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第 180827a 页
卷十一 第 1a 页 0585-004.png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之十一温六
明水银长生及调鍊去毒之术
臣按昔葛洪晚充郑君门人也他弟子皆亲
杂役而洪尪羸不堪劳苦无以自效常亲扫
拭尘墨执烛及为缮写故书而已郑君谓洪
曰读书卷卷而有佳事但当校其精粗择而
施行不在尽谙诵之以妨日月而劳意思若
金丹一成则此辈一切不用也然丹之要者
水银是也
臣按凡水银得涪陵自在流沙水中青
卷十一 第 1b 页 0585-005.png
白色者最佳此水银似锡甚柔软气中蒸之
亦消此物不可得化柔金银唯此为良然以
朱砂化为水银亦不恶也天生者代绝也
臣又按丹砂水银二物等分作之任人多少
铁器中或甘埚中于炭上煎之候日光长一
尺五寸许水银即出投著冷水盆中然后以
纸收取之
臣又按以生竹筒盛丹砂若朱砂埋著地中
以云母覆口与地平筒上仅可三四寸土覆
之以糠灰烧之再宿三日成水银也若未成
卷十一 第 2a 页 0585-006.png
更烧之再宿三日成水银也若未成更烧之
再宿三日成水银也若未成更烧之以成为
限此法一斤砂还得一斤水银若银折上减
二三两市中之物恐杂如此等色物长生之
所出者复须以药成之故非自作不堪
臣按本草水银味辛寒有毒主去疮疥瘘堕
胎辟虱杀金银铜锡转镕化还复为砂久服
神仙不死一名汞生符陵平土出于丹砂畏
磁石今水银有生有熟此云生符陵平土者
是出朱砂腹中亦别出砂地皆青白色最胜
卷十一 第 2b 页 0585-007.png
出于丹砂者是今烧粗末朱砂所得色白浊
不及生者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度物
是也为还丹事出仙经酒和日暴服之长生
烧时飞著釜上灰名朱粉俗为水银灰最去
虱也
臣按狐刚子云凡出水银有三种法一名雄
汞二名雌汞三名神飞汞用各有别作亦不
同神飞一汞偏易伏火雄雌二汞伏火稍难
若欲升天腾虚长生久视当用雄汞或欲作
水液召鬼神当用雌汞若欲变化铜铁回换
卷十一 第 3a 页 0585-008.png
五金用神飞汞各有所用不宜舛杂俗人不
知错乱所作不成违圣人方书无效审而用
之所作无差此之一药道术之本慎勿轻传
乃至万金亦所保矣此法俗无解者见粉图
者少知意况故此法真人所保秘而不传黄
金百石明珠万筐亦不传此法也若得此法
视宝如土何用百石万筐唯宝玩长生爱慕
仙术者歃血分镮重立信誓乃可略而出之
雄汞长生法
取朱砂十斤酥一合作铁釜圆一尺深寸半
卷十一 第 3b 页 0585-009.png
平满勿令高下不等错之使平以为釜灶亦
令平正然后取青瓮口与釜口相当者四枚
以酥涂釜安朱砂于中其朱捣筛令于釜中
薄而使酥气然后以瓮合之以羊毛稀泥泥
际口勿令泄气先然腐草可经食顷乃以软
木柴然之所为段木杨柳木不虫不腐者也
绵淹水数数渍之备其燥不坼难乾也放火
之后不得在旁打地大行顿足汞下入火矣
从辰至午当下之待冷或待经宿以破毛袋
取著新盆中以软苇皮裹新绵三四两许好
卷十一 第 4a 页 0585-010.png
急坚缚如研米槌状于瓮中破之安稳泻取
尽罢矣其粉别裹掌之为六一泥最秘其烧
汞之人多食猪肉及酒若不食者汞气入人
腹中五脏塞不能饮食久久伤人慎之好朱
一斤可得十二两中朱十两下朱八两此法
可宝不可传初用腐草可十束
鍊雌汞法
臣按若作此汞用猪脂一升和朱砂十斤为
泥以泥釜中若作神飞汞用朱砂末十斤吴
黄矾一斤栀子四十枚石盐一斤郁金根一
卷十一 第 4b 页 0585-011.png
斤胡同律一斤各异捣下筛以牛粪汁和之
为泥泥釜厚一寸盖固际柴草烧已收拭一
如上法唯牛粪汁宜以十二月预收贮之临
时用以暖水浸溃搦綟取用若以春月牛粪
草青力薄也方言阴兽玄精汁者牛粪汁也
方言圣无知者即赤石盐也方言屈原素者
是胡同律也方言黑膏孙肥者即猪脂也臣
今法拟供奉所以不旧录也他皆准此
净水银方
水银一斤以帛两重绞去滓以白盐三升和
卷十一 第 5a 页 0585-012.png
之轻手捣之令汞白可住以铁器熬令烟出
即休入煮所为接候烟出以三年大醋三升
中煮之微火煮之尽一石满七日观候其验
若加药物拟入大丹亦皆此净法也以醋和
盐下有證用油蜜醋和之义是也
择时用药制水银法
臣按水银有毒铅配太阴终不独行行必为
偶若无制伏二毒难消所以择三阳之时用
三阳之药以制铅汞万无不尽俗人不解粗
心率意只尔和合服即杀人直用醋煮去道
卷十一 第 5b 页 0585-013.png
逾远故三阳时奇日奇时也即谓方家尤重
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之义是也三阳药者即
谓太阳之精气黄白是也朝阳之津液左味
也夕阳之筋髓金贼是也差此药味失彼时
节虽万法治鍊犹毒不尽故伏火水银方云
用三年大醋纳缡沙末百日煮之又方云用
黄缡沙流黄是也白缡砂二物等分醋中煮
汞三七日观试者伺候力强弱又方云用油
蜜醋和盐微加硝石煮汞又加少胡粉汞即
白如银雪堪铸作饼欲入诸大丹药屑末入
卷十一 第 6a 页 0585-014.png
飞加也又方云以铁器中以上醋微火煮之
数添勿令竭三十六日不凝更煮满百日已
来凝下之又方云取上汞纳铁器中以淳苦
酒泊汞上微火煮之其苦酒消更添之恒令
不竭三十六日以汞凝乾可用不尔徒自苦
也又方云一切调鍊皆当恒令煴热不甚汤
人手药即白雪比等诸法并隐黄白左味之
言其将养节候亦有可采故不弃之仍引正
诀如后
狐刚子伏水银法
卷十一 第 6b 页 0585-015.png
水银二斤以金屑银屑药醋煮之
三十日三十夜好伺候勿使汁尽即凝白
如雪若欲为丹各依三十六石水煮鍊所用
其毒未尽去毒入釜立为丹若不凝更煮以
凝白如雪为限所造神丹节度各依其七十
二丹诀中方法
金玄珠法
玄珠一斤金二两半凡五十鍊铅精五两半
其金屑一时著铛中黄白左味煮之十五日
十五夜谨候无令汁尽凝白如银其毒未尽
卷十一 第 7a 页 0585-016.png
欲入诸丹用煮还依三十六石水煮鍊去毒
入飞如可入其金粉散丸膏用黄乾伏之矣
银玄珠法
玄珠一斤银一两半五十鍊铅精六两半银
屑一时著铛中黄白左味煮之九日九夜谨
候如上表里彻净凝白光明若欲作白即用
礜石水煮半日许白矾石水煮半日许然后
乾伏作白能成若欲入诸粉用须去毒亦可
入飞
九丹铅精玄珠法
卷十一 第 7b 页 0585-017.png
玄珠二斤九丹铅精十二两黄白左味中煮
之七日七夜凝白彻净然后乾伏去毒合诸
药即成河车八种之法丹铅从一至九任取
其用覆籍诸丹无有不成者随意入铜铁变
化自在七十二丹神器皆用此作诸各随华
应转深浅任量
煮伏水银诀
水银四两银一两作银汞泥饼著铁函桑灰
必须细筛白净
臣按上件诸法日数皆少人率依方勘验不
卷十一 第 8a 页 0585-018.png
成则止或醋多火急或汁尽汞乾或药味差
违或华池失法之所致也今作之者铛厚五
分磨里使极平滑铛中无布案桑灰可厚七
分以醋拌灰恒使浥浥无置高下四布平停
亦不坚捺恐有拆璺欲气均凑熏润水银作
一木棬以绢为底于其绢上平布水银诸药
所谓石流黄白硇砂石盐磁石卤咸胡粉六
味各一两和桑灰六两捣筛令均布水银上
可厚二分酢泊之恒使如粥不使乾竭令过
多恒令其气调直乱冲即是火急其灰及药
卷十一 第 8b 页 0585-019.png
日一易之铛盖一纸特忌尘秽所添左味例
不冷投留之物一如上法要满百日其汞必
成煮之既了研碎可乾服
乾服玄珠法
用熟铁锅重八斤其锅初为两片片重四斤
中心大小可如鸡子绕四边幅三遍釬之都
厚半寸车窠展缘上钻孔大如箭竿孔处偏
厚务欲钉牢投汞入讫以钉釬之勘可旁量
必须牢密以锤细药渐传甘泥四遍涂可厚
半寸暴五六日矣使极乾然后入炭火排囊
卷十一 第 9a 页 0585-020.png
渐吹使赤彻一食时却彼排之后从火自灭
经停一宿待冷出之从辰至已消息可了去
土摇铁如瓦砾声秤铁复本是不耗或失声
即本耗如足凿破出之乾伏即了诀须去毒
去玄珠毒法
先作黄矾石水一斗著铜铛中煮伏火玄珠
上可五斤下可二斤令矾石水尽更别烧牛
粪烧不灰木作灰取磁石破如小豆汤中煮
使极沸用汤淋二灰取汁著铛中煮玄珠一
日夜即别用三转左味更煮经一宿一日煮
卷十一 第 9b 页 0585-021.png
后别用三转好酒和蜜经一宿一日别取真
酥更煮之三夜出取之置铜器中还以铜器
为盖著黍米中蒸之三日三夜出其毒皆尽
可以入万药服饵神仙作黄白入火飞此是
道之至极毕矣此言三转好酒者即是牡荆
酒也言三转左味者即黄白左味也以矾石
水煮汞其器及镕如不消者可作铛饼子若
不得碎亦可捣碎而煮之蒸法亦然五斤铛
可受二斗细理者诸玄珠去毒皆归此之也
更无别异唯有太玄君诀云莫问乾服玄珠
卷十一 第 10a 页 0585-022.png
湿服玄珠欲去其毒但斤内一两甜黄即玄
珠精不能散去一名玄黄土出西方胡国也
磁石亦以为畏蜜陀僧为臣将也若用黄丹
胡粉拘留玄珠精者是俗间杂用非正本诀
或用黄缡沙石盐之类亦非正本口诀
别伏水银法
水银一斤磁石二两末之如粉加曲兽汁
煮之唯缓火也不过七日一候凝与不凝
此盖丹砂恶磁石畏卤咸水义也水银出丹
砂岂不畏恶与亦同也故玄珠磁石亦以为
卷十一 第 10b 页 0585-023.png
畏明彼甜黄亦是水银之所畏者一种有畏
何必外国之物胜于中华乎欲人不审磁石
之可必用故奇说化物欲令志诚者思而以
取意焉其蜜陀僧出于金𨥥药中又持参水
银等用之令为磁石臣将不亦宜乎煮伏之
道不可弃也
湿伏玄珠法
先取好细理铁铛受三二升许者泥如灶法
长开口及突融先伏及欲合药为河车者玄
珠作饼著铛中用银粉为覆藉以银为粉法
卷十一 第 11a 页 0585-024.png
在第九已具若无银粉可用丹铅粉覆藉亦
得即下油脂五升蜜一升合搅煮玄珠饼一
云三十日夜止三日夜罢前去毒煮
法用一日夜今湿伏法乃用油脂明长生之
法与变铜铁所用几微不同矣亦如出长生
水银用酥一合涂釜水液水银乃以猪脂和
朱为泥之义也又前去毒法以酒和蜜今湿
伏法以油脂和蜜是之别矣此名曰湿伏之
功立变铜铁也以此湿伏之汞和以馀伏火
药成如此法之丹方能变矣若以调伏玄珠
卷十一 第 11b 页 0585-025.png
用药搅合成者即是河车之法非是真伏玄
珠矣
臣按欲以水银作玄黄及拟大丹者即须空
煮取拟若不拟者乍可以九丹铅精为必可
以五十鍊铅精及金银为拘留也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之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