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第 110935c 页
卷七 第 1a 页 0362-004.png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卷之七良七
登仕郎臣章安撰义
德经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御注曰域中有四大道居一焉体道之全
故可名于大无成与亏是谓大成不有其
成故若缺知化合变而不以故自持故其
用不敝此孔子所以集大成而为圣之时
臣义曰大成者言乎道也道之大成孰得
卷七 第 1b 页 0362-005.png
以见其全故若缺若缺者不见其成之谓
也成而不见其所以为成故其用不敝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御注曰充塞无外赡足万有大盈也虚以
应物冲而用之故施之不竭其用不穷良
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
臣义曰大盈者言其德也德之大盈则其
用也坎然若冲若冲则其用不穷盖有其
德而居其盈则穷矣
大直若屈
卷七 第 2a 页 0362-006.png
御注曰顺物之变而委蛇曲直不求其肆
故若屈
臣义曰曲以应变周流不居而不与物争
直物亦莫见其直而未始失其直
大巧若拙
御注曰赋物之形而圆方曲直不睹其妙
故若拙
臣义曰雕刻众形未尝有为也一无所为
而巧成在物大巧也不见其所以为而莫
睹其妙故若拙
卷七 第 2b 页 0362-007.png
大辩若讷
御注曰不言之辩是谓大辩惠施多方其
辩小矣
臣义曰言以明道也未若不言而道自明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御注曰阳动而躁故胜寒阴止而静故胜
热二者毗于阴阳而不适中方且为物汨
方且与动争乌能正天下惟无胜寒之躁
胜热之静则不杂而清抱神而静天下将
自正
卷七 第 3a 页 0362-008.png
臣义曰躁则热中热中则虽寒可胜静则
心清心清则虽热可胜惟寒与热阴阳之
气也而躁静之心胜则寒暑为之不知故
何所正也气复于一故清而不杂神抱于
一故静而不乱惟清与静致一者也故为
天下正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御注曰以道治天下者民各乐其业而无
所争粪其田畴而已
卷七 第 3b 页 0362-009.png
臣义曰有道则无欲无欲则无争故却走
马民务本而乐业故不辞贱事之作劳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御注曰强凌弱众暴寡虽疆界不能正也
臣义曰戎马生于郊则荒田莱而芜五谷
弱寡者凌暴于强众故不能正疆界则民
失其所可知矣
罪莫大于可欲
御注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人之有欲至
于决性命之情以争之罪之所起也
卷七 第 4a 页 0362-010.png
臣义曰无可无欲心之忘也有可有欲争
之始也欲而可之不得其欲则争争则乱
罪莫大也
祸莫大于不知足
御注曰平为福有馀为祸知足不辱何祸
之有
臣义曰不知足则其欲无穷故祸之至也
不可解
咎莫大于欲得
御注曰欲而得则人所咎也
卷七 第 4b 页 0362-011.png
臣义曰得其所欲则人各求得而获咎于
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御注曰人见可欲则不知足不知足则欲
得欲得则争端起而祸乱作泰至则戎马
生于郊然则知足而各安其性命之分无
所施其智巧也日用饮食而已何争乱之
有
臣义曰无厌之求天地所不能足知足乎
性分之内则无欠馀而常自足
卷七 第 5a 页 0362-012.png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御注曰天下虽大圣人知之以智天道虽
远圣人见之以心智周乎万物无远之不
察故无待于出户心潜于神明无幽之不
烛故无待于窥牖庄子曰其疾俯仰之间
再抚四海之外兹圣人所以密运而独化
臣义曰出户而知知其所可知尔窥牖而
见见其所可见尔天下之大天道之广岂
可以知知以见见乎出户则离此而有所
卷七 第 5b 页 0362-013.png
知其知能几也窥牖则即彼而有所见其
见岂远也圣人密运独化不以知知故无
所不知不以见见故无所不见天下者物
之所在使然者也天道者道之所在自然
者也其粗在物其妙在道皆不离当体而
尽夫知见何事于出何待于窥也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御注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近取诸身万
物咸备求之于阴阳求之于度数而去道
弥远所知弥少矣
卷七 第 6a 页 0362-014.png
臣义曰出则离静而之动弥远则不能求
复其初出弥远知弥少理在于是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御注曰以吾之智而知天下是谓不行而
知以吾之心而见天道是谓不见而名不
行而知不见而名夫何为哉巍巍乎其有
成功是谓不为而成
臣义曰不离当体尽夫知见何俟出户窥
牖也出户则有行窥牖则有见圣人不行
而本乎智不见而本乎心故天下之事皆
卷七 第 6b 页 0362-015.png
可得而知天道之妙皆可得而名能知能
名故不为而为成其所自成也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为学曰益
御注曰学以致其道始乎为士终乎为圣
人日加益而道积于厥躬孔子谓颜渊曰
吾见其进也
臣义曰为学所以求多闻也多闻所以穷
理故要乎进益
为道曰损
卷七 第 7a 页 0362-016.png
御注曰致道者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
而万事销忘故曰日损蘧伯玉所以行年
六十而六十化
臣义曰为道所以致虚也致虚所以尽性
故要乎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
御注曰学以穷理而该有道以尽性而造
无损之又损则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无为也寂然不动无不为也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以静则圣以动则王
卷七 第 7b 页 0362-017.png
臣义曰尽性则极乎至虚而物我忘矣忘
其所忘而命复乎泰初故无为以复道之
体无不为以尽道之用故静则圣动则王
也
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
天下
御注曰天下大物也有大物者不可以物
物而不物故能物物故取天下者常以无
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
之故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圣人体道
卷七 第 8a 页 0362-018.png
而以其真治身帝之所兴王之所起偶而
应之天下将自宾太王亶父所以去邠而
成国于岐山之下
臣义曰天下者道妙之所在神化之所为
故谓之大物谓之神器惟有道者天下之
所归而未尝以事为事也无事而事而复
乎无为故天下所以为我治及其有事则
将以力取天下而卒底于败
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卷七 第 8b 页 0362-019.png
御注曰圣人之心万物之照也虚而能受
静而能应如鉴对形以彼妍丑如谷应声
以彼巨细何常之有疏观万物而知其情
因民而已此之谓以百姓心为心庄子曰
卑而不可不因者民也
臣义曰圣人以无心为心故因时适变岂
有常哉百姓之心随时异尚圣人因之因
其时以为心故如鉴对形不将不迎示其
妍丑如谷应声不扬不抑缘其细大何以
常为
卷七 第 9a 页 0362-020.png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
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御注曰善否相非诞信相欺世俗之情自
为同异岂德也哉德善则见百行无非善
者故不善者亦善之德信则见万情无非
信者故不信者亦信之真伪两忘是非一
致是谓全德之人此舜之于象所以诚信
而喜之
臣义曰圣人之于人无不善无不信故人
从于善从于信而不敢违也盖善恶信否
卷七 第 9b 页 0362-021.png
皆本乎妄情妄见私为同异尔混一是非
则无善不善玄同信否则无信不信不善
者亦善之不信者亦信之则无弃人矣故
不善者将自善不信者将自信故谓之德
善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
御注曰方其在天下则吉凶与民同患虽
无常心而不可以不戒也故所以为己则
惵惵然不自暇逸所以为天下则齐善否
同信诞两忘而闭其所誉浑然而已
卷七 第 10a 页 0362-022.png
臣义曰惵惵恐惧貌也圣人虽无常心而
以道在天下及其应世未始不惵惵以为
戒盖有而为之不敢以易所以同民患也
所以为天下则其心浑然将以反朴复性
同乎古始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御注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故
圣人以百姓为心圣人作而万物睹故百
姓皆注其耳目百姓惟圣人之视听则圣
人者民之父母也矜怜抚奄若保赤子而
卷七 第 10b 页 0362-023.png
仁覆天下
臣义曰圣人以道浑一天下而心无异心
故百姓之于上也注耳目以闻见于道而
化于道圣人孩而视之以其心一而无事
智巧所以返朴也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御注曰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天机自
张与生俱生天机自止与死俱死生者造
化之所始死者阴阳之所变
卷七 第 11a 页 0362-024.png
臣义曰万物之生死出入乎阴阳之化机
而不能自已者也出而为阳故为生入而
为阴故为死生于此者死于彼死于此者
生于彼性无生死而自古以固存神之出
入而形有生死故曰出入生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御注曰与死生为徒者出入乎死生之机
固未免乎累
臣义曰出入于生死之机而与生俱生与
死俱死而未始相离故谓之徒十有三者
卷七 第 11b 页 0362-025.png
凿于形者有六丽于魄者有七出于形生
沦于幽阴皆与之为徒
民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御注曰贪生而背理忘生而徇利凡民之
生动之死地则其生也与死奚择
臣义曰有其形则有其生有其生则徇外
而背理至于失性动皆之乎死地而不能
全生亦以耳目口鼻四体心知之欲诱之
至于死地而不自知虽苟得其生何异于
死
卷七 第 12a 页 0362-026.png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御注曰生之徒悦生而累形死之徒趣寂
而忘身动之死地桁杨者相接也形戮者
相望也是皆不知身之为大患生之为有
涯而存生之过厚耳古之得道者富贵不
以养伤身贫贱不以利累形不乐寿不哀
夭朝彻而见独故能无古今而入于不死
不生
臣义曰知生之可乐知死之可哀者泥于
有形而以死生为累者也知其未尝生未
卷七 第 12b 页 0362-027.png
尝死者冥于一致而不以死生为累者也
惟其以死生为累故乐生而恶死以其乐
也故存生过厚而反害其生曾不知生之
为有涯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
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
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御注曰善摄生者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其
天守全其神无却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
乎万物之上而不慄故迕物而不慑物莫
卷七 第 13a 页 0362-028.png
之能伤也易曰通乎昼夜之道而出入于
死生之机者物莫不然知死生之说而超
然通乎物之所造其惟至人乎
臣义曰有生则有死者因气生精因精生
神神存以使形神亡则形蜕此涉乎生死
之域者然也善摄生者气复于初精全于
一神妙于无与道同体故其生也天行而
我未尝生其出也不忻其死也物化而我
未尝化其入也不辞上与造物者游乎一
气之混全方且以生为附赘垂疣以死为
卷七 第 13b 页 0362-029.png
决疣溃痈则谁蕲彼为形乎谁蕲彼为生
乎惟能忘其生故无死地无死地则人之
所畏者我何畏焉物亦莫能为我之累矣
为我之伤矣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
御注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职职皆
从无为殖
臣义曰道复于至无而群有待之以生
德畜之
卷七 第 14a 页 0362-030.png
御注曰物得以生谓之德
臣义曰物生于道而各得于道故畜于德
物形之
御注曰留动而生物物生成理谓之形
臣义曰万物万形各有得焉
势成之
御注曰形质既具体势斯成长短之相形
高下之相倾其势然也
臣义曰相生相成相形相倾势成之也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卷七 第 14b 页 0362-031.png
御注曰万物莫不首之者道也成而上者
德也尊故能胜物而小之所贵故物莫能
贱之孟子曰赵孟之贵赵孟能贱之非德
故也
臣义曰道为天地万物之本始故曰尊尊
则贵不足言也故道言尊德继道之后而
物莫能贱故于德言贵
道之尊德之贵莫之爵而常自然
御注曰物有时而弊势有时而倾真君高
世良贵在我不假势物而常自若也
卷七 第 15a 页 0362-032.png
臣义曰道制万物而不制于物故尊德继
于道而物莫能先故贵道不自尊也万物
之所尊德不自贵也万物之所贵其尊其
贵不蕲然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
之
御注曰别而言则有道德势物之异合而
言则皆出于道道者万物之奥也万物化
作而道与之生万物敛藏而道与之成出
乎震成乎艮养乎坤覆乎乾刚柔相摩八
卷七 第 15b 页 0362-033.png
卦相荡若有机缄而不能自已道实冒之
臣义曰夫德之畜物之形势之成皆出于
道道冒万物为万物之奥故物之出入生
成作化覆被孰有外乎道者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御注曰生则兆于动出为则效于变化长
则见于统壹道之降而在德者尔然生而
不有其功为而不恃其能长而不睹其刻
制之巧非德之妙而小者孰能与此故曰
是谓玄德
卷七 第 16a 页 0362-034.png
臣义曰有所生有所为有所长离乎道而
见乎德者也惟其能生而其功不有能为
而其能不恃能长而其宰制之迹无所见
故为德之玄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御注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
与母皆道也自其气之始则谓之始自其
生生则谓之母有始则能生生矣
臣义曰天下有始道之一而已非天地之
卷七 第 16b 页 0362-035.png
始也所谓有名万物之母是也一者有名
之始故为天下母气之始者一也物之所
自生有母道焉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御注曰道能母万物而字之则物者其子
也通于道者兼物物故得其母以知其子
臣义曰一之所起道之所以生物也得其
母则知万物为之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
御注曰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
卷七 第 17a 页 0362-036.png
卓穷物之理而不累于物达道之徼而不
失其妙则利用出入往来不穷可以全生
可以尽年而无危殆之患
臣义曰庄周曰形非道不生则万物本乎
道而一之所生也知万物皆母于一则一
不可以不守能守一则身虽殁而神不殆
塞其侃闭其门终身不勤
御注曰兑以言悦门以言出物诱于外则
心悦于内耳目鼻口神明出焉慎汝内闭
汝外不以通物为乐物无得而引之则乐
卷七 第 17b 页 0362-037.png
天而自得孰弊弊然以物为事
臣义曰兑悦于外则心有所之门开其出
则神向于动其兑塞心致一也其门闭神
致静也心一神静此所以守其母也守其
母则复乎道而无所适而不自得何勤之
有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御注曰妄见可说与接为构而从事于务
则与物相刃相靡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
功
卷七 第 18a 页 0362-038.png
臣义曰心悦于物徇妄逐末往而不返费
其神用竭劳于事以求其济愚孰甚焉以
此丧精失灵夫何以救
见小曰明
御注曰小者道之妙见道之妙者自知而
已故无不明
臣义曰小与朴虽小同故见之曰明自知
故也
守柔曰强
御注曰柔者道之本守道之本者自胜而
卷七 第 18b 页 0362-039.png
已故无不胜
臣义曰知以柔为守则知所以自胜
用其光复归其明
御注曰明者光之体光者明之用圣人之
应世从体起用则辉散为光摄用归体则
智彻为明显诸仁藏诸用如彼日月万物
皆照而明未尝亏所以神明其德者是也
臣义曰光者明之见于外者也圣人显仁
以应世光之用也藏用以复道明之复也
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卷七 第 19a 页 0362-040.png
御注曰物之化无常也惟复命者遗物离
人复归于明而不与物俱化故体常而无
患与形谍成光者异矣
臣义曰用其光而不复则以我为有而对
物之无穷光用有尽而物为身殃是自遗
其殃也惟复归其明而遗复于朴故体常
而不与物化是谓袭常真常之妙可以冥
一而不可以显取故谓之袭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卷七 第 19b 页 0362-041.png
御注曰道去奢去泰奢者淫于德泰则侈
于性施之过也介者小而辩于物介然辩
物而内以自知则深根固柢而取足于身
故唯施是畏
臣义曰忘心者可以得道忘心则无畏介
然有知行于大道则有心于道矣故于施
为不能无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御注曰道夷而径远欲速以邀近功而去
道也远矣
卷七 第 20a 页 0362-042.png
臣义曰夫道易知易行而无难者也若大
路然其夷甚矣而民好径用智巧趋速捷
以求近功故失道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御注曰尚贤使能以致朝廷之治而不知
力穑积用以成富庶之俗则徇末而弃本
非可久之道
臣义曰朝甚除则饰于外田芜仓虚则本
不恤矣饰外而弃本非持久之道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馀是谓盗誇
卷七 第 20b 页 0362-043.png
非道也哉
御注曰劵内者行乎无名劵外者志乎期
费行乎无名则惟施是畏志乎期费则服
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资财有馀以为荣
不足以为辱怙侈灭义骄淫矜夸岂道也
哉
臣义曰弃本逐末徇外伤内忘其固有而
有非其所自有忘其自贵而誇非其所自
贵是谓盗誇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