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 120414b 页
卷三 第 1a 页 0378-118.png
道德真经疏义卷之三莫三
太学生江澄疏
载营魄章第十
载营魄
徽宗注曰魄阴也丽于体而有所止故老
氏于魄言营魂阳也托于气而无不之故
易于魂言游圣人以神御形以魂制魄故
神常载魄而不载于魄如车之运百物载
焉如时之行寒暑往焉心有天游六彻相
因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岂
卷三 第 1b 页 0378-119.png
复滞于魄哉
疏义曰魄色所生也其字从白白阴色也
入而不变无所之焉则丽于体而有所止
矣故老氏于魄言营营言有所止也魂气
所主也其字从云云阳气也出入合散精
神应之则托于气而无不之矣故易于魂
言游游言无不之也圣人以神御形不使
神为形所累以魂制魄不使魂为魄所拘
故神常载魄而不载于魄如车之运百物
载焉积中不败如时之行寒暑往焉人物
卷三 第 2a 页 0378-120.png
乘之心有天游超然出乎尘垢之外而周
尽一体异乎狭其所居者六彻相因自目
彻至于智彻而充塞无外异乎六凿相攘
者知天地与我并生而能外天地知万物
与我为一而能遗万物出入六合经纬万
方而神未尝有所困也岂拘于形体而滞
于𩲸哉
抱一能无离乎
徽宗注曰天一生水于物为精地二生火
于物为神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守而
卷三 第 2b 页 0378-121.png
勿失与神为一则精与神合而不离以精
集神以神使形以形存神精全而不亏神
用而不竭形生而不敝如日月之丽乎天
如草木之丽乎土未常离也窃尝申之人
之生也因精集神体像斯具四达并流无
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
可为象其名为同帝而世之愚者役己于
物失性于俗无一息之顷内存乎神驰无
穷之欲外丧其精魂反从魄形反累神而
下与万物俱化岂不惑焉圣人则不然载
卷三 第 3a 页 0378-122.png
𩲸以通抱一以守体神以静形将自正其
神经乎太山而不变处乎渊泉而不濡孰
知其所始孰知其所终故曰圣人贵精
疏义曰道生一一曰水故天一生水于物
为精一生二二曰火故地二生火于物为
神物均有气而精神为气之始物均有数
而精神得数之先则精神生于道矣以昭
昭生于冥冥故也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四
时散精而为万物则形本生于精矣以有
伦生于无形故也善抱不脱守而勿失则
卷三 第 3b 页 0378-123.png
执神而固与神为一故精与神合而不离
盖以天下之至精为能合天下之至神故
也以精集神而不摇其精故精全而不亏
以神使形而抱神以静故神用而不竭以
形存神而神将守形故形生而不敝精全
而神全神全而形全如日月丽乎天而能
久照如草木丽乎土而能有立未尝离也
且人之有生精为身之本精具而神从之
则因精集神体像斯具也精出乎至阴神
出乎至阳阴精为水阳神为火水火本无
卷三 第 4a 页 0378-124.png
象也以鉴燧求焉而水火自至则精神四
达并流无所不极可知至阴肃肃至阳赫
赫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则我身之与天
地其本一也然则上际下蟠化育万物名
为同帝理亦宜然奈何倒置之民大愚而
终身不灵重外轻内忘本逐末役己于物
失性于俗中心营营不得须臾宁无一息
之顷内存乎神□然疲役不知其所归驰
无穷之欲外丧其精不能以精摄魂魂反
从𩲸不能以神御形形反累神不能自别
卷三 第 4b 页 0378-125.png
于物下与万物俱化岂不惑哉圣人不然
载魄以通作则契理抱一以守静则合道
无视无听惟神是守而抱神以静不亏其
神慎守汝身而形将自正其神经乎太山
而不变其大无外处乎渊泉而不濡其小
无内迎之不见其首孰原其所始随之不
见其后孰要其所终皆一之精通而然也
故庄子曰圣人贵精舜之戒禹其曰惟精
惟一其知此欤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卷三 第 5a 页 0378-126.png
徽宗注曰易曰乾其静也专扬雄曰和柔
足以安物静而不杂之谓专和而不暴之
谓柔婴儿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不藏
是非美恶故气专而致柔孟子曰蹶者趋
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心不足以专气则
气有蹶趋之不正而心至于偾骄而不可
系圣人虚己以游世心无使气之强则其
静而不杂和而不暴与婴儿也奚择故曰
能如婴儿乎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老氏之
卷三 第 5b 页 0378-127.png
专气则曰致柔何也至刚以行义致柔以
复性古之道术无乎不在
疏义曰易于系辞言夫乾其静也专乾之
所以专以静故也则专者静而不杂之谓
杨雄于太玄言和柔足以安物柔之所以
安物以和故也则柔者和而不暴之谓且
人生大化有四其在婴孩欲虑未充其居
也非有意于止也故居不知所为其行也
非有意于动也故行不知所之直情任理
无机械之心而不藏是非美恶焉故其气
卷三 第 6a 页 0378-128.png
静而不杂可以致和而不暴盖志为气之
帅志壹亦足以动气孟子曰蹶者趋者是
气也而反动其心是知专气本于心之一
而不变而已一而不变则万物无足以挠
心而气自专矣苟心不足以专气则气有
蹶趋之不正心至于偾骄不可系是犹强
梁者不得荫死尚能如婴儿乎圣人虚己
以游世凡横逆之来视之如虚舟飘瓦故
能守柔而心无使气之强则与婴儿奚择
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
卷三 第 6b 页 0378-129.png
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老氏之专气则曰致
柔何也盖至大所以配道至刚所以配义
孟子言至刚主行义言之论气之用也老
氏言致柔主复性言之论气之本也若关
尹取其纯气壶子取其衡气言各有当亦
若是而已古之道术无乎不在者以此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徽宗注曰圣人以此洗心则涤除万行而
不有以此退藏于密则玄览妙理而默识
若是者体纯素而不累过而弗悔当而不
卷三 第 7a 页 0378-130.png
自得也何疵之有
疏义曰古之人以未始有物为未至必极
于未始有夫未始有物然后为至以涤除
万行而不有也以此洗心孰有一毫之撄
以有言有迹非真必至于忘言息迹然后
为真以玄览妙理而默识也以此退藏于
密孰有言为之累若是者体纯素而不累
无所与杂而不亏其神乘时而为虽过也
于时不得不过故过而不悔循理而动其
当也于理不得不当故当而不自得何疵
卷三 第 7b 页 0378-131.png
之有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徽宗注曰以仁爱民以智治国施教化修
法则以善一世其于无为也难矣圣人利
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功盖天下似不自
己故无为也用天下而有馀
疏义曰爱人利物之谓仁以仁爱民则有
爱利之心矣是是非非之谓智以智治国
则有是非之心矣施教化固未能弃事修
法则固未能息迹以此善一世皆未免乎
卷三 第 8a 页 0378-132.png
有为其于无为难矣圣人不然虽有为而
不离于无为而为出于无为故利泽施乎
万世不为爱人初无心于爱民功盖天下
而似不自己初无心于治国故无为也用
天下而有馀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徽宗注曰经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圣人体天道之变化卷舒启闭不违乎时
柔刚微彰惟其所用然未尝先人而常随
人未尝胜物而常下物故天下乐推而不
卷三 第 8b 页 0378-133.png
厌能为雌于是乎在
疏义曰经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盖
雄以刚胜物雌守柔而已知雄而守雌则
不以刚胜物而能守柔也故为天下溪盖
溪下地流散所聚故也圣人兆于变化动
而以天行则体天道之变化矣一卷一舒
一启一闭与时迁徙则卷舒启闭不违其
时矣知柔知刚知微知彰一寓诸庸则柔
刚微彰惟其所用矣知持后而处先未尝
先物而尝随物知守柔而能强未尝胜物
卷三 第 9a 页 0378-134.png
而尝下物故好之无斁天下乐推而不厌
能为雌于是乎在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徽宗注曰聪明圣智守之以愚与此同义
疏义曰真知无知而不知乃知故能无知
也而无不知也荀子曰聪明圣智守之以
愚聪所以作谋明所以作哲圣则事无不
通智则物无不知聪明圣智可谓明白四
达矣然而至人洞彻无穷而尝若昏焉昭
旷无外而尝用晦焉可谓守之以愚也非
卷三 第 9b 页 0378-135.png
能无知而何昔郤雍视盗文子知不得其
死颜子如愚仲尼称亦足以发然则明白
四达而能无知其得持满之道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
谓玄德
徽宗注曰圣人存神知化与道同体则配
神明育万物无不可者生之以遂其性畜
之以极其养无爱利之心焉故生而不有
无矜伐之行焉故为而不恃无刻制之巧
焉故长而不宰若是者其德深矣远矣与
卷三 第 10a 页 0378-136.png
物反矣故曰是谓玄德天道升于北则与
物辩而玄者天之色也圣人之于天道降
而为德非玄不足以名之
疏义曰神妙物而不测惟圣人存之则与
神为一化因形而移易惟圣人知之则与
化为人存神知化以与道同体故也惟与
道同体则与天地合其德而为万物之所
系虽天地神明足以配之万物虽多足以
育之无不可者是以其生之也以遂其性
所谓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其蓄之也以
卷三 第 10b 页 0378-137.png
极其养所谓苟得其养无物不长也虽兆
于动出然自生自化以万物为刍狗未尝
有爱人利物之心焉敦有之哉故生而不
有虽效于变化然民日迁善不知为之者
未尝有自矜自伐之行焉孰恃之哉故为
而不恃虽见于统一然主治自我而大制
不割未尝有刻制之巧焉孰宰之哉故长
而不宰夫生之者常失于有而有之而能
不有为之者常失于恃其成也而能不恃
长之者常失于宰制雕琢而能不宰则以
卷三 第 11a 页 0378-138.png
微妙眇冥不可测究出于有物之表深矣
远矣与物反矣故也非德小而妙敦与于
此故曰是谓玄德易曰天玄而地黄则玄
者天之色也春为苍天则玄者天道之复
冬北辨之时也圣人之于天道降而为德
妙而小焉天道已行矣非玄不足以名之
三十辐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
卷三 第 11b 页 0378-139.png
徽宗注曰有无一致利用出入是谓至神
有无异相在有为体在无为用阴阳之运
万物之理也车之用在运器之用在盛室
之用在虚妙用出于至无变化藏于不累
如鉴无象因物显照至人用心每解乎此
疏义曰即至神以观之意其有而非有意
其无而非无冥有与无而利用皆所自出
入则有无一致利用出入是谓至神也即
阴阳万物以观之显而可见斯谓之有幽
而不测斯谓之无别有无于异相在有为
卷三 第 12a 页 0378-140.png
体在无为用阴阳之运万物之理也故三
十辐共一毂埏埴以为器凿户牖以为室
皆显于有者也车与器室利在是焉然车
之所以运器之所以盛室之所以虚果何
物哉妙用出于至无而莫睹其端倪变化
藏于不累而莫窥其畛域如鉴无像因物
显照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固非有也亦非
无也应物而不伤斯已矣至人用心每解
乎此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卷三 第 12b 页 0378-141.png
徽宗注曰有则实无则虚实故具貌像声
色而有质虚故能运量酬酢而不穷天地
之间道以器显故无不废有器以道妙故
有必归无木挠而水润火熯而金坚土均
而布稼穑出焉此有也而人赖以为利天
之所以运地之所以处四时之所以行百
物之所以昌孰尸之者此无也而世莫睹
其迹故其用不匮有无之相生老氏于此
三者推而明之
疏义曰有则有碍无适非实无则无间无
卷三 第 13a 页 0378-142.png
适非虚实故具貌像声色而有质有之以
为利故也虚故能运量酬酢而不穷无之
以为用故也目道而降域于两间形而上
者不离于有在无亦显也故道以器显无
不废有形而下者不外于无在有亦藏也
故器以道妙有必归无散为五行水火为
用金木为器土谷为利木挠而水润火熯
而金坚土均而布稼穑出焉凡在天地之
间孰不资焉故人赖以为利降于域中天
其运乎地其处乎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若
卷三 第 13b 页 0378-143.png
有机缄而不得已若运转而不能自止孰
尸之者皆天也故世莫睹其迹焉虽然无
即妙有有即真无有无相生若循环然天
地之大秋毫之小未有逃此者即车之运
器之盛室之容以明之凡天下之物所以
运所以盛所以容可以类知矣老氏于斯
三者推而明之举一以知万故也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徽宗注曰目围二焉其见者性也彻而为
卷三 第 14a 页 0378-144.png
明则作哲足以断天下之疑耳藏一焉其
闻者性也彻而为聪则作谋足以通天下
之志睹道之人无形之上独以神视无声
之表独以气听而视听有不待耳目之用
者曾何声色之足蔽哉世之人役耳目于
外物之累故目淫于五色耳淫于五音而
聪明为之衰其于盲聋也何辩
疏义曰离再索得女外奇内耦其象为目
则目围二也取诸八物为火火则其光外
景故在性为见目彻为明明以作哲故足
卷三 第 14b 页 0378-145.png
以断天下之疑五色敦得以乱其明坎再
索得男外耦内奇其象为耳则耳藏一也
取诸八物为水水则其明内烛故在性为
闻耳彻为聪聪以作谋故足以通天下之
志五音敦得以汨其聪睹道之人解乎此
造见见之妙无形之上独以神视故能见
不见之形造闻闻之妙无声之表独以气
听故能闻无声之声无所不见无所不闻
视听不用耳目而所见所闻无适非真曾
何声色之足蔽哉世之人所见不能胜所
卷三 第 15a 页 0378-146.png
睹不知闻和于无声役耳目于外物之累
悦明而淫于色孰知天下之正色悦聪而
淫于声敦知天下之大音作聪明而聪明
曰衰则不聪实无耳也不明实无目也其
于聋盲奚择虽然人者自盲聋尔岂声音
之能聋盲人哉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徽宗注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五味人
之所同嗜也而厚味实腊毒故令人口爽
人之生也形不盈仞而心侔造化圣人之
卷三 第 15b 页 0378-147.png
心动而纬万方静而鉴天地世之人从事
于田猎而因以丧其良心不足以自胜可
不谓大哀也耶
疏义曰人食刍豢麋鹿食荐螂蛆食蛇鸱
鸦嗜鼠四者孰知天下之正味所谓正味
即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是也人皆知味
之所味者有同嗜而不知有味味者存故
以刍豢稻粱为足美然而厚味寔腊毒虽
可以养口体而失其大体矣此五味令人
口爽也盖爽差也口爽则失其所谓正味
卷三 第 16a 页 0378-148.png
矣且人之生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则形
不盈仞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则心侔造
化也圣人尽心之真动而纬万方则周流
无间静而鉴天地则旁烛无疆方且御六
气之辨以游无穷尚何从事于田猎之间
为哉昧者不知自胜为强徒以习驰逐为
务或蹶趋以动其心而不能自得良心亦
从而丧矣可不谓大哀耶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徽宗注曰利以养人而货以化之故交利
卷三 第 16b 页 0378-149.png
而俱赡圣人不贵难得之货不贵异物贱
用物欲人之安其分而无所夺也贵难得
之货则至于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何行
之能守故令人行妨仲虺之称汤曰不殖
货利孔子之谓子贡曰赐不受命而货殖
焉货之妨行如此
疏义曰先王懋迁有无化居所以阜通货
贿使交利而俱赡也盖利所以养人而化
之则为货故交利而俱赡难得之货衣之
不可衣食之不可食苟以是为贵则至于
卷三 第 17a 页 0378-150.png
决性命之情而饕富贵攘夺诞谩无所不
至欲民安性命之情惟行之为守难矣然
则圣人不贵异物贱用物者无他欲人之
安其分而无所夺也是以捐金于巉嵁之
山投珠于五湖之渊不贵难得之货使人
我之养毕足而止敦有行妨者哉仲虺之
称汤曰不殖货利则以动不为利正大人
之行也孔子谓子贡曰赐不受命而货殖
焉则以喻于利非君子之所为也庄子所
以欲擿玉毁珠而贵夫不利货财者以此
卷三 第 17b 页 0378-151.png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徽宗注曰八卦坤为腹以厚载而容也离
为目以外视而明也厚载而容则无所不
受外视而明则有所不及圣人以天下为
度故取此能容之腹非事事而治之物物
而察之也故去彼外视之目庄子曰贼莫
大于德有心而心有眼故圣人去之
疏义曰坤厚载物含万物而化光近取诸
身则为腹以厚载而容也外阳内阴明两
作为离近取诸身则为目以外视而明故
卷三 第 18a 页 0378-152.png
也厚载而容则未尝有择收而积之亡处
亡块故无所不受外视而明则不能无辨
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故有所
不及圣人泯是非一好恶以天下为度故
取此能容之腹无所决择无所去取非事
事而治之物物而察之也故去彼外视之
目庄子曰贼莫大于德有心而心有眼盖
开天者德生开人者贼生心有眼则开人
而贼生也故圣人不为目
宠辱章第十三
卷三 第 18b 页 0378-153.png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徽宗注曰宠者在下贵者在上居宠而以
为荣则辱矣处贵而以为累则患莫大焉
以富为是者不能辞禄以显为是者不能
辞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慄舍之
则悲兹宠辱所以若惊欤惨怛之疾恬愉
之安时集于体怵迫之恐欣欢之喜交溺
于心兹大患所以若身欤
疏义曰宠者人之所荣在下之道也贵者
人之所累在上之道也居宠而以为荣则
卷三 第 19a 页 0378-154.png
席其宠矣席其庞则辱或随之处贵而以
为累则矜其贵矣矜其贵则患莫大焉以
富为是者不能辞禄累于厚利故也以显
为是者不能辞名累于高名故也亲权者
不能与人柄以权势不尤则夸者悲故也
于是三者操之则慄所谓既得之患失之
也舍之则悲所谓寄去则不乐也兹宠辱
所以若惊欤集于体者非有惨怛之疾为
阴阳之寇则有恬愉之安涉人道之患溺
于心者非有怵迫之恐以毗于阴则有欣
卷三 第 19b 页 0378-155.png
欢之喜以偏于阳一身之患丛起交攻贵
而以为之累其患亦若此而已此大患所
以若身欤
何谓宠辱宠为下
徽宗注曰龙之为物变化自如不可制畜
可宀覆焉则志于豢养有辱之道古之善
为士者三旌之位不足易其介万钟之禄
不足迁其守居宠而思危在福而若冲则
何辱之有贪夫位也慕夫禄也知进而不
知退知得而不知丧则人贱之矣故受宠
卷三 第 20a 页 0378-156.png
于人则为下之道
疏义曰行天莫如龙合则成体散则成章
此变化自如不可制蓄也能见而不能潜
未离乎宀覆可豢之以驾驭服乘则未免
有悔此可宀覆焉则志于豢养有辱之道
也宠之所以为辱以是故尔是以善为士
者三旌之位不足易其介知在我者有贵
于三旌之位也万钟之禄不足迁其守知
在我者有富于万钟之禄也得持宠之术
则居宠而思危知保福之道则在福而若
卷三 第 20b 页 0378-157.png
冲故能富贵不离其身而福禄能长且久
何辱之有哉苟或贪夫位而诬伪以取贵
慕夫禄而贪污以取富知进不知退昧消
长之理知得不知丧蔽盈虚之数则赵孟
之贵赵孟能贱之故受宠于人则为下之
道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徽宗注曰轩冕在身非性命之理也物之
傥来寄也寄之来不可拒故至人不以得
为悦其去不可圉故至人不以失为忧今
卷三 第 21a 页 0378-158.png
寄去则不乐受而喜之是以得失累乎其
心能勿惊乎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而不去
正考父三命循墙而走则异于此
疏义曰至贵在我足以并国爵则轩冕在
身非性命之理也外物不可必而求无益
于得以物之傥来寄也惟时无止则寄之
来不可拒其得之也于我何加故至人不
以得为悦惟分无常则寄之去不可圉其
失之也于我何损故至人不以失为忧昧
者不知穷通如寒暑之序寄去则不乐或
卷三 第 21b 页 0378-159.png
陨穫于贫贱受而喜之或充诎于富贵得
失交战于胸中灵台且为之窒其不惊者
几希柳下惠为士师三黜而不去正考父
三命循墙而走岂以得失累其心哉
何谓贵大患若身
徽宗注曰据利势擅赏罚作福威天下畏
之如神明尊之如上帝可谓贵矣圣人则
不以贵自累故能长守贵而无患譬如人
身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通于大同则
无入而不自得也世之人以物易性故累
卷三 第 22a 页 0378-160.png
物而不能忘势以形累心故丧心而不能
忘形其患大矣
疏义曰以贵自居未免有患惟不自有其
贵则可以守贵矣犹人之一身认为己有
则动辄有碍知身非我有则可以保身矣
今夫利势之重得以据之赏罚之权得以
檀之威福之柄得以专之天下畏之如神
明尊之如上帝其贵可谓无敌矣惟圣人
执虚驭满不以贵自居则虽贵而无患如
人之有身寓百骸以堕肢体象耳目以黜
卷三 第 22b 页 0378-161.png
聪明离形而不拘于形去智而不凿以智
则同于大通造乎不形无入而不自得也
夫孰以身为患哉妄庸之人不能尽性而
忘势累于物以易其性不能尽心而忘形
累于形以丧其心以物易性以形累心其
患大矣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
何患
徽宗注曰人之生也百骸九窍六脏赅而
存焉吾谁能为亲认而有之皆惑也体道
卷三 第 23a 页 0378-162.png
者解乎此故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孟
子曰夭寿不二颜子曰回坐忘矣夫死生
亦大矣而无变于己况得丧祸福之所介
乎此古之至人所以不以利累形不以形
累心视万物与我将择焉而不可得则吾
身非吾有也上与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
无终始者为友吾有何患且宠者世所荣
也而以为辱贵者人所乐也而以为患盖
外物之不可恃也理固然矣诚能有之以
无有则虽宠而不辱虽贵而无患伊尹之
卷三 第 23b 页 0378-163.png
不以宠利居成功尧之不以位为乐几是
已
疏义曰形骸之内有真君足以高天下有
真宰足以制万物形骸之外百骸九窍六
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苟不知索于形
体之内方且本身而异形认而有之皆惑
也惟体道者知形形之不形虽其形化而
吾有不忘者存故朝闻道夕死可矣孟子
曰夭寿不二齐寿夭也颜子曰回坐忘矣
忘物我也夫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于己况
卷三 第 24a 页 0378-164.png
得丧祸福之所介乎此无他知形骸之内
有真君真宰者存故总括百骸者不能为
之患也古之至人不以利累形异乎见得
而忘形不以形累心至于废心而用形内
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
观其物物无其物视万物与我将择焉而
不得则吾身非吾有也见不见之形上与
造物者游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夫
孰足以患心已是则虽宠而不辱虽贵而
无患岂以世之所荣而为辱人之所乐而
卷三 第 24b 页 0378-165.png
为患哉伊尹不以宠利居成功而得持宠
之术尧不以位为乐而得守贵之道几是
已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
下若可托天下
徽宗注曰天下大器也非道莫运天下神
器也非道莫守圣人体道故在宥天下天
下乐推而不厌其次则知贵其身而不自
贱以役于物者若可寄而已知爱其身而
不自贼以困于物者若可托而已故曰道
卷三 第 25a 页 0378-166.png
之真以治身绪馀以为国家土苴以治天
下世俗之君子乃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
悲夫
疏义曰六合内外无尽无极则天下大器
也必有出乎器者然后能运之出乎器者
道也立乎不测行乎无方则天下神器也
必有与于神者然后能守之与于神者道
也圣人体是以在己故在天下而不淫其
性宥天下而不迁其德自西自东自南自
北无思不服天下乐推而不厌矣其次则
卷三 第 25b 页 0378-167.png
有明乎物物之非物而无以天下为者知
一节重于一国两臂重于天下身亦重于
两臂贵其身而不自贼爱其身而不自贱
若可寄托而已夫岂残生伤性以身为殉
樊然殽乱为物所役薾然疲役为物所困
不知保身之道欤庄子所谓道之真以治
身绪馀以为国家土苴以治天下正谓是
也世俗之君子不知身为生之主乃杀身
以成名多方以丧生逐物而不返危身弃
生以徇物是犹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
卷三 第 26a 页 0378-168.png
所丧多矣岂不悲夫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
徽宗注曰目主视视以辩物夷则平而无
辩非视所及故名曰夷太易未见气是已
疏义曰天三生木在人为肝肝开窍于目
故于五事为视则目主视故也明两作离
寓象于目而目之于色合而后有见则视
以辩物故也然视而可见未离乎色或高
或下可得而辩也妙道非色窅然空然曾
卷三 第 26b 页 0378-169.png
无兆朕视之不足见也其平坦然孰辩高
下列子所谓太易未见气是已浑沦之初
气且未见其平可知故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徽宗注曰耳主听听以察物希则穊而有
间非听所闻故名曰希大音希声是已
疏义曰天一生水在藏为肾肾开窍于耳
故于五事为听则耳主听也水荐至为坎
寓象于耳而耳之于声辩而后能听则听
以察物故也然听而可闻未离乎声迭为
卷三 第 27a 页 0378-170.png
清浊莫之能间妙道无声寂兮寥兮曾无
音响听之不足闻也风济籁息穊而有间
经所谓大音希声是已动于无方居于窈
冥其穊可知故名曰希
抟之不得名曰微
徽宗注曰微乎微乎至于无形孰得而抟
之大象无形是已
疏义曰气变而后有形有形而后可得至
道之精窈窈冥冥未始有物循之而不得
也是谓微乎微乎至于无形者矣有形斯
卷三 第 27b 页 0378-171.png
可搏道之无形孰得而搏之经所谓大象
无形则象之大者孰有过于道者哉夫惟
无形故其大无外也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徽宗注曰太易未判孰分高下大音希声
孰辩清浊大象无形孰为巨细目无所用
其明耳无所施其聪形无所竭其力道之
全体于是乎在穷之不可究探之不可得
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混而为一虽然
既已为一矣且得无言乎
卷三 第 28a 页 0378-172.png
疏义曰太易未判列子所谓色色者未尝
呈是也色色者无色孰分高下大音希声
列子所谓声声者未尝发是也声声者无
声孰辩清浊大象无形列子所谓形形者
未尝显是也形形者无形孰为巨细虽使
离朱当昼拭眦望之而不见其形则目无
所用其明也虽使师旷终夜俛首倾耳而
听之不闻其声则耳无所施其聪也虽使
知与吃诟之徒索之而终莫得则形无所
竭其力也自其视之不见言之则曰夷自
卷三 第 28b 页 0378-173.png
其听之不闻言之则曰希自其搏之不得
言之则曰微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道
之全体于是乎在穷之不可究探之不可
得列子所谓浑沦是也谓之浑沦则以气
形质具混为一而未相离故也既已为一
矣且得无言乎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徽宗注曰形而上者阴阳不测幽而难知
兹谓至神故不皦皦言明也形而下者一
阴一阳辩而有数兹谓至道故不昧昧言
卷三 第 29a 页 0378-174.png
幽也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疏义曰形而上者谓之道而神实妙焉则
神固形而上矣阴知神之在阴而不知其
亦在阳阳知神之在阳而不知其亦在阴
神则阴阳不测也速不疾而行不至惛然
若亡而存是之谓其上不皦形而下者谓
之器而道实寓焉则道亦形而下矣不偏
于阳非独阳而生不毗于阴非独阴而成
道则一阴一阳也可以约可以散在无亦
显是之谓其下不昧盖皦与皦如之皦同
卷三 第 29b 页 0378-175.png
皦言明也不皦则幽而难知矣昧与昧谷
之昧同昧言幽也不昧则辩而有数矣虽
然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则神而明之存乎
其人故也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徽宗注曰道之体若昼夜之有经而莫测
其幽明之故岂貌像声色可得而形容乎
故复归于无物
疏义曰绳以约物使不失其直绳绳则不
出乎防范检押之内也道之伦经有条而
卷三 第 30a 页 0378-176.png
不紊若昼夜之有经一晦一明无或渝也
故谓之绳绳然深妙眇冥无有无名莫测
其幽明之故是以不可名若然则复本归
根一毫不留非特未始有物而又至于未
始有夫未始有物者矣岂貌像声色可得
而形容乎是之谓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徽宗注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恍兮惚其
中有物惚兮恍其中有象犹如太虚含蓄
万象而不睹其端倪犹如一性灵智自若
卷三 第 30b 页 0378-177.png
而莫究其运用谓之有而非有谓之无而
非无若日月之去人远矣以鉴燧求焉而
水火自至水火果何在哉无状之状无物
之象亦犹是也
疏义曰有状故可见道无见也亦不离见
故为无状之状有形故可象道无形也亦
不离形故为无物之象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意其有而非有恍兮惚而中有物也意
其无而非无惚兮恍而中有象也如太虚
一虚化出万有而未始有封含蓄万象不
卷三 第 31a 页 0378-178.png
睹其端倪也如一性无性应物不穷而深
不可测灵智自若而莫究其妙用也即有
而无有实非有即无而有无实非无若日
月去人远矣以方诸取水于月以阳燧取
火于日不旋顷而水火自至水火之为物
不可以有无期之也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亦犹是也故谓之恍惚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徽宗注曰其始无首其卒无尾故迎之随
之有不得而见焉
卷三 第 31b 页 0378-179.png
疏义曰道之全体混成完具赡之在前孰
原其所始忽焉在后敦要其所终庄子所
谓其始无首其卒无尾是也迎之随之曾
何有见哉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徽宗注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师天而无地
者或蔽于道之动而凭其彊阳师阴而无
阳者或溺于道之静而止于枯槁为我者
废仁为人者废义岂古之道哉古之道不
可致诘而非有是谓恍惚而非无执之以
卷三 第 32a 页 0378-180.png
御世则变通以尽利鼓舞以尽神而无不
可者道之大常无易于此所谓自古以固
存者欤故曰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疏义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则道虽非阴
阳亦不离阴阳故也昧于道者分阴分阳
或悦生而累形则蔽于道之动而凭其彊
阳或趋寂以忘身则溺于道之静而止乎
枯槁为墨氏之兼爱者为人而废义至于
无见于畸为杨氏之为我者为我而废仁
至于荡而不法不该不偏蔽于一曲岂古
卷三 第 32b 页 0379-004.png
之道哉古之道有不废无不可致诘而非
有无不外有是谓恍惚而非无操此为验
稽此为决以应万变以对方来变通足以
尽利鼓舞足以尽神其于御世无不可者
此古之道也是道也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维纲宰制凡囿于
物未有外是而能立者道之大常无易于
此惟能探物之先而知其始则道之伦经
皆在我矣故曰是谓道纪
道德真经疏义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