又有天师宗师分
掌南北教事而江南龙虎阁皂茅山三宗符箓又各不
同先儒有云道家之说杂而多端其信然矣又谓其书
皆昉于汉桓帝之时今其经典以为天师永寿年间受
卷二十 第 45a 页 WYG1226-0430c.png
于老君是也世传太平经最古且多今不复存然其所
言兴国广嗣之术殆不过房中鄙亵之谈若大同等经
大率六朝以来文士之所造虽文采可观而往往浅陋
无甚高论朱子谓佛学偷得老子好处后来道家只偷
得佛家不好处执是说以求之道家之本末可论矣
堪舆家之说原于古阴阳家者流古人建都邑立家室
固未有不择地者而择地以葬其术则本于晋郭璞所
著葬书二十篇多后人增以谬妄之说蔡元定尝去其
卷二十 第 45b 页 WYG1226-0430d.png
十二而存其八后世言地理之术者此其祖矣自近世
大儒考亭朱子以及蔡氏莫不尊信其术以谓夺神功
回天命致力于人力之所不及莫此为验是固有不可
废者矣后世之为其术者分为二宗一曰宗庙之法始
于闽中其源甚远至宋王伋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
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五星八卦以定生
尅之理其学浙间传之而今用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
法肇于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世南辈尤精
卷二十 第 46a 页 WYG1226-0431a.png
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
专指龙穴沙水之相配而他拘忌在所不论其学盛行
于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二宗之说虽不能相同然
皆本于郭氏者也业其术者参其异而会其同斯得之
矣
医家之书自内经而下藏于有司者一百七十九家二
百九部一千二百五十九卷而后出杂著者不与焉内
经谓为黄帝之书虽先秦之士依仿而托之其言质奥
卷二十 第 46b 页 WYG1226-0431b.png
而义弘深实医家之宗旨殆犹吾儒之六经乎秦越人
八十一难经继作盖举黄帝岐伯之要旨而推明之亚
于内经者也汉张仲景本内经难经之旨著金匮玉函
经及伤寒诸论其论六气之所伤最为详备晋王叔和
纂岐伯华佗等书为脉经叙阴阳内外辨三部九候分
人迎气口条陈十二经洎三焦五脏六腑之病尤为精
密二氏之书诚千古不刋之典也厥后巢元方著病源
候论王砅撰天元玉策要皆有所祖述然元方言风寒
卷二十 第 47a 页 WYG1226-0431c.png
二湿而不著湿热之说砅推五运六气之变而患在滞
而不通此其失也至唐孙思邈出以绝人之识笃济物
之仁其列千金方翼所以发前言启后学有功于医道
深矣当时王焘有外台秘要所言方證符證灼灸甚详
然谓针能杀生人而不能起死人则一偏之论也及宋
钱乙庞安时许叔微迭兴庞则囿于准绳尺寸之中许
则务在出奇而应变其术皆本于仲景惟钱深造仲景
之阃奥建为五藏之方各随所宜用谓肝有相火则有
卷二十 第 47b 页 WYG1226-0431d.png
泻而无补肾为真水则有补而无泻可谓启内经之秘
惜其遗书散亡出于阎孝忠之所集者非乙之本真也
若大观间陈师文裴元宗辈所制二百九十七方则欲
以一定之方而应无穷之病识者固知其昧于变通之
道矣金氏之有中原也张洁古刘守真张子和李明之
四人者作医道于是乎中兴洁古方新病不能相值治
疾一切不以方故其书不传其学则明之深得之明之
推内外二伤尤先于治脾土其为法专于补其所著脾
卷二十 第 48a 页 WYG1226-0432a.png
胃论诚根本之言也子和以吐汗下三发风寒暑湿火
燥六门为医之关键其剂多峻厉其为法主于攻守真
论风火之病以内经病机气宜十九条者为病原式曲
尽精微其治法则与子和相出入者也张氏一再传其
后无闻李氏弟子多在中州独刘氏传之荆山浮图师
师至江南传之宋中人罗知悌而南方之医皆宗之矣
及近时天下之言医者非刘氏之学弗道也刘李之法
虽攻补不同会而通之随证而用之不存其人乎
卷二十 第 48b 页 WYG1226-0432b.png
王忠文集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