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 1a 页 WYG1226-015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王忠文集卷八
明 王祎 撰
记
沧江书舍记
沧江书舍徐君方舟之所居以读书者也桐庐滨江为
县君居在县北距江不百武而近盖唐比部方公勋之
别业而宋名臣方公悫之故居君间来属予为文记其
卷八 第 1b 页 WYG1226-0157b.png
舍壁夫书之在天下可谓博且广矣圣人之经儒者之
传诸子百家之著述历代太史之纪录以及天文地理
阴阳律历兵谋术数字学族谱之杂出敷落旁行虞初
稗官燕谈朏语之并兴其为说不同为教亦异而其为
书类皆学者所当读而通之者也虽然学问无穷岁月
有限诚有不能遍观而尽识者而惟圣人之经则弗可
以莫之究也是故易以明阴阳之理书以纪帝王之政
诗以道人之性情春秋以示世之赏罚礼以谨上下之
卷八 第 2a 页 WYG1226-0158a.png
节文乐以通天地之气运凡先王之道所以立天下之
大本先王之制所以成天下之大业者皆于是乎在然
自厄于秦训诂于汉圣远言堙愈传而愈失时异事易
愈变而愈非其流弊遂有不可胜言者矣且仁义性命
中诚太极鬼神皆所谓道也妙极乎无声无臭而不离
乎匹夫匹妇之所知皆讲学之枢要而乃以善柔为仁
果敢为义气质以为性六物以为命依违以为中钝鲁
以为诚玄虚以为太极冥漠以为鬼神或至以佞为忠
卷八 第 2b 页 WYG1226-0158b.png
以诈为信以察为智以荡为情以贪为欲以反经为权
捷给以为才谲诡以为术而世皆谬迷于闻见之陋莫
之或省若夫法制之遗其弊尤甚井牧以居民而丘乘
卒伍之不合则参以管仲穰苴之法封建以经国而百
里五百里之不同则托诸历代之异郊丘禘祫大事也
或以郊丘为二或以禘祫为一焉庙堂明堂大典也或
以为异所而殊制或以为一庙而八名焉帝号官仪悉
承秦舛郊兆庙室杂踵汉误以及贡赋选举之设皆不
卷八 第 3a 页 WYG1226-0158c.png
过一切之法而已呜呼六经之书先王道学治具之所
在而后世所取法也然其为说之弊乃至于是盖千数
百年宋河南程子关中张子者出始克实践精讨而圣
贤明德之要帝王经世之规所以垂宪后世者乃大有
所发明其后朱文公张宣公吕成公一时并兴而当其
时如永嘉薛氏郑氏陈氏叶氏闽中林氏永康陈氏后
先迭出各以所学自成其家大抵均以先王之道为己
任以先王之制为必行而所以立天下之大本成天下
卷八 第 3b 页 WYG1226-0158d.png
之大业者咸粲然方册间矣然及于今学者顾遂因儒
先君子讲习既明之馀因循苟简承前袭旧习矣而不
察行矣而不著甚者以先王之道为莫之可行以先王
之制为无所于用夫然故书自为书人自为人而学为
空言矣呜呼此其为弊不有甚于前日欤是故学者之
于经不可徒诵其文而已也必将求其道以淑诸身明
其法以用于世盖惟诚求而实见笃信而力行然后知
人之贵果可以为圣贤果可以位天地育万物而所学
卷八 第 4a 页 WYG1226-0159a.png
不徒为空言也予夙有闻于此窃尝有志而愿学焉比
与君定交钱唐辱遣其子膺从予游会予亟东归不得
与之相讲习故因道予所闻者书以授膺以复于君并
请揭诸舍壁以为记
知学斋记
人不可以不学而非所当学不可以为学知所当学而
学焉斯可以言学矣所当学者何圣贤之道是也圣贤
远矣而其典籍具在其言可考其道可求勉焉以至也
卷八 第 4b 页 WYG1226-0159b.png
知其学而学焉虽未至于圣贤盖亦圣贤之徒也夫人
莫不有是性也有是性则有是才尽其性而充其才者
圣贤之所以为学也性者万物之一原非有我之得私
也尽性则理之在我者无不明而视天下无一物之非
我矣子思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
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夫谓之尽人尽
物之性则天下含智之人肖翘之物举必待我以遂其
生乐其所矣所以然者由我之尽性而又有我之才有
卷八 第 5a 页 WYG1226-0159c.png
以应之也是故家国天下之事众多不易为也而所以
品节弥纶之者非才则莫有以应之周子曰才与诚合
则周天下之治也盖尽诸己而及乎人物者性之所以
尽也尽乎人物而本诸一己者才之所以充也性出于
天才出于气而气亦天也尽其性充其才则有以合乎
天矣合乎天而无间焉则与天为一矣而其至于是也
亦本于诚而已矣是故尽性至命未有不本于孝弟也
穷神知化未有不由通于礼乐也大至于位天地育万
卷八 第 5b 页 WYG1226-0159d.png
物而实不外乎屋漏之无愧妙极乎危微执中之奥而
实不离乎匹夫匹妇之所知自小学以底大成本末虽
殊而无二致自一己以对天下体用虽别而皆一理所
推者广而所守者可谓简所行者若近而易知而所任
者不可不谓远且重也此圣贤之学所以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尧舜
禹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孔子颜曾思
孟之所以为教者其不以此也欤呜呼三代以还圣贤
卷八 第 6a 页 WYG1226-0160a.png
之学于是不明不行也久矣当战国时苏张以纵横之
学行管商以功利之学显申韩以刑名之学见杨墨以
异端之学名及汉有黄老清静之学有专门训诂之学
有灾异之学有谶纬之学至晋有清虚之学至梁有佛
氏之学至于隋唐又习为词章之学百家之所立各奋
其私说一代之所尚皆徇乎时好道术为天下裂至于
宋盖千数百年其间如荀卿扬雄董仲舒贾谊王通韩
愈氏欧阳修氏庶几明圣贤之学矣而其道不大显诸
卷八 第 6b 页 WYG1226-0160b.png
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盖欲行其学矣而亦未能以
有为也惟舂陵周子者出始有以上续千载不传之统
河南两程子承之而后二帝三王以来传心之妙经世
之规焕然复明于世关西张子因之崇执礼之教考三
代以示方来推一乡以达天下皆可谓卓哉圣贤之学
者矣迨考亭朱子又集其大成而折衷之广汉张子东
莱吕子皆同心僇力以闲先圣之道而当其时江西有
易简之学永嘉有经济之学永康有事功之学虽其为
卷八 第 7a 页 WYG1226-0160c.png
说不能尽同而要为不诡于道者岂不皆可谓圣贤之
学矣乎易曰智周乎万物而道济乎天下故不过此圣
贤之学所以为盛也智足以知一偏而不足以尽万物
之理道足以为一方而不足以适天下之用此百家之
所立一代之所尚其学所以不足贵也人莫不有耳目
肺肠也而莫不诱于高远蔽于浅陋天之与我可以为
圣贤者不能以自信也有能知性之具于己者不可不
尽才之尽乎人者不可不充笃信实践而本之以诚焉
卷八 第 7b 页 WYG1226-0160d.png
虽未至于圣贤独不可谓圣贤之学者欤吾友天台徐
君大章非其学不学而慨然有志于圣贤之道者也故
名其所居之室曰知学嗟乎君子之于学岂徒知之而
已乎知之则必能好之好之则必将至之以不止勉焉
以求其至可也吾故推本圣贤之学与大章商略之大
章亦尚有以教我而同底于成哉
天机流动轩记
浦阳戴叔能氏所居之轩曰天机流动者东阳陈先生
卷八 第 8a 页 WYG1226-0161a.png
樵金华胡先生翰既皆为之记叔能且谓其友乌伤王
祎曰子能复为我一言乎祎惟二先生之言其旨不同
而要各有所本叔能徵言于祎岂以二先生之言犹有
未尽乎抑以祎言或能有出其言之外乎故久而未敢
以复命虽然祎尝观于物察乎造化之理而得其说矣
其敢终于吾叔能爱一言哉夫造化之理一至诚无息
之妙而已易之为卦取象有八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是八者为物不同而其为理同
卷八 第 8b 页 WYG1226-0161b.png
一至诚无息之妙者也夫天确然在上者也而日月之
代明寒暑之迭运其行至健未始或息也地隤然在下
者也而草木之并育河岳之悉载其承至顺未始或息
也山人见其为止也而物俱由以成未尝息焉泽人知
其为说也而物咸赖其润未尝息焉雷若有时而息矣
而复于地中风若有时而息矣而升于地中亦未尝有
息也水荐习而常流火继明而常照又皆不息者也非
特此也凡物之有形于天地间者其消长禅续生生不
卷八 第 9a 页 WYG1226-0161c.png
息举无异于是焉其所以不息者何莫非至诚之妙造
化自然之理也造化自然之理所谓道体也道本无体
然体物而不遗故妙万物而无不在与万物相为用而
无穷也吾故观于物察乎造化之理而知为至诚无息
之妙也中庸曰至诚无息叔能有取于天机流动意岂
不谓是乎天机之流动岂非造化自然之理至诚无息
之妙乎然而观物以察其理察理以反诸身者学之要
也故君子所以贵乎体验之功也天之健也地之顺也
卷八 第 9b 页 WYG1226-0161d.png
吾因以充吾健顺之德而自强焉山之止也吾因以成
物而不倦泽之说也吾因以润物而不厌观水之荐习
吾因以常德行观火之继明吾因以常中正观风雷之
恒吾因之以久于道而立不易方此之谓观物而察其
理察理而反诸身也反诸身者诚之之事也诚之之至
则诚矣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自诚
之以至于诚纯而不已谓之与天合德可也呜呼为学
之要其有外于是者乎不出于是不足以成其德而叔
卷八 第 10a 页 WYG1226-0162a.png
能独有契焉则其体验之功殆庶几矣顾于祎言复有
徵者岂自信之未笃而犹有资于人乎祎也于学盖有
志焉而卤莽灭裂不能从叔能游于高明之域辄诵所
知如此以复叔能叔能之所与游而密者宋先生濂亦
祎之所师友焉者也傥过叔能幸为相与订定之
陈氏万卷楼记
临海陈氏有藏书之楼曰万卷楼其书之藏以卷计者
不啻万数而曰万卷焉者万盈数总称之也陈氏世儒
卷八 第 10b 页 WYG1226-0162b.png
家五季时自金华来居县西之松里族大以蕃衣冠相
继至宋少卿府君始即所居作楼藏书逮其诸孙大著
府君复新之入国朝大德间大著之季待制府君又新
作之而聚书亦多矣楼为楹间者五东西两偏皆实以
书虚其中以为宾客之所登览而岁延名师集弟子肄
业于楼下宏壮而亢爽四面溪山环绕如拱下临广池
荷芰交茂其北则忠顺堂存焉待制之孙柍子隽顷留
京师予辱与为友尝以记见属会予南归不果为子隽
卷八 第 11a 页 WYG1226-0162c.png
寻以使事至钱唐复请予记乃为之记曰载籍者先王
道术之所寓也文艺之文笺疏传注之说诸子之述作
历代史氏之纪录以至天文地理历法律数权谋兵略
字学族谱之传星官药工山农野圃旁行敷落虞初稗
官之遗与夫论美刺非感微托远山镵家刻浮谤诡异
之词章皆三皇五帝以来下更秦汉以迄于今圣人贤
者魁杰之士鞠明究曛竭精惫思各推所长而载之于
此可谓博矣然于天地人物小大精粗之理修身理人
卷八 第 11b 页 WYG1226-0162d.png
家国天下治乱安危存亡之故莫不具在反而取之又
不可不谓之约也故为学者于凡载籍求之必博而取
之必约求之不博则无以极其广而于道术之分裂不
能会其异而攻其偏取之不约则无以守其要而于道
术之纯全不能得于心而推诸身故曰博学而详说之
将以反说约也夫学而至于能约而有得于心则道在
我矣在我者重则外物不能累我矣苟能推之则大可
以用天下国家而小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矣如弗用
卷八 第 12a 页 WYG1226-0163a.png
焉则又将以吾而得于心者托之言语垂诸载籍而已
矣呜呼此君子之为学所以有赖于书也今陈氏之所
藏书无所不备而陈氏之用于世皆书故也近而论之
大者以宏材硕学擢伦魁跻膴仕为时名卿待制以雄
文奇烈卓然树立尤一代之伟人既皆见于用矣而书
故在也是以子隽尊父员外君克谨其承享有禄仕以
子隽兄弟益祗厥绍方向进用诗书之泽实有衍哉陈
氏子孙游斯息斯俯揽遗编仰瞻华构念前人积累之
卷八 第 12b 页 WYG1226-0163b.png
不易而继嗣之惟谨肆力于学固有所不能自己者矣
予故因子隽之请为著其说特详云
思美人辞后记
思美人辞一首吾友宋景濂氏所著其著此辞盖深闵
东莱成公吕氏之学不复讲也呜呼吕氏之学可不讲
乎夫自唐虞而降七圣所传洙泗而下四子所授斯道
之统由周衰以来不绝如线大抵溺于训诂辞章之习
者不能究道德性命之原怵于权谋功利之术者无以
卷八 第 13a 页 WYG1226-0163c.png
建礼乐刑政之本而又异端邪说横流错行其间而不
可遏道之不明亦既甚矣历千数百年至宋东都而后
河南二程子出始续其既绝之统斯道赖以复明及南
渡后新安文公朱氏集圣贤之大成而广汉宣公张氏
以及吕氏同心僇力以闲先圣之道三氏鼎立皆奋然
自任以道统之重者也维吕氏自正献公践修相业其
子荣阳公实受业程子之门奕世载德是生成公本诸
家庭文献之渊源博诸四方师友之讲习其学以孝弟
卷八 第 13b 页 WYG1226-0163d.png
忠信为本收敛持养为要会诸理以成身推诸己以成
物凡天地之运化万物之紏纷世故之推移人事之始
终悉加寻绎夙夜靡遑其著书立言皆以羽翼六经而
尤长于史无非明民至理经世大法推而广之足以尊
主而芘民引而远之足以立教而垂世盖禀之既厚而
养之者复深取之既博而成之者复备究其所至盖庶
几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建诸天地而不悖
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矣故其与
卷八 第 14a 页 WYG1226-0164a.png
朱张二氏同功一体均为道学所宗师迄于今兹其能
使大道以明而人心以不蔽学术以不缪者伊谁之力
也呜呼吕氏之学可不讲乎吕氏定居于婺至成公盖
三世故婺于公为阙里公之没已百五十年年运而往
前修日远后生晚进能自兴起以图继其废坠者曾寥
寥无闻焉景濂生公之乡特起而拔出其学博其志笃
恒以吕氏之学不讲为己忧而不胜夫景行之思思之
不可见故辞而著之托物连类婉而成章其意盖眷眷
卷八 第 14b 页 WYG1226-0164b.png
焉是殆将以吕氏之学为学者乎祎与景濂居同郡学
同师而窃亦有志斯事故景濂此辞既成即书以见贻
呜呼前修远矣坠绪茫茫悬千钧于一发使之既绝而
复续不在我后人之自力乎昔者窃闻之公常诵程子
之言曰宁学圣人而未至不欲以一善成名其立志盖
如此然则欲学公之学者其可不志公之志哉因疏其
说于辞后既以复景濂且用自勉云尔
钱清江浮桥记
卷八 第 15a 页 WYG1226-0164c.png
钱清江古名浦阳江俗名小江在山阴东北五十里江
北则萧山境也禹贡三江既入韦昭注三江者松江钱
唐江浦阳江也十道志云婺州浦江一名浦阳江盖江
之导源实出于此北流一百二十里入诸暨溪又东北
流由峡山直入临浦湾以达于海十三州志云江水至
会稽与浙江合自临浦南通浦阳江亦谓由临浦而北
则达浙江而入海也而郦道元水经注云浦阳江导源
乌伤东径诸暨东流南屈又东回北转径剡县又云浦
卷八 第 15b 页 WYG1226-0164d.png
阳江东北径始宁又云东径上虞乌伤今义乌浦江乃
其故地谓之导源信矣始宁即上虞剡县今嵊县信如
其言以为东回北转则是自山阴会稽溯曹娥江由上
虞至嵊县也非也又云馀暨之南馀姚西北浙江与浦
阳江同归海馀暨即诸暨距馀姚二百馀里谓馀姚西
北浙江入海亦非也又云临平江上通浦江下注浙江
临平在浙江之西其源殊别谓浦阳江与之通尤非也
盖道元之论以谓东南地卑万流所凑故川旧渎难以
卷八 第 16a 页 WYG1226-0165a.png
取悉又未尝身履浙江以东故其误如此案地理志柯
水东北径永兴东与浙江合谓之浦阳江永兴即萧山
而山阴北二十里有柯桥其下为柯水注于江然则浦
阳江发源浦江径诸暨入临浦而后合柯水由萧山以
达于浙江而为海古今盖不易也其复名钱清者后汉
刘宠作守郡中大化及去山阴有五六老叟人赍百钱
送宠宠为人选一大钱受之寻投诸江故后人因名江
曰钱清今俗唯称钱清而不复道其为浦阳者地因人
卷八 第 16b 页 WYG1226-0165b.png
而著也江自临浦而东若千里是为柯水所注即所谓
钱清其地控驿道而江流至是势以益大又潮汐之所
经操舟而渡动致覆溺旧有浮桥盖比舟为梁以济不
通而近岁废不治厉深济盈涉者告病至正十七年秋
宁夏吴君以宪台行军都镇抚分镇萧山山阴两县睹
桥之废慨然叹曰是不亦有司之缺失欤亟命褒民户
之义助斥公帑之羡储计其物力度程而新作之凡为
舟十有二上架板庋相属以为梁其长三百有六十尺
卷八 第 17a 页 WYG1226-0165c.png
广十有七尺联之以铁絙絙如桥之长而维其两端于
南北堤使舟常比而梁常属与波涛相上下虽水湍悍
而往来者固无虞人莫不以为利也桥成众欲书其事
于石以永君惠而以文属之祎古者辰角见而雨毕则
除道天根见而水涸则成梁桥梁之修有司之常事耳
今会稽宪台治所号称会府而钱清当四会之冲桥以
济人厥系斯重乃皆坐视其废曾弗之顾君方挈兵民
二枋以护台治威望素著而且以惠利及物为先务故
卷八 第 17b 页 WYG1226-0165d.png
兹桥以废为成有所不难夫焉可以有司之常事例论
乎是故门关道路庐馆舟梁修除以时非直为观美也
凡以通国野敬宾旅恤老幼迁有无实三代为政之法
而周官尤谨著之当时觇陈议郑皆不越是而近世亦
有以驿传桥道观人者今君之于桥役不以诿之有司
而汲汲力成之其可谓善为政矣春秋之法常事不书
是役之成固不宜于不书祎故备书其事而并考夫地
理之沿革特详焉君名穆尔古苏字善卿起家进士调
卷八 第 18a 页 WYG1226-0166a.png
绍兴录事司达噜噶齐今擢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
经历仍留镇山阴萧山云
青岩山居记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其山由东阳两岘峰西来三十
里至于龙门势益穹窿由龙门而西又二十里是为青
岩至是山支为二南支则重峦叠嶂北支则崇岭峻峤
皆迤逦西行方二支之分也有山从中出峰阜圆粹累
累若联珠曰齐山而其势遂卑南北两山势相环护左
卷八 第 18b 页 WYG1226-0166b.png
昂右伏当其前如龙虎齐山俨然而中居齐山之阳坦
为平壤广袤可一里民居庐杂处其间者皆傅氏其外
绕以双涧涧源出于二支之所分夹齐山而出至是乃
合而为一行二三里与群水汇为大陂曰新塘而塘适
当西山昂伏之会塘外复有一小山岿然特起若遏水
之冲者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
而草树甚繁茂雅宜为隐者之居初傅氏有以才学显
闻仕为侯官主簿曰光龙者与予祖母为同产故傅氏
卷八 第 19a 页 WYG1226-0166c.png
予外家也至正乙未之春予始至焉爱其双涧内属两
山外拱清淑之气若有所钟乃即傅氏居旁度平壤之
中买隙地数亩结屋居之为屋仅三数楹间屋外植以
竹木右偏别为小轩庋书其内读书之馀出缘涧而行
南涧水稍深昌蒲生石上与异草青翠相错绝可爱北
涧石浅稍雨水激石面声潺湲辄不休有老梅数株偃
蹇横岸侧由双涧所合直两山之间而西望金华芙蓉
峰近在目睫可揽也予于是居而乐之若将终身焉或
卷八 第 19b 页 WYG1226-0166d.png
谓予曰仕与隐其趋不同也古之君子未尝不欲仕特
恶不由其道耳吾子学先王之道且将为世用胡为而
遽言隐耶予告之曰仕隐二趣吾无固必也十年以来
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
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今天下用兵南北离乱吾之所
学非世所宜用其将何求以为仕藉使世终不吾用吾
其可以枉道而徇人则吾终老于斯益研穷六艺百家
而考求圣贤之故然后托诸言语著成一家之书藏之
卷八 第 20a 页 WYG1226-0167a.png
名山以俟后世何不可哉君子之行止视时之可否以
为道之诎伸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
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
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一山之隈一水之涯特
吾寄意于斯焉耳吾之行止安敢固必乎哉或者无以
诘因疏其言揭诸壁间为青岩山居记
龙泉王先生祠堂记
君子之制行不以出处为间而能忘己以为人其可谓
卷八 第 20b 页 WYG1226-0167b.png
志于仁也已夫天地万物举吾一体仁者之心也故凡
人之颠连而无告者苟吾力足以振之则务以推吾志
之所为而所居之地始不暇计古之人盖有处畎亩之
中而以天下自任一夫一妇不获其所若已推而纳诸
沟中者非其志于仁故欤是故身不必尊也要其心之
厚于仁人物不能俱使其尽性也要其仁之不忘于其
心君子之于仁如是而已尔呜呼古人吾不得而见之
矣有若龙泉王先生者不其庶几于此乎先生讳毅字
卷八 第 21a 页 WYG1226-0167c.png
刚叔别以木讷自号夙禀异质笃志问学早从上饶郑
君原善游既闻圣贤求仁之方及登金华许文懿公之
门又有得乎理一分殊之旨所学一出于正教授乡里
户外之履至无所容讲解经义于天理人欲胜负消长
之际尤极恳切感悟者或泣下乡邑化之皆薰为善良
人有善称道之不置有不善引而教之纳诸无过之地
乃止其斗争不能直者不求直于有司而取直于先生
之一言率悔服而去会岁祲先生劝邑长发闾右之羡
卷八 第 21b 页 WYG1226-0167d.png
粟以赈饿者全活数万计有以患难疾苦来告必竭力
营护而拯救之斧锧在前弗恤也盖其饬己厉志动以
古人自儗其心恒皇皇焉务推己以及人视凡物之失
所若已不得辞其责者其风槩节操虽古笃行之君子
何以尚之至正甲午盗起旁县良民被害甚先生领乡
兵往禦之里井恃以为安夫何遗孽之未殄者阴设狡
谋而先生竟不幸遇害矣呜呼先生隐居约处非有当
世之责也而忘己以为人如此谓其为志于仁非欤或
卷八 第 22a 页 WYG1226-0168a.png
者顾以出位訾先生其亦浅之知先生矣先生之心世
固孰能明之欤先生之没门人胡君深既勒兵讨贼申
复雠之大义又与章君溢等即其所居盖竹里为祠以
祀之则礼之以义起者也祠之建在乙未之岁屋室规
制完饰具美且合财置田若干亩用其入为岁时祭享
之需祠之所宜有者靡不毕具于是胡君章君乃以记
属于祎夫以先生畜德孚道以化于其乡没而获祭于
社固为无愧而门人弟子尊其尊贤其贤以致谨于祠
卷八 第 22b 页 WYG1226-0168b.png
事其不足以矫末俗劝后世哉是用推述先生学行之
槩刻诸牲石以诏来者其详已见金华胡君翰所为墓
志宋君濂所为家传兹不悉书
王氏凤林亭记
凤林亭吾王氏之所作也凤林乡名在义乌之南鄙故
老相传尝有凤凰至因以名其乡今来山之阳复有小
山岿然起于平壤之间即其地也王氏之先太原人唐
末五季之际有讳彦超为节度使者自会稽来居焉是
卷八 第 23a 页 WYG1226-0168c.png
为始迁之祖厥后子孙日蕃以衍至宋皇祐五年固登
进士第仕为恩阳令义乌有进士实自恩阳始而祎之
十世祖宣奉公悦九世祖正议公永年逮七世祖中散
公宁朝请公寅复自凤林迁居县东之沙溪其分适他
邑而显者在金华则尚书庄敏公师心丞相文定公淮
在浦江则太常忠思公万皆同出于凤林而凤林王氏
之盛号称衣冠家著闻东南矣若吾族之世居凤林者
虽不表显以自见而能以诗礼相传袭守其家业而不
卷八 第 23b 页 WYG1226-0168d.png
陨宋之季年尝即山之麓作亭焉以为宗族岁时之所
会聚即所谓凤林亭也岁久而亭废今族子德生又因
故址而重作之遵先志也呜呼王氏之居凤林凤林之
有王氏四百馀年于兹矣林姿谷态蔼然如昔曾不与
时而变迁凡吾族人远近亲疏固有间也而追念厥始
千百人之身同出于一人之身初曷有亲疏远近之间
哉登斯亭者观夫水之有源木之有本尊祖敬宗之念
孝弟之心其必油然而生矣且吾祖宗奕世载德厥维
卷八 第 24a 页 WYG1226-0169a.png
深厚故其泽延于今愈久而愈绵所谓德之厚者其流
光也我后之人缵承遗休继迓先祉有引而弗替必将
图无愧于前人或以功业而名世或以文章而华国出
为邦家之瑞而羽仪于天朝岂非所当自致者乎虽然
岂惟吾族人凡乡之人之至于斯见夫原之深而流之
长也本之茂而末之昌也歆艳之意不能自已其不奋
起作兴思致于光显而求俪美于吾王氏乎诗曰凤皇
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
卷八 第 24b 页 WYG1226-0169b.png
于天子此祎所望于吾族人与吾乡人者也书诸石以
为记用以告来者云
醉经堂记
中山窦君伯辉有读书之堂名曰醉经故国子祭酒富
珠哩先生君所师也名实其所命且尝为之记而文轶
不存今户部尚书贡先生于君为同舍生续又记之而
论或弗及详于是君复徵言于祎祎惟圣人之道犹通
衢之尊也酒注于尊而尊设于通衢人之过之者咸得
卷八 第 25a 页 WYG1226-0169c.png
挹而饮之随其分量莫不有获而沾醉焉人之于圣人
之道也亦然其至焉者造其深而乐之犹能饮者之饮
其醇而多也其未至焉者涉其浅而好之犹不能饮者
之饮其醨而恧也或饮而多或饮而少而莫不获醉焉
由人之分量浅深有不同非道于人有浅深也然则圣
人之为道也曷从而求之曰求之经经者圣人之道之
所载也易以明阴阳书以纪政事诗以理性情春秋以
示王法礼以谨节文圣贤传心之要帝王经世之法皆
卷八 第 25b 页 WYG1226-0169d.png
于是乎载焉所谓道也穷经以求夫道味道而会诸心
心与道一融液而无间则自得之妙莫有知其所以然
者矣斯不亦醉经之谓欤今君年既艾而学不倦累官
郡博士所至以经术教授弟子见推儒林盖其有得于
经深矣其于圣人之道不犹能饮者之饮其醇既多而
沾醉欤汉世儒者或皓首不能穷一经汨于训诂而昧
其指趣故也是故训诂经之糟粕也汨训诂以求经犹
啜糟粕以求醉其有醉焉者几希矣吾是以知君之于
卷八 第 26a 页 WYG1226-0170a.png
经其所得者为既深也承学之士来登斯堂者尚亦知
夫渊源之懿也哉祎于二先生无能为役姑诵所闻复
于君以为后记
大事记后记
东莱先生吕成公躬任斯道之重诸经既皆有所论著
而于史学尤长其用古策书遗法作大事记诚史家之
大法也当时朱文公盖深服之谓自有史策以来无如
此书之奇者初公为是书务存古意故其与解题各自
卷八 第 26b 页 WYG1226-0170b.png
为书今用春秋经传相附之例以解题附见于各条之
下虽知非公之本意而庶几习其读者获便于观览间
窃以臆见复加蒐辑而补其一二不韪之罪则固所不
敢逃也
灵谷书院记
灵谷书院在麈湖山中麈湖者贡溪之名山崇峻而幽
邃最为奇胜与龙虎山相距十五里相传昔有学仙此
山者常见群鹿饮湖水麈鹿之大者故山以得名由饶
卷八 第 27a 页 WYG1226-0170c.png
岭之阿从山阯东陟有大石中判离立涧隈作门焉曰
龙砌关由龙砌行数十步北过涧两崖壁立从崖隙仰
见青天如横石梁白水两道迸落厓底蜿蜒数仞若龙
状曰青天白龙由涧北往东行俯瞰灵湫湫前百十步
两石偶立如削者双剑石也径折经石下逦迤过濯缨
涧涧流至是泓渟而深洌可濯可沿过此而行稍就夷
旷有隽峰出涧南峰下石室可坐数十人别取道涉涧
乃至其处曰得道岩有仙者祝氏尝居之又东过云门
卷八 第 27b 页 WYG1226-0170d.png
隔涧列嶂如幨帏其下有石拔起数十丈绰约秀整状
若飞仙涧左群石盘㨿为台遥睇飞仙石如将迎之曰
迎仙台至是径阻绝劳攀跻折而少南径出台上俄而
回眄向所见飞仙石乃在下矣复东去径益峻风泉益
駃有大石约十许围高可四五丈崷崒峙涧北其阯无
所附著曰飞来石自是长林乔木蒙密蔽翳行二三里
复有两厓削立瀑流濆薄下注者峡口飞泉也稍进有
门曰云雪之关入关度桥曰问津而桥北则为麈湖矣
卷八 第 28a 页 WYG1226-0171a.png
湖东北筑堤湾环如偃月曰驻鹤坛坛北有屋曰天游
庵由庵东南入桃坪溯涧流西转涧侧皆𣗳桃坠红泛
波演漾可爱曰流花屿复益西入广中壤土甚膏润异
草苯䔿曰玉苗坞坞西行百步攀援而上有亭翼然攒
崿叠巘皆在履屐下而仙都阛阓平畴远水参错乎烟
霏渺莽间举在目睫曰一览亭又北经庵后上凌绝颠
望彭蠡潋滟如杯云林三十六峰若荠在地自山阯至
是约行十馀里而山之峻极矣乃循来径还庵前沿涧
卷八 第 28b 页 WYG1226-0171b.png
东行北过漱芳桥入东谷两山相并如负扆其内则廓
然以虚所谓灵谷也入灵谷而望第见峰峦旁拱清泉
怪石与古树长萝相映带邈然若与世隔而书院在焉
书院者里人桂先生之所建也初桂氏在其乡最为著
姓自司空公显于五季之世其后往往擢儒科跻仕籍
诗书文泽继继绳绳凡十世而先生出焉先生讳本字
林伯承家学之渊源覃思经术推其所得托诸述作以
卫翼圣贤之道其所著有四书通义五经统会三极一
卷八 第 29a 页 WYG1226-0171c.png
贯图金精鳌极类纂道统铭等书皆能致力于前儒之
所未及而自立于不朽者也故其讲学兹山知道之在
己者为既重而不以世好动其虑一时学者翕然从之
游书院所为作也书院成于延祐中为屋三楹间东为
端彝斋西为钝斋而讲说栖息暨庖湢之所咸备焉自
昔君子之为学必居乎深山幽遐寥阒之境纷华盛丽
无所接于耳目故能精神澹而志虑专而于道为有得
也宋如皋胡公翼之及平阳孙公明复奉符石公守道
卷八 第 29b 页 WYG1226-0171d.png
实相与读书泰山者十年学既成矣故出而用世皆卓
哉圣贤之为道者也今先生之居兹山可谓古人之为
学虽终隐不出为世用而其立言亦足以绍前哲而垂
后昆其于圣贤之道复何愧焉且麈湖之东有象山者
陆文安公之所讲学也陆氏之学简易正大然与新安
朱氏并立而异趋先生固继陆氏而兴起者而所学则
本之朱氏为多盖庶几会朱陆之异而同之学术之懿
不其有可徵者欤呜呼九原不可作矣而先生之子孟
卷八 第 30a 页 WYG1226-0172a.png
元方尤力学善文章号能称其家自先生没元方与其
徒仍讲习于兹丽泽之益久而不替何其盛哉元方属
余书其颠末故为之记而并道夫山水之胜俾来学者
知其所自云尔
云林小隐记
金溪葛君孟桓为余言其所居在云林之北云林者其
邑之大山有三十六峰峰各有名曰白马石诸出云三
峰又诸峰之雄俊而拔起者也山之支冈裔阜蜿蜒逦
卷八 第 30b 页 WYG1226-0172b.png
迤散出而错峙数十百里间为高丘长壑参差相属往
往形胜回合而风气融会故凡厌声利嗜閒旷者莫不
宅幽㨿胜乐居之其地有曰太平原者两冈互向重阜
外拱而溪流出其中溪之旁冈阜之麓大底丘壑深邃
土壤夷衍又多修篁古木相掩映居其间者皆邓氏吾
家世居葛坊距此半舍顷岁避地而来即邓氏之偏结
屋定居焉吾居在溪东而溪之西为吾弟仲躬之居即
所居而南望所谓白马石诸出云诸峰者相距十许里
卷八 第 31a 页 WYG1226-0172c.png
秀色爽气可揽而致也于是吾居焉而乐之朝出耕夜
归读古人书或钓或游以适吾适而吾父又弃官学道
筑庵云林之原相去六七里可早晏候温凊以尽子道
又吾之所师友者有桂君叔临善为诗而尚风操与吾
居甚迩尤便于劘切而不至为庸人之归吾何求于世
哉逍遥于兹隐约以终焉不啻足矣好事者因题吾居
曰云林小隐愿有以记之盖孟桓之尊父起家风纪而
季父发轫儒林俱为时名公及孟桓兄弟又笃学有文
卷八 第 31b 页 WYG1226-0172d.png
循谨雅饬能称其家余托交其父子兄弟间既久不为
之言得乎汉范滂之称郭林宗有曰隐不违亲贞不绝
俗而史言林宗有至孝其亲欲使给事县廷又举有道
皆不应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激论恂恂善导使士纂
成名墨孟之徒不能绝也孟桓尝用荐者授儒学官不
就事其亲以孝闻且驯行素为乡里所推服然则滂之
称林宗者固所为孟桓称也而余复何言耶因念往年
客京师危公太朴尝示余云林记其道三十六峰名状
卷八 第 32a 页 WYG1226-0173a.png
甚悉余读而爱之恨不身至其处太朴因言其居在白
马峰下门与山对当云雾收敛时群峰前献如列簴可
历数他日傥乞身归老子幸访我相羊泉石间一一指
以相告庶知吾文为不诬也呜呼危公不可见矣今乃
为孟桓记斯居其亦有慨于余心也哉
杨氏义塾记
古者二十五家为闾闾有塾里居之有道有德者为之
左右师而闾中之弟子学焉其为学也事父母亲师友
卷八 第 32b 页 WYG1226-0173b.png
睦族姻幼则洒扫应对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也长
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事也
于是焉朝益而暮习其苟未出而从仕未始离乎塾也
若夫庠序则岁时以属其民行射饮读教法序齿位而
书其德行竣事则复返于塾焉盖教之于塾所以敦其
孝弟之本养其德性之知而属于庠序则习容闲礼考
德问业以观其材以验其用是故去民愈近则施教为
愈密凡属民岁读法州长仅四等下之则党正七族师
卷八 第 33a 页 WYG1226-0173c.png
十有四而里胥殆无时焉以是知民常在塾非出而仕
不离乎塾也惟夫民聚故教易成而人材以多俗化以
美此三代所为盛也自后世学制废民散无所系往往
越乡违亲以就学而其学亦非复古之所为学矣于此
有人焉即其里闾建塾立师聚其乡之子弟而教之不
犹三代之遗意欤处之松阳有杨氏在其乡世以好义
称所居曰西溪自其父祖皆有志建塾而弗克遂至文
焕字景尧知学而尚行乃祗绍先训即所居之近度闲
卷八 第 33b 页 WYG1226-0173d.png
旷之地创为屋庐其中为寝象夫子燕居而前为论堂
堂左为室祠范文正公朱文公又左为斋曰主敬为弟
子之所肄习堂右为室以祠其祖父又右为斋曰守义
为师友之所栖息高门外闶重围四周库庾庖湢及凡
器什莫不具完盖其经画者累年而以岁庚子某月日
告成割腴田百亩𨽻之以二十亩供祀事八十亩以给
其师其田之入悉入于塾杨氏皆勿与又置田二十亩
别储其入以济族党之穷乏者郡士桑君天定尝为其
卷八 第 34a 页 WYG1226-0174a.png
县文学延礼为之师子弟之来学者恒数十人事闻大
府为蠲其田役而部使者复移文奖厉之规制之详几
侔于庠序矣嗟乎学制之废已久况乎迩年干戈相寻
而儒服俎豆之事举不暇讲杨君乃独倡为义事图以
淑其乡之人使为成材而备国家之用蔼然有一家三
代之意此固君子之所喜闻而乐道者也杨氏之乡友
薛君益为之来取记余故推言古制而书其成役俾刻
诸石以告来者焉
卷八 第 34b 页 WYG1226-0174b.png
心迹双清亭记
上清程外史即其宫东偏青云墩之麓作亭焉初云屋
陈君尝建山居其所久而以菑废希石黄君继即其所
作怀云山居壬辰兵燹复废不存外史之亭所为作也
亭凡三楹间高可数仞累石为阯崇亢而疏敞遥对麈
湖琵琶圣井诸峰层峦叠嶂如翠屏排空杳在天半藐
姑象山隐如隆如出其东琼林仙岩或起或伏列其右
群山秀色可揽而致也前临大溪萦纡如带而俯瞰琼
卷八 第 35a 页 WYG1226-0174c.png
台琳馆浮丹涌碧掩映于林霏苍莽间亭之四周大抵
长松修竹苍凝翠结错杂相蔽亏林飙徐兴振发天籁
而玄猿白鹤清响互应游其间者疑为真神仙境非复
人间世也客有语外史者曰吾之游斯亭也荡开灵襟
助法神观恍兮惚兮如神行万物之表而情超八极之
外意者列禦寇之御风庄周之天游殆不是过心之郁
者廓然以摅迹之累者超然以舒是可谓心迹双清者
矣盍即是以为亭名也外史曰噫子之言就子之所得
卷八 第 35b 页 WYG1226-0174d.png
言之耳抑吾之所闻者非是之谓也谓吾果有心乎吾
心泊然其犹太虚耳止水耳日月之明不能烛其微鬼
神之灵不能测其倪虽吾亦不自知其主宰我者此也
是可谓之有心乎无心乎谓吾果有迹乎吾虽不能不
与物接而固未尝物于物也当吾乘天地之正御六气
之辨以游于无物之始而无所穷止虽吾亦不自知所
当止而止矣是可谓之有迹乎无迹乎心与迹俱无矣
而果孰为清乎且吾闻之心迹俱无者至人也至人无
卷八 第 36a 页 WYG1226-0175a.png
己己不有矣于心迹奚取哉吾之所造非敢及是也然
即是论之与子之所得者不其有间乎虽然吾之作斯
亭固将与众人同其得耳子之言吾安敢废也乃遂以
名亭而并述客语以为记外史名元翼字南冥程姓游
京师尝侍祠竹宫居久之出领镇江某观事遂加号真
人迁领杭州显应观寻弃职还居上清云
郑氏水木居记
郑子夔先生家于安仁县西十里高岭之阳大田衍原
卷八 第 36b 页 WYG1226-0175b.png
其平若掌一望弥数里而小溪出其间萦纡如带曰朱
溪朱溪之流南入于大溪曰云锦溪当春夏时溪水泛
溢舟楫可通也朱溪之上乔木阴翳苍然相蔽亏而郑
氏之居在焉先生谓祎曰昔者吾友豫章胡伯友氏学
行之士也与吾游而密尝名吾居曰水木居而虞文靖
公揭文安公皆为之赋咏上清方方壶外史又从而图
之吾之家居也坐繁阴临碧湍水木之清华接于耳目
而会于心者无时不在也自兵兴以来所至焚燬乡井
卷八 第 37a 页 WYG1226-0175c.png
丘墟而吾故居荡然矣于是吾旅食于外者久之戊戌
之岁始返初服诛茅以为庐庶将优游而终老焉水清
木华向之接于耳目者故在也而诸公之篇翰废轶不
存矣吾宁无有慨于心乎子幸为我述其意时时览观
焉尚或有慰也祎自顷岁获定交于先生先生之详能
知之盖其早岁即受业于乡人李君仲公李君之学本
于濂洛而兼尚乎简易之说封殖深固践履坚悫可谓
圣贤之为道者也先生从之久其所得者可知况虞揭
卷八 第 37b 页 WYG1226-0175d.png
二公以一代文章宗工而先生又皆及其门声光气习
之渐染尤非他人所能及用是江东西间名誉蔼然著
称焉然其重自韬韫不苟为进取所蓄者厚而发之薄
所用者宏而出之微于是今也年踰六十亦无复当世
之志矣宜其即平生藏修游息之地隐处以为乐而感
今怀昔之情有不能自己也昔者诗人美贤者之隐处
是故考槃之诗作焉其首章曰永矢弗谖言其乐之弗
忘也其次章曰永矢弗过言其乐之不踰也至于末章
卷八 第 38a 页 WYG1226-0176a.png
又言永矢弗告则其为乐有所独得且不复以告人矣
祎方与时浮湛入而未能出闻先生之风深用自愧他
日或相从水木之间而载赓考槃之什独得之乐傥能
告我乎哉姑志此以为记
开先寺观瀑布记
庐山南北瀑布以十数独开先寺所见者最胜开先瀑
布有二其一曰马尾泉其一在马尾泉东出自双剑香
炉两峰间为尤胜或曰瀑水之源昔人未有穷之者或
卷八 第 38b 页 WYG1226-0176b.png
曰水出山绝顶冲激入深涧西入康王谷为水帘东出
香炉峰则为瀑布也十一月十八日日南至余约郡守
吕侯肩舆十数里至开先主僧志一作丈室未成邀坐
茅屋中乃访漱玉亭却至龙潭石峡口由寺至亭可二
百步由亭至峡口仅数十步盖自远观之瀑布出自两
峰间如泻天半由近而观则二瀑下注汇为重潭潭水
出石峡乃为溪循山足东流以入于彭蠡当峡口仰望
但见水从潭中出岩谷回互二瀑所从来不可复见矣
卷八 第 39a 页 WYG1226-0176c.png
峡石上刻青玉峡及第一山字大二尺米芾书也石间
多题名石枯字画浅初不可悉辨命左右掬水沃之字
乃见大率宋南渡后人其人无闻者居多可识者才十
二三因慨君子惟植节砥行乃可不朽苟不出此虽托
名岩石未久人不识也又从石壁间读淳熙中郡守祷
雨神龙示现事一公为余言岁春夏交大雨后瀑水盛
潭遽溢积叶坠梗皆荡涤去不留谓之龙洗潭或岁旱
人来取水潭中祷龙神辄有应至今常然回坐亭阯上
卷八 第 39b 页 WYG1226-0176d.png
亭废已久亭下池亦为石所堙初寺僧作石霤接潭上
引水至寺中给庖湢又凿石作此池即苏长公赋诗处
也径八九尺霤水从潭上来流入池乃从池中复入霤
以去而石霤废亦十五六予命一公葺之一辞力弗赡
也明年三月廿六日雨初霁郡中又无事复约吕侯及
通判罗从道幕宾徐君弼姬执中星子令葛俊德游焉
比抵寺诸公皆先诣一公余独径往潭下坐石上瀑水
方怒泻奔腾荡激声震如万雷令人心怖神悸股战栗
卷八 第 40a 页 WYG1226-0177a.png
不休顷焉诸公至见余独坐又颜色变皆拍手呼大笑
然水声澒洞呼笑声亦不闻也寺僧云龙适洗潭矣于
是一公丈室已完又作竹苋接石霤引水过阶除下清
驶极可爱余命取水煮新茗一公谓近从后岩下得泉
一洼以煮茗味比瀑水乃倍佳试之果然暮乃回六月
十日余被召将赴京念人世行止不可必万一有他累
则清游不复得因与郡人段谦曹元同泛过落星湖约
得路之半舍舟以行一公与光应知余来远出迎乃与
卷八 第 40b 页 WYG1226-0177b.png
二僧携手行至招隐桥坐桥上桥在寺前五十步潭水
为溪所经也其西东松杉枫杞苍翠色掩映从𣗳底望
鹤鸣诸峰高出𣗳杪仅尺许隐然如画图中见又从𣗳
隙见岩腰采薪人衣白大如粟初疑此白石耳有顷渐
移动乃知是人也桥下流水触石㶁㶁鸣尘虑俗想荡
涤殆尽久之不能去乃造一公所视余其所赋诗又出
楞伽经使予读读尽卷颇悟微旨一二应公者戒行清
峻略涉书史年且老不欲他走一公邀留与同处郡中
卷八 第 41a 页 WYG1226-0177c.png
乱后无读书人可与语余因数与往来一公请予诣潭
下是时久不雨瀑布流且绝余指笕中水谓曰此水一
耳何必复往也是夕宿寺中夜半雨大作比晓余未起
应扣门告曰瀑布流如故矣盍亟起观之余欣然揽衣
起倚阑睇视良久日初出红光径照香炉诸峰上诸峰
紫霭犹未敛光景恍惚可玩不可言也应因诵李太白
观瀑诗又诵笑隐题太白观瀑图诗余笑曰安知今日
无太白耶胡可谓古今人不相及也比午乃还一公间
卷八 第 41b 页 WYG1226-0177d.png
为余言开先者旧传梁昭明太子之所栖隐南唐元宗
在潜邸亦尝读书于此招隐桥其所造也后归践尊位
乃即此造寺故以开先名有了岩和尚者实开山宋以
来住山者皆名德寺前有松每株大数十围佛印元禅
师手所植近时南楚越公乃尽伐以建寺见者惜之而
寺今亦为劫灰矣岂非数乎一之居此所愿图复其旧
而适此大法凌迟有志未遂幸丈室苟完聊安馀息而
已公尚丐我一言以记之吾之愿耳余诺之未果为也
卷八 第 42a 页 WYG1226-0178a.png
游白鹿洞记
余到郡已数月欲至白鹿洞甚渴左右为余言往时荆
棘塞路不可往顷因伐大木往者众路乃始通然路上
虎纵横苟欲往非多拥驺从不可用是欲行辄复止会
行省符檄郡府取大木余因挟星子令及都昌主簿彭
能领丁夫与同往去郡北行十五里至罗汉寺路分两
岐由东入栖贤谷西则至白鹿洞也比至两山势回合
当其合处涧水出焉过涧逾小岭岭有缺若关门然入
卷八 第 42b 页 WYG1226-0178b.png
关路循涧北并山转涧南皆良田也约二三里乃至书
院遗址正当五老峰下书院燬已十五年树生瓦砾间
大且数围前有石桥曰濯缨其左又有石桥曰枕流过
枕流则从列女庙登北冈冈上有大杉木六七百年物
也有司今尽伐为御殿物矣于是书院所存者独此二
桥从卒指殿堂斋庐及风泉云壑楼故处以告甚历历
慨想昔日规制不可见惟闻山鸟相呼鸣山谷虚馀韵
悠扬恍类弦歌声或云从此右折东南逾重冈行二三
卷八 第 43a 页 WYG1226-0178c.png
里乃至所谓白鹿洞却从洞后复右折陟岭乃可到寻
真观望水帘也不果往徘徊久之而还按白鹿洞唐李
勃读书处也南唐升元中始即其地为学给田以食其
徒所谓庐山国学也宋初天下未有学惟有四书院睢
阳石鼓岳麓及白鹿洞也太平兴国二年皆赐白鹿洞
九经当时学者数百人至崇宁末乃尽废及淳熙七年
考亭朱文公为郡始斥其旧而大之又定为学规示学
者来学者益众而白鹿洞之盛出他书院右自后守其
卷八 第 43b 页 WYG1226-0178d.png
成规二百年如一日也而隳废今乃如此余亦无如之
何也余尝怪世之为佛老氏之学者其宫室一废坏辄
修举之不旋踵岂佛老氏之学能盛于儒者哉盖为其
徒者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能必其成故也至于世儒
习圣人之道常骫骳不自振不能以有为而圣人之道
顾因委弃郁塞而不得行呜呼此其弊也非一日之积
矣余于是盖重叹之也
游栖贤院观三峡桥记
卷八 第 44a 页 WYG1226-0179a.png
五老峰于庐山为西面即郡治北望峰如屏障蔽其后
违郡治北行二十里转五老东入岩谷中栖贤寺在焉
余旧读苏次公栖贤寺僧堂记云栖贤谷中多大石岌
嶪相向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振掉不
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度桥而东
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
涌穷水之变寺㨿其上游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
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每大风雨至堂中
卷八 第 44b 页 WYG1226-0179b.png
之人疑将压焉问于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
以一二数矣又闻苏长公云庐山奇胜处不可胜纪独
开先漱玉亭栖贤三峡桥为二胜栖贤寺于是废已久
残僧数辈皆出居田间左蠡有僧曰惟贤颇通世间法
余谋于府僚俾之住栖贤贤曰俟吾结屋山中完公当
来游也七月望贤使来告曰屋幸完可游矣明日即偕
吕侯暨葛君往时暑甚舆夫暍屡从道旁石坎中掬水
饮至谷口日卓午矣未至桥十许步石岩下观陆羽泉
卷八 第 45a 页 WYG1226-0179c.png
乃至桥上从桥上俯视涧底亡虑百千尺或云以瓶贮
水五升许从瓶嘴中出水缕缕下注瓶竭水乃著涧底
欲试之不果又云桥鲁班造盖谓贤经壮奇惟般乃能
造耳非谓真造于般也距桥北十许丈有大石方整状
如棺横亘涧底相传尝有孽蛟从谷中出水怒涌势将
坏桥时主僧有道行此神挽此石扼之蛟退桥得不坏
过桥北转行百许步涧水至是汇为深潭有龙蛰焉苏
长公诗所谓玉渊神龙近即指此也又相传昔寺僧尝
卷八 第 45b 页 WYG1226-0179d.png
浸甑潭上俄失所在后有人从湖南来云甑从洞庭湖
上出甑上有栖贤字可验故知此潭下通湖南也此其
言皆诳诞不足信已乃径造贤公新屋下法堂故趾也
至是五老峰乃巀然左出寺顾在峰后日方炽忽云从
谷中起俄顷雨已至有风南来雨复旋散日光穿云斜
照峰上岩谷石湿芒采相射宛然金芙蓉也贤公留余
宿约明日谒赤眼禅师塔塔距寺北行又十许里岩谷
深绝处也栖贤寺实禅师所创道场余辞与葛令先归
卷八 第 46a 页 WYG1226-0180a.png
而吕侯乃独留贤请余重书苏次公僧堂记余谢不善
书又欲余和长公诗余谢不工诗则题游山岁月氏名
遗之以附昔贤故事按次公以元丰三年夏六月来游
时谪官往高安而长公至此则七年六月时自黄移汝
送子迈赴饶之德兴尉云
卷八 第 46b 页 WYG1226-0180b.png
王忠文集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