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 第 140451a 页
卷三十 第 1a 页 0444-124.png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二十九景五
唐广成先生杜光庭述
将欲歙之章第三十六
卷三十 第 1b 页 0444-125.png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
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疏歙敛也此明圣人用权道以摄化众生
也夫人既有钝根利根故教有权有实圣
人欲量众生根性故以权实覆却相明利
根众生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略示方便深
达根原
卷三十 第 2a 页 0444-126.png
义曰圣人设教分权实二门上士利根了
通实教中下之士须示权门权门变通其
法甚广依经所判略具四门夫根者谓智
性之根也人之所禀真元道性能生众智
如草木之根生花结实展转相生故名根
也性之生智亦如此焉禀受之性由其气
也有清浊不同性有利钝差别气清和者
生乃颖利才智过人明古达今问一知十
此人根性既利了悟圆通见可而进知难
而退见善如不及闻恶如探汤故能见善
卷三十 第 2b 页 0444-127.png
则迁有过则改明方便之法知进趣之途
不俟权道诱之自达真实之教矣四门者
歙弱废夺也
疏钝根众生惑滞滋久自非以权摄化不
可令其归往故将歙敛其情欲者则先开
张极其侈心令自困于爱欲即当自歙敛
矣强弱等义亦复如是推而行之无不信
矣乍闻斯语以为非道德之意深达玄极
然后明权实之由故注云君子行权贵于
合义小人用之以为诈谲下文又云不可
卷三十 第 3a 页 0444-128.png
以示人者正为权道之难故尔
义曰钝根之人禀气浊杂者则生顽钝智
识不通莫辩是非岂知善恶或复贪性狠
戾徇欲恣情动陷罪缠永乖人域圣人常
善救物俯念含灵示以权门令其自悟故
开四门权道以摄化之第一将欲歙之必
固张之者摄其心也第二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者摄其性也第三将欲废之必固兴
之者摄其欲也第四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者摄其贪也夫心廉则道𢍆心侈则过生
卷三十 第 3b 页 0444-129.png
因侈获过自思获其廉矣此歙敛其心之
权矣性弱则德全性强则祸起因强起祸
自思复其弱也此伏性挫强之权也寡欲
则行清多欲则神浊欲深浊极自思复其
清矣此废欲清神之权也不贪则俭约极
贪则殃身因贪获殃自思复其俭矣此修
俭夺贪之权也皆先极其侈心使自困于
贪欲然后反性修道也乍闻者以为非无
为自化之旨然性有利钝之别悟有渐顿
之殊顿悟者不假于从权渐化者须资于
卷三十 第 4a 页 0444-130.png
善诱乃有权实之别尔权道教人合归乎
大义故云贵于合义也小人轻弄权道因
其诈欺故不可以轻示于非道之人矣论
语云可与立未可与权言用权之难也阴
符曰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此之
谓欤
是谓微明
注经云正言若反易云巽以行权权反经
而合义者也故君子行权贵于合义小人
用之则为诈谲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
卷三十 第 4b 页 0444-131.png
矣故老君前章示执大象斯谓之实此章
继以歙张是谓之权欲量众生根性故以
权实覆却相明令必致于性命之域而惑
者乃云非道德之意何其迷而不悟哉故
将欲歙敛众生情欲则先开张极其侈心
令自困于爱欲则歙敛矣强弱等义略与
此同此道甚微而效则明著故云是谓微
明尔
疏权道摄化其理甚微校其所中效则明
著故云是谓微明
卷三十 第 5a 页 0444-132.png
义曰权道至微用之则明校量其效可谓
彰显矣著明也夫圣人属念上士游心玄
𢍆无为冥符至道而权实之教安所用哉
所以权教之设为中下之智耳亦犹用兵
之道也上智伐谋制敌不在于兴师坐筹
决胜折冲千里而下智昩于机变必俟交
兵上决颈领下剖肝肺然后方知胜负之
势徐议进退之方如此昩于变通必须示
其权法因权变正可谓无弃于人矣巽以
行权可与立之义已具别解
卷三十 第 5b 页 0444-133.png
柔弱胜刚强
注巽顺可以行权权行即能制物故知柔
弱者必胜于刚强矣
疏易云巽以行权欲明巽顺谦卑则可以
行于权道故欲翕先与之张欲弱先与之
强而卒令其歙弱者是柔弱之道能制胜
于刚强也故云柔胜刚弱胜强
义曰易下系云巽以行权巽顺也既能顺
时合宜故可以行权也若不能顺时制变
则权不可行矣夫巽者齐也顺也东南之
卷三十 第 6a 页 0444-134.png
卦春夏之交斗柄东南万物洁齐矣巽主
申明号令以示法制故云巽德之制也又
巽主于风帝王号令犹风之行教能称扬
号令而不彰伐以自幽隐故曰巽称而隐
以是言之巽有柔顺洁齐幽隐不伐具此
四德复能发号施令应变制宜方可行于
权道由此而论权道不可轻而议之也若
合义能行则可以化恶为善兴国利民不
能者则害性伤身卒为诡诈矣人君教犷
恶之人以权制变然更守以柔弱示之谦
卷三十 第 6b 页 0444-135.png
和则刚强之人咸遵其柔德矣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脱失也利器权道也此言权道不可以
示非其人故举喻云鱼若失水则为人所
擒权道示非其人则当窃以为诈谲矣
疏脱失也利器权道也夫鱼之在水犹人
主秉权鱼失水则为人所擒权道假示非
其人则为小人所窃弄而为诈谲矣
义曰鱼之处渊也失水则死得水则生人
君用权道也得其人则为善失其人则为
卷三十 第 7a 页 0444-136.png
败鱼能潜深潭匿巨浸不贪饵不吞钩则
无失水之忧也人君能任贤良委忠正斥
奸佞塞回邪则无失权之叹矣鱼失水则
为人所擒君失权则小人得志窃人君权
道而弄之者必反白以为黑反善以为恶
肆其奸邪纵其残酷所以竖牛之废嫡立
庶倾陷于穆子之家赵高之疾正害忠隳
亡于秦祖之业民罹其祸人怨其君民散
国危不可以救矣说文曰诈欺也谲者谬
欺于天下也谲者春秋晋文公使楚怒而
卷三十 第 7b 页 0444-137.png
战乃执曹侯卑于宋楚果伐宋文公因而
战楚楚师败绩文公复召周襄王于河阳
以诸侯见且使王狩故大合诸侯而欲以
尊事天子以为名义自嫌强大不敢朝周
喻天王出狩因得尽君臣之礼皆谲而不
正之事也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
书曰天王狩于河阳非其地也若此尚谓
之谲谬况奸臣小人弄权欺主得不戒而
自悔乎修道之士内正其心外正其行内
外惟一贞正无邪然后属心动念可以昭
卷三十 第 8a 页 0444-138.png
感真灵如其言行相违邪而不正虽屈伸
俯仰外饰其容信无益矣
道常无为章第三十七
卷三十 第 8b 页 0444-139.png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疏道性清静妙本湛然故常无为也万物
恃赖而生成有感而必应故无不为也夫
有为者则有所不为也故无为者则无不
为矣
卷三十 第 9a 页 0444-140.png
义曰道性无杂真一寂寥故清静也玄深
不测如彼澄泉故湛然也寂然不动无为
也感而遂通无不为也无为者妙本之体
也无不为者妙本之用也体用相资而万
化生矣若扣之不通感之不应寂然无象
不能生成此虽无为何益于玄化乎若复
循回不息动用不休役役为劳区区无已
此之有为也何所宁息乎当在为而无为
以制其动在无为而为以检其静不离于
正道无滞于回邪可与言清静之源矣
卷三十 第 9b 页 0444-141.png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注妙本清静故常无为物恃以生而无不
为也侯王若能守道无为则万物自化君
之无为而人淳朴矣
疏侯王若能守道清静无为无事则万物
将自感化君之善教而淳朴矣
义曰君王理万方诸侯率一国俱能用无
为之道清静之化万物化于下侯王静于
上可谓至理矣教而后化是从而化也不
教而化是自化也教而化者无不为而能
卷三十 第 10a 页 0444-142.png
化物也不教而化者无为而自臻于化也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注人既从君上之化已无为清静而复欲
动作有为者吾将以无名之朴而镇静之
无名之朴道也
疏无名之朴道也欲作者动作有为也吾
者侯王自称也言人禀承善教以化君德
无为清静矣而复欲动作有为者吾则将
以无名之朴以镇静之令其清静不动作
也
卷三十 第 10b 页 0444-143.png
义曰夫应用则为道道有强名也摄迹复
归朴朴无名也侯王以道化人人禀其化
皆清静矣若复他境所牵人欲动作者侯
王复以道之妙本无形无名之至朴镇静
其心不令有为动作常合于道化清静也
人之修道融心寂神已有通感而世尘妄
起外念忽生将超躁竞之途或溺是非之
境即可急诣静室思玄念真以无为之道
镇其心灵制于妄想如水之浊徐以澄清
则三尸不能干百邪不能扰魔试都息造
卷三十 第 11a 页 0444-144.png
于虚无之阶矣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疏上言凡人欲动作有为者人君则将无
名之朴而镇静之今言于彼无名之朴亦
将不欲者夫所以镇无名之朴为众生兴
动欲心若复执滞无名还将有迹令此众
生寻迹丧本复入有为则与彼欲心等无
差别
义曰凡人既化清静而复动作有为以积
习生常沉迷日久亦犹水难清而易浊性
卷三十 第 11b 页 0444-145.png
难澄而易昏心难静而易动志难久而易
退人君当以妙本之朴镇而静之亦既静
矣又当兼忘所执都令泯然则冥寂玄通
洞达真妙是令众生不滞于迹圣人不滞
于空空有两忘尽登正观矣
疏故初用无名之朴以镇静苍生欲心苍
生欲心既除圣人无名亦舍喻如药以理
病病愈而忘药舟以济水水济而遗舟若
水已济而仍守舟病已除而复尝药岂唯
不达彼岸亦复更生患累矣
卷三十 第 12a 页 0444-146.png
义曰既已静于人性复能遣其无名如既
济而忘舟病愈而忘药可谓达真修之要
矣夫舟药者喻言教也众生轮回世网迷
惑有无渐染六尘牵缘众恼而为病也老
君演无为之训叙弘救之功以此真经为
理病之良药因经开悟迷惑自祛洗内染
之尘绝外牵之恼积病既愈世网尽除然
须遣教忘言混融归道矣又以世间众恼
生死轮回流浪真元漂沉正性有如巨海
陷溺众生逐境随波无由超度老君以此
卷三十 第 12b 页 0444-147.png
经玄妙理国济人于忧欲海中拯拔群品
因经得济如乘巨舟横截迅流超登彼岸
欲波不能荡其性爱浪不能溺其心出积
苦之庭践长生之域既已济矣然当忘所
乘之舟舍所执之行栖神无何之境游心
自得之乡是可谓虚而保真清而容物人
貌而天泛然皆顺独任自然矣若执所乘
之舟保所饵之药不达而生患岂虚言哉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注言人君既以无名之朴镇静苍生不可
卷三十 第 13a 页 0444-148.png
执此无名而令有迹将恐寻迹丧本复入
有为故于此无名之朴亦将兼忘不欲于
无欲无欲亦忘泊然清静而天下自正矣
疏夫无名之朴既将不欲不欲之欲于此
亦忘则泊然清静是名了出君无为而上
理人遂性而下化不烦教令而天下正平
故云天下将自正
义曰众生动作之心既已静矣而又忘舟
药之喻仍遣无名之朴不欲之欲亦复都
忘是则了出有无旷然不滞君于上也不
卷三十 第 13b 页 0444-149.png
言而自信人于下也不化而自行不言而
信是无为而上理也不化而行是遂性而
下化也化及于此何教令之有哉天下正
平可复于太古之道矣理身者因教而明
道悟道而忘言不为誉故无怨不为利故
无害理心术理好憎适情性不惑祸福不
妄喜怒混然与大道冥通而忘其所习遣
其所执心寂于中神化于外修于无修学
于无学得于无得可谓明真经之玄赜窥
大圣之堂奥矣上经法天故奇有三十七
卷三十 第 14a 页 0444-150.png
章此章居其末更复显明至道妙用重训
人君侯王明此微言可臻于了悟矣
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之二十九
卷三十 第 14b 页 0445-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