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刘惟永卷三

卷三 第 140075a 页
卷三 第 1a 页 0431-114.png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卷下染三
    (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月屋刘惟永编集)
    (前朝奉大夫行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石潭丁易东校正)
   程泰之
 意总
   明总上
世之尊老氏者曰圣智仁义治之有具者皆
不出乎下形而器者耳老氏也者据道本而
涖器原则是五三六经皆当受其覆冒也及
其有疑于老则又异矣曰天下所恃以治者
卷三 第 1b 页 0431-115.png
仁义礼乐刑政如农人之耒耜工师之斧斤
也无是器则无是用使圣智仁义而可去也
则是徒手无操而望天下自治古今必无之
理也此二议者皆自主其见而不能参言道
器之本末者也若使道不藉器则老氏所主
当专于无矣然而兵刑税货舟车械用凡道
之品器者悉将资以为治则是未尝或能遗
有也不能遗有则是圣智仁义故在也安得
而云空不适用也若曰道之上乎形器者必
待老语与之开明则夫阐太极以立乾坤造
卷三 第 2a 页 0431-116.png
书契以生礼法开辟以来未有能先易而言
者矣道若器固皆在易而何所待于晚出之
老氏也则夫尊老氏而谓上乎五三六经疑
老氏而谓其空虚无用皆不得为知老氏者
也乃若老氏之高致则有在矣知道之奥而
谈无曲尽其妙运器以道而在有不局于有
凡六经主于纪迹而不暇究言者此书实皆
竭告也则论孟之所务明者于此乎加详矣
是故其书得与六经并行也
   明总下
卷三 第 2b 页 0431-117.png
或曰圣贤谈道本以明世也苟如若言则是
有怀不尽也曰是有两说也其人未可与言
而与之言则徒言也吾意欲致而言不能既
则又能姑发其端而已也且如人心道心之
合固有中矣而精一之理非尧则不能以授
非舜则不能以受也是岂容人人得预也一
贯之道惟曾子能出一唯而子贡不能也四
时之行百物之生子贡虽得闻之而亦不能
有复也至其性与天道隐于文章之中则虽
子贡初年亦遂不得预闻矣凡此之类是皆
卷三 第 3a 页 0431-118.png
六经论孟不尝究极者也若夫老氏写其超
绝之见以期万世而一遇大圣焉则所期者
远故不待亲见可受之人而后始以其语授
之也是故天地所始造化所起道德所底皆
穷根极以畅达之立等级以次比之故儒之
探妙资详者非是则无即也课其功用岂独
不戾于儒哉是直儒伦之大助矣若能平心
以观识其矫而要其归则三圣易蕴固已披
展言下自诗书以往其襟要益当总是矣
    有无
卷三 第 3b 页 0431-119.png
以形而言有无则自未为天地以上皆可名
以无既为天地矣不以人物事为器具则皆
当名以有也此以其形而命有无者也世人
闻老氏贵无而疑其表里之皆无形体也则
固不适于用矣岂知老氏之谓有无也者道
器交相输载而不可泛以形求也哉且夫混
成也玄也又玄也其深至于不可见闻搏执
则其为无也极矣而天若地方且由之以生
则此之一无岂不槩函万有也哉及其出而
为有也天地之产是为人物而人物皆蕴元
卷三 第 4a 页 0431-120.png
气也大道之派是为德仁义礼而德仁义礼
皆函大道也则凡云万有者又皆分载混成
之一无也于此致察而后始见有无之本末
也是故易之肇言大道也亦虑夫世人不知
本末之相须矣于是合道器以为一初而随
所形见以名其出也故其形见而上者则名
之曰道形见而下者则名之曰器上下云者
犹曰一物之内有升而在上降而在下者且
非可析升降以为两体也火之在薪也其上
腾而虚者为焰下著而实者为炭焰炭也者
卷三 第 4b 页 0431-121.png
正从一火而分升沉焉若曰上腾而焰者为
火其著下而炭者不得为火则人人知其谬
误也此于道器上下之喻最其切近而易见
者也老子祖易以言道而皆变其称谓故道
器之名转为有无而上下之名变为妙徼此
特欲自立己则以示无所师承焉耳其理则
无彼此之异也妙徼云者亦并上下之语而
借一物之表之里以分谕器道焉耳也凡物
之已有体质者与夫事为之已有迹状者无
间乎泰山之与秋毫范围之与洒扫上必有
卷三 第 5a 页 0431-122.png
下里必有表则是道器未尝相离也然则老
氏之贵无也以其在本而该也非乐其空虚
也及其贱有也亦恶其处有而拘焉耳矣不
曰一涉有具而遂不为道用也
   有中之无上
即形而分有无则凡在道者为无在器者为
有其别尚易以见也及夫道已为器则有体
有质矣体质具而真无不可复见矣今谓老
氏而能主无运有也则夫体质之中于何取
无也曰有中固自载无而此之无也最其难
卷三 第 5b 页 0431-123.png
言也顾夫事事物物之中其虚实悉常对立
则夫人而可与知也实者即其体质也虚者
即其不著体质而能御此之实者也故夫实
中之虚即有中之无也老子盖尝明表此理
以示人矣其要语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
有车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夫车
之所以可运者以其辐毂之备也则辐毂之
在车也正其有焉而实者也至于发軵辗地
乃在辐毂体质皆无之外则其用不属乎有
而遂属乎无矣是理也即有能载无而无能
卷三 第 6a 页 0431-124.png
运用最其可證者也故老氏遂以此理传之
人事而用以发明其教也其曰有之以为利
者犹曰营而致之以足其具也无之以为用
者犹曰杀而损之以致其用也其具已足而
无以运之则其车亦不能以自行故辐毂者
车之得有也而车所从运则非车之所有也
非车所有则宜乎其命以为无也此老氏求
以无之而始为已用者也是为老氏超有用
无之则也故虽道之形见乎器者每下愈实
如兵如刑者则亦不屑与明也是故恬淡慈
卷三 第 6b 页 0431-125.png
哀兵之则也恤赖民生待其自重而畏死然
后取不悛者以致戮示戒是其用刑之则也
夫恬淡慈哀岂其干戈杀伐之所有欤而夫
无狭其居无厌其生者亦非刀锯斩刈之具
所尝与谋也老氏乃取二义以冠兵刑之上
则其主无运用之理昭乎其可明者也究其
极致是且出兵言兵超刑言刑使兵刑反为
我用而我常不为兵刑所束是然后得为老
氏所贵之无而非世人指为无用之无也
   有中之无下
卷三 第 7a 页 0431-126.png
是理也岂惟老氏言之孔孟亦尝言之矣曰
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曰仁者无敌
夫两造交攻乃始为讼两军相加乃始为敌
有讼有敌而后兵刑生焉顾欲即其所从生
者期以虚而无之则凡世之所尚谓夫片言
可以折狱而约战期于必克者借使曲尽能
事亦非体道者之所尚也何者不能超出其
表而局束于其内故也运甓者其身必在甓
外而刺舟挽舟其操纵所施悉不在舳舻之
内是故用力少而见功多也是亦老氏资有
卷三 第 7b 页 0431-127.png
于辐毂而遽欲损而无之之义也虽然此特
即孔老之言兵刑而参配其有无为则如此
而已耳孔老又尝即器物而言运有之无其
理尤为晓白也孔之言礼乐也曰礼云礼云
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甚言器
物之不足以尽礼乐也礼之有敬也非玉非
帛而玉帛不得此敬则不能成其为礼也乐
之有和也非钟非鼓而钟鼓不得此和亦不
能成其为乐也则皆实必资虚之谓也以较
老语则钟鼓玉帛者车之辐毂也礼乐之用
卷三 第 8a 页 0431-128.png
故皆资器物以自见而器物之不能自成礼
乐正与越出辐毂之外乃能使车之功用效
乎运载者同为一理也且夫老氏推无为之
妙达诸治国而自诡结绳之可复也则宜其
翻变礼法而别为一抚矣然尝详求其以则
凡舟舆兵甲什百之器俨然五帝三王之具
也而敢自负以上乎六经者盖曰吾道有高
乎形器者焉吾将矫文以朴镇天下以无事
待其安俗乐业重死而不远徙则凡此有具
之属虽可以为用而遂可以付诸不用也比
卷三 第 8b 页 0431-129.png
其用无之理全与儒应特其立教不同故著
语互分彼此耳若使老氏始循大易本语仍
用大易故名而正为之言曰吾其尊道而卑
器也吾其运道以役物也则人将不复疑议
矣惟其变道器以为有无而人不知夫无中
悉尝蕴有也故贵无之语遂几于徒手坐视
而冀其事之自成焉耳则安得不相疑议也
大昌既发此理矣闻者或不以为然试于读
老之际以道易无以无想道则无之可贵其
理自明其疑自释矣
卷三 第 9a 页 0431-130.png
   用无
老氏之即有用无者其别有三而皆不出乎
集虚以化实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涤除玄
览寡少私欲则求以去夫害虚者也冲其盈
而不极閟其神而不示辞其成而不居则求
以体此之虚者也至其操虚实之柄以制有
无之则则于刚柔之用最为该贯而明著也
盖刚之为道欲达而直达无所回隐则其象
实而塞也柔之为道待唱而应顺而不争其
中实行断制而廉棱不露于外则其象虚而
卷三 第 9b 页 0431-131.png
通也故通者可以运塞而柔者常能胜刚也
凡其知雄守雌欲夺而乎欲先人以其身后
之则皆恶刚之塞而体柔以行其虚者也亦
其求以反物而终致大顺者也及其通且虚
者为之而成则行焉而无辙迹无为而无不
为者是其效也方其运实主虚人皆不可得
见及其效成于虚而后始惊其神则易之不
疾而速不行而至者又其则也故自言其总
则曰弱者道之用随言其所从用弱则又曰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
卷三 第 10a 页 0431-132.png
   用无成败
贵无之道古今固有宝而用之者矣而或以
之成或以之败太王去邠与徐偃王不忍驱
民以战是一类也汉元优柔与文帝元默亦
一类也而其成败大相乖戾故后世执迹以
讥其不成者而曰结绳不足以救乱秦舞干
不足以解平城也则并与老语而懠诸无用
顾不知罪其施置之失当则岂其知言也哉
列子设为向国二氏致富之说而明夫同意
向而异成败者则曰向氏喻国氏致富之言
卷三 第 10b 页 0431-133.png
而不喻其致富之道则遂反为身殃也其意
正以况此也八十一章固皆本柔为用矣而
其所从用之则济宽者有制紏弛者有猛暗
行乎其间也是故迷民之舍正而入奇也则
方廉直光实尝交出而行制御也岂其有柔
无刚也欤民皆赖生而畏死矣犹有敢于为
奇者且将执而杀之则威当克爱者断断乎
其无货也又如自夸其器之利而主其胜之
可必者歙弱废夺姑其盖之以柔耳非专于
柔也故凡世之慕清虚而隳事功者皆其守
卷三 第 11a 页 0431-134.png
雌而未尝知雄者也则凡无古圣人之德以
求为结绳舞干之事者无往而不及于败也
   道等
易分有无则道器两语而已而老之有无等
级则甚多也自无以上有玄有又玄乃为众
妙之门而常无者特可循以观妙而已若夫
总众妙而出之则必属乎又玄也自玄以及
又玄即上乎道而为自然者是矣自然云者
莫之为而为其在天下自宾自化自正自富
而不知帝力何有者是其效也故老氏而敢
卷三 第 11b 页 0431-135.png
鄙薄圣智者主此地以驾其高也由道将为
德以后能常其有而不自入于有者一也象
也朴也之三名者是其总也自此而出为天
地造化为仁义礼智信则皆德矣而五常之
中每一德者又自分上下也上德之品既极
乎上而又有深于此之上德者焉则又加玄
以冠其上而曰玄德也牝之玄牝同之玄同
览之玄览亦其类也则名虽在德而其实已
入乎道矣其详如此故言六经论孟者率来
资焉信非苟为虚尊也试举孔孟谈仁之一
卷三 第 12a 页 0431-136.png
端以与老语对明则知儒语虽有分际而其
所立等级未及如老氏之察也盖孩童之爱
其亲与并井而救赤子固皆可名以仁矣而
九合一正者乃反未得确名为仁也此在孔
孟虽有分际而亦未暇明立等则也至于博
施济众推之可极于圣而子贡尚疑其未能
充尽仁理也为其等级差少而未达者不能
确定其则故也故六经孔孟必资老氏者其
槩皆类此也此非抗老而抑儒也老语主无
故能于道等加详也若易地而观则儒语之
卷三 第 12b 页 0431-137.png
详于涉世者至老氏而又疏略之甚也盖所
主异向则所言随以详略其势使然非有彼
此之异也若夫老氏之无其当资藉六经之
有者则又人人知之不论可也
   道序
下学而上达践迹而后可以入室也有初有
终确乎其序之有定也世人待老氏太高曰
道之涉器者老氏不谈也故凡其言之方及
学益者则皆引而致诸损己及无之后故书
指所及遂为表里皆无之无而不能为无中
卷三 第 13a 页 0431-138.png
函有之无也儒老言道皆以道之及化为圣
贤机要然究其化之所由致则皆有有可损
乃能化有及无也即此理而椎之灼其可以
见道矣损之始乎学益也如炊秫傅蘖以为
酒醴也及其及成则秫糵变而甘滋见是固
化有及无之象矣然而古今尝有不用秫糵
而徒水可以自变者乎若浅秫稻之为窒塞
而遽求五齐于徒水则犹未致学益而躐从
损始是为不用秫糵而能凭空出化也益之
未致中不充实则用何为地以受此损也诸
卷三 第 13b 页 0431-139.png
如此类大昌皆随浅深而别言之世必有议
其浅者矣而其敢于自信者参会六经孔老
而见其无不契合也正使老氏复起此言亦
当不易矣
   天人
凡言有无不过两涂大道所居则杳冥昏默
是为无矣自无而有自有而化仍复于无则
其有无之一也道学益损也者始乎有而终
乎无则又有无之一也前之有无则托诸阴
阳生杀既已为物物又复归其根者是在天
卷三 第 14a 页 0431-140.png
之有无也及其著诸仁义礼而为德德之玄
者复合乎道则在人之有无也二者同出一
本而其形见之地则不容槩同故老氏之语
亦有不分天人而于天人之有无混而言之
者知其本一而不必以彼此为间也
   明矫
老氏之绝弃圣智仁义深知其以者曰此特
矫耳非其本心也而古今率多咎之为其迹
与经戾也然而听言之道以其事观之则实
理著见不可诬矣易十三卦之尚象制器有
卷三 第 14b 页 0431-141.png
曰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也者是黄
帝尧舜皆尝相为创承也然则圣智也者黄
帝亦居其一矣老氏援黄帝以主其教而凡
古之圣智槩取而讥之则夫黄帝也者亦在
弃绝之数矣岂有同是一人其道可师而其
法乃可弃绝也耶以老氏之事言参而求之
则其矫而非实也亦昭昭矣至庄子推大其
教又从而广之曰剖斗折衡而民不争也此
语尤其累老教而致讥诮者也然而其中有
理焉又可以自用其说而自明其矫矣结绳
卷三 第 15a 页 0431-142.png
之制老庄二子皆相与力主以为己教之尝
效乎古者也然而结绳也者何自而有也得
非人我不相保信而未免假物以防诈伪也
欤使其淳朴全在而无奸欺则亦何所事乎
结绳也椎此意以求之是殆欲造书契而智
未之及者耳夫惟淳古无法之世尚不免资
信于结绳而谓人伪已极法所不能谁何者
乃欲尽去其具而冀其争心之无也其势非
使老聃为君而尹庚列庄与之为民则决无
可措之理也故庄子自伤其矫已甚而又于
卷三 第 15b 页 0431-143.png
篇终自为之明曰周之辞荒唐而说谬悠也
所恃以无负于道者终能反诸宗本而调适
上遂至此乃为情实之语也世人槩指老教
以为虚无者皆循其荒谬致矫之初而不知
求诸调适上遂之后也孔孟之生略与老庄
相先后凡其放言无忌惮者孔若孟必次第
见之而无一语与之对辨知其异者无害于
同也不然则杨墨仁义其差于六经不能以
寸而孟子究推其弊以为且将入于异类而
独于二子弃绝之论若未尝闻耳者殆皆究
卷三 第 16a 页 0431-144.png
其宿而不责其初也哉
   孔老
易理之散在六十四卦者至系辞而后会集
于总也今通考老氏一书凡其说理率不能
外乎系辞而别立一抚也揣切其情大似资
根株于易而摭枝叶于上下系也列庄二子
共尊其师乃曰孔氏尝即老氏而北面焉载
详其意是殆疑人之有议乎此而故为夸高
以行掩盖耳至唐而后韩愈氏出焉尝忿其
语而著诸原道以咎诮夫儒徒之不能致辨
卷三 第 16b 页 0431-145.png
也是固不失其为卫道矣如大昌所见则不
然使其有合于道则道无二致安得而不相
袭也既不嫌于承袭则亦何间于彼乎我也
故孔之于老师与不师不足较也孔氏尝曰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其义一也其事
则齐威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苟孔氏而尝师老则虽亲闻二子之语亦必
无忤也使老氏反来取法而能以吾法翼吾
道则其徒偏敬己师过为椎尊亦何害其为
卷三 第 17a 页 0431-146.png
吾党也故师与不师其语可以付之不辨而
有不容不辨者也孔氏受万世尊信以为道
德本祖者以其集圣智大成纵心所之亦不
踰矩也今其设老语以形孔子而曰骄矜睢
盱屏除未尽则是有时乎而或遂喻矩也则
安足以训式无穷之来世也是于事害而体
妨也大昌为此之故遂究其语而穷其已久
久而后有见乃知二书凡语道序率皆借孔
颜所造以为浅深之喻则夫三子之尊孔氏
也其已至矣而其夸语皆非真确也盖列氏
卷三 第 17b 页 0431-147.png
设为颜氏之坐忘也以较孔子则其所得当
在耳顺之地而在老教则为益己及损者也
庄子设孔颜相语而曰回吾与汝交一臂而
失之则是能损而未能及无也又尝设颜子
自道而曰夫子不言而民趋无器而民滔乎
前回不可及也夫子奔逸绝尘而回不能追
也则损之又损而及乎无为无不为者惟孔
氏而后足以当之此其等级盖可考甚明也
岂有盛德外著既已不言而信无益可损乃
有睢盱骄夸之可议哉则其书之于孔氏或
卷三 第 18a 页 0431-148.png
抑之而又扬之率尝两致而示意焉所期乎
闻一者之反三也故二子交诋孔氏而能无
违于道者凡皆此类也
   本易
老语皆易出也而独变其名称以示无所师
承而求别成一家焉耳无名天地之始即太
极能生天地而未肯为物者也常无常有可
观妙徼则又道器之形而上下者也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天地之与絪缊为三而
万物以之化生者也作复之相更其出于谷
卷三 第 18b 页 0431-149.png
神橐籥者即消息盈虚递为屈信者也不敢
为天下先即群龙无首者也袭明袭常是显
仁而藏用者也此其大致然也其播而散小
者不胜言也若夫绝弃圣智仁义而黄帝仍
在所师则圣智何尝弃绝也功用莫非刚柔
即刚柔之所疑安得不为仁义也是仁义日
常为用不须臾而离也用此理而通之则五
经论孟之在老语者名变而实不变触事皆
是也
  道德经
卷三 第 19a 页 0431-150.png
书之分卷以为上下而总其名曰道德经者
王弼所传也大昌意此之总名所从来者古
也凡今本分标道经德经者则恐后人为之
盖上卷亦自言治言兵下卷方且论一论道
论无论柔自足以见道德之不可分二也
    分章名章
八十一章每章各摭首语以标次先后此则
或出于后人矣而其五千言者之尝为八十
一指则必出于老氏也夫其每章著语有曰
故者曰是故者曰是以者率皆求以通贯上
卷三 第 19b 页 0431-151.png
下脉络使语省而意全也夫其每章之语既
有更端而一章之中指意又相联属理以明
也而释其义者乃遂句为一义使此句不可
通之他句章为一说使此章不可致诸他章
则老意法不其然也若夫标章之名自王弼
已下凡所名章与今传本皆同而河上公远
出汉初所名独异若老氏亲尝定著则必无
如许异同也
   类例
老氏书指固其至虚而难搏执矣然大昌尝
卷三 第 20a 页 0431-152.png
熟复前后则皆有类有例交相来发也此章
之语启其端而不竟则后章必有别语以终
之故大昌之立训皆明其汇会其散而宿之
于一始知老氏虽主于谈无而其部分乃如
周官六典有凡最巨细偏全递相灌注条条
可以审覆也则岂同子虚非有之假设也哉
谓老语为中空者试于此而思之
   离隐
老氏以高世之见能测道奥固尝罄其有以
言之而亦小使意尽言下也于是有离隐之
卷三 第 20b 页 0431-153.png
体焉何谓离曰本一义也而散其语于数章
不一章究极也何谓隐曰言其然不言其所
以然期夫人之深未而自得故其话言所著
如连山断壑离离乎相绝而相贯也说者不
悟遂至于章分句裂而其理散漫不全矣孔
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正离隐
之谓也故大昌于反隅者不敢不力所期不
入于破碎而已也世之训老者率多务出杰
辞奥说济其深而晦之及其甚也有如廋辞
隐语又如后世释氏之谈禅读者至不可晓
卷三 第 21a 页 0431-154.png
大昌亦不能究极其当否也独闻古语借绘
事以讥世习而曰画工喜为鬼神惮为狗马
也以狗马之工拙可较而鬼神冥寞难辨也
大昌惟此故凡有此训率皆明白其辞而證
以人事达诸成败其说诚当则固善矣若其
末也或能以道釐正则亦志道者之本愿也
若欲借晦为深自匿于不可致诘则曷如勿
为也哉
   列庄
古无训传苟其欲述前作则别为一书以明
卷三 第 21b 页 0431-155.png
之故列氏庄氏二书正为五千言者立为义
疏也老氏之语简严而不舒放离隐而难遽
解此二子者则皆敷绎而会辑之盖有敷绎
太过而言涉于诞者矣而其合散明断则若
道若器悉有归宿也以二子之所释而槩他
人之所释则夫喜为鬼神而不尝真识鬼神
者多矣
   大旨序跋
易言天玄又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盖玄者天之正色神者阴阳不测之谓老子
卷三 第 22a 页 0431-156.png
以徼妙为玄玄之又玄岂非众妙之所从出
乎苏子瞻作众妙堂记始因睹洒水薙草者
手若风雨步中规矩而叹其妙继又以蜩之
蜕鸡之伏而形容道之真妙彼庖郢之技得
于习而非径造也孔子以鲁昭公之世适周
老子曰子亦得道乎使道可以献人则人莫
不献其君矣道可传人则人莫不传其子孙
矣然而不可者中无主则道不可得也聃为
周藏室史有子曰宗仕魏为将数世之后孙
之云仍曰解仕汉为胶西王太传老子非不
卷三 第 22b 页 0431-157.png
仕也非无子孙也玄妙之教既不献之于君
又不传之于子孙岂非周衰大道将隐著书
垂世惟关令闻之中无主者皆不可得而闻
欤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躬修玄默专务以
德化民可谓兼众妙而得之矣河上公示其
神变坐跃腾空止于玄虚以是为玄岂老子
之所谓玄乎史记与汉书皆不录良有以也
常德路玄妙观提点刘月屋类集道德经解
锓梓以为教门传远之光盖有志于思玄者
也故历叙所闻以生之俾證诸名世之君子
卷三 第 23a 页 0431-158.png
元贞丙申孟冬既望以斋居士巴川阳恪书
于辰阳拟盘寓隐
昔吾老子流传道德经于世玄理幽深非特
启教度人而已累代明君鸿儒莫不笺注研
穷其妙亘古今传之无穷凡道家者流诵其
正经犹恐未明其旨非参合诸家之注岂能
深造玄微哉惟永抑尝探其秘蕴莫尽其要
每专心致志蒐罗百家之注究诸妙义欲编
为集义而与同志者共今得石潭丁编修以
其家藏名贤之注与惟永所藏之书合而为
卷三 第 23b 页 0431-159.png
一乃总八十一章为三十一卷第绣梓之费
浩大非独力所能为遂与徒弟赵以庄刘以
鉴持疏遍往各路叩诸仕宦君子及知音黄
冠捐金共成其美今经一十馀年凡寝食之
间未尝忘焉经之营之今已告成每自披阅
玩味允谓精妙玄之又玄者也若帝王公侯
遵之则国治天下平卿大夫守之则忠君孝
亲士庶人佩之则复归于淳朴吾道体之则
超凡入圣曰道曰德先天地不见其始后天
地不见其终其此经之谓乎凡我同志受持
卷三 第 24a 页 0431-160.png
者幸毋忽大德三年岁次己亥上元日晚褐
刘惟永谨跋
老子一书无非欲法天正以天法道道法自
然其曰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不居大同小异凡四言之(第二第十第/三十四第五)
(十/一)此老子心声之发也盖天不辞作成万物
然而生而不有盈天地间皆生意何尝自有
其功为而不恃盈天地间皆所为何尝自恃
其能功无不成成而不居此天道也曰不争
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曰清静为天下正无
卷三 第 24b 页 0431-161.png
非法天故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仆此其
无为之效验也欲释老子之书者舍法天舍
自然舍清静无为未见有可措辞故愚欲专
以此而释老子或谓得其意一日玄妙提点
刘月屋将石潭所作老子解示余欲余复下
注脚余曰吾颍祖已于是书用其力矣坡祖
尝称之使战国有此书则无商鞅韩非使汉
初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程泰之亦服其善
余安能复出高见卓识求以过吾颍祖哉月
卷三 第 25a 页 0431-162.png
屋曰义理无穷曷于是书探订则将见如水
之源源而来余却之不能黾勉求之积日书
成谓其备全秩可也谓其能继颍祖之后尘
则不可谨叙于此庶使观者得吾意而不罪
其僣戊戌重阳日前进士敬静苏起翁跋
道德经五千言注释百馀家真知
太上之心者谁欤岁在至元壬午道厄于时
经烬于火惟五千言岿然鲁灵光之独存岂
非天耶黄冠之徒朝吟夕讽间有未知句读
者仆私切叹之不避僣躐为正其讹而析其
卷三 第 25b 页 0431-163.png
义时与石潭老师音问往来无虚月因索及
之遂录以寄老师一见称奖辛卯仆忝与岁
贡以易老二书进呈得阙古邵丙申之夏常
武寓公赵君贯道来正学纲袖示老师月屋
二书垂谕新刊道德经集注以俚说侪之诸
说之后复以化疏见委仆为之惊愕而继之
以愧且病也仆已锓梓似难反汗己亥夏仆
冒暑访月屋则所刊板工力尚欠三分之二
而石潭老已为古人矣感慨之馀僣以木钻
石盘磨砖成镜之事课为古体勉其硬著脊
卷三 第 26a 页 0431-164.png
梁成此一大公案人之所欲天必从之是经
之幸存者天也诸说之会于一以传不朽者
亦天也人欲违天得乎愚故始终得以归诸
天临行月屋索跋语因以是说赘于卷末是
岁之秋七月长沙喻清中跋
道德经大包天地细入毫芒辞甚约而理甚
博玉笑金钥岂造次所能抽启哉古今注咏
纷如非不各有所诣往往得此遗彼如八音
异奏而不能至乎大成月屋刘惟永取五千
文为三十一卷集注七十有八氏奚翅万亿
卷三 第 26b 页 0431-165.png
言若仙若儒若释若隐若显以至鸾笔恍惚
微妙之辞亦所不弃一翻阅间如入宝藏金
贝珊瑚象犀水银丹砂青芝玉札错落万状
富矣哉所谓集大成者非耶噫是经非关尹
一见不作尹之功大矣刘之功当不在尹之
下虽然
太上以无为为宗诵是书者由七十有八家
万亿言得五千言由五千言得一言由一言
得无言焉犹龙老仙得垂手乎太空引而上
之曰孺子可教大德庚子八月既望嗣天师
卷三 第 27a 页 0431-166.png
大素凝神广道真人张与材跋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卷下


                


卷三 第 27b 页 0432-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