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义(二)--刘惟永卷二

卷二 第 140095c 页
卷二 第 1a 页 0432-074.png
道德真经集义卷之二染五
    (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集)
    (前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丁易东校正)
   道可道章
 赵实庵曰初显常二○一绝相显真○道
 可道非常道道可道形而下者之谓也非
 常道形而上者之谓也形而下者道散于
 形名度数之间形而上者道隐于空虚寂
 寥之地盖即物以求道道固不可得以其
 不可得形器非道也离物以观道道亦无
卷二 第 1b 页 0432-075.png
 所有以其无所有神妙无方也心为道之
 体道与心无殊性者心之生心与性不异
 心之与性无状之状道之与心无物而物
 心也性也道也谓之一而分三有也无也
 同也裂于三而会一一即云数道岂数乎
 一妙而神道岂离数妙则无矣道者岂得
 而言哉用即显明物物无非于道矣所以
 形而下者虽可道即非常之道存焉形而
 上者虽非常之道而可道之道著矣若夫
 形乎真伪真为常道而伪为可道托以虚
卷二 第 2a 页 0432-076.png
 实道为实性而物为虚妄且以事理形容
 庶几有得虽云常也变实在焉所以言常
 者常即性之地心即道之用合而言之总
 谓之常常之体取其不变以其不变故谓
 之常真常之中流出万有又常者大也由
 是观之常岂不大乎常者圣人之照用也
 言常不必言道言道不必言常所谓常者
 道也道者常也必欲言道而不言常非常
 岂能定一必欲言常而不言道非道岂能
 显通常则常存常存者不变通则通物通
卷二 第 2b 页 0432-077.png
 物者无穷本一体而非二用即一体而具
 变常且若天岂不常乎阳九之极天有时
 而变地岂不常乎百六之极地有时而发
 日岂不常乎日有时而亏月岂不常乎月
 有时而蚀乾之上九则无首鹏至六月乃
 云息则知丽乎形者堕乎数者必有穷惟
 常则无形无形则无数无数则不生不生
 则不灭自天地至于万物皆形数者也岂
 同吾之真常乎故曰可道者非吾之常道
 常岂不变也不变谓之常可乎变岂不常
卷二 第 3a 页 0432-078.png
 也不常谓之变可乎物之生也常与之俱
 生物之化也常与之俱化生生而不生常
 固无迹也化化而不化常固自若也自生
 自化无真常而生化者其能尔乎常生常
 化本真常而生化不停者也行流散徙不
 主故常消息盈虚不常故主即万形而不
 见在一性以常存穷则变变则通大人之
 适时者以此可则因否则革圣人之知化
 者以此用之为天下者号曰神器行之以
 利万物者乃曰明权思之以至元极者谓
卷二 第 3b 页 0432-079.png
 之微妙运之以因阴阳者故曰神机至于
 尧用之而仁舜用之而孝禹用之而决江
 河汤用之而跻圣敬虽然用之不同其实
 一也惟有道之君子不与圣人同忧者为
 能体常○二绝名显实○名可名非常名
 以名可命者必有形也道既无形乌得而
 名焉经所谓非常名可名者非吾之常名
 则常亦有名也常惟不生生即是物是物
 皆可名也常惟不用用即为事是事皆可
 名也而欲究其生物之本用事之祖了不
卷二 第 4a 页 0432-080.png
 可见列子曰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
 所且道有合散性有交辨以无合无无有
 入无间神飞电掣岂可迹哉此不可名也
 故合则同体此之合者合于太虚也散则
 成始以无出有不生者能生生精含气育
 岂可昩邪此之散者散于万物而成形此
 可名也生阳于子子美见于东南斯道之
 出而交物也生阴于午午美尽于西北此
 道之复而辨物也交物其显乎显则万物
 之名自著矣辨物其隐乎隐则一真之元
卷二 第 4b 页 0432-081.png
 莫睹矣以无可睹者为常名可名者且不
 得而同也以所睹者为可名则常名者亦
 不得而遁矣出冥入冥至道其神乎且敦
 名也哉孰不名也哉○次分有无二○一
 太虚肇一○无名天地之始以道在至无
 玄眇之地湛若常存不与一物为累凡有
 相者皆非吾之常道次言非常名以名者
 在乎形质分量之间随其美恶未有一物
 而无名凡可名者皆非吾之常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前言非常名则是
卷二 第 5a 页 0432-082.png
 常者未离乎名也今言无名以无字破常
 字也无名天地之始无名者即常道也常
 道者即无名也夫何一理而两言之谓道
 不可言言之者终莫能至道本无名名之
 者终不及质当以非常之常言之固两言
 也常道常名即言其妙无名有名即言其
 用无名者生天地有名者子万物凡以显
 其用也原夫至道之体湛如太虚一物不
 生无名可得至静之极静极生动所以一
 气肇生为物之始谓之触而非触谓之感
卷二 第 5b 页 0432-083.png
 而非感本乎虚化神神生气生生之理于
 是乎恢张道生一一为始万象之灵于是
 乎均赋有非有也是有一而未形无非无
 也即太始之形始如月魄之在艮类涓流
 之发源渐始乾坤谁尸造化此乃不为而
 为者也今也以无为妙万法归休以有为
 非凡夫自味道隐则无用而致用致用者
 一气为先法生则用法而不穷元始无极
 一虽堕数通乎数则长生始则有形鍊其
 形而不死夫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则
卷二 第 6a 页 0432-084.png
 五行之生数九木三火七金五水十土则
 五行之始初若得其初则知金木之承元
 合其成则晓水火之生死木随子复申宫
 而始住其胞乾天属金东方而称其用事
 故六爻皆九与木得以同原寄体金方实
 一家之妙用至于金来乘袭居寅位以氤
 氲七气之天处三阳而受孕至于火从兑
 出亥位得三水土艮兴巽方朕兆乃见寅
 申巳亥女台曰始而不凝气形质全由此
 修生而不断故义殊洪范生数有克而有
卷二 第 6b 页 0432-085.png
 合理出仙经一则循元而不终故云始也
 出自无名二○太极生三○有名万物之
 母夫始者造端也未见其生也生者母也
 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
 此有名也经以无名者始之有名者生之
 是无出而为有矣尔雅曰肇祖元胎始也
 坤卦以地道妻道臣道母道也乾始之坤
 生之是故配夫妇然后有男女有男女则
 母之名始彰矣故先言始而后言母凡有
 四说焉一以阴阳言二以天地言三以父
卷二 第 7a 页 0432-086.png
 母言四以有无言夫阴阳者气也气也者
 分阴阳也一气初肇本无阴阳太极既生
 一气自析轻清者上升而为天重浊者下
 降而为地又开天经云天气已足馀气为
 地夫言足者乃见阴阳有定数数足而后
 分以混元之时虽有阴阳缠鍊未极混而
 未分则列子所谓气形质贝而未相离故
 曰浑沦是也又曰元始以玄元始三气上
 生三十六天下生三十六地上下合德以
 为阴阳又曰清者浊之源见乎清静经阴
卷二 第 7b 页 0432-087.png
 者阳之泽见乎生神章由是观之阴阳本
 乎一气而自分为二故曰合而分天地之
 始生也本无父母生于太虚空洞之中结
 于混沌一气之内状如鸡子内黄外白其
 未分也天地孕于灵源及其分也上下判
 为天地三合成德积九为阳九阳既升馀
 气为地故天有九天地有九地大罗三十
 六天金火土宫三合之数成也中罗三十
 六天合三十二天四始之数生也救苦经
 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是天之生地
卷二 第 8a 页 0432-088.png
 之成合天地之数总七十二以为节候成
 始而成终也天地者道之垂象道无所寓
 寓于天地天地无所寓寓于乾坤故以天
 为父地为母天地以一气合而生万物为
 父为母始之者则归之乾生之者则归于
 坤始之生之其道一也岂天之形为男地
 之形为女邪凡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苟未
 得意象岂尽之是故以一气而论天地犹
 坎一之分精神此合而分也由是观之道
 为天地之母天地为万物之母乃可知也
卷二 第 8b 页 0432-089.png
 此分而合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自天
 至地八万四千里自地至天亦然也以卦
 象论之自复之泰为三阴三阳乾下坤上
 为天地交泰之时也易曰男女合精万物
 化生是也泰者中和也于是中有冲气焉
 窈冥恍惚会至真于其中是万物含生之
 意也然天地以八万四千里准之以阴中
 阳半为春分阳中阴半为秋分亦男女交
 合之象也虽天之远地地之远天非以气
 而交和奚有父母之名生生之理也故未
卷二 第 9a 页 0432-090.png
 分则谓之混沌既分则辨为阴阳异姓则
 合为男女婚娉则合为夫妻易曰有男女
 然后有夫妇也故取母以言生夫有而空
 者物之反无而神者真之原即无名者真
 空之原也即有名者妙以应物之用也然
 则真无者岂待有而欲显其妙乎一气自
 析三才自分万物自植孰主张是孰纲维
 是是谓自然若论使然有自而然无自不
 然岂免天运地成阴交阳接不有母也宁
 显其生不有生也孰认为母经曰道生之
卷二 第 9b 页 0432-091.png
 道即万物之母也入而无出而有若有机
 缄而不能自已有无二致非道而谁立母
 之名出虚为实立始之目出实背虚一有
 一无道之妙用无元之一当识太虚返还
 之功必自于母天地之数离五坎十五五
 为母散而生万物者谓之妙有如六戊加
 坎六己加离生生之理于是可见○三辩
 体二○一静照常体○常无欲以观其妙
 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指常道
 常名为尽妙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使人
卷二 第 10a 页 0432-092.png
 绝视听于名言之外此非有心者可得惟
 无心者可了乃谓之常道者是也次曰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言道有妙用
 前四句言妙后二句显用盖言妙而不言
 用道无所显言用不言妙事或障理且万
 物受命于无而成形于有理之必然而圣
 人睹之存乎见见夫道无色相真绝名言
 究心必彻于无心诸趣必穷于实趣既虚
 无之是道何有物之相因不绝见闻宁归
 清净夫清净者性之本也色相者名之因
卷二 第 10b 页 0432-093.png
 也性本湛然非名非相离性而相为妄为
 虚所以名从体相而生相自念心而起真
 伪两立道本难原故作经者必主于虚无
 穷理者当观于色相缘虚见实从幻妄以
 知归有自无生精想尘而成就物无自性
 所以言虚道乃无名以其非色此庄子所
 谓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二即常致
 用○常有欲以观其徼道本不生生无非
 道道降在物物无非真及乎物来归之道
 未尝主此道之真常脱然无累奈何虚玄
卷二 第 11a 页 0432-094.png
 泛景一气自生混沌凝真三才具体著象
 于天则六气之回薄成形于地则五行之
 生成阴阳总其大数八卦定乎四时准则
 有常变化不已一生一灭在物理之固然
 不死不生因阴阳而致妙通乎此道必属
 至人未达生原徒归幻灭故常为大本变
 乃通神自尔不穷造化直指休浮不知死
 乎数者物失其神通乎数者形岂自累所
 以有无同妙二理俱玄正陈性命之因岂
 得有为为妄他教则无馀尽物此道见之
卷二 第 11b 页 0432-095.png
 者昌观徼则在理为粗入妙则即理即事
 愚尝探天机阳无阴阴无阳二者相索而
 始合或言龙无虎有龙见虎而二俱无形
 或言汞无铅有铅见汞同而为鬼隐所以
 言无言有性命同归一阴一阳是之谓道
 造其至妙然后有不测之神此道德之玄
 玄也故伏羲画卦知无中之有而其象乃
 陈孔子系辞达有中之无而惟神不测相
 因有无不二徼妙○四玄同○一权实双
 显○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经自无名天地
卷二 第 12a 页 0432-096.png
 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显道降而为物自常
 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分有分
 无显出显入谓道本一致妙用玄彰使人
 直认本原先以有无二致摽之后以同出
 异名一贯其义此两者一有一无也同出
 者同出于道而二名也易大传所谓殊涂
 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且智彻为明悟有无
 之一体疑其有二执有物以非无未可立
 谈盖众人之情动辄有碍碍即不通说有
 者不容言无说无者不容言有依此疑中
卷二 第 12b 页 0432-097.png
 乃分顺逆顺观者众人也指物为有有为
 见存天高地下川融岳固五色之粲然音
 声之嘈杂名利之崇荣富贵之显大天伦
 之结固万法之铺张举皆实有若有人焉
 指此云虚谓此非实彼方胶固未以色空
 认妄为真一切众生随境易流固名为顺
 指真空为实幻化为虚死生为一富贵为
 他声色为邪根亲戚为偶聚四大为和合
 知空本不空知色本不色此逆观者之所
 为也盖顺以易如水之就下从之也去而
卷二 第 13a 页 0432-098.png
 不返逆则难如策蹇以登山虽苦也而至
 之则乐此天人之界畔见觉之宗由初分
 之而恐其异见终合之而使彼同观有无
 同出于一天出殁共为之终始庄子曰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自其异者视之
 肝瞻楚越也又岂可与之论大同哉○二
 事理兼融○同谓之玄前言有无同出于
 一体使人不得以有无而殊观是圆融至
 理也后密严其教故曰同谓之玄同之字
 从一从一口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所
卷二 第 13b 页 0432-099.png
 以不同一口则是非同矣故大同者离人
 焉离人则入乎天入乎天则同乎道同谓
 之玄是大同也且有无二理同谓之玄以
 无为玄则妙而不可见故玄也以有为可
 见岂得同谓之玄邪夫万物于无中出有
 有中含无本一性也又何假以不同而同
 之性理自破色空为初玄离有无为重玄
 则义渐明矣悟则头头是道迷则见见皆
 殊直以死生为一条可不可为一贯平等
 性智方可造入御解曰妙而小之谓玄玄
卷二 第 14a 页 0432-100.png
 者天之色书义曰小而妙之谓玄大而敏
 之谓俊德藏之则妙而小显之则大而敏
 故于圣人在下则称玄于在上则称俊妙
 而小之谓玄诚难言也夫道无形相孰分
 小大道大天大岂得云小其在物也于小
 奚分谓之隐以其不形谓之奥以其不测
 盖圣人之心体道则妙也出而应物在理
 则隐在事则显事小而反为大者注人之
 耳目也道大而反居小者处心之渊微也
 小则右右则阴以相之藏妙而不藏用也
卷二 第 14b 页 0432-101.png
 大则左左则君以临之显事而不显理也
 故曰妙而小之之谓玄○五赞美○一诸
 法体妙○玄经自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复次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是结前二句义合有无归于一致又曰玄
 之又玄初谓见觉相照悟此有无玄同一
 致乃深识也及又玄之义又非前理可毕
 经意次第言之也有无生于道道所以司
 有无者也而有者自有非道之有无者自
 无非道之无此道主之而不主者也然无
卷二 第 15a 页 0432-102.png
 亦出于道有亦出于道无体既玄有体不
 得不玄也盖无出而为象为数象数入而
 为灭为无列子曰自生自化是也如是则
 有无不干于道明矣而有无皆自道出二
 者所以各得玄也譬如一父二子父子之
 姓同一岂以父之姓子长而不子少乎此
 显道之玄而有无不得不同玄也及用之
 在人道生乎一一数也始也抱始一之义
 归之太无然后见身中用事也岂直以虚
 言载之邪龙虎交而成圣胎圣胎灵而见
卷二 第 15b 页 0432-103.png
 真人真人出而乘神光庄子曰上乘神光
 与形灭亡○二妙先众法○又玄诸法从
 道而生粗之与精一一皆有玄理曰体玄
 也体之玄未脱乎迹去体之玄离体之用
 造形而上斯又玄也楞严曰妙常寂有无
 二无无二亦灭此言性也前云经以次第
 言之次第者即分顿渐顿渐即分大小乘
 大小乘分列果位如海空智藏论有无之
 义至妙有妙无为究竟也如性宗论内空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
卷二 第 16a 页 0432-104.png
 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
 空自相空共性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
 性自性空理犹未极不可得空方又玄也
 又玄之宇叹道之深远二边不立中道不
 安言默匪穷谓之实际则步不蹑虚始为
 真一则存乎有得所谓微妙者也今分顿
 渐二门三乘阶次以證玄之又玄义今夫
 混元之前无名无象混元既判有象与名
 自无名已前直悟其理则谓之顿若从有
 名之后摄有归无则谓之渐盖顿则不立
卷二 第 16b 页 0432-105.png
 一法渐则始于修为修为之门自言教得
 所谓日益益而能损至于又损乃證又玄
 者也在性如是在命亦然卫生之经初自
 于养生次至于长生终至于飞仙顿渐之
 理各有攸趣重玄之义非中小乘本际言
 太上道君曰非空不空亦不空空非法非
 非法非物非非物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
 因非果非非果非始非非始非终非非终
 非末非非末而为一切诸法根本无造无
 作名曰自然自然而然不可使然不可不
卷二 第 17a 页 0432-106.png
 然又曰所言玄者四方无著乃尽玄义由
 是行者于空于有无所滞著名之为玄又
 遣此玄都无所得故名重玄众妙之门今
 立顿教名为又玄其义焕矣又以大乘及
 无上乘言之玉清之教为大乘泯迹三清
 为无上乘且如太清九品上仙是入玄者
 也九品上真至玄者也九品上圣又玄者
 也三清俱泯无量玄玄也此皆以性明之
 以道会之经之大意存乎此矣故当部谓
 之圆教性命该摄夫德入而为道性融而
卷二 第 17b 页 0432-107.png
 为命此之命者尽性至命与长生之命又
 不同也夫养生之命非特尽性而已必有
 深根固蒂者存焉又依长生宗分玄之又
 玄列为二门玄者万物之理具有也出器
 入觉用中显妙妙中通神此皆谓之玄也
 玄常隐矣以隐为秘秘而不传故华堂内
 禁之书而测之在入也能测之者是谓见
 机易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然物之隐玄
 未若人身之隐玄人身之玄即天机也老
 君曰人身微妙凡世难言谓一切人贵远
卷二 第 18a 页 0432-108.png
 贱近不知身中之玄而徒欲穷物于外夫
 身中之玄圣人察阴阳之微而法象乾坤
 为九丹之诀长生之宗谓道要玄微天机
 深远非至至者不能言焉此法出于三皇
 而传及黄帝厥后继圣颇多而遗文则略
 独魏伯阳作参同契正取周易爻象系辞
 配合乾坤六子运动天地玄机发其阃奥
 辞曰夫修金液太丹先寻天地混元之根
 宄阴阳造化之本明水火克复为夫妻认
 金水之情相生为子母故有男兼女体则
卷二 第 18b 页 0432-109.png
 铅内产砂女混男形则砂中产汞曰者阳
 也曰中有乌阴含阳也月者阴也月中有
 兔阳含阴也故有阴阳反复之道水火相
 需之理造化之道明矣既知其位复知其
 根乃天地混元之根也既取其根又取其
 象乃阴阳匹配之象也既得其象复询动
 静动静既明须知其数既知其数乃依刻
 漏刻漏既分须明进退进退既明乃分龙
 虎则南北之界分焉金水之形合焉则大
 丹可修复有法象内外水火有燥湿焉有
卷二 第 19a 页 0432-110.png
 鼎室焉有胞胎焉有进退焉有爻象焉有
 水火之候焉有抽添之则焉有诸卦模样
 焉有离合之形焉如上所举一一皆隐玄
 妙于其中也须以智穷仍须师授若谓玄
 关秘密置而勿言则长生之宗又安在也
 向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言始
 与母不言终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至于
 毕法定三成之理载金诰玉书之文传道
 述五仙之宗辨九还七返之要此搜括玄
 玄者也至如小成之人为初玄中成为至
卷二 第 19b 页 0432-111.png
 玄大成为玄玄此见乎修身养命服气鍊
 丹终以超脱飞升升玄究竟皆有渐也如
 彼其性自妄空以至于真空如此其命自
 修生以至于登真玄之又玄其义如此夫
 能无也未能无无也则未可为众妙之门
 能养气也未能鍊神也未可为又玄之理
 性存于空命存于实方显妙门岂自妙也
 曰众而已○六统象德也○众妙之门字
 说以三人为众此非三而止也自天地至
 于万物自有情以至于无情咸所统焉故
卷二 第 20a 页 0432-112.png
 为众妙之门也盖至于玄是为尽性尽性
 则一而已矣又玄则是为至命至命则入
 乎不死不生然则道者无门无旁四达之
 皇皇今以门而言之则道者果有所乎是
 不然也以门言者不在乎所以道言之性
 有返动以其返动则以出入而言凡出入
 而言未见成性也至于成性则无可成者
 孰出孰入如此然后能会万有于至虚之
 地妙一性为不测之神易曰成性存存道
 义之门故出生入死阴符所谓天生天杀
卷二 第 20b 页 0432-113.png
 道之理也出机入机艮象所谓时止即止
 时行即行也有出而不惧者则体道也有
 入而不欣者通玄也又有出入而不知所
 以为出入者尽妙也则知门者通万物生
 杀之理显众甫归焉之宗且万物受命于
 无是自无而出有也受命于道者皆妙也
 故曰众妙妙如何哉犹之水也犯者必濡
 凡有道而生者皆有妙也次以谓我从众
 妙门而出得乎一也一在我矣我将负此
 妙而返入归根复命体乎又玄亦能妙众
卷二 第 21a 页 0432-114.png
 者也犹之火也自我而明向物皆明自我
 而化万物皆化始也道之妙我也终焉我
 亦妙物也一至于此道果妙我乎我果妙
 物乎终进乎不知也
 邵若愚道可道至众妙之门大道者至虚
 至静无形无名不可以视听求不可以思
 议知不可以语言及此无始无终常存不
 改之道自虚无始化一气因有一气之迹
 是故可道既云可道则非常存之道既有
 气之名可名则非常存之名未现一气已
卷二 第 21b 页 0432-115.png
 前无形无名之时此即天地之始此不可
 言之道缘有一气之名为生万物之母此
 可言之道乃知我身从一而有人能以一
 为法悟入而见大道夫大道者人之真心
 也一气者心生之欲也夫真心本来虚静
 元无生灭因真心动而为有其名曰欲念
 也智也几也识也缘心起欲故随欲受生
 既生之后受纳好恶攀缘不息著五色殢
 五音恃强梁居宠辱迷妄为心因执妄心
 盖覆一心不明一气之道若人舍妄去欲
卷二 第 22a 页 0432-116.png
 便是一心此心持之则为正得之则为灵
 为万物之母乃生死之根缘其存欲盖覆
 真心所以有生有死人能无欲无欲则虚
 静乃同无名之始便能出离死生故老子
 云常无欲以观其天地之始此乃出离生
 死之妙又云常有欲以观其一气之道故
 为徼边也浅之意不可将心求心为有欲
 不可将心灭心为无欲此有无两者同摄
 为一缘出言为教而分有无之异名有无
 混同谓之玄释氏谓之不二法门又谓之
卷二 第 22b 页 0432-117.png
 中道玄之门以中为法设喻如筌然法从
 心起既起于心系著在中则非虚静老子
 恐中道法缚不能舍筌故将又玄以释之
 学人但不著有无亦不居玄之中道实际
 理地不受一尘则心虚静乃是无为故不
 须推照以无所得故始是无欲所以纤尘
 不立故名清静都无作用故名无为无修
 无證故名自然都无一物故名虚静自在
 无碍故名逍遥一味平常故名恬淡是故
 心无欲则离诸分别离分别故无烦恼心
卷二 第 23a 页 0432-118.png
 无欲则触事无我无我则无争故无咎心
 无欲则离诸善恶离善恶故不拘因果心
 无欲则不著万物故无生无生故无死夫
 心常无欲者乃众妙之门
 王志然道可道至众妙之门道不可言言
 而非也道不可名名而非也谓之曰道可
 得无言乎可道之道非常道之自然可名
 之名非常名之自出常道常名如环之无
 端如四时之行焉未始有极未始有始而
 乍起乍灭代废代兴非吾所谓真常者也
卷二 第 23b 页 0432-119.png
 常无欲以观其妙者道之体常有欲以观
 其徼者道之用而体用每寓之于恍惚有
 无精粗微妙之间固不可以智知不可以
 识识以至视听迎随皆不可得云何得之
 有学而知之者未有不学而知之者也易
 曰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杨子曰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
 孟子曰自得之自得之则左右逢其原为
 学至于左右逢原之后则何所往而不将
 而所谓得之者得此者也于戏道之妙足
卷二 第 24a 页 0432-120.png
 以尽万物之性道之徼足以穷万物之理
 理性玄同而所谓有无者槩可并观而双
 泯之或谓有有无有无无有无者何也此
 言有无相代之如此无即真有有即真无
 有无相因未始有异经曰此两者同出而
 异名同谓之玄者玄之为色幽而眇赤而
 黑阴阳混蒸同乎一也易曰一阴一阳之
 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而阴与阳有与无
 同乎一也同乎一矣未妙乎一也妙乎一
 矣未妙乎多也妙乎多矣未妙乎我与物
卷二 第 24b 页 0432-121.png
 也故曰神也者妙万物以为言者是也玄
 之又玄则一之与多我之与物莫不皆妙
 者也此其所谓众妙之门故老子以此首
 篇重玄之义至至之理深矣远矣不可以
 有加矣学者所宜尽心者焉
 程泰之道可道至非常名无彼此今昔之
 间以莫不然则其能常者也能乎此不能
 乎彼昔尝如是今不如是则不得谓之常
 矣道之未为德也混然茫然函万有而一
 之其中所蕴能刚能柔能实能虚能短能
卷二 第 25a 页 0432-122.png
 长随所感以出有万不同之应而非因所
 应以附丽于一事一物也则亦何所感而
 不能何所施而不遂也故无彼此今昔之
 异也知道者得其以而明言之故遂指其
 无或不然者而命以为常也及夫道出而
 为德德著而为名曰仁曰义曰礼曰智固
 皆道之所寓而迹传于事事立之名于是
 有所丽而有所局矣此之德既不可以通
 诸他德而此之名又不可命为他名也故
 凡道之可道者已不得谓之常道则名之
卷二 第 25b 页 0432-123.png
 可名者自应不得谓为常名也无名天地
 之始天地也者总司造化开阖作复在域
 中既极其大矣而老氏又即天地之上别
 立一目而名之曰无且曰此之无者可以
 名为天地之始也诸如此类皆儒流疑以
 为虚誇无实者也然而易之两仪即天地
 也而生两仪者实为太极太极也者非天
 非地而能该天地以立于总于是时也无
 仪可放无数可数故老氏易其名而命以
 为无也凡老之谓无约其等级则与太极
卷二 第 26a 页 0432-124.png
 正相应也极之言至也太极者能极天地
 之所不至者也无之立名则以未兆为义
 也未有天地故也名虽异而理正同也其
 徒亦知后世必疑乎此矣故列子自作之
 问而自为之答其言曰有形生于无形则
 天地安从生然则谓无之能始天地也虽
 列子亦知夫人之必疑矣而自释其以则
 曰天地未生之前其于无中有象凡四也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是其序也是皆气形
 质具而未离者第可目为浑沦而已也又
卷二 第 26b 页 0432-125.png
 动又变而后轻清者乃始为天重浊者乃
 始为地则夫太极也者正其居虚而包清
 浊以自立于无为无匹之地夫非浑沦而
 无者耶则老氏立名为无而先乎天地者
 正应易理也有名万物之母后章曰天下
 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当其无也则直空
 然窅然而已而凡有由之以生则谓无之
 能始天地者尚其可明也及其既入于有
 则与物何异而反能生物也曰此盖无之
 已动而未成其为物者也揆其分际正浑
卷二 第 27a 页 0432-126.png
 沦者欲动而未及于出者也方欲名以为
 无则既异于无矣方欲谓之为物则又未
 著形质也故参研其哀而名以为有也至
 号物之盈而名为万物者则皆形象已凝
 体质已具者也天地日月雨露山川草木
 人禽器物皆其明有形质不止仅可名有
 而已也老氏之形容此有则凡三易其名
 而实同一理也借数言之则为一一者谓
 其可以生万而未至为万也仿形而言则
 为象对器而言则为朴曰象曰朴又皆可
卷二 第 27b 页 0432-127.png
 以为形为器而其形器未及凝结者也是
 故上之已不为无而下之未至为物则此
 之谓有者无古今彼此之间而常为物生
 之祖也故后章又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
 母也庄子物初之论盖亦由此而立矣老
 子亦自知此理之难遽解也又尝由总及
 散而槩申之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
 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
 夫混成也者浑沦不分之谓也即有无两
卷二 第 28a 页 0432-128.png
 者方同而未出之初也先天地生则天地
 固尝于此受始矣独立周行而槩为天下
 之母则信乎无物而不为其子也此三者
 极天下之事事物物所从生起皆总是也
 凡老氏之书于六经之所以言者则略之
 而不竟至六经之所未究者则必曲致其
 详也六经言治至于道则极矣而老氏自
 道母天地之上更有数级则无也玄也又
 玄也皆其地也而分际在此三者已上则
 皆不可得而道亦不可得而名者也夫既
卷二 第 28b 页 0432-129.png
 无名可称而欲从此地立言以启未悟则
 将何所寄语也哉于是超乎可道可名者
 而创立有无二目以寓其指也此其立教
 之总也此二者既立名义而其话言所及
 人人悉可循想矣言及乎无则知其所指
 必在天地之先也言及乎有则又知其所
 指必在万物之表也故其书之纵横曲折
 条目不胜其多而皆不出乎有无二义也
 然而有也无也六经实已言之而其与老
 语不同者六经未尝单言有无也易之无
卷二 第 29a 页 0432-130.png
 思无为无方无体之类固尝言无矣而思
 为方体仅相缀属未尝捐弃所附而单立
 一无也老氏之创此模也正从造化未有
 形著之时言之则并与夫思为方体者皆
 未著兆朕也此其意指殆将自居于无而
 处六经于既巳为物之地也要求其归则
 诚高矣远矣疑世无其事而寓其言矣然
 其分际甚明前后具有义例悉可稽覆而
 儒流语脉亦相灌注非如世之训释其书
 者不分道器取甚浅之理驾而入之高妙
卷二 第 29b 页 0432-131.png
 其实荒忽无见也则其尊而抗之乃所以
 汨而乱之也且彼何不浅而验之以事也
 张良之恬澹曹参之清静文帝之元默是
 老教之不行乎周而肇效乎汉者也其于
 用老则万世之称首矣然此一君二臣者
 岂其于世事而尝少少去心也哉特不肯
 以人欲自累故其贵无之力虽未尽道亦
 足以集虚镇扰而不入于名事也矣至于
 西晋之世遗弃礼乐刑政专为无有而纪
 纲法度荡然不存晋室因以大乱故读老
卷二 第 30a 页 0432-132.png
 者必知夫无为之中有无不为者在焉而
 后可以知汉晋之治同所出而异所效也
 若夫妄言无行之徒以道流自名而依并
 虚无以文荒诞伪为飞升祸福之说则皆
 老语之所无也推原其所始则神仙之说
 起于战国祷祠报应盛于两汉而八十一
 章未始有此也世之学老者其当以八十
 一章本语为是乎抑以末世增饰诞语为
 是也凡君若臣其常以张良曹参文帝为
 准乎抑以西晋之放荡与夫末流之怪传
卷二 第 30b 页 0432-133.png
 为可准也此其当鉴当戒昭著而易见者
 也常无欲至观其徼无之能生有而不自
 为有者乃能常其无也有之能生物而不
 自为物者乃能常其有也何者未著形体
 中无间断故可常也若夫因造化而得形
 质出大道而为德仁义礼则皆物也此之
 为物常凝不散则可名以有散之则无矣
 故自有已为物之后则凡其尝著形体者
 则皆不能自主其有也万物之并作而芸
 芸也其归根而枯秃者可立待也此其巳
卷二 第 31a 页 0432-134.png
 有者既不可留则复命而静者一旦土膏
 春溢凡其芸芸而出亦不能自遏而藏处
 于无也凡道学之失得与夫辐毂户牖之
 具否皆一理也则合世间之有无皆不足
 以循求大道之表里也若夫常无也者道
 之蕴而未出者也常有也者道之已动而
 向乎出者也是皆物物而不物于物故能
 总生化而不入于生化也以其居总而体
 该故大道之本末可以即是而求也其曰
 妙者居造化之奥而万有之所自出也是
卷二 第 31b 页 0432-135.png
 常无所总之地也其曰徼者边际也如边
 境处中国之四隅也盖无之已出为有而
 有又将出而为物者也故不得为奥而遂
 常为际也二义立而道之表里有稽矣得
 常无而即之则可以宄万有所出而见其
 里得常有而即之则又可以穷万物之所
 生而见其表故老子所以贵夫常无常有
 者道之表里于此乎可想也庄子曰睹有
 者昔之君子睹无者天地之友即是理也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卷二 第 32a 页 0432-136.png
 道即器也器即道也特所形有上下而非
 判然二物也此之妙徼即易之上下矣其
 舍上下而名妙徼者正欲自成一家而其
 指归未尝少有不同也天下之物安有下
 无载承而能空立其上者耶亦安有有里
 而无其表者也此道器有无之相须而明
 白易晓者也故借之以喻使人知其谈妙
 之中未尝遗徼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常
 有于常无为徼而常无于常有为妙当其
 已出也则有之与无固可分矣而其未出
卷二 第 32b 页 0432-137.png
 则混合无间也故曰此两者同也同即一
 也一即未为一三可以生万而未至为万
 者也易暨五经论孟皆尝言一而未尝言
 其何以为一也老氏之师弟子则于此特
 详矣曰混成曰浑沦曰浑沌皆言其未分
 为二也从其未出而命之以同从其无与
 匹对而命之以独自其无或不然者而命
 以为常则皆主其总而明其以也及其无
 己出有而未至为物则又立为名称以明
 示人曰一曰朴曰象又皆取其函万为一
卷二 第 33a 页 0432-138.png
 者随所寓而名之故也故老氏言道于此
 特为详委是以枝叶虽甚戾儒而儒者不
 能不资其妙也故夫知道者尚能即异以
 资其同而浅于道者至谓孔者不为一家
 则是过其门而不知其中有堂有室者也
 同谓之玄五色以黑为玄天之色以无所
 致极为玄太玄指罔之直冬物皆归根复
 命而不见畦畛者名之以玄则玄云者窈
 然深远之谓也列子之谓易无形埒正训
 此也同谓之玄则有与无合浑沦未相判
卷二 第 33b 页 0432-139.png
 别是可谓窈然深远也矣若其朕兆微见
 则无者真隐于无有者实形于有分际既
 萌不得复谓之玄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万有之冥于无则既极矣今也进而上之
 更有玄焉无进而玄则益深矣而玄之上
 更有又玄焉其理何也曰列庄固尝有所
 发明矣其在列子则曰有太易者有太初
 者有太始者有太素者皆气形质之所资
 始也凡四降其序而始及夫轻清之天重
 浊之地则循其序而观之有之进也为无
卷二 第 34a 页 0432-140.png
 无之又进也为玄玄之又进而加玄也其
 次第可想也庄子曰有有也者有无也者
 是老氏之常无常有也又曰有未始有夫
 有无也者是老氏之玄也又曰有未始有
 夫未始有无也者是玄之又玄者也皆心
 见其理而世无其名出意想而强言之也
 老之言曰寂寥窈冥则实形容夫玄及又
 玄之状者也而庄子益复广之以为昏默
 溟涬也夫惟常无既可以总会万有之妙
 则玄之又玄固其当为众妙之所出也后
卷二 第 34b 页 0432-141.png
 章之众甫也庄子之百昌也众美也又皆
 仿此之妙而与之为明也论自有书契以
 来圣智仁义之机发于易而孚乎五三六
 经之治自始及今天下赖以为命如五谷
 布帛得之则生不得则死决无可以易而
 他之之理老氏则设一教必欲绝弃圣智
 仁义而复诸结绳之始世之以六经为业
 者相与协合排摈至指其书以为异教然
 而五千言者常与六经并行终不可废是
 独何也六经明礼法故其所书皆器也而
卷二 第 35a 页 0432-142.png
 于道则略老氏穷道未故常遗器不言二
 者详略虽异而器实载道道实生器不可
 折而二之也世之求道者必皆自下学以
 求上达而上达六经不肯究言也老氏则
 尝罄底蕴而畅达之矣故凡学道而微有
 所见其在六经无语可为质验则皆并老
 语以摅发其理故其立教若甚相悖而道
 常并行盖有以也呜呼此理微矣难猝以
 一语会而通之也大昌今取古今日用最
 浅而最切者明之则人人可解矣农者天
卷二 第 35b 页 0432-143.png
 下大本而其业至粗也六经之教则与之
 言耕耘收敛之候耒耜镈铚之具其可谓
 形而愈下者矣然而四时之化于此器乎
 托体焉百谷之种于此器乎成实焉则虽
 天地元气其妙入于不可名者亦皆托此
 以著其用岂容以其具在器而云道不在
 是也若夫老氏之于道也穷极要妙则有
 之矣东作西成之政老氏固已绝口不道
 矣及其著诸书也虽万物作复芸芸归根
 者不胜其变也种穫养伐悉有其具而老
卷二 第 36a 页 0432-144.png
 氏曾无一语以及也至于谈微阐妙则天
 地生化之枢道德蕴藏之始尚犹指以为
 浅直欲究天地之何以得为天地玄无之
 何以能为玄无乃为称惬其意则此一教
 似不与六经相丽矣然大昌尝由其言以
 探其所不言由其不肯明言以求其所不
 容不言则德仁义礼未尝不存赋税兵刑
 鸡犬舟车未尝不具则其言虽尝贵无而
 未尝遗有也此之首章极于玄之又玄则
 又超众妙而司其出矣而有之观徼也亟
卷二 第 36b 页 0432-145.png
 与妙且无者对出而偶立则是有也器也
 何尝相二也圣智仁义亦何尝可弃也用
 此而读老语则至无之中实常该有造妙
 之初必由践迹不可诬也
 黄茂材曰道可道至非常名常之为言长
 也久也道与天地相终始其为长久岂人
 所能言哉若使可得而道可得而名则是
 世人之见何足以为常经曰吾不知其名
 宇之曰道道惟有一而已何以与名对老
 子之意欲详以长久之道示人者耶无名
卷二 第 37a 页 0432-146.png
 至万物之母天地之始其果无乎若其果
 无孰从而始无名非名无非无也不可得
 而名故尔及其既有其果有乎示强为之
 名尔经曰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
 有物又曰有物混成皆强名也母者谓其
 能生物也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故先天地
 后及万物其言次序如是常无欲至同谓
 之玄经言不欲寡欲可欲多矣今若曰无
 欲有欲则与经之言相符然无欲谓之常
 可也有欲谓之常可乎曰自有物以来九
卷二 第 37b 页 0432-147.png
 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皆因为欲生复生
 生宁有尽时故有欲亦谓之常人知无之
 出于道而不知有之亦出于道夫岂知有
 无同出于玄者哉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南
 伯子葵谓女偊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
 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之洛诵之孙洛诵
 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
 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
 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夫道愈微而愈
 有愈穷而不可尽女偊闻而至疑始玄之
卷二 第 38a 页 0432-148.png
 又玄可见于此所以为众妙之门也欤



道德真经集义卷之二





卷二 第 38b 页 0433-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