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传(一)--陆希声卷一

卷一 第 120115c 页
卷一 第 1a 页 0368-010.png
道德真经传卷之一
    吴郡陆希声传
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
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传夫道者体也名者用也夫用因体生而
 体本无用名因道立而道本无名体本无
 用则用无不可故曰可道所可道者以体
 当用耳以体当用是物之理非道之常故
卷一 第 1b 页 0368-011.png
 曰非常道也道本无名则名无不可故曰
 可名所可名者以名求体也夫以名求体
 是物之变非名之常故曰非常名也始所
 谓道者常道名者常名非可道之道可名
 之名何则常道常名不可道不可名唯知
 体用之说乃可玄通其极耳然则体道者
 皇顺物之理也用名者帝适物之变也顺
 理适变而下及其上者王故上得之为神
 中得之为圣下得之为哲偏得之为贤才
 无所得为众人所谓无名者道之体动静
卷一 第 2a 页 0368-012.png
 之先也有名者道之用善恶之元也体为
 名本故能离动静原之则天地之始也名
 因用立故能生善恶极之则万物之母也
 故皇者守无名而帝者行有名守无名故
 无为而无不为行有名故为之而无以为
 皇者顺物之理因其无欲而守以清静故
 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谓静以照理微妙
 玄通者也帝者适物之变因其有欲而行
 以节文故曰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谓动以
 照事殊涂同归者也所谓此两者言始与
卷一 第 2b 页 0368-013.png
 母也即无名有名之术也同于体而异于
 用者也玄也者事理俱照者也能知夫无
 名之术微妙玄通有名之术殊涂同归静
 以制变动以归根动静不殊则事理玄会
 矣夫事理玄会则物不能累故退藏于密
 吉凶与民同患鼓天下不与圣人同忧斯
 至神之赜也出则为众入则为妙未有不
 由斯道也
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
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
卷一 第 3a 页 0368-014.png
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
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
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传夫人之所谓美恶皆生于情以适情为
 美逆情为恶以至善不善亦然然所美者
 未必美所恶者未必恶所善者未必善所
 不善者未必不善如此者何情使然也夫
 人之性大同而其情则异以殊异之情外
 感于物是以好恶相缪美恶无主将何以
卷一 第 3b 页 0368-015.png
 正之哉在乎复性而已向则情之所生必
 由于性故圣人化情复性而至乎大同所
 谓有无之相生者情性也情性之相因犹
 难易之相成也夫为治者以情乱性则难
 成以性正情则易成所谓长短之相形者
 美恶也美恶之相夺犹高下之相倾也所
 谓音声之相和者善不善也善不善之相
 资犹先后之相随也于平世之多故由此
 六者天下所以不治万物莫得遂性圣人
 将复其性先化其情善者因己善不善者
卷一 第 4a 页 0368-016.png
 吾亦因而善之使善信者因己信不信者
 吾亦因而信之使信故用无弃物教无弃
 人使在物无恶在人无不善而天下不治
 者未之有也易曰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此
 之谓也是以圣人体无名则无为而事自
 定用有名则不言而教自行使万物各遂
 其性若无使之然者如天地之生万物而
 不有其用如百工之为器用而不恃其成
 如四时之成岁功而不居其所夫唯如此
 是以其道可常其名不去也
卷一 第 4b 页 0368-017.png
经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
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
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
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传夫情所贵尚则物徇其欲徇则生伪伪
 则生奸故尚贤则争夺之心萌贵货则盗
 贼之机作夫唯以性正情者不见贵尚之
 欲从事于道而无奸伪之心故圣人之治
 人也散有馀之货所以虚贪盗之欲心粪
 甚芜之田所以实饥民之腹胃不尚争能
卷一 第 5a 页 0368-018.png
 之贤以弱其志意不劳兵役之力以强其
 筋骨常使天下之民无知于知无欲于欲
 虽有知其贵尚者亦不果于所行以兵不
 敢为也为无为者用有名而体无名则天
 下莫不臻于治矣
经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
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
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传道以真精为体冲虚为用天下归之未
 尝盈满万物宗之渊深不测得其用则可
卷一 第 5b 页 0368-019.png
 以挫俗情之锋锐解世故之糺纷得其体
 则可以上和光而不皦下同尘而不昩虽
 湛兮不可得窥而绵绵乎若存故前称或
 似而后言似或吾终不能知其所始象若
 先天地而生焉
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
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传万物资天地而生天地无取于万物也
 百姓仰圣人而治圣人无假于百姓也犹
卷一 第 6a 页 0368-020.png
 刍狗因神明而成神明无用于刍狗也夫
 唯无用则无私无私则无恩是以天地无
 恩而大恩生圣人不仁而大仁成故百姓
 不辞德于圣人万物不谢生于天地何以
 知其然哉吾观天地之间犹橐籥之无心
 也橐籥无心故其声不屈其气愈出天地
 无心故生成而不息故为治不至多言多
 言而无敬则动而数穷矣未若处无为之
 事行不言之教此为抱道之实保生之质
 乃守中之术也
卷一 第 6b 页 0368-021.png
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
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传谷者象道之体神者况道之用体真用
 妙应物不穷故曰谷神不死夫唯谷神不
 死则可以尽天地之体用玄者天之体也
 牝者地之用也体玄而用牝圣人之术也
 故曰是谓玄牝焉夫玄牝之术乃阴阳开
 阖变化不侧者也开阖即阴阳之道阴阳
 乃乾坤之本故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
 根绵绵乎不知所终极其体而不亡其用
卷一 第 7a 页 0368-022.png
 不劳此谓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者也
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
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
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传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故能长存不毁
 恒久不已圣人养百姓而不自养故其教
 长久与天地相似是以不敢为天下先则
 乐推而不厌不敢有其身则殁身而不殆
 诚以其不私于身而后能有天下也
卷一 第 7b 页 0368-023.png
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
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冶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传从道之人无所不善故谓之上善夫水
 常处污下不与物争故万物莫不得其利
 盖近于道矣故上善之人若此水德其居
 世若水之在地其用心若水之渊回其施
 与若水之润泽其言语若水之信实其为
 政若水之清静其行事若水之任器其变
 动若水之应时夫唯常处污下故人莫得
卷一 第 8a 页 0368-024.png
 而挫夫唯不与物争故物莫与之争易曰
 谦者德之柄水得之矣
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
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传持大器而满盈虽惧之不如早止居大
 位而亢极虽忧之不如早退揣势利而锐
 意虽得之不可求保贪金玉而满堂虽有
 之莫能长守贵而骄则得其祸富而骄则
 益其过骄生乎心咎自于己岂可怨天尤
卷一 第 8b 页 0368-025.png
 人乎故有道之士功成不居名遂不留退
 身以全其归让位以免其危若四时之运
 寒暑代谢而万物以成岂非天之道乎
经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制柔能如婴
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
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
谓玄德
 传载犹夫也发语之端也夫魄者生之始
 一者道之子营其始抱其子则神与形不
卷一 第 9a 页 0368-026.png
 相离矣专其冲和之用致其柔静之志则
 性与气如婴儿矣洗心遗照何思何虑则
 道与德无疵病矣爱民如赤子治国如小
 鲜人各自正则可以无为矣顺天应变一
 阖一辟物当自化则可以守雌矣道不昏
 昩德乃旁行百姓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则可以无知矣上三者可以修身下三者
 可以治国所谓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天
 下其德乃溥夫如此乎乃可以生成万物
 畜养百姓矣唯能生之而不执有能为之
卷一 第 9b 页 0368-027.png
 而不矜恃能长之而不宰制则道之用被
 于物深矣故谓之玄德
经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
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
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传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者以无为其用器者以有为其利然则
 有之所利利于无无之所用用于有故车
 有辐毂以象天室有户牖以象地车室之
 所以全其利常在于空虚之处耳岂非天
卷一 第 10a 页 0368-028.png
 地之间其犹橐籥之谓平至于蜒埴以为
 器实资于水火而后利用之理可得而言
 犹圣人成器长必本于道德而后教化之
 术可得而行也是以蜒埴之器象之于人
 处乎天地之间以明道器之际也
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
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
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传目不睹无体之礼谓之盲耳不闻无声
 之乐谓之聋口不食大道之味谓之爽此
卷一 第 10b 页 0368-029.png
 三病之所生皆以五色五音五味之所惑
 惑于外则迷于内故圣人病之圣人所以
 不病以其病病耳于乎欲之盛者莫大于
 禽荒作之则心若病狂货之重者莫甚于
 满堂守之则行有所妨将去其行妨则如
 勿多藏将治其狂病惟克念作圣是以为
 腹则知止足不为目则不见可欲故去彼
 大惑取此玄德
经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
卷一 第 11a 页 0368-030.png
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
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
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传宠辱者荣悴之恒情若惊者得失之常
 心也夫道德充于内则外物不能移故宠
 辱之来心未尝动斯士之上也如内不自
 得外感于物情存乎宠辱得失皆若惊此
 其次也以心之所动异于震惊故谓之若
 耳夫高必以下为基辱必以宠为本故辱
 之与宠犹响之寻声福兮祸所伏宠兮辱
卷一 第 11b 页 0368-031.png
 所倚声发则响应宠至则辱随俗情趋末
 则惊辱而不惊宠道心观本故惊宠而甚
 于辱故曰宠为下者言宠为辱本所以偏
 可惊也始言宠辱若惊犹似齐至后独以
 宠为下而得失若惊者明以惊宠为本也
 且大患者吉凶之事有身者大患之本是
 以执有其身则有大患故知贵其身者乃
 贵大患也嘻贵彼大患惑已甚矣语常情
 之迷复犹未及于贵身故言贵患若身讥
 其贵身之甚也夫世之所谓吉者富贵庆
卷一 第 12a 页 0368-032.png
 赏也常患于失之世之所谓凶者贫贱刑
 罚也常患于得之患得之患失之则忧之
 矣故天下之忧患莫大于吉凶圣人以百
 姓心为心故亦以吉凶为忧患然忧患之
 本皆由于身世人孰有我身不冥于物群
 分类聚爱恶相攻吉凶既生忧患斯作至
 人体道无己与物皆宜和光同尘长而不
 宰故虽与民同患不与圣人同忧若夫以
 得失动其心物我存乎怀则宠辱不暂宁
 吉凶未尝息安足为天下之正居域中之
卷一 第 12b 页 0368-033.png
 大乎唯能贵用其身为天下爱用其身为
 天下者是贵爱天下非贵爱其身也夫如
 此则得失不在己忧患不为身似可以大
 位寄托之犹不敢使为之主而况据而有
 之哉此大道之行公天下之意也
经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
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
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
卷一 第 13a 页 0368-034.png
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传视之可见者色也听之可闻者声也搏
 之可得者形也天地万物皆有之唯道在
 天地万物之间非色声与形故不可以耳
 目手足得然以非形能形形色色而声声
 故强名之曰希夷微而复非诘责之可得
 则混此三者谓之为一上有日月齐照而
 其光不皦下与瓦砾同寂而其明不昩绳
 绳然运行不绝不可得而名之虽千变万
 化复归于无物然道体真精本非无物但
卷一 第 13b 页 0368-035.png
 不可以视听搏执而得耳故谓之无质之
 状无形之象言其状则忽然若无言其象
 则恍然若有莫知其始故迎之不见其首
 莫知其终故随之不见其后唯能执古无
 为之道御今有为之名者乃可以遗淳反
 朴复于太古之初矣能知太古之初淳朴
 之性斯乃大道之纲纪教化之都要也
经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
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
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
卷一 第 14a 页 0368-036.png
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
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故能弊不新成
 传夫德用微妙道体玄通以其深隐难知
 是以强为之象其进也豫然若涉川之无
 涯其止也犹然若畏邻之有知其肃也俨
 然若宾主之在观其舒也涣然若春冰之
 方泮其质敦兮若材之尚朴其器旷兮若
 山之有谷其心浑兮若水之处浊斯皆善
 为士者道德之形容故众人莫得而识也
卷一 第 14b 页 0368-037.png
 孰能从世俗之混浊而澄静之使其流徐
 清乎孰能即世俗之宴安而发动之使其
 教徐生乎唯能深识玄妙消息盈虚者乃
 可以保持此道合天之行耳夫唯其德不
 盈其道不倾从其浊而致其清即其安而
 观其生者然后可因弊而能致治不必取
 新而后化成也
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
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
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
卷一 第 15a 页 0368-038.png
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传致虚玄而妙极者有德之用也守静专
 而笃实者得道之体也其用无方故万物
 并作其体湛然以观其复雷在地中者天
 地之复也动在静中者圣人之复也复其
 见天地之心乎天地以圣人心为心也故
 凡物芸芸复则归于根庶事靡靡复则归
 于理理者事之源也静者动之君也性者
 情之根也夫人生而静天之性感物而动
 人之情情复于性动复于静则天理得矣
卷一 第 15b 页 0368-039.png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故能穷天之理
 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知天之
 命故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也自天命而
 观之则万物之性可见矣故曰天命之谓
 性性命之极谓之至赜然则性命之理由
 赜而生也故能率其性则入于赜矣赜可
 以通理通理之谓道能修其道则复于性
 矣可以接物接物之谓教故曰率性之谓
 道修道之谓教然则继可传之教者在于
 善成可常之道者在乎性至赜之体深不
卷一 第 16a 页 0368-040.png
 可识仁智则滞于所见百姓则用而不知
 故体道君子盖亦希矣故曰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
 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
 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
 忧盛德大业至矣哉此仲尼极言道德之
 奥性命之赜也夫道之所以为常者以其
 善应万物而万物不能累也唯能知道之
 常则能常善救物而不为万物所累其用
 也微其理也彰故能知其常则谓之袭明
卷一 第 16b 页 0368-041.png
 矣不知救物之善道乃欲妄作于法教者
 则天下之民斯被其害矣唯能知夫常道
 明于善救则如天地之覆载无所私于万
 物故百姓归而往之推而戴之乃可以合
 道之常而终身无吝也
经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
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其贵言功成事遂百
姓谓我自然
 传太古有德之君无为无迹故下民知有
 其上而已谓帝力何有于我哉德既下衰
卷一 第 17a 页 0368-042.png
 仁义为治天下被其仁故亲之怀其义故
 誉之仁义不足以治其心则以刑法为政
 故百姓畏之刑法不足以制其意则以权
 谲为事故众庶侮之于乎心之有孚谓之
 诚言之可复谓之信诚既不孚言则不复
 而犹贵重爽言谓之诚信可乎哉道德既
 隐仁义乃彰仁义不行刑法斯作而犹尊
 尚末术谓之道德可乎哉圣人则不然执
 古御今斲雕为朴功成而不执事遂而无
 为有法无法因时为业使百姓咸遂其性
卷一 第 17b 页 0368-043.png
 皆曰我自然而然则亲誉畏侮之心皆不
 生于世矣
经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
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传夫老氏之指执古御今故辨其必然之
 理盖不得已而为之者后世不能通其意
 乃谓不合于仲尼在此与后章也于乎老
 氏之受诬久矣吾今乃阐而明之记不云
 乎大道之行也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
卷一 第 18a 页 0368-044.png
 出诸身不必为己故奸谋不兴乱贼不作
 外户不闭是谓大同当此时也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何力于
 我哉下知有之而已岂容行仁义于其间
 哉大道既隐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
 为己仁义为治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
 兄弟以和夫妇百姓亲而誉之而仁义始
 彰矣由此言之朴散为器岂非大道废焉
 有仁义耶是以仲尼兴叹于蜡宾老氏垂
 文于道论其指一也夫圣人智周万物而
卷一 第 18b 页 0368-045.png
 不以饰行慧利天下而不以示义方此之
 时人未知为智慧也远世下衰争夺滋生
 用智以行其奸用慧以贼其义然后智慧
 之术显而奸伪之迹匿矣岂非智慧出焉
 有大伪耶是以两观之诛少正卯春秋之
 书楚子虔然则仲尼之意与老氏何异至
 若父子之道天性也率天之性薰然大和
 父子相亲孰知慈孝及为外物所诱性化
 为情情生而物或间之则有离其天性者
 矣圣人修道为教以顺天下使父子交相
卷一 第 19a 页 0368-046.png
 爱而孝慈之名显矣故曰六亲不和有孝
 慈是以瞽叟顽而舜称大孝曾晰严而参
 称能养斯必然之理也岂老氏非之哉至
 如飞龙在天贤人在位股肱元首无所间
 然乃其君昏于上民乱于下然后亡身徇
 国之节著拂心逆耳之言发故曰国家昏
 乱有忠臣是以夏癸立而龙逄彰殷辛亡
 而比千显斯不得已而为之者又岂老氏
 非之耶学者能统会其旨则孔老之术不
 相悖矣
卷一 第 19b 页 0368-047.png
经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
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传夫圣智所以利物而物有因利受害者
 则反责于圣智故或者乃谓绝而弃之则
 可以利百倍矣仁义所以和民而民有因
 和得怨者则顾尤于仁义故或者复谓放
 而弃之则可以和六亲矣巧利所以资人
 而人有因资致盗者则归过于巧利故或
 者又谓绝而弃之则可息□𣀮矣夫利害
卷一 第 20a 页 0368-048.png
 之相生犹形影之相随自然之理不可灭
 也或者睹世俗衰渐之事不能达弊不新
 成之始则谓绝而弃之乃可以复于古始
 是犹恶影者不知处阴而止遂欲灭去其
 形也老氏病世人迷道已久举或者过差
 之论皆谓文教不足以致治遂欲绝而弃
 之故特云此三者以为然明非老氏之指
 也我则不然圣智者成器之长也仁义者
 群伦之美也巧利者工用之善也苟其事
 将弊吾必因而救之所谓弊不新成常善
卷一 第 20b 页 0368-049.png
 救物之道也陈救之道故令有所属在乎
 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盖因而变
 之渐而化之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矣
 于乎夫能见素抱朴则木讷而近仁矣少
 私寡欲则质直而好义矣自此以反其渐
 可知老氏之术焉有不合于仲尼者且此
 章之末在少私寡欲耳然则绝仁弃义岂
 老氏之指哉
经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
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
卷一 第 21a 页 0368-050.png
哉众人熙熙若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怕兮
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不足似无
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
也哉纯纯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似无所止众人
皆有以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传此章之深旨与前章略同夫圣人之学
 所以为道道胜则世治俗人之学所以为
 利利胜则世乱或者恶俗学之乱世因谓
 绝之则无忧遂使墙面之徒因此莫能知
卷一 第 21b 页 0368-051.png
 道老氏举其宗要而论其失得且曰夫人
 之应对均以一言言唯则人谓之恭言阿
 则人谓之慢然以慢为恭言不加多而不
 能以阿为唯遂为失礼之对亦犹世之学
 者均于为学学道则世以为善学利则世
 以为恶以利为道反念则是而不能以恶
 为善遂为乱世之事耳夫唯之与阿相较
 讵几而善之与恶相远何如今于至易之
 理可致至难之事而不能反而行之此老
 氏所以兴叹也故历陈世俗之所失正以
卷一 第 22a 页 0368-052.png
 有道之所得焉夫刑法之威世人所常畏
 也虽有道之士亦安得不畏之哉何则世
 教既衰祸乱方作淫刑以逞将及善人荒
 乎未央吁可畏也夫爵赏之庆世人所熙
 喜也得其欲也如列鼎而飨太牢遂其志
 也如登台以望春物彼有道之士亦安得
 辞之但得之泊然无所喜若赤子之未孩
 笑也处之傫傫然如不足若丧家而无所
 归也夫世俗之人尚于智力常若有所馀
 焉而有道之士复于愚弱常若有所遗焉
卷一 第 22b 页 0368-053.png
 夫岂如冥顽之人心无所知哉乃其性纯
 粹而不尚智耳夫世俗之人以昭昭然自
 显为明而有道之士独昏昏然以晦用为
 德世俗之人以察察然知奸为能而有道
 之士独闷闷然以知常为道是以其静也
 澹澹然若海之不可测其动也飂飂然若
 风之无所息众人有为莫不有所以我独
 无为似乎顽且鄙故众皆逐于末所爱哺
 其子我独反于本所贵养其母耳夫所谓
 母者道也子者一也爱哺其子者以嗜欲
卷一 第 23a 页 0368-054.png
资其神贵养其母者以清静归于道也



道德真经传卷之一





卷一 第 23b 页 0368-05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