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第 130453a 页
卷十二 第 1a 页 0410-096.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二 可三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疏
河上公 严君平 李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 玄英疏
濛 阳 强 思 齐 纂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第一明三人闻道机性不同
卷十二 第 1b 页 0410-097.png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御注了悟故勤行也○御疏上智之士深
识洞鉴闻道权则微明实则柔弱闻斯行
诸曾不懈怠故云勤而行之○河上公曰
上士闻道勤苦竭力而行也○荣曰信道
弥笃强行有志寒暑变而不革其心金石
卷十二 第 2a 页 0410-098.png
销而不移其操始终常一确乎不拔勤行
也○成疏上机之士智慧聪达一闻至道
即悟万法皆空所以勤苦修学遂无疑怠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御注中士可上可下故疑疑则若存若亡
○御疏中庸之士明昧未分闻说妙道或
信或否谓明则若存而信奉谓昧则若亡
而疑贰未果决志故曰若存若亡○河上
公曰中士闻道治身以长存治国以大平
欣然而存之退见财色荣誉或于情欲而
卷十二 第 2b 页 0410-099.png
复亡之也○荣曰素丝无恒逐玄黄而改
色中士不定随好恶而异心闻真道存身
以安国则存道而忘俗见财色悦性以娱
情则存俗而忘道也○成疏中机智闇照
理不明虽复闻道未能妙悟若敛情归道
即时得空心才涉世尘即滞于有境与夺
不定故云存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御注迷而不信故笑之也○御疏下士识
不及理闻道不信谓为虚诞则嗤笑之亦
卷十二 第 3a 页 0410-100.png
由章甫致贱于越人和璞见遗于楚国故
庄子云曲士不可以语于道尔○河上公
曰下士贪狠多欲见道柔弱谓之恐惧见
道质朴谓之鄙陋故大而笑之也○荣曰
心迷得失知近不知远情昏真伪识浅不
识深但悦尘垢之小行反笑清虚之大道
也○成疏下机之人根性愚钝闻真道玄
远至言宏博心既不悟谓为虚诞遂生诽
谤抚掌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卷十二 第 3b 页 0410-101.png
御注不为下士所笑不足以为玄妙至道
○御疏至道幽玄深不可识明而若昧理
反常情所以致笑若不为下士所笑未曰
精微乃是浅俗之法不足以为道以道非
代间法故为凡愚所笑是以为妙道也○
河上公曰不为下士所笑不足以为道○
荣曰道深甚奥下士之所难知微妙玄通
下愚故非易识今笑之不能令真使混浊
适足彰道之清远也○成疏不为凡人所
笑不足称为圣道
卷十二 第 4a 页 0410-102.png
建言有之
御注建立也将欲立言明此三士于道不
同也○御疏建立也将立言以释上士勤
行之道中士存亡之致下士所笑之由有
之者指下明道等也○河上公曰建设也
道设言已有道当如下句○荣曰物情不
一取舍异心圣人设法无教无不教凡情
向背有不信之也○成疏建立也言上士
所行之道建在下文有之即明道等文是
也
卷十二 第 4b 页 0410-103.png
第二明体道之人韬光匿耀
明道若昧
御注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士
勤行于明若昧于进若退于夷若颣故中
士疑之而下士大笑尔○御疏明照了也
昧昏闇也谓道德修行之人以昧养明遗
形去智而实明了故云若昧言上士勤行
于明若昧下士不达是以笑之中士初闻
明道故若存后闻如昧故若忘尔○河上
公曰明道之人若闇昧无所见也○荣曰
卷十二 第 5a 页 0410-104.png
智无不周明也光而不耀昧也○成疏昧
闇也照达真道之人晦迹同俗不显其明
若愚闇也
进道若退
御疏进道之人内心不起外事都忘功名
日损大成若缺下士观之似如退败○河
上公曰进取道者若退不及也○荣曰闻
道勤行进也大成若缺退也○成疏大学
之人不见其迹内虽进修外若其退
夷道若类
卷十二 第 5b 页 0410-105.png
御疏夷平也类丝之不匀者夫识心清净
尘欲不生坦然平易与物无际而外若丝
之有颣然○河上公曰夷平也大道之人
不自殊别若多比类也○荣曰缅平一等
夷道也和光同尘若类也○成疏夷平也
證太平等道修行之人知一切众生与己
同体不见愚智之别等差一类也此义河
成李三家所解即为类字
上德若谷
御注虚缘而容物也○御疏言勤行之士
卷十二 第 6a 页 0410-106.png
谓之上德德用光备则无不含容故云若
谷○河上公曰上德之人若深谷不耻垢
浊○荣曰无不容也○成疏胜上道德之
人与太虚等量故能包容万物若彼空谷
也本亦作俗字者言亦能忘德不异嚣俗
也
大白若辱
御注纯洁而含垢也○御疏白纯净也辱
尘垢也得纯净之道者晦迹同尘故称若
辱而实纯白独全备尔○河上公曰大洁
卷十二 第 6b 页 0410-107.png
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也○荣曰粗而
不秽大白也混而似浊若辱也○成疏白
洁静也辱污染也言大洁白高行之人和
光同尘不曜于物故能混迹扬波若污辱
也故东方先生云洁其道而秽其迹即斯
义也
广德若不足
御注大成而执谦也○御疏言至人德无
不被广也守柔用谦故常若不足也史记
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卷十二 第 7a 页 0410-108.png
河上公曰德行广大之人若愚顽不足也
○荣曰大满若冲也○成疏广大也言怀
大德之士体道虚忘故内智有馀而外若
不足老子传云良贾深藏若虚大德容貌
若愚
建德若偷
御注立功而不衒也○御疏建立也偷盗
也言建立阴德之人潜修密行如彼盗窃
常畏人知故曰若偷○河上公曰建设道
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虚也○荣曰潜行
卷十二 第 7b 页 0410-109.png
密被○成疏偷盗也言建立大德之人藏
名隐迹如彼偷窃不用人知故上经云犹
若畏四邻
质真若渝
御注淳一而和光也○御疏真淳一也渝
变改也言道德行人其德淳一而无假饰
若可渝变与物同波而和其光也○河上
公曰质朴之人若五色有渝浅不明也○
荣曰渝变也性无染浊体实常存质真也
忘死生合变化若渝也○成疏质实也渝
卷十二 第 8a 页 0410-110.png
变也言素实体真之士寂而动真而应变
见无常故若渝也
大方无隅
御注不小立圭角也○御疏方正也隅角
也夫砥砺名节以作廉隅此为束教之人
非曰大方之士磨而不磷在涅不淄大方
也而能和光同尘不自殊异无隅也故曰
大方无隅○河上公曰大方正之人无委
曲廉隅○荣曰寰宇有象有方也至道无
形无隅也○成疏隅角也言体道大智方
卷十二 第 8b 页 0410-111.png
雅之人因循顺物不守节操不立隅角所
谓上达节也
大器晚成
御注且无近功○御疏备物之用曰器以
晚故能成大是以上士勤行积功而證得
之于渐非一朝一夕故曰晚成○河上公
曰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荣曰积习生常美成在久故知修行非一
朝一日可以致也○成疏瑚琏九鼎非一
朝可成喻大学之人岂近心能證必须累
卷十二 第 9a 页 0410-112.png
劫修研方致虚极即任公子钓鱼是也
大音希声
御注不饰小说○御疏夫道能应众音大
音也听之无声希声也以况圣人开阐一
乘则法音广被待感而应故曰希声○河
上公曰大音犹雷霆待时而动喻常爱气
希言也○荣曰鸿钟应节而鸣玄教随机
而作也○成疏希犹无也至道大音寂乎
无声自本降迹而声无声也故师旷听之
而不闻琼音震乎宇宙欲明即迹即本故
卷十二 第 9b 页 0410-113.png
言大音希声也
大象无形
御注故能应万类也○御疏夫涉形器者
则滞于一方矣唯大象之道本无形质随
感而应能状众形故曰大象无形○河上
公曰大法象之人质朴无形容也○荣曰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虚无罗于有象故言
大象大象无象故曰无形形不可睹故言
道隐绝于称谓故曰无名也○成疏大道
之象象而无形无形而形无形也离朱视
卷十二 第 10a 页 0410-114.png
之莫见其形也色象遍乎虚空欲明即有
而无故云大象无形也
道隐无名
御注不彰功用○御疏目其通生则强谓
之道忘其功用隐无名氏欲用名以言诏
体而妙本无象则体不可名故曰道隐无
名也○河上公曰道潜隐使人无能指名
也○成疏至道妙本幽隐窈冥非形器之
所测量岂名言之能诠辩
第三叹道功能生成庶品
卷十二 第 10b 页 0410-115.png
夫唯道善贷且成
御注虽隐无名氏而实善以冲和妙用资
贷万物且成熟之○御疏此结道之功用
夫叹也唯独也贷施与也叹美此道虽复
无名无氏无形无声独能布气施化贷施
万物且成熟之故曰善贷且成○河上公
曰成就也言道善禀贷人精气且成就之
也○荣曰夫进而若退进无进也若退而
进退无退也明若昧非明也昧若明非昧
也至真之道非进非退非明非昧无色无
卷十二 第 11a 页 0410-116.png
声无形无名虽复无名亦何名而不立虽
复无象亦何象而不见是故布气施化贷
生于万有为而不恃付之于自然也○成
疏贷借也独此无名之道有大慈悲故能
俯救众生借其善力亭毒群品生化三才
种种方便趣令成就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卷十二 第 11b 页 0410-117.png
第一明权道应化生物所由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御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者冲气也
言道出冲和妙气于生物之理未足又生
阳气阳气不能独生又生阴气积冲气之
一故云一生二积阳气之二故云二生三
卷十二 第 12a 页 0410-118.png
尔三生万物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后生
成故云三生万物○御疏道者虚极之神
宗一者冲和之精气生者动出也言道动
出和气以生于物然于应化之理由自未
足更生阳气积阳气以就一故谓之二也
纯阳又不能生更生阴气积阴就二故谓
之三也三生万物者阴阳交泰冲气化醇
则遍生庶汇也此明应道善贷生成之义
尔○河上公曰道生一道始所生者一也
一生二一生阴与阳也二生三阴阳生和
卷十二 第 12b 页 0410-119.png
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三生万物天地
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荣
曰道生一虚中动气故曰道生元气未分
故言一也一生二清浊分阴阳著也二生
三运二气三才三生万物圆天覆于上方
地载于下人主统于中何物不生也○成
疏一元气也二阴阳也三天地人也万物
一切有识无情也言至道妙本体绝形名
从本降迹肇生元气又从元气变生阴阳
于是阳气清浮升而为天阴气沈浊降而
卷十二 第 13a 页 0410-120.png
为地二气升降和气为人有三才次生万
物欲明道能善贷次第列之
第二显出物情劝修中顺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御注万物得阴阳冲气生成之故故负抱
阴阳含养冲气以为柔和○御疏言物之
生也既因阴阳和气而得成全当须负荷
阴气怀抱阳气爱养冲气以为柔和故广
成子告黄帝曰我守其一以抱其和故我
修身千二百岁矣而形未尝衰是知元气
卷十二 第 13b 页 0410-121.png
冲和群生所赖也老君举此者明人既禀
和气以生则气为生本人当固柔和守雌
弱此存本也○河上公曰万物负阴而抱
阳万物无不负阴而向阳回心而就日冲
气以为和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
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
通故得久生也○荣曰阳气热孤亦不能
生物阴气寒单亦不足成形故因大道以
通之借冲气以和之所以得生也○成疏
万物负阴而抱阳负背也抱向也阳生也
卷十二 第 14a 页 0410-122.png
阴死也言一切万物有识无情莫不背阴
向阳好生恶死然恶死不遂免死好生未
尝得生圣人悯之故此下为说长生之术
也冲气以为和冲中也和顺也言人欲得
不死者必须处心中正谦和柔弱此则长
生也故下文云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
之徒是也
第三广辨柔弱为学行之先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御注万物皆以冲和之气为本而冲气和
卷十二 第 14b 页 0410-123.png
柔守本者当须谦卑守柔弱故王公至尊
而称孤寡不谷者以谦柔为本故也○御
疏冲气柔弱为生之本故举王公谦卑以
敦其本孤寡不谷不善之名非尊荣之称
人所恶之而王公以为名者谦之至也言
王公为风化之主存亡所系天下具瞻若
不崇尚谦柔以安社稷则物所不归故取
谦柔为本以致巍巍之功也○河上公曰
孤寡不谷者不祥之名而王公以为称者
处谦卑法空虚和柔也○荣曰抱冲和之
卷十二 第 15a 页 0410-124.png
气无好无恶失一元之道有爱有憎但敦
富贵之名不悦孤寡之称唯有道王公卑
以自牧义存谦退以此为名也○成疏孤
独鳏寡乃不善之事以此为恶人之常情
而王公贵人用斯自牧足明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以劝修行之人必须处心谦
顺
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御注自损者人益之自益者人损之故朝
宗者善于下谦弱者德之柄孤寡为称不
卷十二 第 15b 页 0410-125.png
亦宜乎○御疏故者仍上之辞也损贬毁
也言王公称孤寡以自毁损则为百姓乐
推尊敬而事之而致益也或益之而损者
若王公贵宠其身居上而骄则下人离散
而致损也书曰满招损谦受益斯之谓也
○河上公曰故物或损之而益引之不得
推让必还或益之而损夫增高者崩贪富
贵者致患○荣曰有道以富贵而称孤寡
损也谦光日新益也无德虚贵自以为益
材下位高必至倾覆损也○成疏谦卑柔
卷十二 第 16a 页 0410-126.png
弱损己济物物必归之故生道获全矜誇
傲诞益己凌物物必挫之故致危败危败
是损全生是益损益之验其义尽然故言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也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
御注老君云人君所欲立教教人者当以
吾柔弱谦虚之义以教之○御疏人谓人
君也人君为政教之首一国之风系乎一
人而化故老君昌言之曰人君欲行言教
以化人者当须用我冲虚柔弱之义以教
卷十二 第 16b 页 0410-127.png
之也○河上公曰人之所教谓众人所以
教去弱为强去柔为刚我亦教之言我教
众人使去强为弱去刚为柔也○荣曰人
间所行之教理归仁义事在刚强然刚强
者死之类仁义者道之华亦我义教之者
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远仁义而安道德
也亦言圣人是于能教众生是于所教以
能教所缘教得宜义者宜也○成疏言俗
人儒教亦尚谦柔我之法门本崇静退然
儒俗谦柔犹怀封执我之静退贵在虚忘
卷十二 第 17a 页 0410-128.png
所以为异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
御注强梁之人动与物抗求益而损物或
击之故不得其死○御疏强梁谓刚暴屈
强之人也强暴之人失养生之要必自夭
其天数不得寿终而死注云动与物抗物
或击之者抗敌也物击之者易益卦上九
辞云莫益之或击之○河上公曰强梁者
谓不信玄妙皆叛道德不从经教尚势任
力不得其死者为天之所绝兵刃所伐王
卷十二 第 17b 页 0410-129.png
法所杀不得以命终也○严曰强秦以专
制而灭大汉以和顺而昌强梁者失道刚
躁者失神安得存矣○荣曰强梁者不得
其死吾将以为教父不从君父之命不顺
圣人之教贪荣而守胜尊己以凌人强梁
也违科犯法不尽天年中道而夭不得其
死也物皆合道圣人无不设教凡情失理
化主所以与言由仁义之华彰道德之实
因强梁之性演柔弱之法父本也以强梁
为教之本也○成疏强梁者不得其死吾
卷十二 第 18a 页 0410-130.png
将以为教父强梁犹刚躁也父始也言强
梁之人必当夭折不得依天命寿终而死
老君虽复阐法多端妙教法门匪一而每
说柔弱为善刚强为恶以此切当将为学
道之先
吾将以为教父
御注吾见强梁者亡柔弱者全故以此柔
弱之教为众教之父○御疏父本也此一
句结修学之元老君举强梁者亡以之为
诫表柔弱者全以之为劝以为教父者父
卷十二 第 18b 页 0410-131.png
为子本言吾将此柔弱之教为众教之本
如子之于父故云以为教父○河上公曰
父始也老子以强梁之人为教戒之始也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第一举譬明柔胜刚劣
卷十二 第 19a 页 0410-132.png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御注天下之至柔者正性也若驰骋代务
染杂尘境情欲充塞则为天下之至坚尔
○御疏夫人之正性本自澄清和气在躬
为至柔也若驰骋情欲染著世尘为声色
所诱则正性离散为至坚也○河上公曰
至柔者水也至坚者金石也水能贯坚入
刚无所不通也○严曰道能驰骋经纶天
地万物也○荣曰有象之至柔者水也无
卷十二 第 19b 页 0410-133.png
形之至柔者道也水至柔而能消金穿石
破彼坚强道至柔而能遗彼忘我破兹固
执言人若能鉴之于水体之于道足能洞
之于人我经之于丘山微妙玄通都无滞
碍此谓驰骋之至坚也○成疏至柔水也
至坚金也驰骋是攻击贯穿之义也言水
至柔能攻金石之坚喻无为至弱能破有
为之累故下文云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
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第二明柔弱之行能入无间
卷十二 第 20a 页 0410-134.png
无有入无间
御注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无有者不染尘境令心中一无所有无间
者道性清净妙体混成一无间隙夫不为
可欲所乱令心境俱静一无所有则心与
道合入无间矣故圣人云吾见身心清净
即能合道是知有为之教不如无为尔○
御疏无有者谓人了悟诸法一无所有则
返归正性与道合同入无间矣无间道也
入谓与同也以道为无间者明道性清净
卷十二 第 20b 页 0410-135.png
混然无际而无间隙也○河上公曰夫无
有谓道也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间通神
明济群生○严曰神明在身出入无间无
为之益也○荣曰水无有碍道无有形有
间无处不入○成疏间隙也言颠倒之流
空见为有达观之士即有而空故言无有
也有为粗疏故有隙无为微密故无间既
而即有即无故能入无间之妙理也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御疏吾者老君自称也此章亦通诫人君
卷十二 第 21a 页 0410-136.png
以无为化理天下故老君云吾见众生正
性柔弱及乎驰骋奔竞则至坚强若使照
了心境一无所有即合道矣是知清净无
为理国理身有益于人也以此推之有为
之教不及无为之有益也○河上公曰吾
见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成是以知无为之
有益于人也○荣曰道无形物得成圣无
为人得化此乃是无为之益○成疏柔能
破刚无能遣有是以知无为之教大益脩
行之人
卷十二 第 21b 页 0410-137.png
第三明结叹无为是希有之教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御注言天下众教少能及之者○御疏至
道无言物以之生圣人无为化以之清即
不恃立言然后成教天下希及之者言九
流百氏希有能及无为之教者也又云自
非体道之君莫之能及故曰希也○河上
公曰不言之教法道不言师之以身也无
为之益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
则有益万民不劳烦也天下希及之天下
卷十二 第 22a 页 0410-138.png
谓人主也希能有及道无为无为之治治
身治国者同○严曰有声之声闻于百里
无声之声动于无外言之所言者异类不
通不言之言阴阳化天地感且道德不言
而天地成天地不言而四时往复也○荣
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前称无为之益未
知何曰无为行不言之教教即忘言任因
循之事事即无事君安于上臣悦于下此
无为之益也天下希及之得有为者多及
无为者少也○成疏所谓不言非关杜口
卷十二 第 22b 页 0410-139.png
在理既即有即无在教亦即言即默故名
不言之教即有即无故名无为之益益既
不益而益而教岂不教而教哉斯乃尽性
穷理盖世之谈世间名教罕能逮者故天
下希及之
名与身孰亲章四十四
第一假设三问科简得失
卷十二 第 23a 页 0410-140.png
名与身孰亲
御注名者实之宾代人徇名以亡身设问
谁亲欲令去功与名而全其真○御疏此
以名较量身也孰谁也详问云夫以矜徇
功名保养身命两者既毕谁者与全真保
卷十二 第 23b 页 0410-141.png
年之道为亲乎伤代人不能忘名以存身
尔○河上公曰名遂身则退也○荣曰名
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名者
外之称誉货者俗之财帛身为忠孝之本
抑亦道德之基理须外名利存身神反无
为修至道而弱丧者不反逐欲者失真遂
为名以杀身因财而害己迷沦者众圣人
悯之故详问云为得名得利为病为失名
失利为病俗得名利为善而得之则身亡
失之为恶亡之则已立得失病利谁能定
卷十二 第 24a 页 0410-142.png
乎亡失也○成疏身内也实也名外也宾
也孰谁也世皆求外丧内贪名亡实何者
夫令誉方名本为身者也身既为名致死
名竟何所施为老君悯兹颠倒故问之名
之与身谁是汝亲乎而汝贪名忘身耶以
斯校量亲疏可见故庄子云伯夷死名于
首阳之下
身与货孰多
御注徇名者将以求财财得而亡身设问
敦多欲令掷玉毁珠以全其和○御疏多
卷十二 第 24b 页 0410-143.png
者可贵重之意也言身与货两者既别谁
可贵耶云此者欲令悟身为多不贵于货
也注云掷玉毁珠者庄子外篇之辞也○
河上公曰财多则害己身也○成疏夫资
货者本为我身迷惑之徒丧身徇货故老
君责言汝去货存身利多耶聚货丧身利
多耶故庄子曰盗蹠死利于东陵之上
得与亡孰病
御注问得名货与亡名货孰者病其身也
○御疏此总问二句得名货与亡名货谁
卷十二 第 25a 页 0410-144.png
为病耶得名货则亡身存身则亡名货历
然殊致为病可知而迷倒之徒莫之先觉
故后文详答之尔○河上公曰好得利则
病于行也○成疏夫多贪得财必丧己少
欲亡货则存身然则得是丧己之徵亡是
存身之验丧己可以为病存身可以为药
世人翻以得为遇以亡为病者不亦谬乎
故教主云得之与亡定谁是病耶
第二明耽著名利损智败身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卷十二 第 25b 页 0410-145.png
御注甚爱名者必劳神非大费乎多藏货
者必累身非厚亡乎○御疏此两句总答
前问甚爱必大费者此答名与身敦亲费
犹损也亲犹爱也甚爱名者矫企情性损
费心神所爱既甚所费弥大矣多藏必厚
亡者此答身与货敦多藏货既多其亡亦
厚剑玉贾害譬诸怀璧诗书发冢只为含
珠唯货之损可为殷鉴○河上公曰甚爱
必大费甚爱色者费精神甚爱财者遇祸
患所爱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费也多藏
卷十二 第 26a 页 0410-146.png
必厚亡生多藏于府库死多藏于丘墓生
有攻劫之忧死有掘冢探柩之患○荣曰
是故甚爱必大费为名以杀身斯大费多
藏必厚亡为财以伤己斯厚亡○成疏是
故甚爱必大费费损也为是义故甚爱名
誉之人必大于劳形怵心费神损智此句
解名也
多藏必厚亡
御疏夫多藏贿于府库者必有劫盗之患
非但丧失财物亦乃害及己身其为败亡
卷十二 第 26b 页 0410-147.png
祸必深厚故书云匹夫无罪怀璧其辜庄
云大儒胪传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
布施死何含珠为于是以金锤控其颐徐
别其颊无伤口中珠是也此一句解货
第三明知足舍贪可以长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御注知足者不甚爱知止者不多藏既无
辱殆故可长久○御疏辱损累也殆危亡
也夫不迩声名知足也不殖货财知止也
知足故名当其实而无过分之累知止故
卷十二 第 27a 页 0410-148.png
货不多藏而无贪求之害既不辱不殆乃
可长存而久寿也○河上公曰知足不辱
知足之人绝利去欲不辱于身也知止不
殆知可止则止财利不累于身声色不乱
于耳目则终身不危殆也可以长久人能
知止足则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劳治国
者民不扰故可长久○荣曰知足不辱不
分外以求名远耻辱也知止不殆不非理
以窥财无危殆也可以长久外之以名利
远之于危殆理国可以长存修身可以久
卷十二 第 27b 页 0410-149.png
视○成疏知足不辱体知财贿虚假守分
不贪清廉知足故无耻辱此一句结货知
止不殆既悟名誉非真所以止而不著全
身远害故无危殆上经云名亦既有夫将
知止此句结名可以长久知止于名知足
于货亡名亡利可长久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卷十二 第 28a 页 0410-150.png
第一泛辨五大为学行楷模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御注学行大成常如玷缺谦则受益故其
材用无弊时○御疏凡曰学人功行大成
众德圆备常自虚忘有如玷缺如是则用
不穷也道德大成之君亦复如是等天地
卷十二 第 28b 页 0410-151.png
生育之功齐日月照临之德所成理大故
曰大成然不恃其成有如玷缺以斯为用
用则无穷也○河上公曰大成若缺谓道
德大成之君若缺者灭名藏誉如毁缺不
备也其用不弊其用心如是则无弊尽时
○荣曰道圆德备名曰大成犹如不足故
云若缺然大壑酌之而不竭明镜应之而
忘疲不弊也○成疏言行业大成就之人
能忘其成故虽大成如似缺少不足也只
为忘其成故终日作用而得无弊损是以
卷十二 第 29a 页 0410-152.png
庄子云小成隐道也夫成者不缺缺者不
成而今成而似缺者忘缺忘成故也不见
成异缺故如缺而实成不见缺异成故大
成而似缺也谓目光也闭目内观致神明
也若月之缺而复盛故曰缺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御注禄位盈满常若冲虚俭不伤财故所
用不穷○御疏冲虚也穷匮也此明圣人
禄位充盈恭俭自牧不为盈满故若冲虚
所谓有若无实若虚故其运用而无穷匮
卷十二 第 29b 页 0410-153.png
也○河上公曰大盈若冲谓道德大盈满
之君也如冲者贵不敢骄富不敢奢其用
不穷其用心如是则无穷尽也○荣曰四
达有是而俱照六通无幽而不烛斯大满
也不以照为照不以盈为盈若冲也用不
以心故无极也○成疏冲虚也穷尽也言
道德大盈满足之人能忘其满故虽满如
似空虚无物也只为忘满冲虚故能利用
无竭也夫满者不虚虚者不满今满而虚
者欲明忘满忘虚故能即虚即满满而若
卷十二 第 30a 页 0410-154.png
虚也
大直若屈
御注直而不肆故若屈也○御疏直正也
屈曲也前四句兼明体用此下三句但出
其体不书其用略文以见义类可知也夫
洁己而垢人举直而措枉小直也不执是
以辨非不正己而矫物大直也曲随物宜
故云若屈也注云直而不肆下章经文也
○河上公曰大直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
如屈者不与俗人争如可屈折谓平肩正
卷十二 第 30b 页 0410-155.png
身元一流行○荣曰冥同正道大直也以
欲从人若屈也○成疏屈曲也大直质素
之人不显直相故能混迹同尘委曲随物
故若屈也是知直躬小直也
大巧若拙
御注巧者伤于分外故若拙也○御疏矜
粉绘之工骋钩绳之妙小巧也因材致用
任物成功不失其宜大巧也无所裁割不
见其工似若朴拙尔庄子称造化刻雕众
形而不为巧○河上公曰大巧谓多才术
卷十二 第 31a 页 0410-156.png
也如拙者示不敢见其能○荣曰匠成万
物大巧也似不能为若拙也○成疏匠成
万物炉锤群生有大功巧而忘巧用晦迹
同凡故若拙庄子云刻雕众形而不为巧
是知工倕小巧也
大辩若讷
御注不饰小说故若讷也○御疏合譬饰
辞结绳窜句小辩也行不言之教辩雕万
物穷理尽性大辩也至言去言无所抑扬
如謇讷尔○河上公曰大辩智无疑也如
卷十二 第 31b 页 0410-157.png
讷者无口辞○荣曰谈天畅理大辩也言
即无言如讷之也○成疏妙能剖析真宗
诠量玄极者所言不能言也不同世间口
才捷利故若蹇讷也庄子云不言之辩亦
云大辩不言是知杨墨小辩也
第二举譬明躁劣静胜
躁胜寒静胜热
御注于躁胜者寒寒薄也于静胜者热热
和也故若屈者大直清静者为正节躁胜
寒谓形动则津液流注○御疏此举喻以
卷十二 第 32a 页 0410-158.png
示教也以执成者必败持满者必倾故圣
人功济天下见大成其如缺所以无弊位
尊万乘视盛位其若冲所以不穷也恐人
不晓故寄阳气动静以喻之躁动也胜极
也言春夏阳气发于地上万物因之以生
阳气动极则寒寒则万物由之以衰死以
明躁为死本盛为衰源喻功成不缺者必
败持盈不冲者必倾有为刚躁者必死静
胜热者谓秋冬阳气静于黄泉之下静极
则热热和气发生也万物因之以生生托
卷十二 第 32b 页 0410-159.png
静而起故知静为生本亦为躁君取喻大
成大满由能缺能冲所以无弊无穷而致
生尔夫能无为清净者则趣生之本此劝
人当务静以祈生不当轻躁而赴死○河
上公曰躁胜寒胜极也春夏阳气躁疾于
上万物盛大极则寒寒则零落死亡也言
人不当刚躁也静胜热秋冬万物静于黄
泉之下极则热热者生之源也○荣曰阴
阳二气递相为用阳气躁而热阴气静而
寒阳气盛则热胜而寒劣阴气盛则静胜
卷十二 第 33a 页 0410-160.png
而躁劣此则气序迁移互为胜劣夫大成
若缺大满若冲则盛无盛也其用不弊其
用不穷则衰无衰也不盛不衰不寒不热
遗成而不败忘胜而无劣也○节解静胜
热谓其无为则精神守一成疏躁阳也静
阴也胜极也言四时运转阴极阳生阳极
阴起阴起故一切凋落阳生故庶物咸盛
喻静是长生之本躁是死灭之元以劝学
之人去躁归静也又解云从本降迹即躁
胜寒息迹归本即静胜热以明动寂适时
卷十二 第 33b 页 0410-161.png
也
第三结释静之功能
清静为天下正
御疏此结明前义也夫圣人有以观阳气
之进退知躁为趣死之源静为发生之本
理人事育群生持本以统末以务清静之
道则可为天下之正尔○河上公曰能清
能静则为天下长持身正则无终已时也
○荣曰为阴阳之所寒热者未清也为生
死之所流动者不静也明圣人生死无变
卷十二 第 34a 页 0410-162.png
于己寒热不累于身清静也有轮转处生
死皆为耻也无轮转绝生死为天下正○
成疏清虚宁静可以自利利他以正治邪
故为天下正此则结释静胜躁劣之义也
○节解谓得道入深山清静以守自然则
为真人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十二
卷十二 第 34b 页 0411-00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