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论-宋-周固朴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704-110.png
大道论去九
       周固朴著
   至道章
道者至虚至寂真性真常冠五气而播三才
布一真而生万象离合无际天地有宗超出
神明靡该意象无名无氏有动有常离四句
六因绝名言譬喻南华真经云在太虚之表
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世有生灭
道无生灭物有变异道无变异易曰道者虚
无之称以虚无而通于物故称曰道无不通
卷首 第 1b 页 0704-111.png
无不由也又道为母德为子无惑宝经云道
者通物以无为义德者不失以有为功西升
经云道深甚奥又云至道深妙知者不言当
火水焚荡无遗我大道真常不动值天地纲
纪隳裂我大道湛寂凝然庄生考算数而五
载莫穷推阴阳而十二年固得故曰至道
   至德章
道有通生之德故云至德圣人云以通生故
字道包含故名大又解虚无者妙本之体非
有物故自然者妙本之性非造作故道者妙
卷首 第 2a 页 0704-112.png
本之功用故谓之通生之道一虚无二自然
三道俱是妙本真性上义立其法唯一原夫
散大朴而统御九围播元精而轮排万象始
气权敞三才具分四序肇兴五行迭旺大哉
天地掌其覆载日月职其照临风雨散滋云
雷布鼓人兽清浊海岳高深类聚群分智凡
殊禀向道者登真證圣背道者趋死沈生咸
归我大道通生之至德庄生云德者得也物
得之以生谓之德德者道之用也道者德之
体也通生万象造化有为有不为也至德无
卷首 第 2b 页 0704-113.png
为无不为也老君道记云通于一而万事毕
无心得而鬼神服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
物者道也天下至通也万物是所生德是能
生无万物之为所生不能显德之为能生太
平经云德者正相德也成者成济也不丧者
不失也具三上义又德者天地禀之阴阳赖
之五行得以相生四时得以纶绪王侯理化
师友训从乃至圣人真人仙人鬼神异类动
植皆资至德之妙用也谓以道有情有信也
可谓至德
卷首 第 3a 页 0704-114.png
   垂教章
上古无教教自三皇五帝以来教者告也有
言有理有义有授有传言则宣教则告因言
悟教因教明理理明则忘言既有能教所教
须有能师所师则有自然之教神明之教此
二教无师资也神明之教义说则有据理则
无有正真之教三皇五帝之教返俗之教训
世之教宜分权实具斯五教启自一真自然
之教者元气之前淳朴未散杳冥寂尔浩旷
空洞无师说法无资受传无终无始无义无
卷首 第 3b 页 0704-115.png
言元气得之而变化神明得之而造作天地
得之而覆载日月得之而照临上古之君得
而无为无教之化也神明之教者朴散为神
明夫器莫大于天地权莫大于神明混元气
而周运叶至道而裁成整圆清而立天制方
浊而为地溥灵通而化世界轶和气而成人
伦阴阳莫测其兴亡鬼神不知其变化正真
之教者无上虚皇为师元始天尊传受洎乎
玄粹秘于九天正化敷于代圣天上则天尊
于三清众天大弘真乘开导仙阶人间则伏
卷首 第 4a 页 0704-116.png
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夏禹受洛书
四圣禀其神明五老现于河渚故有三坟五
典常道之教返俗之教者玄元大圣帝舜时
理国理家灵文真诀大布人间金简玉章广
弘天上切欲令天上天下还淳返朴复契皇
风训世之教者夫子伤道德丧阐仁义之教
化乎时俗将礼智而救乱原淳厚之风远矣
华薄之风行矣噫教出圣人救世悯物之心
物心悟教则同圣心圣心则权实双亡言诠
俱泯此际方契不言之教意象固无存焉
卷首 第 4b 页 0704-117.png
   绝义章
大道谓修者曰(假设/告喻)莫氏族我(无生处无氏/姓一故无族)
莫名字我(约生长之德字之曰道隐而不显/也莫知其体性故但字而不名也)
莫尊卑我(处谦下象地不尊也为/臣尊道贵德不卑也)莫视听我
(非是色法故不可视/非是声法故不可听)莫毁誉我(无乖失故不/可毁无矜衒)
(故不/可誉)莫利害我(无所欲故不可/利顺物故不害)莫是非我(不/徇)
(俗与物反无是/难诸过患无非)莫逆顺我(逆俗耳不顺也/顺天道不逆也)
高下我(则地故下不高/法天故高不下)莫大小我(持秋毫而/不大符天)
(地而/不小)莫空有我(有用物情不空也/无为虚寂不有也)莫贵贱我
(不矜功而待命不贵/虞天地之先不贱)莫智愚我(抱朴无智含/德无愚莫)
卷首 第 5a 页 0704-118.png
先后我(无始故不先/无终故不后)莫静乱我(众德发生不/静类聚群分)
(不/乱)莫得失我(外无一物不得/内合真性不失)莫爱憎我(无恶/故不)
(憎无好/故不爱)莫向背我(无形故不向/同道故不背)莫宠辱我(不/矜)
(功衒德不可宠无/骄逸慢怠不可辱)莫方圆我(无边际不可方/隅无形质不可)
(规/圆)莫明暗我(若昧不明也在上不皦/见小曰明在下不昩)莫新旧
(无初而不新/无末而不旧)莫进退我(不进著空不退著/有不为上士而进)
(不为下/士而退)修者如此我亦如此同无别也道子
来道子来余恐子执著譬喻法数而失道性
(恐众生执教滞教下义计有法当情而在边/皦愚者不知病息药亡得鱼弃筌执教滞言)
(撰喻而失冲/和真常也)
卷首 第 5b 页 0704-119.png
   分别章
夫心情识智意智皆从道妄立也道外无心
心外无道即心即道也其情识智意知亦然
芟悟道之心剪认道之识祛證道之智除得
道之智薙了道之意则忘知忘意忘智忘识
忘心则自无求道趣道学道斯得道矣此则
除修者执踪迹也是真得道是真得一若执
道执一去道远矣若忘道忘一得道得一矣
三体既异二生不同有自体之体道之本性
也有为体之体道与万象为依也有仿象之
卷首 第 6a 页 0704-120.png
体如体道性修行以至无为也夫生有二有
能生之生是道生万物之生也有从生之生
是万物从道而生也悟之者修修而必得圣
人也迷之者不修凡人也不滞圣凡者悟滞
圣凡者迷了迷悟而是空达圣凡而俱泯是
以出色空权实言教相待形分有无真得道
矣道非言智假言智而达自然德非有为因
有为而显真用也故启乎二十四门以闭其
五户所谓澄照深静门(道体虚极湛然清泠/鉴物无私隐奥玄应)
天圣无心门(天地无私覆载万物生长不失/其时圣人无私化理黎庶乐在)
卷首 第 6b 页 0704-121.png
(清/平)虚应贯通门(大道无心贯通万有/自然清静离有离无)如神不
竭门(妙有清静应物无方/未曾暂休如神之妙)深静生长门(万物/自道)
(而生成资禀/于自然之化)谦柔济物门(修道之人柔弱以/德精持济物无倦)
专一无知门(抱守冲和一气/未解分别尘事)有无相资门(虚/无)
(假于形质形质假于虚无有用无因故云相/资天地人物万象谓之形质为有也道用为)
(无/也)迷真逐境门(世人但贪俗学执著有/为迷失真源沉埋声色)含容
守固门(抱道冲和宽裕雌静如/婴儿守固若溪谷含容)形残不晓门
(矜巧衒功何异形残/迷执暗中故云不晓)四法同喻门(经云修道/之人若涉)
(川畏邻似容如/冰洁净闲默)不为王宰门(上古帝王淳化/无私天下来朝)
(帝王不矜衒道/德执我能为)不彰权智门(帝王治国权法/不可示人非人)
卷首 第 7a 页 0704-122.png
(得权为矫诈恣行/残害自招殃祸)不矜器用门(古帝王无矜/文耀武不自)
(尊高体冥至/道心合无为)处中不尚门(不在无不在有不/居尘境不去顽空)
(不求/边徼)深固根性门(深守本性自得长生/神气不荒自无嗜欲)化理
无挠门(治国刑法多则民散守一致则民淳/散为乱本淳为理原故经云烹鲜而)
(不/挠)指物显德门(动作有为不如静归无事/驷马圭璧不如大宝神器)
微积著门(新修至道必见成功/久视长生高升仙界)谦下成大门
(理国卑下万民乐推/万姓归之以成大业)修身宝德门(经云慈悲/俭约谦逊)
(为理身修德之源贪毒谄谀/为招祸灭身之本故以德为宝)巧匠无伤门
(君王行刑不如天道春夏秋冬之令苦代/天之杀必虑过伤天巧而不拙故无误焉)
道平普门(天道抑高而举下抚弱而遏/强祸淫而福谦减多而补少)闭五
卷首 第 7b 页 0704-123.png
户者所谓智仁义巧利防慎舍除等
   远近章
圣欲立言显理故有性分然圣言则称实之
言凡言则涉妄故有进退既决殊异道体则
本无迷悟悟无可悟笑无可笑进未必得退
未必失不见三士是真上士有近知近(变迷/成悟)
(亲近/修学)有知近不近(常说无为之教不修无为/之行是知近而不近也)
有近不知近(尘迷境惑不悟真源/不知即尘而有妙极)远不知远
(悟了深远不著深远深/远不当情故不知远)有远而知远(悟深远/已知众)
(生有深远性而见身应/化演道利人合同深远)行而不到(虽久修习/而上执行)
卷首 第 8a 页 0704-124.png
(执行当情/未造虚极)不知行(不悟教法修行/无导师指示)不知到(不/知)
(造极之门无所/趣入故不知到)有不行到(不见已行不见已/到而冥妙本故不)
(行/到)到而自化(得到真寂玄德内明/不教不言而自淳化)
   用道章
用道则约人道用则约妙本道忘其德无为
也虚忘造极也德得如得恩德也人则仿道
效德契自然之用也人生也大道胤气至精
授灵三元凝神五行结粹既禀有精之质元
分无用之功叶小朴而无物敢拒持大象而
有形皆往同道同德之人柔弱固于婴儿处
卷首 第 8b 页 0704-125.png
通妙于玄牝不分心境齐彼死生与天地自
然顺阴阳动静也上古用道之君虚心利物
体道化民职四辟而普周掌六通而独立杜
绝视听黜陟聪明不束教滞言不凝情著物
植三一之宗本固生长于真原剪四六之苗
根绝蔓衍于灵府不矜大功之巧岂务小成
之辩下经云清静为天下正南华经云道者
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
见故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
袭气母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
卷首 第 9a 页 0704-126.png
玄宫乃至维斗堪坯禺强彭祖皆得道用道
而登圣果是知圣人神人仙人鬼神天地日
月星辰万物若不得道用道无以灵通轻举
隐奥覆载照临生长者也又道与天用令覆
与地令载与日月令照临凡有用之物皆道
与之用也又道与天名清地名宁谷名盈物
名生故用与名皆道之命也故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矣
   二学章
是知俗学为损(俗学执境滞言不入真/景无益于道故为损)真学
卷首 第 9b 页 0704-127.png
为益(心冥至道体入重玄/不三住心为益也)或真学为损(渐修/道行)
(而弃除染情嗜欲故/名为损损情欲也)或俗学为益(因俗教渐/入真教得)
(道悟真从俗入/真故名为益)或自损而他益(自入玄境得/出世间他见)
(亦修修之得/道故名他益)或他损而自益(见修者得道亦/勤修习功行既)
(满悟契玄玄/故名自益)有有归无难无有入无易无为
之教大益修者存无而忘有不若损益两忘
有无齐泯理须得宗宗无功而内大明可成
大化
   二病章
夫于道也有病无病(假设问修道之/人有病无病)知空性
卷首 第 10a 页 0704-128.png
不滞空性不病(不执空有/无病也)知空性滞空性病
(空性当/情是病)不知空性病(执有空情/故是病也)知空性不修
空病(有解无行/亦是病也)知空性修空不病(解行俱有/是以无病)
不著空与修空无病等(一悟了空二遍修空/修到不修等其不著)
于道病也有其深浅滞空之病与执有病病
深也(滞空著有/其病俱深)知空性不修空其病浅也(若/上)
(根修空不著空其病浅/中根修空执空其病深)溺空滞寂而济世虽
有执有或悟空而不著空而救世也有二性
故不定不同已执空性中根也
   师资章
卷首 第 10b 页 0704-129.png
道经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夫为师有法可执有行可则可以道德礼乐
四之大本预其君父师三之极尊师有道有
德有智有仁四善也人有道则通正有德则
神清有智则观机有仁则悯物可谓师父也
为师则为长为君进道则为真为仙也岂唯
教授之师抑以邦家之宝奇哉善人者也不
善之人者邪惑迷乱嗜欲无慈四不善也不
亲正教而务异典谓之邪惑非斥至人而党
昏愚谓之迷乱耽恣五尘符同六贼谓之嗜
卷首 第 11a 页 0704-130.png
欲无安人恤物之心有虿毒枭鸩之性谓之
无慈可谓善人之资也然可知教之废兴悟
学之难易善安靖而乐友不隐学而宗师抱
临履之忧服勤劳之苦若造极达空则遗爱
两忘心境双泯不言之教复何远哉自一气
二象之前杳冥无物分五太三才之后声教
渐流复朴还淳乐在无为之化本登真證圣
游仞至极之重玄天尊传道于群仙老君开
玄于万国运苍生于寿域致率土于福河或
有问曰自古帝王得道用道自然耶有宗师
卷首 第 11b 页 0704-131.png
耶余对曰上三皇师玄中大法师中三皇师
有古先生下三皇师金阙帝君伏羲师郁华
子神农师大成子祝融师广寿子黄帝师广
成子颛顼师赤精子帝喾师录图子帝尧师
务成子帝舜师尹寿子夏禹师真行子殷汤
师锡则子周文王师燮邑子武王师育成子
成王师务光子康王师郭叔子仲尼师老子
上至淳朴之代下及浇漓之风纵极九天横
笼八极三皇五帝三王五霸以来若无圣人
真人仙人假宗师之规范藉至教而鍊陶无
卷首 第 12a 页 0704-132.png
以去世登真也又广义云老君将显大教布
化万方乃曰道不可无师尊教不可无宗主
老君乃师事太上玉晨大道君又大道君与
五亿天主亿万圣君师元始天尊且老君体
大无边智大无边神力无边说教无边道贯
无穷寿命亿劫尚禀受宗师證真利物岂可
世人不求寻师依教修行而希姓名署仙籍
之中拔九玄于三清之上者哉
   仁义章
五行者人禀之为五常之性也帝王之德也
卷首 第 12b 页 0704-133.png
仁性禀木同春发生之德礼性禀火同夏长
养之德义性禀金同秋肃杀之德智性禀水
同冬伏藏之德任此真常深契羲农之化体
兹至道自然仁义之风抱和气含神灵以天
阳地阴而成性质质者形分也吴子云扬雄
班固之俦以道家轻仁义薄礼智而专任清
虚者盖世儒不达玄圣之深旨也仁者遍爱
义者裁非浇季萌生道之华薄天运曰古之
至仁假道于仁托宿于义同蘧庐而非久处
指刍狗无以再陈上经云大道废有仁义又
卷首 第 13a 页 0704-134.png
云绝圣弃智孔子问渔父何谓真渔父曰真
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真者
内至诚也孔子以仁义为教礼乐化人非真
也庄子云至礼不人至义不物至智不谋至
仁无亲至信辟金道隐小成言隐浮伪况道
德为上仁义为末三军五兵德之末也赏罚
五刑教之末也礼法刑名治之末也钟鼓羽
旄乐之末也缞绖杀伤哀之末也伤世重末
而轻本若任情天性人不失常废礼而志自
恬和止乐而心不淫荡除仁而爱憎泯削义
卷首 第 13b 页 0704-135.png
而是非忘可虚心于淳古之风抑锐思于末
学之路居性识之前为浇漓之首系道丧之
后作紊乱之源致朱旷于骈拇枝指坠曾史
于疣赘之殃得不残朴罪工仁义责圣者乎
   失道章
妙本自然体性虚无固无得无丧若约人则
禀和气含道而成人也当上古性纯质朴三
皇五帝以来失其素真帝王有为人民性革
道德丧后仁义礼智权势焉且天地动静者
天不动运无以挤排日月星辰五行四序覆
卷首 第 14a 页 0704-136.png
育之德也地不宁静无以厚载生长动植万
物山川所依之德也盖禀大道自然之化也
易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万物
应用匠成茂养道之用也道存则生道去则
死道不可离可离非道人生而静天地之性
性本清静若驰骋六尘奔波三业则灵台不
树天光不明失性而沦乎生死为不善于显
明人诛之为不善于幽闇鬼诛之失道矣是
故天失道则有阳勃地失道则有阴泄神失
道灵贶休绝谷失道流注竭涸万物失道则
卷首 第 14b 页 0704-137.png
无生长天子失道则失天下也侯王失道则
失国也人失道则丧生也道冲而用之和气
冲虚故为道用冲和处中无失冲和之性也
   心行章
夫心有四所谓迷心悟心修心證心迷心有
十迷事迷理迷教迷境迷气迷身迷神迷仙
迷真迷圣也迷事者谓于一切有为之事若
善若恶俱不能分别了达而生颠倒滞惑之
心为无智慧用性而拣择取舍致有轮回生
死不到真源西升经云道深甚奥虚无之渊
卷首 第 15a 页 0704-138.png
老子云渊乎似万物之宗迷理者所谓于虚
极妙体自然实性上无所闻见悟修證了等
故云迷理心也迷教心者圣人意欲令众生
反俗归真逆而成顺注云道尚无为人尚有
为道本无情无欲人尚有欲有情谓不遇明
师智友导引开心启发指示三乘玉清灵宝
洞神之教法也圣人教法妙义纵遇不生爱
乐勤求修习观诠察理求出离之心若存若
亡老子云道法本自然行者能得闻者能言
言者不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迷
卷首 第 15b 页 0704-139.png
境心者有二迷真境心迷妄境心真境则大
道妙本自然之体性也被妄隔真源尘染断
绝也上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其徼妄心者则烦恼六根三业十不善行也
虚妄分别驰逐有为也经云不见可欲使心
不乱西升经云积恶者恶气至积善者善气
至积善神明辅成天道犹祐于善人也迷气
心者人禀中和之气其气有清有浊禀清气
者智人禀浊气者愚人定观经云延数千岁
名曰仙人鍊形为气名曰真人鍊气成神名
卷首 第 16a 页 0704-140.png
曰神人鍊神合道名曰圣人人迷元和正性
而不能养神爱气也故广义曰道者无也形
者有也有故有逝无故长存世人修道外固
其形以宝其有内存其神以宗其无契无合
道以至长生以形为阴魄也以神为阳魂也
凡人有少阳气在不至于死有少阴气在不
至于仙阴气既灭即阶仙品仙者纯阳也阳
气灭即为鬼鬼阴气也经云专气致柔能如
婴儿乎阳气内充守一有德有德必能有国
有国必能有道有道必能理化理化必能安
卷首 第 16b 页 0704-141.png
民民安则国安国安自然泰平也经云爱民
理国能无为乎迷身者不知身中有气有神
有识可鍊仙行得仙果鍊真行得真果鍊圣
行得圣果西升经云圣人常安与天地俱安
而鬼神通众人皆安其所安其所不安即不
安矣又迷身者身虚万物至心之虚而和气
归善养身者藏身于身而不出藏人于人而
不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
存不知身为患本故曰迷身迷神者神者阴
阳不测妙用无方隐显变通不可穷极谓之
卷首 第 17a 页 0704-142.png
神在天曰神在地曰祇在人曰鬼众生身内
神识精灵不能鍊神合道而登圣果庄子云
万物任自然而各得其生迷仙者不修仙行
迷真者不修真行迷圣者不修圣行悟心者
悟道之心也修心者修道之心也證心者證
道之心也心绝缘虑意绝妄想智绝分别是
则真见无不见邪见有不见真闻无不闻邪
闻有不闻真觉无不觉邪觉有不觉真知无
不知邪知有不知若真邪双泯知觉两忘则
达乎忘心忘境也心境俱忘冥合道矣内观
卷首 第 17b 页 0704-143.png
经云夫心者非青非赤非白非黄非长非短
非圆非方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止放
之则狂清静则生浊躁则亡明照八表暗迷
一方人之难伏惟在于心所以教人修道即
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心不可息念道
以息之心不可见因道以明之善恶二趣一
切世法因心而灭因心而生习道之士灭心
则契道世俗之士纵心则危身心生则乱心
灭则理所以天子制官僚明法度置刑赏悬
吉凶以劝人者皆为心之难理也无心者令
卷首 第 18a 页 0704-144.png
不有也定心者令不惑也息心者令不为也
制心者令不乱也正心者令不邪也净心者
令不染也虚心者令不著也明此七者可与
言道可与言修心矣
   修道章
夫人有道若谷之有响道修之而必得响声
之而必应声若急急而响急应喻上士勤修
声若缓缓而响缓应喻中士进退若绝乎声
而响不应喻下士不修不修则道远矣是以
圣人取其含爱之腹厚实并自知自爱也去
卷首 第 18b 页 0704-145.png
彼妄视之眼华薄及自见自贵也谷之有响
比神之妙能而无穷竭也亦喻长生久视故
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勤道之士以阴鍊阳
所为阴气充塞阳气沉藏和气沦胥祅邪来
舍致其衰老疾苦死亡立至也不若以阳鍊
阴自老返婴自迷返悟自邪返正自无返有
要在乎寻师习学顺教修行静处山林滋味
玄默初其正一次入洞神袭乎妙玄灵宝捷
乎洞真至粹乃至吐纳导引屈伸万行阶仙
圣之极果矣
卷首 第 19a 页 0704-146.png
   保生章
和气神识者随形而有生死其神性实无生
死系于形聚为生形灭为死庄子云有乎生
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出入无见其形是之
谓天门有外养有内养内养者造生死之极
致外养者为品物之宗师外养存人内养存
己要契不生不死非养大之才也夫质生之
物气散而为死气聚而为生然气有聚散之
异神无生灭之别是故因神而能用气因气
亦能资神聚则同成散而各运庄子知北游
卷首 第 19b 页 0704-147.png
篇丞答舜曰身非汝有天地之委形也生非
汝有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天地之委
顺也天地结气而生气有上下委顺尔悟身
悟生悟性命则了知委形委和委顺是知天
地气聚而生天地气散而死据气聚散而有
死生假立分别也而皆从无体无体真常故
无生灭今言保生者禦其情欲之生也情欲
若生则壅塞真常之性保生既尔理国亦然
若广用智谋广极疆土广聚货财广崇宫室
逸情奢侈恣巧多端则失清静真性真性既
卷首 第 20a 页 0704-148.png
失真化不行狂邪入心自不能正失权也既
失其权佞谄是用不唯忘保生之理其国祚
莫保久长之道也若身无幻累寿命遐远宗
庙延洪社稷永固保生之人则保国也修道
之人则保生也盖由薄是非去憍傲戒嗜欲
忘名利然后防禦五色攻劫于无色之色五
声攻劫于无声之声五味攻劫于无味之味
勿驰骋于六尘勿奔波于三世既耳目无所
闻见心绝思虑气通和畅神不离形形不离
神神形相守长生仙行成矣保生之道遂矣
卷首 第 20b 页 0704-149.png
达声色之性空悟形体之非有神清志静德
厚道高则不沦胥于生死遘隍自到于重玄
阃阈西升经云哀人不如哀身哀身不如爱
神爱神不如含神含神不如守真守真长久
长存也又曰神爱人人不爱神是以老君教
人养神养气是谓保生之术
   理国章
理天下理国祚理家理身非道德无以匡济
也国以无为理则事简以有为理则事繁事
简则心淳事繁则民乱心淳则国安民乱则
卷首 第 21a 页 0704-150.png
国危去危就安安静为道是以圣人抱一为
天下式又云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法天
则地广其覆载之功而忘功忘形不可以尊
高轻于天下经云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
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又云圣人不
为大故能成其大为而不恃功成不处受国
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然
后以百姓为刍狗理大国若烹小鲜老君之
严勖也不尚贤不贵宝等观庶物谦下为基
不玩兵黩武轻徭薄赋不惑骄矜无奢淫嗜
卷首 第 21b 页 0704-151.png
欲是知窃慎畿甸溺酒荒禽役耕桑之黎庶
戒远方奇珍异兽劳水陆之疲民是知不尚
道德其国不理也以无理无化顺天下以有
理有乱之萌生太平经云爰清爰静是知理
道本始天真皇人谓黄帝曰未闻身理而国
不理者夫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
犹宫室也四肢之别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
百官也神犹君也气犹民也知理身则知理
国矣爱其民则安国吝其气则全身亡者不
可存死者不可生所以至人销未起之患理
卷首 第 22a 页 0704-152.png
未病之疾气难养而易离民难聚而易散理
之于无事之前勿追于既逝之后
   二法章
粗细之二法也神细而气粗气细而形粗鍊
行修真求于至道可鍊形同气鍊气同神鍊
神合道修神而不修气气灭形终修气不修
其神徒延龄而道远矣纳气鍊心冲融真粹
导引吐纳静以太和神气通流灵台莹廓丹
景湛凝凡形便回为真体岂俟他生况迷则
是凡悟则是圣或可以小中大三乘轮其粗
卷首 第 22b 页 0704-153.png
细或可以三清历其粗细或可以九天历其
粗细或可以五气历其粗细或可以三才历
其粗细或可以观门历其粗细或可以根境
识三分其粗细或可魂魄分其粗细或可有
形为粗无形为细或可道德为细仁义为粗
经云大象无形西升经云天下柔弱莫若于
气气莫柔于道道无为之体气阴阳而成道
则包裹天地贯通万法南华经云包罗无外
妙入细微
   观修章
卷首 第 23a 页 0704-154.png
观则观幻梦之身修则修道德之行忘身忘
修自入玄通之境系形系行沦乎死生之源
观者智也以智观理理智冥合自契中道本
际经云具一切智成无上道以目视物谓之
观以神悬鉴谓之观外祛万象内息众缘心
修众行谓之观修方入妙无渐阶圣行修习
之蹊径也业报经云众苦所恼常为有身生
死轮回不能自出以何方便妄想得除太上
曰妄想颠倒皆从心起强生分别系念我身
触境生迷举心皆妄以此流浪沦乎生死但
卷首 第 23b 页 0704-155.png
当定志观身尽皆虚假既知虚假妄想渐除
妄想既除内外清静自悟其道谓之忘身既
忘其身幻累自灭庄子曰安时处顺哀乐不
入此达人之忘身也从凡至圣莫越见修成
利四法也见有二一为值遇善友与讲真经
或自览经教法进趣二见者内见玄微徐清
徐静以至妙极修者有三一小乘二中乘三
大乘成者有三仙果真果圣果利者有三即
三果之人各各演教诱导群品利物济时也
此四法出于无等等之法入乎无等等之法
卷首 第 24a 页 0704-156.png
为利济故有四混归妙体唯一其一非正观
无以修證


大道论





卷首 第 24b 页 0704-15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