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枢--曾慥卷十三

卷十三 第 200672c 页
卷十三 第 1a 页 0643-004.png
道枢卷之十三
     至 游 子 曾 慥 集
  指玄篇(非物非色孰窥其端/往有所归三田之丹)
纯阳子曰道源既泮以生有象于是有玉清
圣境焉元始居之其次有上清真境焉元皇
居之其次有太清仙境焉太上居之其下有
太无之界太虚之界太空之界太质之界太
质者天地混沌之初其色玄黄如鸡卵悬于
太空南宫飞仙日进十万八千里历八百劫
不能出境界之外夫惟知玄之旨则一超入
卷十三 第 1b 页 0643-005.png
乎三清矣混沌者犹人受胎之始也三百日
而形生人矣吾之丹三百日而气生神矣天
如覆盆地如盘石阳生地中暗负阴体不入
于纯阳之际至天为难也阴生天中暗抱阳
质不入于纯阴之外入地为难也冬至而阳
生积十有八旬而至于天夏至而阴生积十
有八旬而至于地一升一降周而复始达此
者可以等天地矣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
之心肾相去八寸四分则传送升降之理一
也日月其广八百四十里日行乎乾月行乎
卷十三 第 2a 页 0643-006.png
坤日得月魄而清月得日魂而明清明者其
气也精华者其质也阴阳者其道也乌兔者
其象也卯酉者其路也昼夜者其度也交会
者其用也吾法诸日月可以阅浩劫矣肘后
三关其犹海外三岛也不出三岛不得谓之
仙矣不出三关不得谓之道矣背飞金晶以
入于顶不止还童而又退火抽铅焉洞天者
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其在虚无杳冥之际乎
周以十二山有上中下三等其数则三十有
六也其犹人之神宫上田焉返复二田气与
卷十三 第 2b 页 0643-007.png
神交则吾之洞天也夫道生天地而人亦道
之所生也顾为七情乱于内六欲诱于外重
楼浩浩而生于上金龟续续而泄于下吾之
气也八百一十丈九九而损之始乱而病弱
而老绝而死矣生不能养盛不能聚散不能
收衰不能补为可哀也吾有龙虎焉非肝之
青龙肺之白虎也是出于水火之中者也纯
阳子曰吾得子崔子(名希/范)之言而后知龙阳
也出乎离虎阴也生乎坎二者会而为道本
焉其故何也五行不顺行虎向水中生五行
卷十三 第 3a 页 0643-008.png
颠倒术龙从火中出焉龙者心液正阳之气
也虎者肾中真一之水也是之谓玄中之玄
真阴阳之粹质在人则生人在己则生神者
也心液之火者非存想之虚气也非呼吸之
妄用也吾有真火三焉心者君火也其名曰
上昧肾者臣火也其名曰中昧膀胱者民火
也其名曰下昧聚焉而为火散焉而为气升
降循环而有周天之道其数二百有六十铢
而有周天之度焉天之气五日一加者气之
候也吾之修鍊五数一进一退者火之候也
卷十三 第 3b 页 0643-009.png
纯阳子曰以火养黄婆黄婆者脾胃之馀气
也海蟾子曰火神不可使之飞也金晶者肺
之精英之气也方传在于肾造化未尽输于
泥丸之宫故曰肘后飞金晶也还丹者非物
也非色也三田之丹也还者既往而有所复
归也三田者气所生也气藏于中田而生神
神藏于上田既藏而不可失也火之候历乎
三百日而不差则内丹成而纯阳生以鍊五
藏于是五气斯成神而升仙矣又何必颛颛
于还丹始固其形哉还丹者固形者也其亦
卷十三 第 4a 页 0643-010.png
有时而不固矣木之既济为炭炭之寿百年
土之既济为砖砖之寿千年而况于人乎达
真仙之道用功不已则可入于大道鍊气而
成神矣夫欲内观起火以集神者有丹而后
可为也无丹者徒妄想而已鍊神合道道既
成矣则静坐默想从心地涌起数足则自然
弃其凡躯而上升矣火以鍊丹火至则丹凝
结矣以之鍊气火至则神显象矣火足神灵
自然与道合真静中若飞焉及乎神合道成
忽然化为火龙飞上天门始乎一步二步次
卷十三 第 4b 页 0643-011.png
乎三里五里入而未出形神俱妙者也出而
不入弃质升仙者也夫调神出壳有效矣不
可寄躯入而不出循游往复传道度人功行
俱全则入洞天者也
   归根篇(天隐之书根于理性/善保丹田以至复命)
正一先生既得天隐子之书读之三年而悟
修之三年而身心闲矣复逾三年天隐子告
以存想之要而后知归根之妙焉正一先生
曰人之根本由乎丹田而生者也能复之则
长寿矣故曰归根复命焉观夫灵识者本乎
卷十三 第 5a 页 0643-012.png
理性性通则妙万物而无穷故曰成性众妙
焉吾能知夫呼吸由气而活故有吐纳之诀
津液由水藏而生故有咽漱之方思虑由心
识而动故有存想之要若夫荣卫血脉者寤
则行于外寐则行于内寤寐内外更相养然
后能致和平矣时自子而至于午先平卧焉
展舒其四支次起身而导引使喘息调而定
矣乃扣当门小齿而小鸣后扣大齿而大鸣
以左右手摩其面俟耳也目也暖畅焉复端
坐蟠足以舌搅于华池俟乎津液之生而漱
卷十三 第 5b 页 0643-013.png
之默计其数及于三百而一咽之每其咽也
须呼定而咽咽毕而吸如此则所吸所咽皆
顺下于丹田矣凡子之后午之前食消而心
空可以漱可以咽无计其数意尽则止焉于
是五日为一候焚香静室存想其身从首至
于足自足至于丹田溯上于脊脉入于泥丸
所想黄气纷然如云直贯于泥丸想毕则复
漱咽焉而以左右手掩其耳搭其脑如鼓之
声者三七焉伸其左右足端坐俛首极力直
颈左右手握固叉于二肋之下接于腰杴之
卷十三 第 6a 页 0643-014.png
骨旁乃左右耸其肩闭息顷刻俟其气盈面
赤则止行之者七则气从于脊脉上彻于泥
丸矣此修养之大纲也于是又有要妙焉吾
与天地之真气宜契而同运吾能识气之来
辨其所往可以与天地长久矣其法起于冬
至子之时一阳始生或迟或速俟其气来则
运吾之气适与天地之气皆作次之日复候
此气而消息焉此神仙至精之道也三百有
六十日运其气适与真气合其行之至于二
三焉则体益清和久习之则神仙不难至矣
卷十三 第 6b 页 0643-015.png
   鸿濛篇(至神无方至道无体/抱朴守静允契于理)
鸿濛子(张无梦字灵隐隐/天台真宗时人)曰国犹心也心无
为则气和气和则万宝结矣心有为则气乱
气乱则英华散矣游玄牝之门访赤水之珠
者必放旷天倪囚千邪剪万异归乎抱朴守
静静之复静以至于一一者道之用也道者
一之体也一之与道盖自然而然者焉是以
至神无方至道无体无为而无不为斯合于
理矣故得其道者见造化之功赜鬼神之妙
而无所不变焉粪虫变蝉腐草变萤雀入水
卷十三 第 7a 页 0643-016.png
变蛤雉入水变蜃田鼠变鴽鱼变龙此其小
者耳其大者人可以变仙也吾尝观天地变
化草木蕃蔓风云卷舒日月还转水火相激
阴阳相摩仰观俯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著
还元诗百篇摘其要者十有二
其一曰初九潜龙向一阳分明变化在中黄
才逢大吕吹天火敢见蕤宾履地霜坤母若
来相制伏震男争敢放颠狂仙翁秘密曾留
语认取金丹水里藏
其二曰一回搜玉上昆崙足蹑玄关众妙门
卷十三 第 7b 页 0643-017.png
百谷水朝沧海主九天星拱紫微尊轮回日
月阴阳斗运动璇玑造化根昼夜周而还复
始婴儿从此命长存
其三曰昨朝姹女启灵扉果见神仙会紫微
满殿星辰环匝位两轮日月往来飞鼕鼕天
鼓连空响灼灼金花照地晖三洞真人相见
后玉皇齐赐六铢衣
其四曰老子明开众妙门一开一阖应乾坤
只于罔象无形处有个长生不死根密密勤
行神暗喜绵绵常用命长存忻然了达逍遥
卷十三 第 8a 页 0643-018.png
地别得嘉祥及子孙
其五曰元君端拱坐玄都三叠胎仙舞八隅
宝殿地全铺翠玉琼楼帘半捲真珠山河不
动藏玄鼎日月推移入小壶变化一阳天地
动太平因此妙工夫
其六曰一颗珠中世界宽自家灵宝自家观
杳冥里面三才合恍惚之中万化安阴鬼莫
知安海底火龙般去上泥丸仁人修此玄玄
事上帝徵封碧落官
其七曰自家神气自家身何必区区问外人
卷十三 第 8b 页 0643-019.png
这个形骸俱是假只因修鍊得成真流年迅
速桃垂实浩劫移看海化尘寻取丹台天上
路恐君白首转因循
其八曰空山独坐自闲闲得道甘归寂寞间
黄髻老翁开地户雪衣女子把天关烹煎神
水三层鼎玩弄玄珠九曲湾莫问吾家生计
事醍醐一味疗衰颜
其九曰西庚东甲虎并龙二物从来不见踪
天地配为夫妇位刚柔合作坎离宫云雷造
化三千数水火飞腾十二重此个无为功莫
卷十三 第 9a 页 0643-020.png
问玉池一朵白芙蓉
其十曰十二时中子作头抽添运用勿停留
法轮有象从南转神水无涯向北流姹女捉
乌归绛室婴儿驱兔上琼楼但知守一含元
气莫问沧溟几度秋
其十一曰道在丹田达者知分明悟了更何
疑乾男自逐龙潜坎坤女须随虎隐离但守
清虚除嗜欲自然恬淡合希夷仙经不是闲
言语看取千年胎息龟
其十二曰自出红尘隐洞天五云堆里种芝
卷十三 第 9b 页 0643-021.png
田灵龟共饮华池水玄豹同藏碧谷烟明月
清风何用买玉针金线每闲穿时时缝补为
囊橐收取还元一百篇
   呼吸篇(脾居于中呼吸为用/真人之妙其息以踵)
至游子曰昼夜百刻其一刻当一百三十五
息焉故昼夜为一万三千五百息至夫日出
东方其脉一周而复更始者也故呼吸四至
是为一息学者谓息为气气为命真人之息
则以其踵是何也斯贵其深者欤扁鹊曰呼
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而脾居于中于是呼
卷十三 第 10a 页 0643-022.png
吸之间而五行备矣吾尝闻樊大君(出元/道经)
复元气之应常以减息为候心源湛然其息
自减故自减息至于无息自无息至于定息
定者不取不挠无为之定也于是复元归根
可以住世矣凡人以有息为常圣人以无息
为常动而有息静而无息有息无息出入自
在故有息者妄也其要在乎谨其休而已于
是有三应焉其一应则为一百日有事无事
皆减是为元气渐复尘虑日除虚恬日增其
二应则为二百日忽忽自止是为元气将定
卷十三 第 10b 页 0643-023.png
不食五谷不嗜五味无大饥渴其三应则为
三百日兀然自住是为元气归根饥渴不至
寒暑不侵寿齐乎天地矣夫减息住气皆以
无息定气为成功焉若独行减息则其功迟
矣专行住气则难以至于无息矣若夫开通
百关兼行减息则元气充盈其功倍之或问
曰谨其休止亦有渐乎曰其谨有十九曰不
减息(减二十五日是/住五十小息)曰小乏(减三十日/十五大息)曰大
(减六十日/三十大息)曰小醉(减十/日)曰大醉(减百日兼/吐减一周)
(日)曰欲曰怒(各减五/十日)曰惊曰忿曰欢曰哀(各/减)
卷十三 第 11a 页 0643-024.png
(十/日)曰惧减(七/日)曰劳曰倦曰躁曰烦曰饥(并减/五日)
曰饱(减三/日)与夫饮食触犯寒热过差风湿所
及起居失节言语散杂思虑烦多此皆减损
元气者也夫人受天地之气故呼吸出入与
天地相通是以通彻则生壅滞则死呼者出
气也受气于五藏六腑呼出其藏腑之气归
于天地是以一呼出气其脉上行三寸而出
即以口吐旧气以受新气焉吸者入气也吸
敛天地之气归于藏腑是以一吸入气其脉
下行三寸逐其藏府之宿气焉呼吸不等失
卷十三 第 11b 页 0643-025.png
天地之调气其所以生疾者乎樊大君之论
岂不妙哉
   枕中篇(空窍不守邪乃为灾/精神内存病安从来)
孙真人(名思/邈)曰大道有盈虚人事有消长养
生者宜知自谨导引行气之方焉夫百疾之
生以夭其命者由饮食不节不能谨其微也
夏至之后逼秋之分肥腻勿食酒浆勿食蒜
勿食猪肝犬肉勿食五辛勿食瓜梨之实勿
食养生者寡念也丧生者多思也其要在乎
和心损虑去喜怒除驰逐谨施泄秋冬尤当
卷十三 第 12a 页 0643-026.png
固藏者也若或有疾则返舌塞喉漱液咽津
(唾/也)瞑目内视使心生火想其疾之所在以火
攻之疾则愈矣甲子甲寅庚申八节晦朔当
燕居独处冥心专精以去其欲日在亥子勿
弃唾勿亡精勿失气入山未至百步而却行
(却行/百步)然后登山众邪伏矣百毒匿矣导引者
当以左右手摩其尺宅使之极热则有光泽
行之五年色如孺子蚤起平气正坐先叉手
掩颈仰首视天颈与手争力为之可以使精
和血通风气不入矣屈动其体反张其四支
卷十三 第 12b 页 0643-027.png
宣摇其百关周匝皆热疾永除矣仙之道有
三曰保精曰行气曰服饵皆由浅以至深者
也其大要在乎胎息而已胎息者不以口鼻
呼吸者也夫善用气者其嘘也水为逆流焉
火为灭焉猛鸷为隐伏焉疡肿为消焉或卒
然有疾则吞三九之数可以差矣行气之法
处于密室瞑目闭息置鸿毛于口鼻之上使
之不动可也于是耳无闻目无视心无思以
渐除之而已夜或有悸则存日月入于明堂
而百邪自去矣
卷十三 第 13a 页 0643-028.png
   内想篇(涓子得道以授苏林/存三守一自得于心)
涓子曰立人之道其身如桎梏焉其情如赘
疣焉知其然也故为修养之方彼吐纳咽漱
按摩采取云者皆小道也古先至人返老还
童太一含真盖有至要焉吾尝鍊神育胎而
行内想之法而已安坐于静室而冥心焉以
左股加右股之上左右手俱下虚其身如三
足之鼎于是想其左肾为日右肾为月日中
出白气入于精海之内变而为赤矣月中出
赤气入于精海之内变而为白矣二气交合
卷十三 第 13b 页 0643-029.png
凝结真气而成婴儿莹然如玉视吾之形惟
肖其始想如卵焉百骸俱备以渐而滋长跪
于精海之中左右手交叉出入于顶门离于
其身周游自如可以逃天地之数矣



道枢卷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