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 120131a 页
卷三 第 1a 页 0368-102.png
道德真经传卷之三必三
吴郡陆希声传
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
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
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
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
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
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卷三 第 1b 页 0368-103.png
传上德合道不以德称无以而为故有常
德下德失道而同于德有以而为故无常
德上德之用法乎自然故无以为而无为
也下德之用法乎无为故有以为而为之
也夫仁者兼爱皆有为而为能无以仁为
功者上也义者禁非亦有为而为能有以
义为利者上也何则若以仁为功则滞于
为仁矣若不以义为利则徇于非义矣夫
礼之上者所以辨上下定民志至于陈玉
帛尚往来斯礼之末节也今礼敬于人人
卷三 第 2a 页 0368-104.png
未之答彼诚失礼之微者我乃艴然变色
奋肱而引之则失礼复甚于彼矣夫礼所
以防争失之于末则反以起争斯乃世俗
之常情不达礼之大本故也老氏举其失
礼之甚讥其起争之由将使人反礼之本
复归于太一者耳记曰爱人而不亲则反
其仁礼人而不答则反其敬故克己复礼
而不尤于人易曰谦以制礼又曰谦德之
柄苟能执谦之柄复礼之始则指撝而无
不利安有攘仍之失哉且上德无为自然
卷三 第 2b 页 0368-105.png
合道失于上德法乎无为故曰失道而后
德耳夫法乎无为德业著矣有为而为仁
功见矣裁而利之上义明矣制而防之上
礼立矣故曰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
义而后礼也夫失于彼者得于此此天下
之常理也故忠信之质衰于中而祸乱之
机兆则制礼以防其乱故礼居乱之首大
道之华发于外而愚昩之情或则崇智以
导其愚故智为愚之始也前识者智也智
为先见之明而照于未形之理者也然则
卷三 第 3a 页 0368-106.png
仁义礼智皆圣人适时之用所以与世污
隆随时升降者耳故执古御今则以道德
为之本礼智为之末化今复古则以礼制
为其始道德为其终所谓损之又损之以
至于无为者也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而
酒之流祸生焉仁义礼智非以为乱而治
之弊乱至焉惑者不知利欲之为乱乃欲
归罪圣智因谓绝而弃之则可以复于上
古之治一何过哉一何过哉故曰论礼于
淳朴之代非狂则悖忘礼于浇漓之日非
卷三 第 3b 页 0368-107.png
愚则诬在于寻流还源去末归本正礼义
以反仁德用有名而体无名则自然之道
不远而复矣所谓大丈夫者且将断此而
不疑安处于道德之本不滞于礼智之末
者耳何为其然乎作法于治其弊犹乱作
法于乱弊将若何故去彼华薄取此厚实
斯乃执古御今之深旨也于乎礼亦有之
祭天一献贵质也器用陶匏贵素也明酒
之用而玄酒之尚筦箪之安而藁秸之设
皆贵本也安可忽之哉
卷三 第 4a 页 0368-108.png
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
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
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
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
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
以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必以贱为本高必
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
贱为本也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
玉珞珞如石
传夫一者道之子物之始也能抱其子复
卷三 第 4b 页 0368-109.png
其始则万物莫不遂其生之理矣虽天道
之与神明地道之与山谷莫不以得一之
故而能清灵宁盈耳易曰天下之动贞夫
一故侯王得之则为天下贞所以致之其
道一也然唯其致之不可恃之故戒其无
以此为也苟恃其清灵宁盈则必将裂发
歇竭矣于乎万物恃其生天理必灭侯王
恃其贞贵高必蹶特加贵高之言将戒侯
王之深旨也亦既戒之而又演之曰其所
以得贵为王侯必以贱者为根本也其所
卷三 第 5a 页 0368-110.png
以高居大位必以下民为基址也至于孤
寡不谷皆下贱之称也而侯王以此自称
者此以下贱为本之谓也穷极其致何以
明之夫士农工商具于民然后有国焉轮
辕箱轴备于用然后有舆焉今指舆而数
之则皆轮辕箱轴耳不见有舆也指国而
数之则士农工商耳不见有国也然则士
农工商国之贱下者也国之所以存以贱
下为本耳故侯王当以贵自戒不欲琭琭
然如玉之贵异当以贱下为本故宜珞珞
卷三 第 5b 页 0368-111.png
然如石之凡贱也
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
有有生于无
传夫权也者以反为动而合于正者也实
也者以弱为用而制于强者也天下之物
皆生于有形有形之物必生于无形天下
之事皆生于有兆有兆之事必生于无兆
故知反之为动必生于弱之为用则动微
之几必生于静冥之理然则几生于理终
归于理权生于实终反于实此皆道之通
卷三 第 6a 页 0368-112.png
变覆却相济者也
经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建言有
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
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传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道也者通乎形
外者也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也者止乎形
内者也上士知微知彰通乎形外故闻道
卷三 第 6b 页 0368-113.png
而信则勤行之中士在微彰之际处道器
之间故闻道而疑信相半故若存若亡下
士知彰而不知微止乎形内故闻道则大
笑之不唯笑之且将非之矣夫道也者微
妙玄通深不可识苟不为下士所非笑则
不足以为真精之道矣然则为下士所非
笑者岂不以立言有云乎夫体道者与曰
月合其贞明而其光不耀斯明道若昩也
与天地合其易简而其用不可为典要斯
夷道若颣也与四时合其运行而其动必
卷三 第 7a 页 0368-114.png
反于玄妙斯进道若退也常处卑下而终
不可渝斯上德若谷也常居溷浊而终不
可涅斯大白若辱也衣被天下而不有其
仁斯广德若不足也生畜万物而不显其
功斯建德若偷也复其性以御其情斯质
真若渝也正乎内而行乎外斯大方无隅
也以若拙之匠陶甄天下而不为近功斯
大器晚成也以不言之教鼓动万物而不
事小说斯大音希声也事无事莫睹其用
斯大象无形也为无为莫识其体斯道隐
卷三 第 7b 页 0368-115.png
无名也夫唯善济贷于万物而不责其报
是以万物受其生成而不知其德故下士
闻此道而笑之不信其能若此耳
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
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
谷而王公以自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
而损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强梁者不得其
死吾将以为教父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
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卷三 第 8a 页 0368-116.png
传夫真精之体生妙物之用气形既具万
物生焉夫阴阳相交而为冲气冲气运化
而成万物然万物之生也莫不背阴而向
阳冲气行其中所以和顺其生理也圣人
立教之指必原夫天地之道穷万物之理
然后知人之生也亦以冲气为主焉何以
明之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其
始有精爽谓之魂魄魄者阴也魂者阳也
阴阳化淳而冲和之气行乎其间所以成
形神也故冲和之气全则神与形相得神
卷三 第 8b 页 0368-117.png
与形相得则为生冲和之气散则神与形
相离神与形相离则为死死者不可复生
散者不可复全故必能养其浩然之气然
后可以合于自然之道易不云乎天地之
大德曰生生也者盖圣人之所重也圣人
之所以重其生者何将以行道也道也者
域中之所尊也虽大包天地细入毫芒要
而言之在于身心而已是以为道之人务
治身心之要治身心之要在处众人之所
恶然则孤寡不谷皆众人之所恶而王公
卷三 第 9a 页 0368-118.png
自以为称者将以损身心之强梁而求益
于道德者也在易损之为善莫善于惩忿
窒欲惩忿窒欲则其心日明其心日明则
可以益于理矣为益之美莫美于迁善改
过迁善改过则其身日正其身日正则可
以损其事矣所谓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
而损也夫人之所以教教人日益我亦教
人教人日损故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也夫道以柔弱为用不与物争故物莫能
与之争所谓不损益之者也强梁者以暴
卷三 第 9b 页 0368-119.png
害物物亦害之故不得尽其生理所谓莫
益之或击之也吾知彼强梁为万物所恶
故以此柔弱为众教之父何以明之夫水
以至柔为用而穿于石之至坚气以无形
为体而入于物之无间是知有为之教本
于事以刚健为主无为之教本于理以柔
顺为先吾见水之攻至坚气之入无间是
以知无为之有益有为之有损也夫行多
言之教滞有为之事则有为之有损也行
不言之教通无为之理则无为之有益也
卷三 第 10a 页 0368-120.png
多言之教有为之损举天下皆是也不言
之教无为之益则天下希及之于乎知我
者希则我者贵信矣
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
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
不殆可以长久
传夫名者立身之表也有其实则身见尊
于当时名亦扬于后世苟以矫激为之不
足施于事实则名虽闻人身必弃于有道
矣货者发身之资也得所用则身以好施
卷三 第 10b 页 0368-121.png
见重货不为己而积苟以贪冒得之不能
散于仁惠则货虽满堂身必薄于有德矣
得窃名黩货之讥而亡其修身约己之道
二者孰为病乎故甚爱名者必生伪则大
伤其实矣多藏货者必招盗则厚失其资
矣故知足则不贪货知止则不贪名不贪
货则不辱不贪名则不殆夫唯如此则其
名可以长有其货可以久守矣
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
卷三 第 11a 页 0368-122.png
热清静为天下正
传夫圣人道济天下而犹虑一物不得其
所则成众务而不弊矣德充四海而不敢
介然自矜于怀则应万机而不穷矣行至
易之道而不径庭因自成之器而不雕镌
陈至当之理而不文饰夫如此则物遂其
性人尽其能天下之事不劳而自定矣究
其所以然者皆自然而胜耳犹躁作者胜
祁寒静正者胜祁暑非有心于寒暑而寒
暑不能侵之故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
卷三 第 11b 页 0368-123.png
而民自正天下之动贞夫一故清静可以
为天下正也
经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
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
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传夫天下有道之世天子则守在四夷诸
侯则守在邻国虽有甲兵无所用虽有健
马无所乘百姓顺其教化复于农桑辟污
莱以艺树粪田畴而播殖故民咸安其土
而敦其亲矣天下无道之时天子则外攘
卷三 第 12a 页 0368-124.png
四夷诸侯则外侵邻国故兵甲动于境内
戎马驰于四郊百姓困于力役失其本业
桑梓尽于樵薪荆棘生于陇亩民咸去其
乡而叛其君矣于乎无道之君毒痛天下
原其所以其恶有三心见可欲非理而求
故罪莫大焉求而不已必害于人故祸莫
大焉欲而必得其心愈炽故咎莫重焉然
自非圣人不能无欲欲则不能无求求而
不知足祸之甚者也于乎未有多求而多
得之者故求而知足者其求必寡则易供
卷三 第 12b 页 0368-125.png
故其求常足矣
经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其出
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
名不为而成
传夫圣人之为治也必推其身心以及于
天下故当食而恩天下之饥当衣而思天
下之寒爱其亲以及天下之老爱其子以
及天下之幼夫如此不俟出户而天下可
知矣夫圣人之治也必反诸身心以合于
天道故己好生则知天道之生万物也己
卷三 第 13a 页 0368-126.png
成务则知天道之成四时也己乐善则知
天道之与善人也天以悬象示其道圣人
亦以身心合于道又安用窥牖而后见天
道哉夫不能反推于身心而嚣嚣然自以
天下为己任劳其神苦其形孜孜矻矻有
为于天下之事者吾见其不能为治矣何
者夫天下之事一日万机不能秉要执本
而务治其末则形神劳矣夫神大劳则竭
形大劳则弊形神俱劳则危殆及之矣徒
勤劳于末流竟不得其万一是以其出弥
卷三 第 13b 页 0368-127.png
远其知弥少故记曰欲治天下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先治其家欲治其家先治其身
欲治其身先治其心欲治其心先诚其意
故君子不诚无物皆反推于身心之谓也
夫不行天下而能察知人情不见天象而
能名命天道则不为勤劳之事而能成乎
至治反推身心故也孔子曰唯天为大唯
尧则之又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此之
谓也
经为学曰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
卷三 第 14a 页 0368-128.png
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
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传夫为学者博闻多识以通于理故日益
为道者秉要执本以简于事故日损夫理
明则事定故学之日益实资道之日损也
夫浊于乱政静之可以徐清故损之在渐
不可顿去则损之又损之也安于弊俗动
之可以徐生故损之至乎无为则能无不
为矣夫有为者缘人情而作之法制故有
事有事则民劳民劳则叛之无为者因物
卷三 第 14b 页 0368-129.png
性而辅之自然故无事无事则民逸民逸
则归之夫圣人之心常虑一物失其所将
欲救弊乱之要在于取天下人之心取天
下人之心在使其自来归之耳故为无为
事无事俗化清静则民皆乐推而不厌若
有为有事政烦民劳则百姓望而畏之故
不足以取天下之心也
经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
者吾亦信之得信矣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
卷三 第 15a 页 0368-130.png
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传圣人体道无为物感则应应其所感故
无常心然百姓之心常欲安其生而遂其
性圣人常使人人得其所欲岂非以百姓
心为心乎苟百姓有好善之心圣人亦应
之以好善其本善者吾因以善辅之苟有
不善之心吾亦因而善待之使感吾善亦
化而为善则天下无不善百姓皆得所欲
之善矣至于百姓有好信之者吾亦以此
化之则百姓皆得所欲之信而天下无不
卷三 第 15b 页 0368-131.png
信矣故圣人在天下惵惵然应于物感未
尝少息而其心浑然与天下为一未尝自
有所为故仲尼之所绝者有四谓毋意毋
必毋固毋我是以能无可无不可无为无
不为故百姓皆注其耳目于圣人若婴儿
之仰慈母圣人视之唯恐其伤也
经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
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
不避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
卷三 第 16a 页 0368-132.png
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传夫生必有死理之常也达生死之理则
能安其常苟违其常则越于生理越于生
理则陷于死地必矣然则知生有常理不
违理以存其生者十中有三人耳知死亦
常理不违理以避其死者十中亦三人耳
若乃爱其生违理而存之则反失恶其死
违理而避之则反得者亦如之何为其然
求生之厚越于生理是以动而乖常则之
于死地故善摄生者则不然知生有常理
卷三 第 16b 页 0368-133.png
则守道抱德而不厚其生知死亦常理则
乐天知命而不忧其死生死不能动其心
患难不能夺其志则陆行遇挚兽而不惊
入军冒白刃而不詟虽处患难与不遇同
何以致其然耶有心害物物亦害之有信
及物物亦信之我无心害物故兕虎无所
投其爪角有信及人故甲兵无所容其锋
刃是知生理不存于中则死地不见于前
仲尼曰忠信则水火可蹈盖近之矣
经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
卷三 第 17a 页 0368-134.png
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
而常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
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传夫物生而后畜畜而后形形而后成其
所由生者道也其所以畜者德也形其材
者事也成其用者势也万物以能生故尊
道以能畜故贵德道德以生畜之故自然
为万物所仰岂有授之爵位而后见尊贵
哉然道者真精之体德者妙物之用体可
卷三 第 17b 页 0368-135.png
以兼用用不可以兼体道可以兼德德不
可以兼道故禀其精谓之生含其气谓之
畜遂其形谓之长字其材谓之育权其成
谓之亭量其用谓之毒保其和谓之养护
其伤谓之覆此之谓大道既生之而不执
有既为之而不矜恃既长之而不宰制此
之谓玄德营魄章言人同于道德今此章
言道德同于人是以其辞同而其理通也
经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
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卷三 第 18a 页 0368-136.png
传天下万物固有所始始天下者其唯无
名乎天下万物固有所生生万物者其唯
有名乎然则无名为天下之始有名为万
物之母夫无名有名存乎体用用因体生
故复以无名为有名之母也故曰天下有
始以为天下母即道生一也夫一为道之
子道为一之母道谓真精之体一谓妙物
之用既得其体以知其用既得其用复守
其体体用冥一应感不穷然后可以无为
而治故能殁身不殆也
卷三 第 18b 页 0368-137.png
经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
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
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传兑者嗜欲所之生也门者云为之所由
也以性正情则嗜欲之原塞矣以理正事
则云为之路闭矣夫如此然后可以无为
无不为故终身不复劳也开其源而弗塞
则长其嗜欲之情通其路而弗闭则济其
云为之事如此则形神俱劳终身不可救
矣知塞兑闭门之术是见于微小也挫嗜
卷三 第 19a 页 0368-138.png
欲之锐解云为之纷是守其柔弱也守柔
弱则物不能加可谓强矣见微小则事不
能昏可谓明矣明者内景谓体也光者外
照谓用也出应于事反归于理是以用归
体故曰用其光复归其明也以用归体则
与道合道用柔弱嗜欲不生故能驰骋云
为而不为万物所害若嗜欲不除强梁于
事事烦则害理是自贻其灾殃故能以见
微守柔为用即是密用真常也
经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
卷三 第 19b 页 0368-139.png
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
彩带利剑餍饮食资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
也哉
传老氏言若吾嚣然略无知道之心始欲
希于当世则唯所行之为务务其苟合于
当世也使我介然微有知常之明方将行
于大道则唯所施而是畏畏其不合于大
道也夫大道之云犹亨衢也亨衢平易无
往不达以其大直不患小迂而世人欲速
由于捷径是以崎岖迷惑不达所趋故圣
卷三 第 20a 页 0368-140.png
人病之慎所施教畏其导民于邪路终不
合于大道焉噫入其国其政教可知也观
朝阙甚修除墙宇甚雕峻则知其君好土
木之功多嬉游之娱矣观田野甚荒芜则
知其君好力役夺民时矣观仓廪甚空虚
则知其君好末作废本业矣观衣服多文
彩则知其君好淫巧蠹女工矣观佩带皆
利剑则知其君好武勇生国患矣观饮食
常餍饫则知其君好醉饱忘民事矣观资
货常有馀则知其君好聚敛困民财矣凡
卷三 第 20b 页 0368-141.png
此数者皆盗用民力以为夸毗故谓之盗
夸盗夸者非有道之治也然则盗用之云
阴取之而民不知也所谓唯施是畏其在
此乎
经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馀修之乡
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
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
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以此
卷三 第 21a 页 0368-142.png
传善建者以道镇国本则深根固蒂而不
可挺拔善抱者以德怀民心则无绳约而
不可解脱夫如此则子孙享祚长久故祖
宗祭祀无辍绝也故脩道于身则其德用
淳真修道于家则其德行有馀修道于乡
则其德教久长脩道于国则其德化丰大
修道于天下则其德施周普故以治身之
道反观吾身心身心能体于道则德乃真
矣以治家之道反观吾家人家人能睦于
亲则德有馀矣以治乡之道反观吾乡党
卷三 第 21b 页 0368-143.png
乡党能信于友则德乃长矣以治国之道
反观吾国民国民能遂其生则德乃丰矣
以治天下之道反观吾天下之人天下之
人能无欲则德乃普矣吾何以知天下国
家以及身心之然哉以此反观之乃知耳
易曰观我生观民也其是之谓乎
经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
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
而䘒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知和
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
卷三 第 22a 页 0368-144.png
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传夫至人性含淳厚情无嗜欲泊然未兆
有如赤子赤子者无心害物物亦无心害
之故蜂虿虺蛇经之而不蠹螫攫鸟猛兽
遇之而不搏据虽筋骨至弱而拳握甚固
虽情欲未萌而阳德自作虽终日啼呼而
声无嘶嗄皆以纯精不散和气常存故能
至此耳至人之德神矣又何以异于此乎
故能知婴儿之和柔而法之乃德之常也
能知和柔为常德而用之乃心之明也夫
卷三 第 22b 页 0368-145.png
生为常理德之大也能顺常理福之首也
苟厚其生而益其福既失常理必致凶灾
故益生曰祥也志能动气气能动志以心
任气气盛心强故心使气曰强也夫物之
壮者必至于老心之强者必至于暴道以
柔弱为用故强壮者谓之不道知其不道
则可早已易曰不远复无祇悔此之谓也
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
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
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
卷三 第 23a 页 0368-146.png
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
下贵
传知道者以心而不以辩谭道者以辩而
不以心故大丈夫去彼辩说取此心悟塞
其嗜欲之端闭其云为之路挫俗情之锋
锐解世故之纷糺上和光而不皦下同尘
而不昩是谓微妙玄通与物大同者也上
交于道而不謟故不可得而亲昵下交于
器而不渎故亦不可得而疏隔澹泊无欲
故不可得而利诱卑顺不争故亦不可得
卷三 第 23b 页 0368-147.png
而陷害处上而不重故不可得而贵宠处
卑而不污故不可得而鄙贱道德自尊非
人使然此所以为天下之至贵
经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
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
利器国家滋昏民多智慧邪事滋起法令滋
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
民自朴
传夫正名则不滥可以治国矣奇谋则不
卷三 第 24a 页 0368-148.png
穷可以用兵矣二者才足救患而已非可
久可大者也将欲可久可大者莫过于取
天下之心夫唯取天下之心莫过于无事
及其有事则不足以取天下之心矣吾何
以知其如此哉夫天下有事则多其禁忌
避讳将以治万民也万民以其有事不得
安其业故弥贫百姓有欲则多其利用器
具将以助国家也而国家以其有欲不得
静其治故滋昏民多智慧欲以防狡猾狡
猾益有以欺之故邪事滋起法令滋彰欲
卷三 第 24b 页 0368-149.png
以防奸宄奸宄愈得以取之故盗贼多有
此皆不塞其源而务壅其流故其弊愈益
而不可止既此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人之
心是知唯无事者则可以取天下之心矣
故老氏举圣人之言云者以示不敢自专
其所举之言盖三坟之文也老氏为周柱
下史遍观上世之遗书故举其言以證其
必然耳传序云弥纶黄帝盖此类也我无
为则人遂其生故其俗自化我无事则民
复其业故其家自富我好静则人保天真
卷三 第 25a 页 0368-150.png
之性故其事自正我无欲则人绝夸企之
情故其质自朴苟有事有欲而望致民于
富寿之域吾未见其可也
经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迷其日固以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
而不耀
传夫有道之君闷闷然以宽大含容为政
民皆乐其生而遂其性故淳淳然归于朴
卷三 第 25b 页 0368-151.png
厚无德之君察察然以聪明苛急为政民
皆失其业而丧其本故缺缺然至于凋弊
则闷闷之政世人为之慢政而其民实乐
察察之政世人谓之能政而其民实弊亦
犹世之所谓祸者莫不畏恶之以其畏恶
之则福立其中矣世之所谓福者莫不喜
好之以其喜好之则祸藏其间矣虽祸福
相因莫知所极考其善恶岂无正耶夫政
宽民淳可谓正道祸中生福可谓善训而
世人之迷其日固久知正道而不遵反为
卷三 第 26a 页 0368-152.png
奇邪闻善训而不信复为妖孽斯至人之
所叹也是以圣人以大方为德而无所割
正以至廉为行而无所刿伤以大直为心
而无所肆讦以天光为用而无所炫曜此
所谓闷闷之政岂同于察察之治乎
道德真经传卷之三
卷三 第 26b 页 0368-15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