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都文粹-宋-郑虎臣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358-07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吴都文粹卷五     宋 郑虎臣 编
  临顿            皮日休
共老林泉忍暂分此生应不识回文几枝竹笥送德耀
一乘柴车迎少君举案品多缘涧药承家事少为溪云
居然自是幽人事辄莫教他孙寿闻
 临顿桥在长洲县北临顿吴时馆名取之临顿宅者
 是也又吴地记名吴王亲征夷人顿军憩歇宴设军
卷五 第 1b 页 WYG1358-0710b.png
 士因此置桥唐陆鲁望尝居其旁
  皋桥            李 绅
伯鸾憔悴甘飘寓非向尘嚣隐姓名鸿鹄羽毛终有志
素丝琴瑟自谐声故桥秋月无家照旧井寒泉见底清
犹有馀风未磨灭至今乡里重和鸣
  重建乘鱼桥序        僧达本
乘鱼桥当姑苏之要津茂苑之灵迹按吴地志云古者
贤士丁法海琴高于此地见大鲤鱼长可丈馀有角有
卷五 第 2a 页 WYG1358-0711a.png
足鼓二翼而舞琴高见其异遂乘之腾飞宛转驾空上
升因立桥云
  上元乌鹊桥         杨 备
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虽然上属牵牛分
不为秋河织女填
  过白头桥          梅 挚
白头桥奈白头何(郡守白居易建本朝天圣/初孙伯纯修之因呼孙老)旧德如
存故老歌不特舆梁起遗爱大都才美服人多
卷五 第 2b 页 WYG1358-0711b.png
 孙老桥在运河上唐白头桥是也又为元总管道童
 重建改名石岩亦其自号也
  吴江桥           郑 獬
三百阑干锁画桥行人波上踏灵鳌插天𧍝蝀玉腰阔
跨海鲸鲵金背高路直凿开元气白影寒压破大江豪
此中自与银河接不必仙槎八月涛
                蒋 堂
雁翅桥横五河北翚飞亭屹大江心鱼龙渊薮风月窟
卷五 第 3a 页 WYG1358-0711c.png
若比广寒宫更深
 利往桥即吴江长桥也庆历八年县尉王庭坚所建
 有亭曰垂虹而世并以名桥续图经云东西千馀尺
 前临太湖洞庭三山横跨松江行者晃漾天光水色
 申海内绝景惟游者自知之不可以笔舌形容也垂
 虹旁兵火后复创亭前乐轩已不复立中兴驻驲武
 林往来憧憧千万承平时此桥方为大利有议以石
 柱易木柱者或谓非是然亦卒不果易绍兴三十二
卷五 第 3b 页 WYG1358-0711d.png
 年金亮犯淮中外戒严或献计枢廷乞行下平江焚
 长桥时郡守洪迈持不可而县民已有知之者相与
 聚哭于圯下矣桥两圯南有汇泽亭北有底定亭馀
 见松江条
  泛太湖书事寄元稹      白居易
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玉杯浅酌巡初匝
金管徐吹曲未终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
避旗飞鹭翩翻白惊鼓鱼跳拨剌红涧雪压多松偃蹇
卷五 第 4a 页 WYG1358-0712a.png
岩泉滴久石玲珑书为故事留湖上吟作新诗寄浙东
军府威容从道盛江山气色定知同报君一事君应羡
五宿澄波皓月中
  泛太湖           皮日休
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今朝得泛游大笑称平昔一
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三万六千顷顷顷玻璃色连空
澹无颣照野平绝隙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疏岑七
十二𡾼𡾼露矛戟悠然啸傲去天上摇画鹢西风乍猎
卷五 第 4b 页 WYG1358-0712b.png
猎惊波罨涵碧倏忽雷阵吼须臾玉崖折树动为蜃尾
山浮似鳌脊落照射鸿溶清辉断抛掷云轻似可染霞
烂如堪摘渐暝无处泊挽帆从所适枕下闻澎汃肌上
生瘳(音/脊)讨异足迍邅寻幽多阻隔愿风与良便吹入
神仙宅甘将一蕴书永事嵩山伯
                陆龟蒙
东南具区雄天水合为一高帆大弓满羿射争箭疾时
当暑雨后气象仍郁密乍如开雕笯(音奴/笼也)耸翅忽飞出
卷五 第 5a 页 WYG1358-0712c.png
行将十洲近坐觉八极溢耳目骇鸿濛精神寒佶栗坑
来斗呀豁涌处惊嵯崒险异拔龙湫喧如破蛟室斯须
风妥贴若受命平秩微茫识端倪远峤如格(音/各)笔巉巉
见铜阙(湖中穹崇/山有铜阙)左右皆辅弼盘空俨相趋去势犹横
逸尝闻咸池气下注作清质至今涵赤霄尚且浴白日
(太湖上禀咸池五车/之气故一水五名也)又云构浮玉宛与昆阆匹肃为灵官
家此事难致诘(太湖乃仙家/浮玉之北堂)才迎沙屿好指顾俄已失
山川互亏蔽鱼鸟空聱(语彪/切)(音折左太/冲蜀都赋)何当授真捡
卷五 第 5b 页 WYG1358-0712d.png
得召天吴术一一问朝宗方应可谭悉
                 杨 备
渔舠载酒日相随一笛芦花深处吹湖面风收云影散
水天交照碧琉璃
  望太湖            苏舜钦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无边际莫知深润通晓月为清露
气入霜天作暝阴笠泽鲈肥人鲙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
卷五 第 6a 页 WYG1358-0713a.png
                梅尧臣
东湖临海若看月上青冥河汉微分练星辰淡布萤细
烟沉远水重露裛空庭孤坐饶清兴惟将影对形
 太湖在吴县西即古具区震泽五湖之处越绝书云
 太湖周围三万六千顷禹贡之震泽尔雅云吴越之
 间具区其湖周围五百里襟带吴兴毗陵诸县界东
 南水都也
  明月湾(在太湖洞庭山下/)    皮日休
卷五 第 6b 页 WYG1358-0713b.png
晓景澹无际孤舟恣回环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半
岩翡翠巢望见不可攀柳弱下丝网藤深垂花鬟松瘿
忽似狖石纹或如虦钓坛两三处苔老腥斑斑沙雨几
处霁水禽相向閒野人波涛上白屋幽深间晓培橘栽
出暮作鱼梁还清泉出石砌好树临柴关对此老且死
不知忧与患好境无处住好处无境删赧然不自适脉
脉当湖山
                陆龟蒙
卷五 第 7a 页 WYG1358-0713c.png
昔闻明月观(在建业/故台城)祇伤荒墅基今逢明月湾不值三
五时择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连山忽中断远树分毫
釐周围二十里一片澄风漪见说秋半夜净无云物欺
兼之星斗藏独有神仙期初闻锵镣铫(音/姚)积渐调参差
空中卓羽卫波上停龙螭纵舞玉烟节高歌碧霜词清
光悄不动万象寒咿咿此会非俗致无由得旁窥但当
乘扁舟酒瓮仍相随或彻三弄笛或成数联诗自然莹
心骨何用神仙为
卷五 第 7b 页 WYG1358-0713d.png
  练渎(在太湖旧传吴/王所开以练兵)      皮日休
吴王厌得国所玩终不足一上姑苏台犹自嫌局促
艅艎六宫门艨冲后军肃一阵水麝风空中荡平渌鸟
因避锦帆龙跧防铁轴流苏惹烟浪羽葆飘岩谷灵境
太躁践因兹塞林屋空阔嫌太湖崎岖开练渎三寻齾
石齿数里穿山腹底静似金膏砾碎如丹粟波殿郑旦
醉蟾阁西施宿几转含烟舟一唱彩云曲不知栏楯上
夜有越人镞君王掩面死嫔御不敢哭艳魄逐波涛荒
卷五 第 8a 页 WYG1358-0714a.png
宫养麋鹿国破渎亦浅代变草空绿白鸟都不知朝眠
暮还浴
                陆龟蒙
越恃君子众大将压全吴(越有私卒君/子六千人)吴将派天泽以
练舟师徒一镜止千里支流忽然迂苍奁束洪波坐似
冯夷躯战舰百万辈浮宫三十馀平川盛丁宁绝岛分
储胥凤押半鹤膝锦扛杂肥胡香烟与杀气浩浩随风
驱弹射尽高鸟杯觥醉潜鱼山灵恐见鞭水府愁为墟
卷五 第 8b 页 WYG1358-0714b.png
兵利德日削反为仇国屠至今钩镞残尚与沙泥俱照
此月倍苦来兹烟亦孤丁魂尚有泪合洒青枫枯
  锁夏湾           皮日休
太湖有曲处其间为两崖当中数十顷别如一天池号
为销夏湾此名无所私赤日莫斜照清风多遥吹沙屿
扫粉墨松竹调埙篪山果红靺鞨水苔清䯱髵木阴厚
若瓦岩磴滑如饴我来此游息夏景方赫曦一坐磐石
上肃肃寒生肌小艖或可泛(方言云小/舫谓之艖)短策或可支行
卷五 第 9a 页 WYG1358-0714c.png
惊翠羽起坐见白莲披敛袖弄轻浪解襟敌凉飔但有
水云见更馀沙禽知京洛往来客暍死缘奔驰此中便
可老焉用名利为
                陆龟蒙
霞岛焰难泊云峰奇未收萧条千里湾独自清如秋古
岸过新雨高萝荫横流遥风吹蒹葭折处鸣飕飕昔余
守圭窦过于回禄囚日为籧筁从(渠曲二音/簟之异名)分作只裯
(低刀二音/并簟衣)愿狎寒水怪不封朱毂侯岂知烟浪涯坐
卷五 第 9b 页 WYG1358-0714d.png
可思重裘健若数尺鲤泛然双白鸥不识号火井孰问
名焦丘我本鱼鸟家尽室营扁舟遗名复避世消夏还
锁忧
 销夏湾在太湖洞庭西山之趾山十馀里绕之旧传
 吴王避暑处周围湖水一湾水色澄澈寒光逼人真
 可销夏也
  投龙潭(在龟山/)        皮日休
龟山下最深恶气何洋溢涎水爆龙巢腥风卷蛟室晓
卷五 第 10a 页 WYG1358-0715a.png
来林岑静狞色如怒目气涌扑炱煤波澄扫纯漆下有
水君府贝阙光比栉左右列介臣纵横守鳞卒月中珠
母见烟际风人出生犀不敢烧水怪恐摧捽时有慕道
者作彼投龙术端严持碧简斋戒挥紫笔兼以金蜿蜒
投之光焌律琴高坐赤鲤何许纵仙逸我愿与之游兹
焉托灵质
                陆龟蒙
名山潭洞中自古多秘邃君将接神物聊用申秘事镕
卷五 第 10b 页 WYG1358-0715b.png
金象牙角尺木无不备亦既奉真官因之徇前志持来
展明诰敬以投嘉瑞鳞光焕水容日色晓山翠吾皇病
秦汉岂独探怪异所贵风雨时民皆受其赐良田为巨
浸污泽成赤地掌职一不行精灵又何寄惟贪血食饱
但据骊珠睡何必劳黄金年年投星使
  胥口            皮日休
波光杳杳不极霁景澹澹初斜黑蛱蝶粘莲蕊红蜻蜓
袅菱花鸳鸯一处两处舴艋三家五家会把酒船隈荻
卷五 第 11a 页 WYG1358-0715c.png
共君作个生涯
  又
拂钓清风细洒飘蓑暑雨霏微湖云欲散未散屿鸟将
飞不飞换酒帽头把看载莲艇子撑归斯人到死还乐
谁道刚须用机
                陆龟蒙
雨后山容若动天寒树色如消目送回汀隐隐心随挂
席摇摇白蒋知秋露裛青枫欲暮烟饶莫问吴趋行乐
卷五 第 11b 页 WYG1358-0715d.png
酒旗竿倚河桥
  又
把钓丝随浪远采莲衣染香浓绿倒红飘欲尽风斜雨
细相逢断岸沈鱼(约略二音/鱼网也)邻村送客𦪽即是
清霜刮野乘閒莫厌裘重
 胥口在木渎西十里出太湖之口也上有胥山舟出
 口即水光接天洞庭东西山峙银涛中景物胜绝
  前松江赋          程 俱
卷五 第 12a 页 WYG1358-0716a.png
䲭夷子皮既弃越相乘扁舟携西子溯东流方将家五
湖而长迈屣万钟而不留放若巨鱼纵大壑脱若六骥
驰坦道而挟轻辀时则八荒收云千里一碧狂澜不兴
远岫凝色目尽意往云天出没引风樯以悲啸趣烟波
而不极于是遇亡是叟而问津焉曰三江之凑实为五
湖地脉四达衍为松江汹汹浑浑溶溶洋洋孤峰连嶂
七十有二眇若散螺黛于微茫五湖之中大曰包山风
穴昼暝霜林夏寒暮烟屯其叠翠冬实累其错丹麟鹤
卷五 第 12b 页 WYG1358-0716b.png
之所憩蛟鼍之所渊山中之人忘世与年条桑缥缈之
下采石明月之湾(包山有缥渺/峰明月湾)草衣木茹汨若追羲盘
而与还江流之穷是则归墟王百谷于一吸环齐州于
一区大鹏奋翅于泱漭烛龙洗光于咸虞由江而下二
百馀里布帆无患尚可以朝海门而暮方壶虽然善贾
者据其会善搏者捥其吭方趣南而遗北既画图而失
方今子将揽众物之会莫若遐观乎中史惟是江湖之
接二州相望散荒墟于垤块识断岸于毫芒尝试与子
卷五 第 13a 页 WYG1358-0716c.png
至中流而四顾阴霾郁兴不辨云水天高日出万顷在
目者五湖也冈岫相属如走如伏溟濛突兀乍见乍失
者包山也拥松江之上流穷海道于一苇时矫首而斯
尽固可以访渔樵而种鲂鲤亦优游而卒岁矣吾子以
为何如子皮曰然务外游者有时乐内观者无穷吾方
以日月为烛六合为宫参天地以为友从四海之诸公
乘云气御飞龙捐包山于遗砾视五湖于一钟松江之
胜又安能芥蒂于胸中乎
卷五 第 13b 页 WYG1358-0716d.png
  后松江赋          前 人
程子既为松江赋假䲭夷子皮设亡是叟以为词是夜
梦有夫颀然而长黧色而修髯叩舷而称曰松江之胜
吾子之辞侈矣然子亦闻吴越之遗事乎唯而答曰长
桥卧波截江之冲飞栏叠架排雾横空万景所会而垂
虹屹立乎其中吾尝登垂虹顾二渚尚想夫霸国之争
雄方其践忍乌啄差耕石田祸起腋下谋悟机先则吴
军江北越军江南杀气朝合军声夜严衔枚北渡奋为
卷五 第 14a 页 WYG1358-0717a.png
两翼方风驰而雾障顿雷轰而电激吴卒麇溃江流赭
赤毕夫椒之世仇偿会稽之胆食于此盖夫子之雄绩
乃自太湖过横山辞越来之溪登姑胥之台吊亡国于
游鹿指血化于黄埃挽艅艎而凌江卷旌旗而南归则
夫子于此退身行意揖勾践而长辞与夫舅犯之贪天
子推之独贤歌龙蛇而激愤块然而与乔木偕燔者不
可同日而言矣间者五季棼乱钱镠崛兴苏据都会乃
淮浙之必争徐约先拔孙儒继焚彼得之不能以岁月
卷五 第 14b 页 WYG1358-0717b.png
守我守之不能以岁月宁则江之两涯相为二城镇威
武之右境遏淮南之寇兵实用武者之所凭(吴江钱氏/谓之南北)
(两城防/遏所)版图入朝置为县治画井疆设群吏皋亩棋列
居庐鳞次带以千尺之桥捍以百里之塘舟舆所通楼
观相望曾城邑之几时翳乔木之苍苍矣吾尝叹曰一
江方东虽逝不流阅世事之万变去莫知其所遁而来
莫知其所由今之松江其昔之松江耶抑夜半之藏舟
失俯仰于万世尽贤愚于一丘夫子亦尝吊抉眼之忠
卷五 第 15a 页 WYG1358-0717c.png
魂而访伏剑者之灵游不乎子皮不对顾为西子援琴
而歌歌曰霰雪纷兮云霏霏带长铗兮佩宝珞而子安
适而不归岁晼晚而将暮兮路既拥而中迷嗟二子之
不返折疏麻而搴杜若羌摇摇其遗谁馀音未息籧然
而觉掉头载歌付千古于一笑
  夜渡吴松江怀古(二首/)     宋之问
宿帆震泽口晓渡松江濆棹拨鱼龙气舟衔鸿雁群信
潮顿觉满暗浦稍将分气赤海生日光摇湖起云水乡
卷五 第 15b 页 WYG1358-0717d.png
尽天卫叹息为吴君谋士伏剑死至今悲所闻
倚棹望兹川销魂独黯然乡连江北树云断日南天剑
别龙初没书成雁不传离舟意无限催渡复催年
  吴松江           刘长卿
多年襆被玉山岑鬓雪欺人忽满簪驽马虽然贪短豆
野麋终是忆长林鲈鱼未得乘归兴鸥鹭唯应侣此心
见说新桥好风景会须临月濯烦襟
                张 怀
卷五 第 16a 页 WYG1358-0718a.png
洞庭初叶落孤客不胜愁明月天涯夜青山江上秋一
官成白首万里寄沧洲久被浮名系能无愧海鸥
                许 浑
候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水落高楼迥
江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夜泊            杜 牧
清露白云明月天与君齐棹木兰船风波烟雨一相失
卷五 第 16b 页 WYG1358-0718b.png
夜泊江头心渺然
  松江亭携乐观鱼       白居易
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在官常梦想为客始经过水
面排罾网船头簇绮罗朝盘脍红鲤夜烛舞青娥雁断
知风急潮平见月多繁丝与促管不解和渔歌
  泊震泽口          薛 据
日落草木阴舟徒泊江汜苍茫万象开合沓闻风水洄
沿值渔翁䆗窱逢樵子云开天宇静月明照万里早雁
卷五 第 17a 页 WYG1358-0718c.png
湖上飞晨钟海边起独坐嗟远游登岸望长洲零落星
欲尽朣胧气渐收行藏空自秉知识仍未周伍胥既伏
剑范蠡亦乘流歌竟鼓枻去三江多客愁
  泊松江渡          许 浑
漠漠故宫池月凉风露幽鸡鸣荒戍晓雁过古城秋杨
柳北归路蒹葭南渡舟去乡今已远更上望京楼
  松江早春          皮日休
松陵清净雪消初见底新安恐未如稳凭船舷无一事
卷五 第 17b 页 WYG1358-0718d.png
分明数得鲙残鱼
                陆龟蒙
柳下江餐待好风暂时还得狎渔翁一生无事烟波足
惟有沙边水勃公
  忆具区           钱昭度
平生爱具区岛屿夹陂湖竹雨笼鸂鶒花烟湿鹧鸪神
仙疑有宅鱼鳖自为都何事劳长想机云本是吴
  送裴如晦宰吴江       梅尧臣
卷五 第 18a 页 WYG1358-0719a.png
吴江田有粳粳好舂作雪吴江下有鲈鲈肥鲙堪切炊
粳调橙齑饱食不为餮月从洞庭来光映寒湖凸长桥
坐虹背衣湿霜未结四顾无纤云鱼跳明镜裂谁与子
同游去若秋鹰掣
  又忆吴松江
念昔西归时晚泊吴江口回堤溯清风淡月生古柳夕
鸟自远来渔舟犹在后当时谁与同涕忆泉下妇
  除夜宿垂虹亭        蔡 肇
卷五 第 18b 页 WYG1358-0719b.png
东南胜处未忘情老去扁舟复此行小邑岁除无市井
下田水落见农耕雪消西岭嶒崚出春到重湖鳞甲生
桥下霜蛟贪睡美为槌千鼓作雷声
  王禹偁四咏
中郎亭树据江乡雅称诗翁赋卒章莼菜鲈鱼好时节
晓风斜日旧烟光一杯有味功名小万事无心岁月长
安得便抛尘网去钓舟閒泊画栏傍
二年为吏住江滨重到江头照病身满眼碧波输野鸟
卷五 第 19a 页 WYG1358-0719c.png
一蓑疏雨属渔人随船晓月孤轮白入座晴山数点春
张翰精灵应笑我绿袍依旧惹埃尘
登临陡觉挹尘埃时有清风飒满怀𧍝蝀一条连古岸
玻璃万顷自天来寒光浩渺轻烟阔绿玉参差远岫排
南指闽山犹万里远人归兴正无涯(登江亭/)
带篷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鹚知我意
时时翘足对船窗(汎吴松江/)
                陈尧佐
卷五 第 19b 页 WYG1358-0719d.png
平波渺渺烟苍苍菰蒲才熟杨柳黄扁舟系岸不忍去
秋风斜日鲈鱼乡
  游松江           蒋 堂
江人见我谓谁何行李无羁野意多六幅青帆趁潮去
一樽白酒扣舷歌沙边历历辨云树岛外溅溅弄月波
兴尽归来还更喜飞鸥相送入烟萝
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涛面白烟荒落月
岭头残晓混疏星鸣榔莫触蛟龙睡举网时闻鱼鳖腥
卷五 第 20a 页 WYG1358-0720a.png
我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笭箵(长桥观鱼/)
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截冷光中云头滟滟开金饼
水面沉沉卧彩虹佛氏解为银色界仙家多住玉壶中
地雄景胜言不尽但欲追随乘晓风(中秋对月/)
  过垂虹桥二首        苏 轼
吴越溪山兴未穷强扶衰病过垂虹浮天自古东南水
送客今朝西北风绝境自忘千里远胜游难复五人同
舟师不会留连意拟看斜阳万顷红
卷五 第 20b 页 WYG1358-0720b.png
二子缘诗老更穷人间无处吐长虹平生睡足连江雨
尽日舟横擘岸风人笑老年三黜惯天教吾辈一樽同
知君欲写长相忆更送银盘尾鬣红
  长桥(二首/)          杨 备
渔市花村夹酒楼山光沉碧水光浮松陵雨过船中望
一道青虹两岸头
松陵水国面松江学弄渔竿对酒缸惊起鸳鸯是旗鼓
背帆飞去一双双
卷五 第 21a 页 WYG1358-0720c.png
  松江谒王文孺令宰      章 宪
暑退凉生过雨天凫飞鹭浴暮江前秋风小浪鸭头水
斜日轻帆燕尾船青眼却欣逢地主白头相对耸诗肩
林塘胜处开樽俎只欠冰轮特地圆
长堤牵百丈舴艋溯清漪山与残霞暝水将秋色宜江
寒征雁度天远暮帆迟胜欲浮家去烟波学子皮
 松江在郡南四十五里禹贡三江之一也今按松江
 南与太湖接吴江县在江濆垂虹跨其上天下绝景
卷五 第 21b 页 WYG1358-0720d.png
 也
  交让渎(在罗城之/东北隅)       杨 备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彼此持廉为弃物
一名交让两难分
  女坟湖           皮日休
万贵千奢已寂寥可怜幽愤为谁娇须知韩重相思骨
直在芙蓉向下稍
                陆龟蒙
卷五 第 22a 页 WYG1358-0721a.png
水平波淡绕回塘鹤殉人沈万古伤应是离魂双不得
至今沙上少鸳鸯
 吴女墓在阊门外阖闾女曰滕玉王与夫人及女会
 食蒸鱼王前尝半而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乃自
 杀阖闾痛之葬于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文石为椁
 题凑为中以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送女乃舞白
 鹤于吴市中令民随而观之使男女与鹤俱入羡门
 因发机以掩之杀生以送死国人非之又取土时其
卷五 第 22b 页 WYG1358-0721b.png
 地为湖号女坟湖吴地记曰吴王葬女取土成湖
  越来溪           杨 备
临流何必吊前非且说吴宫得意时夹岸桃花烟水绿
画船安稳载西施
 越来溪在横山下与太湖连相传越兵入吴时自此
 来故名溪上有越城雉堞宛然
  夏驾湖           前 人
湖面波光鉴影开绿荷红芰绕楼台可怜风物还依旧
卷五 第 23a 页 WYG1358-0721c.png
曾见吴王六马来
 夏驾湖在吴县西城下吴王寿梦避暑驾游于此故
 名今城下但存外濠即漕河也湖西悉为民田不复
 有湖民犹于湖之傍种菱菱甚美谓之夏驾湖菱
  至和塘记          丘与权
吴城东闉距昆山县七十里俗谓之昆山塘北纳阳城
湖南吐松江由堤防之不立故风波相凭以驰突废民
田以潴鱼鳖其民病赋入之侵蟊相从以逋徙奸人缘
卷五 第 23b 页 WYG1358-0721d.png
之以邀劫行旅通盐贾以自利吏莫能禁父老相传自
唐至今三百馀年欲有所营作而弗克也有宋至道二
年陈令公之守苏尝与中贵人按行之邑人朱珏父子
相继论其事为州县者亦继经度之皆以横绝巨浸费
用十数万缗中议而沮皇祐中发运使许公建言苏之
田膏腴而地下尝苦水患乞置官司以畎泄之请令舒
州通判殿中丞王安石先相视焉朝廷从之王君既至
从县吏拿荒梗浮倾沮讯其乡人尽得其利害度长绳
卷五 第 24a 页 WYG1358-0722a.png
短顺其故道施之图绘疏曰请议如许公朝廷未之行
也至和初今太守吕公既下车问民所疾苦盖有意于
疏导矣明年与权为昆山主簿始陈五利一曰便舟楫
二曰辟田畴三曰复租税四曰止盗贼五曰禁奸商其
馀所济非可以胜拟其约古制役民以兴作经费寡而
售效速若其不成请以身塞责既而令钱君复言之太
守尝念所以兴利之计喜其谋之恊从于是列而上闻
其副以决于监司乃诫庸力经远迩兴屯舍宿糇薪既
卷五 第 24b 页 WYG1358-0722b.png
成以授有司郡相元君实总之粤十月甲午治役先设
其外防以遏其上流立横埭以限之乃自下流浚而决
焉畚锸所至皆于平陆其始戒也猖风号霾迅雷骤雨
乃用牲于神至癸已夜半雨息迨明休霁以卒其役人
皆以为有相之者始计月馀盖旬有九日而成深五尺
广六十尺用民力才一十五万六千工费民财若干贯
米才四千六百八十石为桥梁五十二莳榆柳五万七
千八百其贰河植茭蒲芙渠称是计其入以为修完料
卷五 第 25a 页 WYG1358-0722c.png
民之馀治小虞自严村至于鳗[鱼*黎]瀼治新洋江自朱历
至于清港治山塘自山南至于东浚诸泾六十四浦四
十四塘六于是阳城诸湖瀼皆通而及江田无洿潴民
不病涉矣初治河至唯亭得古闸用柏合抱以为楹盖
古渠况今深数尺设闸者以限松江之潮势耳耆旧莫
能详之乃知昔无水患由堤防之废则有之呜呼为民
牧者因循而至此乎是役也自城东走二十里曰任浦
昆山治其东长洲治其西以俗名非便于是论请更之
卷五 第 25b 页 WYG1358-0722d.png
曰至和识年号也建亭曰乙未纪岁功也太守嘉其有
成谓与权实区区于其间其言必详命之为记嘉祐六
年十二月立于乙未亭
 至和塘旧名昆山塘从古为湖瀼多风涛本朝至道
 皇祐中尝议兴修不果至和二年始修治成塘遂以
 年号名昆山主簿丘与权记甚详今采载之
  沈氏笔谈
详沈氏所记盖至和塘既成于至和二年立石其间浚
卷五 第 26a 页 WYG1358-0723a.png
水道已成塘陆涂尚未备至是始备岸未及成后郏亶
谓至和塘所以不踰一二年而坏也盖丘与权塘记虽
作于至和二年立石乃嘉祐六年或是新塘成之时也
 沈氏笔谈云至和塘自昆山县达于娄门凡七十里
 自古皆积水无陆路民苦病涉久欲为长堤抵郡城
 泽国无处求土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蘧蒢为
 墙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
 水中淤泥实蘧蒢中候乾则以水车畎去两墙间旧
卷五 第 26b 页 WYG1358-0723b.png
 水墙间六丈皆留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
 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
 至今为利
  六失六得          郏 亶
所谓六失者一曰水性就下苏东枕海北接江但东开
浚昆山之张浦茜泾七了三塘而导诸海北开常熟之
许浦白茅二浦而导诸江殊不知此五处者去水皆远
百馀里近亦三四十里地形颇高高者七八尺方其水
卷五 第 27a 页 WYG1358-0723c.png
盛时决之则或入江海水稍退则向之欲东导于海者
反西流欲北导于江者反南下故自景祐以来屡开之
而卒无效也二曰苏之厌水以其无堤防也故昆山常
熟吴江皆峻其堤岸设官置兵以巡治之是不知塘虽
设而水行于堤之两傍何益乎治田故徒有通往来禦风
涛之小功而无卫民田去水害之大效三曰书云三江
既入震泽底定今松江在其南可决水而同归于海昆
山之下驾新洋大虞小虞朱塘新渎平乐戴墟等十馀
卷五 第 27b 页 WYG1358-0723d.png
浦是也殊不知诸浦虽有决水之道未能使水之必泄
于江也何则水方汗漫与江俱平虽大决之而堤防不
立适足以通潮势之冲急增风波之汹怒耳四曰苏州
之水自常州来古者设望亭堰所以禦常州之水使入
太湖不为苏害谓望亭之堰不当废也殊不知苏聚数
郡之水而常居其一常之水数路而望亭居其一岂一
望亭之水而能为苏之患耶故望亭堰废则常被其利
而苏未必有害存之则苏未必利而常先被害矣故治
卷五 第 28a 页 WYG1358-0724a.png
苏州之水不在乎望亭堰之废否也五曰苏水所以不
泄者以松江盘曲而决水迟也古之曲其江者所以激
之而使深也激之既久其曲愈甚故漕使叶内翰开盘
龙区沈諌议开顾浦谓松江之曲若今槎浦及金灶子等
浦皆可决也是说仅为得之但未知苏之水与江齐平
决江之曲者足以使江之水疾趋于海而未能使田之
水必趋于江也六曰苏本是江海陂湖之地谓之泽国
自然当漫然容纳数州之水不当尽为田也故国初之
卷五 第 28b 页 WYG1358-0724b.png
税才十七八万石今乃至于三十四五万石是障陂湖
而为田之过也是说最为疏阔殊不知国初之逃民未
复今乃尽为编户税所以昔少而今多也借使变湖为
田增十七八万为三十四五万乃国之利何过之有且
今苏州除太湖外止有四湖常熟有昆城二湖昆山有
阳城湖长洲有沙湖是四湖者自有是名而其阔略不
过十馀里其馀若昆山之所谓斜塘大泗黄渎夷亭高
墟巴城雉城武城夔家江家柏家鳗[鱼*黎]等瀼及常熟之
卷五 第 29a 页 WYG1358-0724c.png
市宅碧宅五衢练塘等村长洲之长荡黄天荡之类皆
积水而不耕之田也其水之深不过五尺浅者可二三
尺其间尚有古岸隐见水中俗谓之老岸或有古之民
家阶甃之遗趾在焉故其地或以家或以城或以宅为
名尝求其契劵以为验云皆全税之田也是皆古之良
田而今废之耳已上六说者皆执一偏之说而未能通
其理也必欲治之固当去其六失行其六得曰辨地形
高下之殊求古人蓄泄之迹治田有后先之宜兴役顺
卷五 第 29b 页 WYG1358-0724d.png
富贫之便取浩博之大利舍姑息之小恩也一何谓地
形高下之殊曰苏州五县号为水田其实昆山之东接
于海之陇东西仅百里南北仅二百里其地东高而
西下向所谓东导于海而水反西流者是也常熟之北
接于江之涨沙南北七八十里东西仅二百里其地皆
比高而南下向所谓欲北导于江而水反南下者是也
是二处者皆谓之高田而其昆山身之西抵于常州
之境仅一百五十里常熟之南抵于湖秀之境仅二百
卷五 第 30a 页 WYG1358-0725a.png
里其地低下皆谓之水田高田者常欲水今水乃流而
不蓄故常患旱也唯若景祐皇祐嘉祐中则一大熟耳
水田者常患水今西南既有太湖数州之水而东北又
有昆山常熟二县身之流故常患水也唯若康定至
和中则一大熟耳但水田多而高田少水田近于城郭
为人所见而税复重高田远于城郭人所不见而税复
轻故议者唯知治水而不知治旱也二何谓古人蓄泄
之迹曰今昆山之东地名太仓俗号堈身堈身之东有
卷五 第 30b 页 WYG1358-0725b.png
一塘焉西彻松江北过常熟谓之横沥又有小塘或二
里或三里贯横沥而东西流者多谓之门若所谓钱门
张堈门沙堰门吴堈顾庙堈下堈李堈门及斗门之类
是也夫南北其塘则谓之横沥东西其塘则谓之堈门
堰门斗门者是古者堰水于堈身之东灌溉高田而又
为堈门者恐水之或壅则决之入横沥所以分其流也
故堈身之东其田尚有丘亩经界沟洫之迹存焉是皆
古之良田因堈门坏不能蓄水而为旱田耳门之坏
卷五 第 31a 页 WYG1358-0725c.png
岂非五代之季民各从其行舟之便而废之耶此治高
田之遗迹也若夫水田之遗迹即今昆山之南向所谓
下驾小虞等浦者皆决水于松江之道也其浦之旧迹
阔者二十馀丈狭者十馀丈又有横塘以贯其中而棋
布之是古者既为纵浦以通于江又为横塘以分其势
使水行于外田成于内有圩田之象焉故水虽大而不
能为田之害必归于江海而后已以是推之则一州之
田可知矣故苏州五门旧皆有堰今俗呼城下为堰下
卷五 第 31b 页 WYG1358-0725d.png
而齐门犹有旧堰之称是则堤防既完则水无所潴容
设堰者恐其暴而流入于城也至和二年前知苏州吕
侍郎开昆山塘而得古闸于夷亭之侧是古者水不乱
行之明验也及夫堤防既坏水乱行于田间而有所潴
容故苏州得以废其堰而夷亭亦无所用其闸也为民
者因利其浦之阔攘其旁以为田又利其行舟安舟之
便决其堤以为泾今昆山诸浦之间有半里或一里二
里而为小泾命之为某家泾某家浜者皆破古堤而为
卷五 第 32a 页 WYG1358-0726a.png
之也浦日以坏故水道湮而流迟泾日以多故田堤坏
而不固日堕月坏遂荡然而为陂湖矣此古人之迹也
今秀州潮海之地皆有堰以蓄水而海盐一县有堰近
百馀所湖州皆筑堤于水中以固田而西塘之岸至有
高一丈有馀者此其遗法也独苏州坏之耳三何谓治
田有先后之宜曰地势之高下既如彼古人之遗迹又
如此今欲先取昆山之东常熟之北凡所谓高田者一
切设堰潴水以灌溉之又浚其所谓经界沟洫使水周
卷五 第 32b 页 WYG1358-0726b.png
流于其间以浸润之立堈门以防其壅则高田常无枯
旱之患而水田亦减数百里流注之势然后取今之凡
谓水田者除四湖外一切罢去其某家泾某家浜之类
循古今遗迹或五里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七里或十里
而为一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浦阔深而堤
岸高厚塘浦阔深则水通流而不能为田之害也堤岸
高厚则田自固而水可壅而必趋于江也然后择江之
曲者若所谓槎浦金灶子浦而决之使水必趋于海又
卷五 第 33a 页 WYG1358-0726c.png
究五堰之遗趾而复之使水不入于城是虽有大水不
能为苏州之患也如此则高低皆利而无水旱之忧然
后仿钱氏遗法收图回之利养撩浅之卒更休迭役以
浚其高田之沟洫与水田之塘浦则百世之利也四何
谓兴役顺贫富之便曰苏州五县之民自五等以上至
一等不下十五万户可约古制而户借七日则岁约百
万夫矣又自三等以上至一等不下五千户可量其财
而取之则足以供万夫之食与其费矣夫借七日之力
卷五 第 33b 页 WYG1358-0726d.png
故不劳量取财于富者故不虐以不劳不虐之役五年
而治之何田之不可兴也五何谓取浩博之大利曰苏
州之地四至馀三百里若以开方之法而约之尚可方
二百馀里为田六同有畸三分去一以为沟池城郭陂
湖山林其馀不下四同之地为三十六万夫之田又以
上中下不易再易而去其半当有十八万夫之田常出
租税也国朝之法一夫之田为四十亩出米四石则十
八万夫之田可出米七十二万石矣今苏州止有三十
卷五 第 34a 页 WYG1358-0727a.png
四五万石借使全熟则常失三十四万石之租又况因
水旱而蠲除者岁常不下十馀万石而甚者或蠲除三
十馀万石是则遗利不少矣今或得高低皆利而水旱
无忧则三四十万之税必可增也公家之利如此则民
间从可知矣六何谓舍姑息之小惠曰是议之兴或者
必曰向者苏州或治一浦或调一县而役一月则民劳
且怨矣今欲尽一州之境役五县之民五年而治之其
工力盖百倍于向时是役未兴而数千百万之民已呶
卷五 第 34b 页 WYG1358-0727b.png
呶矣非养民之道也曰向者之兴役也多兴于大水方
盛之际是时公私匮乏疾疠间作故民劳且怨也今或
于平岁无事之时借力以成利何劳怨之有传曰使民
以时又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又曰悦以使民民忘
其劳是虽至治之世未尝不役民以使之也唯近世不
求所以养之之道使跻于富庶但务其姑息之末使至
于饥饿而不能相生然后又从而赒之故上愈乏而下
益困有可以除数百年未去之患兴数百里无穷之利
卷五 第 35a 页 WYG1358-0727c.png
使公私皆获其益岂可区区计国家五载之劳惜百姓
七日之力耶
 熙宁三年昆人郏亶自广东机宜上奏以谓天下之
 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莫过于苏州然自唐末以
 来经营至今终未见其利者其失有六今当去六失
 行六得
昔有论古人治低田高田之法者谓禹之时震泽为患
东有堈阜以隔截其流禹乃凿断堈阜流为三江东入
卷五 第 35b 页 WYG1358-0727d.png
于海而震泽始定(阙/)   于环湖之地尚有二百馀
里可以为田而地皆卑下犹在江水之下与江湖相连
不能耕植而水面又复平阔足以容受震泽下流使水
势散漫而三江不能疾趋于海其沿海之地亦有数百
里可以为田而地皆高仰反在江水之上与江湖相远
民既不能取水以灌溉而地势又多西流不得蓄聚春
夏之雨泽以浸润其地是环湖之地常有水患而沿海
之地常有旱灾如之何而可以种蓺耶古人遂因其地
卷五 第 36a 页 WYG1358-0728a.png
势之高下井之而为田其环湖卑下之地则于江之南
北为纵浦以通于江又于浦之东西为横塘以分其势
而棋布之有圩田之象焉其塘浦阔者三十馀丈狭者
不下二十馀丈深者二三丈浅者不下一丈且苏州除
太湖之外江之南北别无水源而古人使塘浦深阔若
此者盖欲取土以为堤岸高厚足以禦其湍悍之流故
塘浦因而阔深水亦因之而流耳非专为阔其塘浦以
决积水也故古者堤岸高者须及二丈低者亦不下一
卷五 第 36b 页 WYG1358-0728b.png
丈借令大水之年江湖之水高于民田五七尺而堤岸
尚出于塘浦之外三五尺至一丈故虽大水不能入于
民田也民田既不容水则塘浦之水自高于江而江之
水亦高于海不烦决泻而水自湍流矣故三江常浚而
水田常熟其阜之地亦因江水稍高得以畎引以灌溉
此古人浚三江治低田之法也所有沿海高仰之地近
于江者既以江流稍高可以畎引近于海者又有早晚
两潮可以灌溉故亦于沿海之地及江之南北或五里
卷五 第 37a 页 WYG1358-0728c.png
七里而为一纵浦又五里七里而为一横塘港之阔狭
与低田同而其深往往过之且堈阜之地高于积水之
处四五尺至七八尺远于积水之处四五十里至百馀
里固非决水之道也然古人为塘浦阔深若此者盖欲
畎引江海之水同流于堈阜之地虽大旱之岁亦可车
畎以溉田而大水之岁积水或从此而流泄耳非专为
阔深其塘浦以决低田之积水也至于地势西流之处
又设堈门㪷门以潴蓄之是虽大旱之岁堈阜之地皆
卷五 第 37b 页 WYG1358-0728d.png
可耕以为田此古人治高田蓄雨泽之法也故低田常
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而数百里之地常获丰熟此古
人治低田旱田之法也二论后世废低田高田之法者
古人治田高下既皆有法方是时也田各成圩圩必有
长每一年或二年率逐圩之人修筑堤防浚治浦港故
低田之堤防常固旱田之浦港常通也
 古之田虽各成圩然所名不同或谓之段或谓之围
 今昆山低田皆沈在水中而俗呼之名犹有野鸭段
卷五 第 38a 页 WYG1358-0729a.png
 大泗段湛段及和尚围盛熟围之类
至钱氏有国而尚有撩清指挥之名者此其遗法也泊
乎年纪绵远古法隳坏其水田之堤防或因田户行舟
及安舟之便而破其圩
 古者人户各有田舍在田圩之中浸以为家欲其行
 舟之便乃凿其圩岸以为小泾小浜即臣昨来所陈
 某家泾某家浜之类是也说者谓浜者安船沟也泾
 浜既小堤岸不高遂至坏却田圩都为白水也今昆
卷五 第 38b 页 WYG1358-0729b.png
 山柏家瀼水底之下尚有民家阶甃之遗趾此古者
 民存圩中住居之旧迹也今昆山富户如陈顾陶辛
 晏沈等田舍皆在田园之中每至大水之年亦是外
 水高于田舍数尺此今人在田圩中作田舍之验也
或因人户请射下脚而废其堤或因官中开淘而减少
丈尺
 臣少时见小虞浦及至和塘并阔三二十丈累经开
 淘之后今小虞浦只阔十馀丈至和塘只阔六七丈
卷五 第 39a 页 WYG1358-0729c.png
 此目所睹也
或因田主只收租课而不修堤岸或因租户利于易田
而故致渰没
 吴人以一易再易之田谓之曰涂田所收倍于常稔
 之田而所纳租米亦依旧数故租户乐于间年渰没
 也
或因决破古堤张捕鱼虾而渐致破损或因边圩之人
不肯出田与众做岸或因一圩虽完傍圩无力而连延
卷五 第 39b 页 WYG1358-0729d.png
隳坏或因贫富同圩而出力不齐或因公私相吝而因
循不治故堤防尽坏而低田漫然复在江水之下也每
春夏之交天雨未盈尺湖水未涨二三尺而苏州低田
一抺尽为白水其间虽有堤岸亦皆狭小沈在水底不
能固田唯大旱之岁常润杭秀之田及苏州堈阜之地
并皆枯旱其堤岸方始露见而苏州水田幸得一熟耳
盖因无堤防为禦水之先具也民田既容水故水与江
平江与海平而海潮直至苏州之东一二十里之地反
卷五 第 40a 页 WYG1358-0730a.png
与江湖民田之水相接故水不能湍流而三江不浚
 臣伏睹昨来议狭汴河者诏汴河阔处水面散漫不
 至深快故汴河淤淀今苏州水面动连一二百里而
 太湖之水又不及黄河之湍迅而欲三江之不淤不
 可得也
今二江已塞而一江又浅倘不完复堤岸驱低田之水
尽入于松江而使江流湍急但恐数十年之后松江愈
塞震泽之患不止于苏州而已也此低田不治之由也
卷五 第 40b 页 WYG1358-0730b.png
其高田之废始由田法隳坏民不相率以治港浦港浦
既浅地势既高沿于海者则海潮不应沿于江者又因
水田堤防隳坏水得潴聚于民田之间而江水渐低故
高田复在江水之上至于西流之处又因人户利于行
舟之便坏其堈门而不能蓄水故高田一望尽为旱地
每至四五月间春水未退低田尚未能施工而堈阜之田
已乾枯旱矣唯大水之岁湖秀二州与苏州之低田渰
没净尽则堈阜之田幸得一大熟耳此盖不浚浦港以
卷五 第 41a 页 WYG1358-0730c.png
畎引江海之水不复堈门以蓄聚春夏之雨泽也此高
田废之之由也故苏州不有旱灾即有水患但水田多
而旱田少水田近于城郭为人所见而税复重旱田远于
城郭为人所不见而税复轻故议者只论治水而不论
治旱也三论自来议者只知决水不知治田盖治田者
本也本当在先决水者末也末当在后今乃不治其本
而但攻其末故自景祐以来上至朝廷之缙绅下至农
圃之匹夫谋议擘画三四十年而苏州之田百未治一
卷五 第 41b 页 WYG1358-0730d.png
二此治水之失也惟嘉祐中两浙转运使王建议谓
苏州民间一槩曰水至深处不过三尺以上当复修作
曰位使位位相接以禦风涛则自无水患若不修作塍
岸纵使决尽河水亦无所济此说最为切当又缘当时
建议之时正值两浙治水连年无效不知大段擘画令
官中逐年调发夫力更互修治及不曾立定逐县治田
年额以办不办为赏罚之格而止令逐县令佐槩例劝
导逐位植利人户一二十家自作塍岸各高五尺缘民
卷五 第 42a 页 WYG1358-0731a.png
间所鸠工力不多盖不能齐整借令多出工力则各家
所收之利不偿其所费之本兼当时都水监立下官员
赏典不重故上下因循未曾并聚公私之力大段修治
臣今欲检会王安石所陈利害却将臣下项擘画修筑
堤岸以固民田则苏州水灾可计日而取效也议者谓
曩年吴及知华亭县常率逐段人户各自治田亦不曾
烦费官司而人获其利今可举用其法以治苏州水田
不须重烦官司也曰苏州水田与华亭不同华亭之田
卷五 第 42b 页 WYG1358-0731b.png
地连堈阜无暴怒之流浚河不过一二尺修岸不过三五
尺而田已大稔矣然不踰三五年间尚有湮塞今苏州
远接江湖水常暴怒故昆山常熟吴江三县堤岸高者
七八尺低者不下五六尺或用石甃或用桩蓧或二年一
治或年年修葺而风涛冲激动有毁坏今若以华亭之
法而治之或水退之后一二年间暂获丰稔盖不可知
求其久远之效则不可得也夫以华亭之法而治苏州
之高田则可矣若治苏州水田譬诸以一家之法而治
卷五 第 43a 页 WYG1358-0731c.png
一国也其规模法度则近之至于措置施设之法则小
大不可同也贴黄自来人所议欲开通诸大浦卢沥浦
松江诸汇并决水入江阴军等亦皆治水之一说但堤
防未立行之无功候堤防既成之后前项诸说又不可
不行盖水势湍急却要诸处分减水势故也故曰治田
者先也决水者后也臣今穷究得古人治田之本委可
施行若令臣先往两浙相度不过订之于诸县官吏考
之于诸乡父老而已况诸县官吏乍来倏去不若臣之
卷五 第 43b 页 WYG1358-0731d.png
生长乡里世为农人备知利害也父老之智未必过于
范仲淹叶清臣况范仲淹叶清臣尚不能窥见古人治
田之迹父老安得而知伏望令臣略到司农寺陈白委
曲不至有误朝廷候敕旨四论今来乞以治田为先决
水为后田既先成水亦从而可决不过五年而苏州之
水患息矣然治河之法若总而论之则污漫难行析而
言之则简约易治何也今苏州水田之最合行修治处
如前项所陈南北不过一百二十馀里东西不过一百
卷五 第 44a 页 WYG1358-0732a.png
里今若于上项水田之内循古人之迹五里而为一纵
浦七里而为一横塘不过为纵浦二十馀条每条长一
百二十馀里横塘十七条每条长一百馀里共计四千
馀里每里用夫五千人约用二千馀万夫
 至和中开昆山塘每里用夫二千五百人塘面阔六
 丈底阔四丈深四尺每里积土计三十万尺分为两
 岸每岸底只阔一丈四五尺面只阔四五尺高不及
 六七尺故不踰一二年又至隳坏
卷五 第 44b 页 WYG1358-0732b.png
故曰总而言之则汗漫而难行也今且以二千万夫开
河四千里言之分为五年每年用夫四百万开河八百
里苏秀常湖四州之民不下四十万三分去一以为高
田之民自治高田外尚有二十七万夫每夫一年借雇
半月计得四百馀万夫可开河八百里却以上项四百
馀万夫分为十县逐县每年常夫四十万开河八十里
以四十万夫分为六个月逐县每月计役六万六千馀
夫开河十三里有零以六万六千夫分为三十日则逐
卷五 第 45a 页 WYG1358-0732c.png
县每日只役夫二千二百人开河一百三十二步将三
千二百人又为两头项只役一千二百人开河六十六
步虽县有大小田有广狭民有众寡及逐日所开河沟
所役夫数多少不同大率治田多者头项多治田少者
头项少虽千百顷可以一头项尽也臣故曰析而论之则
简约而治易也如此而治之三年之内苏州与邻州之
水田殆亦尽矣塘浦既浚矣堤防既成矣则田之水必
高于江江之水必高于海然后择江之曲者而决之及
卷五 第 45b 页 WYG1358-0732d.png
开庐沥浦皆有功也何则江水湍流故也故曰治田者
先决水者后也江流既高矣然后又究五堰之遗趾而
复之使水不入于城是虽有大水不能为苏州之患也
此治水田之大略也
 昔有七堰今复五堰者今只有五门故也苏州设堰
 固亦旧矣刘著作尝引白居易九日苏州登高诗云
 酒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是唐之世已有
 堰矣至端拱三年转运使乔维岳方始废之盖堤防
卷五 第 46a 页 WYG1358-0733a.png
 既坏水得容潴于民田之间水势稍低故可废其堰
 也
其旱田则乞用上项一分之夫以浚治港浦以畎引江
海之水及设堈门以潴春夏之雨泽则高低皆治而水
旱无虞矣五论乞循古人之遗迹治田者昨臣所乞苏
州水田一节罢去某家泾某家浜之类五里七里而为一
纵浦七里十里而为一横塘因塘浦之土以为堤岸使塘
浦阔深而堤岸高厚塘浦阔深则水流通而不能为田
卷五 第 46b 页 WYG1358-0733b.png
之害堤岸高厚则田自可固而水流必趋于江今具苏
州秀州及沿江沿海水田旱田见在塘浦港沥门之
数凡臣所能记者总七项共二百六十五条并臣擘画
将来治田大约各附逐项之下谨具下项一具水田塘
浦之迹凡四项共一百三十二条一吴松江南岸自北
平浦北岸自徐公浦西至吴江口皆是水田约一百二
十馀里南岸有大浦二十七条北岸有大浦二十八条
是五里而为一纵浦之迹也其横塘在松江之南者臣
卷五 第 47a 页 WYG1358-0733c.png
不能记其名在松江之北六七里曰浪市横塘又下北
六七里而为至和塘是七里而为一横塘之迹也松江
南大浦二十七条北平浦破以浦艾祁浦愧浦顾汇浦
养蚕浦大盈浦南解浦梁乾浦石臼浦直浦分桑浦内
薰浦赵屯浦石浦道褐浦千墩浦锥浦张潭浦陆直浦
甫里浦浮高浦涂头浦大姚浦顺德浦破墩浦盏头浦
松江北大浦二十八条徐公浦北解浦瓦浦沈浦蒋浦
三林浦周浦顾墓浦金城浦木瓜浦蔡浦下驾浦浜浦
卷五 第 47b 页 WYG1358-0733d.png
洛舍浦杨黎浦新洋浦淘仁浦小虞浦大虞浦马仁浦
浪市浦尤泾浦下里浦戴墟浦上顾浦青丘浦奉里浦
任浦松江北横塘二条浪市横塘至和塘已上松江塘
浦五十七条并当松江之上流皆是阔其塘浦高其堤
岸以固田也只因久不修治遂至隳坏每遇大水上项
塘浦之岸并在水底不能固田议者不知此塘浦元
有岸以固田乃谓古人浚此大浦只欲泄水此不知治
田之本也臣今擘画并当复治其浦修成堤岸以禦水
卷五 第 48a 页 WYG1358-0734a.png
灾不须远治他处塘浦求决积水而田自成矣一至和
塘自昆山西至苏州计六十馀里今其南北两岸各有
大浦十二条是五里而为一纵浦之迹也其横浦南六
七里而有浪市塘是也其北皆为风涛洗刷不见其迹
臣前所谓至和塘徒有通往来禦风涛之小功而无卫
民田去水患之大利者谓至和塘南北纵浦皆废也横
塘亦废也谨具下项至和塘南大浦十二条小虞浦大
虞浦尤泾浦新渎浦平乐浦戴墟浦真义浦朱塘浦界
卷五 第 48b 页 WYG1358-0734b.png
浦凤凰泾任浦蠡塘至和塘北大浦十二条小虞浦大
虞浦尤泾浦高墟浦雍里浦诸昌泾界浦任浦上雉渎
下雉渎蠡塘官渎横塘在南者曰浪市塘已具松江项
内更不再出在北者皆废已上至和塘两岸塘浦二十
四条在塘北者今犹有其名而或无其迹在塘南者虽
存其迹而并皆狭小断续不能固田其间南岸又有朱
泾王村泾北岸又有司马泾季泾周泾小萧泾大萧泾
归泾吴泾清泾谭泾褚泾杨泾之类皆是民间自开私
卷五 第 49a 页 WYG1358-0734c.png
浜即臣向所谓某家泾某家浜之类是也今并乞废罢
只择其浦之大者阔开其塘高筑其岸南修起浪市横
塘北则或五里十里为一横塘以固田自近以及远则
良田渐多白水渐狭风涛渐小矣一常熟塘自苏州齐
门北至常熟县一百馀里东岸有泾二十一条西岸有
泾十二条是亦七里十里而为一横塘之迹也但目今
并皆狭小非大段塘浦盖古人之横塘隳坏而百姓侵
占及擅开私浜相杂于其间即臣所谓某家泾某家浜
卷五 第 49b 页 WYG1358-0734d.png
之类是也谨具目今两岸泾浜之名下项常熟塘东横
泾二十一条阙墓泾杨泾米泾樊泾蠡泾南湖泾北湖
泾朱泾永昌泾茅泾薛泾界泾吴塔泾尚泾川泾黄土
泾圃泾庙泾卞庄泾新桥泾黄母泾常熟塘西横泾十
二条石师泾扬泾黄婆泾高姚泾苏宅泾蠡泾皮泾庙
泾永昌泾野长泾谭泾墓门泾已上常熟塘两岸横泾
三十三条盖记其略耳今但乞废其小者择其大者深
开其塘高修其岸除西岸自擘画为圩外其东岸合与
卷五 第 50a 页 WYG1358-0735a.png
至和塘北及常熟县南新修纵浦交加棋布以为圩自
近以及远则良田渐多白水渐狭风涛渐小矣一昆山
之东至太仓堈身凡三十五里两岸各有塘浦七八条
是五里而为一纵浦之迹也其横塘在塘之南六七里
而为朱沥塘张湖塘郭石塘黄姑塘在塘之北为风涛
所洗刷与诸湖相连不见其迹谨具下项昆山塘南有
塘浦七条次里浦新洋江任里浦下驾浦下吴浦上吴
浦太仓横沥昆山塘北有塘浦七条娄县上塘娄县下
卷五 第 50b 页 WYG1358-0735b.png
塘新洋江低里浦黄剪泾上吴塘下吴塘横塘四条朱
沥塘张湖塘郭石塘黄姑塘已上塘沥十八条新洋江
下驾浦曾经开浚馀并未曾今河底之土反高于田中
每遇天雨稍阙则便不通舟船天雨未盈尺而田尽渰
没今并乞开浚以固田已具下项一具旱田塘浦之迹
凡三项一百二十三条一松江南岸自小来浦北岸自
北陈浦东至海口并是旱田约长一百馀里南有大浦
一十八条北有大浦二十条是五里而为一纵浦之迹
卷五 第 51a 页 WYG1358-0735c.png
也其横塘之在江南者臣不记其名在江北者七八里
而为鸡鸣塘练祁塘是七里而为一横塘之迹也谨具
下项松江南岸有大浦一十八条小来浦盘龙浦米市
浦松子浦野奴浦张整浦许浦鱼浦上燠浦丁湾浦萝
子浦沪渎浦钉钩浦上海浦下海浦南极浦江苧浦烂
泥浦松江北岸有大浦二十条北陈浦顾浦叶浦大黄
肚浦小黄肚浦章浦樊浦杨林浦上河浦下河浦天仙
浦镇浦新叶浦槎浦秦公浦双浦大场浦唐章浦青州
卷五 第 51b 页 WYG1358-0735d.png
浦商量湾横塘二条鸡鸣塘练祁塘已上塘浦四十条
各自畎引水以灌溉高田只因久不浚治浦底既高而
水又低故逐年常患旱也议者乃谓于此诸浦决泄苏
州昆山长洲及秀州之积水是未知古人设浦之意也
今当令高田之民治之以备旱灾则高田获其利也一
太仓堈身之东至茜泾约四五十里凡有南北大塘八
条其横塘南自练祁塘北至许浦共一百二十馀里有
堈门及塘浜约五十馀条臣能记其二十五条旱田而
卷五 第 52a 页 WYG1358-0736a.png
横塘多欲水之周流于其间取灌溉之意也今皆浅淤
不能引水以灌于田谨具下项南北之塘八条太仓东
横沥半泾塘青堈横沥五家堈横沥鸭头塘支泾杨墓
子泾茜泾东西之塘及堈门等二十五条方秦塘钱门
塘娄塘张堈门薛市门黄姑塘吉泾塘沙堰门太仓塘
包泾古塘吴堈门顾堈门庙堈门岳沥李堈门丁堈门
湖川门黄泾杜漕塘双凤塘㪷门直塘支塘李墓塘以
上堈身已东塘浜门沥共三十三条南北者各长一百
卷五 第 52b 页 WYG1358-0736b.png
馀里接连大浦并当浚治以灌溉高田东西者横贯三
重堈身之田而西通诸湖若深浚之大者则置㪷闸门
或置堰而下或水亟遇旱则可以车畎诸湖之水以灌
田大水则可以通放湖水以泄田而分减低田之水势
于平时则潴聚春夏之雨泽使堈身之水常高于低田
不须车畎而民田足用一沿海之地自松江下口南连
秀州界约一百馀里有大浦二十条臣今能记其七条
自松江下口北绕昆山常熟之境接江阴界约三百馀
卷五 第 53a 页 WYG1358-0736c.png
里有港浦六十馀条臣能记其四十九条是五里而为
一纵浦之迹也其横塘在昆山则为八尺泾花莆泾在
常熟则为福山东横塘福山西横塘谨具下项松江口
下南连秀州界有大浦七条三林浦杜浦周浦大臼浦
恤沥浦戚崇浦罗公浦松江口下北绕苏州昆山常熟
县界至江阴军界有港浦四十九条北极浦下田浦崛
浦上夹浦下练祁浦桃源浦练祁浦顾泾浦六岳浦采
桃浦川沙浦下张浦新漕浦茜泾浦杨林浦七了浦浪
卷五 第 53b 页 WYG1358-0736d.png
港浦北浦尹公浦甘草浦唐相浦陈泾浦钱泾浦湴湖
浦吴泗浦铛脚浦下六河浦黄浜浦沙营浦白茅浦金
泾浦高浦许浦坞沟浦千步泾耿泾浦新泾浦水门浦
雀浦鳗[鱼*黎]浦吴泾高泾西阳浦新泾陈浦张泾湖泾奚
泾黄泗浦横塘四条八尺泾花莆泾福山东横塘福山
西横塘以上沿海港浦共六十条各是古人东取海潮
北取杨子江水灌田各开入堈阜之地七里十里或十
五里间作横塘一条通灌诸浦使水周流于高阜之地
卷五 第 54a 页 WYG1358-0737a.png
以浸润高田非专欲决积水也其间虽有大浦五七条
自积水之处直可通海然各远三五十里至一百馀里
地高四五尺至七八尺积水既被低田堤岸隳坏一时
漫流潴聚于低下平阔之地虽开得上项大浦其积水
终不肯远从高处而流入于海唯大水之年决之则暂
或东流耳今不拘大浦小浦并皆浅淤自当开浚东引
海潮北引江水以灌田臣所擘画治苏州曰至易晓也
水田则做岸防水以固田高田则浚塘引水以灌田此
卷五 第 54b 页 WYG1358-0737b.png
众人所共知也但自来治水者舍常而求异忽近而务
远而反谓做岸固田浚塘引水之说为浅近而不肯留
意遂因循至此今欲知苏州水田旱田不治之由观此
篇可见其大略以上水田旱田塘浦之迹共七项总二
百六十四条皆是古人因地之高下而治之之法也其
低田则阔其塘浦高其堤岸以固田其高田则深浚港
浦畎引江海以灌田后之人不知古人灌田固田之意
乃谓低田高田所以阔深其塘浦者皆欲决泄积水也
卷五 第 55a 页 WYG1358-0737c.png
更不计量其远近相视其高下一例择其塘浦之尤大
者十数条以决水其馀岸小者更不浚治及兴工役动
费国家三五十万贯石而大塘大浦终不能泄水其塘
浦之差小者更不曾开浚也而议者犹谓此小塘小浦
亦可泄水以致朝廷愈不见信而大小塘浦一例槩不
浚治积岁累年而水田之堤防尽坏使二三百里肥腴
之地尽成白水高田之港浦皆塞而使数百里沃衍潮
田遂为荒芜不毛之地深可痛惜臣切思之上项塘浦
卷五 第 55b 页 WYG1358-0737d.png
既非天生亦非地出又非神化是皆人力所为也然自
国朝统御以来百馀年间除十数条大者间或浚治外
其馀塘浦官中则不曾浚治今当不问高低不拘大小
亦不论可以决水与不可以决水但系古人遗迹而非
私浜者一切并合公私之力更休迭役旋决修治系低
田则高作堤岸以防水系高田则深浚港浦以灌田其
堈身西流之处又设㪷门及堈门或堰闸以潴水如此
则高低皆治而水旱无虞矣后二项非要切不录
卷五 第 56a 页 WYG1358-0738a.png
 亶之书甚多今独摘其要者录于此亶既累上其说
 五年九月许谒司农寺陈白寺以其说上闻诏以亶
 为司农寺丞提领两浙路兴修水利六年亶以其说
 镂板遍下州县许诸色人等详合议焉初亶言苏州
 水利其书与图大抵以为环湖之地稍低常多水沿
 海之地稍高常多旱故古人治水之迹纵则有浦横
 则有塘而又有门堰泾沥而棋布之亶所能记者则
 总二百六十馀所今欲略循古人之法七里而为一
卷五 第 56b 页 WYG1358-0738b.png
 纵浦十里而为一横塘又因出土以为堤岸度用十
 万夫水治高田旱治下泽要以五年而苏州之田治矣
 朝廷始得亶书以为可行遂真除司农寺丞令提举
 兴修水利亶至苏兴役凡六郡三十四县比户调夫
 同日举役转运提刑皆受约束民以为扰多逃移会
 吕惠卿被召言其措置乖方熙宁元年正月一日有
 旨郏亶修圩未得兴工官吏所见不同各具利害闻
 奏人皆欢然十五日庭下方张灯吏民二百馀人交
卷五 第 57a 页 WYG1358-0738c.png
 入驲庭喧哄斥骂灯悉蹂践驲门亦破亶幞头堕地
  一小儿在傍亦为人所挈前此方尽遣诸县令出郊
 标迁圩地至是诸令鸣铙散众遂罢役亶追司农寺
 丞送吏部流内铨
 亶又上治田利害大槩有七一论古人治高田低田
 之法二论后世废高田低田之法三论自来议者只
 知决水不知治田四论今来以治田为先决水为后
 五论乞循古人遗迹治田六论若先往两浙相度则
卷五 第 57b 页 WYG1358-0738d.png
 议论合七论先诣司农寺陈白则利害易明
 
 
 
 
 
 
 吴都文粹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