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30331a 页
卷六 第 1a 页 0406-004.png
道德真经注疏卷之六 信六
吴 郡 徵 士 顾 欢 述
知者不言
注知者贵行不贵言○疏知道之士达于
妙理知理无言说所以不言故庄子云道
无问问无应无为谓是也○节解曰谓一
不可说也
言者不知
注驷不及舌多言多患○疏封执名言执
言求理理超言象所以不知故庄子云有
卷六 第 1b 页 0406-005.png
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知与黄帝是也
节解曰谓说者不知一也
塞其兑闭其门
注塞闭之者欲绝其源○御曰了悟者于
法无爱染于言无执滞故云塞其兑既无
爱染则嗜欲之门闭矣○疏塞者息言论
闭者制六情也○节解曰谓闭塞九窍固
精守气也
挫其锐
注人情欲有所锐为者当念道无为以挫
卷六 第 2a 页 0406-006.png
止之○疏止贪竞也
解其纷
注纷结恨不休者当念道淡泊以解释之
疏释恚怒也
和其光
注虽有独见之明当和之使闇昩不使耀
乱人也○疏接愚俗也
同其尘
注不当自别殊也○疏混世事也上来数
句前已具释今略帖文不复详辩所以重
卷六 第 2b 页 0406-007.png
言者明此数句于学门切当故重出之也
是谓玄同
注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同道
也○疏前既断伏身心次则和光晦迹所
以行圆德满故与玄理符同○裴曰光智
也尘愚也众生饰智以耀人纵愚以染患
圣人和光不耀同其尘也
故不可得而亲
注不以荣誉为乐独立为哀○御曰玄同
无私故不可得而亲也
卷六 第 3a 页 0406-008.png
故不可得而疏
注志静无欲与人无怨○御曰汎然和众
不可得而疏○疏道契重玄境智双绝既
两忘于物我亦一观乎亲疏
不可得而利
注身不欲富贵口不欲五味○御曰无欲
故不可得而利
亦不可得而害
注不与贪争利不与勇争气○御曰无欲
可争故不可得而害○疏夫利害者与乎
卷六 第 3b 页 0406-009.png
存亡死生无变于己况利害之间乎故庄
子云不就利不违害
不可得而贵
注不为乱世主不处闇君位○御曰体道
自然而然故不可得而贵
亦不可得而贱
注不以乘权而骄不以失志故屈○御曰
洗然无瑕滓故不可得而贱○疏夫富贵
者兴乎荣辱也故毁誉不动宠辱莫惊故
不可以贵以贵贱语其心也
卷六 第 4a 页 0406-010.png
故为天下贵
注其德如此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屈与
世沉浮容身避害故为天下贵也○御曰
体了无滞言忘理畅锐纷尽解光尘亦同
既难亲疏不可贵贱故为天下贵○疏既
遣荡乎亲疏又虚忘于利害毁誉不关其
虑贵贱莫届乎怀故苍生荷戴而不辞群
品乐推而不厌是以天下人间尊而贵之
以正理国
注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使至有国也○疏
卷六 第 4b 页 0406-011.png
以用也政谓名教法律也治辑理也夫圣
人驭世接物随机运权道以行兵用实智
以理国此则偃武修文之时也
以奇用兵
注奇诈也天使诈伪之人令其用兵也○
疏奇窃诈也尅定祸乱应须用兵兵不厌
诈必资奇谲此则偃文修武之世也○节
解曰谓治身者正于心不以口兵自伤也
国身也
以无事取天下
卷六 第 5a 页 0406-012.png
注以无事无为之人使取天下为之主○
御曰在宥天下贵乎无为若以政教理国
奇诈用兵斯皆不合于道唯无事无为可
以取天下○疏文武之道应物随时譬彼
蘧庐方兹刍狗执而不遣更增其弊未若
无为无事凝神姑射之中不武不文垂拱
庙堂之上以斯化物物无疵疠用此治民
民歌击壤摄取之妙其在兹乎
吾何以知天下其然哉以此
注此今也老子言我何以知天意然哉以
卷六 第 5b 页 0406-013.png
今曰所见知之○御曰以此下文知之也
疏教主假设我何以知摄化天下必须无
事乎用此下文则知之也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注天下谓人主也忌讳谓防禁也令烦则
奸生禁多则下诈共相欺绐故贫也○节
解曰谓有为也○疏刑法严举罹罪者众
民不安业所以弥贫治身者不能率性任
真而笃于禁忌内无道德故贫也一句解
以政
卷六 第 6a 页 0406-014.png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注利器者权也民多权则视者眩于目听
者惑于耳上下不亲故国家昏乱矣○御
曰利器谓权谋人主以权谋为多不能返
实下则应之以谲诈故令国家滋益昏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注人谓人君百里诸侯也多知伎巧刻画
宫宇雕琢章服奇物滋起下则化上饰金
镂玉文绣䌽色日以滋起○疏知巧谓机
心也奇物谓战具也言在上好武下必顺
卷六 第 6b 页 0406-015.png
之故各起异端竞献知巧野战攻城机械
非一多呈奇物以取洪勋治身者多知巧
许贪取前境分别之心日益其弊此一句
重释用兵也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注法奸也珍奸之物滋生彰著则农事废
饥寒并至故盗贼多有也○御曰无为既
失法令益明窃法为奸尽成盗贼岂非多
有乎○荣曰珍奸之物为法物也多贵金
玉盗贼斯起也亦言法所以息盗盗更多
卷六 第 7a 页 0406-016.png
礼所以整乱作○陈曰亦自然之理也多
忌讳则失取舍之和也多利器则权在下
也多伎巧则荡心之所生也滋法令则弊
倖之兴不可革也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注故圣人云谓下事也我无为而民自化
圣人言我修道承天无所改作而民自化
成也○节解曰谓守自然则元气流行也
疏主上虚淡无为下民自化改恶从善言
老君自是圣人托撝谦之圣化故庄子云
卷六 第 7b 页 0406-017.png
寓言十九也
我无事而民自富
注我无徭役徵召之事民安其业故皆自
富也○节解曰谓人无事则形气精神血
脉充溢也○疏心既无为迹又无事四民
居业六合同欢轻徭薄赋不富如何
我好静而民自正
注圣人言我好静不言不教民皆自忠正
也○节解曰谓人虚心不邪念则气存形
中也○疏在上好静不扰于民民禀淳风
卷六 第 8a 页 0406-018.png
自归正道
我无欲而民自朴
注我常无欲去华文微服饰民随我以为
质朴○节解曰谓人无情欲守一坚固则
精气淳厚不衰耗也○疏君上寡欲少私
清廉洁素则百姓知足守分归于淳朴也
自圣人已下数句并释无事取天下之义
也
其政闷闷
注其政教宽大闷闷昩昩似若不明
卷六 第 8b 页 0406-019.png
其民醇醇
注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
疏闷闷宽裕也淳质朴也言君上无为布
政宽裕下民从化皆多淳朴也
其政察察
注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
其民缺缺
注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疏薄
疏察察严速也缺缺零落也上好有为为
政迫遽民遭其暴故多零落也夫治身亦
卷六 第 9a 页 0406-020.png
宜虚忘宽简不得执心急速也
祸兮福之所倚
注倚因也夫祸因福而生也人遭祸而能
悔过责己修善行道则福来祸去
福兮祸之所伏
注福伏匿于祸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
去祸来○疏倚因也匿伏也言闷闷则致
福察察则招祸此之三事近由一心福则
在于祸中祸则伏在福内其则不远也
孰知其极
卷六 第 9b 页 0406-021.png
注祸福更相生谁知其穷极时也
其无正
注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无国也○
疏孰谁也福祸之徵起乎善恶业既不定
报亦随之所以轮转三涂回还六道千变
万化谁知其极乎上士达人志我济物体
兹正道悟彼重玄不为祸福之因故无祸
福之报故庄子云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
福无有恶有人灾今所以轮转无极者为
其不怀正道故也
卷六 第 10a 页 0406-022.png
正复为奇
注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
也○疏奇虚诈也假使有心学于正道者
则执正为正未能忘遣不与实相应故为
虚诈也
善复为祅
注善人皆复化止为祅祥也○疏纵为善
者犹执名言既乖正理适为妖孽故庄子
云为声为名为妖孽也○顾曰设欲为善
乃为妖孽名声之善也 节解曰为人得
卷六 第 10b 页 0406-023.png
道之福不能守一辄有骄盈邪意复生也
民之迷其日固久
御曰言人君迷惑失正已来其日固久矣
节解曰谓世之人不能守其一惑于邪伪
失福得祸从来久远非独今日也○疏言
凡鄙之人所以为妖为奇者以其愚痴迷
惑其日固久故抑乃无始岂曰今生故西
升经云如是迷来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注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
卷六 第 11a 页 0406-024.png
也○节解曰方谓一之正道也守之当坚
行之当久无复以邪自伤割也○疏圣人
体道方正轨则苍生随机引诱因循任物
终不宰割使从己也此则举圣戒凡令其
修学
廉而不害
注圣人行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民也
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疏妙体物境
空幻无可贪取非关卓尔清廉避世之秽
害也斯则净秽双遣贪廉两忘不廉而廉
卷六 第 11b 页 0406-025.png
不秽而秽故庄子云大廉不慊又云廉清
不信○节解曰廉谓气之清也不可以秽
浊妨道行也
直而不肆
注肆申也圣人虽曲己从人不自申也○
疏肆申也素质雅正体无邪谄而曲从于
物不由己直故前章云大直若屈也○节
解曰谓一之功平随心委曲不可以绳墨
为正
光而不耀
卷六 第 12a 页 0406-026.png
注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常如暗昩不以耀
乱人也○御曰圣人善化不割彼而为方
不秽彼而为廉不申彼而为直不耀彼而
为光但修之于身而天下自化肆申也○
节解曰光谓神明流通内润形中不须火
烛为耀也○疏智慧光明无幽不照而韬
光晦迹不炫耀于物忘其照也故庄子云
滑疑之耀圣人图而域之
治人
注谓人君欲治理人民也
卷六 第 12b 页 0406-027.png
事天
注事用也当用天道顺四时也
莫如啬
注啬爱惜也治国当爱民财不为奢泰治
身当爱精气不放逸也○疏天自然也式
法也莫若犹无过也言上合天道下化黎
元者无过用无为至法也
夫唯啬是以早服
注早先也服得也夫俭爱民财则人安爱
惜精气则能先得天道也
卷六 第 13a 页 0406-028.png
御曰何以聚人曰财故能俭爱四方之人
襁负而至早服事其君矣服事也○疏叹
此无为之法独能自利利他用之治身则
制伏魔试用之治国则远荒归伏
早服谓之重积德
注先得天道是谓重积德于己也○疏重
深重也积累积也言欲内制魔试外伏遐
藩必须积行累功其德深重方可远伏也
御曰圣人积德四海归仁则无有不能制
伏者矣克能也○节解曰谓奸邪伏匿者
卷六 第 13b 页 0406-029.png
皆由重一而积气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
注克胜也积德于己则无不胜也○疏克
胜也亦得也言累功行其德深重自利利
他无所丧失内外制伏无不获胜也○节
解曰谓重一气积邪除病愈故无不克胜
也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注无不克胜则莫知己德之穷极也○疏
能知相应理无不契道深功远莫能知其
卷六 第 14a 页 0406-030.png
穷极者也○节解曰谓一行身中除邪愈
病莫知尽极则其命长存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注莫知已德有极则可以有社稷为民致
福○疏既理无不契则深远无极故以有
国莅民为王侯化主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注国身同也母道也人能保身中之道使
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疏既
为帝王国主慈育苍生视物如子故云之
卷六 第 14b 页 0406-031.png
母德行虽高功成不处无为虚淡故可长
久矣
是谓深根固蒂
注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如树木根不
深则拔蒂不坚则落言当深藏其气固守
其精无使泄漏也
长生久视之道
注深根坚蒂者乃长生久视之道也○疏
根本也蒂迹也根能生蒂以譬本能生迹
迹而本曰深根本而迹曰固蒂夫根不深
卷六 第 15a 页 0406-032.png
则倾危蒂不固则零落只为根深所以长
生蒂固所以久视此明有国圣人本迹俱
妙故结云长生久视之道视照也
治大国若烹小解
注鲜鱼也烹小鱼者不去肠不削鳞不敢
挠恐其糜也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
散○疏烹煮也鲜鱼也言煮小鱼挠之则
糜烂任置即自全喻理国无为即大平躁
动则荒乱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卷六 第 15b 页 0406-033.png
注以道德居位治天下则鬼神不敢见其
精神以犯人也○疏莅临也言用正道以
临天下者使邪魅之鬼不敢为妖孽之患
也○顾曰神者灵效之谓也以道居位临
理天下则太平太平之代鬼魅不敢神以
道修身则真照得一得一之士尸魄不灵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注其鬼非无精神也邪不入正不能伤自
然之人也○御曰上言其鬼不神非谓鬼
歇灭而无神也但其不敢见怪以伤人矣
卷六 第 16a 页 0406-034.png
疏神灵验也非此鬼不灵验也但以福祐
于人不损伤于物治身者鬼以谄魅为义
即是扰动邪淫之心也言以正道理身谄
魅之心不能伤于正行纵使心动即其真
照故不能伤行也○节解曰非谓鬼无神
也道在人身故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注非其鬼神不能伤害人以圣人在位不
伤害人故鬼不敢干也○御曰鬼见神怪
伤人者由圣人有为失道故也今鬼所以
卷六 第 16b 页 0406-035.png
不见怪伤人者盖以圣人行无为清净故
尔○疏诸本作亦字张系及陆先生本作
之字然之亦二字相似故作亦字今用之
为是言非此鬼不伤物但为圣人以道莅
位能制伏邪恶故鬼不伤害于人力在圣
理故云亦不伤人也治身者言非但动心
不能伤行以为圣智制伏故虽动而不能
伤寂也○节解曰谓人行治道与神明相
合内无阴过故鬼不能伤也外无阳罪故
圣人不能刑也人之行一天神在外卫身
卷六 第 17a 页 0406-036.png
在里护形元气混沌皆共治身己之所行
上法于天头戴日月光明星辰列宿皆在
身中精神呼吸食玉英也
夫两不相伤
注鬼与圣人两俱不相伤也
故德交归
注夫不相伤者则人得治于阳鬼得治于
阴人得全其性命鬼得保其精神故德交
归焉○疏两谓鬼处于阴人处于阳幽显
得所不相伤害而守其分两无雠阅遂乃
卷六 第 17b 页 0406-037.png
人施德于鬼鬼恩惠于人恩德往来故交
相亲附也理身者摄动归寂以成己行既
即动即寂何所摄耶今明不摄而摄不应
而应非应之而应者也
大国者下流
注治大国当如江海居下流不逆于细微
也
天下之交
注大国者天下士民之所交会也○节解
曰泥丸为大国口为小国口承上下灌丹
卷六 第 18a 页 0406-038.png
田丹田则地郊也○疏大国则万乘之邦
郊郭外也之往也言大国虚容譬于江海
江海处众流之下故百川竞注大国用道
谦柔故万邦归往朝宗慕义满于郊郭也
本亦作交字大国行谦故与小国交会也
天下之交牝牝常以静故胜牡
注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唱女所以能
屈于男者阴胜阳也以其安静不先求也
疏天下之郊迭前文以生后句也牝雌静
也牡雄躁也言大国所以能令诸国款咐
卷六 第 18b 页 0406-039.png
而交会者常用谦和雌静故能胜雄躁也
若用刚躁则不能致也是知治身治国莫
不以柔顺为先也
以静为下
注阴道以安静为谦下也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注能谦下者则常取之○疏以用也下谦
逊也取摄化也言圣人君临大国善用谦
柔故能摄化万邦遐迩款附重译来贡不
亦宜乎
卷六 第 19a 页 0406-040.png
小国以下大国则聚大国
注此言国无小大能执谦畜人则无过失
御曰大取小以为臣妾小取大以为援助
也○节解曰谓泥丸居上为大国丹田处
下为小国行一之道闭气咽液下流丹田
液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气胎息引之
还补其脑推而引之云布四海故上取下
聚也小国自知卑下守分雌柔聚于大国
之中钦风慕义也
故或下而取或下而聚
卷六 第 19b 页 0406-041.png
注下者谓大国以下小国小国以下大国
更以义相取也○疏或不定言小国用柔
故聚于大国之中大国用下故取得万国
之欢心用下则同聚取斯别故言或也○
夫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注大国不失下则兼并小国而取畜之使
为臣仆也○疏大国所以用谦者更无馀
意也不过欲兼爱小国小国用柔者
馀心不过欲入大国之中慕德接事也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卷六 第 20a 页 0406-042.png
注大国小国各欲得其所大国又宜为谦
下也○御曰一求臣妾二求援事是两者
各求得其所欲然大国者常戒于盈满故
云大者宜为其下○疏两者谓大小二国
兼畜入事各遂其心虽复大小俱用柔和
而大宜偏行谦下何者夫物必以大轻小
未尝以小陵大故陵大者宜为下此则高
者抑之义也○节解曰两者谓泥丸丹田
也泥丸欲气升丹田欲气降共成一神也
道者万物之奥
卷六 第 20b 页 0406-043.png
注奥藏也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
○疏道者虚通之妙理众生之正性也奥深
密也亦藏府也言道生成万有囊括百灵
大无不包故为万物藏府也
善人之宝
注善人以道为身宝故不敢违失也○御
曰善人知守道者昌失道者亡故宝而行
之而无患累也○疏修道善人达见真性
得玄珠于赤水故能宝而贵之
不善人之所保
卷六 第 21a 页 0406-044.png
注道者不善人之所保倚也谓遭患逢急
犹知自悔卑下也○疏保守持也流俗之
耽滞物境性情浮竞岂能守持也
美言可以市
注美言者独可于市耳大市交易而退不
相宜善美言美语求者欲疾得卖者欲疾
售也
尊行可以加人
注加别也人有尊贵之行可以自别异于
凡人未足以尊道也○御曰甘美其言可
卷六 第 21b 页 0406-045.png
以求市尊高之行可以加人以况圣人以
甘善法味之言尊高清净之行以化不善
之人亦如市贾之售相率而从善矣○疏
不善之人心行浇薄言多佞美奸为饰词
犹如市井更相觅利又不能守弱撝谦后
身先物方自尊高己行加凌于人不善之
徒言行如是其于道也不亦远乎
人之不善奚弃之有
注人虽不善当以道化之盖三皇之时无
有弃民德化淳也○御曰不善之人亦在
卷六 第 22a 页 0406-046.png
德化而已何弃遗之有乎○疏奚何也言
圣道冥通救物弘普纵使众生不善何有
弃心慈救覆被接济无遗
故立天子置三公
注欲使教化不善人也○疏既接济无遗
宜设世之法故立天子以统万机置三公
而论道调治阴阳辑熙治政意在舟航庶
品亭毒群生自开辟已来真君出世体道
权应而为帝王上以象三清而置僚署也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卷六 第 22b 页 0406-047.png
注虽有美璧先驷马而至故不如坐进此
道也○疏拱璧抱璧也谓圆全大璧也驷
马一乘车也古者召士必先赍拱璧后遣
驷马之车言纵有高盖全璧富贵荣华亦
不如无为坐忘修进此道何者夫修道可
以长生富贵适为大患故广成子云人生
处世如云翔空氛蔼俄尔以此格量不如
远矣○顾曰皎洁修名谓之尊行自尊于
行者可以加胜于人殊非至也○孙曰美
言可以夺众货之价尊行可以加众人之
卷六 第 23a 页 0406-048.png
上夫道之出言淡乎无味圣人处无为之
事行不言之教岂华词以悦百姓之耳饰
行以耀万物之目哉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
注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不日日远行求索
近得之于身也○顾曰无假远索曰日求
之但行积于身得之于心玄悟在我也
有罪以免耶
注有罪谓遭乱世闇君妄行刑诛修道可
以解怨免于众邪也罗什等曰回向善道
卷六 第 23b 页 0406-049.png
以免诸恶
故为天下贵
注道德洞达无不覆济全身治国恬然无
为故可为天下贵也○御曰道在悟不在
求不如财帛可日日求而得之故云不日
求以得既悟自无罪累岂待有罪方求免
耶故可为天下贵也○疏言曩昔圣人所
以珍贵此道者何耶只为不经一日求之
则得此言悟者目击道存迷者累劫不会
假使无始以来生死罪谴一得还源可以
卷六 第 24a 页 0406-050.png
顿免有此神力不可思议故为天下人间
之所尊贵也
为无为
注因循而成故无所造作○疏妙契心源
不失真照照达有为即无为是也故无为
即为为即无为也○节解曰谓为一者不
为身也
事无事
注不预设备除烦省事也○疏事者色声
物境一切诸事也妙体真空照不乖寂虽
卷六 第 24b 页 0406-051.png
涉事而无事也○节解曰谓事一者不事
人也
味无味
注深思远虑味道之意也○疏味者染著
之谓也根尘两空色味双寂虽复取咮而
无滞也
大小多少
注陈其戒令也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
之道也
报怨以德
卷六 第 25a 页 0406-052.png
注行善修道绝祸于未生也○御曰于为
无为于事无事于味无味者假令大之与
小多之与少既不越分则无与为怨若逐
境生心违分伤性则无大无小皆为怨怼
今既守分全和是故能报怨以德也○疏
怨怼也报偿也言无始以来大小之罪多
少之业今欲减除顿偿使了者必须用前
为事味等三种德心观之则三世皆空万
法虚静物我冥一何怼之有故前章云有
罪以免耶斯之谓也
卷六 第 25b 页 0406-053.png
图难于易
注欲图难事当于易时未及成也○疏图
谋度也难罪报也易初心也言欲谋度遣
却恶道之难者必须观察初心既无作则
无报也
为大于细
注欲为大事必作于小祸乱从小来也○
御曰肆情纵欲者于为无不难于事无不
大今欲图度其难营为其大当须与性未
散而分未越则是于其易细也○疏细小
卷六 第 26a 页 0406-054.png
也为巨衅者本乎微小此明欲灭恶果先
须遣因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注明上文所预图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注处谦虚也○疏作起也夫天下艰难罪
报必起自易心言一念初心造业甚易也
故重考大殃必起于小从微至著渐成巨
衅所以欲除恶报先制初心
故能成其大
卷六 第 26b 页 0406-055.png
注天下共归之也
夫轻诺必寡信
注不重言也○节解曰谓人轻诺者失自
矜之实也○疏此起喻也诺然许也寡少
也夫轻易许诺于人者必少信实后则贻
于寡信之责
多易必多难
注不慎患也○御曰轻诺许人必寡于信
动作于易后必多难○疏此合喻也夫轻
易许诺则致寡信之责亦犹轻易为罪必
卷六 第 27a 页 0406-056.png
招八难之重殃故修道之士应须凝重不
可轻率也
是以圣人犹难之
注圣人动作举事犹进退重难之欲塞其
源也
故终无难
注圣人终身无患难之事由避害深也○
疏犹尚也体道圣人实无难易而尚难而
不为故无艰难之责况在凡俗而纵情乎
此举圣戒凡也故郭注庄子云圣人虽入
卷六 第 27b 页 0406-057.png
火不热而未曾蹈火又云远火非逃热即
斯义也
其安易持
注治身治国安静者易守持也○疏安静
也持守也言圣人灵府寂泊未起攀缘如
此之时甚易修守也
其未兆易谋
注情欲祸患未有形兆之时易谋止也○
疏兆状也谋图也其次虽起心缘取而于
境未有形状即宜摄心归静于业未成故
卷六 第 28a 页 0406-058.png
易谋虑也
其脆易破
注祸乱未动于朝夕情欲未见于形色如
脆弱易破除也
其微易散
注其事未彰著微小易散去也○疏脆虚
软也犹如果瓜结实未坚虚脆易破初心
起染亦复如是结业微浅故易除也
为之于未有
注欲有所为当于未有萌芽之时塞其端
卷六 第 28b 页 0406-059.png
也一疏为学也言圣人修守常在未有缘
染之时此解其安易持也
治之于未乱
注治身治国于未乱之时当预闭其门也
疏乱者谓结业以成为业所牵精神昏乱
也今萌心虽起染于境未见当尔之时易
为治理此解其未兆易谋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注从小成大也○疏夫百围之木生于毫
微喻三涂重衅原乎一念而以木为喻者
卷六 第 29a 页 0406-060.png
言木从小至大遂能荫蔽日光譬染心从
微至著亦能覆盖真性若推此树起自虚
无即空而至树亦非有四尘所成故也烦
恼为义起自虚无即空而言亦非有也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注从卑立高也○疏层犹级也言九级之
台起于一篑之土喻九夜之祸起乎一念
染心勖诸学者深宜戒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注从近至远○疏河上本作千里此言百
卷六 第 29b 页 0406-061.png
仞且七尺曰仞夫陟百仞之高岑发自初
步履八门之苦难起自染心前寄九重明
结业已成此托百仞况方造未息
为者败之
注有为于事废于自然有为于义废于慈
仁有为于色废于精神也
执者失之
注执利遇患执敌失身坚持不得推让返
还也○御曰凡情迷执不能忘遣动成执
著执者求得理必失之○疏至道虚空无
卷六 第 30a 页 0406-062.png
为无执凡情颠倒有执有为为即危亡故
言败之执乖实当故言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注圣人不为华文不为利色不为残害故
无败坏
无执故无失
注圣人有德以教愚有财以与贫无所执
藏故无所失于人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注从为也民之为事常于功德几成而贪
卷六 第 30b 页 0406-063.png
位好名奢泰盈满而自败之○疏几近也
凡人从于有为之务执心躁竞分别取舍
曾无远见每欲近成有始无卒故多败也
书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注终当如始不终懈怠○疏此戒慎学人
令道心坚固终始如一岂有败乎六度之
中终当第四也
是以圣人欲不欲
注圣人欲人所不欲者人欲彰显圣人欲
卷六 第 31a 页 0406-064.png
韬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众人欲于财
色圣人欲于道德
不贵难得之货
注圣人不眩晃为服玩不贱石而贵玉
学不学
注圣人学人所不能学者人学智诈圣人
学自然人学治世圣人学治身守道真也
复众人之所过
注众人学问反也过本为末过实为华复
之者使反本实也○御曰圣人不求过分
卷六 第 31b 页 0406-065.png
之学也○疏圣人灵照自天不同凡智了
知诸境空幻不见可欲之物故于欲中即
不见欲相既于欲不欲何玉帛之可贵乎
又达真假无差故能无学学即不学不学
即学不见学异不学异学故西升经云吾
学无所学乃能明自然河上本作复诸家
作备备防也众人执滞有为不能忘学故
执学者以防众生之祸患也
以辅万物之自然
注教人反本实者欲以辅助万物自然之
卷六 第 32a 页 0406-066.png
性
而不敢为
注言圣人动作因循不敢有所造为恐离
本也○疏辅助也导也言一切众生皆禀
自然正性迷惑妄执丧道乖真今圣人欲
持学不学之方引导令其归本但圣人穷
理尽性亦无为无不为也今言圣人不为
者亦欲辅导群生复被自然之理故言不
敢为也
道德真经注疏卷之六
卷六 第 32b 页 0406-06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