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是集-宋-刘敞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1095-070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公是集卷三十六
             宋 刘敞 撰
  记
  天台山记
汝阳地理书有天台山在今县北三里所其高尺馀传
自古至今莫有能损者其上土其下石也亦曰天中山
以为豫州于四方最中汝南故刺史治于豫州亦最中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1095-0708d.png
是山于汝南又最中盖处天地三万里之极自古考日
景测分至者皆莫正于此以是名之其傍有祠其主山
也其神为蛇黑文而赤章其见无常或修或短或幽或
明民有不恭事不信不饬则变怪动之其地居屯营营
之士岁时献享之夏丞相之为此州尝亲至其处祝曰
蛇若使吾见之吾力能大而祠莫见丞相去未能数十
步遂见从骑多见者犹蛇也其脩尺丞相亦遂不复顾
然吏民亦以故加严畏之或夸诞过其真要之有山之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1095-0709a.png
名无山之情而民不厌以山称之盖得四方之中易所
谓地中之山谦尊而光卑不可踰者也故作记表其地
  双庙记
淮西于古为豫州唐武氏改制称受命诸李多失职越
王正以刺史与所部兵讨不当立既而兵败王自杀吏
踪迹党与穷治之数千人皆列大逆于时武氏方以刑
立威大臣坐飞语不问曲直皆族夷以故知越事多滥
无敢救者狄梁公为刺史独倡言胁从非首恶不当坐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1095-0709b.png
奏疏免之竟全此数千人其后百馀岁当宪宗时豫州
已更号察节度使吴元济据城反天子引天下兵征之
不顺攻之不胜戍之不服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士
大夫咸共怒而将颜将重将古将武将通四面击之以
尽力战尽诛为意而李太尉独任智策夜入其城缚之
不杀一人所以使百姓复见礼义脱于戮死呜呼梁公
可谓贤相太尉可谓贤将矣其恩厚其施博尸而祝之
不亦宜也哉开元中刺史元通理始作感德碑载梁公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1095-0709c.png
之仁其后段文昌作平淮西碑明太尉之功而俱不为
祠堂使民无所追享宋兴八十载知军州事王质询问
其故叹曰善为后慕之也岂可使二公不祀哉度地以
作庙异室而同宇南面上左未及成质迁又十馀岁数
换守帅莫克就者今太守至遂就之庭宇甚设仪卫甚
饰岁时报焉水旱祷焉呜呼德之不朽者如此夫使凡
相者而皆若梁公则治安得不平使凡将者而皆若太
尉则功安得不成然则庙此者非徒思昔人而已亦为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1095-0709d.png
来者允蹈之也不可不刻石以谨其始故于是乎书质
者丞相旦弟子清净慈惠为政不烦苛官至天章阁待
制尚书郎中所居见称云某月某日刘某记
  王沂公祠堂记
齐鲁虽皆称贵文学尚礼义之国然其俗亦与时升降
小白右功力任权数则其敝多匿智伯禽尊尊亲亲至
其衰也洙泗之间长幼相揖让其失盖以远矣然仲尼
称之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由此论之非明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1095-0710a.png
君贤师扶世导民孰能反其本哉五代之乱儒术废绝
宋受命垂七十年矣天下得养老长幼无兵革之忧庶
且富矣然未有能兴起庠序致教化之隆者也自齐鲁
之间弦诵阙然况其外乎丞相沂公之初守青也为齐
人建学其后守郓也为鲁人建学由是二国之俗始益
知贵诗书之业而安其性之所乐老师宿儒幼子童孙
粲然自以复见三代之美礼让日兴刑罚日衰呜呼君
子之盛德大业哉孔子所谓至于道者非耶沂公薨于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1095-0710b.png
郓且二十年郓人爱慕而悲思之佥曰不可使文正之
德不享于世前太守钱公子飞闻之因即学宫而建祠
堂以称士大夫之意钱公去位之五年堂乃成其广若
干脩若干崇若干凡皆钱公之素也甘棠之诗曰勿剪
勿伐召伯所茇亦诸侯之正风哉序其语于石以诏后
世又作登歌一章并刻之云文武维周天命郅隆孰相
其成周公太公周公冢宰太公尚父逊厥硕肤惠于齐
鲁维此齐鲁圣贤之绪尊德乐道四方爰茹不振不竞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1095-0710c.png
靡则靡定既晦而明在我文正天子是毗诸侯是师赋
政于外俾民不迷乃设学校乃敦诗书翼翼齐鲁若周
之初二公之位文正履之二公之治文正以之周历千
岁二公实使之文正之功后亦将似之徂徕之松新甫
之柏我作此堂以告无斁
  待月亭记
春卿刘侯监兵于兖之明作作新基移旧亭于园池之
廉名之曰待月一日燕宾友之酒三行客有长揖主人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1095-0710d.png
请问待月之旨答曰先是置有西园园有旧亭昔人尸
之荒榛与并栖鸡于垣闲马于楹或寝以羊或宿以兵
有风至止林籁少清有月来思池光不盈一日植足于
园纵观而叹曰景物否闭久矣将祈泰于予乎由是呼
卒夫具啚挶辇粪秽锄蒿茅一之日培竹与松育美材
也二之日浚池及泉养清德也三之日因池土以封其
基四之日即亭材而广其构不役于民不扰于公以溃
于厥成鲁山岩岩惠我苍翠鲁水汤汤遗予潺湲而又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1095-0711a.png
周公之宇仲尼之乡圣贤遗迹尽画于壁若有神物阴
来相之或疑化工私以与之夫亭以池迁尽能事也月
以水鉴取善类也予今是亭西南去天空旷千尺不植
草木为月之地若秋之夕夏之夜素魄初上纳于清池
婵娟沦涟相与为一如金在镕如圭在磨忽忆湘江之
流若洞庭之波登斯亭对斯景发吾之浩歌则待月之
名不有当欤主人之词既毕客有举觞而言曰春卿吾
闻士閒燕相与言则及仁与义又曰文武之道未坠于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1095-0711b.png
地在人贤者志其远者大者君今揭亭待清月宜乎礼
贤材广宾友求仁义之说与文武之用内则思建明堂
兴辟雍与三代之故事外则思复河湟平蓟壤续汉唐
之旧服用之则为事业为功名垂光册书不用之则有
孚在道以畜其实与夫晏安之流游西园寝北堂同心
而异志焉主人曰晋人善祷或讥轮奂周人落成秖美
寝兴吾子博吾以王道勤我以功名君之言古人不如
顾谓敞曰先生业文为我书今日宾主之辞与亭成之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1095-0711c.png
岁月敞固不让云
  东平乐郊池亭记
古者诸侯虽甚陋必有苑囿车马钟鼓之好池台鸟兽
鱼鳖之乐然后乃能为国非以娱意崇不急也以合士
大夫交宾客贤者而同吏民也蟋蟀山枢车邻驷驖有
駜之诗是已不然则觳觳者墨术也不侈于礼乐不晖
于度数曰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亦瘠矣夫东平盖古之
建国又有州牧连率之政于今为重其地千里其四封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1095-0711d.png
所极南则梁东则鲁北则齐三者皆大国也其土沃衍
其民乐厚其君子好礼其小人趋本其俗习于周公仲
尼之遗风馀教可驯以诗书而不可诡以朱墨诡以朱
墨鄙矣郓故有负城之园其废盖久士大夫无所于游
四方之宾客贤者无所于观吏民无所于乐殆失车邻
驷驖有駜之美而况于蟋蟀山枢之陋敞以谓非敦诗
书节礼乐之意也据旧造新筑之凿之增之扩之营之
辟之有堂有台有池有榭有坞有亭有馆有南北门堂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1095-0712a.png
曰燕誉台曰陈戏池曰芹藻榭曰博野坞曰吾竹亭曰
玩芳馆曰乐游南门曰舞咏北门曰熙春其制名也或
主于礼或因于事或寓于物或谕于志合而命之以其
地曰乐郊所以与上下同棨者也其草木之籍松梧槐
柏榆柳李梅梨枣梬柿安榴来檎木瓜樱桃葡萄太山
之竹汶丘之筱峄阳之桐雍门之荻蒲圃之槚孔林之
香草奇药同族异名洛之牡丹吴之芍药芙蓉菱芡亭
兰菊荇茆可玩而食者甚众孟子曰贤者而后乐此不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1095-0712b.png
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吾其敢自谓贤乎抑亦庶几焉后
世将必有追数吾过者矣吾请以此谢
  汉中三亭记
五年伯父以选为兴元既至平狱讼时赋役协群吏程
百工政事备举矣明年作廉让弭节汉三亭于是相攸
面势或因或创高其闬闳厚其垣墉谨其塈涂以交宾
客以休王人以燕僚友属役于其贰蒋侯瓦木之费不
出于府而财有馀板筑之任不求于民而力有馀壮丽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1095-0712c.png
之度不越于法而巧有馀处者欣欣来者熏熏而是岁
大有年禾合颖木连理牛两犊百姓胥庆吏请著记患
不得其说伯父因举图授某某以为凡南面而听治者
皆公侯公侯之于其国有所兴无不记者其在春秋作
南门新延厩筑王姬之馆或以得其制书或以得其宜
书或以得其时书呜呼圣人治天下必自人道始而世
或以为不然靳于财啬于力陋于礼故郡国废送劳之
节简燕豫之乐夫兴元固都会也使四方之宾来而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1095-0712d.png
无所于接三监之大夫至而无所于息执政之士劳而
无所于游又何以观政也哉作三亭而可以观政非得
其宜乎有因有创因者无绝也创者无侈也非得其制
乎不伤财不害民而岁以有年非得其时乎是三者有
一焉固书于春秋矣况其参也哉某请进此说以示后
世之君子后世之君子将大有得于三亭焉尔若夫风
土之乐山川之美耳目可及者不足道也某年月日某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1095-0713a.png
  岁寒堂记
天圣中伯父为萧山去十二岁而吾弟和亦为萧山萧
山之人固望而喜矣和至官尽复修伯父之政而不敢
有加焉居数月作岁寒堂者故便厅之废为庖者也因
其墙壁而垩墁之因其栋宇而端治之因其松竹而封
植之为之令名以宠嘉之而吏民乃皆喜曰果也吾侯
善起废者县故无射堂和乃益其东偏作求已亭以交
宾客接贤者修弓矢射侯之礼而从之游者皆驩然忘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1095-0713b.png
归或游扬侯声浸寻达于淮泗之间长老闻者咸悦和
于是欲记其指于石以示越人吾曰凡有百里之地者
皆曰国君国君之所为百姓之所视也将由乎爱民勤
政之为乎则百姓喜将由乎广已造大之为乎则百姓
怨是故不可不慎也今和岁寒堂能使吏民信之作求
己亭能使宾客乐之是亦足称矣始伯父为萧山凿郑
渠以便国漕岁省度支钱累百万而不名其功君子以
为难百姓歌美之今和益树政又能使百姓不忘者吾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1095-0713c.png
见岁寒求已与郑渠偕矣呜呼吾因此又有感者凡天
下之事先王之政其己废可起如岁寒堂者众甚凡当
世之俗圣人之礼其已忘可举如求己亭者亦众甚谁
为君子果而行之乎此非今所得及也姑以书于石达
吾心焉尔庆历三年十一月刘某记
  欣欣亭记
刘子作欣欣亭先是弘农杨异亦为欣欣亭自为之记
序其所以欣欣之意或曰子之欣欣杨之欣欣欤刘子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1095-0713d.png
曰否可得闻欤刘子曰何为其不可也吾得所以居此
者达亦欣欣也穷亦欣欣也富亦欣欣也贫亦欣欣也
人知之亦欣欣也人不知亦欣欣也欣欣之实尽于此
矣吾又尝闻夫戚戚之实未尽于此呜呼戚戚之实穷
亦戚戚也达亦戚戚也贫亦戚戚也富亦戚戚也人不
知亦戚戚也人知之亦戚戚也穷而戚戚者为达也达
而戚戚者其又有大不达者存贫而戚戚者为富也富
而戚戚者其又有大不富者存人不知戚戚者为知也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1095-0714a.png
人知之亦戚戚者其又有大不知者存呜呼吾敢为戚
戚毋欣欣乎吾请以欣欣之实为终身之居岂直亭也
而道之哉
  伯父宝书阁记
初伯父以尚书郎致政归筑室于苏之长洲曰吾昔为
之宰矣赋役吾未尝不均也因其力而时使之狱讼吾
未尝不谨也察其情而恕思之人皆思我后世居之安
室既成聚书数千卷覆以重阁指之示子孙曰此先帝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1095-0714b.png
以赐先子者也此先子所以教后嗣者也吾尝以此事
亲以此事君矣行年八十无悔于心者今以遗汝吴中
士大夫闻若言皆记以为惇史某以为古之君子莫难
于择所处择所处而当故令闻长世其身休焉伯父之
卜居也于人之我思其遗子孙也以己之事亲与君而
归于无悔心忠信学问而己矣牛羊仓廪金玉之富不
预焉颂不云乎在彼无恶在此无斁虽庞氏之义何以
远过于是名其阁曰宝书阁而刻其语于石使后生有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1095-0714c.png
述焉若夫栋宇之制奢约之度智者可以观其则仁者
可以见其志非为者所及也嘉祐三年正月右正言知
制诰知扬州军州事某记
  三脊茅记
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于封禅则必三脊茅以为
神藉三脊茅出于江淮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江淮之
间则皆楚越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三
代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禅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1095-0714d.png
楚越使以其职来贡则三脊茅可致三脊茅可致而封
禅乃宜矣古之人非辄贵异物也事理相起知其必然
尔周衰齐桓公霸天下其功大而自矜欲遂封太山故
管仲亦以三脊茅止之是所以不能致者也三脊茅既
非世所常玩又封禅之礼希阔不讲故学者往往不能
得其名先帝将封太山责三脊茅于荆荆人莫识有一
老父识之然后得贡于天子天子竟至太山而还以老
父为有人助赐九品之服呜呼非明天子不能封禅告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1095-0715a.png
成功非封禅无所用三脊茅久矣天下之无明天子也
彼其不为时用可胜言耶余令画工图之以示学者
  壶公祠大树记
壶公祠在县西北十里其中庭有大树絜之蔽牛壶公
者费长房之师当东汉时卖药汝南市中归辄挂其壶
而跃入焉长房为市掾见而怪之就传其方一旦别长
房去莫知所终盖神仙人也其所挂壶处则此树是也
至今百姓道之疑以为仙者不死故其物亦寿也汉以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1095-0715b.png
来九百馀岁矣常草木所不能待也此独存是其异者
一也察其根则虬结而胶致察其干则空虚而穿穴察
其叶则柔弱而繁泽是其异者二也条之下垂蒂之上
属侧穿复出大者合抱小者径尺环之成林是其异者
三也挟可异者三汝南人世世传之而莫能正其名故
通谓之大树云夫天下之物未可以理穷则未可以类
推也彭祖欤冥灵欤其或使之欤吾恶乎知之咸平二
年有为壶公祠者不能久遂废庆历初夏丞相守此邦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1095-0715c.png
乃益新之于是民之祈福祥者士之考技术者吏之览
方俗者常至其下呜呼能使此树不朽未必非壶公也
能使壶公益闻者未必非丞相故作记以信来者刻之
庙中
  先秦古器记
先秦古器十有一物制作精巧有款识皆科斗书为古
学者莫能尽通以他书参之乃十得五六就其可知者
校其世或出周文武时于今盖二千有馀岁矣嗟乎三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1095-0715d.png
王之事万不存一诗书所记圣王所立有可长太息者
矣独器也乎哉兑之戈和之弓离磬崇鼎三代传以为
宝非赖其用也亦云上古而已矣孔子曰多见而识之
知之次也众不可概安知天下无能尽辨之者哉使工
模其文刻于石又并图其象以俟好古博雅君子焉终
此意者礼家明其制度小学正其文字谱牒次其世谥
乃为能尽之
  林华观行镫记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1095-0716a.png
某获一铜器刻其侧曰林华观行镫五凤二年造第一
不知何所用按汉书五凤宣帝年号其岁丙寅到今嘉
祐壬寅一千一百一十七年矣又刻其柄上为扶字皆
秦小篆也
  龙雀刀记
右一刀往年筑青涧城掘得之其铁精利其环为龙身
而鸟喙盖赫连勃勃所作大夏龙雀者也勃勃使其臣
作铭曰大夏龙雀威服九区然今不见铭处或岁久磨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1095-0716b.png
灭欤将其时虽有铭亦不皆刻之欤
  贞观刀记
右一刀以金错其背曰真观十六年并州都督府造锷
刀匠苏四等造专当参军事王某物勒工名盖古制也
其字体劲金亦精好足以明当时总核名实百工所制
作后世鲜及之
 
 公是集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