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10885b 页
卷一 第 1a 页 0360-008.png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卷之一
登仕郎臣章安撰义
道经
御注曰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
得道者亘万世而无弊德者充一性之常
存老君当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书九
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谓之经其辞简其
旨远学者当默识而深造之
臣义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命之曰道有
一未形物得以生命之曰德道本无名谓
卷一 第 1b 页 0360-009.png
之道者即人之所共由者而为言也德本
自得谓之德者即有心所同得者而为言
也惟道无垠虚湛常存惟道无体微元常
真绝于有无之域泯于彼是之居在体为
体在用为用天地虽大未离乎内秋毫虽
末待之成体万物终始出入未始不由于
此故谓之道即其自心同然皆得审乎无
假而不与物化渊乎其居而不与物迁未
尝蔽亏未尝乘驰心全乎天而无得丧之
累故谓之德道无体也无体则不涉于变
卷一 第 2a 页 0360-010.png
故亘万世而无弊德在我也在我则无待
于外故充一性而常存周衰文弊天下奔
驰于末流多骈于聪明淫僻于仁义素朴
日凿而不能朝彻见独留连乎荣辱之境
荡摩乎好恶之场至于以人灭天以故灭
命何道德之云故老君著书九九篇绝学
返朴复乎道纪深根固柢冥于泰初以道
名之常论天地万物之始母以有无之常
观至变至精之徼妙复命以体神知和以
守气道常而复乎无名德常而至乎归朴
卷一 第 2b 页 0360-011.png
皆所以明道德之常也有常而不变故谓
之经纬则错综往来故谓之变经有一定
之体常而可久之义也言意曰辞指意曰
旨惟载道之言故简而当寓道之旨故远
而明道固不可以言传也道固不可以旨
喻也求夫言迹之间固非所以得道然舍
夫言迹则道又不可得而形容惟冥于道
者契会于言意之表合乎元一而复乎真
常故曰默识而深造之噫道非有心者所
能远亦非无心者所能近默识深造是谓
卷一 第 3a 页 0360-012.png
玄同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御注曰无始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又曰
道不当名可道可名如事物焉如四时焉
当可而应代废代兴非真常也常道常名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伏羲氏
得之以袭气母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
知其始莫知其终
臣义曰道至虚也寓天下之群实而不见
卷一 第 3b 页 0360-013.png
其畛畦故无体之可言道至静也对天下
之群动而不涉于绪使故无方之可名道
不可言也托于言声之间皆道之糟粕尔
道不可名也寓于形器之域皆道之筌蹄
尔可道可名属于诸有如事物焉废兴新
故之不停如四时焉旋复代谢之不一应
理适变各可其可岂真常耶真常妙本先
天地而不弊后天地而不穷玄冥自契岂
容声哉伏羲得之以袭气母可谓既知其
子复守其母所以会道之体也其常道欤
卷一 第 4a 页 0360-014.png
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可谓既得其母以
知其子所以契道之用也其常名欤常道
常名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又
安得以新故始终议其将故曰莫知其终
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御注曰道常无名天地亦待是而后生庄
子所谓生天生地是也未有天地孰能名
之故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天地然后万物
生焉故有名为万物之母
卷一 第 4b 页 0360-015.png
臣义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故无名者气
之始也天地得我以生者也故为天地之
始有一而有名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故有名者数之起也万物得我以成者也
故为万物之母以其气始谓之始以其生
生谓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御注曰庄子曰建之以常无有不立一物
兹谓常无不废一物兹谓常有常无在理
其上不皦天下之至精也故观其妙常有
卷一 第 5a 页 0360-016.png
在事其下不昧天下之至变也故观其徼
有无二境徼妙寓焉大智并观乃无不可
恍惚之中有象与物小智自私蔽于一曲
弃有著空徇末忘本道术于是为天下裂
臣义曰在有而无谓之常无非空绝之无
见无于有尔而物物皆空故曰不立一物
乃真常之无也即无而有谓之常有非物
色之有也见有于无尔而物物具在故曰
不废一物乃真常之有也常无冥于一致
之理藏天下之至精贯通是非混一今古
卷一 第 5b 页 0360-017.png
常无而不堕于无故可以观妙常有应于
方来之事对天下之至变时物终始形器
变化错出无穷纷然不一常有而不滞于
有故可以观徼即有无之境有徼妙之观
然徼妙岂即夫有无所能尽观也哉亦曰
即其常无常有欲以观尔大智达观有无
本末泯于忘言之域是谓要妙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御注曰道本无相孰为徼妙物我同根是
非一气故同谓之玄世之惑者舍妄求真
卷一 第 6a 页 0360-018.png
去真益远殊不知有无者特名之异尔
臣义曰道以常无为体以妙有为用窅尔
无相孰观徼妙物我复乎造化之原是非
混于冲虚之气离形去智有无都泯故同
谓之玄在无而有在有而无所谓两者同
也有无相生而有无之辨著此出而异名
也玄之为色赤且黑于其方曰朔曰北之
类皆合两者故也通夫有无而同于一乃
可以语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卷一 第 6b 页 0360-019.png
御注曰素问曰玄生神易曰神也者妙万
物而为言者也妙而小之谓玄玄者天之
色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玄
之又玄所谓色色者也玄妙之理万物具
有天之所以运地之所以处人之所以灵
百物之所以昌皆妙也而皆出于玄故曰
众妙之门孔子作易至说卦然后言妙而
老氏以此首篇圣人之言相为终始
臣义曰天肇一于北玄之同也地耦二于
南神之出也神以玄生玄以神妙同夫有
卷一 第 7a 页 0360-020.png
无混然无间所谓玄也玄之又玄玄亦至
矣神由是出灵由是著妙万物而无方此
天地所以神明圣人所以无为而为而人
之灵物之昌皆尽其妙而妙皆出于玄故
曰众妙之门孔子作易托象数以示神故
至说卦然后言妙老子同有无以示玄故
以首篇言之神生于玄而玄为众妙之所
自出故终始之序如此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卷一 第 7b 页 0360-021.png
斯不善已
御注曰道无异相孰为美恶性本一致孰
为善否有美也恶为之对故曰天下皆知
美之为美斯恶已有善也不善为之对故
曰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之所美者
为神奇所恶者为臭腐神奇复化为臭腐
臭腐复化为神奇则美与恶奚辨昔之所
是今或非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则善与
不善奚择圣人体真无而常有即妙用而
常无美恶善否盖将简之而弗得尚何恶
卷一 第 8a 页 0360-022.png
与不善之能累哉
臣义曰道本无物孰有异相涉乎美恶有
相之异性本玄同孰有二致丽乎善不其
致不一古人复乎道初冥于天性适然自
得而各安其所得莫然自为而各宜其所
为何以知为也纯浇朴散离道而向于物
去性而从于心知之以心而取舍以情不
信性命而荡于私欲故美恶善否代为之
对何有已耶物之神奇臭腐系夫世之美
恶尔迭徙于化适可者贵则美恶果何辨
卷一 第 8b 页 0360-023.png
哉理之是非用舍系夫世之善否尔缘几
之会应时为当则善不善果何择哉且情
见在人其知不同各徇其私而相为彼我
则美之与恶善之与不善其环无穷矣圣
人物我玄同有无俱泯离对疑独不容声
矣季咸若神而壶子不得而相则美恶善
不善何所能累玄珠之遗而使知索之不
得则何复事知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
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卷一 第 9a 页 0360-024.png
御注曰太易未判万象同体两仪既生物
物为对此六对者群变所交百虑所生殊
涂所起世之人所以陷溺而不能自出者
也无动而生有有复归无故曰有无之相
生有涉险之难则知行地之易故曰难易
之相成长短之相形若尺寸是也高下之
相倾若山泽是也声举而响应故曰音声
之相和形动而影从故曰前后之相随阴
阳之运四时之行万物之理俄造而有倏
化而无其难也若有为以经世其易也若
卷一 第 9b 页 0360-025.png
无为而适己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天
之自高地之自下鼓宫而宫动鼓角而角
应春先而夏从长先而少从对待之境虽
皆道之所寓而去道远矣
臣义曰气者道之所运物者气之所化气
冥于无虚而常通其有见也得而像之故
谓之象阐道乎太易而象帝之所出以无
授万物之气以有成万物之形气散乎泰
始而为阴阳形离乎泰初而为天地气变
之极形之所化山岳之止海川之流五材
卷一 第 10a 页 0360-026.png
之著用群物之名言其理其形其声其数
行流散徙出入生死凡涉丽于形器之间
此六对者更出迭入而不能自止世之人
认而有之与接为构以妄为常相刃而交
相伤相靡而交相溃薾然疲役而不知所
归所以陷溺于转徙之流而不能自出也
凡天下之可名者未尝无偶也有无也难
易也长短也高下也声音之相和也前后
之相随也皆其理之必然也凡天下之可
名者莫不皆尔而未始独立也然则由美
卷一 第 10b 页 0360-027.png
而有恶由善而有不善固其理也六对之
境虽皆道之寓而妙用之所托宿然役于
绪使出离乎道可谓远矣又安得以语道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御注曰处无为之事庄子所谓无为而用
天下也行不言之教易所谓以神道设教
而天下服也为则有成亏言则有当愆曾
未免乎累岂圣人所以独立于万物之上
化万物而物之所不能累欤
臣义曰事之方来我为之对不可不为也
卷一 第 11a 页 0360-028.png
见于有为则理有成亏物之适至我为之
辨则不可无言也见于有言则理有当愆
涉于有为有言之域则孰能忘累圣人独
立万物之上事之所处教之所行而天下
因得以返常复朴玄同是非不为美恶善
不善之辨彼六对者无自而扰故未始有
言为之累也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
而不恃功成不居可谓无为而用天下者
也故曰处无为之事不尚贤不贵难得之
货不见可欲可谓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卷一 第 11b 页 0360-029.png
也故曰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
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御注曰万物并作随感而应若鉴对形妍
丑毕现若谷应声美恶皆赴无所辞也故
曰作而不辞自形自化自生自色各极其
高大而遂其性孰有之哉故曰生而不有
𩐎万物而不为戾泽及万世而不为仁覆
载天地雕刻众形而不为巧故曰为而不
恃四时之运功成者去天之道也圣人体
卷一 第 12a 页 0360-030.png
之故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认而有之亦
已惑矣故曰功成不居有居则有去古今
是也在己无居物莫能迁适来时也适去
顺也何加损焉故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臣义曰圣人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故
不从事于务物来则应应而不穷而系累
于当时不留情乎既往因时乘理惟变所
适如天运寒暑付之自然而心无积想方
万物之并作也作其自作夫复何辞随感
而应何容心哉若鉴对形不将不迎应而
卷一 第 12b 页 0360-031.png
不藏若谷应声不扬不抑洪纤不遗故曰
万物作而不辞一气之所运大巧之所范
其生出有次其终始有序动静语默劳乎
天机之所役精神心术萌乎气机之所作
天与之形散于万殊其化不同其生不一
其体之别其色之异各极其量而遂其自
然且莫知其所以然也认而有之孰能生
生故曰生而不有无为而为虽为而我何
恃也功成于天虽成而我何居也有我则
有居在己无居则物莫能迁有居则转徙
卷一 第 13a 页 0360-032.png
不常矣故曰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居而有
之天下所不与也不居而有天下所不去
也故曰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章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盗
御注曰尚贤则多知至于天下大骇儒墨
毕起贵货则多欲至于正昼为盗日中穴
阫不尚贤则民各定其性命之分而无所
夸跂故曰不争不贵货则民各安其性命
卷一 第 13b 页 0360-033.png
之情而无所觊觎故曰不为盗庄子曰削
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而天下之德始玄
同矣旅獒曰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臣义曰圣人之在宥天下也举灭其贼心
而进其独志故性正而不流情防而不驰
安于性而将与道同复制乎情而将与天
同理故皞然归于自得之场熙然乐于无
事之域三代之后道不足以胜欲静不足
以制动摩利害于荣辱之途逐夸靡于形
体之外故君子泥道执有矜揽贤行而慕
卷一 第 14a 页 0360-034.png
尚忘己小人背道返驰贾售贵货而徇逐
失身彼以贤尚而鄙我之不己若我以彼
胜而忿己之不我胜此所以起争也彼以
货贵胜我也所无我以彼矜而嫉彼之所
有此所以起盗也故名者争之端利者盗
之起向于名者失于徇外耽于利者丧于
逐末故不尚贤则民无夸跂不贵货则民
无觊觎夸跂之心忘则何争之有觊觎之
望息何盗之有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
则言行不立是非俱泯而德性同于初故
卷一 第 14b 页 0360-035.png
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异物则民不失
常不贱用物则民不背本故民乃足民足
则不为盗故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盗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御注曰人之有欲决性命之情以争之而
攘夺诞谩无所不至伯夷见名之可欲饿
于首阳之下盗蹠见利之可欲暴于东陵
之上其热焦火其寒凝冰故其心则愦乱
偾骄而不可系道至于圣人者不就利不
卷一 第 15a 页 0360-036.png
违害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则孰
为可欲欲虑不萌吾心湛然有感斯应止
而无所碍动而无所逐也孰能乱之孔子
四十而不惑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
臣义曰静而不变返冥于一德同乎泰初
神凝于太虚气葆乎冲和视物之在天下
者曾不足以摇吾之天宇其心休休焉彼
昧者五綦交战而好恶之私荡其情六凿
相攘而取舍之情流于伪目之妄见意之
妄欲日斗其心于接构之间故心为之愦
卷一 第 15b 页 0360-037.png
而天理去矣伯夷盗蹠卒死饿暴者见名
利之可欲尔焦火之热凝冰之寒蕲向得
失愦乱若此夺于可欲尔孔子之不惑孟
子之不动心知其无可欲故不惑不动何
乱之有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御注曰谷以虚故应鉴以虚故照管籥以
虚故受耳以虚故能听目以虚故能视鼻
以虚故能嗅有实其中则有碍于此圣人
卷一 第 16a 页 0360-038.png
不得已而临莅天下一视而同仁笃近而
举远因其固然付之自尔何容心焉尧之
举舜而用鲧几是矣心虚则公听并观而
无好恶之情腹实则赡足平泰而无贪求
之志岂贤之可尚货之足贵哉圣人为腹
不为目腹无择而容故也志者心之所之
骨者体之所立志强则或殉名而不意或
逐货而无厌或伐其功或矜其能去道益
远骨弱则行流散徙与物相刃相靡胥沦
溺而不反圣人之志每自下也而人高之
卷一 第 16b 页 0360-039.png
每自后也而人先之知其雄守其雌知其
荣守其辱是之谓弱其志正以止之万物
莫能迁固以执之万变莫能倾不坏之相
若广成子者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是之
谓强骨庄子曰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
无欲是谓素朴而民性得矣圣人之治务
使民得其性而已多知以残性命之分多
欲以汨性命之情名曰治之而乱孰甚矣
故常使民无知无欲
臣义曰道藏于无故虚者道之舍也物累
卷一 第 17a 页 0360-040.png
于有故实者物之积也人开其天物窦其
欲有形者形为物役有心者心为形使私
欲胜于内事物夺于外阴阳为之并毗天
和为之交丧所谓灵台太虚之室盖已柴
塞乎其中则事物之来将以通其故而应
其感岂不大谬谷以虚故应其声于无方
鉴以虚故照其形于无穷管籥以虚故能
受虚之气况心之为物摄五官以为主统
万善以为宗适感而应应而不藏要在于
虚惟虚也复乎无物合乎无始谓之抱朴
卷一 第 17b 页 0360-041.png
抱此者也谓之守一守此者也颜子进于
是矣齐心以致一致一以集虚入游其樊
至于未始有回则能尽其性而爱恶无留
情矣因其固然付之自尔心虚故也冥是
非一好恶尘累忘而心虚矣举舜用鲧尧
何容心焉以虚应之尔何好恶之累腹之
为物容而无择受而不盈气之所往物之
所化俱复于此出入终始无有纪极未始
或足也困于不足则不能无求求也不已
则殆故腹要乎实实则赡足于己而外无
卷一 第 18a 页 0360-042.png
所待贪求之念绝而平泰之福至复何利
欲之念哉好恶之累亡岂贤之跂尚也利
欲之念灭岂货之足贵也心有所之谓之
志志之强也其向无方则劳于营为弊精
神役思虑徇名逐货伐功矜能何有已也
故志要乎弱则离动而之静自有而适无
守雌以复乎无为守辱以安于至分自下
而不为高自后而不为先求复于道是谓
弱志体之所立在乎骨骨之弱也失己于
物随变流徙视彼出入为之行藏缘彼好
卷一 第 18b 页 0360-043.png
恶为之用舍与物刃靡而不知其非与物
沦溺而不知其返不能自立一至于此故
骨要乎强强则特立而有常独立而有造
全天之守而不迁于物完天之固而不丧
于人其动不殆其行也健其强不息日进
于道是谓强骨圣人之治心虚而无所分
腹实而无所求志弱而不营于外骨强而
不迁于物此所以使民无知而不累于名
无欲而不累于利全其逍遥游而于自得
之场所以返素朴也有知则心为物役故
卷一 第 19a 页 0360-044.png
多知所以残于性命之分有欲则情为物
迁故多欲所以汨性命之情知复乎无知
而无以知为欲复乎无欲而不见可欲要
在乎有常故曰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御注曰辩者不敢骋其辞勇者不敢奋其
忮能者不敢矜其材智者不敢施其察作
聪明矜机巧滋法令以盖其众圣人皆禁
而止之此所谓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九官
咸事俊乂在服岂以知为凿也行君之命
卷一 第 19b 页 0360-045.png
致之民而已
臣义曰圣人之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上以道在宥天下下以道化成于上民
之多知而复乎无知民之多欲而复乎无
欲至治之极复乎太古可谓至矣虽有知
者其辞辩其勇忮材之能察之智将安所
施自谓曰知何敢为也为之则败抑何所
容故曰不敢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御注曰圣人之治岂弃人绝物而恝然自
卷一 第 20a 页 0360-046.png
立于无事之地哉为出于无为而已万物
之变在形而下圣人体道立乎万物之上
总其成理而治之物有作也顺之以观其
复物有生也因之以致其成岂有不治者
哉故上治则日月星辰得其序下治则鸟
兽草木遂其性
臣义曰圣人游人间世应帝王而立乎事
物之上其化民成俗将以复性返朴其能
恝然无为也哉其为也出于无为非无为
也辅万物之自然生其所自生成其所自
卷一 第 20b 页 0360-047.png
成曲全乎天而无夭阏梏亡之患则无不
治矣日月星辰得其序上治也鸟兽草木
遂其性下治也上下之治如此而民至于
无知无欲而知者有不敢为治之至也如
此
道冲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御注曰道有情有信故有用无为无形故
不盈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之理偏乎阳则强或失之过偏乎阴
卷一 第 21a 页 0360-048.png
则弱或失之不及无过不及是谓冲气冲
者中也是谓太和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
馀者取之不足者与之道之用无适而不
得其中也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既以
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之体犹
如太虚包裹六极何盈之有
臣义曰道藏于太易之先以气则未见以
形则未判以质则未分孰为体哉体且无
矣孰为用哉道枢一运天机已张阴阳以
气而妙于无万物以形而显于有其终始
卷一 第 21b 页 0360-049.png
出入莫不有用而莫知其所以然而然是
道之用也充塞无外而其应无方赡足万
物而不弊于有是道之不盈也有情有信
未离乎心也谓之用盖有使之者矣道以
无心为心即彼情信在用为用故曰道用
无为无形不堕诸有也谓之不盈盖不丽
于器矣道以妙有为有即彼形为在体为
体故为不盈气散乎泰始而分阴分阳故
气者道之所运物者气之所化堕于数者
不能逃乎阴阳之机囿于形者不能出乎
卷一 第 22a 页 0360-050.png
阴阳之造故阴阳为万物之负抱而未始
或离也毗于阳则失于太过而为强毗于
阴则失于不及而为弱强而用之其刚必
折弱而用之其柔必殆冲者道之见于气
也其气均以和为冲交通而成和絪缊而
为一刚柔之用无过不及往来之变无相
乖谬两者浑一适乎太和无所往而不适
乎中冲之用也冲而用之犹彼太虚充满
六极包裹天地运量不匮酬酢无已高而
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其盈
卷一 第 22b 页 0360-051.png
也何有
渊兮似万物之宗
御注曰庄子曰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
为渊流水之审为渊渊虚而静不与物杂
道之体也惟虚也故群实之所归惟静也
故群动之所属是万物之所系一化之所
待也故曰似万物之宗然道本无系物自
宗道故似之而已
臣义曰渊者静一而流复虚一而体深其
复也不与物杂其深也不为物测游于物
卷一 第 23a 页 0360-052.png
初同乎太虚道之体也万物本乎道之所
生故道为万物之本宗矣群有之实归乎
至虚群有之动属乎至静惟虚与静所以
管摄万有而大化之所以神也万物宗于
道未始为之宗物自宗之尔故曰似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御注曰锐则伤纷则杂挫其锐则不争解
其纷则不乱和其光庄子所谓光矣而不
耀也同其尘庄子所谓与物委蛇而同其
波也内诚不解形谍成光而舍者与之避
卷一 第 23b 页 0360-053.png
席岂和其光之谓欤饰智以惊愚修身以
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岂同其尘之
谓欤圣人挫其锐则处物不伤物物莫之
能伤也解其纷则不谋乌用智不斲乌用
胶万物无足以挠其心者若是则无泰色
无骄气和而不流大同于物以通天下之
志无入而不自得也
臣义曰锐者物之利纷者事之交其锐不
挫则其利也伤其纷不解则其交也杂伤
则争杂则乱故挫其锐则浑然而全于天
卷一 第 24a 页 0360-054.png
解其纷则凝然而观其复形谍成光修身
明污未能忘我也立我为累去道远矣光
矣而不耀则其光也和于物而不乖与物
委蛇而同其波则其尘也同于物而不异
至于此则情系都忘物我玄同彼是不立
无入而不自得也
湛兮似或存
御注曰心若死灰而身若槁木之枝泰定
之中天光自照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
而神此其道欤
卷一 第 24b 页 0360-055.png
臣义曰閟道奥而弗示杜德机而不发复
乎无为游乎物初心若死灰身若槁木而
体同太虚湛然凝一窈冥恍惚而物或有
焉此温伯雪子得于目击之间也若亡而
存不形而神大圣神解不容声矣学道学
此者也传道传此者也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御注曰象者物之始见帝者神之应物物
生而后有象帝出而后妙物象帝者群物
之始而道实先之庄子所谓神鬼神帝生
卷一 第 25a 页 0360-056.png
天生地是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
得有乎出而莫见其门孰知之者故曰吾
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臣义曰自无而适有者皆丽乎物故万物
本乎道之所生自有而适无者皆复乎道
故道为万物之祖道本乎无何所自生故
曰不知谁之子物属诸有由道以生故曰
象帝之先物见于像曰象则象者生物之
始也神之应物曰帝则帝者应物之始也
象与帝群物之所始而皆本乎道之所自
卷一 第 25b 页 0360-057.png
出故曰象帝之先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