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第 1a 页 WYG1345-06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文集卷十
伊川文集 宋 程颐 撰
书启
为家君上宰相书
珦闻古之君子相其君而能致天下于大治者无他术
善恶明而劝惩之道至焉尔劝得其道而天下乐为善
惩得其道而天下惧为恶二者为政之大权也然行之
卷十 第 1b 页 WYG1345-0690b.png
必始于朝廷而至要莫先于谥法何则刑罚虽严可警
于一时爵赏虽重不及于后世帷美恶之谥一定则荣
辱之名不朽矣故历代圣君贤相莫不持此以励世风
伏惟阁下以上贤之资为圣主之辅深功厚德卓
出前古所以致今日之治者盖由尽心劝惩之道而天
下之善恶明也今若有善人于此而不得彰显以至于
泯没则于阁下岂不甚惜而欲闻之乎珦是以敢忘其
僣易之罪而布其诚恳于左右伏念珦之曾祖当五代
卷十 第 2a 页 WYG1345-0691a.png
之乱弃官避世以俟真主之兴我朝受命首赴阙庭一
言遭遇受圣祖非常之知及太宗皇帝之在晋藩亲自
选擢俾之辅佑于时真宗皇帝亲受经训太宗纂绪顾
遇益隆凡所献替无不开纳称其忠厚待以腹心前后
两欲相之而奸臣卢多逊恶其方正皆因四方之事荐
之使行暨于还朝复将大用而先祖自以衰老沥恳辞
避乃特为改置文明殿学士之职俾处庶僚之右制辞
丁宁复示终用为相之旨至于没身不许告老历事两
卷十 第 2b 页 WYG1345-0691b.png
朝受恩三圣终始一节存没异遇考于谥法宜得美名
而当时有司失于举行门生故吏不能论请以至于今
未有易其名者珦大惧年祀浸远遂至湮晦近三请于
朝廷而有司引条例以既葬为限夫圣人作谥之意本
以彰善瘅恶若以请之后时遂废其礼则是为善者未
必见褒而为恶者得以自隐也况国家推恩率循旧例
窃见近日王嗣宗辈亦是已葬朝廷恩旨特许追赐独
珦之曾祖以条例为限某窃惑焉若以官言之则三品
卷十 第 3a 页 WYG1345-0691c.png
以上皆应令文以德言之则先祖清俭之节淳厚之德
宽大之量周通之才比于嗣宗诚亦无愧何嗣宗得请
于无例之前而先祖见抑于有例之后若以先祖非两
府而异之耶则太宗皇帝眷遇如此累将柄用至于老
疾圣意未已制词具在遗旨如存继圣之朝得不念之
哉古之圣贤生非其时身无其位不得主惩劝于天下
尚犹论古之人观其言考其世以分别其贤愚善恶何
哉有至仁之心而自任之重也故人有一善晦而不显
卷十 第 3b 页 WYG1345-0691d.png
其心愧耻若已掩之今阁下当明盛之时居宰执之任
褒贤劝善是所职也若使本朝贤士名迹湮晦以为朝
廷之阙阁下得不惜之乎矧主上以至孝御天下祖宗
之朝一政一令靡所更易一器一玩弗忍遗弃而恩旧
之臣岂不存念伏望阁下体圣祖选擢之意感神宗恩
遇之厚念真皇受经之旧副主上继志之心力赐主张
许循近例如此则恩满泉㡳光生后昆则珦阖门粉骨
不足以报厚德矣
卷十 第 4a 页 WYG1345-0692a.png
谢吕晦叔待制相见书
窃以古之时公卿大夫求于士故士虽自守穷阎名必
闻才必用今之时士求于公卿大夫故干进者显荣守
道者沉晦颐处乎今之世才微学寡不敢枉道妄动虽
亲戚乡闾间鲜克知其所存者矧敢期知于公卿大夫
乎伏承阁下屈近侍之尊下顾愚陋仰荷厚礼愧不足
以当之噫公卿不下士久矣颐晦于贱贫世莫之顾而
公独降礼以就之非好贤乐善之深孰能如是乎幸甚
卷十 第 4b 页 WYG1345-0692b.png
幸甚愿阁下持是好贤之心广求之之方尽待之之道
异日登庙堂翊明天子治以之自辅以福天下岂不厚
与鄙朴之人不善文词姑竭其区区少致谢恳
为家君请宇文中允典汉州学书
中允明公执事窃以生民之道以教为本故古者自家
党遂至于国皆有教之之地民生八年则入于小学是
天下无不教之民也既天下之人莫不从教小人修身
君子明道故贤能群聚于朝良善成风于下礼义大行
卷十 第 5a 页 WYG1345-0692c.png
习俗粹美刑罚虽设而不犯此三代盛治由教而致也
后世不知为教之本不善其心而驱之以力法令严于
上而教不明于下民放僻而入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噫
是可以美风俗而成善治乎往者朝廷深念其然究思
治本诏京师至于郡县皆立学虽未能如古之时比屋
人人而教之可以教为士者矣诚能教之由士始使为
士者明伦理而安德义知治乱之道政化之本处足以
为乡里法出可以备朝廷用如是则虽未能详备如古
卷十 第 5b 页 WYG1345-0692d.png
之教亦得其大端近古而有渐矣是朝廷为教之意非
不正也顾州县之吏奉承之何如尔珦庸琐之质叨恩
领郡虽才不足以有为然少承父师之训久从士大夫
之后涉闻学古为政之道不敢龂龂俗吏之为专以簿
书期会为事勉思所以副朝廷明教化育贤才之意以
学校为先务然念教道之职非得豪杰之士学术足以
待问行义足以率人则何以为众人之矜式窃闻执事
懿文高行为时所推仕不合则奉身而退不为荣利屈
卷十 第 6a 页 WYG1345-0693a.png
其志归安田闾道义为乡里重岂特今人之难能古人
所难能也愚谓执事非甘于退处而乐于自善也盖道
既不偶去就之义不得不然在执事之心谅无一日忘
天下不以行道济物为意也盖闻贤人君子未得其位
无所发施其素蕴则推其道以淑诸人讲明圣人之学
开导后进使其教益明其传益广故身虽隐而道光迹
虽处而教行出处虽异推已及人之心则一也此乡人
所望于执事而执事所以自任也珦是以敢布其区区
卷十 第 6b 页 WYG1345-0693b.png
之意愿执事从乡人之望枉屈轩驭来憩郡庠俾后进
子弟得所依归不独一郡学者渐被善教四方之士闻
风慕义亦将奔走门下是执事之道虽未用于时而所
及人者固已博矣孟子所谓天下之乐也执事岂无意
乎或赐允从不胜幸甚
再书
近者书其鄙恳陈于左右辄欲邀致轩从内省不度方
负愧惕辱教之答词意甚厚且承燕居休适感慰深矣
卷十 第 7a 页 WYG1345-0693c.png
然而过持谦巽未许临屈区区之意有所未尽辄敢再
浼听览珦至郡之初延见僚吏士民首道朝廷所以忧
念远方爱养元元之意既则询州郡之贤人足以取则
为治者于是闻执事之名于众人之口珦退而三思三
省之始曰彼乡先生也吾将奉之以教郡人既而曰贤
者以类至惟贤能致贤彼贤岂我屑耶既又曰贤者虽
有为而退岂将自善其身耶必将化导乡里教育后进
自古贤者未有不然者也岂特守之为乎于是决之不
卷十 第 7b 页 WYG1345-0693d.png
疑以请于左右岂意执事未赐深亮拒而弗从珦窃观
在易观之上九曰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
平也上九以阳刚之德居无位之地是贤人君子抱道
德而不居其位为众人仰观法式者也虽不当位然为
众人所观固不得安然放意谓已无与于天下也必观
其所生君子矣乃得无咎圣人又从而赞之谓志当在
此固未得安然平定无所虑也观圣人教示后贤如是
之深贤者存心如是之仁与夫索隐行怪独善其身者
卷十 第 8a 页 WYG1345-0694a.png
异矣今执事居是乡为一乡所宗仰适当观上九之义
岂得图一身之安逸而不以化导为意乎见谕日
近多微疾惮于应接此大不然古者庠序为养老之地
所养皆眉寿之人其礼有扶有杖有鲠噎之祝则其羸
废可知盖资其道德模范岂尚其筋力也哉幸执事观
观爻之义详圣人赞之之意思贤人君子所当用心勉
从乡人之愿不胜幸甚
答横渠先生书
卷十 第 8b 页 WYG1345-0694b.png
累书所论病倦不能详说试以鄙见道其略幸不责其
妄易观吾叔之见至正而谨严如虚无即气则虚无之
语深探远赜岂后世学者所尝虑及也馀所
论以大槩气象言之则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
厚之气非明睿所照而考索至此故意屡偏而言
多窒小出入时有之
更愿完养思虑涵泳义理他日自当条畅何日
得拜见当以来书为据句句而论字字而议庶及精微
卷十 第 9a 页 WYG1345-0694c.png
牵勉病躯不能周悉
谢生佛祖礼乐之说相知之浅者亦可料也何吾叔
更见问大哥书中云圣人之悟前后矛盾不知谓何
莫不至此否
再答
昨书中所示之意于愚意未安敢再请于左右今承盈
幅之谕详味三反鄙意益未安此非侍坐之间从容辨
析不能究也岂尺书所可道哉况十八叔大哥皆在京
卷十 第 9b 页 WYG1345-0694d.png
师相见且请熟议异日当请闻之内一事云已与大哥
议而未合者试以所见言之所云孟子曰必有事焉而
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此信乎入神之奥若欲以思虑
求之是既已自累其心于不神矣恶得而求之哉颐以
为有所事乃有思也无思则无所事矣孟子之是言方
言养气之道如是何遽及神乎气完则理正理正则不
私不私之至则神自养气至此犹远不可骤同语也以
孟子观之自见其次第也当以必有事焉而勿正为句
卷十 第 10a 页 WYG1345-0695a.png
心字属下句此说与大哥之言固无殊但恐言之未详
尔远地未由拜见岂胜倾恋之切馀意未能具道
所谕勿忘者但不舍其虚明善应之心尔此言恐未
便既有存于心而不舍则何谓虚明安能善应耶虚
明善应乃可存而不忘乎
上富郑公书
伊川程颐斋心裁书再拜献于致政司空相公阁下颐
鄙野之人未尝请谒有位故不获从乡里士子趋进门
卷十 第 10b 页 WYG1345-0695b.png
下今者来自山中闻太皇太后厌代心诚有所迫切无
路上达敢以闻于左右盖非公无可告者非公无肯为
者颐顷岁见治昭陵制度规画一出匠者之拙谋中人
之私意宰执而下受成而已莫复置思以巨木架石为
之屋计不百年必当损坠既又观陵中之物见所谓铁
罩者铁几万斤以木为骨大不及三寸其相穿叩之处
厚才寸馀远不过二三十年决须摧朽压于梓宫于时
私心惶骇不能自巳使人闻于魏公魏公不以为意以
卷十 第 11a 页 WYG1345-0695c.png
魏公之忠孝于仁皇非不尽心惟其蔽于众论昧于远
虑以天下之力葬一人于至危之地可不痛哉陵土既
复固知无可奈何然每一念之心悸魄丧或终夕不寐
今乡邻之间有如是事可谋为而不以告人必谓之不
信况仁皇天下父母乎今也不幸太皇太后奄弃宫闱
因此事会可为之谋夫合葬之礼周公已来未之有改
近取诸唐帝后亦或同穴至于乾陵乃是再启太祖皇
帝神谋远虑超越万古昭宪太后亦合安陵稽典礼则
卷十 第 11b 页 WYG1345-0695d.png
得尊亲之道徇俗法则皆享福之永此为可行无足疑
者伏愿公忠诚奋发为朝廷极论其事请奉太皇太后
合祔昭陵因得撤去铁罩用厚陵石椁之制仍更别加
裁处使异日虽木坏石坠不能为害救仁皇必至之祸
成主上莫大之孝任此事者非公孰能诚能为之天祐
忠孝必俾公炽昌寿臧子孙保无疆之休窃惟公事仁
宗皇帝三十馀年位极人臣恩遇无比料公之心苟能
使仁皇圣体保其安全虽陷祸患所不避也况一
卷十 第 12a 页 WYG1345-0696a.png
言之易肯顾虑而不发乎事理至明顾主上素未知耳
以公言之重竭诚致恳再三陈之不忧朝廷之不悟独
系公为不为尔哀诚愤激语辞鄙直内省狂易战灼无
地不宣
答富公小简
昨日妄有布闻方怀烦渎之惧乃辱教诲加赐酒食仰
荷台意之厚不胜愧悚尊者之赐礼不敢辞然颐方有
言于左右公若见取虽执鞭门下盖所欣慕况受赐乎
卷十 第 12b 页 WYG1345-0696b.png
苟不见从是忘忠义公之赐也实为颐羞未敢拜贶谨
复上纳渎冒台严第深战慄
上河南帅书
颐荷德既深思报宜异辄以狂言浼闻台听公到镇之
初必多询访众人对公之语颐能料之当曰敌既再寇
河外必复不来公可高枕矣是常言也未知奇胜之道
兵法曰攻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谓其不来乃其所以
来也又曰彼兴大众岂徒然哉河外空矣复来何利是
卷十 第 13a 页 WYG1345-0696c.png
大不然诚使彼得出不意破荡数垒足以劳弊一道为
利大矣何必负载而归然后为利也窃恐谋士悦于宽
忧计司幸于缓责众论既一公虽未信而上下之心已
懈矣是可虑也宁捐力于不用毋惜功而致悔莫若使
彼闻严备而绝意则疆埸安矣岂独使敌人知有备而
不来当使内地之人信可恃而愿往则一二年间便可
致完实长久之策也自古乘塞禦敌必用骁猛招徕抚
养多在儒将今日之事则异矣愿公念之
卷十 第 13b 页 WYG1345-0696d.png
答人示奏草书
辱示奏稿足以见仁人君子爱民之心深切如此钦服
钦服子弟当勉公以速且坚何可已也然于愚意有未
安者敢布左右观公之意专以畏乱为主颐欲公以爱
民为先力言百姓饥且死丐朝廷哀怜因惧将为寇乱
可也不惟告君之体当如是事势亦宜尔公方求财以
活人祈之以仁爱则当轻财而重民惧之以利害则将
恃财以自保古之时得丘民则得天下财散则人聚后
卷十 第 14a 页 WYG1345-0697a.png
世苟私利于目前以兵制民以财聚众聚财者能守保
民者为迂秦汉而下莫不然也窃虑庙堂诸贤未能免
此惟当以诚意感动觊其有不忍之心而已浅见无取
惟公裁之
答朱长文书
相去之远未知何日复为会合人事固难前期也中前
奉书以足下心虚气损奉劝勿多作诗文而见答之辞
乃曰为学上能探古先之陈迹综群言之是非欲其心
卷十 第 14b 页 WYG1345-0697b.png
通而默识之固未能也又曰使后人见之犹庶几曰不
忘乎善也苟不如是诚惧没而无闻焉此为学之末宜
兄之见责也使吾日闻夫子之道而忘乎此岂不善哉
此疑未得为至当之言也某于朋友间
其问不切者未尝敢语也以足下处疾罕与人接渴闻
议论之益故因此可论而为吾弟尽其说庶几有小补
也向之云无多为文与诗者非止为伤心气也直以不
当轻作尔圣贤之言不得已也盖有是言则是理明无
卷十 第 15a 页 WYG1345-0697c.png
是言则天下之理有阙焉如彼耒耜陶冶之器一不制
则生人之道有不足矣圣人之言虽欲已得乎然其包
涵尽天下之理亦甚约也后之人始执卷则以文章为
先平生所为动多于圣人然有之无所补无之靡所阙
乃无用之赘言也不止赘而已既不得其要则离真失
正反害于道必矣诗之盛莫如唐唐人善论文莫如韩
愈愈之所称独高李杜二子之诗存者千篇皆吾弟所
见也可考而知矣苟足下所作皆合于道足以辅翼圣
卷十 第 15b 页 WYG1345-0697d.png
人为教于后乃圣贤事业何得为学之末乎某何敢以
此奉责又言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人能为合道之
文者知道者也在知道者所以为文之心乃非区区惧
其无闻于后欲使后人见其不忘乎善而已此乃世人
之私心也夫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疾没世无善可
称云尔非谓疾无名也名者可以厉中人君子所存非
所汲汲又云上能探古先之陈迹综群言之是非欲其
心通默识固未能也夫心通乎道然后能辨是非如持
卷十 第 16a 页 WYG1345-0698a.png
权衡以较轻重孟子所谓知言是也揆之以道则是非
了然不待精思而后见也学者当以道为本心不通乎
道而较古人之是非犹不持权衡而酌轻重竭其目力
劳其心智虽使时中亦古人所谓亿则屡中君子不贵
也临纸遽书不复思绎故言无次序多注改勿讶辞过
烦矣理或未安却请示下足以当面话
上文潞公求龙门庵地小简
颐窃见胜善上方旧址从来荒废为无用之地野人率
卷十 第 16b 页 WYG1345-0698b.png
易敢有干闻欲得葺幽居于其上为避暑著书之所唐
王龟构书堂于西谷松斋之名传之至今颐虽不才亦
能为龙门山添胜迹于后代为门下之美事可否俟命
上韩持国资政求撰兄墓志
颐辄恃顾遇之厚敢以哀诚上烦台听家兄学术才行
为世所重自朝廷至于草野相知何啻千数今将归葬
伊川当求志述以传不朽然念相知者虽多也能知其
道者则鲜矣有文者亦众也而其文足以发明其志意
卷十 第 17a 页 WYG1345-0698c.png
形容其德美者则鲜矣能言者非少也而名尊德重足
以取信于人者则鲜矣如是志之作岂易哉颐窃谓智
足以知其道学文足以彰其才德言足以取信后世莫
如阁下家兄素出门下受知最深不幸早世当蒙哀恻
顾其道不得施于时学不及传之书遂将泯没无闻此
尤深可哀也恭惟阁下至诚待物与人有终知其生必
当念其死爱其人必欲成其名愿丐雄文以光窀穸俾
伯夷不泯于西山展季得显于东国则死生受赐子孙
卷十 第 17b 页 WYG1345-0698d.png
敢忘捐躯殒命未足为报率妄之罪非所敢逃
上孙叔曼侍郎求写兄墓志书
颐辄恃垂顾敢以哀诚上烦台听家兄学术才行为时
所重出入门下受知最深不幸短命天下孰不哀之又
其功业不得施于时道学不及传之书遂将泯没无闻
此尤深可哀也窃惟自昔有道之士名或未彰贤人君
子为之发扬而后显于后世者多矣今将归葬伊川太
一资政韩公为志其墓思得大贤之笔共久其传恭惟
卷十 第 18a 页 WYG1345-0699a.png
阁下名足以取重将来道足以流光后世致诚待物与
人有终知其生必当念其死爱其人必欲成其名愿求
真迹以贲窀穸倘蒙哀矜曲赐开允则死生受赐子孙
敢忘内循率妄战越无地
答杨时慰书
颐泣启颐罪恶不弟感招祸变不自死灭兄长丧亡哀
苦怨痛肝心摧裂日月迅速忽将三月追思痛切不可
堪处远承慰问及寄示祭文哀辞足见岁寒之意家兄
卷十 第 18b 页 WYG1345-0699b.png
道学行义足以泽世垂后不幸至此天乎奈何颐悲苦
之馀仅存气息筋骸支离尤倦执笔况哀诚非书所能
尽所幸老而经此烦恼饮食起居如常不烦深虑伏纸
摧咽言不伦次颐泣启杨君法曹
十月二十四日葬韩持国为志行状颐自作徐当寄
去
谢韩公启
窃以朝廷取士所以为致治之先公卿荐贤固必有知
卷十 第 19a 页 WYG1345-0699c.png
人之哲允谐公议始厌众闻颐也不才少而从学致知
格物粗窥圣道之端倪明善诚身未得古人之髣髴徒
忘怀于白首窃有志于斯文时和岁丰已足素望言扬
德进敢有觊心属嗣皇访落之初乃元老告猷之会岂
虞过听猥被明扬文陛进登被德音之温厚西清入侍
密宸扆之光辉考于近世而来可谓非常之遇荷恩为
愧惴分则逾若何行为可以报称惟殚素学勉副厚知
过此以还不知所措未缘望履徒切向风悃愊所怀敷
卷十 第 19b 页 WYG1345-0699d.png
宣罔既
又谢简
颐惶恐再拜启仲夏毒热伏惟台候动止万福颐执耕
畎亩于门下未尝有一日之素猥蒙过听荐之于朝沾
被恩命何以称报未由展觌伏冀上为宗社善护寝兴
下情区区之至
答吕进伯简三
相别累年区区企渴之深言不尽意按部往来想在劳
卷十 第 20a 页 WYG1345-0700a.png
止秦人疮瘵未复而偶此旱暵赖贤使者措置受赐何
涯儒者逢时生灵之幸勉成休功乃所愿望颐备员于
此夙夜自竭未见其补时望赐书开谕不逮与叔每过
从至慰至幸引素门墙坐驰神爽所欲道者非面不尽
惟千万自爱
别纸见谕持法为要其来已久矣既为今日官当于今
日事中图所设施旧法之拘不得有为者举世皆是也
以颐观之苟迁就于法中所可为者尚多先兄明道之
卷十 第 20b 页 WYG1345-0700b.png
为邑及民之事多众人所谓法所拘者然为之未尝大
戾于法众亦不甚骇谓之得伸其志则不可求小补则
过今之为政者远矣人虽异之不至指为狂也至谓之
狂则大骇矣尽诚为之不容而后去又何嫌乎鄙见如
此进伯以为如何
荷公知遇之厚辄有少见上补聪明亦久怀愤郁无所
控告遇公而伸尔王者父天母地昭事之道当极严恭
汉武远祀地祇于汾脽既为非礼后世复建祠宇其失
卷十 第 21a 页 WYG1345-0700c.png
已甚因唐妖人作韦安道传遂为塑像以配食诬渎天
地天下之妄天下之恶有大于此者乎公为使者此而
不正将正何事愿以其像投之河流慎勿先露先露则
传骇观听矣勿请勿议必见沮矣毋虞后患典宪不能
相及亦可料也愿公勿疑
与吕大临论中书
大临云中者道之所由出
先生曰中者道之所由出此语有病
卷十 第 21b 页 WYG1345-0700d.png
大临云谓中者道之所由出此语有病已悉所谕但
论其所同不容更有二名别而言之亦不可泥为一
事如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又曰中者天下
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则性与道大本与达道岂
有二乎
先生曰中即道也若谓道出于中则道在中外别为一
物矣所谓论其所同不容更有二名别而言之亦不可
混为一事此语固无病若谓性与道大本与达道可混
卷十 第 22a 页 WYG1345-0701a.png
而为一即未安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循性曰道性也命
也道也各有所当大本言其体达道言其用体用自殊
安得不为二乎
大临云既云率性之谓道则循性而行莫非道此非
性中别有道也中即性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由中
而出者莫非道所以言道之所由出也与率性之谓
道之义同亦非道中别有中也
先生曰中即性也此语极未安中也者所以状性之体
卷十 第 22b 页 WYG1345-0701b.png
段如称天圆地方遂谓方圆而天
地可乎方圆既不可谓之天地则万物决非方圆之所
出如中既不可谓之性则道何从称出于中盖中之为
义自过不及而立名若只以中为性则中与性不合与
率性之谓道其义自异性道不可合一而言中止
可言体而不可与性同德○又曰观此义谓不可
与性同德字亦未安子居对以中者性之德却为近之
○又曰不偏之谓中道无不中故以中
卷十 第 23a 页 WYG1345-0701c.png
形道若谓道出于中则天圆地方谓方圆者天地所自
出可乎
大临云不倚之谓中不杂之谓和
先生曰不倚之谓中甚善不杂之谓和未当
大临云喜怒哀乐之未发则赤子之心当其未发此
心至虚无所偏倚故谓之中以此心应万物之变无
往而非中矣孟子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此心度物所以甚于权衡之审者正
卷十 第 23b 页 WYG1345-0701d.png
以至虚无所偏倚故也有一物存乎其间则轻重长
短皆失其中矣又安得如权如度乎故大人不失其
赤子之心乃所谓允执其中也大临始者有见于此
便指此心名为中故前言中者道之所由出也今细
思之乃命名未当尔此心之状可以言中未可便指
此心名之曰中所谓以中形道正此意也率性之谓
道者循性而行无往而非理义也以此心应万事之
变亦无往而非理义也皆非指道体而言也若论道
卷十 第 24a 页 WYG1345-0702a.png
体又安可言由中而出乎
先生曰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赤子之心发而未远于
中若便谓之中是不识大本也
大临云圣人智周万物赤子全未有知其心固有不
同矣然推孟子所云岂非止取纯一无伪可与圣人
同乎非谓无毫发之异也大临前日所云亦取诸此
而已此义大临昔者既闻先生君子之教反求诸已
若有所自得参之前言往行将无所不合由是而之
卷十 第 24b 页 WYG1345-0702b.png
焉似得其所安以是自信不疑拳拳服膺不敢失坠
今承教乃云已失大本茫然不知所向窃恐辞命不
明言不逮意致高明或未深喻辄露所见求益左右
卒为赐教指其迷谬幸甚圣人之学以中为大本虽
尧舜相授以天下亦云允执其中中者无过不及之
谓也何所准则而知过不及乎求之此心而已此心
之动出入无时何从而守之乎求之于喜怒哀乐未
发之际而已当是时也此心即赤子之心即天
卷十 第 25a 页 WYG1345-0702c.png
地之心即孔子之绝四即孟
子所谓物皆然心为甚即易
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心所发纯是
义理与天下之所同然安得不和大临前日敢指赤
子之心为中者其说如此来教云赤子之心可谓之
和不可谓之中大临思之所谓和者指已发而言之
今言赤子之心乃论其未发之际纯一无伪
无所偏倚可以言中若谓已发恐不可言心来教云
卷十 第 25b 页 WYG1345-0702d.png
所谓循性而行无往而非义理言虽无病而圣人气
味殊少大临反而思之方觉辞气迫窘无沉浸醲厚
之风此则浅陋之罪敢不承教大临更不敢拜书先
生左右恐烦往答只令义山持此请教蒙塞未达不
免再三浼渎惟望乘间口谕义山传诲一二幸甚幸
甚
先生曰所云非谓无毫发之异是有异也有异者得为
大本乎推此一言馀皆可见
卷十 第 26a 页 WYG1345-0703a.png
大临云大临以赤子之心为未发先生以赤子之心
为已发所谓大本之实则先生与大临之言未有异
也但解赤子之心一句不同尔大临初谓赤子之心
止取纯一无伪与圣人同恐孟子之义亦然更
不曲折一一较其同异故指以为言固未尝以已发
不同处为大本也先生谓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
然则未发之前谓之无心可乎窃谓未发之前心体
昭昭具在已发乃心之用也此所深疑未喻又恐传
卷十 第 26b 页 WYG1345-0703b.png
言者失指切望指教
先生曰所论意虽以已发者为未发反求诸言却
是认已发者为说词之未莹乃是择之未精尔凡言心
者指已发而言此固未当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
有指用而言者惟观其所见如何耳大
抵论愈精微言愈易差所谓传言者失指及反覆观之
虽曰有差亦不失大意又如前论中即性也已是分而
为二不若谓之性中以谓圣人气味殊少亦不
卷十 第 27a 页 WYG1345-0703c.png
须言圣人第二书所以答去者极分明矣
答杨时论西铭书
前所寄史论十篇其意甚正才一观便为人借去俟更
子细看西铭之论则未然横渠立言诚有过者乃在正
蒙西铭之为书推理以存义扩前圣所未发与孟子性
善养气之论同功岂墨氏之比哉西铭明理
一而分殊墨氏则二本而无殊分殊
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
卷十 第 27b 页 WYG1345-0703d.png
一以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无别而迷兼爱至于无父
之极义之贼也子比而同之过矣且谓言体而不及用
彼欲使人推而行之本为用也反谓不及不亦异乎
代人上宰相论郑白渠书
某闻天下之事有甚难而易者有甚易而难者独系在
上之人为与不为而已昔韩欲罢秦兵使郑国说以凿
泾水溉田注填阏之水溉泻卤之地四万顷亩收常一
钟关中遂为沃壤无凶年秦以富强至汉白公复引泾
卷十 第 28a 页 WYG1345-0704a.png
水以溉田民得其饶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
在前白渠起后衣食关中亿万之口此两渠之功也秦
汉而下皆获其利熙宁中神宗皇帝讲求治典兴葺遗
利时先祖殿丞建明郑白之利神宗皇帝赐对便殿大
称圣心付以其事兴役踰年功已有叙而害能者巧为
沮止不终厥功陜右之人至今为恨某每思神宗皇帝
知其利而欲兴之意与先祖尽其力而被沮之恨某未
尝不愤叹至于流涕也阁下尝尹长安矣必闻其事今
卷十 第 28b 页 WYG1345-0704b.png
则又非昔年之比也泾水低下渠口高仰灌溉之功几
尽废矣民用困乏物斛涌贵职此之由今方外有不顺
之羌师旅之兴储偫为急诚使秦中岁增榖数百千万
斛所济岂不甚大某关西陋儒也自幼小稔知其事人
微处远无由自伸其愤郁幸遇仆射相公以经纬之才
逢时得君以天下事为已任某是以敢不避狂妄之诛
尘渎钧听倘蒙采录或致成功不使先祖抱恨泉下则
某平生志愿足矣
卷十 第 29a 页 WYG1345-0704c.png
上谢帅师直书
颐皇恐上书于知府安抚宝文阁下颐至愚学道几五
十年惟是自信行其所知不敢为世俗所移知之罪之
则系乎人焉伏睹律节文诸医为人合药误不如本方
杀人者徒二年半故不如本方杀伤人者以故杀伤论
虽不伤人杖六十古人造律之意非特矜死者之无辜
亦以警惧庸医使不敢轻妄致害人命则其为益岂不
甚大近世以来律虽存而实不用俗吏拘文乃云律称
卷十 第 29b 页 WYG1345-0704d.png
合药误不如本方若用药不如方论虽日杀千人法所
不禁官不当治也遂使庸医辈肆其盲妄无所忌惮杀
人如麻耳目所闻见士大夫为庸医反阴阳背方论而
杀之者不可胜数况天下之大民庶之众可胜言哉独
嘉祐中族兄大中嗣宗知扶沟县尝以医者用药过剂
杀人送府鞭其背过剂乃用药之失非合药误也当时
众论称之盖他人未尝用此律故也今死者之家莫肯
与医者辨者其故有三以当官者无爱人之心苟欲省
卷十 第 30a 页 WYG1345-0705a.png
事不肯为之穷辨一也与医者习熟不忍讼之二也虑
今而后难复用药三也是皆以利害为心而不顾骨肉
之义知其冤死而不为之辨骨肉之义绝矣既不能辨
则为之词曰彼无恶意又曰讼之无益矣又曰已之命
也此皆至愚不知义理之言彼有恶意自当从故杀伤
之法此律正为无故意者设也辨之所以申骨肉之义
岂系有益无益也谓已之命则为人殴而杀之亦可以
不校矣世之人虽其父母本非死疾为医所杀隐忍而
卷十 第 30b 页 WYG1345-0705b.png
不辨者多矣众人观之亦不以为非也习俗之迷人也
如是今之士大夫使马医治马误杀马而杖马医者目
所常见耳所常闻众人不以为非也至以父母骨肉为
医所杀而责医者则未尝见岂爱亲不若爱马乎愚惑
不思之甚也凡人之疾病误医者多矣若风疾与气药
肝病而攻脾之类虽不中病未能害人其死乃病死未
得为医杀之也若医经明言下之则死是不下则不死
也今下而杀之与操刅而断其喉何异古人立法原其
卷十 第 31a 页 WYG1345-0705c.png
意本不恶故罪止于徒恕之至也若听其妄杀人而不
加治岂为政之道乎侄子某为令醴泉病阴證伤寒而
邑之医者乃大下之又与洗心散遂至冤死今有状披
诉伏惟明公居大帅之任操劝惩之柄经术政事闻于
天下高识远见卓然绝俗法之所无者尚可权其宜而
行之况有法可依者乎民之于令其义最重致令之死
而不加一毫之罪于义得为安乎窃闻邑中愤叹不平
之声闻于道路岂当任者独不念之乎重思阁下天下
卷十 第 31b 页 WYG1345-0705d.png
吏师诚能行之郡县必多效之者若使远近传之庸医
之辈皆知戒惧不敢轻视人命则公及人之功岂细也
哉匪惟先兄父子怀结草之报当获上天之祜后昆享
繁衍盛大之福不胜哀恳颐皇恐上诉
与金堂谢君书
颐启前月末吴斋郎送到书信即递中奉报计半月方
达冬寒远想雅履安和侨居旋为客次日以延望乃知
止行甚悒悒也来春江水稳善候有所授能一访甚佳
卷十 第 32a 页 WYG1345-0706a.png
只云忠涪间看亲人必不疑也颐偕小子甚安来春本
欲作春秋文字以此无书故未能却先了论孟或礼记
也春秋大义数十皎如日星不容遗忘只恐微细义例
老年精神有所漏落且请推官用意寻究后日见助如
往年所说许止蔡般书葬类是也若欲治易先寻绎令
熟只看王弼胡先生王介甫三家文字令通贯馀人易
说无取枉费功年亦长矣宜汲汲也未相见间千百慎
爱十一月初九日颐启知县推官
卷十 第 32b 页 WYG1345-0706b.png
答周孚先问
问先生旧语门人云天下至忙者无如禅客市井之
人虽曰营利犹有休息时禅客行住坐卧无不在道
存无不在道之心便是至忙孚先窃谓此语如孟子
所谓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若正若助
长即是忙也或者谓此语非为学者设谓以圣人方
之禅客未尝閒若学者须是行住坐卧在道
存无不在道之心便是助长方其学也固当有事亦当
卷十 第 33a 页 WYG1345-0706c.png
知助长之非
问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孚先窃谓圣
者谓有圣人资质一不念则流入于狂狂者进取曾
晰之徒是也借如颜子不能拳拳服膺亦必至于此
若是圣人则从心所欲不踰矩虽不念亦无害也
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圣通明之称狂狂愚之称
问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
乐仁者寿孚先窃谓乐山乐水状仁知之体动静述
卷十 第 33b 页 WYG1345-0706d.png
仁知之用乐与寿明仁知之效知则能知之能知之
则务穷物理务穷物理则运用不息故乐水水谓其
周流也故动动谓其理之无穷也故乐乐谓其无疑
也仁则能体之能体之则有得于所性有得于所性
则循理而行之故乐山山谓其安止也故静静谓其
无待于外也故寿寿谓其达生理也
言意未能体仁知且宜潜思
问孔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
卷十 第 34a 页 WYG1345-0707a.png
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
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孚先窃谓此语是
告学者亦是入道之序故知及之者见得到也仁能
守之者孳孳于此也庄以涖之者外设藩垣以远暴
慢也动之以礼观时应用皆欲中节也或者谓此是
人君事
临政处已莫不皆然所谓仁能守之者孳孳于此也此
言未能尽仁且宜致思仁则安矣所以云守也
卷十 第 34b 页 WYG1345-0707b.png
孚先旧讲习太学建中靖国庚辰冬过洛阳游
伊川先生之门预群弟子之列亲炙模范时闻
诲语越明年暮春归省庭闱期岁复入学以所
疑为书请质于先生皆得亲笔开谕逮今几四
十年矣以今日视前日固知学之不博问之不
切日月逝矣功不加倍祗益自歉绍兴丁巳冬
周孚先谨书
答周闳中书
卷十 第 35a 页 WYG1345-0707c.png
易传未传自量精力未衰尚觊有少进耳然亦不必直
待身后觉耄则传矣书虽未出学未尝不传也第患无
受之者耳来书云易之义本起于数谓义起于数则非
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
而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隐微尽
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也
管辂郭璞之徒是也
理无形也故因象以明理理既见乎辞矣则可由辞
卷十 第 35b 页 WYG1345-0707d.png
以观象故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
答杨时书
颐启相别多年常深渴想前日自伊川归得十一月十
五日南康发来书知赴新任体况安佳甚慰远怀颐如
常自去冬来多在伊川见谋居伊力薄未能遽成耳朝
廷设教官盖欲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苟能
修职则不素餐兮孰大于是赴省试令子不知其名中
第可喻及也名迪者好学质美当成远器应未有北来
卷十 第 36a 页 WYG1345-0708a.png
期两小子承问故及之此独与诸孙处岁
计稔则自馀无足道春暄惟进学自爱不宣颐启杨君
教授
答杨迪书
相别累月思渴前承惠书恐已出京故不复奉答近又
收书乃知未行喜闻夏暑安佳前书所问心迹之说固
知未能无疑也若以心迹有判则象忧亦忧乃伪矣是
宜精索未易晓也又云有道又有易何如此语全未是
卷十 第 36b 页 WYG1345-0708b.png
更将传序详思当自通矣大率所
论辞与意太多孔孟之门人岂能尽与孔孟同唯其不
敢信已而信其师之说是以能思而卒同也若纷然致
疑终亦必亡而已勉之勉之盛暑在途千百自爱
答门人书
前者奉答适病倦不能详后来亲知讲论几盈箱矣设
端虽多大率意不相远于大槩尚弗识况屈伸久速之
际乎平日不谓至如是岂皆知不足以及之盖为众说
卷十 第 37a 页 WYG1345-0708c.png
漂喣不能自立耳此由见信不笃故也孔孟之门岂皆
贤哲固多众人以众人观圣贤弗识者多矣惟其不敢
信已而信其师是故求而后得今诸君于颐言才不合
则置不复思所以终异也不可便放下更且思之致知
之方也姑求自晓无庸他恤深尤不知者甚无谓也
答鲍若雨书并答问
颐咨诸君处常问知动止忽领惠书审已安康其慰可
知颐如常不烦见念示及所疑百忙中谢君告行不暇
卷十 第 37b 页 WYG1345-0708d.png
周悉略奉答思之可也夏暑千百善爱五月十日颐咨
鲍君秀才
疑难六谨写拜呈伏乞详赐指谕若雨拜覆
佛氏轮回之说凡为善者死则复生为善人为恶者
死则变而为禽兽之类虽无此实应窃恐有此理何
则凡禀冲气以生者未始不同圣人先得人之所同
者而践履之故能保全太和至死其气冥会于中和
之所造化之中自然有复生为人之理愚者平居作
卷十 第 38a 页 WYG1345-0709a.png
恶而冲气已丧至死其气则会于缪戾之所造化之
中自然有为禽兽之理故曰恐有此理也
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知生则知死矣能原始则能要
终矣
易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曰神妙万物而为言观此
则佛氏所谓鬼神者妄矣然祖考来格敬鬼神而远
之之说则似乎有佛氏所谓意者气类感应处便是
来格但当至诚不当亵近近得却有也不知此说如
卷十 第 38b 页 WYG1345-0709b.png
何
潜心久当自明
孟子曰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
天地之间尝谓凡人气量窄狭只为私心隔断苟以
直养而无害则无私心苟无私心则志气自然广大
充塞于天地之间气象自可以意会而莫能状者此
所谓难言也或谓塞于天地之间只是到处去得此
言似无气味
卷十 第 39a 页 WYG1345-0709c.png
如是涵养
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云云观此一篇
都无圣人气象或谓乐正子从子敖有激而云不得
不然
此无疑真孟子之言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
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此言是子路说耶孔子
说耶
卷十 第 39b 页 WYG1345-0709d.png
仲尼言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谓二不孝何如说者
谓陷父于不义与家贫亲老不求禄仕窃恐不然
何以知不然所谓禄仕凡所以养皆同
定亲书
颐启伏以古重大婚盖将传万世之嗣礼称至敬所以
合二姓之欢顾族类之非华愧声猷之弗竞不量非偶
妄意高门以颐第几男虽已胜冠未谐受室恭承贤阁
卷十 第 40a 页 WYG1345-0710a.png
第几小娘子性质甚茂德容有光辄缘事契之家
敢有婚姻之愿岂期谦厚遽赐允从穆卜良辰恭伸言
定有少仪物具如别笺
又书
不量衰族久慕高闳辄凭咫尺之书已诺婚姻之好有
少仪物具如别笺
答求婚书
颐启族望非高声猷弗竞猥蒙谦眷屡致勤诚爰稽合
卷十 第 40b 页 WYG1345-0710b.png
姓之文将卜宜家之庆伏承某人性质挺立器蕴夙成
以颐第几女子年已及笄义当有适特枉缄题之及俾
交秦晋之欢仰认深诚敢言非偶在姆师之训虽愧未
闲而箕帚之勤愿俾恭事
二程文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