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广圣义--杜光庭卷三十一

卷三十一 第 140455c 页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0445-004.png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三十景六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
 疏老子德经
 义曰老子者太上老君之内号具如上卷
 所解德者道之用也道不立则德无以生
 德不崇则道无以明道以虚通为义德以
 尅获受名道能通物物能得道物得其所
 得故谓之德或云道道也德德也如孔子
 解易卦云需须也晋晋也剥剥也严君平
 云不道之道不德之德正之元也道德相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0445-005.png
 须不可散也古文道字从元从首谓□为
 诸法之元众圣之首也德字从直从心谓
 正观直心为虚忘上德也其馀道德相关
 之义具在上卷然此经下卷法阴象地其
 数偶故四十四章也夫道以虚无无形法
 阳而象天德以證实有困故法阴而象地
 或有移上经末章居下卷之末以取上卷
 四九三十六章法阳下卷五九四十五章
 法阴此亦后人妄为其意穿凿将恐乖失
 玄圣之本旨也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0445-006.png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疏此章首标/道用之名将)
   (明德全之化德全则淳朴不散代无/濡沫之迹道废则仁义遂行俗有浇)
   (漓之弊将欲变而更化以令求复其/初故先述上德之无为次述仁义之)
   (流遁结以去华居实使其复朴还淳/义曰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用故云)
   (首标道用之名指上德也上德乃不/德之德所以德今上德既全则淳朴)
   (不散淳朴不散则德化混同如鱼相/忘于江湖各遂其性故无相呴相濡)
   (之迹也次言失德则仁义乃行仁有/偏爱之私义有裁制之断故民化其)
   (上而浇漓焉及至前识为华上礼为/乱华乱益甚纷争必兴故圣人使复)
   (其初乃遣去华居实去华居实是塞/乱之源而复朴之门也故云使其复)
   (朴还/淳尔)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0445-007.png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疏上者举时也德者辩用也谓上古淳朴
 无为而理体道之主任物自然是上古之
 淳德故云上德至德潜运人无能名故云
 不德淳风和畅物遂生成德用常全故云
 有德注云物得以生之谓德者庄子杂篇
 之文
 义曰举上古全德之君不以德为德而有
 德也将明其次下衰故举上德为首夫至
 道之代德亦不彰矣上德之君亦犹上经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0445-008.png
 太上之君也潜融至化物自生成不彰其
 德德益光大是以有德也然天地万物之
 所禀受者道为之元德为之始道有深浅
 故有可道常道德有厚薄故有上德下德
 则道之与德不独在于帝王但行道者为
 道人行德者为德人行有深浅故有上下
 之殊也庄子曰虚无无为开道万物谓之
 道人清静因应谓之德人德有优劣世有
 盛衰故上德之君神与化沦体道而存德
 动玄冥天下归之莫见莫闻德归万物皆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0445-009.png
 曰自然所以云太上贵德也庄子杂篇云
 万物任自然而各得其生所以为德也故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
 全者圣人之道也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注德者道之用也庄子曰物得以生谓之
 德时有醇醨故德有上下上古淳朴德用
 不彰无德可称故云不德而淳德不散无
 为化清故云是以有德速德下衰功用稍
 著心虽体道迹涉有为执德可称故云不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0445-010.png
 失迹涉矜有比上为粗故云是以无德也
 疏此言淳风渐散德亦下衰故圣人美无
 为之风而百姓尚无为之迹尚迹为劣故
 云下德迹著则有德可称故云不失称德
 不失迹涉矜有矜有之弊淳朴不全故云
 是以无德
 义曰下德之君体德而行德既昭著上配
 于天下民知之或见或闻德及于物物归
 其德可称可显故不失其德矣执而不失
 矜德有为有矜有执去道甚远以有迹处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0445-011.png
 比于上德之君是无德矣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注知无为而无为者非至也无以无为而
 无为者至矣故上德之无为非徇无为之
 美但含孕淳朴适自无为故云而无以为
 此心迹俱无为也
 疏覆释上德也夫上德潜运无为而理淳
 朴不散故无名迹今言上德之无为者但
 含孕淳朴适自无为非知无为之美而为
 此无为故云而无以为岂唯无迹可矜抑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0445-012.png
 亦无心自化故注云此心迹俱无为也
 义曰上德之君性合乎道而命合乎一体
 自然为用运太和为神动合乎天静合乎
 地与道相得而无所为也神无思志无虑
 者此心之无为也不显其功而功若天地
 不彰其明而明并日月此迹之无为也夫
 此无为非效学无为而为于无为是无以
 为也阴阳为之使鬼神为之谋进退推移
 与化无极玄默寂寥而与化俱此谓心迹
 俱无为矣然德以包育于物亦所以彰其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0445-013.png
 迹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注下德为之者谓心虽无以功用彰著迹
 涉于有为故云为之言下德无为有所以
 为之此心无为而迹有为也
 疏此覆释下德也下德为之者谓心美无
 为之化而为此无为故云为之语心虽曰
 无为论迹即涉矜有故云而有以为言下
 德之为有所以为之也故注云心无为而
 迹有为也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0445-014.png
 义曰下古德衰心迹明著其君知有为为
 非知无为为是有为则浇薄无为则淳和
 有此分别故韬心藏用行此无为之事制
 彼有为之为故云为之心欲于无为游行
 无为于迹乃涉矜有也知无为为美有为
 为恶舍恶从善慕此无为以分别故是有
 所以而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注仁者兼爱之名下德衰而上仁见所以
 为兼爱之仁故云为之行仁而忘仁亦欲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0445-015.png
 求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此则心有为而迹
 无为也且上仁称无为者据迹欲无为而
 方止义未可以语下德之有为也
 疏此下明道废则仁义遂行言上仁者谓
 以仁为上佗皆仿此仁者兼爱之名也大
 道之行物无私惠淳风渐散兼爱遂存今
 明所以为兼爱之仁故云上仁为之行仁
 而忘仁虽有施而不求报兼爱则难遍终
 是小惠未孚是以语心常为有事故云为
 之论迹则近无为故云而无以为注云此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0445-016.png
 则心有为迹无为也
 义曰兼爱万物薄施无极谓之仁也素书
 曰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
 其生成是也仁者博施于物乃所以生偏
 私也比夫德则劣矣夫至道之代兼包诸
 行无所偏名故冥寂玄寥通生而不宰者
 道也物禀其化各得其得者德也成之熟
 之养之育之者仁也飞行动植各遂其宜
 者义也有情无情各赋其性者智也时生
 而生时息而息者信也顺天地之节固四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0445-017.png
 时之制礼也鼓天地之和以悦万物者乐
 也故恬澹无为无所不为矣及大道既隐
 而德化行焉至德之化亦兼之以大仁大
 义大礼大智大乐大信而共化焉泊乎德
 之废也仁独为仁义独为义不能兼而化
 矣夫何故哉行仁者以慈爱为心故无刚
 断之用是则义缺矣行义者以决断裁非
 有取有舍是则仁缺矣所以仁独为仁义
 独为义故不能兼化也然上仁者虽有兼
 爱偏私之迹能于仁忘仁则忘其迹其迹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0445-018.png
 虽无心有博施之念周旋悯物皆欲其安
 故心涉有为也上仁忘迹故迹无为也小
 惠未孚者春秋庄公十年鲁人曹刿对鲁
 公之语也是岁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将
 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闻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犠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0445-019.png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
 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
 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
 师即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
 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尅之夫
 大国难测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
 靡故逐之此言小惠未遍小信未孚故皆
 不广况兼爱之人必不周普虽力于行仁
 其去道德也远矣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0445-020.png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注义者裁非之义故云为之有以裁非断
 割令得其宜故云而有以为此则心迹俱
 有为也
 疏义者宜也谓裁非断割令物得宜夫淳
 朴已残是非斯起将欲裁非就是令得所
 宜故云上义为之谓心欲裁非就是有所
 以为之故而有以为注云此则心迹俱有
 为也
 义曰理名正实处事之宜谓之义也素书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0445-021.png
 曰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淳朴之代则无是非是非生而淳朴散矣
 辩是与非裁制断割者义也故知其是而
 明之知其非而制之明是制非则心迹俱
 有为也然义者所以立节行亦所以成华
 伪也理国理身偏执仁义而无道德何异
 乎钻冰求火北辕适楚乎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注六纪不和则为礼以救故云为之礼尚
 往来不来非礼行礼于彼而彼不应则攘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0445-022.png
 臂而怒以相仍引
 疏礼履也谓可履而行也庄子曰以礼为
 翼所以行于世也夫制礼者所以救衰弊
 也故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曲为之防事为
 之制淳源一失众务事驰且存检外之迹
 非曰由中之数故揖让崇其礼文玉帛昭
 其报施往而不来非礼来而不往亦非礼
 今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怒以相
  仍之故云攘臂而仍之
 义曰谦退辞让敬以守和谓之礼素书曰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0445-023.png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绪
 礼以成谨敬亦所以生惰慢也夫摘辟为
 礼澶漫为乐而天下始分矣徒得形表而
 不由中也威仪者言其恭肃矜庄有威可
 畏谓之威进退俯仰有仪可法谓之仪诗
 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又曰朋友攸摄摄
 以威仪是也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皆进退
 恭敬屈伸俯仰之容举其大数尔礼之大
 者婚冠丧祭邦国之本动静容止孰非礼
 哉礼者敬之体也如首之在上足之在下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0445-024.png
 尊卑自列不乘天理故君臣父子犹一体
 也上下相忘道之实也后之为礼者外备
 容仪内怀欺侮忠信不足则更相诛责玉
 帛以表其志揖让以饰其情施而不报往
 而不来则怨怒起争因以为乱故攘臂仍
 引曷若大礼与天地同节之美哉以礼为
 翼者庄子大宗师篇曰古之真人也其状
 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以刑为体以礼
 为翼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
 者所以行于世也道德既失仁义公行仁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0445-025.png
 失则兼爱之迹乖义失则是非之仪乱君
 子犯礼小人犯刑圣人观事观时以行礼
 法夷狄知逆命之诛臣子识尊严之敬因
 人情而设教斯之谓欤报施者乐记曰乐
 者施也礼者报也乐以彰德礼以报情往
 来之谓也曲为之防者防记曰子言之君
 子之道辟则防与防民所不足者也大为
 之防民犹踰之故君子礼以防德刑以防
 淫命以防欲子曰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
 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0445-026.png
 以为民防者也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
 富不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于上故
 乱益亡故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
 家富不过百乘以此防民诸侯犹有叛者
 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防者
 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
 有所让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
 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君不与同姓
 同车与异姓同车示民不嫌也以此防民
 民称得同姓以弑其君子云利禄先死者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0445-027.png
 而后生者则民不偕先亡者而后存者则
 民可以托以此防民民犹偕死而号无告
 子云修宗庙敬祀事教民追孝以此防民
 民犹忘其亲殷人吊于圹周人吊于家示
 民不借子云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以此
 防民诸侯犹薨有不葬者升自客阶受吊
 于宾位教民追孝也未没丧不称君示民
 不争也以此防民子犹有弑其父者丧父
 三年丧君三年示民不疑也故天子四海
 之内无客礼莫敢为主焉父母在不敢有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0445-028.png
 其身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以此
 防民民犹忘其亲而贰其君子云先财而
 后礼则民利无辞而行情则民争以此防
 民民犹有贵禄而贱行君子仕则不稼田
 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
 犬以此防民民犹忘义而争利以亡其身
 礼者防民之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
 民纪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其
 无别也以此防民民犹有自献其身子云
 娶妻不娶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0445-029.png
 姓则卜之以此防民春秋犹去其夫人之
 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昭公娶太伯/之后同姓也)礼非
 祭男女不交爵以此防民阳侯犹杀缪侯
 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子云寡
 妇之子不有见焉则弗友也君子以避远
 胡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不入其
 门以此防民民犹以色厚于德故君子远
 色以为民纪男女授受不亲男女不自席
 而坐寡妇不夜哭妇人疾不问其所疾以
 此防民淫泆犹有乱于族者子云婚礼娶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0445-030.png
 亲迎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娶恐事之违
 也以此防民妇犹有不至者斯皆严斯禁
 尚不能止况不禁乎此所以明道德既丧
 仁义又隳世乱而存礼礼极而为乱去无
 为之化日以远矣理世之君岂可背道德
 而专于礼哉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
义而后礼
 注失道者失上德也上德合道故云失道
 夫道德仁义者时俗夷险之名也故道衰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0445-031.png
 而德见德失而仁存仁亡而义立义丧而
 礼救斯皆适时之用尔故论礼于淳朴之
 代非狂则悖忘礼于浇漓之日非愚则诬
 若能解而更张者当退礼而行义退义而
 行仁退仁而行德忘德而合道人返淳朴
 则上德之无为矣
 疏此却明智弊之由也失道者失上德也
 上德合道故云失道尔上经云大道废有
 仁义庄子云道隐于小成道无不在而此
 亡大者约人而言尔故时淳则大道公行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0445-032.png
 俗浇则小成遂作小成作而大道隐仁义
 行而至德衰此则代俗淳醨之殊圣人适
 时之务尔故淳朴渐散则失道而后德德
 又衰则失德而后仁兼爱迹存则失仁而
 后义裁非不足则失义而后礼且论礼于
 淳朴之代非狂则悖忘礼于浇漓之日非
 愚则诬是故圣人救代之心未尝有异而
 夷险之迹不得一尔
 义曰五者之失随代浇淳而然也大朴既
 散全德守之德既下衰仁爱继之仁爱不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0445-033.png
 足义以制之义之不行礼以救之夫礼以
 救乱亦所以生乱何者礼烦则俗薄俗薄
 则交争交争则乱生矣然而理国之急礼
 为之上春秋昭公二十六年晏子对齐景
 公曰礼之为国与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
 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君令而不违臣恭而不贰父慈而教子孝
 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
 而正姑慈而从妇听而婉谓之善物也公
 曰善哉寡人而今而后闻此礼之上也对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0445-034.png
 曰先王所禀于天地以为其民也是以先
 王上也则理世之道礼为急矣道德既丧
 礼复不行其异类乎道德仁义日以丧矣
 礼所以救乱理民可不矜乎故君子撙节
 以明礼斯之谓也非从天降非从地出酌
 在人情而已矣
天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注制礼为忠信衰薄而以礼为救乱之首
 尔用礼者在安上理民岂玉帛云乎哉
 疏夫者发语之端也言末代圣人所以行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0445-035.png
 于礼教者由救忠信之衰薄尔若使人怀
 忠信复奚假于礼法乎而乱之首者以礼
 防乱则但可为理乱之首尔而非道德之
 化也
 义曰乱者理也如周有乱臣乃理国之臣
 也忠信既薄上下离心圣人设礼以教之
 约法以检之明尊卑上下以劝之著降杀
 等伦以节之虽忠衰信薄人不敢为乱者
 由行礼以理之矣四者既失而不以礼节
 之则民无所措其手足矣上文所谓曲为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0445-036.png
 之防民犹或踰之斯礼所以救乱致理之
 大务也礼经曰安上理民莫善于礼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故王者功成作乐理定制
 礼各因时而垂教历代以沿革不可执古
 之道守常不移矣子曰达于礼乐者民之
 父母也能达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
 无志气塞乎天地礼乐通乎神明所以乐
 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云礼云玉帛云乎
 哉斯可以施及四海以畜万邦故礼之救
 乱致理先王之所以急也若反淳朴敦太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0445-037.png
 和复道德然后礼可废矣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注识者人性之识也谓在人性识之前而
 制此检外之礼虽欲应时实丧淳朴故云
 道之华礼以救乱所贵和同而失礼意者
 则将矜其玉帛贵其拜跪如此之人故为
 愚昩之始
 疏前识者制礼之人也谓之前识者言在
 人识性之前制此检外之礼道顺人性礼
 存外迹以之此道乖失质素所以为道之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0445-038.png
 华也而愚之始者夫礼以静乱因乱救之
 贵在协和归于淳朴而代之行礼者不务
 由中之性唯务形外之饰敬爱不足币帛
 有馀非达观所存诚为愚之首故云而愚
 之始也
 义曰制礼之意所以救弊也夫何故哉道
 德既丧仁义复衰不制之以礼则奸乱生
 矣故制礼以救其弊焉于人识性之间制
 礼以节之进退动静未始不拘于礼矣谓
 圣人达知其事预为之防也故云在识性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0445-039.png
 之前谓之前识道以敦素礼徇容仪浇淳
 想悬故为道之华矣华者不实之谓也失
 礼生弊弊极则乱救弊而乱息故云静乱
 也礼得其所谓之协和矫貌饰容内无其
 实则为愚之首也夫因亲以教爱因严以
 教敬爱所以事亲敬所以事君爱敬不由
 于心玉帛以表其外非愚而何礼之作也
 叙尊卑明上下别同异正人伦使君臣父
 子不失其序今之为礼者中外相违华盛
 而实毁末隆而本衰礼薄于忠权轻于信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0445-040.png
 威不及义德不逮仁为理之末为乱之首
 诈伪所起忿争所因也有其礼无其心动
 不由中者其救弊也不足于致乱也有馀
 何者礼之繁也则进退盘躄一成规一成
 矩从容逶迤一如龙一如虎其谏人也如
 子其导人也如父习之变也以质为鄙以
 文为高贾以风声擅其虚饰作巧以誇竞
 尚华以检束此谓礼烦则乱智变则诈所
 以丹朱非咸池所化啇均非九成所变是
 礼乐虽设不克救之矣故俗之乱也礼何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0445-041.png
 为哉咏歌雅颂而风不能移也钟鼓丝簧
 而俗不能变也谦退辞让而天下不之信
 也守柔复雌而天下不之亲也悬爵设赏
 而贤人不至也攘臂执手而君子不来也
 貌谨辞丰而心诚不施者徒有礼容无益
 于救世矣是知感天地动鬼神尽敬于心
 推心于道明德惟馨神飨之矣潢污行潦
 之水蘋繁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可羞
 于王公可荐于神明斯由中之礼也苟不
 及此所谓愚之始矣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0445-042.png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
其华
 注有为者道之薄礼义者德之华故圣人
 处无为之事其厚也不处其薄矣退礼义
 之行其华也自居其实也
 疏大丈夫者有道之君子即前上德之君
 也道德无为谓之厚实礼义有为谓之薄
 华言圣人先道德之化故云处厚处实后
 礼义之教故云不居华薄
 义曰有道之君体真之士志趣广大道德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0445-043.png
 弘深之谓也大者言道德之大丈夫者数
 极于十人之长大极十之数十尺为丈故
 云丈夫举其全与大也所以老君十号亦
 号大丈夫大圣师是也夫抱道之君行上
 德之化无为无事惟精惟微以道教人人
 宗于道居其实也以德育物物宗于德处
 其厚也不以前识之华弊薄之礼而化于
 人故云不居其华薄矣通玄真经曰大丈
 夫恬然无惠澹然无虑行乎无路游乎无
 怠出乎无门入乎无房属其精神偃其知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0445-044.png
 见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
故去彼取此
 注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疏彼谓礼义也此谓道德也圣人去礼义
 之浮华取道德之厚实故云去彼取此推
 论圣人百虑同归二际俱泯岂有彼此而
 去取耶设教引凡托言之尔
 义曰此自大丈夫已下谓欲令行化之君
 尊道尚德复朴还淳去礼义之末迹变浮
 薄之华态使处于道德之厚不处礼义之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0445-045.png
 薄居淳朴之实不居玉帛之华驱有识于
 玄同跻含灵于道域而言去彼礼义取此
 道德也所谓设教垂戒非圣人实有去取
 之分别矣若人君能舍礼而行义去义而
 行仁除仁而尚德违德而适道去末之华
 薄归本之实华以兹为化岂不至哉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