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第 130503c 页
卷十七 第 1a 页 0412-062.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七 可八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疏
河上公 严君平 李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 玄英疏
濛 阳 强 思 齐 纂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第一法说令制伏初心
卷十七 第 1b 页 0412-063.png
其安易持
御注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言人正性安
静之时将欲执持令不散乱次虽欲起心
尚未形兆谋度绝之使令不起为易也○
卷十七 第 2a 页 0412-064.png
御疏安静也持执也言人之受生正性清
净感物而动则逐欲无穷今明欲心未动
安静之时将欲守之令不散乱则易持执
故云其安易持○河上公曰治身治国安
静者易守持也○荣曰其安易持其未兆
易谋安静也未兆机不动也怠难防恶难
止恩除其恶制之于未动虑息其患持之
于安静恶兆无由得起不谋自然无怠此
谓上士防患也○成疏安静也言修行人
灵府寂泊未起举缘如此之时甚易修守
卷十七 第 2b 页 0412-065.png
其未兆易谋
御疏兆萌渐也谋度也情之将起未有萌
兆谋度绝之亦为甚易故云其未兆易谋
○河上公曰情欲祸怠未有形兆时易谋
止也○成疏兆状也谋图也其次虽起心
未缘取而于境未有形状即宜摄心归静
于业未成故易谋虑也
其脆易破
御注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欲心初染尚自
危脆能绝之者脆则易破祸怠初起形兆
卷十七 第 3a 页 0412-066.png
尚微将欲防之微则易散○御疏言欲心
已动柔脆未坚将欲除之易消破也○河
上公曰祸乱未动于萌情欲未见于色如
脆弱易破除○荣曰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经罪小易灭恶长难除不能防于未动必
须制之于微脆此中士除患也○成疏其
脆易破其微易散脆虚软也犹如果瓜结
实未坚虚脆易破初心起染亦复如是结
业微浅故易散也
其微易散
卷十七 第 3b 页 0412-067.png
御疏细微也祸患细微未至于大防之于
初欲令散释亦甚易尔○河上公曰其事
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
为之于未有
御注覆上易持易谋所以者为营为之于
未有形兆尔○御疏为修除也此一句释
前易持易谋两句也所以易者明欲心未
起之时修除杜绝欲恶不生故云为之于
未有○河上公曰欲有所为当以未有萌
芽之时塞其端也○荣曰所谓其安易持
卷十七 第 4a 页 0412-068.png
也○成疏为修学也言行人修守当在未
有缘染之时此解其安易持也
治之于未乱
御注覆上易破易散也所以易者为除理
之于未成祸乱尔○御疏此一句释上易
破易散两句也所以易者明欲虽有尚自
脆微未成祸乱故易理尔○河上公曰治
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豫闭其门也○荣
曰所谓微脆易破也○成疏乱者谓结业
已为业所牵精神昏乱也今明心虽起染
卷十七 第 4b 页 0412-069.png
于境未见当尔之时易为治理此解其未
兆易谋也
第二举喻明罪从微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上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
御注此三者喻其不早良图后乃成患为
谓营为执为执著必生祸患也○御疏此
言怠生于微而成于著喻如合抱之大木
始生如毫毛之末此明自性而生也九层
之高台起乎一篑之土此明积习而成也
卷十七 第 5a 页 0412-070.png
千里之远行始举足之下此明遂行不止
也则夭下之事诚以细微为始而人多惑
之遂成患本故举三喻以證上文○河上
公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从小以成大也
九层之台超于累土从卑至高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从近至远也○荣曰合抱之
木自小而成大九重之台因下以至高千
里之行从近以及远若制之以静毫末之
罪不生止之于微一篑之基易破安然不
动千里之行无至若不能为之于未有治
卷十七 第 5b 页 0412-071.png
之于未乱为有为而不已必至败之执恶
行以为是终归丧失此谓下士闇于成事
以至败亡也○成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夫百围大木生于毫微喻三途重衅元乎
一念而以木为喻者言木从小至大遂能
荫蔽日光譬染心从微至著亦能覆盖真
性也若推此树起自虚无即空而言树亦
非有为四尘不成故也烦恼为义亦起自
虚无即空而言亦非有也九重之台起于
累土重级之台起于一篑之土喻九夜之
卷十七 第 6a 页 0412-072.png
祸起于一念染心勖诸学者深宜戒慎百
仞之高起于足下七尺曰仞陟百仞之高
峰发自初步履八门之苦难起自染心前
寄九重明结业已成此托百仞况方造未
息也
第三明众生迷执乖理丧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御注凡情不能因任营为分外为者求遂
理必败之于事不能忘遣动成执著执者
求得理必失○御疏为谓营为也执为执
卷十七 第 6b 页 0412-073.png
著也言人不能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
而更有所营为于性分之外执著于尘境
之中故必祸败而失亡也○河上公曰为
者败之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有为于义废
于仁者有为于色废于精神也○成疏至
道虚玄无为无执凡情颠倒有执有为为
即危亡故言败之执乖实当故言失也
第四引圣證成示其学趣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御注人之始从事于善者常于近成而自
卷十七 第 7a 页 0412-074.png
败之○御疏圣人无为安静故素分成全
而无败虚忘无执故真性常存而无失○
河上公曰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不为华
文故无败不为利色故无坏也圣人无执
故无失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
所执藏故无所失于人○荣曰凡庸闇之
于即事故有败失之非圣人玄鉴于机前
无复有为之恚也○成疏圣人体道无为
故无隳败虚妄不执故不丧其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卷十七 第 7b 页 0412-075.png
御疏几近也言常俗之人从于善事常以
功业近成不能慎终乃复忘败也○河上
公曰从为也民之为事常于其功德几成
贪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败之也○荣曰几
近也凡人为恶不能早除恶事近成自然
已破若能同圣去危求安始不为非终不
获罪无得无失何败何成也○成疏几近
也凡人从于有为之务执心躁竞分别取
舍曾无远见每欲近成有始无卒故多败
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卷十七 第 8a 页 0412-076.png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御注慎其终末常如始从善之心则必无
祸败之事○御疏此老君重申劝诫也人
若能慎末如初始终常一则无事无败也
故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河上公曰
终当如始不当懈怠○成疏此戒慎学人
令心坚固始终若一岂有败乎六度之中
终当第四也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御注难得之货谓性分所无者今圣人于
卷十七 第 8b 页 0412-077.png
欲不欲不营为于分外常全其自然是不
贵难得之货○御疏此明圣行以斥凡也
难得之货内谓性分所无外谓珠犀宝贝
圣人于欲无欲内不务于性之所无外不
营于累德之货尔○河上公曰是以圣人
欲不欲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圣人
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于色
圣人欲于德也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不眩
晃为服不贱石而贵玉也○荣曰是以圣
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备众人
卷十七 第 9a 页 0412-078.png
之所过凡情逐欲贱道贵财圣人不贪重
真轻宝若也修不为己学乃为人食利则
过生争名则咎至圣人无欲则遣利绝学
则忘名不耀一已之能防备众人之过也
○成疏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圣人虚照自天不
同凡智了知诸境空幻不见可欲之物故
于欲中即不见欲相既于欲不欲何玉帛
之贵乎又达真假无差故能忘学学即不
学不学即学学异不学不学异学故西升
卷十七 第 9b 页 0412-079.png
经云吾学无所学乃能明自然备防也众
人执滞有为不能忘学故说学不学者以
防众生之过患也
学不学复众民之所过
御注学不学复众民之所过以辅万物之
自然而不敢为圣人不求过分之学是于
学不学将以归复众人过分之学以辅自
然之性故不敢为俗多欲○御疏凡夫贵
难得之货故矫徇矜尚以学性分之所无
圣人不求过分之学常全自然之性是于
卷十七 第 10a 页 0412-080.png
学不学如此者将欲归复众人所过分之
学尔○河上公曰学不学圣人学人所不
能学人学智诈圣人学自然人学治世圣
人学治身守道真也复众人之所过众人
学问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之者使反本
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御疏辅佐也自然物之性本也众生起妄
失于性本圣人慈诱劝学无为将以辅佐
物之自然真性故不敢为于俗学及多欲
卷十七 第 10b 页 0412-081.png
也○河上公曰以辅万物之自然教人反
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性而不敢
为焉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远
本也○荣曰物之性也本乎自然欲者以
染爱累真学者以分别妨道遂使真一之
源不显至道之性难明不入于无为但归
于败失圣人顺自然之本性辅万物以保
真不敢行于有为导之以归虚静也○成
疏辅助导也言一切众生皆禀自然正性
迷惑妄执丧道乖真今圣人欲持学不学
卷十七 第 11a 页 0412-082.png
之方引导令其归本但圣人穷理尽性亦
无为无不为也今言圣人不为者亦欲辅
导群生复此自然之性故言不敢为也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第一引古證今用遣文明
卷十七 第 11b 页 0412-083.png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御注人君善为道者非以其道明示于人
将导之以和使归复于朴令如愚尔○御
疏言古之人君善能用道为化者贵夫无
为恬淡非炫耀其道明示于人将导以纯
和杜绝智诈令质朴如愚尔○河上公曰
卷十七 第 12a 页 0412-084.png
古之善为道者说古之善以道治身及治
国者非以明民不以道教民使明智奸巧
也将以愚之将以道德教民使朴质不诈
伪也○严曰昔者帝王经道德化神明总
清虚钦大和也非以生知起事导俗务以
明人也将以涂人耳目塞人之心使人不
得知归之自然故人易治而世和平也○
荣曰欲教令俗先引古人古人用道修身
理国不将奸智役心眩物此非以明人也
含光藏耀全真抱朴分别智息将以愚之
卷十七 第 12b 页 0412-085.png
也○成疏为道犹修道之夫实智内明无
幽不烛外若愚昩不曜于人闭智塞聪韬
光晦迹也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御注君将明道以临下人必使智以应上
智多则诈兴是难治○御疏人之所以难
理化者正以其智太多智之太多犹人君
明道以临下是使下人役用其智而生奸
诈故难理尔○河上公曰民不可治理者
以其智太多而为巧伪也○荣曰君上守
卷十七 第 13a 页 0412-086.png
质臣下归淳未假威刑自然顺化若也不
行虚寂道德唯用奸巧智慧智多乱甚故
难理也○成疏治理也智分别也言众生
所以难理者为心多分别不能虚忘故难
化也
第二料简胜劣以为楷模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御注以用也人君任用多智之臣使令理
国智多必作法法作则奸生故云贼国也
○御疏以用也贼害也言人君任用智诈
卷十七 第 13b 页 0412-087.png
之臣使之理国智多则权谋将作谋用则
情伪斯起伪起则道废有害于国故云国
之贼○河上公曰使智慧之人治国必远
道德妄作威福为国之贼也○荣曰故以
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智慧
奸巧伤害人深国之贼也质朴无智任物
自化各事其业俗乐家安物我无伤君臣
俱泰国之德也○成疏故以智治国国之
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若用明察俗以智
治物者既乖淳和又同贼害而无欲无为
卷十七 第 14a 页 0412-088.png
至虚至静忘心遣智尸居玄默以斯驭世
者其唯上德乎以此格量胜劣可见治国
既尔身亦宜然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御注若不用巧智之臣但取纯德之士使
偃息蕃丑弄丸解难自然智诈日薄淳朴
日兴人和年丰曰福○御疏人君不任智
诈之臣但求淳德之士使坐进无为之道
行大朴之风交泰致和是国之福也○河
上公曰不使智慧之人治国之政事则民
卷十七 第 14b 页 0412-089.png
守正直不为邪饰上下相亲君臣同力故
为国之福也
知此两者亦楷式
御注役智诈则害于人任纯德则福于国
人君能知此两者委任纯德臣为楷模法
式○御疏两者谓用智与不用智也楷模
也式法也人君知用智则为贼不用则为
福即当去贼取福如此者可为理国之楷
模法式也○河上公曰两者谓智与不智
也常能知智者为贼不智者能为福是治
卷十七 第 15a 页 0412-090.png
身治国之法式也○荣曰知此两者亦楷
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远与物反
然后乃至大顺用智不用智两者也用之
贼害不用则无伤能知百姓无伤此知理
国楷模法式也能知法式本固邦宁德之
妙也德妙不测曰深寻求不逮曰远人皆
用智此独用愚与物反也不逆物性任之
自然斯大顺也亦言道本虚玄俗便滓秽
顺俗求道失之于真反俗修德入之于妙
入妙则无可无不可归真则无通无不通
卷十七 第 15b 页 0412-091.png
既其虚应无方故能大顺平等○成疏两
者谓前文智与不智能用智为贼不智为
德者则可为修身之楷模治国之洪范也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御注人君常知所委任是谓深玄至德尔
○御疏玄深也妙也人君常能知此两者
为楷模法式是谓深远玄妙之德尔○河
上公曰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
是谓与夭同德也○成疏常能知无分别
为治身之楷式者可谓深玄之大德也
卷十七 第 16a 页 0412-092.png
第三反俗合真示其妙趣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御注玄德深远能与物反归复其本令物
乃至大顺于自然之性尔○御疏此结难
也玄德之君无为而化不测其量深也德
被无外远也故能与万物反归妙本然后
乃至大顺于自然真性尔○河上公曰玄
德深矣远矣玄德之人深不可测远不可
极也与物反矣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
物欲益己玄德欲施人也乃至大顺玄德
卷十七 第 16b 页 0412-093.png
与万物反异故能至大顺顺天理也○成
疏玄德深远与物反冥真契道谓之玄德
穷源极际谓之深远深远之智智乖于俗
故与物反然后乃至大顺顺有两种一顺
于理二顺于俗顺理则契于妙本顺俗则
同尘降迹问曰前言反物后言顺俗前反
后顺文岂类乎答曰前言反者此明不反
而反后言顺者亦不顺而顺不顺而顺顺
不乖反不反而反反不乖顺亦何所嫌耶
问曰经称大顺顺亦有大小乎答曰夫以
卷十七 第 17a 页 0412-094.png
顺对违虽顺而小今不顺不违而为不顺
顺不异违违不乖顺所以出处默语唯道
是从和光同尘而恒顺于理不问顺与不
顺不顺与顺顺与不顺一时皆顺是故无
顺无不顺亦无无不顺而能无不顺乃至
非不顺故名为大顺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第一举譬以表虚忘
卷十七 第 17b 页 0412-095.png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为百谷王
御注江海所以能令百川委输归往者以
卷十七 第 18a 页 0412-096.png
其善能卑下之故百川朝宗○御疏言江
海所以能令百川朝宗而为王者以其善
居下流之所致也故易云地道变盈而流
谦此举喻也故地道用谦则百川委输而
归往圣人用谦则庶人子来而不厌尔○
河上公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
善下之故江海以卑下故众流归之若人
归就王者能为百谷王以卑下故能为百
谷王也○荣曰此举喻也但海处卑下故
为百谷之王明圣人谦虚方为万国之主
卷十七 第 18b 页 0412-097.png
也○成疏王往也百谷犹百川也言江海
所以为百川所往者以其善居洼下之地
也人能退身谦下虚柔容物者亦苍生之
所归也故能为百谷王此结成其义故经
云海为百川王也
第二法说用彰谦退
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御注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
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
而人不害谦为德柄尊用弥光以言谦下
卷十七 第 19a 页 0412-098.png
之百姓欣戴故处其上而人不以为重以
身退后之百姓子来故处其前而人不以
为害之尔○御疏此合喻也言圣人欲上
于人则以其言谦下之夫圣人岂欲居人
上而以言下之耶但圣人知满必招损故
言则谦柔名则孤寡以下于物而盛德鸿
业自然为物所推上尔○河上公曰是以
圣人欲上人欲在民之上也以其言下之
法江海处谦虚○荣曰是以圣人欲上民
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处
卷十七 第 19b 页 0412-099.png
上而人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谦居物下有
德故推之以为上退身度人怀道故尊之
以在先百姓乐戴不以为重人皆忠孝谁
有害心○成疏欲令一切众生居己之上
所以言说柔和恒自谦下
欲先人以其身后之
御疏圣人亦不欲先人直以撝谦后己先
物物自先之○河上公曰欲先民欲在民
之前也必以身后之先人而后己也○成
疏欲令众生在己身先度所以退身居物
卷十七 第 20a 页 0412-100.png
之后故经云一切未得度我不有望前处
下而反高此则守退而翻进也
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
御疏此结前也圣人临大宝之位居至极
之尊劳身而逸人薄己而厚物在上人得
以生故不以为重处前人得以理故不以
为害○河上公曰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
重圣人在民上为主不以尊贵虐下故民
戴仰不以为重处前而民不害圣人在民
前不以光明蔽后民亲之若父母无有欲
卷十七 第 20b 页 0412-101.png
害之者也○成疏是以处上而民不重圣
人恬淡无为少思寡欲故处民之上为君
而使民轻徭薄赋无重劳也又解云圣人
恩覃于万物故百姓荷戴而不辞也处前
而民不害处物之前而为君主遂使民歌
击壤宇内清夷利物弘多而无损害又解
云圣德遐广百姓乐推怀荷恩泽岂敢伤
害
第三结叹柔弱之能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卷十七 第 21a 页 0412-102.png
御注以是不重不害之故天下之人乐推
崇为之主而不厌倦○御疏圣人之德弘
济无私与物为春望之如日既不为重为
害是以天下之人乐推崇而无厌倦也○
河上公曰圣人恩深爱厚视民若赤子故
天下乐共推进以为主无有厌之者○荣
曰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无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无德者物所同厌有道者
人皆乐推行揖让之风顺万物之化谁当
与争也○成疏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
卷十七 第 21b 页 0412-103.png
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百姓乐
推在前而不厌倦者只为善能谦和不与
物争故也既违顺平等是非永息谁复与
不争者争故夭下莫能与之争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御注圣人谦退不与物争天下共推谁与
争者○御疏今天下乐推圣人而不厌者
岂不以圣人言则下之身则后之以其不
与物争先故天下之人莫能与圣人争先
者矣○河上公曰以其不争夭下无厌圣
卷十七 第 22a 页 0412-104.png
人时是由圣人不与人争先后故天下莫
能与之争言人皆争有为无与吾争无为
者也
天下章第六十七
第一尔不矜夸故能高大
卷十七 第 22b 页 0412-105.png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御注肖似也老君云天下之人皆谓我道
大无所象似我则答云○御疏肖似也老
君云天下之人皆谓我道虚无广大似无
所象似故下文答之○河上公曰老子言
天下谓我道大我则佯愚似不肖也○荣
曰天下皆以我大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
卷十七 第 23a 页 0412-106.png
肖久矣其细也夫老君道尊德贵诚可以
为大也然则晦迹同尘隐显不测不似于
智不似于愚故言不肖不肖不似也唯当
大圣之人故无所似也若形有定质智有
常分的有所似道有所得此乃细碎之小
人岂是虚通之大圣也○成疏言老君体
达自然妙果圆极故天下苍生莫不尊之
为大圣也何意得如此耶只为接物谦和
不矜夸嗤笑于物故致然也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卷十七 第 23b 页 0412-107.png
御注夫唯我道至大故无所象似若如代
间诸法有所象似则不称大久已微细○
御疏此答不肖之所由也夫唯我广大迥
超物表固非凡情探赜所知故得称大若
其有所象似如代间法者则失其所以为
大久矣是微细粗浅之法与俗不殊何足
称大也夫者助语也○河上公曰夫唯大
故似不肖夫独名德大者为身害故佯愚
似若不肖无所分别无所割截不贱人而
自贵之也若肖久矣肖善也谓辩慧也若
卷十七 第 24a 页 0412-108.png
大辩慧之人身高自贵行察察之政所从
来久矣其细也夫言辩慧者唯如小人也
非长者○成疏独由圣德高大故不夸笑
于物若其夸久是群小也河公本作肖字
不肖犹不善言众生不能履善道者皆为
我大故也独由骄慢我大所以不善若能
履行善道者当卑小谦退也
第二具陈三宝令物归依
我有三宝保而持之
御注我道虽大无所象似然有此三行甚
卷十七 第 24b 页 0412-109.png
可珍贵能常保倚执持可以理身理国○
御疏此明所以似不肖者正以有此三行
与俗不同故老君言我道虽大无所象似
然有此三宝甚可珍贵于汝代人当须保
持执守以修身理国尔○河上公曰老君
言我有三宝抱持而保倚之也○荣曰我
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
敢为天下先俗存于利贵之以七珍道在
于真重之以三宝三宝之义未是外求若
能仁慧于万物好生而恶杀慈之义也薄
卷十七 第 25a 页 0412-110.png
赋轻徭谨身节用不奢不侈俭之义也忘
己济物退身度人不敢为天下先也持行
修身用此三者安国宁家宝之大也○成
疏老君所以圣德高大独不夸笑于物者
为归依三宝保而守持之故得然也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御注慈则广救俭则用足不敢为先故乐
推而不厌○御疏此列三宝之戴也体仁
博施爱育群生慈也节用厚人不耗于物
俭也不为事始和而不唱不敢为夭下先
卷十七 第 25b 页 0412-111.png
也弘益之义其如下文○河上公曰一曰
慈爱百姓若赤子二曰俭赋敛若取之于
己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执谦退不为唱
始也○成疏一曰慈悯念苍生拔苦与乐
此道宝也二曰俭少欲知足守分不贪此
经宝也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谦麾柔弱先
物后己退身度人此师宝也
第三重迭三宝叹其功用
夫慈故能勇
御注慈仁悯慧则德有馀故勇于救济○
卷十七 第 26a 页 0412-112.png
御疏此覆述三宝之功也凡人贪竞不慈
于果敢致有穷屈今圣人以慈为行故能
勇于济度论语曰仁者必有勇○河上公
曰以慈仁故能勇于忠孝也○荣曰夫慈
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
器长慈心于物物无害者物既无害自无
前敌以无敌故故言勇也用之奢侈于事
不足行之俭约处理有馀周于远大故言
广也尚之于谦退守之于雌柔其德能普
厥行有终为物所尊故能成器长也○成
卷十七 第 26b 页 0412-113.png
疏内韫大慈外弘接物所以勇入三界俯
救苍生
俭故能广
御注节俭爱费则财有馀故功施益广○
御疏以其节俭爱费不伤财不害人故功
施益广○河上公曰夭子身能节俭故民
日用宽广○成疏诸法虚幻含而不贪俭
素清高其德广大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御注慈俭之德谦撝益光推先与人人必
卷十七 第 27a 页 0412-114.png
不厌故能成神器之长也○御疏损己益
人退身进物是不敢为天下先也故物乐
推而成神器之长尔○河上公曰不敢为
天下先不敢为夭下首先也故能成器长
成器长谓得道人也我能为道人之长○
成疏只为勇救苍生退身度物故方外则
独处玉京为众圣之长降世则位居九五
为神器之尊
第四明行乖三宝沦溺死生
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死矣
卷十七 第 27b 页 0412-115.png
御注今舍其慈且勇勇则害物含俭且广
广则伤财舍后且先先则人怨伤财害物
聚怨于人是必死之道故尔○御疏且苟
且也代情多欲动与道违舍其利物之慈
苟且害人之勇含其节用之俭苟且奢泰
之广舍其谦退之后苟且矜伐之先如此
之行有违慈俭以之理国则国亡以之修
身则身丧故云死矣○河上公曰今舍慈
且勇令世人含慈仁但为勇武也舍俭且
广含其俭约但为奢泰舍后且先舍其后
卷十七 第 28a 页 0412-116.png
己但为人先死矣所行如此动入死道○
荣曰前明得三宝者处慈而得勇守俭而
致广居后以至先今明失三宝者必竟不
能慈苟且唯知好勇节行不能履俭无度
但当广费未解卑身处后锐意欲在物先
好勇而不仁则亡用广而不节则困无德
而居物先则危故云死矣○严曰反和逆
神动违自然福之与远祸之与近大命以
绝神气分散非命薄也非人贼也废道而
尚力
卷十七 第 28b 页 0412-117.png
第五总叹大慈功能胜妙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御注用慈以战利在全众用慈以守利在
安人各保安全故胜固尔○御疏慈为三
宝之首故偏叹美也夫用慈以拒战则能
全众用慈以捍守可以安人皆不失慈故
能胜固也○河上公曰夫慈仁者百姓亲
附并心一意故以战则胜敌守卫则坚固
○荣曰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
之以慈卫之以慈为用不失其道在于战
卷十七 第 29a 页 0412-118.png
阵必克前敌故言胜也以之守固无复倾
危遂言固也以慈为心玄天所以加护故
曰救之至道于焉保守故曰卫之内明是
非交战为阵解能破惑为胜身不失道为
守与道同久曰固自然无害天将救也外
物不伤道之卫也○成疏夫慈以战则胜
以大慈之心临于战阵士卒感恩所以胜
捷内解即是六根兵马对于六尘不为尘
没故获胜也以守则固用慈守卫百姓同
心是以牢固内解以慈心自守虚静则道
卷十七 第 29b 页 0412-119.png
心坚固不可拔也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御○以慈战守岂但人和天道孔明亦将
救卫战胜天救也守固天卫也是皆以慈
故故云天救慈卫○御疏救助也卫护也
天道福善善人则吉无不利故以慈战者
天将助之以慈守者天将护之战胜守固
始赖用慈之功救之卫之终获孔明之助
尔○河上公曰天将救助善人必与慈仁
之性使能自营助也○成疏天尊大道救
卷十七 第 30a 页 0412-120.png
度行慈之人还同慈悲俯相卫护也故三
宝之内以慈为先四等之中用慈为首是
知慈之为义其大矣哉
古之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第一爰引古实以勖行人
卷十七 第 30b 页 0412-121.png
善为士者不武
御注士事也武威武也明德之君用道为
理行慈俭而伏物不威武以御人所尚以
慈故云不武○御疏士事也善以道为理
国之事者尚德故云不武○河上公曰言
贵道德不好武功○荣曰以慈来物以德
伏人无斗以力不好以勇无为而化斯不
卷十七 第 31a 页 0412-122.png
武也○成疏言古者善修道之士静退无
为不舍慈而武勇也
第二略举三善显其胜行
善战者不怒
御注事不得已必应敌以慈则善不凭怒
若用力以争非善胜令柔远能迩也○御
疏师出应敌事在慈哀蚊蚋致螫驱除而
已是知善战在乎止敌不在乎凭怒故云
善战不怒○河上公曰善以道战者禁邪
于胸心绝祸于未萌无所诛怒○荣曰能
卷十七 第 31b 页 0412-123.png
息寇乱善战也救物用慈不怒也○成疏
善达前境虚幻故能制敌于未萌妙体违
顺两空是以心无喜怒
善胜敌者不争
御注师克在和和则善胜全胜之善故不
交争○御疏善胜在夫以慈不争由乎尚
德若用力争胜非善胜也今柔远能迩尽
畅慈和不与敌争敌人自伏故云善胜不
争○河上公曰善以道胜敌者附近以仁
来远以德不与敌战而敌自服也○荣曰
卷十七 第 32a 页 0412-124.png
道济天下四海来王德绥宇内五兵不作
物则靡之而不刃故言胜敌无心自然受
推故言不争○成疏不为尘染名曰胜敌
既不喜怒何所争乎
善用人者为之下
御注设以使人人尽其力必先下之是为
善用尔○御疏夫善用其人以言谦下人
必尽力可以成功故易曰以贵下贱大得
民也○河上公曰善用人自辅佐者常为
人执谦下也○荣曰使人不失方圆之器
卷十七 第 32b 页 0412-125.png
任物各得文武之材善用也宽则得众谦
则无咎故言为下也○成疏夫能行谦下
者必为物所归故能用于人也
第三结成极道叹美功能
是谓不争之德
御注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
配天古之极善胜是不争之德为下是用
人之力能如此者可以配天称帝是古之
至极要道也○御疏此结上文善士者常
柔而不武善战者常慈而不怒善胜者常
卷十七 第 33a 页 0412-126.png
让而不争善用者常谦而为下夫如是者
物竭其能人尽其用皆谦下之所致岂非
不争之德乎○河上公曰谓上为之下也
是乃不与人争斗道德也○荣曰此结上
不武不怒而能胜敌也○成疏不与物争
故成己之德此结善胜敌不争
是谓用人之力
御疏夫玄默恭己谦虚下人人皆欢心恩
竭其力故诗曰悦以使人人忘其劳是用
人之力也○河上公曰身能为人下是谓
卷十七 第 33b 页 0412-127.png
用人臣之力○荣曰此结善用人为下人
为之尽力也○成疏谦下雌柔不用于物
物必归之而为己用此结善用人为下也
是谓配天古之极
御疏此总结上来四善之行不争之德能
行之者可以配天称帝是古之至极要道
也○河上公曰是谓配天能行此者德配
天也古之极也是乃古之极约要道者也
○荣曰怀物以道来远用文不战而自胜
无争而独尊其德高大比之上天其化淳
卷十七 第 34a 页 0412-128.png
和比之极古明虚心实腹坐忘合道不假
威权无劳勇猛故言善为士者不武也泯
是非之情除爱憎之见善战不怒也物无
害武顺而不逆善胜敌不争也心王既静
志在冲虚耳目无扰手足不劳善用人为
下也合自然之理故曰配天契昔之真际
古之极也○成疏配合也天自然也极道
果也言善修之士妙体其空达于逆顺不
与物争故能合至理之自然契古始之极
道此总结成也
卷十七 第 34b 页 0413-004.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