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20659b 页
卷一 第 1a 页 0388-006.png
道德真经解卷上
无名氏解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
生杀以时物之道也德业以脩人之道也
男女以别家之道也法度以明国之道也
此夭下之常道圣凡之同有者也若可道
之道应变无滞与物无方非耳而听其希
声非目而观其真色得其微者探神化于
寥寥知其远者达真筌于不测动乃应于
卷一 第 1b 页 0388-007.png
万机静不流于一曲则常之道焉能如此
名可名非常名
至真之名不附于形形则有盛衰之相代
至真之名不寓于数数则有变穷之相更
是以可名搏之而不得象之而不似迎随
而首尾不能见钻仰而坚高莫可及不随
物而有定执体而有用以常无而与道为
合而名自生焉非常名之可如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昔道未判之际非阴阳之可论造化之可
卷一 第 2a 页 0388-008.png
推及气适于清得之者为天气适于浊得
之者为地天地之两得以清为阳以浊为
阴阳者能造阴者能化此万物所以生也
以无则为道独而天地得之此无名所以
天地之始以有则天地为合而万物生之
此有名所以万物之母始则言其气母则
言其形气也形也亦道之有无耳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恍尔而来自何而来惚尔而去自何而去
卷一 第 2b 页 0388-009.png
虚而不停于一物空而不鉴于一形此所
谓常无也恍尔而来来之必有其象惚尔
而去去之必有其物虚则神集也不动而
动空则真蕴也不化而化此乃常有也常
无也守于无为常有也脩于有作无为则
妙有作则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矣大抵
皆可谓之玄欤且玄者道有可观犹天之
色可视而不知其然玄之又玄乃得之又
得而达之尤深者也故曰众妙之门以其
能出入于大道故矣
卷一 第 3a 页 0388-010.png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
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
随
道散于事物杂于性初受之真人为之伪
始禀之和舛而为乖此昔之美者今而为
恶向之善者背而不善斯美恶之两途善
不善之不一也圣人不为有恶而不美已
不为有不善而不善已亦以达其性耳非
卷一 第 3b 页 0388-011.png
与众人美恶之相随善不善之相分也苟
欲一之则性均为至矣又奚有有无难易
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哉此圣人之教所以
为此而行焉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以道治己以功加人盖谓彼无长虑
待圣而后虑彼无独见待圣而后见若不
示之以教则柔而自溺愚而自弱不能趋
圣人之道矣我乃储神于渊默而使彼观
风而动处思于寂寞而使彼视化而为虑
卷一 第 4a 页 0388-012.png
事物之烦有以耗吾之聪明我则无事虑
言语之多有以乱吾之真绪我则不言自
然事济于下教立于上而天下之民不率
而率矣固无反道之弊耳
万物作而不辞
圣人出而万物出圣人入而万物入圣人
者乃万物之所睹是以圣人在上万物并
作而各遂其宜无失性之咎盖吾无所用
其心哉凡以顺物之理而已以至兴衰乌
有辞也设若政事未脩教化未明应出而
卷一 第 4b 页 0388-013.png
入应取而与扰扰天下之心纷纷万物之
态如此虽作未有不辞者也万物作而不
辞亦待乎圣人之世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
是以不去
大道之设不以物我而有分高卑而有间
以心达心则夭下之心我之心也以形养
形则万物之形我之形也又奚有两其意
哉圣人体道而济物屈己以待人伏吾之
巧以救其拙推吾之能以率其鄙功乃至
卷一 第 5a 页 0388-014.png
于无穷业乃至于可大固为不可加焉圣
人虑其满而有溢故乃抑之虑其盈而有
亏故乃损之大而充塞不自以为足妙而
莫测不自以为神生而不生为而不为功
而不功如是则物不能我迁时不能我徙
而处乎道矣是以不去
不尚贤章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
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
卷一 第 5b 页 0388-015.png
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性本无分而习以迁之物本无二而情所
异之习迁于性则贤者常为人之所慕情
异于物则难得者常为人之所求慕于贤
而不及则反以为争求于货而不足则反
以为盗是二者使民失性而妄知养情而
苟欲安可以见吾之道哉莫若使之心之
虚也贤鄙不停于内而彼我无分腹之实
纷也华不诱于外而衣食以足弱其志以
自柔而不好胜于人强其骨以自立而不
卷一 第 6a 页 0388-016.png
耽利于物所以天下之民无妄见之知天
下之民亡苟求之欲则圣人之为无不治
矣则不尚贤之篇乃复人之性反物之情
而根乎道者也
道冲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之舒可以充乎四极而不以为满道之
卷可以隐乎纤芥而不以为微以体则至
虚物之来者无不应以用则至变事之至
者无不接不抗于太高高恐下者不能及
卷一 第 6b 页 0388-017.png
不即于太卑卑恐高者不能俯如此不惟
不盈又至于不久自非处阴阳之中曷以
能此故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冲者阴阳
之中无过不及之义也
渊兮似万物之宗
深而莫测之谓渊微而莫穷之谓道道之
无则天地以为始道之有则万物以为母
言其母则知万物生乎道者也言其宗则
知万物本乎道者也既为其宗何云似之
盖道乃无形不可以定体言之故曰渊兮
卷一 第 7a 页 0388-018.png
似万物之宗也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人之处道闲意马于空虚湛性源于寂寞
喜怒藏于无事之乡好恶锁于不思之地
则以淡居己以静对物不显明于外则和
之而若晦不独异于众则同之而若愚如
是于道也弗视而见弗为而成而无事物
之累哉设使不挫其锐而专以意必至于
轻动而伤吾之性不解其纷而专以事必
至于多扰而乱吾之真不和其光道必失
卷一 第 7b 页 0388-019.png
于炫不同其尘名必失于矜如是于道也
视之不见为之不成而常以事物为累哉
学之者可不慎欤此于四事之后所以继
之曰湛兮似或存也道无定体若特以存
而言之非道也故似或耳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观道之所来出于无为生于清静操之则
存舍之则亡不为强而多不为懦而寡则
虚无之至真常之妙虽天地以我为始虽
万物以我为宗兆于莫测探于莫先彼象
卷一 第 8a 页 0388-020.png
有形也我则处之于未形之初彼帝有物
也我则居之于无物之上如此岂可以子
名之故曰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也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
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
而愈出
天地之于万物任其理之自然方其时之
生也与之生以育之而有雨露之滋方其
时之杀也与之杀以凋之而有雪霜之变
卷一 第 8b 页 0388-021.png
如此必不系干一物不累于一时凡以待
其理而已特谓之刍狗者方其祭祀之时
贡以至诚而致其钦爱之意及其礼毕弃
以无用若看粪坏此非厚于初而薄于终
爱于前而恶于后乃理之然也圣人之于
百姓又非异此方其致爱也如保赤子其
致敬也若承大祭则亲爱之心莫大于是
及其有不可爱者罚以肆其威而视命如
芥有不可敬者刑以杀其辜而观生若闲
此非圣人留情于赏罚也亦任其理之然
卷一 第 9a 页 0388-022.png
而体乎天地耳若非如此焉能受万物而
不穷接万变而不溺好其生者与之生而
不匮欲其善者与之善而不已其应无方
其出无尽乃橐籥之若也故又继之虚而
不屈动而愈出也云耳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圣人动则用道静则体道居静之时以道
为同湛兮自养而不与事交不与物接又
奚有言之弊也及其动而用道无言以应
变则道至于有穷虽言之可尚必简以当
卷一 第 9b 页 0388-023.png
理要以合道而不务多以为泛也故曰多
言数穷不如守中乃其当欤
谷神不死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虚而能应其应无穷妙而莫测其测无方
且谷者应万有而不留于一物神者受万
化而不滞于一原不留于一物则其虚不
至于盈何亏之有不滞于一原其化必不
至于穷何终之有此谷神所以有不死之
卷一 第 10a 页 0388-024.png
兆尔是谓玄牝者道之于人始降于无终
成于有无者以气而言有者以形而喻玄
牝者乃形之有者也人身之中以玄牝为
生虚以应我之运妙而成吾之化降者由
此而升往者由此而还则寸气绵绵真灵
寂寂而有长生之理焉然人所以不能生
者非玄牝之愆止人不能虚且静矣
天长地久章第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
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
卷一 第 10b 页 0388-025.png
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其体至高济群生而不有者此天之所以
长也其势博厚载万物而不辞者此地之
所以久也天长也其覆万世而不倾地久
也其载古今而不陷此非天地固所以长
久而不倾陷也盖不有其生自然而长生
矣圣人体乎天地思慕长生焉敢有其身
也故抑高而就卑和光而同物知虽先也
不敢为人之先而常处其后身虽圣也不
敢超众之为而常晦其迹如此乃后其身
卷一 第 11a 页 0388-026.png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故能成其私而同
天地之长久矣自非不自生为足语此
上善若水章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矣
昔道在于上混然而无固无殊品以杂其
真洎离无入有于性则存善于五行则生
水而善之与水乃离道近矣此所以相譬
而立焉故曰上善若水善之谓性忘心而
卷一 第 11b 页 0388-027.png
入寂澄己而利物蔽争胜之原若其固有
亡取与之分如其自然求之而后应而不
应于妄求静之而徐清而不清于非静深
以自达明而守晦以至于济物之仁必然
之信任理之治适变之能无非水之不相
一也大抵此篇之意乃上德不德上士无
争之意也何且居善地者必就于下心善
渊者水深则回与善仁者利达万物言善
信者外不欺人政善治者执柔弱而胜刚
强事善能者渡舟楫而无不济动善时者
卷一 第 12a 页 0388-028.png
可行则行可止则止凡斯数事若有其善
而好胜于物定以有尤焉能几于道也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道之为物酌焉而不竭注焉而不盈无欠
以为不足无赘以为有馀悉皆虚其中以
无满空其蕴而受物又何必持其盈以为
其约苟持其盈不如其已天下之事来之
复去新之代旧出没之繁不可以计穷利
害之杂不可以智算若焦心以应无尽之
卷一 第 12b 页 0388-029.png
事穷思以待不齐之物虽有揣之之巧锐
之之利亦有时而耗竭矣仕道者不然弃
尘绪于事物保真情于不为则吾之所享
长其保焉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以道观物则道为真物为假以德观物则
德为长物为短至人以道养德以德修道
而常昂于物物之上以道德为乐者知物
皆为假而徒役吾之神思耳此金玉者虽
为其宝以至人观之乃寄来之物奚可珍
卷一 第 13a 页 0388-030.png
之苟或珍之宁无咎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时不能常行行之而有止物不能常兴兴
之而有废况人进退有义义可从而不可
违去就有命命可顺而不可乖苟义可退
也违义以进之必有其害命可去也乖命
以就而就之必有其损况成败之相随荣
辱之相代犹首尾之相应祸福之相伏岂
可恃进以终身之荣而不顾忧患哉此功
成名遂身退乃天之道也
卷一 第 13b 页 0388-031.png
载营魄章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人受命已来保神之后阴阳具于一身造
化全于四大其性也得尔冲和其气也归
尔真正又奚有外物之患哉此乃生之理
也及神逐变迁虑从物起嗜欲生于胸中
劳役耽于身内所得之和变而为乖所归
之正适以为邪而神于是为魄之所夺不
能载魄乃至于散乱而不保矣此死之道
也至人知其如此忘其物念灰彼尘心知
卷一 第 14a 页 0388-032.png
神乃我之主则安而不乱以至于明知精
乃我之本则宁而不摇以至于一而后吾
之神也洞于灵而不为罔吾之精也保于
真而不为两内无魄之所载外无物之所
迁则道不几乎息矣切咍愚者背阳而向
阴灭神而就魄日驰万变之劳不守至精
之一及其死也沉沦阴道落彼异生斯盖
魄之所载而不能抱一以自全故也痛之
痛之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卷一 第 14b 页 0388-033.png
人自保生以气养之人自赴死以气损之
君子不以养人者害人故专气致柔以全
其真也且至人之性习于不动动则哀乐
生焉至人之性安于不悖悖则暴怒起焉
哀乐生而情乱于中暴怒起而气作于内
如是而养真者未之有也气何以专而致
柔莫若以志帅之以神御之安心于清静
致意于虚闲缚五贼于无染之乡囚无明
于至弱之界而后气适于柔而不动于触
非婴儿而何哉
卷一 第 15a 页 0388-034.png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性有其垢可以涤之性有其秽可以除之
自非清以养己静而对物焉能如此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治本出于无为伪常生于有作况人离性
则失本役物则丧己欲爱民于保生治国
于常安莫若使之安性而不为矣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万物出入以天为门天之出入以道为户
至人者应天门以出入玄域游道户而升
卷一 第 15b 页 0388-035.png
降真界达时消息与物盈虚非妄有所作
也安于无心而已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烛幽之谓明见素之谓白周流无壅之谓
四达如此可谓知知矣知而不知乃为至
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道有其造可以生之道有其化可以畜之
然道可以生畜万物自非达之不可似也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卷一 第 16a 页 0388-036.png
万世不弊之谓道岂非长乎无为而万物
化岂非不宰乎
三十辐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车以有运转之理而无凝于物器以有收
敛之名而不散于外室则为所居之常而
得安于中特以言无有之用者且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方其形而上
卷一 第 16b 页 0388-037.png
也以无为用其用无穷而罔有新故之敝
方其形而下也以有为利其利有尽而有
兴废之咎此所以于车言无有车之用于
器言无有器之用于室言无有室之用若
以玄者论之则运吾之气者河车收吾之
真者鼎器宅吾之神者绛室是三者果如
何哉乃以无为用者也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
爽
卷一 第 17a 页 0388-038.png
真非不欲保于内性非不欲复于初而所
以不能者常彼外物以诱之故也目注于
视吾将以慧观而见其真色所以不见者
物之色以盲之耳注于听吾将以定力而
闻其真声所以不闻者物之声以聋之口
注于味吾将以至淡而知其真味所以不
知者物之味以爽之目至于盲而闭其慧
观耳至于聋而溃其定力口至于爽而不
能居淡九邪由此而作真元因此而丧乃
众人尔奚可以语道哉
卷一 第 17b 页 0388-039.png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七情生于放纵三毒起于贪求且性者以
心为表心者以性为里性定心澄无事于
逐物则田猎与难得之货奚足为患哉驰
骋田猎则血气俱作敷发于外而心所以
作狂好难得之货则偷合苟容妄求曲取
而行所以妨此皆圣人之所不为也而继
之以为腹不为目者以明其养内而不养
外故也
卷一 第 18a 页 0388-040.png
宠辱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
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
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心忠于道而系于物则喜于荣华而惊于
忧患常以得失为累而不能以浩浩然矣
且人之居宠而受其禄得荣于己以禄居
之则显而不辞以荣处之则骄而不法矜
誇焉而尊以恶卑光显焉而高以耻下则
积金系马宁不为之宠哉斯奚足以为辱
卷一 第 18b 页 0388-041.png
也一有所失自以为慊至人不然贵不为
乐贱不为忧受禄万钟食前方丈吾非有
也箪食瓢饮蓬居瓮室吾非忧也得之嚣
嚣失之嚣嚣曾足以惊乎惟有其宠者辱
莫大焉非惊而何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
托天下
人受命于无成形于有且形之成于有也
合地水风火之假生精神气血之实居处
焉不能免寒暑之所拘动作焉不能外劳
卷一 第 19a 页 0388-042.png
役之所使以至于饮水食谷以充于内衣
帛服布以禦于外或过焉为有馀欠焉为
不足不能无患焉惟其盗阴阳之真情夺
造化之正理喜怒去于胸中寒暑逃于物
外脱四大之假以无其身反九变之真而
入于道则吾以是无无以不生空空而不
化又何有患也经谓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乃此欤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
卷一 第 19b 页 0388-043.png
得名曰微
道处太素之上而无其色则色之所色者
虽离娄之明无所施其视道处太虚之中
而无其声则声之所声虽师旷之聪无所
专其听道在无名之先而无其象则象之
所象虽乌获之力不能举其重此夷所以
视之而不见希所以听之而不闻微所以
搏之而不得也此以常者言之若以能开
慧目以观真色则视之而可见启玄耳以
听希音则听之而可闻施妙力以斡大象
卷一 第 20a 页 0388-044.png
则搏之而可得常人所以不能者五色盲
于目五音聋于耳五事蔽于心故也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道无在道无不在不可以物名之不可以
象假之及其济天下之用则万物而无非
道者且道在物也一莫得以分之而圣人
所以言夷希微各异者设以视听搏之趣
尔要其所以为异乃无此之异也混而为
一尔岂可以致诘哉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
卷一 第 20b 页 0388-045.png
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
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
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物之附于阳者其升以明附于阴者其降
以晦升而明者有性者以趋降而晦者有
形者以逃天下之人于是以知向背之理
若道则不然气状也上不为阳而明无物
也下不为阴而晦其来也不行而至岂可
迎乎其去也不疾而速岂可随乎欲穷其
本也探上古而不知其始欲究其末也御
卷一 第 21a 页 0388-046.png
当今而不知其变及其以玄推之上有明
以为其皦则光照于物物下有晦以为其
昧则气出于孛孛其上之昩者可以升而
向之其下之昧者可以塞而背之来之者
吾有灵以迎其前去之者吾有神以随其
后惚兮惚则无物以有物恍兮恍则不状
而有状此非与经固有反盖老氏之言微
而显矣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卷一 第 21b 页 0388-047.png
小人精于物君子精于道精于物者以物
役之其巧有尽精于道者以道养之其化
无穷是以古之善为士者藏于至幽隐于
不测尽其性以无方穷其理而不滞则有
言也言合于道而众不能晓有作也作契
于理而众不能达以至于搜赜亡形而我
以独见驱役有象而我以独斡周流六虚
而同天莫可学酬酢万变而治物无所壅
则吾之微妙玄通人固以不识也非我特
欲不识而专以异也我道之深而彼不能
卷一 第 22a 页 0388-048.png
识也故矣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浩浩处道不以吉凶而有事于思寂寂守
玄不以忧患而有事于动无思也遇物而
后作临事而后为必待可行之时而后行
之可用之世而后用之又何容心哉此所
以豫若冬涉川也冬涉川者逼而后动不
得已也非所以为未然之见何非不见于
未然也无心而已无动也寂然而退居幽
宇以至于不出密然而静处玄宅而至于
卷一 第 22b 页 0388-049.png
不为敛己焉常恐踰闲以自警屈身焉以
至闭户而自约犹若畏四邻者乃其此也
畏四邻者安其居而不出也非所以不敢
出也盖退藏于密而不与物交故矣是二
者一事于无思一事于无动非古之善士
孰能如此
俨若容
貌不庄则无威可畏身不重则无仪可象
况事道者所处玄宅所履真路所言则法
言所行则法行岂可不严而励己容而畏
卷一 第 23a 页 0388-050.png
物哉则俨若容者乃其宜也
涣若冰将释
性本空虚因物而实性本澄静因物而动
且物之所以涣者阳也所以结者阴也阳
以涣之则舒舒以自复优优而自遂而不
与物为之聚散阴以结之无者附于有散
者著于实其形厚者不能薄其势小者不
能大此乃有在之理非无在之意也何以
况之由水之性或就下以适东流川而学
海或升而为云雨或导而为江河源之深
卷一 第 23b 页 0388-051.png
其流乃长流之长者其泽必远甚以为自
得哉及阴气凝以为冰则其源以塞其流
以阻而不能若水以四达矣此善为士者
其性之涣所以若冰之将释也求其以复
初矣
敦兮其若朴
文胜质其质必灭华胜实其实不显为士
之道不吐英华以妨大素不尚浮虚以掩
大材凡以守天性之纯而求为不杂收天
真之粹而求为不伪处于厚而不处于薄
卷一 第 24a 页 0388-052.png
居其全而不居其駮此经乃谓敦兮其若
朴也
旷兮其若谷
澹足万物而不以为有湛无一毫而不以
为无物之来者应之而不留事之至者容
之而不滞此性之虚然善应而不以物为
心哉则旷兮所以若谷也
浑兮其若浊
和其光则知韬以自晦同其尘则知混而
卷一 第 24b 页 0388-053.png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凡物
芸芸必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出而不反其出有穷往而不复其往必弊
夭之所以有春者生以出也有秋者反以
复也生而出以为命反而复以为性且曰
有生斯有性何必待复而后见性曰生者
动也动则纷纷性莫失焉所言归根曰静
者反其性也又曰既静以见性此却云静
卷一 第 25a 页 0388-054.png
以复命何也曰生而有命则命常因性失
而亡既静以见性则命乃复矣此尽性而
后至于命也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静乃性之本有时而动者以应物也非我
性斯动矣常乃道之体遇物而变者以应
时也非我道斯变矣圣人若退藏之际而
不为物居寂默之中而不应时则其性静
而不动其道常而不变此曰复命曰常者
静而不出以得其性也知常曰明者虚而
卷一 第 25b 页 0388-055.png
自见以得其道也故矣反以不知常而应
变则失性违道之事无所不至非凶而何
乃继之曰不知常妄作凶也云耳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万变不齐群动不一以择之则洪纤而有
曲以分之则高下而有间圣人欲一之以
群动齐之以万变莫非容也斯容何以致
之因于知常而已惟其容也触之者宽以
无私应之者一而不二其平也衡不可以
夺其虚也谷不可以过由是自容而至于
卷一 第 26a 页 0388-056.png
大公矣既以公之则可宰制群生法令天
下万务之烦而我可以析之四海之大而
自隐此者养素于内而善俗者也今浑兮
其若浊何以异此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水之清者有物以挠之其清乃浊人之安
者有物以诱之其安必动浊以乱其清而
不能事之以静则清因浊灭动以失安而
不能变之以生则安因动危此非所以为
善士也我则不然以静为常而静以徐清
卷一 第 26b 页 0388-057.png
则浊焉为患以动为变而动以徐生则安
何为守如此则静不至于失性动不至于
失道而无溺于一曲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物之败者因于自成事之敝者因于自新
则成败之相复新敝之相代乃固然之理
而人情之所不免也至于善士守道以自
敝而其敝常新处事以自败而其败常成
新也万世不敝常成也终身不败如此非
他致之出于不盈而已
卷一 第 27a 页 0388-058.png
致虚极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生而不有有时而有者虚之未极也安而
不动有时而动者静之未笃也且道在万
物之上应万变而不知其耗守真一而不
知其竭廓之以宇宙之大莫见其涯济之
以群生之出莫知其动空空而至无湛湛
而常寂则入之多不以为盈出之众不以
为扰则虚于是致之以极静于是守之以
笃而万物所以并作也万物之来始于无
卷一 第 27b 页 0388-059.png
形终于有象若虚之不极则出生者不能
无壅静之不笃则还生者不能无穷而寓
我可以归之则人之道至此而最矣人道
既最以如何哉乃通于天而已人至于通
天可谓至矣而人物何足以禦之乃道尔
此经所以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
也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
之
卷一 第 28a 页 0388-060.png
昔圣人之治储思于渊默恭已于岩廓无
为以待天下之为无言以应天下之变鼓
舞以神则号令不知所自出教化以身则
政事不知所自行则民不化而化成不治
而治致不待率而后应不待诛而后畏日
用我德不知德之可怀日由吾道不知道
之可向则浩浩自遂其宜熙熙自获其所
此乃太上之治以自然为化故曰下知有
之逮三皇之后制度以修赏罚以出有爱
人之政而如保赤子有归民之德而若从
卷一 第 28b 页 0388-061.png
流水以恩抚之则百姓亲之如父母以仁
恤之则百姓誉之若天地斯乃有为之世
以政而治民者也故人以亲而誉之其次
不然或峻刑严法以设威于上或反道败
德而失政于下一则畏彼之威而苟免之
过以至于耻一则侮彼之政而乱其常以
至于为非则法虽可畏而成于不畏德既
可侮而不能无侮此下以愧于亲誉上以
惭于知有者宁可不慎择欤
信不足有不信偤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谓
卷一 第 29a 页 0388-062.png
我自然
内有诸己外不欺物乃谓之信则信者圣
人以为将命令宣志意而达乎四方者也
苟不足焉人何信之圣人乃思之而后言
而言不以为妄虑之而后语而语不以为
欺有命焉若卜筮而可孚有令焉如影响
之可应则信矣有不足也其实出于贵言
而已贵则不轻贵则不贱不轻以重之而
言无乱发不贱以尊之而言无虚设惟其
如此功乃至于成事乃至于遂而百姓自
卷一 第 29b 页 0388-063.png
然矣
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圣人临事而无意对物而无心无意也则
恤爱兼制之务不彰于外无心也则谋虑
知见之为不起于中而悉以道为出处以
道为语默故也及万绪交起百态互生爱
恶之情于是而有与夺之权于是而作则
吾之大道分而为二而仁义所以行也性
失于多知圣人以约为守机生于远见圣
卷一 第 30a 页 0388-064.png
人以晦为用知不以约有不及者则智于
是而凿见不以晦有不明者则机于是而
巧是以智慧出于胸中大伪生于构内而
于吾道必以远矣
绝圣弃智章第十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无所不通之谓圣无所不知之谓智则圣
也者成性以达己体道而御物而特以绝
者不敢有其圣以为众人之所不及矣智
也者彰往而见其未然察来而知其未变
卷一 第 30b 页 0388-065.png
特以谓弃者不敢有其智而为众人之所
不知苟以有圣则不及者离性以为诈苟
以有智则不知者舍真以为伪惟其绝而
弃之则民各任其性矣其利而百倍焉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天有五典人有五常则父子者乃天之叙
也天叙之始良知出于自然良能本于不
虑而孝慈之性固存于父子之间奚待教
以率之所以父子不亲者有仁义以妨之
何仁者爱人及其所不爱义者宜人及其
卷一 第 31a 页 0388-066.png
所不宜则物争以爱而不爱者乱人尚以
宜而不宜者悖孝慈或因此失矣若绝而
弃之则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尚巧必穷好利必争盗贼之源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从流者流远而必涸图枝者枝多而必缺
今以舍流而穷源其源必澄弃枝而就本
其本必固所以弃绝三事而今何属哉必
以见性而已故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而继
卷一 第 31b 页 0388-067.png
于后也无尘以染其质之谓素无华以乱
其本之谓朴少私则不昏惑以著物寡欲
则不盗纵以丧己斯者若非去乱性之本
何以哉
道德真经解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