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袁孝政卷三

卷三 第 210737b 页
卷三 第 1a 页 0673-071.png
刘子卷之三无三
    播州录事参军袁孝政注
   贵农第十一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
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
则不得而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
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故农
祥旦正辰集娵訾
 农者耕种之称旦正月祥吉也农吉之月
 谓是正月旦也
卷三 第 1b 页 0673-072.png
阳气愤盈土木脉发天子亲耕于东郊
 用上亥日
后妃躬桑于北郊
 用上巳日
国非无良农也而主者亲耕世非无蚕妾也
而后妃躬桑上可以供宗庙下可以劝兆民
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
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
天子亲耕后妃亲织以为天下先是以其耕
不强者无以养其生其织不力者无以盖其
卷三 第 2a 页 0673-073.png
形衣食饶足奸邪不生安乐无事天下和平
智者无以施其策勇者无以行其威故衣食
为民之本而工巧为其末也是以雕文刻镂
伤于农事锦绩綦组害于女工农事伤则饥
之本也女工害则寒之源也饥寒并至而欲
禁人为盗是扬火而欲无炎挠水而望其静
不可得也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故
建国者必务田蚕之实而弃美丽之华以谷
帛为珍宝比珠玉于粪土何者珠玉止于虚
玩而谷帛有实用也假使天下瓦砾悉化为
卷三 第 2b 页 0673-074.png
和璞砂石皆变为隋珠如值水旱之岁琼粒
之年则璧不可以禦寒珠未可以充饥也虽
有夺日之鉴代月之光归于无用也何异画
为西施美而不可悦刻作桃李似而不可食
也衣之与食唯生人之所由其最急者食为
本也霜雪岩岩苫盖不可以代裘
 苫茆也言无市帛可衣唯衣茆蒙蒙者女
 人之衣曰蒙今江东亦呼苫茆为盖也
室如悬磬草木不可以当粮故先王制国有
九年之储可以备非常救灾厄也尧汤之时
卷三 第 3a 页 0673-075.png
有十年之蓄及遭九年洪水七载大旱不闻
饥馑相望捐弃沟壑者蓄积多故也谷之所
以不积者在于游食者多而农人少故也夫
螟螣秋生而秋死
 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螣食根曰蝥食叶曰
 贼此四虫皆为人之灾也
一时为灾而数年乏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
之其为螟螣亦以甚矣是以先王敬授民时
劝课农桑省游食之人减徭役之费则仓廪
充实颂声作矣虽有戎马之兴水旱之沴国
卷三 第 3b 页 0673-076.png
未尝有忧民终无害也
   爱民第十二
天生烝民而树之以君君者民之天也天之
养物以阴阳为大君之化民以政教为务故
寒暑不时则疾疫风雨不节则岁饥刑罚者
民之寒暑也教令者民之风雨也刑罚不时
则民伤教令不节则俗弊故水浊无掉尾之
鱼土埆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政之
于人犹琴瑟也大弦急则小弦绝小弦绝大
弦间矣夫足寒伤心民劳伤国足温而心平
卷三 第 4a 页 0673-077.png
人佚而国宁是故善为理者必以仁爱为本
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
役以休民力轻约赋敛不匮人财不夺农时
以足民用则家给国富而太平可致也人之
于君犹子之于父母也未有父母富而子贫
父母贫而子富也故人饶足者非独人之足
亦国之足渴乏者非独人之渴乏亦国之渴
乏也故有若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
足君孰与足此之谓也先王之治上顺天时
下养万物草木昆虫不失其所獭未祭鱼不
卷三 第 4b 页 0673-078.png
施网罟豺未祭兽不脩田猎鹰隼未击不张
罻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草木有生而无识
鸟兽有识而无知犹施仁爱以及之奚况在
人而不爱之乎故君者其仁如春其泽如雨
德润万物则人为之死矣昔太王居邠
 太王是周太王也古公亶甫也后稷十五
 代孙居邠土行仁爱于百姓一年成市二
 年成邑三年成都所以然者仁爱有馀也
而人随之仁爱有馀也夙沙之君
 夙沙国名也仁爱不足者而人传之来归
卷三 第 5a 页 0673-079.png
 舜又云舜伐之沙国之人背君而来舜未
 审将何为先也
而人背之仁爱不足也仁爱附人坚于金石
金石可销而人不可离故君者壤地人者卉
木也未闻壤肥而卉木不茂君仁而万民不
盛矣
   从化第十三
君以民为体民以君为心心好之身必安之
君好之民必从之未见心好而身不从君欲
而民不随也人之从君如草之从风水之从
卷三 第 5b 页 0673-080.png
器故君之德风之与器也人之情草之与水
也草之戴风风骛东则东靡风骛西则西靡
是随风之东西也水之在器器方则水方器
圆则水圆是随器之方圆也下之事上从其
所行犹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也上所
好物下必有甚诗云诱人孔易言从上也昔
齐桓公好衣紫阖境尽被异䌽晋文公不好
服羔裘群臣皆衣牂羊
 牂羊者言是老羊皮又云母羊皮也
鲁哀公好儒服举国皆着儒衣赵武灵王好
卷三 第 6a 页 0673-081.png
鵔𪇘国人咸冠鵔冠紫非正色牂非美毳儒
非俗服鵔非冠饬而竞之者随君所好也楚
灵王好细腰臣妾为之约食饥死者多越王
勾践好勇而揖斗蛙
 越王勾践好勇将兵欲灭吴招集天下壮
 士乘车于路乃见一蛙在车辙中努身似
 拒车轮越王于是下车而揖之于是壮士
 皆悉效之遂灭吴此明勇士力之甚也
国人为之轻命兵死者众命者人之所重死
者人之所恶今轻其所重重其所恶者何也
卷三 第 6b 页 0673-082.png
从君所好也尧舜之人可比家而封桀纣之
人可接屋而诛非尧舜之民性尽仁义而桀
纣之人生辄奸邪而善恶性殊者染化故也
是以明君慎其所好以正时俗树之风声以
流来世或为上化而下不必随君好而人未
必同也故唐尧之世而四凶纵殷纣之时而
三人贞汉文节俭而人庶奢齐景奢而晏婴
俭此未达之词也何者冬之德阴而有寒炎
萧丘
 萧丘山自生之火常以春起秋灭其丘方
卷三 第 7a 页 0673-083.png
 千里火遍中生
夏之德阳而有霜霰
 霰雨雪杂下也
以天地之德由不能一于阴阳况其贤圣岂
能一于万民哉故权衡虽正不能无毫釐之
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从君之譬以
多言之唐尧居上天下皆治而四凶独乱犹
曰尧治治者多也殷纣在上天下皆乱而三
人独治犹曰纣乱乱者众也汉文节俭而人
有奢犹曰世俭俭者多也齐景太奢而晏婴
卷三 第 7b 页 0673-084.png
躬俭犹曰国奢奢者众也水性宜冷而有华
阳温泉
 华阳是南地名属梁则出温泉也
犹曰水冷冷者多也火性宜热而有萧丘寒
炎犹曰火热热者多也迅风扬波高下相临
山隆谷洼差以寻常较而望之犹曰水平举
大体也故世之论事皆取其多者以为之节
今观言者当顾言外之旨不得拘文以害意

   法术第十四
卷三 第 8a 页 0673-085.png
法术者人主之所执为治之枢机也术藏于
内随务应变法设于外适时御人人用其道
而不知其数者术也悬教设令以示人者法
也人主以术化世犹天以气变万物气变万
物而不见其象以术化人而不见其形故天
以气为灵主以术为神术以神隐成妙法以
明断为工淳风一浇则人有争心情伪既动
则立法以检之
 检犹正也设令教导以示人正法也
建国君人者虽能善政未有弃法而成治也
卷三 第 8b 页 0673-086.png
故神农不施刑罚而人善为政者不可废法
而治人舜执干戚而服有苗
 苗民不服舜舜执干戚舞于两阶间苗民
 自服尚书云七旬有苗格
征伐者不可释甲而制寇立法者譬如善御
察马之力揣途之数齐其衔辔以从其势故
能登阪赴险无覆辙之败
 如车难行犹无覆坠也
乘危涉远无越轨之患君犹御也法犹辔也
人犹马也马犹轨也理犹执辔也执辔者欲
卷三 第 9a 页 0673-087.png
马之遵轨也明法者欲人循治也辔不均齐
马失轨也法不适时人乖理也是以明主务
循其法因时制宜苟利于人不必法古必害
于事不可循旧夏商之衰不变法而亡三代
之兴不相袭而王尧舜异道而德盖天下汤
武殊治而名施后代由此观之法宜变动非
一代也今法者则溺于古律儒者则拘于旧
礼而不识情移法宜变改也此可与守法而
施教不可与论法而立教故智者作法愚者
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拘法之人不足
卷三 第 9b 页 0673-088.png
以言事制法之士不足以论理若握一世之
法以传百世之人由以一衣拟寒暑一药治
痤瘕也若载一时之礼以训无穷之俗是刻
舟而求剑
 宋人乘船失剑于水刻舟记之待船至彼
 方始求之
守株而待兔
 有狩惊兔集株而死有人过而得之竟日
 不去专守此株更待兔来而诛死者也
故制法者为礼之所由而非所以为治也礼
卷三 第 10a 页 0673-089.png
者成化之所宗而非所以成化者成化之宗
在于随时为治之本在于因世未有不因世
而欲治不随时而成化以斯治政未为忘也
   赏罚第十五
治民御下莫正于法立法施教莫大于赏罚
赏罚者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故天以晷
数成岁
 行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
 月行度各有其数日行迟一年一周天月
 行疾一月一周天
卷三 第 10b 页 0673-090.png
国以法教为治晷运于天则时成于地法动
于上则治成于人晷之运也先春后秋法之
动也先赏后罚是以温风发春所以动萌华
也寒露降秋所以殒茂叶也明赏有德所以
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善赏者
因民所喜以劝善善罚者因民所恶以禁奸
故赏少而劝善刑薄而奸息赏一人而天下
喜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用能教狭而治广
事寡而功众也其王良之善御也识马之饥
饱规矩徐疾之节故鞭策不载而千里可期
卷三 第 11a 页 0673-091.png
然不可以无鞭策者以马之有佚也圣人之
为治也以爵赏劝善以仁化养民故刑罚不
用太平可致然而不可废刑罚者以民之有
纵也是以赏虽劝善不可无罚罚虽禁恶不
可无赏赏平罚当则理道立矣故君者赏罚
之所归诱人以趣善也其利重矣其威大矣
空悬小利足以劝善虚设轻威可以惩奸矧
复张厚赏以饵下操大威以临民哉故一赏
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要虽
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不劝不禁则善
卷三 第 11b 页 0673-092.png
恶失理是以明主一赏善罚恶非为己也以
为国也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加赏焉逆
于己而便于国者不施罚焉罚必施于有过
赏必加于有功苟善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
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
行而弗臻矣
   审名第十六
言以译理理为言本名以订实实为名源有
理无言则理不可明有实无名则实不可辨
理由言明而言非理也实由名辨而名非实
卷三 第 12a 页 0673-093.png
也今信言以弃理实非得理者也信名而略
实非得实者也故明者课言以寻理不遗理
而著言执名以责实不弃实而存名然则言
理兼通而名实俱正世人传言皆以小成大
以非为是传弥广理逾乖名弥假实逾反则
回犬似人转白成黑矣今指犬似人转白似
黑则不类矣转以类推以此象彼谓犬似玃
 大猿五百岁则自善能媚美女
玃似狙狙似人则犬似人矣谓白似缃
 浅黄色也
卷三 第 12b 页 0673-094.png
缃似黄黄似朱朱似紫紫似绀
 青色也
绀似黑则白成黑矣黄轩四面非有八目
 黄轩是轩辕黄帝也治国乃使诸侯至于
 四方因为四面时人传之言黄轩有四个
 面故言非有八目也
夔之一足必有独胫
 吕氏春秋曰昔哀公谓孔子曰夔之一足
 信之乎孔子对曰调六律和八音惟一人
 则足时人谓言夔身只有一足庄子云夔
卷三 第 13a 页 0673-095.png
 之一足其行踯躅者也
周人玉璞其实死鼠
 周人是周国人其周国贵玉璞其人不识
 玉璞傍道市人有人诳其谓死鼠为玉璞
 卖与周人以五䌽裹之于宝匣藏之天下
 人谓其实是玉璞卞和闻之故从其家借
 而观之乃死鼠也卞和笑之曰此是死鼠
 非玉璞其人怀惭并宝匣弃之也
楚之凤凰乃是山鸡
 楚人得山鸡见五色花文谓是凤凰以将
卷三 第 13b 页 0673-096.png
 献其君行至路半见野田中极多乃问之
 人曰此是山鸡楚人怀惭而退走归
愚谷智叟而像顽称
 昔有贤人隐在愚谷自号愚公时人闻之
 谓之实是愚人后知是贤智之人也
黄公美女乃得丑名
 黄公有美女年三十不嫁姿容端正有人
 问其女黄公谦曰女丑不嫁出人谓之实
 丑后纳为妃时人始知其美丽也
鲁人缝掖实非儒行
卷三 第 14a 页 0673-097.png
 缝大也大掖之衣单衣大袂也君子有道
 艺者所衣也哀公见孔子与士大夫异又
 与庶人不同疑之为儒服然故问之
东郭吹竽而不知音
 竽似笙有三十六管齐宣王好闻吹之门
 下吹竽者三千人其时如解吹竽者得俸
 禄东郭处士谬解在其中虚执一竽于唇
 上贪求俸禄宣王死成王立乃遣一一阅
 之东郭吹竽谬遂走终身不出也
四面一足本非真实玉璞凤凰不是定名鲁
卷三 第 14b 页 0673-098.png
人东郭空滥美称愚谷黄公横受恶名由此
观之传闻丧真翻转名实美恶无定称贤愚
无正目俗之弊者不察名实虚信传说即似
定真闻野丈人谓之田父
 野丈人是药名世人从虚谓之是田父也
河上姹女谓之妇人
 姹女是药名今之甑带是也世人不审其
 名谓之是妇人
尧浆禹粮谓之饮食
 此亦是药名尧浆是木树中水也禹粮是
卷三 第 15a 页 0673-099.png
 赤土中极赤之土也昔禹治水饥乏粮乃
 取此土食之故言禹粮世人不审其名谓
 言是今之饮食也
龙肝牛膝谓之为肉
 皆是药草之名也世人不审为是龙牛之
 肉也
掘井得人谓言自土而出
 宋国有人家掘井乃云吾家掘井利得一
 人时人不晓谓言是人从土出悉皆传之
 国君闻之召而问之宋人对曰臣家掘井
卷三 第 15b 页 0673-100.png
 得人者住去水远每日遣一人汲水自掘
 已来每日馀一人之工臣谓掘井似得一
 人非是土下得人也
三豕渡河云彘行水上
 鲁人读史记不知字错云三豕渡河有人
 问曰其义焉在鲁人曰彘行水上子夏闻
 之往看乃谓之曰晋君己亥日渡河写史
 记者错己字成三亥字作豕鲁人不信遂
 往晋问之晋君乃是己亥日渡河始知其
 字实谬错也
卷三 第 16a 页 0673-101.png
凡斯之类不可胜言故狐狸二兽因其名便
 狐是野狗狸是野猫
合而为一蛩蛩巨虚其寔一兽
 蛩蛩前足长巨虚后足长其兽出雁门山
 见人即巨虚负蛩而走也
因其词烦分为二斯虽成其名而不知败其
实弗审其词而不察其形是以古人必慎传
名近审其词远取诸理不使名害于实实隐
于名故名无所容其伪实无所蔽其真此谓
正名也
卷三 第 16b 页 0673-102.png


刘子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