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一)-唐-玄宗卷四

卷四 第 110769b 页
卷四 第 1a 页 0356-128.png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四效四
   善行无辙迹章第二十七(前章明重/静为君以)
   (戒身轻天下此章明行言无滞欲令/常善救人守重静理在无为善行言)
   (贵乎忘遗首标五善之行次明善救/之慈故善下畅兼忘之训虽知下结)
   (妙要之/旨尔)
善行无辙迹
 疏此明法性清净也行谓修行也法性清
 净是曰重玄虽藉勤行必须无著次来次
 灭虽行无行相与道合故云善行能如此
 则空有一齐境心俱净欲求辙迹不亦难
卷四 第 1b 页 0356-129.png
 乎故云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疏此明善行之人不滞言教也瑕病也谪
 责也言谓教也夫善行无迹则能了言教
 不为执滞于言忘言是善言也能如此遗
 象存意理照言忘于彼言教一无病责故
 云善言无瑕谪
善计者不用筹算
 疏此明言教无滞则不异门也夫执言滞
 行辩是与非适令巧历亦不能计若能了
卷四 第 2a 页 0356-130.png
 诸法皆方便门究竟清净不生他见则无
 劳筹策算数自能深入一乘善计若斯何
 劳筹算故云善计者不用筹算
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开
 疏云此明不计异门则欲心自闭也横曰
 关竖曰楗夫善行善闭不耽不滞则心服
 清净境尘不起故云善闭虽无关楗其可
 开乎故云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
 疏此明善闭之人心与道合也结系也绳
卷四 第 2b 页 0356-131.png
 索也约束也解散也夫坐忘遗照深契道
 源于诸法中尽能不滞系心于此故云善
 结夫用绳约者绳散则约解以道结者心
 静则道冥适使万缘尽兴终能一无所染
 虽无绳索约束岂可解而散乎故云善结
 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疏是以者引下以明上也言圣人心虽凝
 寂教则流通故常用善能以救人必令释
 然而达解大慈平等无所偏隔凡是于人
卷四 第 3a 页 0356-132.png
 尽皆善诱故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疏物者通有识无识也救人善教故不弃
 人救物善心亦无弃物令动植咸遂无有
 夭伤者故云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疏袭密用也明了悟之善行救人在于忘
 遣若滞教矜有辙迹必存故虽常救人终
 使慧心无滞如此密用则悟了故云是谓
 袭明
卷四 第 3b 页 0356-133.png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疏师法也夫善人者离诸爱染则心清净
 于法无滞则教圆通取喻于水物来斯鉴
 所鉴者则形而有象能鉴者见象而无心
 善人正慧若斯故可为不善人之师法也
不善人善人之资
 疏资取也夫火有炎寒者附之闻道勤行
 必资宗匠既说先生之善须伏弟子之劳
 则不善之人善人可取以役使尔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是为要妙
卷四 第 4a 页 0356-134.png
 疏夫初地进修两存学相未能忘教故贵
 爱师资若能了其行门则学无所学师资
 之名既去贵爱之字不存然此章大宗教
 之忘遣语以渐顿不无阶级论其造极是
 法都空故前举为师为资示进修之路后
 云不贵不爱导悟證之门则明所以贵师
 为存学相学相既空自无所贵所以爱资
 为存教相于教兼忘故不爱资相忘江湖
 自无濡沬乍闻斯道凡俗不悟执学滞教
 则必以为大迷故老君格量云虽知凡俗
卷四 第 4b 页 0356-135.png
 以为大迷于道而论是谓要妙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前章明行言不/执常善所以救)
   (人此章明雌辱为行常德于焉复朴/首标知雄等三段明修行则渐造于)
   (极次云朴散下两句示造极则必有/成终云大制一句论圣功之御用以)
   (结成其/深旨)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疏知辨识也雄刚躁也雌柔静也夫物贵
 全和法求中道雄则过亢雌则卑弱俱未
 适中于善行必当缘笃以为经故知其雄
 躁则当守其雌静守其雌静亦当知其雄
卷四 第 5a 页 0356-136.png
 躁知雄守雌则可知雄守雄则败败则妨
 行故特戒守雌柔能守雌柔是谓谦德物
 所归往如水归溪矣尔雅曰水注川曰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疏知雄守雌是为善行物所归往为天下
 溪能如此者则真常之德曾不离散常德
 不散即是全和全和之人少私寡欲泊然
 未兆乃如婴儿故云复归于婴儿也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疏白昭明也黑暗昩也式法也夫能守雌
卷四 第 5b 页 0356-137.png
 静则德行昭明德虽昭明不以矜物当如
 暗昩自守淳和能如此则可为天下之法
 式矣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疏忒差忒也极穷极也知白守黑是谓德
 全德全之人可为天下法式则真常之道
 随应而用应无差忒用亦不穷故云复归
 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疏荣尊荣也辱卑辱也夫为天下法式则
卷四 第 6a 页 0356-138.png
 其德尊荣德虽尊荣常守卑辱以和为量
 无不含容如彼空谷物来斯应故云为天
 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疏朴道也虚受应物如彼谷神真常之德
 是乃圆足足则复归于朴尔夫道为德体
 德为道用语其用则云常德乃足论其体
 则云复归于朴归朴则妙本清净常德则
 应用无穷非天下之至通其孰能与于此
 者
卷四 第 6b 页 0356-139.png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疏器形器也自知雄已下论修性反德则
 复归于道此云朴散为器者明德全合道
 即能应用应用迹粗涉于形器故云朴散
 则为器也既涉形器其材用必有精粗故
 凡人用之适能独全淳朴圣人弘济则为
 群材之官长尔
故大制不割
 疏此明圣人用道也夫圣人德全大制群
 有法乾坤之施洒雨露之恩各畅其和不
卷四 第 7a 页 0356-140.png
 知其力令动植之物咸遂生成曾不割伤
 以为己用故云大制不割
   将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前章明雌/辱为行常)
   (德必归于朴此章明矜执则失神器/故不可为首标将欲下六句明宝位)
   (之有所在以戒奸乱之臣执者失之/一句示历数之不于常将警昏淫之)
   (主故物下辩物倚伏之数是/以圣人下戒人君甚泰之尤)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疏天下者大宝之位也夫皇天命帝大制
 群生必待历数在躬然后君临万宇而奸
 乱之贼凶暴之夫将欲以力取天下而为
卷四 第 7b 页 0356-141.png
 之主既诛夷之不暇何天禄之可望故老
 君戒云吾见其如此之人必不得所为之
 事已语助也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
 疏天下大宝之位所以不可力为也者为
 是天地神明之器将以永终圣德之君而
 令流布恺悌之化岂使凶暴之夫力为而
 得毒螫天下乎是知必不可为为亦必败
 此戒奸乱之贼臣也
执者失之
卷四 第 8a 页 0356-142.png
 疏人君者或拨乱反正或继体守文皆将
 昭德塞违恤隐求瘼若执有斯位凌虐神
 主坐令国乱无象遂使天道祸淫神怒人
 怨是生灾沵乱离斯作谁奉为君当失斯
 位矣此戒帝王也
故物或行或随或呴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

 疏此明凡物不常事亦倚伏也呴暖气也
 吹寒气也强壮也羸弱也载事也隳坏也
 且夫为之则败执之则失亦如凡物或行
卷四 第 8b 页 0356-143.png
 之于前或随之于后或呴之使暖或吹之
 使寒或有扶持使强或抑损之令弱或有
 引而载事或推之而隳坏且同纠缠不可
 准绳唯当以欲从人方可乐推而不厌尔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疏是以理天下之圣人睹行随之不常知
 矜执之必失故约己检身割贪制欲去造
 作之甚者去服玩之奢者去情欲之泰者
 论名数且为三目徵其实乃同其一条甚
 奢泰者皆过分尔
卷四 第 9a 页 0356-144.png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前章明矜执/则失是以去)
   (甚去奢去泰此章明兵强好还不可/果其矜伐首云以道戒臣不以兵为)
   (辅佐师之所处下明好兵则必致不/祥故善者下示不得已而方用物壮)
   (下结恃强/而必败)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疏以用也佐辅也还报也言为人臣者当
 用道化无为辅佐人主致君尧舜是曰股
 肱舞干羽于两阶修文德于四海令执大
 象而天下往太阶平而寰宇清若震耀戈
 甲之威穷黩侵伐之事亢兵以加彼彼必
卷四 第 9b 页 0356-145.png
 应之其事既好还报则胜负之事谁能预
 尅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疏师军旅也又易曰师众也夫兴师动众
 则人劳于役行赍居送则妨功害农农事
 不修故生荆棘大军之后积费既多和气
 致祥兵气感害水旱相继稼穑不生故必
 有凶荒之年以报穷兵之怨尔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疏春秋曰杀敌曰果今明杀敌者令不相
卷四 第 10a 页 0356-146.png
 侵止其为暴是知杀敌为果即止敌也老
 君曰凡事不得已而欲用兵用兵之善但
 求止杀令不为寇必不以众暴寡凌人取
 强取强则事好还报是以戒令不敢故云
 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疏夫用兵之善果于止敌止敌自矜未名
 善胜故虽止敌慎勿矜誇矜誇则伤于取
 功故虽果于止敌戒云勿伐其功伐取其
 功是则自为骄泰骄泰则乐杀故败不旋
卷四 第 10b 页 0356-147.png
 踵此为炯戒可不慎乎
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
 疏夫果于止敌者非好胜而凌人也但前
 敌来侵事不得已敢去果而不得已已止
 也用兵应敌是非求胜能如此者胜不恃
 强故云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疏凡物壮极则老兵强极则败故兵之恃
 强犹物之用壮物用壮适足以速其衰老
 兵恃强则不可全其善胜兹二事者是谓
卷四 第 11a 页 0356-148.png
 不合于道贤臣明主知其不合于道当须
 早止不为故云不道早已已止也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前章明强兵好/还不可果其矜)
   (伐此章明佳兵物或恶之不得已而/用之首则陈戒不祥明有道者不处)
   (次云胜而不美示乐杀之为非吉事/下举喻以明结以丧礼处之所以表)
   (非乐/战)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疏佳好也兵者韬略之属也祥善也器材
 器也君子进德修业必慎厥初藏器于身
 俟时而动当游心道德之囿阅思坟诘之
卷四 第 11b 页 0356-149.png
 林使光昭令名开济成务而乃有以兵谋
 韬略为好者也夫谋略之设以正为奇谋
 兵钤之书先声后实皆在乎攻战杀伐故
 为不善之材器尔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疏畜德于身是为能事既为不祥之器是
 以凡物尚或恶之况有道君子焉肯处身
 于此故云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疏左阳也右阴也阳好生阴好杀好生故
卷四 第 12a 页 0356-150.png
 平居所贵好杀故用兵所贵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疏上文云佳兵者不祥之器所以明用兵
 则尚右而好杀有道者故不处之此云兵
 者不祥之器对结上文明非君子之器君
 子以道德为材器故无不利尔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疏夫文德者理化之器兵谋者盖其辅助
 也故文则经纬天地武则克定祸乱虽天
 生五材废一不可而武功之用定节制宜
卷四 第 12b 页 0356-151.png
 是知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顺皆在乎事
 不得已而后应之谓四夷来侵王师薄伐
 所当示之以恩惠绥之以道德既同蚊蚋
 之螫故无凭怒之心推此而言以恬淡为
 上也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疏夫不能以德怀来而用兵求战胜故虽
 克胜犹必多德薄不以为美夫胜必杀故
 以胜为美者是好乐杀也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
卷四 第 13a 页 0356-152.png
 疏夫天地好生物皆含养仁人者当顺天
 德以全济为务焉可苟逞诈力以快贪残
 之人人必不附欲求得志不亦难乎故好
 乐杀人即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疏左阳而生则吉故吉事尚左右阴而杀
 则凶故凶事尚右礼记檀弓曰夫子与门
 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尚右夫子曰二
 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
 子复尚左
卷四 第 13b 页 0356-153.png
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
 疏上将主军则专杀故处右偏将为副不
 专杀故处左今左尊而右卑上将军却居
 右者言用兵之道同于丧礼尚右今上将
 军居右是以丧礼处置之尔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疏夫战而求胜必杀人众多胜而不美故
 悲哀伤泣夫人惟邦本本固邦宁今交战
 杀之故仁心恻隐为之哀泣不亦宜乎
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卷四 第 14a 页 0356-154.png
 疏夫战而获胜胜则受爵武功居右是非
 吉位故云丧礼处之但以战为不祥之器
 尔亦何必服缞扶杖然后称之为丧礼乎
 诸注此义者皆云古有斯礼寻阅坟典既
 无所据今所未安故不录也又引秦伯向
 师而哭者此乃哀败非战胜也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前章明佳兵/不祥故有道)
   (不处此章明侯王守道则万物自宾/首标无名将以明道次举守道而能)
   (降瑞始制下广其制/用譬道下将示结成)
道常无名
卷四 第 14b 页 0356-155.png
 疏应用不穷唯感所适道之常也常在应
 用其应非一故于常无名故云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疏朴妙本也语其通生则谓之道论其精
 一则谓之朴故云小尔而应用匠成通生
 一切则至大也故无敢以道为臣者尔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疏言侯王若能抱守妙本精一无为无事
 则入埏仰化四海归仁沐德饮和将自宾
 伏矣
卷四 第 15a 页 0356-156.png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疏侯王守道以致和平则无凌沵灾害地
 平天成二气交泰以相和合降洒甘露善
 瑞侯王也
人莫之令而自均
 疏莫无也天降甘露惠施无心人无命令
 自均若一亦如王侯称物平施无偏无党
 既惠化而大同自东自西亦何思而不服
 又解云言侯王守道以致善瑞则人自和
 平无烦命令自然均一尔
卷四 第 15b 页 0356-157.png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疏制御也有名者天下有名之物也既尽
 也言侯王抱守精一则天降善瑞惠化无
 心均平若一如此始能制御有名之物物
 归有道故有名之物亦尽为侯王所有矣
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疏殆危殆也侯王守道而化万物当自宾
 服则夫有名之物亦将知依止于侯王能
 依止有道之君所以无危殆之事矣故云
 知止所以不殆
卷四 第 16a 页 0356-158.png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疏此结侯王守道则天必应之故云譬有
 道之君在理天下陶以仁德则自致太平
 和气感天天瑞必应犹川谷之水而与江
 海通流尔
   知人章第三十三(前章明侯王守道/则万物自宾此章)
   (明所以宾服有道之君皆由自知自/胜自知则明了自胜则全强结以死)
   (而不亡戒令/不违天理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疏知识察也夫心与境合是以生知生知
卷四 第 16b 页 0356-159.png
 之心识察前事是名知法言人役心生智
 知前人之美恶者则俗谓之智尔若反照
 内察无听以心了心观心不生知法能如
 此者是谓明了故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疏胜人者谓以权势制胜于人如此之人
 适可谓之有力尔自胜者自能制胜其心
 使心柔弱柔弱之道物不能加故可全其
 强尔故下经云守柔曰强又曰柔胜强故
 曰自胜者强
卷四 第 17a 页 0356-160.png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疏知足在心心若知足则无贪求虽箪食
 瓢饮傲然自足可谓富矣强勉力行曾不
 懈怠自知自胜终久不渝可谓有志节矣
不失其所者久
 疏知足强力等行人所常行若不失其所
 恒即是久能行道者矣又解动不失所者
 则可以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
 疏死者分理之终亡者夭枉之数寿者一
卷四 第 17b 页 0356-161.png
 期之尽言委顺得常不失天理颓然任化
 而去者得一期之尽可谓寿矣若不鞭其
 后则生理不全单豹有婴儿之色张毅有
 丰高之贵不终天理焉得谓之寿乎故庄
 子曰天下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前章明宾服/有道之君由)
   (能自胜此章明能成光大之业皆为/法道忘功首标大道汎兮示左右略)
   (无封畛次云功成不有明小大难与/为名是以圣人下举圣人不贵其身)
   (以成光/大之业)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卷四 第 18a 页 0356-162.png
 疏汎兮者无系之貌也言道之为物非阴
 非阳非柔非刚汎然无系能应众象可左
 可右无所偏名故庄子曰夫道未始有封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疏言天地万物皆恃赖大道通生之功以
 全其生理而大道化生妙本无心虽则物
 恃以生而道不辞以为劳倦又解云物不
 辞谢于道尔功者生成之功也言大道生
 物之功备成而不以其物为己之有又解
 云道之生物德备功成其功虽成曾不名
卷四 第 18b 页 0356-163.png
 有言忘功也
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疏此声解义也云可名于小者言不可名
 小尔夫道生万物爱养熟成而不为主宰
 于彼万物常无欲心岂是道之狭小邪故
 云可名于小者言不可名小尔
万物归之不为主可名于大
 疏万物归之者归道生成之功也言万物
 归道道不为主有此万物弃而不收岂是
 道不广大故云可名于大尔言不可名大
卷四 第 19a 页 0356-164.png
 道尔既云可左可右所以非小非大非小
 非大固难与为名注云有万不同者庄子
 又也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疏言理天下之圣人布德施惠淳风偃化
 物遂生成法道忘功不自为尊大故能成
 其光大之业尔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四
卷四 第 19b 页 0356-16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