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强思齐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30503c 页
卷十七 第 1a 页 0412-062.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七   可八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疏
    河上公 严君平 李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 玄英疏
    濛 阳 强 思 齐 纂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其安章所以/次前者前章)
   (虽明灭罪之术于行未圆故次此章/重显其义就此一章义开四别第一)
   (法说令制伏初心第二举喻明罪从/微超第三明众生迷执乖理丧真第)
   (四引圣證成/示其学趣)
   第一法说令制伏初心(夫地之不动/坤德用宁山)
卷十七 第 1b 页 0412-063.png
   (岳常安盘根永镇凡没四迷之境将/昏五浊之衢不如安者易持微而可)
   (散只如十抱之木生于毫末之中九/层之台超于一舂之土千里之行发)
   (于始足之下小必成大譬罪根之渐/深恶乃成愆如累台之益广须决无)
   (明之翳来游玄极之方莫同汉武之/机肉多髓少克整老君之戒实腹虚)
   (心蔓草犹不可图况情欲之流散必/须早除根蒂无所溢繁辅万物之自)
   (然以契长/生之道矣)
其安易持
 御注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言人正性安
 静之时将欲执持令不散乱次虽欲起心
 尚未形兆谋度绝之使令不起为易也○
卷十七 第 2a 页 0412-064.png
 御疏安静也持执也言人之受生正性清
 净感物而动则逐欲无穷今明欲心未动
 安静之时将欲守之令不散乱则易持执
 故云其安易持○河上公曰治身治国安
 静者易守持也○荣曰其安易持其未兆
 易谋安静也未兆机不动也怠难防恶难
 止恩除其恶制之于未动虑息其患持之
 于安静恶兆无由得起不谋自然无怠此
 谓上士防患也○成疏安静也言修行人
 灵府寂泊未起举缘如此之时甚易修守
卷十七 第 2b 页 0412-065.png
其未兆易谋
 御疏兆萌渐也谋度也情之将起未有萌
 兆谋度绝之亦为甚易故云其未兆易谋
 ○河上公曰情欲祸怠未有形兆时易谋
 止也○成疏兆状也谋图也其次虽起心
 未缘取而于境未有形状即宜摄心归静
 于业未成故易谋虑也
其脆易破
 御注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欲心初染尚自
 危脆能绝之者脆则易破祸怠初起形兆
卷十七 第 3a 页 0412-066.png
 尚微将欲防之微则易散○御疏言欲心
 已动柔脆未坚将欲除之易消破也○河
 上公曰祸乱未动于萌情欲未见于色如
 脆弱易破除○荣曰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经罪小易灭恶长难除不能防于未动必
 须制之于微脆此中士除患也○成疏其
 脆易破其微易散脆虚软也犹如果瓜结
 实未坚虚脆易破初心起染亦复如是结
 业微浅故易散也
其微易散
卷十七 第 3b 页 0412-067.png
 御疏细微也祸患细微未至于大防之于
 初欲令散释亦甚易尔○河上公曰其事
 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
为之于未有
 御注覆上易持易谋所以者为营为之于
 未有形兆尔○御疏为修除也此一句释
 前易持易谋两句也所以易者明欲心未
 起之时修除杜绝欲恶不生故云为之于
 未有○河上公曰欲有所为当以未有萌
 芽之时塞其端也○荣曰所谓其安易持
卷十七 第 4a 页 0412-068.png
 也○成疏为修学也言行人修守当在未
 有缘染之时此解其安易持也
治之于未乱
 御注覆上易破易散也所以易者为除理
 之于未成祸乱尔○御疏此一句释上易
 破易散两句也所以易者明欲虽有尚自
 脆微未成祸乱故易理尔○河上公曰治
 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荣
 曰所谓微脆易破也○成疏乱者谓结业
 已为业所牵精神昏乱也今明心虽起染
卷十七 第 4b 页 0412-069.png
 于境未见当尔之时易为治理此解其未
 兆易谋也
   第二举喻明罪从微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上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御注此三者喻其不早良图后乃成患为
 谓营为执为执著必生祸患也○御疏此
 言怠生于微而成于著喻如合抱之大木
 始生如毫毛之末此明自性而生也九层
 之高台起乎一篑之土此明积习而成也
卷十七 第 5a 页 0412-070.png
 千里之远行始举足之下此明遂行不止
 也则夭下之事诚以细微为始而人多惑
 之遂成患本故举三喻以證上文○河上
 公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小以成大也
 九层之台超于累土从卑至高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从近至远也○荣曰合抱之
 木自小而成大九重之台因下以至高千
 里之行从近以及远若制之以静毫末之
 罪不生止之于微一篑之基易破安然不
 动千里之行无至若不能为之于未有治
卷十七 第 5b 页 0412-071.png
 之于未乱为有为而不已必至败之执恶
 行以为是终归丧失此谓下士闇于成事
 以至败亡也○成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夫百围大木生于毫微喻三途重衅元乎
 一念而以木为喻者言木从小至大遂能
 荫蔽日光譬染心从微至著亦能覆盖真
 性也若推此树起自虚无即空而言树亦
 非有为四尘不成故也烦恼为义亦起自
 虚无即空而言亦非有也九重之台起于
 累土重级之台起于一篑之土喻九夜之
卷十七 第 6a 页 0412-072.png
 祸起于一念染心勖诸学者深宜戒慎百
 仞之高起于足下七尺曰仞陟百仞之高
 峰发自初步履八门之苦难起自染心前
 寄九重明结业已成此托百仞况方造未
 息也
   第三明众生迷执乖理丧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御注凡情不能因任营为分外为者求遂
 理必败之于事不能忘遣动成执著执者
 求得理必失○御疏为谓营为也执为执
卷十七 第 6b 页 0412-073.png
 著也言人不能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
 而更有所营为于性分之外执著于尘境
 之中故必祸败而失亡也○河上公曰为
 者败之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有为于义废
 于仁者有为于色废于精神也○成疏至
 道虚玄无为无执凡情颠倒有执有为为
 即危亡故言败之执乖实当故言失也
   第四引圣證成示其学趣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御注人之始从事于善者常于近成而自
卷十七 第 7a 页 0412-074.png
 败之○御疏圣人无为安静故素分成全
 而无败虚忘无执故真性常存而无失○
 河上公曰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不为华
 文故无败不为利色故无坏也圣人无执
 故无失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
 所执藏故无所失于人○荣曰凡庸闇之
 于即事故有败失之非圣人玄鉴于机前
 无复有为之恚也○成疏圣人体道无为
 故无隳败虚妄不执故不丧其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卷十七 第 7b 页 0412-075.png
 御疏几近也言常俗之人从于善事常以
 功业近成不能慎终乃复忘败也○河上
 公曰从为也民之为事常于其功德几成
 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败之也○荣曰几
 近也凡人为恶不能早除恶事近成自然
 已破若能同圣去危求安始不为非终不
 获罪无得无失何败何成也○成疏几近
 也凡人从于有为之务执心躁竞分别取
 舍曾无远见每欲近成有始无卒故多败
 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卷十七 第 8a 页 0412-076.png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御注慎其终末常如始从善之心则必无
 祸败之事○御疏此老君重申劝诫也人
 若能慎末如初始终常一则无事无败也
 故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河上公曰
 终当如始不当懈怠○成疏此戒慎学人
 令心坚固始终若一岂有败乎六度之中
 终当第四也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御注难得之货谓性分所无者今圣人于
卷十七 第 8b 页 0412-077.png
 欲不欲不营为于分外常全其自然是不
 贵难得之货○御疏此明圣行以斥凡也
 难得之货内谓性分所无外谓珠犀宝贝
 圣人于欲无欲内不务于性之所无外不
 营于累德之货尔○河上公曰是以圣人
 欲不欲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圣人
 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于色
 圣人欲于德也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不眩
 晃为服不贱石而贵玉也○荣曰是以圣
 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备众人
卷十七 第 9a 页 0412-078.png
 之所过凡情逐欲贱道贵财圣人不贪重
 真轻宝若也修不为己学乃为人食利则
 过生争名则咎至圣人无欲则遣利绝学
 则忘名不耀一已之能防备众人之过也
 ○成疏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圣人虚照自天不
 同凡智了知诸境空幻不见可欲之物故
 于欲中即不见欲相既于欲不欲何玉帛
 之贵乎又达真假无差故能忘学学即不
 学不学即学学异不学不学异学故西升
卷十七 第 9b 页 0412-079.png
 经云吾学无所学乃能明自然备防也众
 人执滞有为不能忘学故说学不学者以
 防众生之过患也
学不学复众民之所过
 御注学不学复众民之所过以辅万物之
 自然而不敢为圣人不求过分之学是于
 学不学将以归复众人过分之学以辅自
 然之性故不敢为俗多欲○御疏凡夫贵
 难得之货故矫徇矜尚以学性分之所无
 圣人不求过分之学常全自然之性是于
卷十七 第 10a 页 0412-080.png
 学不学如此者将欲归复众人所过分之
 学尔○河上公曰学不学圣人学人所不
 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
 人学治身守道真也复众人之所过众人
 学问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
 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御疏辅佐也自然物之性本也众生起妄
 失于性本圣人慈诱劝学无为将以辅佐
 物之自然真性故不敢为于俗学及多欲
卷十七 第 10b 页 0412-081.png
 也○河上公曰以辅万物之自然教人反
 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而不敢
 为焉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远
 本也○荣曰物之性也本乎自然欲者以
 染爱累真学者以分别妨道遂使真一之
 源不显至道之性难明不入于无为但归
 于败失圣人顺自然之本性辅万物以保
 真不敢行于有为导之以归虚静也○成
 疏辅助导也言一切众生皆禀自然正性
 迷惑妄执丧道乖真今圣人欲持学不学
卷十七 第 11a 页 0412-082.png
 之方引导令其归本但圣人穷理尽性亦
 无为无不为也今言圣人不为者亦欲辅
 导群生复此自然之性故言不敢为也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古之章所/以次前者)
   (前章举圣人忘学而能辅导众生故/次此章即显为学之人济物之行就)
   (此章内义分有三别第一引古證今/用遣文明第二料简胜劣以为楷模)
   (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第一引古證今用遣文明(夫至道玄/根妙极真)
   (净遗其耳目视听如愚孔丘发覆而/不知颜回对言而莫解故以智治国)
   (如盗贼之害人用道修身契无为而/各得正之楷式不在兹乎则知虚白)
卷十七 第 11b 页 0412-083.png
   (真源理贯恬忘之外重玄妙本义超/无有之因非款启之所闻岂迷途之)
   (可抑人行之事其殆之矣故曰曹沟/既凿其身乃囚秦货既贵厥宗亦堕)
   (翔而后集凤鸣于高冈冲而不飞鹢/退于遐路逆时则丧离道则亡若能)
   (与物反行斯其/大顺之理矣)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御注人君善为道者非以其道明示于人
 将导之以和使归复于朴令如愚尔○御
 疏言古之人君善能用道为化者贵夫无
 为恬淡非炫耀其道明示于人将导以纯
 和杜绝智诈令质朴如愚尔○河上公曰
卷十七 第 12a 页 0412-084.png
 古之善为道者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
 国者非以明民不以道教民使明智奸巧
 也将以愚之将以道德教民使朴质不诈
 伪也○严曰昔者帝王经道德化神明总
 清虚钦大和也非以生知起事导俗务以
 明人也将以涂人耳目塞人之心使人不
 得知归之自然故人易治而世和平也○
 荣曰欲教令俗先引古人古人用道修身
 理国不将奸智役心眩物此非以明人也
 含光藏耀全真抱朴分别智息将以愚之
卷十七 第 12b 页 0412-085.png
 也○成疏为道犹修道之夫实智内明无
 幽不烛外若愚昩不曜于人闭智塞聪韬
 光晦迹也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御注君将明道以临下人必使智以应上
 智多则诈兴是难治○御疏人之所以难
 理化者正以其智太多智之太多犹人君
 明道以临下是使下人役用其智而生奸
 诈故难理尔○河上公曰民不可治理者
 以其智太多而为巧伪也○荣曰君上守
卷十七 第 13a 页 0412-086.png
 质臣下归淳未假威刑自然顺化若也不
 行虚寂道德唯用奸巧智慧智多乱甚故
 难理也○成疏治理也智分别也言众生
 所以难理者为心多分别不能虚忘故难
 化也
   第二料简胜劣以为楷模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御注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理
 国智多必作法法作则奸生故云贼国也
 ○御疏以用也贼害也言人君任用智诈
卷十七 第 13b 页 0412-087.png
 之臣使之理国智多则权谋将作谋用则
 情伪斯起伪起则道废有害于国故云国
 之贼○河上公曰使智慧之人治国必远
 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也○荣曰故以
 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智慧
 奸巧伤害人深国之贼也质朴无智任物
 自化各事其业俗乐家安物我无伤君臣
 俱泰国之德也○成疏故以智治国国之
 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若用明察俗以智
 治物者既乖淳和又同贼害而无欲无为
卷十七 第 14a 页 0412-088.png
 至虚至静忘心遣智尸居玄默以斯驭世
 者其唯上德乎以此格量胜劣可见治国
 既尔身亦宜然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御注若不用巧智之臣但取纯德之士使
 偃息蕃丑弄丸解难自然智诈日薄淳朴
 日兴人和年丰曰福○御疏人君不任智
 诈之臣但求淳德之士使坐进无为之道
 行大朴之风交泰致和是国之福也○河
 上公曰不使智慧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
卷十七 第 14b 页 0412-089.png
 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
 为国之福也
知此两者亦楷式
 御注役智诈则害于人任纯德则福于国
 人君能知此两者委任纯德臣为楷模法
 式○御疏两者谓用智与不用智也楷模
 也式法也人君知用智则为贼不用则为
 福即当去贼取福如此者可为理国之楷
 模法式也○河上公曰两者谓智与不智
 也常能知智者为贼不智者能为福是治
卷十七 第 15a 页 0412-090.png
 身治国之法式也○荣曰知此两者亦楷
 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远与物反
 然后乃至大顺用智不用智两者也用之
 贼害不用则无伤能知百姓无伤此知理
 国楷模法式也能知法式本固邦宁德之
 妙也德妙不测曰深寻求不逮曰远人皆
 用智此独用愚与物反也不逆物性任之
 自然斯大顺也亦言道本虚玄俗便滓秽
 顺俗求道失之于真反俗修德入之于妙
 入妙则无可无不可归真则无通无不通
卷十七 第 15b 页 0412-091.png
 既其虚应无方故能大顺平等○成疏两
 者谓前文智与不智能用智为贼不智为
 德者则可为修身之楷模治国之洪范也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御注人君常知所委任是谓深玄至德尔
 ○御疏玄深也妙也人君常能知此两者
 为楷模法式是谓深远玄妙之德尔○河
 上公曰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
 是谓与夭同德也○成疏常能知无分别
 为治身之楷式者可谓深玄之大德也
卷十七 第 16a 页 0412-092.png
   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御注玄德深远能与物反归复其本令物
 乃至大顺于自然之性尔○御疏此结难
 也玄德之君无为而化不测其量深也德
 被无外远也故能与万物反归妙本然后
 乃至大顺于自然真性尔○河上公曰玄
 德深矣远矣玄德之人深不可测远不可
 极也与物反矣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
 物欲益己玄德欲施人也乃至大顺玄德
卷十七 第 16b 页 0412-093.png
 与万物反异故能至大顺顺天理也○成
 疏玄德深远与物反冥真契道谓之玄德
 穷源极际谓之深远深远之智智乖于俗
 故与物反然后乃至大顺顺有两种一顺
 于理二顺于俗顺理则契于妙本顺俗则
 同尘降迹问曰前言反物后言顺俗前反
 后顺文岂类乎答曰前言反者此明不反
 而反后言顺者亦不顺而顺不顺而顺顺
 不乖反不反而反反不乖顺亦何所嫌耶
 问曰经称大顺顺亦有大小乎答曰夫以
卷十七 第 17a 页 0412-094.png
 顺对违虽顺而小今不顺不违而为不顺
 顺不异违违不乖顺所以出处默语唯道
 是从和光同尘而恒顺于理不问顺与不
 顺不顺与顺顺与不顺一时皆顺是故无
 顺无不顺亦无无不顺而能无不顺乃至
 非不顺故名为大顺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江海章/所以次)
   (前者前章正明玄德之人反俗顺道/故次此章广显顺道之行就此一章)
   (义开三别第一举譬以表虚忘第二/法说用彰谦退第三结叹柔弱之能)
   第一举譬以表虚忘(夫东注百川并/朝宗于大海春)
卷十七 第 17b 页 0412-095.png
   (生万物各陶形于自然何故自然能/虚大海能下不虚所以致于谷王乎)
   (明夫圣人用此为喻大遣声色都忘/是非纳巨众以圆通照微尘于方寸)
   (所之皆谦下所处皆卑柔则天人乐/推谁能与争焉身在后不足矜功蛇)
   (足先成翻然夺酒则知玄极密运静/退恒安坚白徒鸣昧终莫晓共工何)
   (力折天柱而贻殃秦帝何愚穿地市/而招祸不能怀柔照远遂乃刚强安)
   (知国破家亡身屠族灭掷天下于凡/人之手何其剧哉如杨雄著言盖不)
   (虚/矣)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为百谷王
 御注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输归往者以
卷十七 第 18a 页 0412-096.png
 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御疏言江
 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为王者以其善
 居下流之所致也故易云地道变盈而流
 谦此举喻也故地道用谦则百川委输而
 归往圣人用谦则庶人子来而不厌尔○
 河上公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
 善下之故江海以卑下故众流归之若人
 归就王者能为百谷王以卑下故能为百
 谷王也○荣曰此举喻也但海处卑下故
 为百谷之王明圣人谦虚方为万国之主
卷十七 第 18b 页 0412-097.png
 也○成疏王往也百谷犹百川也言江海
 所以为百川所往者以其善居洼下之地
 也人能退身谦下虚柔容物者亦苍生之
 所归也故能为百谷王此结成其义故经
 云海为百川王也
   第二法说用彰谦退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御注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
 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
 而人不害谦为德柄尊用弥光以言谦下
卷十七 第 19a 页 0412-098.png
 之百姓欣戴故处其上而人不以为重以
 身退后之百姓子来故处其前而人不以
 为害之尔○御疏此合喻也言圣人欲上
 于人则以其言谦下之夫圣人岂欲居人
 上而以言下之耶但圣人知满必招损故
 言则谦柔名则孤寡以下于物而盛德鸿
 业自然为物所推上尔○河上公曰是以
 圣人欲上人欲在民之上也以其言下之
 法江海处谦虚○荣曰是以圣人欲上民
 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处
卷十七 第 19b 页 0412-099.png
 上而人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谦居物下有
 德故推之以为上退身度人怀道故尊之
 以在先百姓乐戴不以为重人皆忠孝谁
 有害心○成疏欲令一切众生居己之上
 所以言说柔和恒自谦下
欲先人以其身后之
 御疏圣人亦不欲先人直以撝谦后己先
 物物自先之○河上公曰欲先民欲在民
 之前也必以身后之先人而后己也○成
 疏欲令众生在己身先度所以退身居物
卷十七 第 20a 页 0412-100.png
 之后故经云一切未得度我不有望前处
 下而反高此则守退而翻进也
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
 御疏此结前也圣人临大宝之位居至极
 之尊劳身而逸人薄己而厚物在上人得
 以生故不以为重处前人得以理故不以
 为害○河上公曰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
 重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
 戴仰不以为重处前而民不害圣人在民
 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父母无有欲
卷十七 第 20b 页 0412-101.png
 害之者也○成疏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圣
 人恬淡无为少思寡欲故处民之上为君
 而使民轻徭薄赋无重劳也又解云圣人
 恩覃于万物故百姓荷戴而不辞也处前
 而民不害处物之前而为君主遂使民歌
 击壤宇内清夷利物弘多而无损害又解
 云圣德遐广百姓乐推怀荷恩泽岂敢伤
 害
   第三结叹柔弱之能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卷十七 第 21a 页 0412-102.png
 御注以是不重不害之故天下之人乐推
 崇为之主而不厌倦○御疏圣人之德弘
 济无私与物为春望之如日既不为重为
 害是以天下之人乐推崇而无厌倦也○
 河上公曰圣人恩深爱厚视民若赤子故
 天下乐共推进以为主无有厌之者○荣
 曰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无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无德者物所同厌有道者
 人皆乐推行揖让之风顺万物之化谁当
 与争也○成疏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
卷十七 第 21b 页 0412-103.png
 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百姓乐
 推在前而不厌倦者只为善能谦和不与
 物争故也既违顺平等是非永息谁复与
 不争者争故夭下莫能与之争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御注圣人谦退不与物争天下共推谁与
 争者○御疏今天下乐推圣人而不厌者
 岂不以圣人言则下之身则后之以其不
 与物争先故天下之人莫能与圣人争先
 者矣○河上公曰以其不争夭下无厌圣
卷十七 第 22a 页 0412-104.png
 人时是由圣人不与人争先后故天下莫
 能与之争言人皆争有为无与吾争无为
 者也
   天下章第六十七(天下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正明善能)
   (谦下翻德处高故次此章广辨功能/具陈三宝就此章内义有五重第一)
   (尔不矜夸故能高大第二具陈三宝/令物归依第三重迭三宝叹其功用)
   (第四行乖三宝沦溺死生/第五总叹大慈功能胜妙)
   第一尔不矜夸故能高大(夫玄玄至/道肇居五)
   (太之先窈窈真宗贯出元和之首其/体大其德凝高排色爱之律横截凡)
   (蒙之界愚夫所见咫尺无多既不违/于幽玄故谓大而不肖岂知我三宝)
卷十七 第 22b 页 0412-105.png
   (理寂真乘不敢为先常守慈俭夫孟/君之贤智初迷市义之方汉文之大)
   (才不会积薪之喻何况区区凡鄙冗/冗斯生得知妙道之深以识洪源之)
   (奥若不非笑/岂名大道哉)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御注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谓我道
 大无所象似我则答云○御疏肖似也老
 君云天下之人皆谓我道虚无广大似无
 所象似故下文答之○河上公曰老子言
 天下谓我道大我则佯愚似不肖也○荣
 曰天下皆以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
卷十七 第 23a 页 0412-106.png
 肖久矣其细也夫老君道尊德贵诚可以
 为大也然则晦迹同尘隐显不测不似于
 智不似于愚故言不肖不肖不似也唯当
 大圣之人故无所似也若形有定质智有
 常分的有所似道有所得此乃细碎之小
 人岂是虚通之大圣也○成疏言老君体
 达自然妙果圆极故天下苍生莫不尊之
 为大圣也何意得如此耶只为接物谦和
 不矜夸嗤笑于物故致然也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卷十七 第 23b 页 0412-107.png
 御注夫唯我道至大故无所象似若如代
 间诸法有所象似则不称大久已微细○
 御疏此答不肖之所由也夫唯我广大迥
 超物表固非凡情探赜所知故得称大若
 其有所象似如代间法者则失其所以为
 大久矣是微细粗浅之法与俗不殊何足
 称大也夫者助语也○河上公曰夫唯大
 故似不肖夫独名德大者为身害故佯愚
 似若不肖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
 自贵之也若肖久矣肖善也谓辩慧也若
卷十七 第 24a 页 0412-108.png
 大辩慧之人身高自贵行察察之政所从
 来久矣其细也夫言辩慧者唯如小人也
 非长者○成疏独由圣德高大故不夸笑
 于物若其夸久是群小也河公本作肖字
 不肖犹不善言众生不能履善道者皆为
 我大故也独由骄慢我大所以不善若能
 履行善道者当卑小谦退也
   第二具陈三宝令物归依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
 御注我道虽大无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
卷十七 第 24b 页 0412-109.png
 可珍贵能常保倚执持可以理身理国○
 御疏此明所以似不肖者正以有此三行
 与俗不同故老君言我道虽大无所象似
 然有此三宝甚可珍贵于汝代人当须保
 持执守以修身理国尔○河上公曰老君
 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之也○荣曰我
 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
 敢为天下先俗存于利贵之以七珍道在
 于真重之以三宝三宝之义未是外求若
 能仁慧于万物好生而恶杀慈之义也薄
卷十七 第 25a 页 0412-110.png
 赋轻徭谨身节用不奢不侈俭之义也忘
 己济物退身度人不敢为天下先也持行
 修身用此三者安国宁家宝之大也○成
 疏老君所以圣德高大独不夸笑于物者
 为归依三宝保而守持之故得然也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御注慈则广救俭则用足不敢为先故乐
 推而不厌○御疏此列三宝之戴也体仁
 博施爱育群生慈也节用厚人不耗于物
 俭也不为事始和而不唱不敢为夭下先
卷十七 第 25b 页 0412-111.png
 也弘益之义其如下文○河上公曰一曰
 慈爱百姓若赤子二曰俭赋敛若取之于
 己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执谦退不为唱
 始也○成疏一曰慈悯念苍生拔苦与乐
 此道宝也二曰俭少欲知足守分不贪此
 经宝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谦麾柔弱先
 物后己退身度人此师宝也
   第三重迭三宝叹其功用
夫慈故能勇
 御注慈仁悯慧则德有馀故勇于救济○
卷十七 第 26a 页 0412-112.png
 御疏此覆述三宝之功也凡人贪竞不慈
 于果敢致有穷屈今圣人以慈为行故能
 勇于济度论语曰仁者必有勇○河上公
 曰以慈仁故能勇于忠孝也○荣曰夫慈
 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
 器长慈心于物物无害者物既无害自无
 前敌以无敌故故言勇也用之奢侈于事
 不足行之俭约处理有馀周于远大故言
 广也尚之于谦退守之于雌柔其德能普
 厥行有终为物所尊故能成器长也○成
卷十七 第 26b 页 0412-113.png
 疏内韫大慈外弘接物所以勇入三界俯
 救苍生
俭故能广
 御注节俭爱费则财有馀故功施益广○
 御疏以其节俭爱费不伤财不害人故功
 施益广○河上公曰夭子身能节俭故民
 日用宽广○成疏诸法虚幻含而不贪俭
 素清高其德广大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御注慈俭之德谦撝益光推先与人人必
卷十七 第 27a 页 0412-114.png
 不厌故能成神器之长也○御疏损己益
 人退身进物是不敢为天下先也故物乐
 推而成神器之长尔○河上公曰不敢为
 天下先不敢为夭下首先也故能成器长
 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道人之长○
 成疏只为勇救苍生退身度物故方外则
 独处玉京为众圣之长降世则位居九五
 为神器之尊
   第四明行乖三宝沦溺死生
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卷十七 第 27b 页 0412-115.png
 御注今舍其慈且勇勇则害物含俭且广
 广则伤财舍后且先先则人怨伤财害物
 聚怨于人是必死之道故尔○御疏且苟
 且也代情多欲动与道违舍其利物之慈
 苟且害人之勇含其节用之俭苟且奢泰
 之广舍其谦退之后苟且矜伐之先如此
 之行有违慈俭以之理国则国亡以之修
 身则身丧故云死矣○河上公曰今舍慈
 且勇令世人含慈仁但为勇武也舍俭且
 广含其俭约但为奢泰舍后且先舍其后
卷十七 第 28a 页 0412-116.png
 己但为人先死矣所行如此动入死道○
 荣曰前明得三宝者处慈而得勇守俭而
 致广居后以至先今明失三宝者必竟不
 能慈苟且唯知好勇节行不能履俭无度
 但当广费未解卑身处后锐意欲在物先
 好勇而不仁则亡用广而不节则困无德
 而居物先则危故云死矣○严曰反和逆
 神动违自然福之与远祸之与近大命以
 绝神气分散非命薄也非人贼也废道而
 尚力
卷十七 第 28b 页 0412-117.png
   第五总叹大慈功能胜妙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御注用慈以战利在全众用慈以守利在
 安人各保安全故胜固尔○御疏慈为三
 宝之首故偏叹美也夫用慈以拒战则能
 全众用慈以捍守可以安人皆不失慈故
 能胜固也○河上公曰夫慈仁者百姓亲
 附并心一意故以战则胜敌守卫则坚固
 ○荣曰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
 之以慈卫之以慈为用不失其道在于战
卷十七 第 29a 页 0412-118.png
 阵必克前敌故言胜也以之守固无复倾
 危遂言固也以慈为心玄天所以加护故
 曰救之至道于焉保守故曰卫之内明是
 非交战为阵解能破惑为胜身不失道为
 守与道同久曰固自然无害天将救也外
 物不伤道之卫也○成疏夫慈以战则胜
 以大慈之心临于战阵士卒感恩所以胜
 捷内解即是六根兵马对于六尘不为尘
 没故获胜也以守则固用慈守卫百姓同
 心是以牢固内解以慈心自守虚静则道
卷十七 第 29b 页 0412-119.png
 心坚固不可拔也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御○以慈战守岂但人和天道孔明亦将
 救卫战胜天救也守固天卫也是皆以慈
 故故云天救慈卫○御疏救助也卫护也
 天道福善善人则吉无不利故以慈战者
 天将助之以慈守者天将护之战胜守固
 始赖用慈之功救之卫之终获孔明之助
 尔○河上公曰天将救助善人必与慈仁
 之性使能自营助也○成疏天尊大道救
卷十七 第 30a 页 0412-120.png
 度行慈之人还同慈悲俯相卫护也故三
 宝之内以慈为先四等之中用慈为首是
 知慈之为义其大矣哉
   古之善为士章第六十八(古之章所/以次前者)
   (前章具陈三宝叹美大慈故次此章/即显能持三宝之人会于古之极道)
   (就此一章义开三别第一爰引古实/以勖行人第二略举三善显其胜行)
   (第三结成极/道叹美功能)
   第一爰引古实以勖行人(夫云司火/正之时含)
   (道怀纯之代人心质朴不事矜华为/士者自守恬和善战者止戈为胜死)
   (灰其虑槁木其形入兽伴而无惊驯/鸟群而不乱故巢公饮犊听尧让而)
卷十七 第 30b 页 0412-121.png
   (莫闻伯成耕田抗禹词而不顾卓立/其行如华岳之峭谦卑其容若尼山)
   (之首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对业/龙而不惊处木雁而何惧此乃古之)
   (善士可若/以配天乎)
善为士者不武
 御注士事也武威武也明德之君用道为
 理行慈俭而伏物不威武以御人所尚以
 慈故云不武○御疏士事也善以道为理
 国之事者尚德故云不武○河上公曰言
 贵道德不好武功○荣曰以慈来物以德
 伏人无斗以力不好以勇无为而化斯不
卷十七 第 31a 页 0412-122.png
 武也○成疏言古者善修道之士静退无
 为不舍慈而武勇也
   第二略举三善显其胜行
善战者不怒
 御注事不得已必应敌以慈则善不凭怒
 若用力以争非善胜令柔远能迩也○御
 疏师出应敌事在慈哀蚊蚋致螫驱除而
 已是知善战在乎止敌不在乎凭怒故云
 善战不怒○河上公曰善以道战者禁邪
 于胸心绝祸于未萌无所诛怒○荣曰能
卷十七 第 31b 页 0412-123.png
 息寇乱善战也救物用慈不怒也○成疏
 善达前境虚幻故能制敌于未萌妙体违
 顺两空是以心无喜怒
善胜敌者不争
 御注师克在和和则善胜全胜之善故不
 交争○御疏善胜在夫以慈不争由乎尚
 德若用力争胜非善胜也今柔远能迩尽
 畅慈和不与敌争敌人自伏故云善胜不
 争○河上公曰善以道胜敌者附近以仁
 来远以德不与敌战而敌自服也○荣曰
卷十七 第 32a 页 0412-124.png
 道济天下四海来王德绥宇内五兵不作
 物则靡之而不刃故言胜敌无心自然受
 推故言不争○成疏不为尘染名曰胜敌
 既不喜怒何所争乎
善用人者为之下
 御注设以使人人尽其力必先下之是为
 善用尔○御疏夫善用其人以言谦下人
 必尽力可以成功故易曰以贵下贱大得
 民也○河上公曰善用人自辅佐者常为
 人执谦下也○荣曰使人不失方圆之器
卷十七 第 32b 页 0412-125.png
 任物各得文武之材善用也宽则得众谦
 则无咎故言为下也○成疏夫能行谦下
 者必为物所归故能用于人也
   第三结成极道叹美功能
是谓不争之德
 御注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
 配天古之极善胜是不争之德为下是用
 人之力能如此者可以配天称帝是古之
 至极要道也○御疏此结上文善士者常
 柔而不武善战者常慈而不怒善胜者常
卷十七 第 33a 页 0412-126.png
 让而不争善用者常谦而为下夫如是者
 物竭其能人尽其用皆谦下之所致岂非
 不争之德乎○河上公曰谓上为之下也
 是乃不与人争斗道德也○荣曰此结上
 不武不怒而能胜敌也○成疏不与物争
 故成己之德此结善胜敌不争
是谓用人之力
 御疏夫玄默恭己谦虚下人人皆欢心恩
 竭其力故诗曰悦以使人人忘其劳是用
 人之力也○河上公曰身能为人下是谓
卷十七 第 33b 页 0412-127.png
 用人臣之力○荣曰此结善用人为下人
 为之尽力也○成疏谦下雌柔不用于物
 物必归之而为己用此结善用人为下也
是谓配天古之极
 御疏此总结上来四善之行不争之德能
 行之者可以配天称帝是古之至极要道
 也○河上公曰是谓配天能行此者德配
 天也古之极也是乃古之极约要道者也
 ○荣曰怀物以道来远用文不战而自胜
 无争而独尊其德高大比之上天其化淳
卷十七 第 34a 页 0412-128.png
 和比之极古明虚心实腹坐忘合道不假
 威权无劳勇猛故言善为士者不武也泯
 是非之情除爱憎之见善战不怒也物无
 害武顺而不逆善胜敌不争也心王既静
 志在冲虚耳目无扰手足不劳善用人为
 下也合自然之理故曰配天契昔之真际
 古之极也○成疏配合也天自然也极道
 果也言善修之士妙体其空达于逆顺不
 与物争故能合至理之自然契古始之极
 道此总结成也
卷十七 第 34b 页 0413-004.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