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10781a 页
卷六 第 1a 页 0357-004.png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六效六
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疏上智之士深识洞鉴闻道权则微明实
则柔弱闻斯行诸皆不懈怠故云勤而行
之尔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疏中庸之士明昩未明闻说妙道或信或
卷六 第 1b 页 0357-005.png
否谓明则若存而信奉谓昩则若亡而疑
惑未果决志故曰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疏下士识不及理闻道不信谓为虚诞则
嗤笑之亦犹章甫致贱于越人和璞见遗
于楚国故庄子云曲士不可以语于道矣
不笑不足以为道
疏至道幽玄深不可识明而若昩理反常
情下士蒙愚所以致笑若不为下士所笑
未曰精微乃是浅俗之法不足以为道非
卷六 第 2a 页 0357-006.png
代间法故为凡愚所笑是以为妙道也
建言有之
疏建立也将立言以释上士勤行之道中
士存亡之致下士大笑之由有之者指下
明道等尔
明道若昧
疏明照了也昩昏暗也谓道德行人以昩
养明遗形去智而实明了故云若昩言上
士勤行于明若昩下士不达是以笑之中
士初闻明道故若存后闻如昩故若亡尔
卷六 第 2b 页 0357-007.png
进道若退
疏进道之人内心不起外事都忘功名日
损大成若缺下士观之如似退败之尔
夷道若颣
疏夷平也颣丝之不匀者夫识心清静尘
欲不生坦然平易与物无际而外若丝之
有颣节也
上德若谷
疏言勤行之士谓之上德德用光备光备
则无不含容故云若谷尔
卷六 第 3a 页 0357-008.png
大白若辱
疏白纯净也辱尘垢也得纯净之道者晦
迹同尘故称若辱而实纯白独全备尔
广德若不足
疏言至人德无不被广也守柔用谦故常
若不足也史记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
德容貌若愚若愚不足
建德若偷
疏建立也偷盗也建立阴德之人潜修
密行如被盗窃常畏人知故曰若偷
卷六 第 3b 页 0357-009.png
质真若渝
疏真淳一也渝变改也言道德行人其德
淳一而无假饰若可渝变与物同波而和
光也
大方无隅
疏方正也隅角也夫砥砺名节以作廉隅
此为求教之人非曰大方之士磨而不磷
在涅而不淄大方也而能和光同尘不自
殊异无隅也故曰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卷六 第 4a 页 0357-010.png
疏备物之用曰器器以晚成故能成大是
以上士勤行积功而證得之于渐非一朝
一夕故曰晚成
大音希声
疏夫道能应众音大音也听之无声希声
也以况圣人开演一乘则法音广被待感
而应故曰希声
大象无形
疏夫涉形器者则滞于一方矣唯大象之
道本无形质随感而应能状众形故曰大
卷六 第 4b 页 0357-011.png
象无形尔
道隐无名
疏因其通生则强谓之道忘其功用则隐
无名氏欲明名以铭体而妙本无象则体
不可名故曰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疏此结道之功用夫叹也唯独也贷施与
也叹羡此道虽复无名无氏无形无声独
能布气施化贷施万物且成之熟之故曰
善贷且成尔
卷六 第 5a 页 0357-012.png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疏道者虚极之神宗一者冲和之精气生
者动出也言道动出和气以生于物然应
化之理由自未足更生阳气积阳气以就
一故谓之二也纯阳又不能更生阴气积
阴就二故谓之三生万物者阴阳交泰冲
和化醇则遍生庶汇也此明应道善贷生
卷六 第 5b 页 0357-013.png
成之义尔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疏言物之生也既因阴阳和气而得成全
当须负荷阴气怀抱阳气爱养冲气以为
柔和故广成子告黄帝曰我守其一以抱
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而形未尝衰是
知元气冲和群生所赖老君举此者明人
既禀和气以生则气为生本人当因柔和
守雌弱以存本也
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卷六 第 6a 页 0357-014.png
疏冲气柔弱为生之本故举王公谦卑以
敦其本孤寡不谷不善之名非尊崇之称
人所恶之而王公以为名者谦之志也王
公为风化之主存亡所系天下具瞻若不
崇尚谦柔以安社稷则物所不归故谦柔
为本以致巍巍之功也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疏故者仍上之辞也损贬毁也言王公称
孤寡以自毁损则为百姓乐推尊敬而事
之而致益也或益之而损者若王公贵宠
卷六 第 6b 页 0357-015.png
其身居上而骄则下人离散而致损也书
曰满招损谦受益斯之谓也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
疏人谓人君为政教之首一国之风系乎
一人而化故老君唱言曰人君欲行言教
以化人者当须用我冲虚柔弱之义以教
之尔
强梁者不得其死
疏强梁谓刚暴屈强之人也刚暴之人失
养生之要必自失其天命不得寿终而死
卷六 第 7a 页 0357-016.png
严仙人曰强秦以专制而灭大汉以和顺
而昌强梁失道刚武者失神生主已退安
得长存注云动与物亢物或击之亢敌也
物击之者易益卦上九爻辞云莫益之或
击之尔
吾将以为教父
疏父本也此句结修学之元老君举强梁
者亡以之为戒柔弱者全以之为劝以为
教父者父为子本言吾将此柔弱之教为
众教之本如子之父故云教父尔
卷六 第 7b 页 0357-017.png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疏夫人之正性本自澄清和气在躬为至
柔也若驰骋情欲染著代尘为声色所诱
则正性离散为至坚也
无有入无间
疏无有者谓人了悟诸法一无所有则返
卷六 第 8a 页 0357-018.png
归正性与道合同入无间矣无间道也入
谓与道同也以道为无间者明道性清静
混然无际而无间隙尔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疏吾者老君自称也此章亦通诫人君以
无为化理天下故老君云吾见众生正性
柔弱及乎驰骋奔竞则至坚强若使照了
心境则一无所有即合道矣是知清静无
为理身理国有益于人也以法推之有为
之教不及无为之有益也
卷六 第 8b 页 0357-019.png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疏至道无言物之以生圣人无为化之以
清即不待立言然后成教天下希及之者
言九流百氏希有能及无为之教者又云
自非体道之君莫之能及故曰希之尔
名与身孰亲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
疏此以名较量身也孰谁也详问云夫以
卷六 第 9a 页 0357-020.png
矜徇功名保养身命两者既异谁可与全
真保年之道为亲乎伤代人不能忘名以
存身尔
身与货孰多
疏多者可贵重之意也言身与货两者既
别谁可多贵邪云此者欲令悟身为多不
贵于货可也注云掷玉毁珠者庄子外篇
之辞尔
得与亡孰病
疏此总问上二句得名货与亡名货谁为
卷六 第 9b 页 0357-021.png
病也得名货则亡身存身则亡名货历然
殊致为病可知而迷倒之徒莫之先觉故
后文详答之尔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疏此二句总答前问甚爱必大费者此答
名与身孰亲费犹损也亲犹爱也甚爱名
者矫企情性损费心神所爱既甚所费弥
大矣多藏必厚亡者此答身与货孰多藏
货既多其亡亦厚剑玉贾害譬诸怀璧诗
书发冢秪为含珠唯货之损可为殷鉴矣
卷六 第 10a 页 0357-022.png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疏辱损累也殆危亡也夫不迩声名知足
也不殖财货知止也知足故名当其实而
无过分之累知止故货不多藏而无贪求
之害既不辱不殆乃可长存而久寿尔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疏凡曰学人功行大成众德圆备常自虚
卷六 第 10b 页 0357-023.png
忘有如玷缺如是则材用不穷也道德大
成之君亦复如是等天地生育之功齐日
月照临之德所成理大故曰大成然不恃
其成有如亏缺以斯为用用则无穷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疏冲虚也穷匮也此明圣人禄位充盈恭
俭自牧不为盈满故若冲虚所谓有若无
实若虚故其运用而无穷匮
大直若屈
疏直正也屈曲也前四句兼明体用此下
卷六 第 11a 页 0357-024.png
三句但出其体不书其用略文以见义类
可知也夫洁己而垢人举直而措枉小直
也不执是以辩非不正己而矫物大直也
曲随物宜故云若屈也注云直而不肆上
卷道经之文也
大巧若拙
疏矜粉绘之工骋钩绳之妙小巧也因材
致用任物成功不失其宜大巧也无所裁
割不见其功似若朴拙尔庄子称造化刻
雕众形而不为巧也
卷六 第 11b 页 0357-025.png
大辩若讷
疏合譬饰辞结绳窜句小辩也行不言之
教辩雕万物穷理尽性大辩也至言去言
无所抑扬如謇讷
躁胜寒静胜热
疏此举喻以示教也以执成者必败持满
者必倾故圣人功济天下不见成功其如
缺所以无弊位尊万乘不视成位其若冲
所以不穷也恐人不晓故寄阳气动静以
喻之躁动也胜极也言春夏阳气发于地
卷六 第 12a 页 0357-026.png
上万物因之以生阳气动极则寒寒则万
物由之以衰死明躁为死本盛为衰源喻
功成不缺者必败持盈不冲者必倾有为
刚躁者必死静胜热者谓秋冬阳气静于
黄泉之下静极则热热则和气发生也万
物因之以生生托静而起故知静为生本
亦为躁君取喻大成大满由能缺能冲所
以无弊无穷而致生尔夫能无为清静者
则趣生之本此劝人当务静以祈生不当
轻躁而赴死尔
卷六 第 12b 页 0357-027.png
清静为天下正
疏此结明前义也夫圣人有以观阳气之
进退知躁为趣死之源静为发生之本理
人事育群生持本以统末务清净之道
则可以为天下之正尔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疏却屏去也粪谓理田也天下有道谓以
卷六 第 13a 页 0357-028.png
道为理无为化行守在四夷疆埸无事不
必多贪土地以困黎元所以屏却兵革走
马之事人得俶载南亩以粪理田园也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疏郊者交也谓二国郊境之际拒守之地
也天下无用道之君则荒塞有不宾之虏
故兵戎军马生育于郊境之上谓久而不
还
罪莫大于可欲
疏犯法为罪贪求为欲言戎马生郊之罪
卷六 第 13b 页 0357-029.png
由人君贪求土地见土地可欲欲心兴动
将起贪求此罪之大者故云罪莫大于可
欲也
祸莫大于不知足
疏祸害也神不祐也夫亡败之祸缘何而
来由贪土地求而无厌不知止足致神道
不祐而婴祸害人之有过过非一途贪之
为祸祸之大尔
咎莫大于欲得
疏咎殃咎也夫贪冒之雄欲心增侈得之
卷六 第 14a 页 0357-030.png
不已而又求之非道得之则不旋踵自招
殃咎不亦宜乎可欲谓欲而未得初起贪
心罪轻于祸不知足者得而更须祸重于
罪莫甚于欲得者谓求之已得欲心尚无
厌足则咎之为过斯又甚于祸也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疏此结有道之君也言有道之君无欲广
大不贪土地固于本分而知足则为天下
乐推身安国理此知足之足乃至于让而
常足矣注云物足者非知足心足者乃知
卷六 第 14b 页 0357-031.png
足知足者谓足在于心不在于物循涯守
分虽少而多有欲无厌虽多亦少矣
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
疏有道圣君无为而理言教不出于户外
淳风自洽于寰区此可谓知理天下之道
尔又解曰人君善教天下应之以善则不
烦出户而天下可知故易曰君子出其言
卷六 第 15a 页 0357-032.png
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此之谓
也
不窥牖见天道
疏人天相应精气交通人君为政以德则
象纬以之不迷威侮五行则阴阳由其舛
候故书曰休徵则肃时两若咎徵则蒙恒
风若是知行发于己象著于天岂俟窥牖
然后见也易曰言行君子所以动天地矣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疏此明失道之君也不能处无为而恭己
卷六 第 15b 页 0357-033.png
将欲申教令以化人令出弥远既失无为
所知政理更为寡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疏此覆释不出户而知天下也无事无为
教令不出故云不行近取诸身遂知来物
故我无为而人自化岂待言教出户然后
谓之知乎
不见而名
疏此覆释不窥牖见天道也夫鹤鸣即子
和行感而天动原小可以知大审己可以
卷六 第 16a 页 0357-034.png
知物元吉所召在乎其人则太平之化可
得而言尔何必窥见然后名乎故云不见
而名
不为而成
疏此总结不出不窥之义也夫以上有所
为下必有扰今圣人凝神端扆玄默庙堂
君无为人无事百姓家给万化自成
为学日益章第四十八
卷六 第 16b 页 0357-035.png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疏为修为也损忘损也言初修学者日求
见闻以为益因益为道则忘遣功行以为
损所以者何夫为学者莫不初则因学以
知道修功而补过终则悟理而忘言遗功
而去执故注云益见闻为修道之渐盖言
其初也损功行为悟道之门盖言其终矣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疏损之者谓损为道者之功行也又损之
者谓除忘功行之心也斯乃前损忘迹后
卷六 第 17a 页 0357-036.png
损忘心心迹俱忘可谓造极则以至于无
为矣
无为而无不为
疏夫有为则有碍有碍则有所不为今既
无为无为则无碍故能无所不为也以谓
契道则应用而周普也故上卷云道常无
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
疏此劝人君行无为也取犹摄化也摄化
天下必须为无为事无事无事则下人不
卷六 第 17b 页 0357-037.png
扰无为则百姓自安以斯临莅于何不可
所言常者无为御物不可斯须离也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疏夫有事谓政令烦苛禁网凝密令苛则
人扰网密则刑烦百姓不安四方离散欲
求摄化不亦难乎故此有事不足以取天
下矣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