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二)--彭耜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30203a 页
卷十三 第 1a 页 0401-098.png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十三     巳八
    宋 鹤 林 彭 耜 纂 集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御注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
 与母皆道也自其气之始则谓之始自其
 生生则谓之母有始则能生生矣道能母
 万物而字之则物者其子也通于道者兼
 物物故得其母以知其子多闻则守之以
卷十三 第 1b 页 0401-099.png
 约多见则守之以卓穷物之理而不累于
 物达道之徼而不失其妙则利用出入往
 来不穷可以全生可以尽年而无危殆之
 患
 碧虚子陈景元曰成者子也生者母也子
 者一也一为冲气乃道之子所谓道生一
 也一为道之子道为一之母道为真精之
 体一为妙物之用既得其道体以知其妙
 用体用相须会归虚极夫人既知其妙物
 之用而复守其真精之体体用冥一应感
卷十三 第 2a 页 0401-100.png
 不穷然后可以无为而无不为故能没身
 不殆矣
 颍滨苏辙曰圣人体道以周物譬如以母
 知子了然无不察也虽其智能周之然而
 未尝以物忘道故终守其母也
 临川王安石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阴阳
 之中有冲气冲气生于道道者天也万物
 之所自生故为天下母夫物芸芸各归其
 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则得以返其本也
 故曰复守其母也
卷十三 第 2b 页 0401-101.png
 达真子曰万物以天地为始天地以道为
 始是天下之始莫不始于道也唯天下莫
 不始之于道所以为天下之母也凡万物
 之所资生者母也凡万物之所资息者子
 也以道为母则天下资生于道者皆子也
 是以既得其母以知其子矣以其有复归
 于无以其动复归于静则有之者无终穷
 动之者无危殆故曰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没身不殆言体道之反本者能然也
 黄茂村曰天下之生林林如也推其始必
卷十三 第 3a 页 0401-102.png
 有生之者焉经曰有名万物之母此其始
 生者也故为母万物其子也得其母而守
 之则是生我者常存而我生者不失矣故
 能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
身不救
 碧虚子陈景元曰免目也缄无厌之目则
 诸境自绝矣门口也杜多言之口则众祸
 莫干矣诸境自绝则嗜欲之源塞众祸莫
 干则云为之路闭如是则恬澹安逸而终
卷十三 第 3b 页 0401-103.png
 身不勤若乃不守母道者开其爱悦之源
 而弗塞则嗜欲之情长矣通其云为之路
 而弗闭则祸患之事济矣如是则忧苦危
 亡而终身不救也
 王雱曰免悦也人悦则形开矣故为免兑
 则物入之矣门者精神之所出也外见诸
 理形开以受之而复出精神与之为构则
 扰扰万绪自此始矣故当塞免闭门常守
 其母也塞兑闭门以外应物则酬酢万变
 而用常有馀免开物入而复费精神用以
卷十三 第 4a 页 0401-104.png
 济事则以内徇外逐物往矣一溺此流谁
 能救之哉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兑泽也在人为
 口与舌祸福枢机不可妄发门谓语言视
 听情念也吉凶之应出入于此故闭之也
 有道者掩扉塞免终身不劳
 清源子刘骥曰经所谓闭塞命门保玉都
 是也内景不出外景不入其气自定其神
 自真其神既真则性入自然与道为一以
 挈天地以袭气母而入于不死不生故终
卷十三 第 4b 页 0401-105.png
 身不勤若开其喜悦之源而弗塞济其爱
 欲之事而弗闭则物诱于外而情动于中
 气亡液漏精散神去所以役役不见其成
 功故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
身殃是谓袭常
 御注曰小者道之妙见道之妙者自知而
 已故无不明柔者道之本守道之本者自
 胜而已故无不强明者光之体光者明之
 用圣人之应世从体超用则辉散为光摄
卷十三 第 5a 页 0401-106.png
 用归体则智彻为明显诸仁藏诸用如彼
 日月万物皆照而明未尝亏所以神明其
 德是也物之化无常也惟复命者遗物离
 人复归于明而不与物俱化故体常而无
 患
 碧虚子陈景元曰此谓防于未萌治于未
 乱守柔弱则物不能加可谓强矣见微小
 则事不能昏可谓明矣光者智照也智主
 外故外照而常动动则为物之用明者慧
 解也慧主内故内景而常静静则为己之
卷十三 第 5b 页 0401-107.png
 体夫智照出则应事反则归理是以用归
 体故曰用其光复归其明不役智外照而
 守慧内景复嗜欲之未萌而归子母之元
 故无殃是谓密用常道者也
 颍滨苏辙曰夫耳之能听目之能视鼻之
 能嗅口之能尝身之能触心之能思皆所
 谓光也盖光与物接物有去而明无损是
 以应万变而不穷殃不及于其身故其常
 性湛然相袭而不绝矣
 临川王安石曰见小曰明者微而见之则
卷十三 第 6a 页 0401-108.png
 可谓之明见于大则不足以谓之明故曰
 见小曰明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也故曰
 守柔曰强用光复归其明者盖光者明之
 用明者光之体言强则知柔之为体言明
 则知光之为用唯其能用其光复归其根
 则终身不至于有咎而能密合常久之道
 故曰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陈象古曰常人忽于小而重于大干云之
 木起于葱青千里之涂始于足下此见小
 之义也预识先知非明而何揉曲木者不
卷十三 第 6b 页 0401-109.png
 累日销金石者不累月此柔弱胜刚强之
 义也光者照于外者也明者内自照者也
 用其光则知其子是也归其明则复其母
 是也
 黄茂材曰汉世尚黄老有老父者独深得
 其道盖公诸人皆不及也惜乎史失其名
 龚胜之死有老父来吊甚哀既而曰嗟乎
 薰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龚生竟夭天年
 非吾徒也遂趋而出莫知其谁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卷十三 第 7a 页 0401-110.png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碧虚子陈景元曰畏其不合于古道也
 颍滨苏辙曰体道者无知无行无所施设
 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于大道则有
 所施设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介然谓凝寂不
 动长守大道无为而已凡有所为者虽曰
 善动至人之所畏也
 达真子曰介者纤介之谓小有知于大道
 犹唯施是畏况大有知者乎
卷十三 第 7b 页 0401-111.png
 清源子刘骥曰知之浅矣使我介然有知
 已非道之妙若有所施为则尤非自然
 黄茂材曰夫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力行
 无所施设作为今有介然有知是以智知
 之行于大道是以力行之唯施是畏是有
 所设施作为不亦可畏乎
 林东曰使我介毅然有知而行于大道唯
 于施为间而无不致其畏谨则不至于好
 邪径而求捷速不至于舍本而逐末如下
 文所谓也
卷十三 第 8a 页 0401-112.png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御注曰道夷而径速欲速以邀近功而去
 道也远矣
 碧虚子陈景元曰是以崎岖迷惑不达
 涑水司马光曰道本简易由人之好凿故
 失道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修身之道自然
 绵绵实为至理而学速求必得故方术之
 家纷然并作
 清源子刘骥曰好由捷径以失真道所谓
卷十三 第 8b 页 0401-113.png
 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也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
食资财有馀是谓盗誇非道也哉
 碧虚子陈景元曰也哉伤叹之词也唯施
 是畏其在兹乎
 涑水司马光曰失道之国好察近而遗远
 逐末而忘本故视其朝若修治而察其民
 实贫困又取非其有谓之盗德薄位尊智
 小谋大危亡将及曾不自知乃更矜誇以
 为得意服美不称积实无厌故曰盗誇所
卷十三 第 9a 页 0401-114.png
 以有此誇者岂非本欲行道而更凿以致
 失哉
 临川王安石曰此逐末也犹人趋邪径而
 弃大道也
 达真子曰失大道而由小径者以事物比
 之则如朝甚除而日用田甚药而荒塞仓
 甚虚其畜积而反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以为资财有馀是不务修其本而反矜施
 其末也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卷十三 第 9b 页 0401-115.png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御注曰建中以该上下故不拔抱一以应
 万变故不脱建中而不外乎道抱一而不
 离于精若是者岂特行一国与当年盖将
 及天下与来世其传也远矣
 涑水司马光曰不拔者深根固蒂不可动
 摇不脱者民心怀服不可倾夺不辍者享
 祚久长
 颍滨苏辙曰世岂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脱
 者乎惟圣人知性之真审物之妄捐物而
卷十三 第 10a 页 0401-116.png
 修身其德充积实无所立而其建有不可
 拔者实无所执而其抱有不可脱者故至
 其子孙犹以祭祀不辍也
 临川王安石曰善建者德建也能德建则
 不拔矣善抱者抱一也抱一而不离则不
 脱矣能建德抱一则德之盛故盛德百世
 祭祀祭祀者见于愈远而不忘故曰子孙
 祭祀不辍
 陆佃曰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故曰善建
 者不拔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故曰善抱
卷十三 第 10b 页 0401-117.png
 者不脱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深根固蒂是谓
 善建抱本守真是谓不脱先利于身次及
 于物又以正直清廉仁爱之道遗于后世
 故庆及子孙积德继美祭祀不绝矣
 叶梦得曰出而有立故谓之建入而有守
 故谓之抱出者有本故不可拔入者有常
 故不可脱夫如是则立者虽远而愈长守
 者虽近而愈久譬之于己非特及其身而
 已垂之子孙祭祀不辍其事我者无时而
卷十三 第 11a 页 0401-118.png
 可亡也
 黄茂材曰夫道独立而不改以是而建则
 为善建故不拔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以
 是而抱则为善抱故不脱不拔不脱非特
 可持当年虽传后世可也故曰子孙以祭
 祀不辍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
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
乃普
 御注曰修之身其德乃真所谓道之真以
卷十三 第 11b 页 0401-119.png
 治身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其德乃
 长所谓其绪馀以治人也修之国其德乃
 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所谓其土苴以治
 天下国家也其修弥远其德弥广在我者
 皆其真也在彼者特其末耳故馀而后长
 丰而后普于道为外
 碧虚子陈景元曰此五者近修诸身而远
 及天下也夫修道于身者心闲性淡爱气
 养神少私寡欲益寿延年诸伪咸尽乃为
 真人矣
卷十三 第 12a 页 0401-120.png
 涑水司马光曰皆循本以治末由近以及
 远
 王雱曰因修身之法而推之以及其外馀
 而后长长而后丰丰而后普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以道修身则神
 真行正身正而天下化况以之治家信有
 馀矣施于乡而一乡化矣施于一国其国
 盛矣始自一身遍及四海
 达真子曰真则不伪馀则不欠踰于众则
 曰长足于众则曰丰遍于众则曰普凡得
卷十三 第 12b 页 0401-121.png
 于道之谓德自一身以至一家自一家以
 至一乡自一乡以至一国自一国以至天
 下以道为治则无乎不善矣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碧虚子陈景元曰观者照察也故以先圣
 治身之道反观吾身心若吾身心能体于
 道则其德乃真矣老氏言我奚以知天下
 之民向道者昌背道者亡之然哉者设问
 之辞也答曰我以此上之所陈五事反观
卷十三 第 13a 页 0401-122.png
 照察所以知之经曰不出户知天下易曰
 观我生观民也其是之谓乎
 颍滨苏辙曰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见矣然
 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观身以
 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皆吾之所及
 知也然安知圣人以天下观天下不若吾
 之以身观身乎岂身可以身观而天下独
 不可以天下观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
 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
 临川王安石曰身有身之道故以身观身
卷十三 第 13b 页 0401-123.png
 家有家之道故以家观家以至于乡国天
 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者盖以此
 道观之也言以此者此则同于道彼则异
 于道同则取之异则去之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察身之损益邪
 正则知众人矣察家之逆顺盛衰则知他
 之家矣自一乡之小至天下之大小大则
 殊其治一也何以知天下之然以用此道
 而知矣
 陈象古曰见治身之道则知治己之身见
卷十三 第 14a 页 0401-124.png
 治家之道则知治己之家见治乡之道则
 知治己之乡见治国之道则知治己之国
 见治天下之道则知治己之天下不拔不
 脱由此可明矣以此者盖用此观身观家
 观乡观国观天下之道矣
 黄茂材曰虽其大小远近之有不同而其
 为德未始或异故以吾一身而观众身以
 吾一家而观众家以吾一乡而观众乡以
 吾一国而观众国以吾一天下而观众天
 下皆可以知之或问以吾一天下而观众
卷十三 第 14b 页 0401-125.png
 天下何也汤问于夏革曰四海之外奚有
 曰犹齐州也朕东行至营人民犹是也问
 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是也
 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
 四极之不异是也以天下观天下舍夏革
 其谁知之
 程大昌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而自指其
 要领在此者以真为断也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卷十三 第 15a 页 0401-126.png
 御注曰孟子曰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碧虚子陈景元曰含怀也夫至人纯粹怀
 德深厚情复于性憺泊无欲状貌兀然比
 于赤子也赤子者取其始生其色赤纯和
 之至也
 颍滨苏辙曰老子之言道德每以婴儿况
 之者皆言其体而已未及其用也今夫婴
 儿泊然无欲其体之者至矣然而物来而
 不知应故未可以言用也
 临川王安石曰赤子者天守全而阳不散
卷十三 第 15b 页 0401-127.png
 故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陆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
 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此即所谓含德
 之厚比于赤子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含者抱也心不
 偷薄其德乃厚赤子谓婴儿也天纯未散
 外无所营积和在中复如赤子
 叶梦得曰老子既以婴儿论道矣于此含
 德之厚复比之赤子婴儿其未孩者也所
 保者气而已故道似之赤子则既孩矣而
卷十三 第 16a 页 0401-128.png
 未有知也故德似之
 清源子刘骥曰圣人抱道怀德深厚无思
 无为寂然不动故比于赤子
 程大昌曰含德者蕴其德于内而不形于
 外者也庄子谓绝灭声律文采而人始含
 其聪明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而后人
 始含其德者盖释此也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御注曰含德之厚者忧患不能入邪气不
 能袭故物莫能伤焉庄子曰人能虚己以
卷十三 第 16b 页 0401-129.png
 游世其孰能害之
 碧虚子陈景元曰毒虫者蜂虿之类也以
 尾端肆毒曰螫猛兽者虎豹之类也以爪
 拿按曰据攫鸟者雕鹗之类也以羽距击
 触曰搏夫至人神矣嗒然丧偶如赤子之
 无心故神全而物莫能伤也
 颍滨苏辙曰道无形体物莫得而见也况
 可得而伤之乎人之所以至于有形者由
 其有心也故有心而后有形有形而后有
 敌敌立而伤之者至矣无心之人物无与
卷十三 第 17a 页 0401-130.png
 敌者而曷由伤之夫赤子之所以至此者
 唯无心也
 临川王安石曰赤子之心非有害物也无
 害物则物亦莫能害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稚子无心害物
 物亦不与为害
 清源子刘骥曰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无自入焉如庄子
 所谓醉者之坠车虽骨节与人同而犯害
 与人异以其死生惊欢不入于胸中彼全
卷十三 第 17b 页 0401-131.png
 于酒者犹若是而况全于天者乎
 黄茂村曰今夫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
 攫鸟不抟者精不离而和不散尔人能养
 其精和之至则亦赤子如也昔有梁鸯者
 能养野禽兽委食于园庭之内虽虎狼雕
 鹗之类无不柔驯者雌雄在前孳尾成群
 异类杂居不相抟噬问其术则曰吾心无
 逆顺鸟兽视吾犹其侪也夫心无逆顺所
 谓含德之厚也欤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
卷十三 第 18a 页 0401-132.png
之至也
 御注曰德全者形全故骨弱筋柔而握固
 形全者神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
 之至者可以入神庄子曰圣人贵精
 碧虚子陈景元曰赤子未知喜怒而拳握
 至坚者以其真性专一故也峻者赤子之
 命源也情欲未萌而阳德自动者真精之
 气运行之所至也以况至人虚心无情气
 莲自动而诸欲莫干也上清洞真品云人
 之生也禀天地之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
卷十三 第 18b 页 0401-133.png
 气为液为精天气减耗神将散矣地气减
 耗形将病矣元气减耗命将竭矣故帝一
 回元之道溯流百脉上补泥丸脑实则神
 全神全则形全形全者百关调于内邪气
 亡于外髓凝为骨肠化为筋纯粹不杂而
 长生可致矣峻作古本作全作王弼曰作
 长也无物以损其身故能全长也
 涑水司马光曰皆在其自然
 颖滨苏辙曰无执而自握无欲而自作是
 以知其精有馀而非心也
卷十三 第 19a 页 0401-134.png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手未能把执攫
 夺取掇心无所知而手无所用故自然握
 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人禀五行全气
 精力气血既盛则因牝牡发泄而婴儿未
 知嗜欲无所流散而时为跳踯伸缩顿奋
 之状此谓峻作
 达真子曰骨弱筋柔而握固体之自然也
 不为物屈矣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性之
 自然也不为情乱矣
 陈象古曰握固则无所欲得而自执也峻
卷十三 第 19b 页 0401-135.png
 作则不因有为而自动也
 清源子刘骥曰德全则形全故骨弱筋柔
 而握固形全则精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
 峻作无执而自握无欲而峻作以一心定
 而万物服精之至也
 程大昌曰握固峻作非知而为之也真淳
 未散不知其然而然
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
 御注曰致一之谓精精则德全而神不亏
 冲气以为和和则气全而嗌不嗄人之生
卷十三 第 20a 页 0401-136.png
 也精受于天一而为智之源和得于天五
 而为信之本及其至也可以入神可以复
 命而失其赤子之心者精摇而不守气暴
 而不纯驰其形性潜之万物岂不悲夫
 碧虚子陈景元曰号啼也啼极无声曰嗄
 又声嘶也夫赤子终日皞啼而嗌不嘶散
 者天和之气至全也故真人之息以踵其
 嗌不哇而和气全也
 颍滨苏辙曰心动则气伤气伤则号而嗄
 终日号而不嗄是以知其心不动而气和
卷十三 第 20b 页 0401-137.png
 也
 临川王安石曰终日号而声不嗄乃和之
 至盖和者主于气也
 程大昌曰是其淳和中充皞啼所不能变
 也故得取以喻和也
知和曰常
 御注曰纯气之守制命在内形化而性不
 亡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和者大同于物故赤
 子以和全真至人知和之贵也故用之为
卷十三 第 21a 页 0401-138.png
 常道
 颍滨苏辙曰和者不以外伤内也复命曰
 常遇物而知反其本者也知和曰常得本
 以应万物者也其实一道也故皆谓之常
 临川王安石曰和之为用则常而不变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和者生理之常
 非别有方法
 陈象古曰知此和之至可以常行而不离
 清源子刘骥曰知和则纯粹不杂静一不
 变而与天地为常
卷十三 第 21b 页 0401-139.png
 黄茂村曰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此则为
 复归于婴儿矣故能长久
知常曰明
 御注曰明足以见道者知性之不亡故也
 临川王安石曰不明则不足以知常
 清源子刘骥曰知常则朝彻见独无古无
 今而与日月参光
 黄茂材曰常久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
 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
 化成非夫明智洞达天地造化之机安能
卷十三 第 22a 页 0401-140.png
 识之
益生曰祥
 御注曰祥者物之先见生物之理增之则
 赘祸福特未定也
 碧虚子陈景元曰祥者吉凶之兆也夫一
 受其成形而素分已定若非理益之必致
 凶祥
 颍滨苏辙曰生不可益而欲益之则非其
 正矣祥妖也
 陆佃曰达生之情常任于自然而不益生
卷十三 第 22b 页 0401-141.png
 故能出乎吉凶之表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但于身命有益
 者则为吉祥过此虽外美而内不善非生
 之祥也
 达真子曰祥者非其常也
 陈象古曰保此常守此明日益日生至于
 盛大无凶咎也
 黄茂村曰天下之人或夭于婴孩或丧于
 强壮其能保百年之寿者几何今吾益吾
 生而使长生不死在于天下岂不曰祥乎
卷十三 第 23a 页 0401-142.png
心使气曰强
 御注曰体合于心心合于气则气和而不
 暴兹强也以与物敌而非自胜之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心有是非而气无分别
 颍滨苏辙曰气恶妄作而又以心使之则
 强梁甚矣
 临川王安石曰气者当专气致柔今反为
 心之所使不能专守于内则为暴矣此祥
 者非作善之祥乃灾异之祥此强者非守
 气之强乃胜暴之强夫言岂一端而已各
卷十三 第 23b 页 0401-143.png
 有所当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心动而使气气
 作而形随未有动作而不求强好胜者也
 真人心不动而气自动亦若人之眠睡外
 务已息泯然无知而寐中手足瞤动岂心
 之使而动也一寐尚然况寂然在道者也
 黄茂材曰以力使气是气也为暴戾之气
 以心使气是气也为冲和之气冲和之气
 充于一身天地不能使之天鬼神不能使
 之灾声色利欲不能使之乱岂不曰强乎
卷十三 第 24a 页 0401-144.png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物之壮也必至乎枯
 老心之强也必至于凶暴且道以柔弱为
 用今以强壮为心者谓之不道已止也死
 也言不行道者早死也已
 颍滨苏辙曰益生使气不能听其自然日
 入于刚强而老从之则失其赤子之性矣
 临川王安石曰惟道则先于天地而不为
 壮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虽欲不止如何
卷十三 第 24b 页 0401-145.png
 哉
 叶梦得曰是以已之亦贵乎早也
 黄茂材曰壮而老老而已在物莫不然若
 知道者可与天地相为终始岂有已乎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免闭其门挫其锐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御注曰道无问问无应知道者默而识之
 无所事言齧缺问于王倪所以四问而四
 不知多言数穷离道远矣
卷十三 第 25a 页 0401-146.png
 碧虚子陈景元曰庄子曰知北游于玄水
 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
 无为谓曰子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
 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
 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
 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
 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
 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
 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
卷十三 第 25b 页 0401-147.png
 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
 与彼不知也其敦是耶帝曰彼无为谓真
 是也狂屈似之我与知终不近也
 颍滨苏辙曰道非言说亦不离言说然能
 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免闭门
 以杜其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治其内
 默然不言而与道同
 临川王安石曰挫其锐同其尘此文两见
 盖道德莫不皆如此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契理则忘言虽
卷十三 第 26a 页 0401-148.png
 言而不能行与不知道何异兑口也缄口
 默行不须说也三要七窍为身之门户自
 内其散失者神气精血机情好恶自外而
 入者缘境声色滋味寒暑所失者真所入
 者假故闭其门也彼方为光显沮之则为
 怨俱与和之于己何损彼方尘垢外之则
 不乐故至人韬光隐德暂与同之于身何
 浼玄者隐密不显不自饰智矜俗独异于
 众
 清源子刘骥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
卷十三 第 26b 页 0401-149.png
 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
 行不言之教譬如知音者识音以弦心知
 其音口不能传道深微妙知者不言不知
 道者以言相烦多言数穷去道远矣善为
 道者默而识之性以成之塞其免则收视
 反听闭其门则形全精复挫其锐则归精
 神乎无始解其纷则体纯素而不杂和其
 光则含光不耀同其尘则大同无己夫如
 是则与天同心而无知与道同身而无体
 是谓玄同岂拘拘然自投于亲疏利害贵
卷十三 第 27a 页 0401-150.png
 贱之间哉
 程大昌曰塞免闭门不使众人得见其经
 历出入之地也挫锐解纷平夷而简易也
 和光同尘则能降己齐物矣凡为此皆求
 至乎浑兮其若浊者也彼我一观高下无
 别是之谓同同之上加元焉深而又深侣
 鸥群兽几微更不外见又诸家释免皆本
 易之免悦为义恐不然也诗曰行道兑矣
 毛氏曰免成蹊也成蹊者孟子谓山间之
 蹊介然用之而成路者是也其读如税
卷十三 第 27b 页 0401-151.png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
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

 御注曰世之人爱恶相攻而有戚疏之态
 情伪相感而有利害之见用舍相权而有
 贵贱之分反覆更代未始有极奚足为天
 下贵
 碧虚子陈景元曰上交于道而不谄举世
 举之而不劝故不可得而亲昵也下交于
 器而不渎举世非之而不沮故不可得而
卷十三 第 28a 页 0401-152.png
 疏隔也澹泊无欲守分知足故不可得而
 利诱也处卑不辱在丑不争故不可得而
 陷害也爵禄不能污权势不能动故不可
 得而贵宠也失志不屈居贫愈安故不可
 得而贱鄙也夫至人行此六行不荣通不
 丑穷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故为
 天下贵
 颍滨苏辙曰可得而亲则可得而疏可得
 而利则可得而害可得而贵则可得而贱
 体道者均覆万物而孰为亲疏等观逆顺
卷十三 第 28b 页 0401-153.png
 而敦为利害不知荣辱而孰为贵贱情计
 之所不及此所以为天下贵也
 陆佃曰神人者不即不离无缚无脱故不
 可得而亲疏不生不灭无取无舍故不可
 得而利害不损不益无得无失故不可得
 而贵贱夫惟如此故能无对于物旁日月
 挟宇宙天地为一官万物为一府其绪馀
 足以为天下国家其土苴足以治天下其
 糠秕尘垢足以陶铸尧舜而天下之物岂
 复有加哉故曰为天下贵
卷十三 第 29a 页 0401-154.png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未尝与物交焉
 能亲也不使欲厌焉能疏也不妄求取焉
 能利也不犯禁忌焉能害也不取荣盛焉
 能贵也不处卑猥焉能贱也
 陈象古曰亲疏利害贵贱世之所重众人
 之所分别者也大道所在名非常名不可
 见其形不可闻其声况可得而亲疏利害
 贵贱乎
 黄茂材曰孔子曰吾观老子其犹龙乎夫
 龙岂可得而亲之疏之利之害之贵之贱
卷十三 第 29b 页 0401-155.png
 之者乎既曰不可得而贵又曰为天下贵
 何也盖亦自贵而已经曰知我者希则我
 贵矣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