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言总-唐后期-范翛然卷四

卷四 第 220862a 页
卷四 第 1a 页 0703-076.png
至言总卷之四去四
    会稽禹穴道士范翛然撰
  运气
混元之气自无而生有有曰太极是生雨仪
两仪既分四象昭晰阴阳变化万物生焉然
后形质成立而愚智不同生灵之涯短长区
别盖因受纳元和清浊损益也世人多不能
顺时和气理藏安神信其老衰任其亡灭甘
为寿命之限良可悲哉夫身之有气若川之
有水水能覆舟亦能载舟气能生身亦能灭
卷四 第 1b 页 0703-077.png
身运深厚之水则能载非常之舟积深厚之
气则能持非常之命水积深厚必成泉源气
积深厚必达精田精田者神明也神存则身
立神去则身亡故须积运气力存养精神长
生之道也老子西升经曰身之虚而万物至
心之无而和气归故善养身者藏身于身而
不出藏人于人而不见故君子之治也必先
死于国既死不亡其国盛也民不敢散更复
充也若能知常施行返众人欢乐用生生也
动而失之寿命竭也夫天下大物甚绵绵冥
卷四 第 2a 页 0703-078.png
冥混沌不可知知之者去之欲之者离之近
之者远之是以圣人非托于天下非托于鬼
神亦非托于万物常以虚为身亦以无为心
此两者同谓之无身之身无心之心可谓守
神守神玄通是谓道同黄老经玄示曰天地
施化与物无穷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转神施
化精竭故衰形本生于精精生于神不以精
施故能与天合德不以神化故能与道同域
又曰道者气之率气者体之充善充者遂其
志恶充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
卷四 第 2b 页 0703-079.png
其形和其气因轻而上之勿过失突复而还
之其状若烟正体正形心意专一固守中外
上下俱闲神周形骸涤畅四溢修守关元满
而且实因而推之众邪自出老子曰食气咽
精受明玄经生道要妙出幽入冥上固云门
下固灵根如云无足如水无根元气混沌变
化太清审而握之久久自灵知之甚易行之
甚难矣夫修生之人德以形为车道以气为
马魂以精为根魄以目为户形动德散气越
道叛精消魂损目动魂乱是以圣人静形闭
卷四 第 3a 页 0703-080.png
气畜精爱视道德虚凝魂魄坚固守形一神
万道乃成就道变化临危不惧子能修之得
道大要夫生不再来故道之以气也保气得
道则长生神者精也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
生气行之则为道也精存之则为宝也行气
一名炼气一名长息法正偃卧握固漱口咽
之三咽行气鼻但内气口但出气徐缩鼻引
之莫极满极满则难还初为气之时入五息
己一息可吐之也每口吐气欲止转一吐之
乃复鼻纳之不尔或令人咳逆欲行气先安
卷四 第 3b 页 0703-081.png
其身和其气无与息争若不和且止和乃为
之当守之勿倦气至形安鼻息和则气来至
自觉形热则汗出且勿起安养务欲久久则
三虫自去意相分明也常夜鸡鸣祝曰
东方青牙服食青牙饮以朝华三咽止
南方朱丹服食朱丹饮以丹池三咽止
中央戊己昂昂服食精气饮以醴泉三咽止
西方明石服食明石饮以灵液三咽止
北方玄滋服食玄滋饮以玉饴三咽止如此
三十日虫皆死正神正气自安定伏尸不复
卷四 第 4a 页 0703-082.png
还心中子自仙矣老子玉历中经曰养生之
术绝俗事约归清净养元气和精蓄神还返
生审欲修道守自然慎无导引劳尔形辟谷
不食饿子精六甲阴阳勿扰倾心狂意乱神
去形枯骨独立归黄泉静处冥室养尔神精
熟思之道自然其三一之篇乃元气之祖酌
自然之和其要在于抱一而无离矣汉武帝
内传西王母谓帝曰太上真经所谓行益易
之道益者益精易者易形能益能易名上仙
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行益易者谓常思灵
卷四 第 4b 页 0703-083.png
宝灵者神也宝者精也子但爱精握固闭气
吞液气化为血血化为骨行之不倦神精充
溢为之一年则易气二年则易血三年则易
脉四年则易筋五年则易骨六年则易皮七
年则易貌八年则易发九年则易形易形则
变化变化则道成道成则位为仙人吐纳六
气口中甘香饮食灵芝存得其味则自然轻
举矣凡人为之亦得延年山人廖庠服气诀
曰凡学服气先二时斋食烧香左右经二七
日减一食每了良久即安坐闭气息虑凝神
卷四 第 5a 页 0703-084.png
若不用心刻意徒劳服气终无益也凡言闭
气者外气不入内气不出是于其中间自便
调息无令烦闷稍觉闷热以口微微嘘出口
中气也日久月深气如云行气既行矣亦自
长久从此宜令断谷服气之法临时口诀所
言闭气静虑然后鼓口咽气以饱为度也不
愈再宿真气便行更无饥渴若自看经方必
有疑误耳先须入精思定门不然者纵得气
皆浊而不精也若气与心俱炼一得真气永
不失也设使在官理据都无所妨神情不挠
卷四 第 5b 页 0703-085.png
信益清虚如觉四体羸弱即吃一顿美食补
之明日即止服饵如初常须作意忌咸酸之
物大蒜等馀淡味任吃仍不得多也每饮酒
无令极醉钟乳云母等分胡麻地黄枸杞麦
门冬茯苓黄精诸药煎酥蜜枣栗俱可助气
也纵不俱备但常得一味药食即无虚损也
夫真气入口便不觉饥其初学之人未得要
妙以不饥故成即欲断谷顿绝麻麦乃不知
速受风虚竟无所成却招诸疾也每食饱良
久即闭气饥即服气行住坐卧不妨修习事
卷四 第 6a 页 0703-086.png
须腹中常有药食时时饮少许药酒以助气
也所谓年月未足饥肉常疏若勤著功夫四
五年间谷精方尽气精渐凝久久真气自成
若愿住人间自知道气成就容颜不衰志愿
兼广与俗有缘者长年在人寰物不能损也
遇食便吃无妨也不食尤清虚若速求升仙
必归名山修行道业永绝攀缘不过十年白
日轻举升仙之日使夫时人知见无涉暗行
之议可谓真仙矣夫金浆玉液并口中唾名
曰华池漱而作之非求所致亦名曰自然金
卷四 第 6b 页 0703-087.png
液玉泉也语曰炼气成真识能通神胎息守
一与天相毕还丹胎息延年无极谷气实而
腹虚胎气虚而腹实然初服气之人语不高
声恐伤和气三年之外精气不少用动无妨
若阳道辄起欲想便生未可近房室且须正
卧冥日闭气嗒丧万物须臾精气流布悉遍
骨髓及血脉毛发以来此贤圣至人忍力成
就能行此法也然房中之术学道先须知此
为要既此漏身必资阴阳之事安可不知耳
恣色想欲动或于梦寝中失精若能时时行
卷四 第 7a 页 0703-088.png
之还却补脑即能制得梦邪魅及冷热蓄滞
及诸漏泄也故南华篇云圣人贵精是其义
也又晦朔卧未起即闭气使气通流犹如江
河不暂停拥拥则病生常须作意闭精气炼
讫即咽气液三五度补之直至升仙之日行
气方伏故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斯之
谓矣夫行气百日以来肠犹有粪宜作汤饼
吃半碗不足更加但勿极饱勿向厕中先拳
两手当腹四边挼捺之乃闭气良久宿粪自
下每日吃药食及胡麻面常依前法下之去
卷四 第 7b 页 0703-089.png
肠中积聚也常含枣核取津液数数吞之其
唾亦永不弃之所谓涕唾为上精上精不脱
下精不泄自得长生然睹一切色相常须抑
挫身心无令欲情辄起如觉起即作意安神
定志若能行心遍定睹相不起是谓得道者
当思气时气清心湛不求轻举而得飞仙不
求成道而道自然也證学者寻此理无以徒
行哉卧取气者微息两股仍动两足指钩下
乍急乍缓便纵四体凝神寂虑一如前法以
送气虽言送气不必使心心寂气融其理自
卷四 第 8a 页 0703-090.png
妙气行之际形相显如急有病处及诸毒所
损须微弩肠握固闭气作意长息以心服而
攻其病处良久即愈不能为患也每平明未
起即于被底热摩手熨面动目神光挽耳及
两鬓鬓前后发际直至顶上以来总须将手
拔之使血脉通流能止白发也若气炼息长
习为内息为内息者气不由于玄牝也口尝
不可入气若鼻出入俱顺也口入气者名为
逆气极损人慎勿令气从口入也若四体烦
拥五藏不调闭炼讫即须导引按摩嘘呵了
卷四 第 8b 页 0703-091.png
即须饮少药酒排风于是息虑坐良久任性
所适夫学道服气之人未得精妙不得妄传
受人彼此俱损矣殃及先亡耳故亦先殒本
寿况乃便求长生尔每朝先叩齿吐故纳新
二七遍然始闭气服气也旦夕气法曰每日
(旦旦夕者阴阳转换之时凡旦五更初暖气)
(至名曰阳息而阴消暮日入后冷气常出天)
(地日月山川河海人六畜草木一切万物体)
(中代谢往来无一时休息然一进一退如昼)
(夜之更迭如海水之朝夕天地消息之道也)
卷四 第 9a 页 0703-092.png
(矣)展两手于膝上徐捺支节口吐浊气鼻引
清气(凡吐者去故气亦名死气纳者取新气)
(亦名生气故老子经曰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言口是天地之门可以)
(出纳阴阳死生之事云云)良久徐徐乃以手
拓上拓下拓前拓后(瞋目张口叩齿摩眼押)
(头拔耳拔发戾腰咳嗽发扬震动也矣)双作
只作反手为之然后掣手足仰展数九十而
(止抑下也)徐徐定心精思内观想见空中太
和元气下入毛发之际渐渐入顶如雨暗云
卷四 第 9b 页 0703-093.png
行入山川间而入皮肉至骨脑渐渐下入腹
中四支五藏皆受其润如水深入地若彻则
觉腹中有声汨汩然意专存思不得散乱斯
须元气达于气海转达涌泉若彻则觉身体
振动两脚蜷屈亦令床有声拉拉然则若一
通两通乃止日别得三通则觉身体滑泽面
色光莹肤毛润悦耳目精明令人美食力健
百病皆去年五十岁长存不忘得满千通则
仙道不远调气治病法曰夫调气治病乃至
大患调气百日眉鬓便生余病不足言也凡
卷四 第 10a 页 0703-094.png
言调气之法夜半后日中前则名生气可调
服之日中后半夜前名为死气不可调服之
调气之时仰卧床席厚软枕高下共身平舒
手展脚两手握固去身四五寸两脚相去四
五分引气从鼻入至足即止有力更取久住
气闷从口细细吐出之尽还从鼻细细引入
出气一准前法若患寒热及卒患痈肿不问
日中夜后患未发前一食间即如调未差来
日更调之若患心冷病气即呼出之肝病气
嘘出之肺病气呬出之肾病气吹出之脾病
卷四 第 10b 页 0703-095.png
气嘻出之鸡鸣七十二平旦六十三日出五
十四食时四十五巳时三十六陶真人握中
诀服三气法常以旦旦向日临日存青气白
气赤气各如线从日下来直入口中挹之九
十过自饱便止此当一吸一咽令三气入脏
腑分明流贯彻数毕气歇云此童初府范监
幼冲所受高元真君太素内景之法事鲜而
易验郑元明服气之法气者长生之术也不
患于无益患不能行施于俗之士则始矣苟
能行之容彭之寿可舍而取之也故禽虫之
卷四 第 11a 页 0703-096.png
蛰藏不食而自全者盖用此道夫欲有意必
俟其人游心于淡合气于漠少私寡欲去智
离形六体未足存其形万物安得干其虑克
意在位从而修行然后熊经鸟伸龟息鹤变
视松乔之俦蔑如也故序其法列之于后诀
云初服气偃卧闭口鼓腮令气满口即咽咽
之法作意蹙向后吞之犹如食入喉有三通
津液入肾中一道气入腹胃中一道气从五
脏中出若上热下冷即先服暖气暖气者以
口蹙气春夏宜服冷气初仰卧服便之后无
卷四 第 11b 页 0703-097.png
问行住坐卧咽鼓腮之时齿须开气即下若
牙齿相著气不下唯宜审之凡服气五更食
尽消则为之至食时乃忘饥忘饥即是得力
得力之后觉饥即服亦无时节若觉得力即
决定莫食初觉体气稍虚以酒茶蜜杏子汤
及鼓汁等任情量多少以助气气势秋冬要
暖服勿令过热春夏冷饮无妨服气至七日
或五日即有三数行痢勿怪之或有沫或无
沫少顷赤色不须怪七日之后气渐通彻方
得体气安稳七日己前终有少弱为气未通
卷四 第 12a 页 0703-098.png
也七日己后觉调和加服气耳不必更须吃
物七日内阳动此量通之候勿怪也服气常
莫使腹中欠若欠不相续即恐力弱如服气
过多即令人噫上噫下欲泄亦非事耳凡服
气至三日以来慎不用吃食及果子之属欲
得汤水而己若吃诸物相兼气即不行后亦
无成矣为腹中泄秽故耳凡服气气入腹中
或上欲噫下欲泄皆须抑遏之无令出若不
能禁止随泄随添计数添之亦以意运令散
之初服气必须心意坦然无疑勿畏不得惧
卷四 第 12b 页 0703-099.png
若有惧气即难行必须欣乐自不羡一切然
日胜一日欢快无极凡初服气未成不得过
劳乏即损气仍时时步少地令气脉勾调也
夫以精于此道决在丹诚无不得者也夫服
气之人先令内无攀缘心与道契然服之诸
病尽愈觉四体不和适存气令向病处攻之
当自除耳通成之后永无疾病体中轻健行
及走马气力甚强不殊吃食行日至二三百
里或云服气入触秽即损此亦谬矣但清虚
自守不触秽恶为佳耳又服气十日诀云一
卷四 第 13a 页 0703-100.png
日之道朝饱暮饥谓未能顿断食者以朝饱
暮饥也一月之道不失盛衰(谓论其盛衰者)
(述房中意若保息其精则骨髓满满则盛盛)
(则长生贪欲即其精尽精尽则骨枯骨枯则)
(衰死)一岁之道夏瘦冬(肥谓其和气之长短)
(节度喻若胎息以成腹似婴儿在母胎中无)
(出无入自然肥悦也)百岁之道节谷食枣(言)
(其未能顿断食故以药物食之枣能益气所)
(以食之也)千岁之道孤男无女(谓保其精绝)
(其淫色永保长生之道孤男也)凡服气之法
卷四 第 13b 页 0703-101.png
呼吸咽之三百六十咽积数以满十益佳即
不饥也半夜后九九鸡鸣八八日出六六食
(五五)禺中(四四)平旦七七此在第三凡此
六服应节二十四气春秋冬夏四时气皆备
矣服气法须正偃卧散发两脚相去一尺五
寸雨臂各五寸瞑目合口徐以鼻内气啄齿
蹴舌漱醴泉咽之满二三咽止须臾复为九
咽为成讫竟瞑目咒曰
饮食醴液百病除索以养五神保藏魂魄无
离己身常在玄宅长生久视寿蔽金石位为
卷四 第 14a 页 0703-102.png
真一太一奉籍上名天君昭然明白
至言总卷之四








卷四 第 14b 页 0703-1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