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文集-宋-程颢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345-059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二程文集卷二
  明道文集二     宋  程颢 撰
 奏疏表
  论王霸之辨
臣伏谓得天理之正极人伦之至者尧舜之道也用其
私心依仁义之偏者霸者之事也王道如砥本乎人情
出乎礼义若履大路而行无复回曲霸者崎岖反侧于
卷二 第 1b 页 WYG1345-0595d.png
曲径之中而卒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诚心而王则王
矣假之而霸则霸矣二者其道不同在审其初而已易
所谓差若毫釐缪以千里者其初不可不审也故治天
下者必先立其志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
惑故力进于道而莫之禦也苟以霸者之心而求王道
之成是衒石以为玉也故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而
曾西耻比管仲者义所不由也况下于霸者哉陛下躬
尧舜之资处尧舜之位必以尧舜之心自任然后为能
卷二 第 2a 页 WYG1345-0596a.png
充其道汉唐之君有可称者论其人则非先王之学考
其时则皆驳杂之政乃以一曲之见幸致小康其创法
垂统非可继于后世者皆不足为也然欲行仁政而不
素讲其具使其道大明而后行则或出或入终莫有所
至也夫事有大小有先后察其小忽其大先其所后后
其所先皆不可以适治且志不可慢时不可失惟陛下
稽先圣之言察人事之理知尧舜之道备于已反身而
诚之推之以及四海择同心一德之臣与之共成天下
卷二 第 2b 页 WYG1345-0596b.png
之务书所谓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又曰一哉王心言致
一而后可以为也古者三公不必备惟其人诚以为不
得其人而居之则不若阙之之愈也盖小人之事君子
所不能同岂圣贤之事而庸人可参之哉欲为圣贤之
事而使庸人参之则其命乱矣既任君子之谋而又入
小人之议则聪明不专而志意惑矣今将救千古深锢
之弊为生民长久之计非夫极听览之明尽正邪之辨
致一而不二其能胜之乎或谓人君举动不可不慎易
卷二 第 3a 页 WYG1345-0596c.png
于更张则为害大矣臣独以为不然所谓更张者顾理
所当耳其动皆稽古质义而行则为慎莫大焉岂若因
循苟简卒致败乱者哉自古以来何尝有师圣人之言
法先王之治将大有为而返成祸患者乎愿陛下奋天
锡之勇智体乾刚而独断霈然不疑则万世幸甚(熙宁/二年)
(上时为监察/御史里行)
  论遣张载按狱
臣伏闻差著作佐郎张载往明州推勘苗振公事窃谓
卷二 第 3b 页 WYG1345-0596d.png
载经术德义久为士人师法近侍之臣以其学行论荐
故得召对蒙陛下亲加延问屡形天奖中外翕然知陛
下崇尚儒学优礼贤俊为善之人孰不知劝今朝廷必
欲究观其学业详试其器能则事周有系教化之本源
于治政之大体者傥使之讲求议论则足以尽其所至
夫推案诏(一作/讼)狱非谓儒者之不当为臣今所论者朝
廷待士之道尔盖试之以治狱虽足以见其钩深练覈
之能攻摘断击之用正可试诸能吏非所以尽儒者之
卷二 第 4a 页 WYG1345-0597a.png
事业徒使四方之人谓朝廷以儒术贤业进人而以狱
吏之事试之则抱道修洁之士益难自进矣于朝廷尊
贤取士之体将有所失况苗振罪犯明白情状已具得
一公平干敏之人便足了事伏乞朝廷别赐选差贵全
事体谨具状奏闻(熙宁二年闰十一月上/时为监察御史裹行)
  论君道(一作上/殿劄子)
臣伏谓君道之大在乎稽古正学明善恶之端辨忠邪
之分晓然趋道之正故在乎君志先定君志定而天下
卷二 第 4b 页 WYG1345-0597b.png
之治成矣所谓定志者一心诚意择善而固执之也夫
义理不先尽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
移惟在以圣人之训为必当从先王之治为必可法不
为后世驳杂之政所牵制(一作/滞)不为流俗因循之论所
迁惑自知极于明信道极于笃(一本此句/在上句上)任贤勿贰去
邪勿疑必期致世如三代之隆而后已也然天下之事
患常生于忽微而志亦戒乎渐习是故古之人君虽出
入从容閒燕必有诵训箴谏之臣左右前后无非正人
卷二 第 5a 页 WYG1345-0597c.png
所以成其德业伏愿陛下礼命老成贤儒不必劳以职
事俾曰亲便座讲论道义以辅养圣德又择天下贤俊
使得陪侍法从朝夕延见开陈善道讲磨治体以广闻
听如是则圣智益明王猷允塞矣今四海靡靡日入偷
薄末俗哓哓无复廉耻盖亦朝廷尊德乐道(一作/义)之风
未孚而笃诚忠厚之教尚郁也惟陛下稽圣人之训法
先王之治一(一作/正)心诚意体乾刚健而力行之则天下
幸甚
卷二 第 5b 页 WYG1345-0597d.png
  请修学校尊师儒取士劄子
臣伏谓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宋兴百馀年而
教化未大醇人情未尽美士人微谦退之节乡闾无廉
耻之行刑虽繁而奸不止官虽冗而材不足者此盖学
校之不修师儒之不尊无以风劝养励之使然耳窃以
去圣久远师道不立儒者之学几于废熄惟朝廷崇尚
教育之则不日而复古者一道德以同俗苟师学不正
则道德何从而一方今人执私见家为异说支离经训
卷二 第 6a 页 WYG1345-0598a.png
无复统一道之不明不行乃在于此臣谓宜先礼命近
侍贤儒各以类举及百执事方岳州县之吏悉心推访
凡有明先王之道德业充备足为师表者其次有笃志
好学材良行修者皆以名闻其高蹈(一作/尚)之士朝廷当
厚礼延聘其馀命州县敦遣萃于京师馆之宽閒之宇
丰其廪饩恤其家之有无以大臣之贤典领其事俾群
儒朝夕相与讲明正学其道必本于人伦明乎物理其
教自小学洒埽应对以往修其孝悌忠信周旋礼乐其
卷二 第 6b 页 WYG1345-0598b.png
所以诱掖激励渐摩成就之道皆有节序其要在于择
善修身至于化成天下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道其
学行皆中于是者为成德又其次取材识明达可进于
善者使日受其业稍久则举其贤杰以备高任择其学
业大明德义可尊者为大学之师次以分教天下之学
始自藩府至于列郡择士之愿学民之俊秀者入学皆
优其廪给而蠲其身役凡其有父母骨肉之养者亦通
其优游往来以察其行其大不率教者斥之从役渐自
卷二 第 7a 页 WYG1345-0598c.png
大学及州郡之学择其道业之成可为人师者使教于
县之学如州郡之制异日则十室之乡达于党遂皆当
修其庠序之制为之立师学者以次而察焉县令每岁
与学之师以乡饮之礼会其乡老学者众推经明行修
材能可任之士升于州之学以观其实学荒行亏者罢
归而罪其吏与师其升于州而当者复其家之役郡守
又岁与学之师行乡饮酒之礼大会郡士以经义性行
材能三物宾兴其士于太学太学又聚而教之其学不
卷二 第 7b 页 WYG1345-0598d.png
明行不修与材之下者罢归以为郡守学师之罪升于
大学者亦听其以时还乡里复来于学太学岁论其贤
者能者于朝谓之选士朝廷问之经以考其言试之职
以观其材然后辨论其等差而命之秩凡处郡县之学
与太学者皆满三岁然后得充荐其自州郡升于太学
者一岁而后荐其有学行超卓众所信服者虽不处于
学或处学而未久亦得备数论荐凡选士之法皆以性
行端洁居家孝悌有廉耻礼逊通明学业晓达治道者
卷二 第 8a 页 WYG1345-0599a.png
在州县之学则先使其乡里长老次及学众推之在太
学者先使其同党次及博士推之其学之师与州县之
长无或专其私苟不以实其怀㚥罔上者师长皆除其
仕籍终身不齿失者亦夺官二等勿以赦及去职论州
县之长莅事未满半岁者皆不荐士师皆取学者成否
之分数为之赏罚凡公卿大夫之子弟皆入学在京师
者入太学在外者各入其所在州之学谓之国子其有
当补荫者并如旧制惟不选于学者不授以职每岁诸
卷二 第 8b 页 WYG1345-0599b.png
路别言一路国子之秀者升于太学其升而不当者罪
其监司与州郡之司太学岁论国子之有学行材能者
于朝其在学宾兴考试之法皆如选士国子自入学中
外通及七年或太学五年年及三十以上所学不成者
辨而为二等上者听授以筦库之任自非其后学业修
进中于论选则不复使亲民政其下者罢归之虽岁满
愿留学者亦听其在外学七岁而不中升选者皆论致
太学而考察之为二等之法国子之大不率教者亦斥
卷二 第 9a 页 WYG1345-0599c.png
罢之凡有职任之人其学业材行应荐者诸路及近侍
以闻处之太学其论试亦如选士之法取其贤能而进
用之凡国子之有官者中选则增其秩臣谓既一以道
德仁义教养之又专以行实材学升进去其声律小碎
糊名誊录一切无义理之弊不数年间学者靡然丕变
矣岂惟得士浸广天下风俗将日入醇正王化之本也
臣谓帝王之道莫尚于此愿陛下特留宸意为万世行
(熙宁元年上时为/监察御史里行)
卷二 第 9b 页 WYG1345-0599d.png
  谏新法疏(熙宁二年/三月四日)
臣近累上言乞罢预借青苗钱利息及汰去提举官事
朝夕以觊未蒙施行臣窃谓明者见于未形智者防于
未乱况今日事理显白易知若不因机亟决持之愈坚
必贻后悔悔而后改则为害已多盖安危之本在乎人
情治乱之机系乎事始众心暌乖则有言不信万邦协
和则所为必成固不可以威力取强言语必胜而近日
所闻尤为未便伏见制置条例司疏驳大臣之奏举劾
卷二 第 10a 页 WYG1345-0600a.png
不奉行之官徒使中外物情愈致惊骇是乃举一偏而
尽沮公议因小事而先失(一作/动)众心权其轻重未见其
可臣窃谓陛下固已烛见事体究知是非在圣心非吝
改张由柄臣尚持固必是致舆情大郁众论益欢若欲
遂行必难终济伏望陛下奋神明之威断审成败之先
机与其遂一失而废百为孰若沛大恩而新众志外汰
使人之扰亟推去息之仁况粜籴之法兼行则储蓄之
资自广在朝廷未失于举措使议论何名而沸腾伏乞
卷二 第 10b 页 WYG1345-0600b.png
检会臣所上言再赐施行则天下幸甚(时为监寨御史/里行上语及程)
(颢疏安石曰颢至中书臣略谕以方镇沮毁朝廷法/令朝廷申明使知法意不得谓之疏駮大臣章奏颢)
(乃言大臣论列事当包含此言尤为害理若不申明意/法意使中外具知则是纵使邪说诬民而令诏令本)
(更不明于天下如此/则异议何由帖息)
  再上疏(熙宁三年四/月十七日)
臣闻天下之理本诸简易而行之以顺道则事无不成
故曰智者若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也舍而之于险阻
则不足以言智矣盖自古兴治虽有专任独决能就事
卷二 第 11a 页 WYG1345-0600c.png
功者未闻辅弼大臣人各有心暌戾不一致国政异出
名分不正中外人情交谓不可而能有为者也况于措
置失宜沮废公议一二小臣实与大计用贱陵贵以邪
妨正者乎凡此皆天下之理不宜有成而智者之所不
行也设令由此侥倖事小有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
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矧复天时未顺地震连年四
方人心日益摇动此皆陛下所当仰测天意俯察人事
者也臣奉职不肖议论无补望允前奏早赐降责(时权/监察)
卷二 第 11b 页 WYG1345-0600d.png
(御史里行由是罢为权发/遣京西路同提典刑狱)
  辞西京提刑奏状
臣伏蒙圣恩差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已沥恳诚不
敢祗受愿从窜谪日冀允俞不避烦渎辄再陈请臣出
自冗散过蒙陛下拔擢寘在言责伏自供职已来每有
论列惟知以忧国爱君为心不敢以扬已矜众为事陛
下亮其愚直每加优容故常指陈安危辨析邪正知人
主不当自圣则未尝为謟谀之言知人臣义无私交则
卷二 第 12a 页 WYG1345-0601a.png
不忍为阿党之计明则陛下幽则鬼神臣之微诚实仰
临照然臣学术寡陋智识阔疏徒有捧土之心曾微回
天之力近以力陈时政之失并论大臣之非不能裨补
圣明是臣隳废职业既已抗章自劾屏居俟命岂意刑
书未正而恩典过颁使臣粗知廉隅必不敢蒙耻愿就
如其见利忘义腼面受之陛下有臣如此亦将安用况
台谏之任朝廷纲纪所凭使不以言之是非皆得进职
而去臣恐纲纪自此弛废臣虽无状敢以死请伏望陛
卷二 第 12b 页 WYG1345-0601b.png
下开白日之照厉严霜之刑投诸荒陬实所甘分臣无
任沥血祈天之至(熙宁三年四月上上谓王安石曰人/情如此纷纷奈何安石曰陈襄程颢)
(专党吕公著都无助陛下为治之实今当邪说纷纷之/时乃用襄知制诰颢提点刑狱人称其平正此辈小人)
(若附公著得行其志则天下之利皆归之既不得志又/不失陛下奖用可为肯退听而不为善乃以为佥书镇)
(宁军节度/判官事)
  论十事劄子(师傅/兵役) (六官/民食) (经界/四民) (乡党/川泽) (贡士/分数)
臣窃谓圣人创法皆本诸人情极乎物理虽二帝三王
不无随时因革踵(一作/称)事增损之制然至乎为治之大
卷二 第 13a 页 WYG1345-0601c.png
原牧民之要道则前圣后圣岂不同条而共贯哉盖无
古今无治乱如生民之理有穷则圣人之法可改后世
能尽其道则大治或用其偏则小康此历代彰灼著明
之效也苟或徒知泥古而不能施之于今姑欲循名而
遂废其实此则陋儒之见何足以论治道哉然傥谓今
人之情皆已异于古先王之迹不可复于今趣便目前
不务高远则亦恐非大有为之论而未足以济当今之
极弊也谓如衣服饮食宫室器用之类苟便于今而有
卷二 第 13b 页 WYG1345-0601d.png
法度者岂亦遽当改革哉惟其天理之不可易人所赖
以生非有古今之异圣人之所必为者固可槩举然行
之有先后用之有缓速若夫裁成运动周旋曲当则在
朝廷讲求设施如何耳古者自天子达于庶人必须师
友以成就其德业故舜禹文武之圣亦皆有所从学今
师傅之职不修友臣之义未著所以尊德乐善之风未
成于天下此非有古今之异者也王者必奉天建官故
天地四时之职历二帝三王未之或改所以百度修而
卷二 第 14a 页 WYG1345-0602a.png
万化理也至唐犹仅存其略当其治时尚得纲纪小正
今官秩淆乱职业废弛太平之治所以未至此亦非有
古今之异也天生蒸民立之君使司牧之必制其恒产
使之厚生则经界不可不正井地不可不均此为治之
大本也唐尚能有口分授田之制今则荡然无法富者
跨州县而莫之止贫者流离饿莩而莫之恤幸民虽多
而衣食不足者盖无纪极生齿曰益繁而不为之制则
衣食日蹙转死日多此乃治乱之机也岂可不渐图其
卷二 第 14b 页 WYG1345-0602b.png
制之之道哉此亦非有古今之异者也古者政教始乎
乡里其法起于比闾族党州乡酂遂以相联属统治故
民相安而亲睦刑法鲜犯廉耻易格此亦人情之所自
然行之则效亦非有古今之异者也庠序之教先王所
以明人伦化成天下今师学废而道德不一乡射亡而
礼乐不兴贡士不本于乡里而行实不修秀民不养于
学校而人材多废此较然之事亦非有古今之异者也
古者府史胥徒受禄公上而兵农未始判也今骄兵耗
卷二 第 15a 页 WYG1345-0602c.png
匮国力亦已极矣臣谓禁卫之外不渐归之于农则将
贻深虑府史胥徒之役毒遍天下不更其制则未免大
患此亦至明之理非有古今之异者也古者民必有九
年之食无三年之食者以为国非其国臣观天下耕之
者少食之者众地力不尽人功不勤虽富室强宗鲜有
馀积况其贫弱者乎或一州一县有年岁之凶即盗贼
纵横饥羸满路如不幸有方三二千里之灾或连年之
歉则未知朝廷以何道处之则其患不可胜言矣岂可
卷二 第 15b 页 WYG1345-0602d.png
曰昔何久不至是因以幸为可恃也哉固宜渐从古制
均田务农公私交为储粟之法以为之傋此亦无古今
之异者也古者四民各有常职而农者十居八九故衣
食易给而民无所苦困今京师浮民数逾百万游手不
可赀度观其穷蹙辛苦孤贫疾病变诈巧伪以自求生
而常不足以生曰益岁滋久将若何事已穷极非圣人
能变而通之则无以免患岂可谓无可奈何而已哉此
在酌古变今均多恤寡渐为之业以救之耳此亦非有
卷二 第 16a 页 WYG1345-0603a.png
古今之异者也圣人奉天理物之道在乎六府六府之
任治于五官山虞泽衡各有常禁故万物阜丰而财用
不乏今五官不修六府不治用之无节取之不时岂惟
物失其性林木所资天下皆已童赭斧斤焚荡尚且侵
寻不禁而川泽渔猎之繁暴殄天物亦已耗竭则将若
之何此乃穷弊之极矣惟修虞衡之职使将养之则有
变通长久之势此亦非有古今之异者也古者冠婚丧
祭车服器用等差分别莫敢踰僣故财用易给而民有
卷二 第 16b 页 WYG1345-0603b.png
恒心今礼制未修奢靡相尚卿大夫之家莫能中礼而
商贩之类或踰王公礼制不足以检饬人情名数不足
以旌别贵贱既无定分则奸诈攘夺人人求厌其欲而
后已岂有止息者哉此争乱之道也则先王之法岂得
不讲求而损益哉此亦非有古今之异者也此十者特
其端绪耳臣特论其大端以为三代之法有必可施行
之验如其纲条度数施为注措之道则审行之必也稽
之经训而合施之人情而宜此晓然之定理岂徒若迂
卷二 第 17a 页 WYG1345-0603c.png
疏无用之说哉惟圣明裁择
  论养贤劄子
臣窃以议当代者皆知得贤则天下治而未知所以致
贤之道也是虽众论纷然未极其要朝廷亦以行之为
艰而不为也三代养贤必本于学而德化行焉治道出
焉本朝踵循唐旧而馆阁清选止为文字之职名实未
正欲招贤养材以辅时赞化将何从而致之也臣历观
古先哲王所以虚已求治何尝不尽天下之才以成已
卷二 第 17b 页 WYG1345-0603d.png
之德也故曰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乐取于人以为善
今天下之大岂为乏贤而朝廷无养贤之地以容徐察
其器实高下而进退之也臣今欲乞朝廷设延英院以
待四方之贤凡公论推荐及岩穴之贤必招致优礼视
品给俸而不可遽进以官止以应诏命名凡有政治则
委之详定凡有典礼则委之讨论经画得以奏陈而治
乱得以讲究也俾群居切磨日尽其材行其志使政府
及近侍之臣互与相接陛下时赐召对诏以治道可观
卷二 第 18a 页 WYG1345-0604a.png
其材识器能也察以累岁人品益分然后使贤者就位
能者任职或委付郡县或师表士儒其德业尤异渐进
以帅臣职司之任为辅弼为公卿无施之不称也若是
则引汇并进野无遗贤陛下尊贤待士之心可谓无负
于天下矣取进止
  谢澶州签判表
论议无补职业不修国有典刑罪在诛戮曲蒙弘贷仰
荷鸿私期于糜捐莫可报谢(中谢/)臣性质朴鲁学术空
卷二 第 18b 页 WYG1345-0604b.png
虚志意粗修智识无取陛下讲图大政博谋群材过
听侍臣之言猥加风宪之任臣既遭遇明圣亦思誓竭
疲驽惟知直道以事君岂忍曲学而阿世屡进阔疏之
论愧非击搏之才徒尝刳沥肺肝曾无裨补毫发既不
能绳愆纠缪固不愿沽直买名岂敢冒宠以居惟是奉
身而退自劾之章继上阖门之请突坚天意未回宪章尚
屈更奉发中之诏俾分提宪之权不惟沮诤论之风亦
惧废赏刑之实力形奏述恭俟诛夷此盖伏遇皇帝陛
卷二 第 19a 页 WYG1345-0604c.png
下极天清明普日照临洞正邪之心迹辨真伪于幽微
察臣忠诚恕臣狂直不忍寘诸重辟投之远荒解其察
视之官处以便安之地生成之赐义固等于乾坤涵容
之恩重益逾于山岳臣敢不日新素学力蹈所知秉心
不回信道愈笃愿徇小夫之志不为儒者之羞或能自
进于寻常庶可仰酬于万一
 
 
卷二 第 19b 页 WYG1345-0604d.png
 
 
 
 
 
 
 
 二程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