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二)--朱弁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0525-004.png
通玄真经卷之一宝一
    (宋宣义郎试大理寺主簿兼/括州缙云县令朱弁正仪注)
   道原篇(夫本相待者有原体相證者/有归大道无原至理无归今)
   (推之道原反在乎物象之/内但复物之性原其远乎)
老子曰盖惟生已白首老在物先事始有物
混成夫道之为义也理宗自然体本虚寂不
似于物何以寄言今称有物者欲明无物者
也混为能舍清浊成为不遗纤介者也先天
地生天地以玄黄为色方圆为形道岂生于
形色之后也惟象无形窈窈冥冥可以理会
卷一 第 1b 页 0525-005.png
难以目见寂寥淡漠不闻其声应则无响听
则无声吾强为之名字之曰道夫形声俱无
则名言莫及也将欲示旨非强而何今圣人
字道之由义取乎无所不适也夫道者高不
可极深不可测仰之弥高俛之弥深故知有
极者非高可测者非深包裹天地禀受无形
周合二仪资兴品物而无迹可得也原流出
冲而不盈自深而流不绝其原当虚而受不
溢于物浊而静之徐清同物谓之浊也取其
不污之体徐以会之则本自清矣徐也者含
卷一 第 2a 页 0525-006.png
理从容之谓也施之无穷随用而火无所朝
夕万古千秋而今而后表之不盈一握真无
纤微之质约而能张在乎至简从事则广幽
而能明虽寂默之幽亦显应之明也柔而能
刚不与物争曰柔能终不挫曰刚含阴吐阳
藏用为阴昭化为阳而章三光日月星辰禀
之故能各丽其所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
之走鸟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
之行皆在自然之道也夫高深之宜飞走之
势游翔之精经讳之象斯不期而然不会而
卷一 第 2b 页 0525-007.png
至无代司以成势皆毕受而自宜均其生成
故称大道也以亡取存夫有质者未尝不亡
者也今以无质之亡而成虚体之存也以卑
取尊夫有位者未尝不黜者也今以无位卑
而成不黜之尊也以退取先夫有争者未尝
不退者也今以不争之退而成无敌之先也
古者三皇得道之统立于中央三皇者天地
人皇也言体道之君全于纯和不治而自化
德配天地御物为一贯是能寄中枢以应用
恣旁行而不流者也神与化游以抚四方乘
卷一 第 3a 页 0525-008.png
变化之理而以神游则四方之人各安其性
是故天运地墆阳性刚运阴性柔墆轮转而
无废水流而不止与物终始风兴云蒸雷声
雨降并应无穷夫德合自然治通大顺则天
地不亏运墆之理风雨不乖燥润之节五行
无剋六气自和故圣人神动如天尸居如地
其令如风雷其泽如云雨虽万物生化不知
所穷而执一无为与之并也已雕已琢还反
于朴使万物复其性无为为之而合乎道任
其自为则无所不为故物畅其性我常无为
卷一 第 3b 页 0525-009.png
是以与道而符合也无为言之而通乎德德
者道之用也言者人之表也无心之言言乃
通物物畅得所顺而保其安则终日言之未
常离德也恬愉无矜而得乎和以无所矜而
合大和有万不同而便乎生万物异宜各便
其性和阴阳二仪交泰节四时时不过节调
五行不相剋伐润乎草木浸乎金石德泽广
被至坚斯洽禽兽硕大毫毛润泽鸟卵不败
兽胎不殰尽其生成之气也父无丧子之忧
兄无哭弟之哀童子不孤人无中夭妇人不
卷一 第 4a 页 0525-010.png
孀合配得类虹晚不见气之和也盗贼不行
未知苟得之利含德之所致也至哉三皇之
德也能使阴阳不愆品物咸若与道为友与
化为人不可得而名矣或曰昔在太古玄风
正淳民惟之生器未雕朴是以五行不伐四
节各司专气自柔尽年为寿诚以君圣牧良
人由其所化非三皇之不德使其然乎尝试
言之曰且天下者形也君主者心也心乱者
身病君静者国安致治全生功有归矣然三
皇生于淳古时也付之自治道也向使非任
卷一 第 4b 页 0525-011.png
治之道不因其然而然则诱惑渐生物性滋
失今之各治乃彼玄功功在无为莫彰其德
此则不治治之盖非治之治者也天之道生
物而不有也化成而不宰也无心以生而生
者自生故不有也无心以化而万物自成故
不宰也万物恃之而生莫之知德恃之而死
莫之能怨将无爱恶于其间亦何所措其德
怨耳收藏畜积而不加富布施禀受而不溢
贫冬阴固畜春阳发散而生杀之气未尝亏
盈也忽兮恍兮不可为像兮出入于有无往
卷一 第 5a 页 0525-012.png
来于变化不可一象而取恍兮忽兮其用不
诎兮用之不可穷也窈兮冥兮应化无形兮
应之而无迹也遂兮通兮不虚动兮感之而
后动也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随彼
以成体也
老子曰大丈夫自得之称恬然无思淡然无
虑物莫当情以天为盖以地为车同乎覆载
四时为马阴阳为驺因而乘之行乎无路廓
然皆通游乎无怠神不可极也出乎无门直
非所由以天为盖即无不覆以以地为车即
卷一 第 5b 页 0525-013.png
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即无不使也生化之功
恒运尔阴阳御之即无不备也消息之理乃
全尔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肢不动神
驰者无所摇动任适者不至劳怠聪明不损
而照见天下者执道之要观无穷之地也且
夫欲之存也万类纷然而未极中之得也六
合洞然而皆通是知形性所接未可尽于一
方神性之游乃能照于天下执道之要斯非
谓欤往而无穷固亦宜矣故天下之事不可
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事之广矣不可力为
卷一 第 6a 页 0525-014.png
唯因自然之势乃能与之偕矣万物之变不
可究也秉其要而归之物变无极不可智穷
唯执不迁之要乃会机化之本也是以圣人
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性顺为本形势为
末厉其精神偃其知见碓精莹神畅达其性
不纵心悦目而系滞于外物者焉故漠然无
为而无不为也同物为性则皆尽其为耳无
治而无不治也弃我之智则同万物之自治
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既不先物明非
不为盖因之而为也无治者不易自然也不
卷一 第 6b 页 0525-015.png
易自然亦非无治斯因之而治也无不治者
因物之相然也物我通顺相然之义
老子曰执道以御民者事来而循之物动而
因之循事而治因动而应万物之化无不应
也百事之变无不偶也无心乃能尽之故道
者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此五者道
之形体也化迹为形理本为体虚无者道之
舍也不碍故能集平易者道之素也任道故
无饰也清净者道之鉴也明正故能照也柔
弱者道之用也体顺故皆通反者道之常也
卷一 第 7a 页 0525-016.png
反情归性故得常柔者道之刚也弱者道之
强也柔故不可挫弱故不可胜纯粹素朴者
道之干也用此为体虚者中无载也平者心
无累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
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变当动矣不与物
杂粹之至也杂则不能不忧不乐德之至也
至德之人乐天故不忧齐物故无乐矣夫至
人之治也弃其聪明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
闻直尽耳目之功即未能至矣是以开通七
窍不止一用而动未尝役者乃尽治身之至
卷一 第 7b 页 0525-017.png
灭其文章尚未以朴素当情而况此外饰依
道废智依乎坦然之道废其间隙之智与民
同出乎公不异故无私也约其所守居简要
也寡其所求淡于欲也去其诱慕不诱民以
智不慕圣之功除其嗜欲捐其思虑约其所
守即察居要故明审寡其所求即得不取故
常得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即外
能牧之神全情性者则尽养形御物之理也
中之得也五藏宁思虑平气而不悖性而不
挠筋骨劲强耳目聪明大道坦坦去身不远
卷一 第 8a 页 0525-018.png
道无不在宁远我哉求之远者往而复返惑
而求之往也得之自我反也
老子曰圣人忘乎治人而在乎自治夫以治
人之治皆以事济事而未尝无事不若内治
其性以至自然则天下皆然各正性命故曰
我无为而民自化也贵忘乎势位而在乎自
得自得即天下得我矣且一至自得则天下
未有不得任之各治则万物得我之得内外
玄同天下悉得斯不亦兴贵而光势位之贵
乎乐忘乎贵富而存乎和富与贵者忧役兼
卷一 第 8b 页 0525-019.png
之亦何以为乐矣唯和而自得者乃游恒乐
之涂也知大己而小天下即几乎道矣大己
贵乎自得小天下忘乎治人是以近于道也
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万物并作吾以观
其复也夫物之芸芸莫不复其虚静之本矣
故性虚通者可法天道之极身安静者可同
地德之厚也夫道者陶冶万物终始无形且
埏埴为器始乎有由而能极形数亦非无故
则终始之迹居然可观今以大道之冶阴阳
之炉不见造物之端而生生未尝不续莫究
卷一 第 9a 页 0525-020.png
所用之极而化化未尝不流则始终之形不
可复得也寂然不动大通混冥混冥犹阴阳
也夫动则有息静乃不极唯其寂然是为生
化之主也深闳广大不可为外析豪剖芒不
可为内非巨细之所能内外也无环堵之宇
非六合之所能舍也而生有无之总名也虽
无出处之迹而寄有无之用真人体之是以
虚无平易清净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以
能体之故备五者之德至德天下之道故谓
之真人人者三才之一也性得纯和以合天
卷一 第 9b 页 0525-021.png
下斯真人也真人者大己而小天下贵治身
而贱治人义已见上不以物滑和圣人忘乎
治人而在乎自治也不以欲乱情是以全其
真也隐其名姓不欲显迹有道即隐上德忘
德故不见也无道即见未能忘德即自彰也
为无为事无事虚心顺物故所作皆通任彼
众材而群务自济知不知玄鉴而同尘怀天
道抱天心体乎自然无私无宰嘘吸阴阳吐
故纳新流五藏之秽滞延六气之和奕与阴
俱闭与阳俱开与刚柔卷舒与阴阳俛仰顺
卷一 第 10a 页 0525-022.png
时而消息也无所乐无所苦形遇一味无所
喜无所怒神遇一统万物玄同无非无是夫
游于迹者物则万矣体物之性性则一矣今
我亦物奚得独物于物哉是以真人虚真齐
性物无不同居异能同同之玄者则是非之
滞可得荡而适焉夫形伤乎寒暑燥湿之虐
者形究而神杜虐者阴阳偏毒也生者精气
共感也夫神以精感形以气生气和则神清
形劳则精耗一犯寒暑之虐而遂失其所依
故形有所究屈神随而杜塞也神伤于喜怒
卷一 第 10b 页 0525-023.png
思虑之患者神尽而形有馀夫阴阳之神生
化不测禀受之者涯分有期静与理冥则通
而未极动为物役乃困于所终且人之生也
止在形神时所遭也未离动息而役之思虑
往不知归遂使兀然之形假气而馀生未丧
者也故真人用心伏性依神相扶而得终始
是以其寝不 觉而无忧真人心无所欲性
有所适无欲以保性任适而为心斯乃用心
伏性之义也所以神依之形不虐于冰炭形
赖之神不患于欣戚和静相济不乖忧气之
卷一 第 11a 页 0525-024.png
始形神各理其理可得乘化而终故其无物
接之忧而绝魂交𩨝也
孔子问道老子曰正汝形与物屈伸一汝视
无所异见天和将至乃得自然之和摄汝知
勿知仁义可观于人也正汝度勿修规法以
为自正神将来舍精神方全于身矣德将为
汝美道将为汝居然后举揩莫非在道而成
德也童兮若新生犊而无求其故所谓气能
之至也形若枯骸无复雕饰心若死灰无复
起灭真其实知而不以曲直信所遇而应故
卷一 第 11b 页 0525-025.png
将自持恢恢无心所谋但自广大不知所期
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四向明达而不载乎
知也
老子曰夫事者应变而动物变我动然后事
生变生于时生所极之时也知时者无常行
以应变之故也故道可道者非常道也道以
称可万物故不常于一道名可名者非常名
也名以可物为名故不常于一名书者言之
所生也书以载言也言出于知知以立言载
之于书知者不知非常道但约所知以立于
卷一 第 12a 页 0525-026.png
言而不知应变非常于一道也名可名者非
藏书也书者载所知之言耳而可物之名不
常于一名故非书之所能藏也多闻数穷不
如守中多闻立言之书滞之者数至穷屈唯
抱守中和则常通矣绝学无忧俗学教以经
术谕以礼义将存乎表饰以别乎贤愚诱慕
大行将失其性圣人立教以全性故绝之而
无忧也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圣者法制之首
智者谋虑之始以其肇迹乱物遂伤性命之
原绝而弃之利百倍矣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卷一 第 12b 页 0525-027.png
天道静故生也性自天故静也感而后动性
之害也因感遂动发害于性物至而应知之
动也物以多类知辨所起知与物接而好憎
生焉接物以知必生爱恶好憎成形而知怵
于外知以辩物生好憎之欲物以感知为美
恶之形一至内著遂有外丧也不能反己而
天理灭矣夫天理性也是故圣人不以人易
天不以人欲易其天性外与物化而内不失
情情犹性也故通于道者反于清静究于物
者终于无为反性则与道通无为乃可穷物
卷一 第 13a 页 0525-028.png
以恬养智静之自鉴也以漠含神虚故神正
即乎无门义已见上循天者与道游者也任
乎自然则神与化游未始离乎道随人者与
俗交者也顺乎人事接物以情是交于流俗
耳故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乱情是全其
素不谋而当不先为谋故得随事之当不言
而信应不失机故不在言而信不虑而得虚
心内彻故无虑而理得也不为而成因任端
居则无为而各成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居前
而众不害覆之以道则庶类斯安故不重也
卷一 第 13b 页 0525-029.png
导之以德故群性皆适故不害也天下归之
奸衷畏之归其有德畏其无私以其无争于
万物也故莫敢与之争柔服万物以道自胜
孰能与之比德哉
老子曰夫人从欲失性动未尝正也以治身
即秽欲之在身劳形污行以治国则乱欲之
在国劳人乱政也故不闻道者无以反性道
以示性性以反欲不通于物者不能清静得
理则通不挠故静原人之性无衷秽推究本
性受之自天久湛于物即易易而忘本即合
卷一 第 14a 页 0525-030.png
于若性若犹彼也与物接而生欲水之性欲
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唯圣人
能遗物反己遗嗜欲之物反清静之己是故
圣人不以身役物体乎妙者物不能累安受
役哉不以欲滑和其为乐不忻忻恬愉之乐
无所忻悦其为忧不惋惋济治之忧亦何嗟
惋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倾也忘位而同民
则不危其高也忘位而同患则不倾其安也
故听善言便计虽愚者知说之称圣德高行
虽不肖者知慕之说之者众而用之者寡慕
卷一 第 14b 页 0525-031.png
之者多而行之者少所以然者牵于物而系
于俗也夫人之生也莫不欲通鉴万类孤高
一身顺教善之言晞必然之策虽在鄙昩岂
无是心以其日与物迁久而从俗义且未胜
夫何及我故曰哉无为而民自化因其为而
为之即我无所为民自化也我无事而民自
富无赋敛之事以扰之则民自富矣我好静
而民自正不设法教以诱之民得任性之正
也我无欲而民自朴无情欲以挠之则民自
全乎性之朴也清静者德之至也至德不德
卷一 第 15a 页 0525-032.png
常清而静柔弱者道之用也能服刚暴是为
道用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祖也物生于无而
育于和三者行即沦于无形名之乃三体之
则一而一无所一可谓于无形也无形者一
之谓也以彼无形寄之在一一者无止合于
天下也夫有所止则涉乎形固不能通合万
类尔布德不已一者被物以成德也然物之
不穷故德之无已用之不勤无劳无息伣之
不见无形可见听之不闻无声可闻无形而
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
卷一 第 15b 页 0525-033.png
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
道体虚无能生形质声色之类莫不由之音
之数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宫徵成文
则乱于耳味之数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
尝也甘酸相和则爽于口色之数不过五五
色之变不可胜观也玄黄闲杂则眩于目音
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宫为音君味者甘立而
五味定矣甘为味主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
白为色本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一也者无
之谓也夫数之众寡皆起于一物之巨细本
卷一 第 16a 页 0525-034.png
生于无原其无者可得夭下之形处其一者
能总万名之本故立称一万物生焉故一之
理施于四海一之解察于天地无远近之不
达无上下之不明也其全也敦兮若朴混成
而无饰也其散也浑兮若浊与物而同尘也
浊而徐清冲而徐盈义已见上澹兮若大水
汎兮若浮云深广无涯去来无系若无而有
若亡而存也谓其形无体有迹亡应存耳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道为生化之阅
百事之根皆出一门莫不由之故圣人一度
卷一 第 16b 页 0525-035.png
循轨不变其故不易其常循天道之轨辙不
以事变而失常性也放准循绳曲因其直直
因其常以物性多宜无舍于道之纲度则能
曲全其性耳夫喜怒者道之衷也过当非正
也忧悲者德之失也不能自得好憎者心之
过也系执之过嗜欲者生之累也养生之过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阴主肃杀阳主和怿
施之为喜怒矣夫冲气以为和生之本也而
喜怒将过二气伤焉薄气发喑声所发者气
之和也阴阳相薄则喑矣惊怖为狂精神散
卷一 第 17a 页 0525-036.png
越则举措狂乱也忧悲燋心病乃成积人能
除此五者即通于神明形之能和神其王矣
神明者得其内也内静乃安得其内者五藏
宁思虑平耳目聪明筋骨劲强疏达而不悖
奚不乱也坚强而不匮精不竭也无所太过
无所不逮神明之功所适皆中天下莫柔弱
于水水之为道也大不可极深不可测长极
无穷以其能浮天也远沦无崖以其能载地
也息耗减益过于不訾不訾者不可訾量之
谓也然推其所过之理当为尾闾不訾訾名
卷一 第 17b 页 0525-037.png
未尝所出且夫属乎形性莫不有相制之力
则水之为大孰可制哉故称尾闾泄之入于
无底之谷也上天为雨露下地为润泽万物
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因雨露而资生以
润泽而成遂也大包群生而无私好泽及蚊
蛲而不求报恩周万类是无私也泽及微秽
不求报也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无
费未尝耗尽行不可得而穷极微不可得而
把握虚顺之至击之无创刺之无伤斩之不
断灼之不熏至柔物不能犯淖约流循而不
卷一 第 18a 页 0525-038.png
可麋散随所往之曲直体委顺而常全利贯
金石通乎至坚强沦天地势在不可制也有
馀不足故满东南之地也任天下取与禀受
万物而无所先后无私无公素且无私何公
之有与天地洪同是谓至德气轻浮以同天
体润泽以同地斯与大块之玄合故可谓至
德矣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者以其淖约润
滑也故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
有入于无间无不入也夫无形者物之大祖
也物各有祖道能总生故称大也无音者类
卷一 第 18b 页 0525-039.png
之大宗也无形故无声以无形声乃能为万
类之妙本矣真人者通于灵府与造化者为
人灵府者精神之形宅造化者自然之妙本
也精神玄达则与本实体道为人自有将无
纤芥之欲得非至真者哉执玄德于心而化
驰于神无为之化德迹不彰故云玄也真人
无心而物顺则其化不疾而若驰矣是故不
道之道芒乎大哉不言之教其化广矣夫发
号施令而移风易俗其唯心行也夫号令之
由生于德化故玄德被物不待教令而风俗
卷一 第 19a 页 0525-040.png
自移是知玄道在乎无心之心而行也万物
有所生而独知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守其
门静能知物之本顺能守事之由故能穷无
穷极无极夫唯清净无物则能穷而极之照
物而不眩响应而不止虚而静者能鉴能应
老子曰夫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志顺之弱事
济之强心虚而应当中不载故应之无失所
谓至弱者柔毳安静道者以不变为志非自
强之至矣故如毳毛柔弱附体而不扬也藏
于不敢行于不能于行藏之间无为无迹澹
卷一 第 19b 页 0525-041.png
然无为动不失时动在于应复何失也故贵
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托小以包大皆谓处
谦弱之卑小成道德之高大也在中以制外
心得则物得也行柔而刚力无不胜敌无不
陵守柔者直不可屈耳应化揆时莫能害之
非有揆度而因时以应故时不我失物不我
害也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
之积柔即刚积弱即强观其所积以知存亡
理势然矣强胜不若己者强之所胜在不如
己也至于若己者而格至与己同则格而齐
卷一 第 20a 页 0525-042.png
矣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柔之为用其
谁与争故其所胜出于若己且夫强之所胜
胜不如己今柔之所胜其若己则明柔之为
胜也大矣而强能之力安可比哉故兵强即
灭强则骄骄则灭木强则折革强即裂齿坚
于舌而先之毙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强
者死之徒也气以柔弱为和形以坚强为病
况乎人道好恶亦利害之可知也先唱者穷
之路也而后动者达之原也导事多穷因物
常达夫执道以偶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何
卷一 第 20b 页 0525-043.png
则不失所以制人人亦不能制也执道全中
以对流境则因之而可自正矣故处静而知
变则先可以制后观变而反静则后可以制
先斯皆制之在我不复为俗人之所迁也所
谓后者调于数而合于时也顺必然之数偶
可动之时乃得持后之妙耳时之变故间不
容息变时变矣理无息不容其间先之即太
过后之即不及物未变而制之机不应矣物
已变而制之形已成矣日回而月周时不与
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
卷一 第 21a 页 0525-044.png
得而易失也机宜之时惟圣乃得故圣人随
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事随可以尽举功易
可以常立守静道拘雌节守虚静之道能审
于机拘雌顺之节能因于物因循而应变常
后而不先柔弱以静安徐以定居恒德而从
容也功大靡坚莫能与之争也有而若虚物
乃顺耳
老子曰机械之心藏于中即纯白不粹夫因
动而济用之莫穷虚已无佗由之乃素载乎
智巧固不静而杂焉神德不全于身者不知
卷一 第 21b 页 0525-045.png
何远之能怀神全可以极化德全可以复物
归远之美莫非在身也欲害之心亡乎中者
饥虎可尾也而况于人乎同则不异避则以
志令旷然无欲与造化者为形虽猛毅之徒
以无感而不害也故体道者佚而不穷任数
者劳而无功数术数也夫法刻刑诛者非帝
王之业也法刻以良于刑足明神德不全无
以服化于天下矣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御
也箠策以至于繁用乃知控御失性无以任
力于脩途矣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先王之
卷一 第 22a 页 0525-046.png
法非所作也所因也因世损益以施法教非
有所作以衒其能也其禁诛非所为也所守
也守乎禁令使民知惧非有所设以示其威
故能因即大作即细能守即固为即败夫任
耳目以听视者劳心而不明以智虑为治者
苦心而无功人君明四目达四聪乃致垂拱
之化也任一人之材难以致治谓独任耳目
智虑者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力知
止此循道理之数因天地之然即六合不足
均也且夫顺物与之理合必然之数即天下
卷一 第 22b 页 0525-047.png
虽大不劳智力而万化自平听失于非誉目
淫于彩色任耳者必失于闻任目者必眩于
见礼禀不足以效爱诚心可以怀远禀乎礼
者但整其仪归爱之心未果能效唯推诚天
下可得感之也故兵莫憯乎志镆铘为下志
者害和兵之毒者寇莫大于阴阳而抱鼓为
细喜怒相攻寇之甚者所谓大寇伏尸不言
节教令之言不节是害于民也中寇藏于山
持险潜身以乘隙便小寇遁于民间苟窃为
事故曰民多智巧奇物滋起智过则巧巧则
卷一 第 23a 页 0525-048.png
矜能雕朴饰伪以惑于物也法令滋彰盗贼
多有不绝其利而止其盗虽繁法严令以禁
之则至乎窃法为盗惟增多也去彼取此天
殃不起去彼巧智之法令取此朴素之无为
则夭之咎殃不复起矣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也独任己智固为民害不以智治国国之德
也因而治之物得其性夫无形大有形细神
化无方故大品物有极故细无形多有形少
莫测为多可见为少无形强有形弱能制于
物故强物受其制故弱无形实有形虚恒久
卷一 第 23b 页 0525-049.png
为实迁变为虚有形者遂事也无形者作始
也遂事者成器也作始作朴也有形即有声
无形即无声散而为器则有可名反之于道
名不可得有形产于无形故无形者有形之
始也广厚有名有名者贵重也俭薄无名无
名者贱轻也夫广厚者世上之美名也俭薄
者道家之清德也物之所重则举其名我之
所遗乃任其实圣人守道谦薄自为广厚之
资执德不迁反在功名之本下之数句亦同
此耳殷富有名有名者尊宠也贫寡无名无
卷一 第 24a 页 0525-050.png
名者卑辱也雄牡有名有名者章明也雌牝
无名无名者隐约也有馀者有名有名者高
贤也不足者无名无名者任下也有功即有
名无功即无名夫广厚殷富有之功也俭薄
贫寡无之功也名者迹著名乃生焉无者迹
微非名所及故世以有功为美道以无名为
德也有名产于无名无名者有名之母也所
谓处俭寡之无名自生尊贵之大备矣天之
道有无相生也难易相成也形性者有无之
相生也事理者难易之相成也不知其然是
卷一 第 24b 页 0525-051.png
称天道也是以圣人执道虚静微妙以成其
德谓执无名之道乃成大德故有道即有德
有德即有功有功即有名有名即复归于道
忘济世之名复无为之道功名长久终身无
咎无功之功故可久忘名之名亦何咎也王
公有功名孤寡无功名故曰圣人自谓孤寡
归其本也夫有强济之功光大之名莫不由
谦损之故然则孤寡为王公之称者盖以谦
为本耳功成而不有故有功以为利无名以
为用济物之功假群生以为利无名之道寄
卷一 第 25a 页 0525-052.png
大人之成用也古者民童蒙不知西东淳朴
之至貌不离情形与神合言不出行言与行
一行步无容去饰言而不文任质其衣致煖
而无䌽禦寒而已其兵钝而无刃未知巧害
也行蹎迹猖狂之貌视瞑瞑不瞑之貌立井
而饮耕田而食无妄外之求不布施不求得
各足高下不相倾长短不相形无是非之心
也风齐于俗可随也言风俗齐同可随矣事
周于能易为也言事业堪能易为矣矜伪以
惑世轲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民俗夫人君
卷一 第 25b 页 0525-053.png
矜尚伪迹以乱政教轗轲常行以迷庶类则
俗分齐化事不周能是以圣人不用此以为
治本者也

通玄真经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