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略--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661-004.png
黄帝内经灵枢略业一
黄帝问曰夫人之始生也何筑为基何立为
顺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
父为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黄帝曰何者为
神岐伯曰血气和合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
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人也荣卫之行不失
其常六府化谷津液布扬故能长久天地之
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黄帝问曰
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闻
其故岐伯对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
卷首 第 1b 页 0661-005.png
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
精两精相薄谓之神随神而往来谓之魂并
精而出入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
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
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
之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
邪僻不至长生久视矣岐伯曰血气精神者
所以奉于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
行血气而荣卫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
卷首 第 2a 页 0661-006.png
卫气者所以温爪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
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
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荣卫
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滑利矣卫气和则爪解
筋滑和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
神专直魂魄不散悔忿不至五藏不受邪气
矣寒温和则六府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
肢节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藏者所以藏精神
血气魂魄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
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矣岐伯曰阴阳俱
卷首 第 2b 页 0661-007.png
盛邪乃得住岐伯曰正邪从外袭内而未有
定舍及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荣卫俱行而魂
魄飞扬使人卧不安而善梦也
   六气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
为一气耳今乃辩为六名余不知所以愿闻
何谓精岐伯对曰两神相薄合而成形常先
身生是谓精帝曰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若露之溉是谓气
帝曰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腠是谓
卷首 第 3a 页 0661-008.png
津帝曰何谓液岐伯曰谷气满淖泽注于骨
骨属屈伸以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帝曰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血于汁变化而
赤是谓血帝曰何谓脉岐伯曰拥遏荣气令
无所避是谓脉也夫气呼则出吸则入天之
精气其大数常出三而入一也故谷不入半
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上焦如雾中焦如
沟下焦如渎帝曰荣卫之行皆何道出入岐
伯曰荣出中焦卫出上焦清者为荣浊者为
卫荣在脉中卫在脉外黄帝问曰何气为荣
卷首 第 3b 页 0661-009.png
何气为卫岐伯对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
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荣
浊者为卫荣在脉中卫在脉外荣周不休五
十周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
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亦二十五度分为昼
夜故气至阳而行至阴而止夫液者所以灌
精而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泣出不止
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
矣五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府者受谷
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荣之合
卷首 第 4a 页 0661-010.png
而以治夫平人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
满更虚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
乃居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夫气之在脉也
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在上也
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清气上注
于肺浊气流于腹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
而病于腹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
者言清湿地之气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
也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薄合痈脓岐
伯曰人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
卷首 第 4b 页 0661-011.png
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出者雰雾而布
太虚也胃之所出者气血而行经隧也经隧
者五藏六府之大络也肺合大肠大肠者传
送之府也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府也肝
合胆胆者中清之府也脾合胃胃者五谷之
府也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阴属
肾肾气上连肺故将两藏三焦者中渎之府
也水道出焉此六府之与合者也夫五藏常
内阅于上七窍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鼻能
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舌能知五味
卷首 第 5a 页 0661-012.png
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
通于口口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
耳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藏不和则七窍不
通六府不和则留结为痈故邪在府则阳脉
不利阳脉不利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
矣阳气大盛则阴脉不利阴脉不利则气留
之气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大盛则阳气弗
能荣故曰关阳气大盛则阴气弗能荣故曰
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
得尽期而死矣黄帝曰气独行五藏不荣六
卷首 第 5b 页 0661-013.png
府何也岐伯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
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营其藏阳脉营其
府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溢之
气内溉藏府外濡腠理也舍精神于心以知
古今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精神之舍也其
藏坚固邪不能容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
神去则死矣深居静处与神往来闭户塞牖
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不分无闻人声以
收其精必一其神闭其外门真气乃存黄帝
问曰有一脉生十馀病者或痛或痈或寒或
卷首 第 6a 页 0661-014.png
热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
伯对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帝曰余闻有真
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
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风
也从一方来非实风又非虚风也邪气者虚
风之贼伤人者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正
风之中人也浅合而自去其气柔弱不能胜
真气故自去虚邪之中人也洒漽动形起毫
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薄于骨则为骨痹也
薄于脉中则血不通则为痈也薄于内与卫
卷首 第 6b 页 0661-015.png
气相薄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
真气去真气去则寒薄于皮肤之间其气外
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则为不仁也虚邪
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干荣卫荣卫稍衰则
真气去邪独留发为偏枯也黄帝问曰余闻
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爪肉而养骨节通
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经脉津
液和调变化赤而为血血和则经脉先满满
乃注于经络经络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
张因息乃行行有纲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
卷首 第 7a 页 0661-016.png
不得休止切而调之从虚去实写则不足疾
则气减留之先后从实去虚补则有馀血气
已调形神乃持余已知血气之平与不平未
知痈疽之所从生成败之时死生之期期有
远近何以度之可得闻乎岐伯对曰经脉流
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
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庐不成五谷
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别离异
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荣卫周流不
休上应星宿下应经数寒气客于经脉之中
卷首 第 7b 页 0661-017.png
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
复返故痈肿也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腐
肉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
则髓销髓销则骨空骨空不得泄泻则筋枯
骨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
藏藏伤故死矣
   迷惑论篇
岐伯曰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
睛目者五藏六府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荣
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也
卷首 第 8a 页 0661-018.png
是故瞳子黑睛法于阴白睛赤脉法于阳故
阴阳俱转而睛明也目者心之使心者神之
舍也故神分睛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之处
精神魂魄散不得相因而迷惑也黄帝问曰
人之善忘者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上气不足
下气有馀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荣卫留于
下久不以时上故善忘也
   无音论篇
黄帝问曰人之卒然忧恚而无言者何道之
塞何气之不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少师对
卷首 第 8b 页 0661-019.png
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
下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唇者音声之扇也
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者音声之关也䪻颡
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之所使主发
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䪻颡不闭
分气失也是故厌小而薄则发气疾其开阖
利其出气易厌大而厚则开阖难其出气迟
故重言也所谓吃者其言重卒然无音者寒
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至其机扇其
机扇开阖不利故无音也
卷首 第 9a 页 0661-020.png
黄帝内经灵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