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30357c 页
卷一 第 1a 页 0407-010.png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一
唐 玄 宗 御 注 并 疏
河上公 严君平 李荣 注
西 华 法 师 成 玄 英 疏
濛 阳 强 恩 齐 纂
此经是三教之冠冕众经之领袖大无不
包细无不入穷理尽性不可思议所以题
称道德道是虚通之理境德是忘忘之妙
智境能发智智能尅境境智相会故称道
德其委曲玄旨具在开题义中今就上卷
卷一 第 1b 页 0407-011.png
三十七章大分三别第一一章标道宗致
第二三十五章广明道法第三一章总结
指归
道可道章第一
第一略标理教
卷一 第 2a 页 0407-012.png
道可道非常道
御疏虚极妙本之强名训由训径训法训
常首一字标宗言此妙本通生万物之由
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堪称为道经云吾
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欲使学者了性修心
所以字之曰道寻其妙本理竟清虚适莫
难知非皎非昩又按下经云视之不见名
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前之视之不见以色求道听之不闻以声
卷一 第 2b 页 0407-013.png
求道抟之不得以形求道且妙道幽微实
非世间声色形法而求得按九天生神经
云圣人以玄元始三气为体言问三天之
妙气也法师臧宗道又用三一为圣人应
身所言三一者一精二神三气精者灵智
慧照之心神者无方不测之用气者色像
形相之法经云视之不见名曰夷精也听
之不闻名曰希神也抟之不得名曰微气
也总此三法为一圣体此三者不可致诘
故混而为一也但老君法体以三一为身
卷一 第 3a 页 0407-014.png
身有真应之别而解者义有三家第一散
一以为三是圣人应混三以归一是圣人
真第二云三之与一俱是应非三非一乃
是真为三为一俱是名数第三云岂有离
名数之外别有无名数之真耶即此三一
非三一是真非三一而三一是应非三一
之应此应是真应三一而非三一之真此
真是应真应真之真不可定言真真应之
应不可定言应所以非真非应而应而真
但圣人赴感逗机应物或寄人间或生天
卷一 第 3b 页 0407-015.png
上随方显见应变随时妙体希夷卒难详
究 荣曰道者虚极之理体不可以有无
分其象不可以上下极其真所谓妙矣难
思深不可识圣人坦兹玄路开以教门借
圆通之名目虚极之理以理可名称之可
道吾不知其名成道以虚通为义常以湛
寂得名所谓无极大道是众生之正性也
天道者何也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
本天地之源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浩旷无
端杳冥无对至幽靡察而大明垂光至静
卷一 第 4a 页 0407-016.png
无心而品物有方混漠无形寂寥无声万
象以之生五音以之成生者有极成者必
亏生生成成今古不移此之谓道者也元
气太虚之先寂寥何有至精感激而真一
生焉真一运神而元气自化元气者无中
之有有中之无广不可量微不可察氤氲
渐著混茫无倪万象之端兆眹于此于是
清通澄朗之气浮而为天浊滞烦昩之气
积而为地平和柔顺之气结为人伦错谬
刚戾之气散为杂类自一气之所育播万
卷一 第 4b 页 0407-017.png
殊而种分既涉化机迁变罔极然则生天
地人物之形者元气也授天地人物之灵
者神明也故乾坤统天地精魂御人物气
有阴阳之革神无寒暑之变虽群动纠纷
不可胜纪灭而复生终而复始而道德之
体神明之心应感不穷未尝疲于动用之
境矣道重说包亿万之天而不为大贯秋
毫之末而不为小先虚无而不为始后天
地而不为终升积阳而不为明沦重阴而
不为晦本无神也虚极而神生本无气也
卷一 第 5a 页 0407-018.png
神运而气化气本无质凝委而成形形本
无情动用而亏性形成性动去道弥远故
溺于生死迁于阴阳不能自止非道存而
忘也故道能自无而生有岂不能使有同
于无乎有同于无则有不灭矣故生我者
道灭我者情苟忘其情则全乎性性全则
形全形全则气全气全则神全神全则道
全故道全则神王神王则气灵气灵则形
超形超则性彻性彻者反覆流通与道为
一可使有为无可使虚为实吾将与造物
卷一 第 5b 页 0407-019.png
者为俦奚死生之能累乎己也可道为体
可名为用可道者即是言名虽复称可物
宜随机而有声有说非真常凝寂之道○
严曰道德彰非自然功名显非真素○河
上公曰非常道非自然长生之道常道当
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
端不可称道○荣曰非是人贵之以礼义
尚之以浮华丧身以成名忘己而殉利失
道后德此教方行今既去仁义之华取道
德之实自浇薄之行归淳厚之源反彼恒
卷一 第 6a 页 0407-020.png
情故曰非常道也○成疏常道者不可以
名言辩不可以心虑知妙绝希夷理穷恍
惚故知言象之表方契疑常可道可说非
常道也
名可名非常名
御注名者大道之称号也吾强为之名曰
大夫名非孤立必因体来字不独生皆由
德立理体运之不壅苞之乃无极遂以大
道之名名于大道之体令物晓之故曰名
可名○御疏名教也前言可道盛明于理
卷一 第 6b 页 0407-021.png
今言可名次显于教真理既绝于言象至
教亦超于声说理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
名非常名欲明理教教理不一不异也然
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无非有不断不常
不常而义有抑扬教存渐顿所以立常以
破可故言可道非常道至论造极处无可
无不可亦非常非不常故玉京经云无可
无不可思与希微通非常名者非常俗荣
华之虚名所以斥之于非常者欲令去无
常以归真常也义有因超缘有渐顿开之
卷一 第 7a 页 0407-022.png
以方便舍无常以契真常陈之以究竟本
无非常之可舍亦无真常之可取何但非
常亦非无常亦非亦常非非无常亦非非
常非无常也○河上公曰非自然常在之
名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
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
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二泛明本迹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御注无名者妙本也妙本见气权舆天地
卷一 第 7b 页 0407-023.png
天地资始故无名有名者应用也○荣曰
道玄德妙理绝有无有无既绝名称斯遣
然则虚通之用于何不可是以非无而无
无名为两仪之本始也非有而有有名为
万物之父母焉故道生德畜其斯之谓乎
○成疏指此无名为物之本道本无名是
知不可言说明矣有名万物母有名迹也
重玄之道本自无名从本降迹称谓斯起
所以圣人因无名立有名寄有名诠无名
者方欲子育众生令其归本慈悲鞠养有
卷一 第 8a 页 0407-024.png
同母仪○河上公曰无名天地始无名者
道也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吐气
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始有名万物母有
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阴阳有柔刚是其
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合气而生万物长大
成熟如母之养子
第三显二观不同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御注人生而静天之性感物而动性之欲
若能常守清静解心释神反照正性则观
卷一 第 8b 页 0407-025.png
乎妙本矣若不静其情逐欲而动性失于
欲迷乎道源欲观妙本则见边徼矣○御
疏常无欲者言法性清静离于言说无所
思存则见道之微妙常有欲者谓从本起
用因言立教应物遂通化成天下则见众
之归趋徼归者也○严曰无欲者望无望
观其妙者鉴太清也明有欲无欲○荣曰
人之受生咸资始于道德同禀气于阴阳
而皎昩异其灵静躁殊其性无欲行若也
夷心寂路濯志玄津可欲不足乱其神纷
卷一 第 9a 页 0407-026.png
锐无能滑其意灵台皎而净玄镜湛而明
则可以照微通要妙此无欲行也有欲行
若未能遗识情在有封驰惊于身非躁竞
于声色但归有为之事迹岂识无为之理
本此有欲行也○河上公曰常无欲以观
其妙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
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也
○成疏徼归也欲情染也所境也言人不
能无为不能恬澹观妙守真而妄起贪求
肆情染滞者适见世境之有未体有之是
卷一 第 9b 页 0407-027.png
空所以不察妙理之精微唯睹死生之归
趣也前明无名有名之优劣此显有欲无
欲之胜负也
第四会重玄之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御注如上两者皆本于道故云同也动出
应用随用立名则名异者也○御疏两者
俱禀妙本故同自本而降随用立名故异
○河上公曰有欲无欲同出人心无欲长
存有欲亡身故异也○荣曰近而言之有
卷一 第 10a 页 0407-028.png
俱怀方寸之心同也黜聪明而恬澹洞彻
道源则称于妙境前识而纷纭迷沦俗境
则称于徼此异名也远而言之圣人欲畅
清虚之理遂以道德为宗是以此之一章
盛明斯义双标道德故言两者混沌理一
所以云同自静之从体起用故言出通生
之功著道也畜养之义德彰也道殊号是
曰异名也○成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
谓无欲有欲二观也同出谓同出一道也
卷一 第 10b 页 0407-029.png
异名者徼妙别也原夫所观之境唯一能
观之智有殊二观既其不同徼妙所以名
异
同谓之玄
御注出则名异同则谓玄玄深妙也○河
上公曰玄天也言有欲无欲之人同受气
于天也○荣曰虚寂之道深妙之德恍惚
非易测冥默本难言无能名也寄曰同玄
玄之妙也无物可逮唯道与德可以言玄
故曰玄德深远至道玄寂者也○御疏自
卷一 第 11a 页 0407-030.png
出而论则名异是从本以降迹也自同而
论则深妙也是摄迹以归本也归本则深
妙故谓之玄○成疏玄者深远之义亦是
不滞之名有无二心徼妙两观源乎一道
同出异名异名一道谓之深远深远之玄
理归无滞既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
故谓之玄也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御注意因不生则同乎玄妙犹恐执玄为
滞不至兼忘故举又玄以遣玄示明无欲
卷一 第 11b 页 0407-031.png
于无欲能如此者万法由之而了出故曰
众妙之门○河上公曰玄之又玄天中复
有天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
得错乱浊辱则生贪淫也众妙之门能知
天中复有天天气有厚薄除情欲守中和
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荣曰道德窈冥
理超于言象真宗虚湛事绝于有无寄言
象之外托有无之表以道幽路故曰玄之
犹恐迷方者胶柱失理者守株即滞此玄
以为真道故极言之非有无之表定名曰
卷一 第 12a 页 0407-032.png
玄借玄以遣有无有无既遣玄亦自丧故
曰又玄又玄者三翻不足言其极四句未
可致其源寥廓无端虚通不碍总万象之
枢要开百灵之户牖达斯趣者众妙之门
○御疏西升经云同出异名色各自生意
因今不生意因是则同玄妙夫无欲于无
欲者为生欲心故求无欲欲求无欲未离
欲心今既无有欲亦无无欲遣之又遣可
谓都忘正观若斯是为众妙其妙虽众皆
出此门○成疏玄之又玄有欲之人唯滞
卷一 第 12b 页 0407-033.png
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
双执又恐学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
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
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妙
要妙也门法门也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偏
之执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药还遣于是
唯药与病一时俱消此乃妙极精微穷理
尽性岂独群圣之户牖抑亦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章第二
卷一 第 13a 页 0407-034.png
第一明凡情执滞颠倒生迷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
卷一 第 13b 页 0407-035.png
御注美善者生于欲心心苟所欲虽恶而
美善矣故云皆知以己之所美者为美所
善者为善美善无主但是妄情皆由封执
有无分别难易神奇臭腐递相倾夺大圣
较量深知虚妄故云恶已○御疏己所甘
美者为美身所履行者为善故论甘则忌
辛好丹则非素妄则不常故不如止也语
助者也○河上公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自扬己美使显彰也斯恶已有危亡也皆
知善之为善有功名也斯不善已人所争
卷一 第 14a 页 0407-036.png
也○严曰人之聪明可绝而不可散人之
情欲可逆而不可顺饰人之容伤人之性
养人之欲损人之命世人所谓美善者非
至美至善也夫至美非世所能见至善非
世所能知也○荣曰美乐也言人之禀性
咸不能以道为娱而以荣为乐乐不可极
乐极则哀来欲不可纵纵欲则伤至故曰
人皆以色声滋味为上乐不知色声滋味
祸之大朴既为祸朴伤为哀本灭性伤身
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地
卷一 第 14b 页 0407-037.png
上君子小人并寡能虚心虚己而各纵欲
纵情情性之爱虽复不同各任性情同有
所爱爱名则以名为善爱利则以利为善
以利为善求利不以其道以名为善殉名
以致亡身称情虽以为善亡身是为不善
故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上盗蹠死利于东
陵之下此为不善已也○成疏天下者世
间之总名也皆咸悉也美悦爱也上元经
云诸天之下诸地之上其中人物名曰世
间言一切苍生莫不耽滞诸尘而妄执美
卷一 第 15a 页 0407-038.png
恶逆其心者遂起憎嫌名之为恶顺其意
者必生爱染名之为美不知诸法即有即
空美恶既空何憎何爱故庄子云毛嫱孋
姬人之所美鱼见深入鸟见高飞又云美
者自美吾不知其美恶者自恶吾不知其
恶以斯所验岂有美哉故知世间执美为
美皆则恶而已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
已言凡鄙之流迷于真理非但耽淫声色
抑乃贪著名誉求名丧身利己害物不知
为善举体虚妄故下文云名与身孰亲庄
卷一 第 15b 页 0407-039.png
云为善无近名又云其所矜惜无非名善
者也是知矜名执善于理不藏唯当忘善
恶而得居中方会无为之致也后明诸法
无实
故有无相生
御疏云性空也性法相名长短高下和合
三时○河上公曰见有而为无也○荣曰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无出有自
有归无故曰相生也
难易相成
卷一 第 16a 页 0407-040.png
御疏云法空也陶者易土而难木工者易
木而难土也○严曰难以易显易以难彰
无能则无以知易无易则无以知难若能
巧拙两忘则难易之名俱息○河上公曰
见难而为易也○荣曰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难起于易易成难也易由于难难成易
也○成疏空心惠观无易无难分别执情
有难有易是知难易二法相互而成
长短相形
御疏相空也○严曰寸以尺短尺以寸长
卷一 第 16b 页 0407-041.png
无长则无以明短无短则无以知长长短
相空本无实相故云空也○河上公曰见
短而为长者也○荣曰夫物离之则无大
无小聚之则有短有长太山秋毫之相殊
白鹤青凫之胫异故知忘之则无大无小
存之则有短有长也○成疏以长形长则
无长以短比短则无短故知长短相形而
有异者也
高下相倾
御疏名空也○严曰山以谷摧谷以山倾
卷一 第 17a 页 0407-042.png
无山则无以知谷无谷则无以知山如彼
世间名位递为臣妾故无定位也○河上
公曰见高而为下也○荣曰倾危也夫水
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经云高以下为基
下亦危于高也下之贱也犹乃危高高之
贵焉诚能灭下失道则高下相危得道则
君臣俱泰成倾夺也夫有高则有下无下
则无高何者夫以尺比寸尺即为高以尺
比丈尺即为下向者之高今之成下故知
高下竟无定相更相倾夺所以皆空
卷一 第 17b 页 0407-043.png
音声相和
御疏此明和合空也五音相成曲者谁总
彼众声则能度曲如彼世间诸法并和合
成体非真是皆空故○严曰音以声别声
以音停无音则无以知声无声则无以知
音也○河上公曰上唱下必和也○荣曰
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下之从上犹响之
应声譬之宫商更相唱和夫调高则弦绝
上躁则下急是知五声和则八音克谐其
政相和其人胥悦故曰王者人之师而下
卷一 第 18a 页 0407-044.png
取则○成疏夫宫商丝竹相和而成推求
性相即体此寂以况万有虚假亦然
先后相随
御疏此明过去未来见在三时空也日夜
相代代故以新如彼投足孰为前后则前
后之称由相随立名名由妄立谁识其初
过去未来及以见在三时空故念念迁移
亦如美恶无定名也○成疏夫以今望昔
所以有今以昔望今所以名昔而今自非
今何能有昔昔自非昔岂有今哉既其无
卷一 第 18b 页 0407-045.png
昔无今何先何后是有先有后者三时相
随而已竟无实体也○严曰先以后见后
以先明无后则无以知先无先则无以知
后○荣曰君先而臣随父先而子随故为
君父者不得轻躁而失道必宜重静以契
德也○河上公曰上行下必随之六者相
违递为名称亦如美恶非自性生是由妄
情有此多故经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第二显圣智虚凝忘功济物
是以圣人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
卷一 第 19a 页 0407-046.png
御注无为之事无事也寄以事名故云处
不言之教忘言也寄以教名故云行也○
御疏是以者说下以明上也夫饰知诈者
虽拱默非无为也任真素者则终日指挥
而未始不晏然矣故圣人知诸法性空自
无矜执则理天下者当绝浮伪任纯德百
姓化之各安其分安分则不扰岂非无为
之事乎言出于己皆因天下之心则终身
言而未常言岂非不言之教耶论语云夫
人不言○河上公曰以道治也○荣曰遍
卷一 第 19b 页 0407-047.png
观万古或浇或淳遐览百王时步时骤未
有纪尊号于金简昭圣录于玉篇皇上应
千年之运隆七百之基不用干戈乐推无
厌是以宗圣远彰于未兆先定于无形故
言是以圣人治处无为之事也猛士上将
承威以定四方宰辅阿衡论道而清百揆
化不以言故云行不言之教也○成疏是
以连上之辞也圣人者体道契理之人也
亦言圣正也能自正正故名为圣治理也
即此圣人慈悲救物转无为之妙法治有
卷一 第 20a 页 0407-048.png
为之苍生所以治近指上文能治属在于
下仍前以发后故云是以圣人治也处无
为之事言圣人寂而动动而寂寂而无为
而能涉事动而寂处世不废无为斯乃无
为即为为即无为岂有市朝山谷之殊拱
默当涂之隔耶故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
之教妙体真源绝于言象虽复虚寂而施
无方岂唯真不乖应抑亦语不妨默既而
出处默语其致一焉端拱默然而言满天
下岂曰杜口而称不言哉故庄子云言而
卷一 第 20b 页 0407-049.png
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
而尽物
万物作而不辞
御注令万物各得其动作而不辞谢于圣
人也○御疏作犹动作也言圣人善化无
事无为百姓不知爰犹爰豫各自得其动
作而不辞谢于圣人故击壤鼓腹而忘帝
力此百姓忘圣功也○河上公曰不辞谢
而逆止万物作各自动作○荣曰作者芸
芸动作也四人各安其业万物不失其真
卷一 第 21a 页 0407-050.png
任化自然无所辞谢○成疏为始万物一
切群生作感动也始先也圣人无心有感
斯应譬彼明镜方兹虚谷感而后应不为
物先故庄子云常和而不唱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御注令万物各遂其生不为己有各得所
为而不负恃如此太平之功成矣犹当日
慎一日不敢宁居也日慎一日尚书文也
○御疏令物各得成全其生理圣人不以
为己有令物各得其营为圣人不恃为己
卷一 第 21b 页 0407-051.png
功如此则太平之功弘济日远犹且慎终
如始不敢宁居此圣人自忘其功也○河
上公曰生而不有元气生万物不有也为
而不恃道所施为不恃其报功成不居功
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也○荣曰生而不
有付之于独化日用而不知为而不恃以
万物为刍狗不恃德以为功成功不居虽
有荣观宴处超然远之问道轶于襄城凝
神邈于姑射也○成疏又生而不有○又
解为而不恃为施化也恃怙赖也夫圣人
卷一 第 22a 页 0407-052.png
虚怀逗机利物自他平等物我兼忘虽有
大功终不恃赖忘其功也成功不处覆载
万物功格天地照烛苍生光逾日月而推
功于物不处其德也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御注夫唯不敢宁居增修其德者则忘功
而功存故不居而不去○御疏彼圣人者
稠直如发慎终如始本末不衰未尝宁居
而逸豫是以日新其盛德忘功而功不去
光宅而天下安故云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卷一 第 22b 页 0407-053.png
○河上公曰夫唯不居夫唯功成不居其
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此言不
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
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
动乱者也○严曰夫唯不敢宁居而增修
其德者则忘功而功存故不居而不去化
与道均不望其功德与天齐不求其报遁
功逃名深隐玄域虽欲不居是以不去也
○荣曰至道弥纶于宇宙上德范围于两
仪虽忘功用百姓戴之垂拱而清九野无
卷一 第 23a 页 0407-054.png
为而朝万国凝神常湛故言不去也○成
疏夫者语端唯之言独夫能造化天地亭
毒含灵有大志而推功于物其唯圣人乎
只为能忘其功而至功弥远圣德斯在是
以不去
不尚贤章第三
第一泛举之不以戒行人
卷一 第 23b 页 0407-055.png
不尚贤使民不争
御注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则有迹徇迹
则争兴使贤不肖各当其分则不争矣○
御疏尚崇贵也贤才能也言人君崇贵才
能则有迹饰伪者徇迹而失真失真必尚
贤之由徇迹超交争之弊不若陶之玄化
任以无为使云自从龙风自从虎则唐虞
卷一 第 24a 页 0407-056.png
在上不乏元凯之臣伊吕升朝自叶台衡
之望各得其分人无觊觎则不争也○河
上公曰不尚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
道行权去质为文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
尊之以官也使民不争功名反自然也○
严曰世尚礼义则人争而不逮则为伪○
荣曰王道荡荡无偏无党贵贱将玉石同
涂贤者与愚人共贯此大道之化无争者
也夫贤当于位赏须以功愚受以役罚须
以过若赏贤过度则极以骄奢役愚越分
卷一 第 24b 页 0407-057.png
则困于贫窭骄奢者必欺侮兽穷者亦能
斗则忿争生也是以日月曜彩不为贤不
肖易光天地覆载不为善不善改度也○
成疏尚贵也贤能也非谓君王不尚贤人
直是学者撝谦先物后己不自贵尚而贱
人也而言不争者若使人人自贵贱物则
浮竞互彰若能各各退己先人则争忿自
息故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御注难得之货谓性分所无者求不可得
卷一 第 25a 页 0407-058.png
故云难得夫不安于本分希效所求既失
性分宁非盗窃欲使物任其性事称其能
则难得之货不贵性命之情不盗○御疏
人之受生所禀有分则所禀材器是身货
宝分外妄求求不可得故云难得夫不安
性分希慕聪明且失天真尽成窃盗今使
贤愚袭性能否用情既无越分之求自轻
难得之货皆得性已谁为盗乎故庄子云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贵又解云
以人君不贵珠犀宝贝则其政清净故百
卷一 第 25b 页 0407-059.png
姓化之自绝贪取人各知足不为盗○河
上公曰不贵难得之货言人君不御好珍
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也使民不为
盗上化清净下无贪人○严曰藏珠宝玉
则人求而不赡则为盗○荣曰弃十城之
璧掷千金之珠视如瓦砾岂有盗乎○成
疏难得之货谓隋珠荆璧垂棘照车也若
使普天贵宝则盗贼斯生率土贱珍则盗
窃不起故言不盗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卷一 第 26a 页 0407-060.png
御注既无尚贤之迹不求难得之货是无
可见之欲而心不惑乱者也○御疏希慕
聪明者是见可欲欲心兴动非乱而何今
既不崇贵贤能亦不要求越分则不见可
欲之事而心不惑也○河上公曰不见可
欲放郑声远佞人使心不乱不邪淫也○
严曰发扬三五则人悦悦而不穷则邪乱
也○荣曰耳不闻郑卫丝竹之声眼不见
褒姒妲己之色洗心洁己遗情去欲岂有
乱乎○成疏可欲者即是世间一切前境
卷一 第 26b 页 0407-061.png
色声等法可贪求染爱之物也所言不见
者非杜耳目以避之也妙体尘境虚幻竟
无可欲之法推穷根尘不合故也既无可
欲之境故恣耳目之见闻而心恒虚静故
言不乱也故西升经云譬如镜中影可见
不可取又云欲视亦无所见欲听亦无所
闻也前不盗不争是别今可欲是总遣三
业及一切法也
第二独显圣心虚怀利物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
卷一 第 27a 页 0407-062.png
御注心不为可欲所乱则虚矣○御疏是
以圣人之治说圣人理身以为教本夫理
国者复何为乎但理身尔故虚心实腹绝
欲忘知于为无为则无不理矣虚其心夫
役心逐境则尘事汨昏静虑全真则情欲
不作情欲不作则心虚矣庄子云虚室生
白谓心虚则纯白独生也故曰虚其心○
河上公曰是以圣人之治说圣人治国与
治身虚其心除嗜欲去烦乱也○严曰虚
心以静气○荣曰是以圣人之治皇上积
卷一 第 27b 页 0407-063.png
德积仁尽善尽美老君欲重扬圣德故再
言之也虚其心除嗜欲绝是非遗万虑存
真一○成疏圣人治国同前释虚其心既
外无可欲之境内无能欲之心心境两忘
故即心无心也前境后境又心虚也
实其腹
御注道德内充则无矜徇亦如属厌而上
不生贪求○御疏腹者含受足则不贪欲
使道德内充不生贪爱故云实其腹注云
属厌而止者春秋阎没汝宽谏魏武子词
卷一 第 28a 页 0407-064.png
也欲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则足
而不贪也○河上公曰怀道抱一守五神
也○严曰专精以积神○荣曰道实于怀
德充于内○成疏虽复即心无心而实有
灵照乃言妙体虚寂而赴感无差德充于
内故言实腹
弱其志
御注心虚则忘弱○御疏志者心之事事
在心曰志欲令心有所行皆守柔弱故知
心虚则志弱矣○河上公曰和柔谦让不
卷一 第 28b 页 0407-065.png
处权也○严曰寂然无为泊然无治○荣
曰心志柔弱顺道无为○成疏既内怀实
智而外弘接物处俗同尘柔弱退己也
强其骨
御注腹实则骨强也○御疏骨者体之干
既其道德内充常无贪取不贪则腹实腹
实骨自强矣○河上公曰爱精重施髓满
骨坚○荣曰唯道集虚心怀至道在物无
害者得成仙骨自强○成疏骨譬内也言
圣人虽复外亦和光而内恒憺泊欲明动
卷一 第 29a 页 0407-066.png
不伤性应不离真故言强骨
第三重敕学人令忘知会道
常使民无知无欲
御注常使人无争尚之知无贪求之欲也
○御疏圣人所以行虚心实腹之教者常
欲使百姓无争尚之知息贪求之欲令其
自化尔使夫知者不敢为也夫无知无欲
者已清净矣则使夫有知者渐陶淳化不
敢为徇迹贪求而无为也则无不治矣夫
得其性而为之虽为而无为也且绝尚贤
卷一 第 29b 页 0407-067.png
之迹不贵难得之货人因本分物必全真
于为无为复何矜徇化既无声而无臭人
故不识而不知淳风大行谁云不理○河
上公曰反朴守淳○荣曰常使民无知无
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上扇无为之
风下行淳朴之化下从于上上下皆安则
无不化之也○成疏知者分别之名欲者
贪求之目言圣人常以空惠利益苍生令
倒置之徒息分别之心舍贪求之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卷一 第 30a 页 0407-068.png
御注清净化人尽无知欲适有知者令不
敢为也○河上公曰思虑深不轻言者也
成疏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前既舍有
欲得无欲复恐无欲之人滞于空见以无
欲为道而言不敢不为者即遣无欲也恐
执此不为故继以不敢也治正也行人但
能先遣有欲后遣无欲者此则双遣二边
妙体一道物我齐观境智两忘以斯为治
理无不正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卷一 第 30b 页 0407-069.png
御注于为无为人得其性则淳化有孚矣
○河上公曰为无为不造作动因循也则
无不治矣德化淳则百姓安也○严曰无
爵禄以劝之而孝慈自超无刑罚以禁之
而奸邪自止反真复素归于元始世主无
为天人交市翱翔自然物物而治也
道冲而用之章第四
卷一 第 31a 页 0407-070.png
第一明以中为用应须遣中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御注言道动出冲和之气而用生成有生
之功曾不盈满云或似者于道不敢正言
也○御疏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
物之宗冲虚也谓道以虚为用也夫和气
卷一 第 31b 页 0407-071.png
冲虚故为道用用生万物物被其功论功
则物疑其光大语冲则道不曾盈满而妙
本深静常为万物之宗云或似者道非有
法故不敢正言他皆仿此○河上公曰道
冲而用之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
也或不盈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也○
严曰道以至虚故动能至冲德以至无故
动而至和万物得之莫有不通冲和者道
德之用神明之常天地所尊阴阳所宗也
夫道非偏物用必在中天道恶盈满必招
卷一 第 32a 页 0407-072.png
损故曰盈盈必有亏无必有有中和之道
固不盈不亏非有非无有无既非盈亏亦
非借彼中道之药以破两边之病病除药
遣偏去中忘都无所有此亦不盈之义○
成疏冲中也言圣人施化为用多端切当
而言莫先中道故云冲而用之此明以中
为用也而言又不盈者盈满也向以一中
之道破二偏之执既除一中还遣今恐执
教之人住于中一自为满盈言不盈者即
是遣中之义
卷一 第 32b 页 0407-073.png
第二显圣智虚凝为物宗匠
渊兮似万物之宗
御注渊深静也道常生于物而不盈满妙
本渊兮深静故似为万物宗主○河上公
曰道渊深不可知似为万物宗祖○荣曰
海深故百谷朝而归之道深故万物宗而
奉之○成疏渊止水也以况圣人也言止
水能鉴于人圣知能照万法故大匠取则
于止水众生宗极于圣人而言似者则无
宗而宗宗不定宗也故庄子云人莫鉴于
卷一 第 33a 页 0407-074.png
流波而必鉴于止水又云止水之深为渊
宗则大宗师义也
第三示韬光晦迹俯应下凡
挫其锐解其纷
御注道以冲和故能抑止铦利释散纷扰
若俗学求复则弥结矣○御疏挫抑止也
锐铦利也解释散也纷多扰也冲虚之用
物莫之违故铦利之心多扰之事念道冲
和而自抑止释散矣此则约文以明道用
注云俗学求复者庄子缮性篇云滑欲于
卷一 第 33b 页 0407-075.png
俗学以求复其初言铦利纷扰因欲而生
故念道则挫解俗学则弥结矣○河上公
曰经挫其锐解其纷锐进也人欲锐情进
取功名当挫止之法道不自见纷结恨也
当念道无为以解释之○严曰有志而无
锐有心而无思设无设之设图无图之图
也○荣曰经挫其锐解其纷前识伤性长
恶善人锐也虚怀忘己以道析之挫也可
欲乱正得失滑心纷也遗彼忘我远欲制
情解也○成疏挫止也锐进也既重玄行
卷一 第 34a 页 0407-076.png
足自利道圆为物师宗故此下明利他也
体知物境虚幻令进求之人息于贪竞也
而言解忿者忿嗔怒也解释散也夫忿怒
生乎逆顺逆顺起乎妄心圣人达逆顺之
两空体妄心之非有故能诱导苍生令归
真实释散其怀而破嗔痴也
和其光同其尘
御注道无不在所在常无在光在尘皆与
为一一光尘尔而非光尘○御疏和其光
同其尘湛兮似或存道之冲用于物不遗
卷一 第 34b 页 0407-077.png
在光则与光为一在尘则与尘为一无乎
不在所在常无冲用则可为混光尘妙本
则湛然不杂故云似或存也○河上公曰
和其光言虽有独见之明当如闇昩不当
以曜乱人也同其尘当与众庶同垢尘不
当自别殊○荣曰和其光同其尘湛然常
存光而不耀涅而不缁和而不眩于体同
而不累其真故知湛然清净而常存者也
○成疏和其光光智照也言圣人智慧光
明与日月齐照而韬光晦迹共凡智相和
卷一 第 35a 页 0407-078.png
圣智潜被不曜于物故下文云光而不曜
同其尘尘则色声等六尘也犹如世间尘
土能点秽净物色声等法能污染清行故
名为尘也而言同者夫人遭时逢世俯迹
应凡既韬彼智光亦混玆尘秽色声无别
眼耳固同处染不染所以为异也
湛兮似或存
御注和光同尘而妙本不杂湛兮似有所
存也○河上公曰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
不亡○成疏湛凝寂也似不定也言圣人
卷一 第 35b 页 0407-079.png
虽复和同光尘而神凝姑射动不乖寂故
云常存而言似者明非应非寂而寂而应
寂不定寂而应不定应也
第四结叹圣人超于万象之首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御注吾不知道所从生明道非生法故无
父道者似存乎帝先尔帝者生物之主象
似也○御疏吾者老君自称象似也老君
见吾至道冲用生成万物寻责所以不测
由来既无父道之人故莫知道为谁子生
卷一 第 36a 页 0407-080.png
物必资道故似在乎帝先注云帝者生物
之主易云帝出于震王弼云帝者生物之
主与动之宗也又解云兆见曰象此生物
之帝能兆见物象故谓之象帝○河上公
曰吾不知谁子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
也象帝之先道似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
天地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
欲使人修身法道也○荣曰道深甚奥虚
无之渊迎随之所不能知终始恶乎而可
定故言不知谁子开自然之治辟之以三
卷一 第 36b 页 0407-081.png
才运造化之功罗之以万方考之事用在
天帝之先象天也○成疏吾老君自称也
言此即寂即应之圣道不知从谁而生故
言谁子也象似也帝天也既能生天生地
似如天帝之九也故庄子云神鬼神帝生
天生地又云先天地生而不为老然至道
幽玄寂寥恍惚不生不灭不先不后而今
言先者欲明先而不先不先而先故加以
象也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