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a 页 WYG0166-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大全 春秋类
提要
等谨案春秋大全三十七卷明永乐中胡广
等奉敕撰考宋胡安国春秋傅高宗时虽经
奏进而当时命题取士实惟用三傅礼部韵
略之后所附条例可考也元史选举志载廷
祐科举新制始以春秋用胡安国傅定为功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b 页 WYG0166-0001b.png
令汪克宽作春秋纂疏一以安国为主盖遵
当代之法耳广等之作是编即因克宽之书
稍为点窜朱彝尊经义考引吴任臣之言曰
永乐中敕修春秋大全纂修官四十二人其
发凡云纪年依汪氏纂疏地名依李氏会通
经文以胡氏为据例依林氏实则全袭纂疏
成书虽奉敕纂修实未纂修也朝廷可罔月
给可糜赐予可邀天下后世讵可欺乎云云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a 页 WYG0166-0002a.png
于广等之败阙可谓发其覆矣其书所采诸
说惟凭胡氏定去取而不复考论是非有明
二百馀年虽以经文命题实则屈经以从傅
至于割傅中一字一句牵连比附谓之合题
纷纭纠结使春秋大义曰就榛芜皆广等导
其波也迨我
皇上钦定春秋直解一书于胡傅溪刻不情迂阔
鲜当之论始一一驳正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b 页 WYG0166-0002b.png
颁布学官又刋除场屋合题之例以杜穿凿笔削
微旨乃灼然复彰广等旧本原可覆瓿置之
然一朝取士之制既不可不存以备考且必
睹荒途之蒙翳而后见芟芜除秽之功必经
岐径之迷惑而后知置邮树表之力存此一
编俾学者互相参證益以见前代学术之陋
而
圣朝经训之明也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恭校上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a 页 WYG0166-0002c.png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a 页 WYG0166-0003a.png
春秋大全序论
胡氏传序
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
春秋鲁史尔
仲尼就加笔
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b 页 WYG0166-0003b.png
而孟氏发明宗旨目为天子之事者周道衰微
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
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已任而谁可五典弗惇已所当
叙五礼弗庸已所当秩五服弗章已所当命五刑非用
已所当讨故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
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
如予何圣人以天自处斯文之兴丧在已而由人乎哉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a 页 WYG0166-0003c.png
故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空
言独能载其理行事然后见其用是故假鲁史以寓王
法拨乱世反之正叙先后之伦而典自此可惇
秩上下之分而礼自此可庸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b 页 WYG0166-0003d.png
有德者必褒而善自此可劝
有罪者必贬而恶自此可惩其
志存乎经世其功配于抑洪水膺戎狄放龙蛇驱虎豹
其大要则皆天子之事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
我者其惟春秋乎知孔子者谓此书遏人欲于横流存
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远也罪孔子者谓无其位
而托二百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
不得肆则戚矣是故春秋见诸行事非空言比也公好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a 页 WYG0166-0004a.png
恶则发乎诗之情
酌古今则贯乎书之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b 页 WYG0166-0004b.png
兴常典则体乎礼之经
本忠恕则导乎乐之和
著权制则尽乎
易之变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a 页 WYG0166-0004c.png
百王
之法度万世之准绳皆在此书故君子以谓五经之有
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学是经者信穷理之要矣不
学是经而处大事决大疑能不惑者鲜矣自先圣门人
以文学名科如游夏尚不能赞一辞盖立义之精如此
去圣既远欲因遗经窥测圣人之用岂易能乎然世有
先后人心之所同然一尔苟得其所同然者虽越宇宙
若见圣人亲炙之也而春秋之权度在我矣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b 页 WYG0166-0004d.png
近世推隆王氏新说按为国是独
于春秋贡举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设官
经筵不以进读断国论者
无所折衷天下不知所适人欲日长天理日消其效使
夷狄乱华莫之遏也噫至此极矣仲尼亲手笔削拨乱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8a 页 WYG0166-0005a.png
反正之书亦可以行矣天纵圣学崇信是经乃于斯时
奉承诏旨辄不自揆谨述所闻为之说以献虽微辞奥
义或未贯通然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用夏变
夷大法略具庶几圣王经世之志小有补云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8b 页 WYG0166-0005b.png
纲领
胡氏曰学春秋者必知纲领然后众目有条而不紊自
孟轲氏而下发明纲领者凡七家今载七家精要之
词于卷首智者即词以观义则思过半矣 孟轲氏
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9a 页 WYG0166-0005c.png
膺戎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
惧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
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
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又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
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庄周
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也圣人议而不辨又曰春秋
以道明分 汉董仲舒记夫子之言曰我欲载之空
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诵其师说曰拨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9b 页 WYG0166-0005d.png
乱世反之正莫近春秋其自言曰有国者不可以不
知春秋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
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
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罪故春
秋礼义之大宗也 隋王通曰春秋之于王道是轻
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也舍则无所取衷矣又曰春
秋其以天道终乎故止于获麟 宋西都邵雍曰春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0a 页 WYG0166-0006a.png
秋孔子之刑书也功过不相掩五伯者功之首罪之
魁也先定五伯之功过而学春秋则大意立矣春秋
之间有功者未有大于四国者也有过者亦未有大
于四国者也不先治四国之功过则事无统理不得
圣人之心矣 横渠张载曰春秋之书在古无有乃
仲尼所自作帷孟子为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
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说多凿 河南程颐曰
五经载道之文春秋圣人之用五经之有春秋犹法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0b 页 WYG0166-0006b.png
律之有断例也又曰五经如药方春秋犹用药治病圣
人之用全在此书又曰春秋一句即一事是非便见
于此乃穷理之要学者只观春秋亦可以尽道矣又
曰春秋传为按经为断又曰春秋之文一一意在示
人如土功之事无大小莫不书之其意止欲人君重
民力也又曰春秋之法极谨严中国而用夷礼则夷
之韩子之言深得其旨
总论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1a 页 WYG0166-0006c.png
周子曰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子为后世王者而脩
也乱臣贼子诛死者于前所以惧生者于后也
程子曰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
争夺息道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
天道成地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乎
风气之宜不先天以开人必因时而立政暨乎三王
迭兴子丑寅之建正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道
周矣圣人既不复作有天下者虽欲仿古之迹亦私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1b 页 WYG0166-0006d.png
意妄为而已事之谬秦至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专
以智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夫子当周之末以
圣人之不复作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
春秋为百王不易之大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
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
不惑者矣先儒之论曰游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
也言不能与于斯耳斯道也惟颜子尝闻之矣行夏
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后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2a 页 WYG0166-0007a.png
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至于经世之大法
则不知也春秋大义数十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
微辞奥义时措从宜者为难知也或抑或纵或予或
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之中
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范也
夫观百物然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然后知作室之
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非上智不能也故
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其微后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2b 页 WYG0166-0007b.png
王知春秋之义则虽非禹汤尚可以法三代之治自
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得明于后世
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其
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 上古之时自伏羲尧
舜历夏商以至于周或文或质因袭损益其变既极
其法既详于是孔子参酌其宜以为百王法度之中
制此其所以春秋作也孙明复主以无王而作亦非
是但颜渊问为邦圣人对之以行夏之时乘殷之辂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3a 页 WYG0166-0007c.png
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则是大抵圣人以道之不得用
故考古验今参取百王之中制断之以义也 春秋
有重叠言者如征伐盟会之类盖欲成书势须如此
不可事事各求异义但一字有异或上下文异则义
须别 春秋之书百王不易之法三王已后相因既
备周道衰而圣人虑后世圣人不作大道遂坠故作
此一书此义门人皆不得闻惟颜子得闻尝语以四
代礼乐是也此书乃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3b 页 WYG0166-0007d.png
也 春秋之时诸侯不禀命天王擅相侵伐圣人直
书其事而常责夫被侵伐者盖兵加于己则引咎自
责或辨谕之以礼又不得免焉则固其封疆上告之
天王下诉之方伯近赴于邻国必有所直矣苟不胜
其忿而与之战则以与之战者为主责已绝乱之道
也 礼一失则为异端再失则为禽兽圣人初恐人
入于禽兽也故于春秋之法极谨严孟子言春秋作
而乱臣贼子惧韩愈言春秋谨严深得其旨 春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4a 页 WYG0166-0008a.png
谨内外之辨 春秋经不通求之传传不通求之经
春秋已前既已立例到近后来书得全别一般事
便书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观之殊失之也
胡氏曰春秋圣人倾否之书 春秋为诛乱臣贼子而
作其法尤严于乱贼之党 通于春秋然后能权天
下之事 春秋之法治奸恶者不以存殁必施其身
所以惩恶奖忠义者及其子孙远而不泯所以劝善
明类例曰春秋之文有事同则词同者后人因谓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4b 页 WYG0166-0008b.png
之例然有事同而词异则其例变矣是故正例非圣
人莫能立变例非圣人莫能裁正例天地之常经变
例古今之通谊惟穷理精义于例中见法例外通类
者斯得之矣 谨始例曰人君嗣立逾年必改元此
重事也当国大臣必以其事告于庙秉笔史官必以
其事书于策缘始终之义一年不二君故不改于柩
前定位之初缘民臣之心不可旷年无君故不待于
三年毕丧之后逾年春正月乃谨始之时得理之中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5a 页 WYG0166-0008c.png
者也于是改元著新君即位之始宜矣即位而谨始
本不可以不正为子受之父为诸侯受之王此大本
也咸无焉则不书即位隐庄闵僖四公是也圣人恐
此义未明又于卫侯晋发之书曰卫人立晋已见内
无所承上不请命者虽国人欲立之其立之非也在
春秋时诸侯皆不请王命矣然承国于先君者则得
书即位以别于内复无所承者文成襄昭哀五公是
也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齐孺子荼发之荼幼固不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5b 页 WYG0166-0008d.png
当立然既有先君景公之命矣陈乞虽流涕欲立长
君其如景公之命何以乞君荼不死先君之命也命
虽不敢死以别于内复无所承者可也然乱伦失正
则天王所当治圣人恐此义未明又于卫侯朔发之
朔杀伋寿受其父宣公之命尝有国矣然四国纳之
则贬王人拒之则褒于以见虽有父命而乱伦失正
者王法所宜绝也由此推之王命重矣虽重天王之
命若非制命以义亦将壅而不行故鲁武公以括与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6a 页 WYG0166-0009a.png
戏见宣王王欲立戏仲山甫不可王卒立之鲁人杀
戏立括之子诸侯由是不睦圣人以此义非尽伦者
不能断也又特于首止之盟发之夫以王世子而出
会诸侯以列国诸侯而上与王世子会此例之变也
而春秋许之郑伯奉承王命不与是盟此礼之常也
而春秋逃之所以然者王将以爱易储贰桓公纠合
诸侯仗正道以翼世子使国本不摇而天下之为父
子定所谓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者也至是变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6b 页 WYG0166-0009b.png
而之正以大义为主而崇高之势不与焉然后即位
谨始之义终矣万世之大伦正矣故曰春秋之法大
居正非圣人莫能脩之谓此类耳
龟山杨氏曰春秋正是圣人处置事处他经言其理此
明其用理既明则其用不难知也 春秋昭如日星
但说者断以已意故有异同之论若义理巳明春秋
不难知也
五峰胡氏曰天理人欲莫明辨于春秋圣人教人消人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7a 页 WYG0166-0009c.png
欲复天理莫深于春秋
延平李氏曰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观山水然徙
步而形势不同不可拘以一法然所以难言者盖以
常人之心推测圣人未到圣人洒然处岂能无失耶
朱子曰春秋以形而下者说上那形而上者去 春秋
皆乱世之事圣人一切裁之以天理 周衰王者之
赏罚不行于天下诸侯强凌弱众暴寡是非善恶由
是不明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夫子因鲁史而脩春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7b 页 WYG0166-0009d.png
代王者之赏罚是是而非非善善而恶恶诛奸谀于
既死发潜德之幽光是故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
人道春秋难晓据某理会来无难晓处只是据他有
这个事在据他载得恁地但自看今年有甚么事明
年有甚么事礼乐征伐不知是自天子出自诸侯出
自大夫出只是恁地而今却要去一字半字上理会
褒贬却要去求圣人之意你如何知得他肚里事
春秋大旨其可见者诛乱臣讨贼子尊王室内诸夏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8a 页 WYG0166-0010a.png
贵王贱霸而已未必字字有义也想孔子当时只要
备二三百年之事故取史文写在这里何尝云某事
用某法某事用某例耶且如书会盟侵伐大意不过
见诸侯擅兴自肆耳书郊禘大意不过见鲁僭礼耳
至如三卜四卜牛伤牛死是失礼之中又失礼也如
不郊犹三望是不必望而犹望也如书仲遂卒犹绎
是不必绎而犹绎也如此等义却自分明 春秋只
是直载当时之事要见当时治乱兴衰非是于一字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8b 页 WYG0166-0010b.png
上定褒贬初间王政不行天下都无统属及五伯出
来扶持方有统属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后来五伯
又衰政自大夫出到孔子时皇帝王伯之道扫地故
孔子作春秋据他事实写在那里教人见得当时事
是如此安知用旧史与不用旧史今硬说那个字是
孔子文那个字是旧史文如何验得更圣人所书好
恶自易见如葵丘之会召陵之师践土之盟自是好
本末自是别及后来五伯既衰溴梁之盟大夫亦出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9a 页 WYG0166-0010c.png
与诸侯之会这个自是差异不好今要去一字两字
上讨意思甚至以日月爵氏名字上皆寓褒贬如王
人子突救卫自是卫当救当时是有个子突孔子因
存他名字今诸公解却道王人本不书字缘其救卫
故书字孟子说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说得极是了又曰春秋无义战彼善
于此则有之矣此等皆看得地步阔圣人之意只是
如此不解恁地细碎 春秋初时天王尚略有战伐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19b 页 WYG0166-0010d.png
之属到后来都无了只是诸侯抗衡诸侯才不奈何
又被大夫出来做大夫才不奈何又被陪臣出来做
春秋是圣人据鲁史以书其事使人自观之以为
鉴戒尔其事则齐桓晋文有足称其义则诛乱臣贼
子若欲推求一字之间以为圣人褒善贬恶专在于
是窃恐不是圣人之意如书即位者是鲁君行即位
之礼继故不书即位者是不行即位之礼若桓公之
书即位则是桓公自正其即位之礼耳其他崩薨卒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0a 页 WYG0166-0011a.png
葬亦无意义 春秋大槩自成襄以前旧史不全有
舛逸故所记各有不同若昭哀以后皆圣人亲见其
事故记得其实不至于有遗处如何却说圣人予其
爵削其爵赏其功罚其罪是甚说话 问孟子说春
秋天子之事如何曰只是被孔子窃取在此人见者
自有所畏惧耳若要说孔子去褒贬他去其爵与其
爵赏其功罚其罪岂不是谬也其爵之有无与人之
有功有罪孔子也予夺他不得 或人论春秋以为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0b 页 WYG0166-0011b.png
多有变例所以前后所书之法多有不同曰此恶可
信圣人作春秋正欲褒善贬恶示万世不易之法今
乃忽用此说以诛人未几又用此说以赏人使天下
后世皆求之而莫识其意是乃后世弄法舞文之吏
之所为也曾谓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乎 春秋传
例多不可信圣人记事安有许多义例如书伐国恶
诸侯之擅兴书山崩地震螽蝗之类知灾异有所自
致也 问春秋传序引夫子答颜子为邦之语为颜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1a 页 WYG0166-0011c.png
子尝闻春秋之大法何也曰此不是孔子将春秋大
法向颜子说盖三代制作极备矣孔子更不可复作
故告以四代礼乐只是集百王不易之大法其作春
秋善者则取之恶者则诛之意亦只是如此故伊川
引以为据耳 四代之礼乐此是经世之大法也春
秋之书亦经世之大法也然四代之礼乐是以善者
为法春秋是以不善者为戒 问孔子有取乎五伯
岂非时措从宜曰是又曰观其予五伯其中便有一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1b 页 WYG0166-0011d.png
个夺底意思又曰春秋明王法而不废五伯之功
东莱吕氏曰孟轲氏有言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
子惧作春秋说之邪也天下所同闻也行之暴也天
下所同见也同闻同见而惧者独孔子焉是何也手
足风痹虽加笞箠顽然而不知痛无疾之人一毫伤
其肤固已频蹙惨怛中心达于面目矣人皆风痹而
孔子独无疾宜举世不惧而孔子独惧也春秋既成
而乱臣贼子惧向者不惧而今者惧果安从生哉亦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2a 页 WYG0166-0012a.png
犹风痹之人仓佗和缓疗以针石气血流注复知疾
痛疴痒之所在是知非自外至也
茅堂胡氏曰经文化工随事立义其变无穷若槩以例
观则画笔拟化工不相干涉矣能以心通触类而长
取證于本例之外则无所书而不为例也
双峰饶氏曰春秋虽因鲁史而脩之然实却是作盖赏
罚天子之事时王不能正其赏罚故春秋为之褒善
贬恶以诛乱贼是以匹夫而代天子行赏罚也此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2b 页 WYG0166-0012b.png
前古所无孔子始创为之
建安叶氏曰春秋大义如尊君而卑臣贵仁义而贱诈
力尊王室而正僭窃之类其义虽大非难见也其难
见者盖在于微辞奥义各适乎时措之宜者非深明
乎时中未易窥也或有功而抑或有罪而宥或功未
就而与或罪未著而夺或尊而退之或卑而进之或
婉其辞或章其实要皆得乎义理之安而各当其则
文质之中而不华不俚宽猛之宜而无过不及是非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3a 页 WYG0166-0012c.png
之公而无有作好作恶
丹阳洪氏曰春秋本无例学者因行事之迹以为例犹
天本无度治历者即周天之数以为度然独求于例
则其失拘而浅独求于义则其失迂而凿
可堂吴氏曰春秋为讨贼而作也始也圣人惧乱贼终
也乱贼惧圣人然则春秋之义无他亦求之两惧之
间而已矣
新安汪氏曰天者理之所出惟圣人则禀夫天理之全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3b 页 WYG0166-0012d.png
故天叙有典唯圣人能叙之天秩有礼唯圣人能秩
之天命有德唯圣人能命之天讨有罪唯圣人能讨
之孔子虽不得位然假春秋以寓王法实行天子之
事也 春秋纪事大而天地日星人伦邦国小而宫
室器币草木禽虫凡天下万物之理无不具焉能通
是经则理无不穷矣故杨子曰说理者莫辨乎春秋
胡氏曰传春秋者三家左氏叙事见本末公羊谷梁辞
辨而义精学经以传为按则当阅左氏玩辞以义为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4a 页 WYG0166-0013a.png
主则当习公谷如惠公元妃继室及仲子之归于鲁
即隐公兄弟嫡庶之辨摄让之实可按而知也当阅
左氏谓此类也若夫来赗仲子以为豫凶事则诬矣
王正月之为大一统及我欲之暨不得已也当习公
羊氏谓此类也若夫母以子贵媵妾许称夫人则乱
矣段弟也弗谓弟公子也弗谓公子贱段而甚郑伯
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当习谷梁氏谓此类也若夫
曲生条例以大夫日卒为正则凿矣万物纷错悬诸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4b 页 WYG0166-0013b.png
天众言淆乱折诸圣要在反求于心断之以理精择
而慎取之则美玉之与珷玞必有能辨之者自晋杜
预范宁唐啖助赵匡此数子者用力甚勤时有所取
虽造宫墙之侧几得其门而入要皆未见宗庙之美
百官之富者也故不预七家之列七家所造固自有
浅深独程氏尝为之传然其说甚略于意则引而不
发欲使后学慎思明辨自得于耳目见闻之外者也
故今所传事按左氏义采公羊谷梁之精者大纲本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5a 页 WYG0166-0013c.png
孟子而微辞多以程氏之说为證云
元城刘氏曰公谷皆解正春秋春秋所无者公谷未尝
言之故汉儒推本以为真孔子之意然二家亦自矛
盾则亦非孔子之意矣若左传则春秋所有者或不
解春秋所无者或自为传故先儒以谓左氏或先经
以起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
异然其说亦有时牵合要之读左氏者当经自为经
传自为传不可合而为一也然后通矣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5b 页 WYG0166-0013d.png
朱子曰春秋之书且据左氏当时天下大乱圣人且据
实而书之其是非得失付诸后世公论盖有言外之
意若必于一字一辞之间求褒贬所在窃恐不然齐
桓晋文所以有功于王室者盖当时楚最强大时复
加兵于郑郑则在王畿之内又伐陆浑之戎观兵周
疆其势与六国不同盖六国势均力敌不敢先动楚
在春秋时他国皆不及其强向非桓文有以遏之则
周室为其所并矣又诸侯不朝聘于周而周反下聘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6a 页 WYG0166-0014a.png
于列国是甚道理 左氏说得春秋事有七八分
左传国语惟是周室一种士大夫说得道理大故细
密这便是文武周召在王国立学校教得人恁地帷
是周室人会恁地说且如烝民诗大故说得好人受
天地之中以生之类大故说得细密 左传君子曰
最无意思因举芟夷蕴崇之一段是关上文甚事左
氏是一个审利害之几善避就底人所以其书有贬
死节等事其间议论有极不是处如周郑交质之类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6b 页 WYG0166-0014b.png
是何议论其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
之命以义夫只知有利害不知有义理此段不如公
羊说君子大居正却是儒者议论 孔子作春秋当
时亦须与门人讲论所以公谷左氏得一个源流只
是渐渐讹舛当初若是全无传授如何凿空撰得
问左传如何曰左传一部载许多事未知是与不是
但道理亦是如此今且把来参考问公榖如何曰据
他说亦是有那道理但恐圣人当初无此等意如孙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7a 页 WYG0166-0014c.png
明复赵啖陆淳胡文定皆说得好道理皆是如此但
后世因春秋去考时当如此区处若论圣人当初作
春秋时其意不解有许多说话择之说文定说得理
太多尽堆在里面他是恁地不是如此底亦押从这
理上来 问三传优劣曰左氏曾见国史考事颇精
只是不知大义专去小处理会往往不曾讲学公谷
考事甚疏然义理却精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说
话往往都不曾见国史 左传是后来人做为见陈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7b 页 WYG0166-0014d.png
氏有齐所以言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三家分晋所
以言公侯子孙必复其始以三传言之左氏是史学
公谷是经学史学者记得事却详于道理上便差经
学者于义理上有功然记事多误 左氏有一个大
病是他好以成败论人遇他做得来好时便说他好
做得来不好时便说他不是都不折之以理之是非
这是他大病叙事时左氏却多是公谷却都是胡撰
他去圣人远了只是想象胡说 问公谷传大槩皆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8a 页 WYG0166-0015a.png
同曰所以林黄中说只是一人只是看他文字疑若
非一手者或曰疑当时皆有所传授其后门人弟子
始笔之于书尔曰想得皆是齐鲁间儒其所著之书
恐有所传授但皆杂以已意所以多差舛其有合道
理者疑是圣人之旧 公谷二传所以异者类多人
名地名而非大义之所系 程子所谓春秋大义数
十炳如日星者如成宋乱宋灾故之类乃是圣人直
著诛贬自是分明如胡氏谓书晋侯为以常情待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8b 页 WYG0166-0015b.png
襄书秦人为以王事责秦穆处却恐未必如此须是
已之心果与圣人之心神交心契始可断他所书之
旨不然则未易言也程子所谓微辞隐义时措从宜
者为难知耳 或有解春秋者专以日月为褒贬书
时月则以为贬书日则以为褒穿凿得全无义理若
胡文定公所解乃是以义理穿凿故可观 安国春
秋明天理正人心扶三纲叙九法体用该贯有刚大
正直之气 问胡春秋如何曰胡春秋大义正但春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9a 页 WYG0166-0015c.png
秋自难理会 胡春秋传有牵强处然议论有开合
精神亦有过当处 问胡文定据孟子春秋天子之
事一句作骨如此则是圣人有意诛赏曰文定是如
此说道理也是恁地但圣人只是书放那里使后世
因此去考见道理如何便为是如何便为不是若说
道圣人当时之意说他当如此我便书这一字以褒
之他当如彼我便书那一字以贬之则恐圣人不解
恁地 二程子未出时便有胡安定孙泰山石徂徕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29b 页 WYG0166-0015d.png
观其推明治道直是凛凛然可畏春秋本是严底文
字圣人此书之作遏人欲于横流遂以二百四十二
年行事寓其褒贬恰如大辟罪人事在款司极是严
紧一字不敢胡乱下使圣人作经有今人巧曲意思
圣人亦不解作得 某平生不敢说春秋若说时只
是将胡文定说扶持说去毕竟去圣人千百年后如
何知圣人之心 问于春秋未有说何也曰春秋是
当时实事孔子书之后世诸儒学未至而各立已意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0a 页 WYG0166-0016a.png
正横渠所谓非理明义精而治之故其说多凿是也
惟伊川程子以为经世之大法得其旨矣然其间极
有无定当难处置处今不若且存取胡氏本子与后
世看纵未能尽得之然不中不远矣
茅堂胡氏曰左氏释经虽简而博通诸史叙事尤详能
令百世之下颇见本末其有功于春秋为多公谷释
经其义皆密如卫州吁以称人为讨贼之辞也公薨
不地故也不书葬贼不讨以罪下也若此之类深得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0b 页 WYG0166-0016b.png
圣人诛乱臣讨贼子之意考其源流必有端绪非曲
说所能及也啖赵谓三传所记本皆不谬义则口传
未形竹帛后代学者妄加损益转相传授浸失本真
故事多迂诞理或舛驳其言信矣然则学者于三传
忽焉而不习则无以知经习焉而不察择焉而不精
则春秋之宏意大旨简易明白者沮于僻说愈晦而
不显矣
程子曰学春秋亦善一句是一事是非便见于此此亦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1a 页 WYG0166-0016c.png
穷理之要然他经岂不可以穷理但他经论其义春
秋因其行事是非较著故穷理为要尝语学者且先
读论语孟子更读一经然后看春秋先识得个义理
方可看春秋春秋以何为准无如中庸欲知中庸无
如权须是时而为中若以手足胼胝闭尸不出二者
之间取中便不是中若当手足胼胝则于此为中当
闭户不出则于此为中权之为言秤锤之义也何物
为权义也然也只是说得到义义以上更难说在人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1b 页 WYG0166-0016d.png
自看如何 或问左传可信否曰不可全
信信其可信者耳某看春秋有两句法云以传考经
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又问公谷如何曰又次于
左氏问左氏即是丘明否曰传中无丘明字不可考
延平李氏曰春秋且将诸家熟看以胡文定解为准玩
味久必自有会心处卒看不得也伊川先生云春秋
大义数十炳如日星所易见也唯微辞奥旨时措从
宜者所难知尔更须详考其事又玩味所书抑扬予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2a 页 WYG0166-0017a.png
夺之处看如何积道理多庶渐见之
问读春秋之法朱子曰只是据经所书之事迹而准折
以先王之道某是某非某人是底犹有未是处不是
底又有彼善于此处自将道理折衷便见只是圣人
言语细密要人子细斟量考索耳 看春秋固当以
类例相通然亦先须随事观理反复涵泳令胸次开
阔义理通贯方有意味 看春秋且须看得一部左
传首尾意思通贯方能略见圣人笔削与当时事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2b 页 WYG0166-0017b.png
大意 问读左传法曰也只是平心看那事理事情
事势春秋十二公时各不同如隐桓之时王室新东
迁号令不行天下都星散无主庄僖之时桓文迭伯
政自诸侯出天下始有统一宣公之时楚庄王盛强
夷狄主盟中国诸侯服齐者亦皆朝楚服晋者亦皆
朝楚及襄公之世悼公出来整顿一番楚始退去继
而吴越又强入来争伯定哀之时政皆自大夫出鲁
有三家晋有六卿齐有田氏宋有华向被他肆意做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3a 页 WYG0166-0017c.png
终春秋之世更没奈何 问左氏传合如何看曰且
看他记载事迹处至于说道理全不似公榖要之左
氏是个晓了识利害底人趋炎附势如载刘子天地
之中一段此是极精粹底至说能者养之以福不能
者败以取祸便只说向祸福去了大率左传只道得
祸福利害底说话于义理上全然理会不得又问所
载之事实否曰也未必一一实问如载卜妻敬仲与
季氏生之类是如何曰看此等处便见得是季氏专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3b 页 WYG0166-0017d.png
鲁田氏篡齐以后之书又问此还是当时特地撰出
此等言语否曰有此理其问做得成者如斩蛇之事
做不成者如丹书狐鸣之事看此等书机关熟了少
间都坏了心术 问今欲看春秋且将胡文定说为
正如何曰便是他亦有太过处苏子由教人只读左
传只是他春秋亦自分晓且如公与夫人如齐毕竟
是理会甚事自可见又如季氏逐昭公毕竟因甚如
此今理会得一个义理后将他事来处置合于义理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4a 页 WYG0166-0018a.png
者为是不合于义理者为非亦有唤做是而未尽善
者亦有谓之不是而彼善于此者且如读史记便见
得秦之所以亡汉之所以兴及至后来刘项事又知
刘之所以得项之所以失不难判断只是春秋却精
细也都不说破教后人自将义理去折衷
临川吴氏曰子朱子云析之有以极其精而不乱然后
合之有以尽其大而无馀噫读春秋者其亦可以是
求之矣春秋化工也化工随物而赋形春秋山岳也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4b 页 WYG0166-0018b.png
山岳徙步而异状持一槩之说专一曲之见恶足与
论圣人作经之旨哉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5a 页 WYG0166-0018c.png
凡例
一纪年依汪克宽纂疏例注甲子于各年行上分在周
纪年始终于年上齐晋诸国于年下
一经文以胡氏为据而详注各传异同增损于下
一诸传以胡氏为主大字录于经后而左氏公羊谷梁
三传虽有异同难辄去取今载其全文同先儒表著
事变始终之要分注经下
一程子朱子说并三传注疏有发明经意者继三传后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5b 页 WYG0166-0018d.png
诸儒之说与胡传合而有相补益者附注胡传下文
异旨同者去之其或意义虽殊而例理可通则别附
于后
一周及列国易世嗣位齐晋秦楚大夫为政有系乎王
伯夷夏之轻重者依林尧叟例备列于十二公之首
以便观览
一胡传引用本经内前后事證不复重见止云见某传
某公某年其诸经子史者并注本末于传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6a 页 WYG0166-0019a.png
一凡引先儒之说但顺经意编次不以时之先后为序
一左传或先经始事或后经终义或经不载而传载者
皆依次序先后附录各年之内其获麟后无系于圣
经不录
一诸传与经意不侔者引啖氏赵氏刘氏汪氏李氏诸
说附断于后仍加圈以别之
一经内地名杜氏张氏汪氏各有注释然时代沿革不
同今依李廉会通例有关经义者存之馀不录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6b 页 WYG0166-0019b.png
一先儒格言别为总论类次冠于经端庶使学者易知
要领
一年表及列国图说并依胡传存于卷首以备考订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7a 页 WYG0166-0019c.png
春秋大全诸国兴废说
周
周黄帝之苗裔姬姓后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及夏之
衰后稷之子不窋失其官窜于西戎至太王为狄所逼
去邠居岐文王受命武王克商而王有天下幽王为犬
戎所杀平王迁都王城今河南县是也平王四十九年
鲁隐公之元年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阳是也敬王三
十九年获麟之岁也四十四年敬王崩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7b 页 WYG0166-0019d.png
鲁
姬姓侯爵出自周文王第四子周文公旦佐文武成王
有大勋劳于天下成王命为太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
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陜以东诸侯乃封其
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
于鲁以辅周室伯禽父为鲁公子考公酋酋六世孙曰
惠公弗皇惠公生隐公息姑隐公之元年当平王四十
有九年而春秋始作其后二百四十有二年是哀公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8a 页 WYG0166-0020a.png
之十四年西狩获麟而下九君二百三十三年而顷公
雠为楚考烈王所灭迁为家人
齐
姜姓侯爵出自炎帝裔孙伯夷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
功赐姓曰姜氏曰吕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
商末太公吕望起渔钓为周文武师号师尚父佐文武
定天下以功封营丘为齐侯得征五侯九伯其后桓公
小白能相管仲为五霸长天下赖之自僖公禄父之九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8b 页 WYG0166-0020b.png
年鲁隐公立至简公四年西狩获麟其后三君一百单
二年康公卒吕氏绝其祀田氏卒有齐国
晋
姬姓侯爵出自周武王少子唐叔虞成王母弟也初邑
姜方娠有吉梦及生子有文在其手曰虞字子于成王
灭唐剪桐叶为圭与叔虞戏曰以此封若大臣史佚等
以天子无戏言请择日而成之遂封叔虞于唐居古大
夏实沈之墟参之分野谓之大原亦曰晋阳在河汾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9a 页 WYG0166-0020c.png
东北地方百里而都于翼平阳绛邑县东翼城是也唐
叔子燮父为晋侯其数世孙文公重耳霸诸侯其子孙
为中国盟主者百五十馀年姬姓唯晋为霸主王室赖
之自鄂侯二年鲁隐公即位春秋作至定公午三十一
年西狩获麟又六世其臣韩魏赵氏三分晋地迁其君
为家人
卫
姬姓侯爵出自周武王同母少弟封为成王大司寇食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39b 页 WYG0166-0020d.png
采于康谓之康叔成王诛武庚灭三监中分其地以其
半立康叔封为卫伯分以大路綪茷旃旌大吕之乐命
以康诰而封于商墟其地汲郡朝歌县是也其数世孙
桓公完之十三年鲁隐公即位春秋作出公十二年西
狩获麟后十一世声公之子成侯速复降爵为侯速孙
嗣君更贬号曰君而止有濮阳之地后六世而秦二世
废其君为庶人
郑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0a 页 WYG0166-0021a.png
姬姓伯爵出自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母弟也宣王二十
二年封友于郑密迩王畿秦京兆汉华阴之郑县是也
幽王之难友寄帑于虢郐之间因取二国地前华后河
而食溱洧在济西洛东河南颍北四水间谓之新郑在
荥阳宛陵县西南友卒谥桓公友相幽王其子武公掘突
孙庄公寤生皆相平王为司徒者三世庄公二十二年
鲁隐公即位春秋作声公二十年西狩获麟后一百四
年韩哀侯灭其国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0b 页 WYG0166-0021b.png
宋
子姓公爵周二王后出自商王帝乙之长庶子启食采
于微谓之微子纣为不道微子抱祭器以奔周武王诛
纣立其子武庚武庚以三监畔成王诛之中分其地封
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礼乐车服悉如商旧作宾王家
其地应天府雎阳是也其后数世孙穆公和之七年鲁
隐公立景公三十六年西狩获麟后六世二百七年而
齐魏楚共灭其国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1a 页 WYG0166-0021c.png
杞
姒姓伯爵周二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
封杞以奉禹祀其地今开封府雍丘是也东楼公四传
而至武公武公十一年鲁隐公立后尝迁都缘陵又迁
淳于淳于盖古之州国至闵公维之六年西狩获麟后
二十二年而国灭于楚
陈
妫姓侯爵周三恪之国出自帝舜之后封于有虞虞幕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1b 页 WYG0166-0021d.png
裔孙阏父为周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大
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
墟今陈县是也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国十世
至桓公鲍鲍二十三年鲁隐公立闵公二十一年西狩
获麟后三年楚惠王使公孙朝灭陈
吴
姬姓子爵出自周太王长子太伯与其弟仲雍避少弟
季历贤而有圣子去之荆蛮号曰勾吴端委以治周礼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2a 页 WYG0166-0022a.png
荆蛮义之归者千馀家为吴太伯太伯卒仲雍嗣立断
发文身裸以为饰遂不通中华后十七世当春秋鲁成
公六年其后阖庐之子夫差以强暴霸中国夫差十五
年春秋终后八年为越句践所灭
楚
芊姓子爵出自颛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能光融天
下命曰祝融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陆终生六子皆剖
析而产最少者季连季连之苗裔鬻熊为周文武师成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2b 页 WYG0166-0022b.png
王时举文王武王勤劳之后嗣得鬻熊曾孙熊绎封于
荆蛮胙以子男之田其地居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其
后都郢更名曰楚至五世而熊通自立为楚武王武王
十九年鲁隐公立惠王章八年西狩获麟其后六国与
秦号七雄而楚最盛惠王而下有简声悼肃宣威怀顷
襄考烈幽哀负刍十二王而后秦灭之
许
姜姓男爵出自尧四岳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文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3a 页 WYG0166-0022c.png
叔于许以续大岳之嗣地在颖川许昌县今许州是也
春秋时国小而近郑郑再灭之以为俘邑后附楚楚迁
之于城父又迁之于白羽又迁之于叶元公子结之元
年西狩获麟
秦
嬴姓伯爵出自颛帝裔孙女脩子大业生大费与禹平
水土佐舜调驯鸟兽赐姓嬴是为柏翳柏翳十九世非
子为周孝王主马汧渭间马大蕃息孝王分为附庸而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3b 页 WYG0166-0022d.png
邑之秦使续氏嬴号曰秦嬴天水陇西县秦亭是也其
后文公四十四年鲁隐公立至悼公十年西狩获麟后
九世孝公用商鞅以耕战霸秦其子惠文君自号为王
至始皇并天下自立为皇帝至二世而亡
蔡
姬姓侯爵出自周文王子叔度武王克商封于蔡其地
蔡州上蔡县是也自叔度至蔡伯荒荒八世孙考父立
为宣侯宣侯二十八年鲁隐公立成侯十年西狩获麟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4a 页 WYG0166-0023a.png
后三十四年而楚灭之
曹
姬姓伯爵出自文王子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之其地济
阴定陶县是也叔振铎生太伯脾脾后九世桓公终生
即位终生三十五年鲁隐公立至哀公八年曹伯阳为
宋所灭
北燕
姬姓伯爵出自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4b 页 WYG0166-0023b.png
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公相成王主自陜
以西诸侯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幽州蓟县是也召公
九世至燕惠侯六世孙穆侯之七年鲁隐即位献公十
二年西狩获麟后六世易王立传王号者六世至燕王
喜坐太子丹事为秦所破灭
莒
嬴姓子爵出自少昊之后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城阳莒
县是也莒夷君无谥而有号自兹舆期十一世而兹丕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5a 页 WYG0166-0023c.png
始见于春秋共公庚舆而下微不复见后四世而楚灭
之
纪
姜姓侯爵出自东莞剧县春秋时尝娶鲁女又女为王
后鲁庄公之三年齐侵之纪季以酅入于齐四年纪侯
大去其国
邾
曹姓子爵出自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5b 页 WYG0166-0023d.png
苗裔曹挟于邾为附庸今鲁国邹县是也鲁隐公之元
年邾仪父克会盟于蔑其后数从齐侯小白尊周进爵
为子克后九世桓公革之二十九年西狩获麟邾近鲁
而小后为楚所并
小邾
曹姓子爵出自邾挟之后夷父颜有功于周周封其子
友于郳为附庸春秋时郳黎来始朝鲁其地在东海昌
虑县东北郳城是也齐小白霸郳君附从进爵为子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6a 页 WYG0166-0024a.png
列诸侯谓之小邾子
虞
姬姓公爵出自太王子仲雍生季简季简生叔达叔达
生周章虞仲及武王克商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已
为吴君别封其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在河东太阳
县自虞仲列为诸侯十二世有虞公者贪而无谋晋献
公用荀息计赂以璧马而取其国
虢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6b 页 WYG0166-0024b.png
姬姓公爵出自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王
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
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陜县东南之虢城周室东迁虢
公忌父虢公林父犹为天子之相鲁僖公五年晋献公
假道于虞以伐虢灭之地入于晋
滕
姬姓侯爵文王子叔绣之后也至宣公十七世乃见春
秋后六世齐灭之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7a 页 WYG0166-0024c.png
薛
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奚仲封于薛至献侯始来朝鲁与
诸侯盟会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8a 页 WYG0166-002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全
明 胡广等 撰
二十国年表
周鲁蔡曹卫滕晋郑齐秦楚宋杞陈吴邾莒薛许小邾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49a 页 WYG0166-0025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0a 页 WYG0166-0026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1a 页 WYG0166-0026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2a 页 WYG0166-0027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3a 页 WYG0166-0027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4a 页 WYG0166-0028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5a 页 WYG0166-0028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6a 页 WYG0166-0029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7a 页 WYG0166-0029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8a 页 WYG0166-0030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59a 页 WYG0166-0030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0a 页 WYG0166-0031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1a 页 WYG0166-0031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2a 页 WYG0166-0032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3a 页 WYG0166-0032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4a 页 WYG0166-0033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5a 页 WYG0166-0033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6a 页 WYG0166-0034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7a 页 WYG0166-0034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8a 页 WYG0166-0035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69a 页 WYG0166-0035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0a 页 WYG0166-0036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1a 页 WYG0166-0036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2a 页 WYG0166-0037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3a 页 WYG0166-0037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4a 页 WYG0166-0038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5a 页 WYG0166-0038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6a 页 WYG0166-0039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7a 页 WYG0166-0039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8a 页 WYG0166-0040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79a 页 WYG0166-0040c.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80a 页 WYG0166-0041a.png
春秋大全 提要 第 80b 页 WYG0166-0041b.png
春秋大全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