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疏--顾欢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0404-004.png
道德真经注疏卷之一 信一
   吴 郡 徵 士 顾 欢 述
 注谓经术政教之道也
非常道
 注非自然长生之道常道者当以无为养
 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
 道也○疏道以虚通为义常以湛寂得名
 所谓无极大道众生正性也而言可道者
 即是名言谓可称之法也虽复称可道宜

卷一 第 1b 页 0404-005.png
 随机惬当而有声有说非真常凝寂之道
 也常道者不可以名言辩不可以思虑知
 妙绝希夷理穷恍惚故知言象之表方契
 凝常真寂之道可道可说者非常道也
名可名
 注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
非常名
 注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者当如婴儿
 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
 石间内虽昭昭外如顽愚也○疏名者教
卷一 第 2a 页 0404-006.png
 也前言可道盛明于理今言可名次显于
 教真理既绝于言象至教亦超于声说理
 既常道不可道教亦可名非常名欲明理
 教教理不一不异也然至道深玄不可涯
 量非无非有不断不常而义有抑扬教存
 渐顿所以立常以破可故言可道非常道
 至论造极处无可无不可故玉京经云无
 可无不可思与希微通
无名天地之始
 注无名者谓道也道无形故不可名始者
卷一 第 2b 页 0404-007.png
 道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
 王曰道虽无名要能吐气布化出于虚无
 与天地万物作于本始也○疏始本也虚
 无至道陶甄万物二仪三景何莫由斯故
 指此无名为物之本无名足可言说明矣
有名万物之母
 注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
 刚是其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
 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疏母有名迹
 也重玄之道本自无名从本降迹称谓斯
卷一 第 3a 页 0404-008.png
 起所以圣人因无名立有名寄有名诠无
 名者方欲子育众生令其归本慈悲鞠养
 有同母义○顾曰有名谓阴阳无名谓常
 道常道无体故曰无名阴阳有分故曰有
 名始者取其无先母者取其有功无先则
 本不可寻有功则其理可说谓阴阳含气
 禀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故谓之
 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
 注妙要也言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大道
卷一 第 3b 页 0404-009.png
 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化名道赞叙明是
 非也○节解曰谓守虚无也○疏妙精微
 也观照察其己也言人常能无欲无为至
 虚至静者即能近鉴己身之妙道远鉴至
 理之精微也
常有欲以观其徼
 注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
 归趣也○御曰人生而静天之性感物而
 动性之欲也若常守清静解心释神反照
 正性则观乎妙本矣○疏言人不能无为
卷一 第 4a 页 0404-010.png
 恬淡观妙守真妄起贪求肆情染滞者适
 见世境之有未体即有之空所以不察妙
 理之精微唯睹死生之归趣前明无名有
 名之优劣此显有欲无欲之胜负○张曰
 上达之人取舍情夷清虚无欲神情照察
 得道之微妙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注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之
 心也异名者所名各异也无欲者长存有
 欲者亡身○疏夫所观之境唯一能观之
卷一 第 4b 页 0404-011.png
 智有殊二观既其不同徼妙所以名异
同谓之玄
 注玄者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
 受气于天也○疏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
 滞之名有无二心原乎一道同出异名异
 名一道谓之深远深远之玄理归无滞既
 不滞有又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
玄之又玄
 注天中复有天也言禀气有厚薄得中和
 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浊厚则生贪淫也
卷一 第 5a 页 0404-012.png
 疏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
 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行者滞于此
 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于
 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
 玄之又玄○顾曰虽同禀气于天盖人有
 高卑气有清浊天弥高弥清地逾卑逾浊
 人禀得清气者则为贤智禀得浊气者则
 为凡愚贤智无欲观见其妙凡愚有欲观
 见其徼自然有此
众妙之门
卷一 第 5b 页 0404-013.png
 注能知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人能除
 情去欲守于中和是谓知道之门也○疏
 门法门也前以一中之玄遣二偏之双执
 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药还遣唯药与病
 一时俱消此乃妙极精微穷理尽性岂唯
 群圣之户牖抑亦众妙之法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注自扬己美使彰显也
斯恶已
 注有危亡也○疏天下者世间之总名也
卷一 第 6a 页 0404-014.png
 美悦爱也上元经云诸天之下诸地之上
 其中人物名曰世间言一切苍生莫不耽
 滞诸尘妄起美恶违其心者遂起憎嫌名
 之为恶顺其意者必生爱染名之为美不
 知诸法即有即空美恶既空何憎何爱故
 庄子云毛嫱丽姬人之所美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又云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
 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以斯而验岂
 有美恶哉故知世间执美为美者此即恶
 矣 顾曰一切众生皆知耽美前境五欲
卷一 第 6b 页 0404-015.png
 声色等诸尘为美美之不息必以身为患
 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
 注有功名也
斯不善已
 注人所争也○疏凡鄙之流迷于真理非
 但耽淫声色抑亦贪著名誉求名丧身利
 己害物不知名善举体虚妄故下文云名
 与身孰亲庄子云为善无近名又云其所
 矜惜无非名善是知矜名执善于理不臧
卷一 第 7a 页 0404-016.png
 唯当忘善恶而居中方会无为之致也○
 罗曰人之受形皆智爱形而贪名其所贪
 惜无非名善此善无善不免诸苦名虽称
 遂何益于己
有无相生
 注见有而为无也○疏有无二名相因而
 立推穷理性即体而空既知有无相生足
 明万法无实○王曰嗜欲为有心清虚为
 无心
难易相成
卷一 第 7b 页 0404-017.png
 注见难而为易也○疏空心慧观无易无
 难分别执情有难有易是知难易二法相
 互而成○王曰抑性为难从情则易抑易
 从难则善舍难从易则凶凶悖外显故曰
 相成
长短相形
 注见短而为长也○疏以长形长则无长
 以短比短则无短故曰长短相形而有也
 王曰自是为长非物为短他亦自是而非
 彼
卷一 第 8a 页 0404-018.png
高下相倾
 注见高而为下○疏倾夺也夫有高即有
 下无下即无高何者夫以尺比寸尺即为
 高以丈比尺尺即为下向者之高今之成
 下故知高下竟无定相更相倾夺所以皆
 空也
音声相和
 注上唱下必和也○疏夫宫商丝竹相和
 而成推求性相即体皆空以况万有虚假
 亦然
卷一 第 8b 页 0404-019.png
先后相随
 注上行下必随○疏夫以今望昔所以有
 今以昔望今所以名昔而今自非今何能
 有昔昔自非昔岂有今哉既其无昔无今
 何先何后是知有先有后者三时相随而
 竟无实体○王曰终始相逐不相远离如
 积善馀庆积恶馀殃善恶行于前吉凶追
 其后
是以圣人治处无为之事
 注以道治也节解曰谓自然也○疏圣人
卷一 第 9a 页 0404-020.png
 者体道契真之人也亦言圣者正也能自
 正己兼能正他故名为圣即此圣人慈悲
 救物持无为之妙法治有欲之苍生所治
 近指上文能治属在于下仍前以发故云
 是以圣人治又言圣人寂而动动而寂寂
 而动无为而能涉事动而寂处世不废无
 为斯乃无为即为为即无为岂有市朝山
 谷之殊拱默当涂之隔耶故云处无为之
 事也
行不言之教
卷一 第 9b 页 0404-021.png
 注以身帅导之○疏妙体真源绝于言象
 虽复处寂而施化无方岂唯真不乖应抑
 亦语不妨默既出处语默其致一焉端拱
 寂然而言满天下岂曰杜口而称不言哉
 故庄子云言而足者则终日言而尽道言
 而不足者则终日言而尽物
万物作焉
 注各自动作
而不辞
 注不辞谢而逆止也○疏万物者一切群
卷一 第 10a 页 0404-022.png
 生也作感动也始先也圣人无心有感斯
 应譬彼明镜方兹虚谷感而后应不为物
 先故庄子云常和而不唱也
生面不有
 注元气生万物而不有也
为而不恃
 注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疏恃怙赖
 也大圣虚怀逗机利物自他平等物我兼
 忘虽有大功终不恃赖忘其功也
功成弗居
卷一 第 10b 页 0404-023.png
 注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疏覆载万
 物功格天地照烛苍生光逾日月而推功
 于物不处其德也
夫唯不居
 注夫唯功成不居其位也
是以不去
 注福德常在不去其身此言不行不可随
 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
 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也○
 疏夫者语端唯之言独夫能造化天地亭
卷一 第 11a 页 0404-024.png
 毒含灵有大至功而推功于物者其唯圣
 人乎只为能忘其功而至功弥远圣德斯
 在是以不去
不尚贤
 注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
 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尊之以
 官○御曰尚贤则有迹徇迹则争兴
使民不争
 注不争功名返自然也○疏非谓君王不
 尚贤人也直是人行撝谦先物后己不自
卷一 第 11b 页 0404-025.png
 贵上而贱人也而言不争者若人人自贵
 而贱物则浮竞互彰各各退己而先人则
 争忿自息故不争也
不贵难得之货
 注言人君不御珍好宝黄金弃于山珠玉
 捐于渊
使民不为盗
 注上化清净下无贪人○节解曰谓邪气
 不来盗贼不入行一握固则邪气去也○
 疏难得之货谓赵珠荆璧等物也若使普
卷一 第 12a 页 0404-026.png
 天贵宝则盗贼斯生率土贱珍则滥窃不
 起故言不盗
不见可欲
 注放郑声远佞人○节解曰谓无为也
使心不乱
 注不邪淫也○节解曰常存一也○疏可
 欲者即世间色声等事可贪求染爱之物
 也而言不见者非涂耳目以避之也妙体
 尘境虚幻竟无可欲之法推穷根尘不合
 故也既无可欲之境故恣耳目之见闻心
卷一 第 12b 页 0404-027.png
 恒虚寂故言不乱也故西升经云譬如镜
 中影可见不可取又云欲视亦无所见欲
 听亦无所闻前不争不盗是别今不见可
 欲是总遣三业及一切法也独显圣人虚
 怀利物
是以圣人治
 注说圣人治国与治身也○节解曰谓治
 身也
虚其心实其腹
 注除嗜欲去烦乱怀道抱一守五神也 
卷一 第 13a 页 0404-028.png
 御曰心不为可欲所乱则虚矣○节解曰
 虚其心无邪思也实其腹闭气养精也○
 郭曰其恶改尽诸善自生怀道抱一淳和
 内足实其腹也○疏既外无可欲之境内
 无能欲之心心境两忘故即心无心也前
 既境幻后又心虚虽复即心无心而实有
 灵照乃言妙体虚寂而赴感无差而德充
 于内故言实其腹也
弱其志
 注和柔谦让不处权强也○御曰心虚则
卷一 第 13b 页 0404-029.png
 志自弱也○疏既内怀实智而外弘接物
 处俗同尘柔弱退己也
强其骨
 注爱精重气髓满骨坚也○御曰腹实则
 自然骨强也○顾曰骨以含精精散则骨
 弱保精爱气则其骨自强○疏言圣人虽
 复外示和光而内恒寂泊欲明动不伤寂
 应不离真故言强其骨也
常使心无知无欲
 注反朴守淳也○御曰无争尚之知绝贪
卷一 第 14a 页 0404-030.png
 求之欲也○疏知者分别之名欲者贪求
 之目言圣人常以空惠利益苍生令倒置
 之徒息分别之心舍贪求之欲也
使知者不敢为
 注思虑深不轻言
为无为
 注不造作动因循也
则无不治
 注德化淳百姓安○疏前既舍欲得无欲
 复恐无欲之人滞于空见以无为道而言
卷一 第 14b 页 0404-031.png
 不敢为者即遣无欲也恐执此不为故继
 以不敢也治正也行人但能先遣有欲后
 遣无欲者此则双遣二边妙体一道物我
 齐观境智两忘以斯为治理无不正也
道冲而用之
 注冲中也道匿藏名誉其用在中也一家
 云道以冲和为用故言冲也○节解曰冲
 者一也谓一在身中常行之也
或不盈
 注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也○节解曰
卷一 第 15a 页 0404-032.png
 谓守自然也○疏言圣人施化为用多端
 切当之言莫先中道故云道冲而用之此
 则以中为用也而言或不盈者向一中之
 道破二偏之执二偏既除一中还遣今恐
 执教之人住于中一自为满盈言不盈者
 即是遣中之义
渊兮似万物之宗
 注道渊深不可知也似为万物之宗祖也
 疏渊止水也以况圣人言止水能鉴于人
 圣智能照万法故大匠取则于止水众生
卷一 第 15b 页 0404-033.png
 宗极于圣人而言似者明无宗而宗宗不
 定宗也故庄子云人莫鉴于流水而必鉴
 于止水又云止水为澄为渊宗则大宗师
之义
挫其锐
 注挫止也锐进也人欲锐情进取功名当
 挫止之法道不自见也
解其忿
 注忿结恨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之○节
 解曰谓无恚怒也○疏既重玄行足自利
卷一 第 16a 页 0404-034.png
 道员为物宗师故此下明利他也体知物
 境虚幻令进求之人息于贪竞也而言解
 忿者忿嗔怒也解释散也夫忿怼生乎违
 顺违顺起乎妄心圣人达违顺之两空体
 妄心之非有故能诱导苍生令归真实释
 散其怀而无嗔痴也
和其光
 注言虽有独见之明当如闇昩不当以爚
 乱人也○节解曰谓圣人为道常和神光
 也○疏光智照也言圣人智慧光明与日
卷一 第 16b 页 0404-035.png
 月而齐照而韬光晦迹共凡智相和圣德
 潜被不耀于物故下文云光而不耀
同其尘
 注当与众庶同其垢尘不当自别殊也○
 疏尘则色声等六尘也犹如世间尘土能
 点秽净物声色等法能污清行故名为尘
 也而言同者夫圣人降世晦迹应凡既韬
 彼智光亦混兹尘秽声色无别眼耳固同
 处染不染所以为异也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天地
卷一 第 17a 页 0404-036.png
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
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
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
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
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
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矣持而
卷一 第 17b 页 0404-037.png
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
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
身退天之道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缺注
专气致柔
 注专精闭气使不散乱则形体能应之而
 柔顺
能如婴儿乎
 注能如婴儿内无思虑外无政事则精神
 不去也○节解曰谓抱行元气不劳也大
卷一 第 18a 页 0404-038.png
 道流布若婴儿也○御曰能如婴儿者无
 所分别也专精冲和之气所致○张曰以
 为专精一也气气息也致得也柔和也婴
 儿绝知见也夫气聚而生气散而死人当
 专精爱气得柔和之道然后能内息分别
 外绝知道身不见身其身亦灭心不知心
 其心亦寂故曰能如婴儿○疏专精也气
 道气也致得也柔和也只为专精道气致
 得柔和之理故如婴儿之无欲也
涤除玄览
卷一 第 18b 页 0404-039.png
 注当洗其心使清洁也心居玄冥之处览
 知万事故谓之玄览
能无疵乎
 注不淫邪也○疏涤洗也除遣也览察也
 疵病也涤荡六府除遣五情使神气虚玄
 故能览察妙理内外清夷而无疵病也然
 后身无所为心无所取不为有生不为无
 灭以此而用岂有疵病此明自利也
爱民治国
 注治身者爱气则神全治国者爱民则国
卷一 第 19a 页 0404-040.png
 安
能无为乎
 注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治国者布
 德施惠无令下知也○疏前既自利道员
 此下应须接物接物之行莫先治国爱民
 知分别智也慈悲覆养是曰爱民布政行
 化名为治国夫治国者须是淳朴教以无
 为杜彼奸邪塞兹分别如此则击壤之风
 斯及结绳之政可追下文云以智治国国
 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也
卷一 第 19b 页 0404-041.png
明白四达
 注言道明白如日月四达满于天下八极
 之外故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彰布于十
 方焕焕煌煌也
能无知乎
 注无有能知道满于天下者○节解曰四
 达为知八方也闭心杜念万世常存子能
 行之通于上皇○疏明以能照得名白以
 洁素受称四者四方达者无碍言圣人空
 慧明白妙达玄理智无不照境无不通故
卷一 第 20a 页 0404-042.png
 略举四方足明八极且寂而能应所以四
 达应不乖寂恒自无为也○蔡曰识身命
 财为四达无知谓心无分别也
天门开阖
 注天门谓北极紫微宫开阖谓终始五际
 也治身天门谓鼻孔开谓喘息也阖谓呼
 吸也○王曰天有北极之星在紫微之内
 宫内有五德之帝迭王故门有开阖阖则
 为否开则为泰故春则青帝门开馀门皆
 阖三时皆然终始五际谓五德废兴交代
卷一 第 20b 页 0404-043.png
 之时时有开阖代有否泰圣人处之常能
 守雌静则不为终始倾动治身天门谓鼻
 口之门开谓喘息阖谓呼吸修生行人气
 息出入无令耳闻常能雌静自得无为之
 道也
能为雌乎
 注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治国应变和
 而不唱也○疏河上公本作天地夫天地
 开阖谓劫运成坏也言圣人混迹二仪之
 中不为三灾所及虽劫有废兴而心恒虚
卷一 第 21a 页 0404-044.png
 静故庄子云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
 流土山焦而不热也
生之畜之
 注道生万物而畜养之
生而不有
 注道生万物无所取有○郭曰氤氲合化
 庶物从生显仁藏用即有为迹功不归己
 故曰不有○疏言圣人自利道员利他德
 满故能生化群品畜养含灵故下文云道
 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虽复陶铸万物亭毒
卷一 第 21b 页 0404-045.png
 三才妙体真空故无苍生之可化
为而不恃
 注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疏只为无苍
 生之可化故施为利物亦无恩造之可恃
 也
长而不宰
 注道长养万物大不宰割以为器用○疏
 宰主也圣人长养群生实为化主而忘功
 丧我故云不宰○顾曰道则长而不宰圣
 则宰而不割成就一切实为化主而忘功
卷一 第 22a 页 0404-046.png
 丧我故云不宰
是谓玄德
 注言道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心如道
 也○张曰玄深远也德上德也叹此忘功
 圣人冥于造化可谓深远上德也玄德亦
 天也为而不恃合天之德也○疏玄言深
 远德乃上德也叹此忘功圣人冥于造化
 可谓深玄上德也
三十幅共一毂
 注古者车三十辐法月之数也共一毂者
卷一 第 22b 页 0404-047.png
 毂中有孔故众辐共凑之治身者当除情
 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治国者寡能
 总众弱以扶强也○严顾等曰古有作车
 象月之数月有三十日车有三十辐夫月
 之悬天流行不息车之辗地亦运载无停
 是故古车以象月也共一毂者既三十日
 共一月亦三十辐共一毂欲明诸教虽多
 同归一理一理虽少能总诸教治国论者
 众必宗寡弱以扶强故以一毂之寡总诸
 辐之众○疏周礼考工记云三十辐象三
卷一 第 23a 页 0404-048.png
 十日以成一月也当其无者箱毂内空也
 故能运载苍生也又车假名诸缘和合而
 成此车细拆推寻遍体虚幻况一切诸法
 亦复如是也
当其无有车之用
 注无谓空虚毂中空虚轮得转行舆中空
 虚人得载其上
埏埴以为器
 注埏和也埴土也和土以为食饮之器也
当其无有器之用
卷一 第 23b 页 0404-049.png
 注器中空虚故得有所盛受○节解曰谓
 古人为土器不烧鍊得水则败为不成器
 也子欲为道不入室依时鍊形者则为俗
 人必死也○疏考工云埏和也埴粘也和
 水土烧以成器器中空无故得盛受况圣
 人心空故能容物○张曰土有器性和之
 以为器人有道性修之以成道
凿户牖以为室
 注谓作屋室也
当其无有室之用
卷一 第 24a 页 0404-050.png
 注言户牖空虚人得以出入观视室中空
 虚人得以居处是其用也○疏穿凿户牖
 以为室屋室中空无故得居处况圣人心
 空故能容物穿凿户牖通人往来况根窍
 虚通故能用而无滞车等三物其义相类
 所以重出者车则动而不静室则静而不
 动器则亦动亦静有此三异故重出之
故有之以为利
 注物利于形器中有物室中有人恐其屋
 破坏腹中有神畏其形消亡也○节解曰
卷一 第 24b 页 0404-051.png
 谓有道也
无之以为用
 注言虚空者可用盛受于物也故曰空虚
 无形而能制有形也道者空虚也○节解
 曰谓圣人守一行自然无所用也○疏无
 赖有以为利有藉无以为用二法相假故
 成车等也言圣人必须以有资空以空导
 有有无资导心不偏溺故成圣人之利用
 也○顾曰利益也毂中有轴器中有食室
 中有人身中有神皆为物致益故曰有之
卷一 第 25a 页 0404-052.png
 以为利也然则神之利身无中之有有亦
 不可见故归乎无物神为存生之利虚为
 致神之用明道非有非无无能致用有能
 利物利物在有致用在无无谓清虚有谓
 神明而俗学未达皆师老君全无为之道
 道若全无于物何益今明道之为利利在
 用形无之为用以虚容物故也


道德真经注疏卷之一
卷一 第 25b 页 0404-05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