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王冰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210230c 页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0656-039.png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三十七今二
    唐太仆令启玄子王冰次注
    宋光禄卿直秘阁林亿等校正
    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缪刺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
 缪刺言所刺之穴应用如纰缪纲纪也
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
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
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0656-040.png
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
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
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
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
 病在血络是谓奇邪○新校正云按全元
 起云大络十五络也
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
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
俞命曰缪刺
 四末谓四支也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0656-041.png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
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
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病易且移
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
中其经非络脉也
 先病者谓彼痛未止而此先病以承之
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络谓正经之傍支非正别也亦兼公孙飞
 扬等之别络也○新校正云按王氏云非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0656-042.png
 正别也按本论邪客足太阴络令人腰痛
 注引从髀合阳明上络嗌贯舌中乃太阴
 之正也亦是兼脉之正安得谓之非正别
 也
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岐伯曰邪客
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
 以其络之别者并正经从肾上贯肝鬲走
 于心包故邪客之则病如是
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
 然骨之前然谷穴也在足内踝前起大骨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0656-043.png
 下陷者中足少阴荥也刺可入同身寸之
 三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刺此多见
 血令人立饥欲食
不已左取右右取左
 言痛在左取之右痛在右取之左馀如此
 例
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素有此病而新发先刺之五日乃愈已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
烦臂外廉痛手不及头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0656-044.png
 以其脉循手表出臂外上肩入缺盆布膻
 中散络心包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
 项又心主其舌故病如是
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
 谓关冲穴少阳之井也刺可入同身寸之
 一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左右手皆
 刺之故言各一痏痏疮也○新校正云按
 甲乙经关冲穴出手小指次指之端今言
 中指者误也
壮者立已老者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0656-045.png
病数日已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

 以其络去内踝上同身寸之五寸别走少
 阳其支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故令人卒
 疝暴痛睾阴丸也
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
 谓大敦穴足大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
 厥阴之井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十
 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男子立已女子有顷已左取右右取左邪客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0656-046.png
于足太阳之络令人头项肩痛
 以其经之正者从脑出别下项支别者从
 膊内左右别下又其络自足上行循背上
 头故头项肩痛也○新校正云按甲乙经
 云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王氏
 云经之正者正当作支
刺足小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立已
 谓至阴穴太阳之井也刺可入同身寸之
 一分留五呼若灸者可灸三壮○新校正
 云按甲乙经云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0656-047.png
 如韭叶
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

 谓金门穴足太阳郤也在外踝下刺可入
 同身寸之三分若灸者可灸三壮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气满胸中喘息而
支胠胸中热
 以其经自肩端入缺盆络脉其支别者从
 缺盆中直而上颈故病如是
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0656-048.png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
 谓商阳穴手阳明之井也刺可入同身寸
 之一分留一呼若灸者可灸一壮○新校
 正云按甲乙经云商阳在手大指次指内
 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邪客于臂掌之间不可得屈刺其踝后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云是人手之本节
 踝也
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以月死生为数月生
一日一痏二日二痏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0656-049.png
十四痏
 随日数也月半已前谓之生月半以后谓
 之死亏满而异也
邪客于足阳蹻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
 以其脉起于足上行至头而属目内眦故
 病令人目痛从内眦始也何以明之八十
 一难经曰阳蹻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
 行入风池针经曰阴蹻脉入鼽属目内眦
 合于太阳阳蹻而上行寻此则至于目内
 眦也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0656-050.png
刺外躁之下半寸所各二痏
 谓申脉穴阳蹻之所生也在外踝下陷者
 中容爪甲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六呼
 若灸者可灸三壮○新校正云按刺腰痛
 注云外踝下五分
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里顷而已人有所堕
坠恶血留内腹中满胀不得前后先饮利药
此上伤厥阴之脉下伤少阴之络刺足内躁
之下然骨之前血脉出血
 此少阴之络也○新校正云详血脉出血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0656-051.png
 脉字疑是络字
刺足跗上动脉
 谓冲阳穴胃之原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
 分留十呼若灸者可灸三壮主腹大不嗜
 食以腹胀满故取之
不已刺三毛上各一痏见血立已左刺右右
刺左
 谓大敦穴厥阴之井也
善悲惊不乐刺如右方
 善悲惊不乐亦如上法刺之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0656-052.png
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
 以其经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又其络支
 别者入耳会于宗脉故病令人耳聋时不
 闻声者
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各一痏
立闻
 亦同前商阳穴
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
 谓中冲穴手心主之井也在手中指端去
 爪甲如韭叶陷者中刺可入一分留三呼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0656-053.png
 灸可三壮古经脱简无络可寻恐是刺小
 指爪甲与肉交者也何以言之下文云手
 少阴络会于耳中也若小指之端是谓少
 冲手少阴之井刺可入一分留一呼灸者
 可一壮○新校正云按王氏云恐是小指
 爪甲上少冲穴按甲乙经手心主之正上
 循喉咙出耳后少阳完骨之下如是则安
 得不刺中冲而疑为少冲也
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
 不时闻者络气已绝故不可刺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0656-054.png
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
凡痹往来行无常处者在分肉间痛而刺之
以月死生为数用针者随气盛衰以为痏数
针过其日数则脱气不及日数则气不写左
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复刺之如法
 言所以约月死生为数者何以随气之盛
 衰也
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渐多之十五日十
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渐少之
 如是刺之则无过数无不及也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0656-055.png
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
 以其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
 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
 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故病令人鼽衄
 上齿寒也复以其脉左右交于面部故举
 经脉之病以明缪处之类故下文云○新
 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与甲乙经阳明之经
 作阳明之络
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左
刺右右刺左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0656-056.png
 中当为大亦传写中大之误也据灵枢经
 孔穴图经中指次指爪甲上无穴当言刺
 大指次指爪甲上乃厉兑穴阳明之井不
 当更有次指二字也厉兑者刺可入同身
 寸之一分留一呼若灸者可灸三壮○新
 校正云按甲乙经云刺足中指爪甲上无
 次指二字盖以大指次指为中指义与王
 注同下文云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亦谓此
 穴也厉兑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
 如韭叶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0656-057.png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
汗出
 以其脉支别者从目兑眦下大迎合手少
 阳于䪼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
 贯鬲络肝属胆循胁故令人胁痛咳而汗
 出䪼之六切
刺足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痏
 谓窍阴穴少阳之井也刺可入同身寸之
 一分留一呼若灸者可灸三壮○新校正
 云按甲乙经窍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0656-058.png
 爪甲角如韭叶
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温衣饮食一日
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复刺如法邪
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
善怒气上走贲上
 以其经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又其
 正经从肾上贯肝鬲入肺中循喉咙侠舌
 本故病令人嗌乾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
 气上走贲上也贲谓气奔也○新校正云
 详王注以贲上为气奔者非按难经胃为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0656-059.png
 贲门杨操云贲鬲也是气上走鬲上也经
 既云气上走安得更以贲为奔上之解
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
右右刺左
 谓涌泉穴少阴之井也在足心陷者中屈
 足蜷指宛宛中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
 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
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亦足少阴之络也以其络并大经喉咙故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0656-060.png
 尔刺之此二十九字本错简在邪客手足
 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前今迁于此○新
 校正云详王注以其络并大经循喉咙差
 互按甲乙经足少阴之络并经上走心包
 少阴之经循喉咙今王氏之注经与络交
 互当以甲乙经为正也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
不可以仰息
 足太阴之络从髀合阳明上贯尻骨中与
 厥阴少阳结于下髎而循尻骨内入腹上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0656-061.png
 络嗌贯舌中故腰痛则引少腹控于䏚中
 也䏚谓季胁下之空软处也受邪气则络
 拘急故不可以仰伸而喘息也刺腰痛篇
 中无息字○新校正云详王注云足太阴
 之络按甲乙经乃太阴之正非络也王氏
 谓之络者未详其旨
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
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腰尻骨间曰解当中有腰俞刺可入同身
 寸之二寸○新校正云按气府论注作二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0656-062.png
 分刺热论注作二分水穴篇注作二分热
 穴篇注作三寸甲乙经作二寸留七呼注
 与经同中诰孔穴经云左取右右取左穴
 当中不应尔也次腰下侠尻有骨空各四
 皆主腰痛下髎注与经同是足太阴厥阴
 少阳所结刺可入同身寸之二寸留十呼
 若灸者可灸三壮胂谓两髀胂也腰俞髁
 伸皆当取之也○新校正云按此邪客足
 太阴之络并刺法一项己见刺腰痛篇中
 彼注甚详此特多是腰俞三字耳别按全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0656-063.png
 元起本旧无此三字王氏颇知腰俞无左
 右取之理而注之而不知全元起本旧无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

 以其经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胂合腘中故
 病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新校正云
 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引胁而痛下更云
 内引心而痛
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
刺之傍三痏立已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0656-064.png
 从项始数脊椎者谓从大椎数之至第二
 椎两傍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内循脊两
 傍按之有痛应手则邪客之处也随痛应
 手深浅即而刺之邪客在脊骨两傍故言
 刺之傍也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
可举
 以其经出气街绕髦际横入髀厌中故痛
 令人留于髀枢后痛解不可举枢谓髀枢
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0656-065.png
立已
 髀枢之后则环铫穴也正在髀枢后故言
 刺髀枢后也环铫者足少阳脉气所发刺
 可入同身寸之一寸留二呼若灸者可灸
 三壮毫针者第七针也○新校正云按甲
 乙经环跳在髀枢中气穴论云在两髀厌
 分中此经云刺枢中而王氏以谓髀枢之
 后者误也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
 正言也经不病则邪在络故缪刺之若经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0656-066.png
 所过有病是则经病不当缪刺矣
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
 手阳明谓前手大指次指去端如韭叶者
 也是谓商阳据中诰孔穴图经手阳明脉
 中商阳合谷阳溪偏历四穴并主耳聋今
 经所指谓前商阳不谓此合谷等穴也耳
 前通脉手阳明脉正当听会之分可入同
 身寸之四分若灸者可灸三壮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者立已
 据甲乙流注图经手阳明脉中商阳二间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0656-067.png
 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留七穴并主齿痛
 手阳明脉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脉循鼻
 外入上齿中也(龋丘/禹切)
邪客于五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
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
 各刺其井左取右右取左
视其脉出其血间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有血脉者则刺之如此数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0656-068.png
 若病缪传而引上齿齿唇寒痛者刺手背
 阳明络也
足阳明中指爪甲上一痏手大指次指爪甲
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谓第二指厉兑穴也手大指次指谓商阳
 穴手阳明井也针经曰齿痛不恶清饮取
 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新校正云详
 前文邪客足阳明刺中指次指爪甲上是
 误剩次指二字当如此只言中指爪甲上
 乃是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0656-069.png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
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
 手少阴真心脉足少阴肾脉手太阴肺脉
 足太阴脾脉足阳明胃脉此五络皆会于
 耳中而出络左额角也
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
若尸或曰尸厥
 言其卒冒闷而如死尸身脉犹如常人而
 动也然阴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
 逆邪气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五络闭结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0656-070.png
 而不通故其状若尸也以是从厥而生故
 或曰尸厥
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
 谓隐白穴足太阴之井也刺可入同身寸
 之一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后刺足心
 谓涌泉穴足少阴之井也刺同前取涌泉
 穴法
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
 谓第二指足阳明之井也刺同前取厉兑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0656-071.png
 穴法
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
 谓少商穴手太阴之井也刺可入同身寸
 之一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三壮
后刺手心主
 谓中冲穴手心主之井也刺可入同身寸
 之一分留三呼若灸者可灸一壮○新校
 正云按甲乙经不刺手心主详此五络之
 数亦不及手心主而此刺之是有六络未
 会王冰相随注之不为明辨之旨也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0656-072.png
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
 谓神门穴在掌后锐骨之端陷者中手少
 阴之俞也刺可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七呼
 若灸者可灸三壮
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
 言使气入耳中内助五络令气复通也当
 内管入耳以手密擪之勿令气泄而极吹
 之气蹙然后络脉通也○新校正云按陶
 隐居云吹其左耳极三度复吹其右耳三
 度也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0656-073.png
剃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
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左角之发是五络血之馀故剃之燔治饮
 之以美酒也酒者所以行药势又炎上而
 内走于心心主脉故以美酒服之(剃音/易)
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
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
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
之数也
   四时刺逆从论篇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0656-074.png
厥阴有馀病阴痹
 痹谓痛也阴谓寒也有馀谓厥阴气盛满
 故阴发于外而为寒痹○新校正云详王
 氏以痹为痛未通
不足病生热痹
 阴不足则阳有馀故为热痹
滑则病狐疝风涩则病少腹积气
 厥阴脉循股阴入髦中环阴器抵少腹又
 其络支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故为狐疝
 少腹积气也○新校正云按杨上善云狐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0656-075.png
 夜不得尿日出方得人之所病与狐同故
 曰孤疝一曰狐疝谓三焦孤府为疝故曰
 孤疝
少阴有馀病皮痹隐轸不足病肺痹
 肾水逆连于肺母故也足少阴脉从肾上
 贯肝鬲入肺中故有馀病皮痹隐轸不足
 病肺痹也
滑则病肺风疝涩则病积溲血
 以其正经入肺贯肾络膀胱故为肺疝及
 积溲血也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0656-076.png
太阴有馀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
 脾主肉故如是
滑则病脾风疝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其支别者复从
 胃别上鬲注心中故为脾疝心腹时满也
阳明有馀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
 胃有馀则上归于心不足则心下痹故为
 是
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心主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鬲历络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0656-077.png
 三焦故为心疝时善惊
太阳有馀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
 太阳与少阴为表里故有馀不足皆病归
 于肾也
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太阳之脉交于巅上入络脑下循膂络肾
 故为肾风及巅病也
少阳有馀病筋痹胁满不足病肝痹
 少阳与厥阴为表里故病归于肝
滑则病肝风疝涩则病积时筋急目痛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0656-078.png
 肝主筋故时筋急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
 脉会于巅其支别者从目系下颊里故目
 痛
是故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
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帝曰余愿闻
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气始开地气始泄冻解
冰释水行经通故人气在脉夏者经满气溢
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
溢肌中秋者天气始收腠理闭塞皮肤引急
 引谓牵引以缩急也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0656-079.png
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著骨髓通于五藏是
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至其
变化不可为度然必从其经气辟除其邪除
其邪则乱气不生
 得气而调故不乱
帝曰逆四时而生乱气奈何岐伯曰春刺络
脉血气外溢令人少气
 血气溢于外则中不足故少气○新校正
 云按自春刺络脉至令人目不明与诊要
 经终论义同文异彼注甚详于此彼分四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0656-080.png
 时此分五时然此有长夏刺肌肉之分而
 逐时各阙刺秋分之事疑此肌肉之分即
 彼秋皮肤之分也
春刺肌肉血气环逆令人上气
 血逆气上故上气○新校正云按经阙春
 刺秋分
春刺筋骨血气内著令人腹胀
 内著不散故胀
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㑊
 血气竭少故解㑊然不可名之也解㑊谓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0656-081.png
 寒不寒热不热壮不壮弱不弱故不可名
 之也
夏刺肌肉血气内却令人善恐
 却闭也血气内闭则阳气不通故善恐
夏刺筋骨血气上逆令人善怒
 血气上逆则怒气相应故善怒○新校正
 云按经阙夏刺秋分
秋刺经脉血气上逆令人善忘
 血气上逆满于肺中故善忘
秋刺络脉气不外行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0656-082.png
 新校正云按别本作血气不行全元起本
 作气不卫外太素同
令人卧不欲动
 以虚甚故○新校正云按经阙秋刺长夏
 分
秋刺筋骨血气内散令人寒慄
 血气内散则中气虚故寒慄
冬刺经脉血气皆脱令人目不明
 以血气无所营故也
冬刺络脉内气外泄留为大痹冬刺肌肉阳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0656-083.png
气竭绝令人善忘
 阳气不壮至春而竭故善忘○新校正云
 按经阙冬刺秋分
凡此四时刺者大逆之病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作六经之病
不可不从也反之则生乱气相淫病焉
 淫不次也不次而行如浸淫相染而生病
 也
故刺不知四时之经病之所生以从为逆正
气内乱与精相薄必审九候正气不乱精气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0656-084.png
不转
 不转谓不逆转也
帝曰善刺五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诊要经终论曰中心者环死刺禁论曰一
 日死其动为噫
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
 诊要经终论阙而不论刺禁论曰中肝五
 日死其动为语○新校正云按甲乙经语
 作欠
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卷三十七 第 24a 页 0656-085.png
 诊要经终论曰中肺五日死刺禁论曰中
 肺三日死其动为咳
中肾六日死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三日死
其动为嚏欠
 诊要经终论曰中肾七日死刺禁论曰中
 肾六日死其动为嚏○新校正云按甲乙
 经无欠字
中脾十日死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十五日死
卷三十七 第 24b 页 0656-086.png
其动为吞
 诊要经终论曰中脾五日死刺禁论曰中
 脾十日死其动为吞然此三论皆岐伯之
 言而死日动变不同传之误也
刺伤人五藏必死其动则依其藏之所变候
知其死也
 变谓气动变也中心下至此并为逆从重
 文也
   标本病传论篇(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皮部论篇前)
黄帝问曰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何岐伯对
卷三十七 第 25a 页 0656-087.png
曰凡刺之方必别阴阳前后相应逆从得施
标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有其
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有
其在标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标而得者有
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
 得病之情知治大体则逆从皆可施必中
 焉
故知逆与从正行无问知标本者万举万当
 道不疑惑识断深明则无问于人正行皆
 当
卷三十七 第 25b 页 0656-088.png
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识犹褊浅道未高深举且见违故行多妄
夫阴阳逆从标本之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
知百病之害
 著之至也言别阴阳知逆顺法明著见精
 微观其所举则小寻其所利则大以斯明
 著故言一而知百病之害
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
 言少可以贯多举浅可以料大者何法之
 明故非圣人之道孰能至于是耶故学之
卷三十七 第 26a 页 0656-089.png
 者犹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也博大也
以浅而知深察近而知远言标与本易而勿

 虽事极深玄人非咫尺略以浅近而悉贯
 之然标本之道虽易可为言而世人识见
 无能及者
治反为逆治得为从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
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
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
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
卷三十七 第 26b 页 0656-090.png
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
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
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
有客气有同气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同作固
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本先病标后病必谨察之
病发而有馀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本而标之谓有先病复有后病也以其有
卷三十七 第 27a 页 0656-091.png
 馀故先治其本后治其标也标而本之谓
 先发轻微缓者后发重大急者以其不足
 故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谨察间甚以意调之
 间谓多也甚谓少也多谓多形證而轻易
 少谓少形證而重难也以意调之调审量
 标本不足有馀非谓舍法而以意妄为调
 之也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
者治其本
卷三十七 第 27b 页 0656-092.png
 并谓他脉共受邪气而合病也独为一经
 受病而无异气相参也并甚则相传传急
 则亦死
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
 脏真通于心故心先痛
一日而咳
 心火胜金传于肺也肺在变动为咳故尔
三日胁支痛
 肺金胜木传于肝也以其脉循胁肋故如
 是
卷三十七 第 28a 页 0656-093.png
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
 肝木胜土传于脾也脾性安镇木气乘之
 故闭塞不通身痛体重
三日不已死
 以胜相伐唯弱是从五藏四伤岂其能久
 故为即死
冬夜半夏日中
 谓正子午之时也或言冬夏有异非也昼
 夜之半事甚昭然○新校正云按灵枢经
 大气入藏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
卷三十七 第 28b 页 0656-094.png
 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
 夏日中甲乙经曰病先发于心心痛一日
 之肺而咳三日之肝肋支痛五日之脾闭
 塞不通身病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
 日中详素问言其病灵枢言其脏甲乙经
 及并素问灵枢二经之文而病与脏兼举
 之
肺病喘咳
 脏真高于肺而主息故喘欬
三日而胁支满痛
卷三十七 第 29a 页 0656-095.png
 肺传于肝
一日身重体痛
 肝传于脾
五日而胀
 自传于府
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孟冬之中日入于申之八刻二分仲冬之
 中日入于申之七刻三分季冬之中日入
 于申与孟月等孟夏之中日出于寅之八
 刻一分仲夏之中日出于寅之七刻三分
卷三十七 第 29b 页 0656-096.png
 季夏之中日出于寅与孟月等也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
 脏真散于肝脉内连目胁故如是
三日体重身痛
 肝传于肺
五日而胀
 自传于府
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
 谓胃传于肾以其脉起于足循腨内出腘
 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故如
卷三十七 第 30a 页 0656-097.png
 是也腰为肾之府故腰痛
三日不已死冬日入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作日中
夏早食
 日入早晏如冬法也早食谓早于食时则
 卯正之时也
脾病身痛体重
 脏真濡于脾而主肌肉故尔
一日而胀
 自传于府
卷三十七 第 30b 页 0656-098.png
二日少腹腰脊痛胫酸
 胃传于肾
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闭
 自传于府及之𦛗也𦛗音吕
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人定谓申后二十五刻晏食谓寅后二十
 五刻
肾病少腹腰脊痛胻酸
 脏真下于肾故如是
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闭
卷三十七 第 31a 页 0656-099.png
 自传于府○新校正云按灵枢经云之𦛗
 膀胱是自传于府及之𦛗也
三日腹胀
 膀胱传小肠○新校正云按甲乙经三日
 上之心心胀
三日两胁支痛
 府传于脏○新校正云按灵枢经云三日
 之小肠三日上之心今云两胁支痛是小
 肠府传心脏而发痛也
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卷三十七 第 31b 页 0656-100.png
 大晨谓寅后九刻大明之时也晏晡谓申
 后九刻向昏之时也
胃病胀满
 以其脉循腹故如是
五日少腹腰脊痛胻酸
 胃传于肾
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闭
 自传于府及之𦛗也
五日身体重
 膀胱水府传于脾也○新校正云按灵枢
卷三十七 第 32a 页 0656-101.png
 经及甲乙经各云五日上之心是膀胱传
 心为相胜而身体重今王氏言传脾者误
 也
六日不已死冬夜半后夏日昳
 夜半后谓子后八刻丑正时也日昳谓午
 后八刻未正时也昳徒结切
膀胱病小便闭
 以其为津液之府故尔
五日少腹胀腰脊痛胻酸
 自归于脏
卷三十七 第 32b 页 0656-102.png
一日腹胀
 肾复传于小肠
一日身体痛
 小肠传于脾○新校正云按灵枢经云一
 日上之心是府传于脏也甲乙经作之脾
 与王注同
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鸡鸣谓早鸡鸣丑正之分也下晡谓日下
 于晡时申之后五刻也
诸病以次是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
卷三十七 第 33a 页 0656-103.png
 五藏相移皆如此有缓传者有急传者缓
 者或一岁二岁三岁而死其次或三月若
 六月而死急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或五
 六日而死则此类也寻此病传之法皆五
 行之气考其日数理不相应夫以五行为
 纪以不胜之数传于所胜者谓火传于金
 当云一日金传于木当云二日木传于土
 当云四日土传于水当云三日水传于火
 当云五日也若以己胜之数传于不胜者
 则木三日传于土土五日传于水水一日
卷三十七 第 33b 页 0656-104.png
 传于火火二日传于金金四日传于木经
 之传日似法三阴三阳之气玉机真脏论
 曰五脏相通移阶有次不治三月若六月
 若三日若六日传而当死此与同也虽尔
 犹当临病详视日数方悉是非
间一脏止
 新校正云按甲乙经无止字
及至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间一脏止者谓隔过前一脏而不更传也
 则谓木传土土传水水传火火传金金传
卷三十七 第 34a 页 0656-105.png
 木而止皆间隔一脏也及至三四脏者皆
 谓至前第三第四脏也诸至三脏者皆是
 其己不胜之气也至四脏者皆至己所生
 之父母也不胜则不能为害于彼所生则
 父子无剋伐之期气顺以行故刺之可矣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之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