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刘惟永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0431-004.png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图序卷上染一








 谷神者五脏所藏之神也解此义者甚多
卷一 第 1b 页 0431-005.png
 或指玄牝以为心或指谷神以为心皆非
 也要知神者即五脏之神精不竭气不亏
 则神有所养而不死形之颜貌而有光矣




卷一 第 2a 页 0431-006.png










卷一 第 2b 页 0431-007.png
 道
 生
 一
 图

 姑即人言之其万物皆同此少者男女少
 年也中者男女中年也长者男女长年也
 死不得其正则其气荡而我不归于二气
 混元之内也
卷一 第 3a 页 0431-008.png
 出
 生
 入
 死
 图
 道
 生
 德
 畜
 图道生我德畜我物形我势成我之妙也
卷一 第 3b 页 0431-009.png
 太
 虚
 肇
 一
 图
  虚无大道肇生一气凝为混沌内含三才
  三才既分上下奠位非因感触自然而生
  故曰虚无自然道本于虚而三生万物以
  应日用无穷极也
卷一 第 4a 页 0431-010.png
 九
 天
 生
 神
 图
 青黄白各生三天三三成九天九天各生
 三天三九二十七天合上金火土三宫九
 天共三十六天开天元置品经云玄元始
 气遍备身光三气化形而演三洞始为青
 光上生于天元为白光中生于人玄为黄
卷一 第 4b 页 0431-011.png
 光下生于地元始于此三色合生九光遍
 起法身光明洞焕今详三清所生从三色
 中便分三宝皆原一气所衍所以太虚笔
 一一气分三建立三清气色形象故三清
 谓之自然非父非母非阴非阳禀自然之
 气而生三极之后太上老君历劫应化示
 相于天上人间或托胞胎其本从三气分
 光为三清也
   九色宝光
 始生混混为苍光混生洞洞为赤光洞生
卷一 第 5a 页 0431-012.png
 浩浩为青光元生昊昊为绿光昊生景景
 为黄光景生遁遁为白光玄生融融为紫
 光融生炎炎为碧光炎生演演为为光又
 从此分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天每天生
 八天即太皇黄曾等天是也四八三十二
 天为三界也合上四天共三十六天大罗
 中罗合七十二以应天地之数七十二候
 合上九天成八十一太玄方州部家取此
 数也

卷一 第 5b 页 0431-013.png
 四
 始
 图
 土得五数乃本数也又土得四数兼水之
 一共为五土应坤爻分为十二亦曰一气
 故开光一十二人以包为始
卷一 第 6a 页 0431-014.png
 应
 心
 为
 用
 图
 王真人诀想二十八宿周遍形体以辅七
 政依此法数之宿凡十三度存想象一年
 之有闰计两度交互数之一十二处皆存
 两宿惟心存四宿共二十八此无他正指
 道生玄乡应心为用故摽四中主始于虚
卷一 第 6b 页 0431-015.png
 宿
 道
 生
 一
 图

 天之所以列三辰命万物皆有道也道无
 终始而生于玄乡按二十八宿子当虚宿
 一气反于黄宫复而后散散而后生万物
 皆受命于此也故虚无是道道生于虚无
卷一 第 7a 页 0431-016.png
 以天论之虚在玄乡窈冥之地道生一也
 二十八舍有虚宿焉十二宫分有宝瓶焉
 言统元气也素问以在天为玄在地为牝
 在人为道以雷复于震故也






卷一 第 7b 页 0431-017.png







 道一也一变三而为乾乾阳也乾互体而
 变坤阴阳消长变化于兹巳亥相交乾坤
 自合雄不离雌天之道也人能体之与道
 同用
卷一 第 8a 页 0431-018.png
十  生死   生死阴阳不离五行
有子午九 木亥午 丑未八 水甲卯 五行不离生死

生              土同 皆存于十有三
死 寅申七金巳子卯酉六火寅酉三也以数定之
图    四九七六故无差矣




卷一 第 8b 页 0431-019.png






  太上曰水火比于道之真体不可暂离可
  离而获存者非物非人此义犹以世间水
  火比之也夫真水真火坎离相配抽添有
  则运用及时则此十三徒非同前之十三
  生死也故曰以其无死地







卷一 第 9a 页 0431-020.png




 道有二道德有三德一者虚无无为之道
 二者一气有为之道故道有二道而分浅
 深一气之道又谓之至德自至德已下皆
 属有为故为三德以分内外此皆正道法
 门夫道德阴阳人事四者融通合为一家
 若不能和会则触途成滞学者宜审详之
卷一 第 9b 页 0431-021.png
道德真经集义诸家姓氏
 河上公(汉人/作注)
 王辅嗣(魏人讳/弼作注)
 唐明皇(玄宗大圣大明孝皇帝/开元癸亥御注并疏)
 杜光庭(后蜀广德先生天/复辛酉作广圣义)
 宋道君(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御注)
 王介甫(宋太傅荆国文公讳/安石字介甫作注)
 苏颍滨(宋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讳/辙字子由元符庚辰作注)
 吕吉甫(宋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讳惠卿作解)
 陆农师(宋中大夫知毫/州讳佃作解)
卷一 第 10a 页 0431-022.png
 王元泽(宋龙图直学士左谏议/大夫临川伯讳雱作解)
 刘仲平(宋臣/作解)
 刘巨济(宋职方郎中/讳泾作解)
 丞相新说(见八注中/不载其名)
 刘骥(号清源子绍/兴丙寅作解)
 赵实庵(冲真宝元大师浮山玉虚观住待/赐紫字明举讳道升绍兴壬申作)
 (解)
 邵若愚(号本来子绍/兴己卯作解)
 王志然(号见独大师乾/道己丑作解)
 程泰之(宋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文简公/讳大昌乾道己丑作易老通言)
卷一 第 10b 页 0431-023.png
 黄茂材(宋知荆门军事/淳熙甲午作解)
 朱紫阳(宋太师徽国文公讳熹字元晦/庆元乙卯有楚辞辩證及语录)
 詹秋圃(宋儒林讳节/号漫叟作解)
 白玉蟾(号紫清/老人解)
 廖粹然(号希夷大/师作解)
 陈碧虚(讳景元号碧虚/子乙未造解)
 谢图南(宋朝散大夫号莲山天/饴子淳祐丙午作注)
 林虑斋(宋翰林学士号竹溪讳/希逸景定辛酉作口义)
 范应元(南岳寿宁观主号果山/无隐斋谷神子作解)
 徐君约(宋鄂州诸军料院讳权/景定壬戌解第一章)
卷一 第 11a 页 0431-024.png
薛庸斋(讳玄大元河南/路提学作解)
休休庵(号蒙山绝牧叟名德/异至元戊寅作解)
牛妙传(通真大师前成部府万寿宫知官/提举号澄明子至元庚辰作或问)
褚伯秀(古杭道/士作解)
喻清中(宝庆府教授/元乙酉作解)
杨智仁(号无物子至/元丁亥作解)
胥六虚(讳元一号六虚散/人至元辛卯作解)
李是从(特赐纯粹先生号谷神/子造解元贞乙未刻本)
  已上三十六家系全解削烦编次
 张冲应(玉清上相讳明道/宝祐癸丑造解)
卷一 第 11b 页 0431-025.png
 张灵应(讳亚宋封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造或问)
  已上两家系鸾笔
 苏敬静(前文林郎浑州粮料院宋/开庆进士寂静苏起翁)
 本一庵居士  柴元皋
 吴环中
  已上四家系续补
 什法师 肇法师 陆希声 司马温公
 太平光师 圆师 秉文
 叶氏
  已上八家系集注中所引
卷一 第 12a 页 0431-026.png
 淮南子司马谈司马迁严君平
 韩康伯孙登阮籍阮咸
 郭璞梁简文传奕陆德明
 成玄英李若愚张君相杨孚
 应吉父张玄静马诞郭云
 董遇陈韶李奇王尚
 张嗣王誗
  已上二十六家系范应元所引
 关尹子列子庄子文子
 韩非子
卷一 第 12b 页 0431-027.png
  已上五家系旁證
  赞老子
 大哉混元超乎形气先天地生
 而生天地五千玄文立教垂世
 万劫长存道尊德贵
老子序说
    (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月屋刘惟永编集)
    (前朝奉大夫行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石潭丁易东校正)
史记世家节文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
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
卷一 第 13a 页 0431-028.png
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
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
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
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
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
卷一 第 13b 页 0431-029.png
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于是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
而去莫知其所终
 下文曰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
 馀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
 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
 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五百岁而复合合
 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
 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
 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
卷一 第 14a 页 0431-030.png
 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
 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
 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
 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葛仙翁序
老子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
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
穷极乎无极故无极也与大道而伦化为天
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淳浩浩
荡荡不可名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其有
卷一 第 14b 页 0431-031.png
成功渊乎其不可量堂堂乎为神明之宗三
光持以朗照天地禀以得生乾坤运以吐精
高而无民贵而无位覆载无穷是教八方诸
天普弘大道开辟以前复下为国师代代不
休人莫能知之匠成万物不言我为玄之德
也故众圣所共尊道尊德贵夫莫之命而常
自然惟老氏乎周时复托神李母剖左腋而
生生即皓然号曰老子老子之号因玄而出
在天地之先无衰老之期故曰老子世人谓
老子当始于周代老子之号始于无数之劫
卷一 第 15a 页 0431-032.png
甚窈窈冥冥眇邈久远矣世衰大道不行西
游天下关令尹喜曰大道将隐乎愿为我著
书于是作道德二篇五千文上下经焉夫五
千文宣道德之源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天人
之自然经也余先师有言精进研之则声参
太极高上遥唱诸天欢乐则携契玄人静思
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观形影则神气长存体
洽道德则万神震伏祸灭九阴福生十方安
国宁家孰能知乎无为之文洿之不辱饰之
不荣挠之不浊澄之不清自然也应道而见
卷一 第 15b 页 0431-033.png
传教无穷常者也故知常曰明大道何为哉
弘之由人斯文尊妙可不极精乎粗述一篇
唯有道者宝之焉(此段未为纯粹以其/行之既久姑存之)
   唐明皇御制序
老子者太上玄元皇帝之内号也玄玄道宗
降生伊毫肃肃皇祖命氏我唐垂裕之训无
疆之祉长发远祥系本瓜瓞其出处之迹方
册备记道家以为玉晨应号马迁谓之隐君
子而仲尼师之翻经中其大缦问礼叹乎龙
德是孔丘无间然矣在周室久之将开导西
卷一 第 16a 页 0431-034.png
极关令尹喜请著书于是演二篇焉明道德
生畜之源罔不尽此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
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
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比其大旨可得
而言也及乎穷理尽性闭缘息想处实行权
坐忘遗照损之又损玄之又玄此殆不可得
而言传者矣其教圆其文约其旨畅其言通
故游其廊庑者皆自以为升堂睹奥及其研
精覃思然后知其于秋毫之端万分未得其
一也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
卷一 第 16b 页 0431-035.png
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故知大道者虚极
妙本之强名语其通生也庄子曰太初有无
有无者言有比妙无也又曰无有无名无名
者未立强名也故经曰无名天地之始强名
通生曰道故经曰有名万物之母又庄子曰
物得以生谓之德德得也言天地万变旁通
品物皆资妙本而以生成得生为德故经曰
道生之德畜之则知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
用也而经分上下者先明道而德次之也然
体用之名可散也体用之实不可散也故经
卷一 第 17a 页 0431-036.png
曰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语其出则分而为
二咨其同则混而为一故曰可散而不可散
也则上经曰是谓玄德又曰孔德之容又曰
德者同于德又曰常德不离下经曰失道而
后德又曰反者道之动又曰道生一又曰大
道甚夷是知体用互陈递明精要不必定名
于上下也经径也又常也言通径常行之道
也每惟圣祖垂训贻厥孙谋听理之馀伏勤
讲读今复一二诠疏其要妙者书不尽言粗
举大纲以裨助学者尔
卷一 第 17b 页 0431-037.png
   杜光庭序
珠韬玉札云太上老君降迹行教远近有四
其一历劫禀形随方演化即千二百号百八
十名散在诸经可得徵验矣其二此劫开皇
之始运道之功孕育乾坤胞胎日月为造化
之本为天地之根播气分光生成品汇自五
太之首逮殷商之前为帝王师代代应见即
郁华绿图广成尹寿因机表号是也三皇迭
往五帝不归云纪龙师时迁数革鸟官火运
川逝风移步骤不同浇淳渐变虽揖让斯在
卷一 第 18a 页 0431-038.png
而干戈屡兴阪泉有剪戮之师丹浦有专征
之旅智诈行而大朴隐仁爱显而孝慈生玄
默希夷日以寖薄陶唐以耄期厌位虞舜以
历试登庸忧轸万方服勤庶政老君号尹寿
子居于河阳以道德真经降授于舜经之旨
也道以无为居先德以有称居次亦由三皇
之书言大道也五帝之书言常道也其下薄
裁非义节兼爱之仁损俯仰之礼挫铦巧之
智斥用兵之暴抑谲诈之谋使人复朴还淳
以无为无事为理舜须力而行之窜凶举相
卷一 第 18b 页 0431-039.png
明目达聪敦睦九族平章百姓而恬和清净
之道莫能致也故禹汤之后天下为家各亲
其亲各子其子大道既隐玄化不流礼乐滋
繁政刑大用矣其三老君以殷汤甲之代降
神寓胎武丁之年诞生于亳即今真源县九
龙井太清宫是其地也或隐或显潜化万方
当周昭王癸丑之年以此二经授关令尹喜
传于天下世得而闻焉其四将化流沙与尹
喜期会于西蜀青羊之肆示现降生即昭王
丁巳之年也此道德经自函关所授累代尊
卷一 第 19a 页 0431-040.png
行哲后明君鸿儒硕学诠疏笺注六十馀家
则有节解上下(老君与/尹喜解)内解上下(尹喜以内/修之旨解)
(注)想尔二卷(三天法师张/道陵所注)河上公章句(汉文/帝时)
(降居陜州河/滨今有庙存)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武帝时/蜀人名遵)
山阳王弼注(字辅嗣魏时/为尚书郎)南阳何晏(字平叔/魏驸马)
(都/尉)河南郭象(字子玄向秀弟/子魏晋时人)颍川钟会(字士/季魏)
(明帝/时人)隐士孙登(字公和魏文/明帝时人)晋仆射太山羊
(字叔子注/为四卷)沙门罗什(本西胡人符坚时自/玉门关入中国注二)
(卷)沙门佛图澄(后赵时西国胡僧/也注上下二卷)沙门僧肇
(晋时人/注四卷)梁隐居陶弘景(武帝时人真白/先生注四卷)范阳
卷一 第 19b 页 0431-041.png
卢裕(后魏国子博士一/名白头翁注二卷)草莱臣刘仁会(后魏/伊州)
(梁县人/注二卷)吴郡徵士顾欢(字景怡南齐/博士注四卷)松灵仙
(隐青溪山无/名氏年代)晋人河东裴楚恩(注二/卷)秦人
京兆杜弼(注二/卷)宋人河南张凭(字长宗明帝/太常博士注)
(四/卷)梁武帝(萧衍注道德经四/卷證以因果为义)梁简文帝(萧纲/作道)
(德述义/十卷)清河张嗣(注四卷不/知年代)梁道士臧玄静
(字道宗作/疏四卷)梁道士孟安排(号大孟作/经义二卷)梁道士
孟智周(号小孟/注五卷)梁道士窦略(注四卷与武帝/罗什所宗无异)
陈道士诸糅(作玄览/六卷)隋道士刘进喜(作疏/六卷)
道士李播(注上下/二卷)唐太史令傅奕(注一卷并/作音义)
卷一 第 20a 页 0431-042.png
唐嵩山道士魏徵(作要义五卷/为太宗丞相)法师宋文明
(作义泉/五卷)仙人胡超(作义疏十卷/西山得道)道士安丘(作/指)
(归五/卷)道士尹文操(作简要/义五卷)法师韦录(字处玄/注兼义)
(四/卷)道士王玄辩(作河公释/义十卷)谏议大夫肃明观
主尹愔(作新义/十五卷)道士徐邈(注四/卷)直翰林道士
何思远(作指趣二卷/玄示八卷)衡岳道士薛季昌(作金/绳十)
(卷事数/一卷)洪源先生王鞮(注二卷玄珠二/卷口诀二卷)法师
赵坚(作讲疏/六卷)太子司议郎杨上善(高宗时人/作道德集)
(注真言/二十卷)吏部侍郎贾至(作述义十一卷/及金钮一卷)道士
车弼(作疏/七卷)任真子李荣(注上下/二卷)成都道士黎
卷一 第 20b 页 0431-043.png
元兴(作注义/四卷)太原少尹通义郡道士任太玄
(注二/卷)道士冲虚先生殿中监申甫(作疏/五卷)岷山
道士张君相(作集解/四卷)道士成玄英(作讲疏/六卷)
州刺史王真(作论兵述义/上下二卷)道士符少明(作道/谱萦)
(二/卷)玄宗皇帝所注道德上下二卷(讲疏/六卷)太原
少尹王光庭(作契源/注二卷)道士张慧超(作志玄/疏四卷)
法师(作集解/四卷)即今所广疏矣所释之理诸家
不同或深了重玄不滞空有或溺椎因果偏
执三生或引合儒宗或趣归虚寂莫不并探
骊室竟掇珠玑俱陟钟山争窥圭瓒连城在
卷一 第 21a 页 0431-044.png
握照我盈怀敷弘则光粲缣缃演畅则彩交
编简语内修则八琼玉雪雰霭于丹田九转
琅膏晶荧于绛阙尽六气回环之妙臻五灵
夹辅之功忘之于心息之于踵得无所得而
了达化元矣语品證也则摆落细尘超登上
秩游八外而放旷指三境而跻升蹈太一之
任矣而总内外之要兼人天之能者未有其
伦我玄宗至道昭肃孝皇帝降神龙变接统
象先戡内难以乘乾启中兴而御极无为在
宥四十五年汾水襄城靡劳辙迹具茨大隗
卷一 第 21b 页 0431-045.png
自得朋游廓八溟为仁寿之庭普万宇为华
胥之国至道至德超哉明哉钦若尊经本朝
家教象系不足以拟议风雅不足以指陈横
亘古今独立宇宙虽诸家染翰未穷众妙之
门多士研精莫造重玄之境凝旒多暇属想
有归躬注八十一章制疏六卷内则循身之
本囊括无遗外则理国之方洪纤毕举宸藻
遐布夺五云之华天光焕临增两曜之色固
可季仲十翼辉映二南若亲禀于玄元信躬
传于太上冠九流而首出垂万古而不刊则
卷一 第 22a 页 0431-046.png
大风朱雁之歌诚难接武典论金楼之作讵
可同年但以疏注之中引经合义周书鲁史
互有发明四始漆园或申属类后学披卷多
瞢本源辄探摭众书研寻篇轴随有所见咸
得备书纂成广圣义三十卷大明在上而爝
火不休巨泽溥天而灌浸未息诚不知量粗
备阙文天复元年龙集辛酉九月十六日甲
子序
   苏颍滨序
予年四十有二商居筠州筠虽小州而多古
卷一 第 22b 页 0431-047.png
禅刹四方游僧聚焉有道全者住黄蘖山南
公之孙也行高而心通喜从予游尝与予谈
道予告之曰子所谈者予于儒书已得之矣
全曰此佛法也儒者何自得之予曰不然予
忝闻道儒者之所无何苦强以诬之顾诚有
之而世莫知耳儒佛之不相通如胡汉之不
相谙也子亦何由知之全曰试为我言其略
予曰孔子之孙子思子思之书曰中庸中庸
之言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卷一 第 23a 页 0431-048.png
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何
以言之予曰六祖有言不思善不思恶是汝
本来面目自六祖以来人以此言悟入者大
半矣所谓不思善不思恶则喜怒哀乐之未
发也盖中者佛性之异名而和者六度万行
之总目也致中极和而天地万物生于其间
此非佛法何以当之全惊喜曰吾初不知也
今而后始知儒佛一法也予笑曰不然天下
固无二道而所以治人则异君臣父子之间
非礼法则乱知礼法而不知道则世之俗儒
卷一 第 23b 页 0431-049.png
不足贵也居山林木食涧饮而心存至道虽
为人天师可也而以之治世则乱古之圣人
中心行道而不毁世法然后可耳全作礼曰
此至论也是时予方解老子每出一章辄以
示全全辄叹曰皆佛说也予居筠五年而北
归全不久亦化去逮今二十馀年矣凡老子
解亦时有所刊定未有不与佛法合者时人
无可与语思复见全而示之故书之老子之
末大观二年十二月十日子由题
予昔南迁海康与子瞻兄邂逅于藤州相从
卷一 第 24a 页 0431-050.png
十馀日语及平生旧学子瞻谓予予所作诗
春秋传古史三书皆古人所未至惟解老子
差若不及予至海康闲居无事凡所为书多
所更定乃再录老子书以寄子瞻自是蒙恩
北归子瞻至毗陵得疾不起逮今十馀年竟
不知此书于子瞻为可否也政和元年冬得
侄迈等所编先公手泽其一曰昨日子由寄
老子新解读之尽卷掩卷而叹使战国有此
书则无商鞅韩非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为
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不意老
卷一 第 24b 页 0431-051.png
年见此奇特然后知此书当子瞻意然予自
居颍川十年之间于此四书复多所删改以
为圣人之言非一读所能了故每有所得不
敢以前说为定今日以益老自以为足矣欲
复质之子瞻而不可得言乃于此涕泗而已
   赵实庵序
混成之体冥于寂寥日用之功宗于气母造
形而上无无者俱隐而无下法而亲有有者
均而俱有善守则固无死地得一则洞化神
机本自无亲肖形者同夫不宰谁云有作造
卷一 第 25a 页 0431-052.png
化者禀之自然以其行于万物而为道不即
不离有天下者号曰神器而不可执以其得
于自己而为德或仁或义辅天下者贵夫清
净而不可挠道非难也简易求之得于希夷
之妙神变不测道非易也言默究之流于动
静之域真理全昧故有无二致可以同观家
国殊途宜乎一贯且二篇之义正标道德之
宗九九分章爰象六阳之体练纯阴于火鼎
乾道以之混天下以无为圣主取则传不云
乎得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
卷一 第 25b 页 0431-053.png
光而下为土了乎斯道莫匪以心凿破真胎
失之用巧夫既如是果何守耶恬淡寂寞不
求而自至果何得耶征行作为不迎而自随
元古之君施行乎天下而不知有道道乃无
为衰周之时善诱乎天下而道有不知义不
能徙此吾师所以付授于尹君而庄列随以
广明乎当世虽然仁义可以治世世之不治
者惜乎仁义之不常道德可以鸣时时之浮
伪者患乎道德之不讲高明之道是故存于
圣人中庸之言何尝废于斯旨上经曰可道
卷一 第 26a 页 0431-054.png
可名非吾之常道常名宜乎隐奥而难识若
上仁上义分无为有为之理亦岂放荡而不
收盖三皇善用终日兮不离五帝能承奉天
而有别下世浇薄失之在人易曰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惟能行简易之道乃合吾清净之
宗夫如是则治天下者安有治乱之名哉善
乎盖公之言曰治道贵清净斯道德二篇之
旨所以作矣宋绍兴壬申上元日玉蟾堂书
   黄茂材序
老子之道将以乘云气上挠无极俯视乎八
卷一 第 26b 页 0431-055.png
荒之外人间事物不足以婴累其心今其书
颇说治国爱民用兵行师下而至于车舆器
用之微盖多寓言焉老庄一也知庄子之为
寓言而不知其出于老子故读老子者每失
其旨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又曰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又曰而贵求食于母夫老子何取
于雌与牝与母哉皆寓言也八十一章之中
如此类者不一乃欲合于孔孟六经之文宜
乎其相悖也余覃思此经有年矣专探老子
之意为之注解意有未尽则引列庄及易与
卷一 第 27a 页 0431-056.png
夫道家之书庶几凿开混沌剖析鸿濛以示
后学云尔
   谢图南序
道德有经其来尚矣青牛紫气之未交玉𥫽
金钥之未启也盖已有五千言发先天之秘
阐敷落之微玄而又玄神而又神非有道之
士不足以知之老子八十一章言亦五千先
后脉络相与流通果皆自然之文椎而广之
则修身以治国治国以平天下而治道成矣
引而伸之则修身以鍊神鍊神以飞升而仙
卷一 第 27b 页 0431-057.png
道成矣张平叔诗云阴符宝字踰三百道德
灵文止五千自古神仙无限数尽从此处悟
真筌平叔岂欺我哉虽然筌者得鱼之具经
者入道之径鱼得则筌可以忘道悟则经不
过寄焉而已诵古圣人之言而不达言外之
意犹为无益也黄庭内经曰仙人道士非有
神积精累功以为真又曰积功成鍊非自然
是由精诚亦由专学道君子心精专久而不
替未有不成功特患尊之不至而慢易乘之
信之不笃而怠忽继之此所以阅千万人而
卷一 第 28a 页 0431-058.png
得者未一二也昔黄帝得阴符之旨于广成
皇人至于泣谢关令尹子闻道德之妙于李
老君为之泣拜何泣也惊喜之深而感激之
至也然则是书岂易见是理岂易知吾侪今
日当百拜而诵之终身而守之如获至宝如
爱元气其毋忽诸其毋替诸淳祐丙午上元
莲山天饴子谢图南南强再序于琼台
   喻清中序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能自言必待能言之
人以宣之而道之体始呈露矣苟无能言之
卷一 第 28b 页 0431-059.png
人则道终秘也夫天岂欲终秘斯道哉能言
之人旷百世而不一见也若吾老氏其旷百
世而仅一见者乎天以斯道而托诸老氏之
身身者道之寄也道寄诸身而形诸言所以
发天地之秘而泄造化之机于是乎有书书
以纪言言以载道五千言皆道也实不离乎
一散见于八十一章皆道也亦不外乎此一
以其精者治心以其粗者治身以其土苴治
天下国家皆自此一推之耳自专门之学兴
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子云有椎排之讥班固
卷一 第 29a 页 0431-060.png
有惨刻之议遂使吾经终受屈侪之流异端
之列殊不思三教之名虽殊三教之理则一
昔苏黄门注此书以寄东坡坡曰使战国有
此书则无商鞅韩非使汉初有此书则孔老
为一使晋宋间有此书则佛老不为二是可
以异端之学少之哉钦惟天朝尊崇圣教扶
植人纲凡道家传会之文秉畀炎火惟道德
一经岿然独存炳炳行世如日丽天岂非天
耶郑卫黜而韶益尊瓦砾穷而珠益见天之
意盖有在也天既不晦斯道于昔而复大显
卷一 第 29b 页 0431-061.png
斯道于今意欲是书家有而人得之人皆有
是书而不能口是书曰是书而不能心是书
书云书云言语云乎哉因言乃所以会意得
意斯可以忘言古今诵说者几人前后注释
者几家皆未能忘言者也得于彼或失于此
举其粗或遗其精终未足以会一家之全而
祛千古之惑仆窃尝因其所已言发其所未
言援證必据之经传议论必根诸儒先目之
曰道德经集义非敢求异于前人盖天下之
义理无穷愈求而愈有得要使老氏复生可
卷一 第 30a 页 0431-062.png
无遗憾若夫僣躐之罪所不敢辞凡我同志
䌷而绎之必有梦寐青牛翁于千载之上者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图序卷上







卷一 第 30b 页 0431-06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