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赵道一卷十

卷十 第 50160c 页
卷十 第 1a 页 0140-178.png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十 咸十
 (浮云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编修)
   李八百
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初来卜居于筠阳
之五龙冈又名赤冈寨令高安郡治是也有
淬剑池七星井存焉历夏商周年八百岁又
动则行八百里时人因号为李八百或隐山
林或居廛市后修行于华林山石室丹成道
备还蜀中至秦时知唐公房有志而不遇明
师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公房作佣客公
卷十 第 1b 页 0140-179.png
房乃不知仙人也驱使八百任意过于他人
公房甚爱之后八百诈为病困劣欲卒公房
乃命医合药费用数万钱不以为损忧念之
意形于颜色八百又转作恶疮周遍身体溃
烂臭浊不可近也公房乃流涕曰汝为吾家
勤苦历年而得笃疾吾甚要汝得愈无所吝
惜而今正尔当奈若何八百曰吾疮可愈须
得舐之公房令三婢舐之八百又曰婢舐不
能使吾愈若得君舐之应愈耳公房即自舐
之八百言君舐复不能使吾愈若得君妻舐
卷十 第 2a 页 0140-180.png
之当差公房乃复使妻舐之八百曰吾疮已
差欲得三十斛旨酒以沐浴乃当都愈耳公
房即为具酒三十斛致于器中浴疮即愈体
如凝脂亦无馀痕乃告公房曰吾是仙人子
有至心故来相试子定可教也今真相授度
世之诀矣使公房夫妻及舐疮三婢以其浴
馀酒澡洗即皆更少颜色美悦以丹经一卷
授公房入云台山中合作丹丹成乃服之仙
去也一传载公房作公昉云唐公昉兴元府
人也饮李八百仙酒后拔宅飞升今有斗山
卷十 第 2b 页 0140-181.png
观是其遗迹混元实录云李脱学长生之道
周穆王时来居蜀之金堂山龙桥峰下合九
华丹丹成去游五岳十洞二百馀年于海上
遇飞阳君授水玉之道还归此山炼药成又
去数百年或隐或显游于市朝后复回龙桥
峰下炼金鼎还丹丹成已八百岁矣蜀人历
代见之因号曰李八百凡三于此山学道故
世人号此山为三学山(一云栖贤山/今隶怀安军)九域志
仙居观图经云李八百于此上升华林山实
录云李八百于汉州金堂县三学山白日冲
卷十 第 3a 页 0140-182.png
升石室在浮云观西一百步中峰下阔一丈
高如之号八百洞天东南角又有洞门才容
人入行经数丈渐渐高广其深莫测唐玄宗
开元初年孙天师授得张天师秘诀藏于此
洞人又呼为孙天师洞武宗会昌中邑人龚
氏入此洞获得六丁祈雨诀一卷每遇亢旱
祈祷立应懿宗咸通五年高安道士朱元整
入此洞于石函中获经二卷上有题云真风
显色性元整思曰性姓也色性必朱氏也遂
还高安阐授经教盛行于时此洞前后入者
卷十 第 3b 页 0140-183.png
甚众经历之状各异惟秽浊之人自有阻障
信乎神仙窟宅不容无道骨者妄入窥测也
浮云观宋改浮云山圣寿万年观隶隆兴府
奉新县
   匡续
匡阜先生姓匡名续字君平(一云子孝/一云君季)南楚
人也或曰本夏禹之裔生而神灵儿时便有
物外志周武王时师柱下史老聃得长生之
道遂结茅于南嶂山虎溪之上隐焉室中无
所有唯置一榻简策数编而已武王闻其名
卷十 第 4a 页 0140-184.png
屡加徵聘不起居岁月之久有少年数诣之
自通曰姓刘名越家在前山之左邀先生过
之且曰至山下有石高二尺许即予舍续后
如约而往至山下四顾无居室果唯一石乃
扣之石为之开若双扉然有二青衣执绛节
前导先生渐见楼台参差金碧辉映禽鸟翱
翔花木珍异其少年顶玄玉冠朱绂剑佩升
堂接引先生悟非人世心欲求驻少年谓先
生曰子阴功未满后会可期遂饮以玉酒三
爵继索延龄保命汤一啜先生告别而出反
卷十 第 4b 页 0140-185.png
顾其所惟巨石宛然先生自得遇之后神观
日益精明而功行不辍定王尝间柱史伯阳
父方今神仙之在世者伯阳父举五岳诸仙
以对先生其一也王乃召之先生遁不见至
威烈王时复遣使以安车迓之未至之先先
生曰时至矣遂白日腾空而去使者访其所
隐空存靖庐使回因奏请以南嶂山为靖庐
山邦人亦以先生姓氏呼为匡山曰匡阜曰
匡庐其后避宋太祖讳改匡曰康至今其乡
若杜皆因先生而命名虎溪由是为三十六
卷十 第 5a 页 0140-186.png
福地(混元实录云按尔雅释名土山曰阜此/山本名南嶂言土有三天矛嶂也古祀)
(潜山为南岳而南嶂/为储副故亦呼南岳)先生飞升之后上帝命
司吴楚水旱及赐以主温之印统摄八部温
神俗因号为和温康阜先生先生高弟二人
一号白鹿真人一号洪子真今庐山有炼丹
洪井白鹿洞是其遗迹汉武帝元封元年南
巡狩登祀天柱尝望秩焉继而射蛟浔阳江
中顾问此山何神主之博士刘歆奏曰匡续
先生得道于此帝由是封先生为南极大明
公仍命立祠于虎溪旧隐列于祀典迨至东
卷十 第 5b 页 0140-187.png
晋雁门僧慧远游罗浮回夜宿祠下爱其溪
山之胜谒郡守桓伊曰昨梦匡先生愿舍祠
为寺伊从之(今东西二/林寺是也)而迁先生祠于山口
之乾维唐开元间再加兴建天宝初明皇命
使致斋尊为仙庙土民水旱疠疫祷之皆应
南唐保大中相国周宗控节南服而临九江
睹庙貌隳残复加兴建始召道士阙元隐主
之以备香火之奉复奏赐田庄一所永充斋
赡宋英宗治平中赐额为观锡名寿圣行郊
祀降祝版州遣贰车酌献永为彝典建中靖
卷十 第 6a 页 0140-188.png
国元年徽宗诏封先生为靖明真人高宗绍
兴三十二年避德寿殿尊号改赐额广福琼
山白玉蟾题古风云武王笑骑青玉骊生絷
老纣而磔之四海苍生尽札瘥林下哲人甘
忍饥有人著书嵩山下亦有首阳采薇者八
□流瘟毒赤子八纮风车吹火马吾闻康续
隐靖庐青牛老人授以书紫皇锡之敛瘟玺
天下苍生渐嘘枯既闻人间爵十乱胶志茄
芝饮春涧定王烈王呼不起秦王船到崤函
岸及其望夷已苍苔中原一鹿走之汉好仙
卷十 第 6b 页 0140-189.png
天子矢江龙遂封先生大明公晋僧爱地栽
白莲诉梦绐牧树佛宫吾疑老聃昔化龙公
意无乃与聃同虎溪之水蟠青龙虎溪之山
摩苍穹后人因笑葛洪错既到庐山还动脚
葛洪去后几人来满洞白云寒漠漠
 臣道一曰匡续以周王屡徵之不起砺志
 于道其视王侯之贵金玉之富曾土芥之
 不如矣卒能功成行满白日冲升道德经
 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此
 诚匡续以之后世得道之士不事王侯高
卷十 第 7a 页 0140-190.png
 尚其事或飞升或尸解不知其几千人矣
 其殆本于匡续乎
   玉子
玉子者姓章名震南郡人也少学众经周幽
王徵之不出乃叹曰人生世间去生远去死
转近矣但贪富贵不如养性命尽气绝则死
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形为灰土乎独有
神仙度世可以无穷尔乃师桑子具受众经
乃别造一家之法著道书百有馀篇其术以
务魁为主而精于五行之意演其微妙以养
卷十 第 7b 页 0140-191.png
性治病消灾散祸能起飘风伐屋折木作雷
雨云雾能以草芥瓦石为六畜龙虎立便成
行分形为数百千人能步涉江海含水喷之
皆成珠玉遂亦不变也或时闭气不息举之
不起推之不动屈之不曲伸之不直百日数
十日乃复起与弟子行各丸泥为马与之皆
令闭目须臾皆成大马乘之一日行千里又
能吐气五色起数百丈飞鸟过指之即堕地
临渊投符召鱼鳖即皆上岸又能使诸弟子
举眼即见千里之物但不能久也其务魁时
卷十 第 8a 页 0140-192.png
以器盛水著两魁之间吹而嘘之水上直有
赤光辉辉起一二丈以此水治百病病在内
者饮之在外者澡之皆便立愈后入崆峒山
合丹白曰升天
   离明
太阳子姓离名明本玉子同年之亲友也玉
子学道已成太阳子乃事玉子尽弟子之礼
不敢懈怠然玉子特亲爱之有门人三千馀
人莫与其比也而好酒常醉颇以此见责然
善为五行之道虽鬓发斑白而肌肤丰盛面
卷十 第 8b 页 0140-193.png
曰光华三百馀岁犹自不改玉子谓之曰汝
当理身养性而为众贤法师而低迷大醉功
业不修大药不合虽得千岁犹未足以免死
况数百岁者乎此凡庸所不为况于达者乎
对曰晚学性刚俗态未除故以酒自驱其骄
慢如此著七宝树之术深得道要服丹得仙
时时在肚间五百岁中面如少童多酒故其
鬓发皓白也
   杜字
杜宇蜀主也蜀尝大水宇与居人避水于长
卷十 第 9a 页 0140-194.png
平山(在青城味江之/上去县八十里)筑城垒居第后鳖灵开
峡治水人得陆处宇禅位与之自居西山得
道升天鳖灵子孙世有蜀土传十二叶至开
明尚为秦所并乃通中国
   李冰
李冰杨磨皆蜀川得道之士役禦鬼神驱斥
云龙无所不能当开明氏时游息于蜀故尝
佐开明氏理水为蜀除患至秦孝文王时冰
为蜀郡守开江灌田万顷时巫言每岁江伯
取童女一人为妇冰至江祠责之忽不见良
卷十 第 9b 页 0140-195.png
久有二苍牛斗于岸上有顷冰还流汗谓官
属曰吾斗大困能相助邪南向腰中白者我
变也顷复斗主簿刺北向者江伯乃死江水
不复为灾亦不复娶矣冰琢五石犀以厌水
一在青城一在犀浦一在成都市桥一在江
中又于县北玉女房下白沙堆立三石人于
水中与江神誓曰涸不出足涨不至肩今如
其誓石人今在江左岸上蜀人世世祀冰唐
玄宗幸蜀以冰功及于人命饰祠宇追加司
空相国令诸有水泛之处乡里为冰立庙水
卷十 第 10a 页 0140-196.png
势即止杨磨亦有神术能伏龙虎亦于大皂
江侧决水灌田与龙为誓
   鲁般
鲁般燉煌人功侔造化尝怨吴人杀其父于
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手指吴地吴地大旱
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谢之般为断其手
其月吴中地大雨
   马成子
周秦之间天下鼎沸强侵弱众暴寡输转征
伐人不遑安扶风人马成子睹而叹曰百年
卷十 第 10b 页 0140-197.png
之命六尺之身不能自保者举世然也天既
生我必有可延之道何为自投于死乎我闻
道者万物之祖禀生之元化生之本天地之
根历世不变湛然常存我何由得明师而示
我修道之门乎兴此念历年遂弃家访师求
道闻岐山之阳汧渭之侧有伯阳川是老君
与尹喜经行之所有老君授西伯至道之台
乃往寻焉至伯阳川适遇一童子问成子曰
何求而登山邪成子告以求道童子笑曰我
事老君万二千岁矣尚未闻大洞希微之道
卷十 第 11a 页 0140-198.png
今子几岁游隘陋蹄涔之内而欲求道不亦
难乎成子异其言再拜稽首求哀请命曰朝
菌之生瞬息之命非圣人延之将复委朽坏
沦粪土一失此身何时复得闻道乞圣人哀
而教之童子曰我太上之侍童尔年且幼眇
未闻大道无以教子但子苦志丘泉劳迹损
神孜孜念道亦甚可念然我闻太上老君昔
谓郁单天王曰道生万物物不离道得道者
生失道者死道在于身不在他人今子劳涉
山川履此险艰盖为有志然去道远矣成子
卷十 第 11b 页 0140-199.png
复拜问曰道之在身何门修之童子因授以
胎元炼气之法乃入蜀临邛鹄鸣山隐居石
洞中有一人身长丈馀鹿裘毛帻策杖而至
诣成子话隐地之术因谓成子曰此山有石
鹄三百年一鸣鸣则此山之中有得道升天
者此鹄频鸣子当升天矣乃授以神丹告之
曰太上道气为内丹药为外丹阴功为内丹
金石为外丹子炼气胎元受于黄盖童子黄
盖玄天太阳之子与金华玉女侍太上左右
历亿劫之数而常若童颜子遭值此师与亲
卷十 第 12a 页 0140-200.png
朝太上亦无异矣内丹既然吾外丹亦耳太
上所教太微帝君太微帝君乃授后圣太平
君太平君以诀授我我于中玄之山鼓八风
之橐炼五纬之精运日月之炉合乾坤之气
役三元召万神炼之及九九之年而丹成今
以授子朝九天而服之当拜太上太极上卿
九华侍郎入侍玉晨列为高真矣言讫乘云
而去成子敬受服之谓门人曰此山道气非
常常有大功高真功冠三天者于此得道三
百年应尔遂白日升天后天师张道陵亦居
卷十 第 12b 页 0140-201.png
此山太上降之授三天大法师领太玄都省
果三百馀年也
   楚康王
楚康王未见名本怀王之后也素有贤行服
众故国人立之秦始皇吞并六国为三十六
郡康王穷蹙乃逃奔于庐山遂入山东南深
谷以避难于是潜祷于山神冀有阴助时将
军王剪领兵至谷口见烟雾濛霾雷雨暴集
洞壑涌溢不辨道路剪始惧退师康王得免
遥见人马之迹其去甚速今山侧有马到岭
卷十 第 13a 页 0140-202.png
是也康王乃叹曰昔舜南巡不返吾得隐庐
山老林泉足矣愈入深谷不复出久之遇异
人得道后人入山时有见之者顾其举动异
常问之得其髣髴或自言其名氏梁大同初
乃立观其侧武帝诏为康王观戴师愈赞曰
陈舜俞庐山记称楚康王昭以春秋鲁襄公
二十一年卒鲁陈郑许之君送葬于西门之
外诸侯之大夫皆至于墓时楚方强去王剪
灭楚者凡三百二十六年其间容复有康王
邪殊不知周前有定王瑜后有定王介鲁前
卷十 第 13b 页 0140-203.png
有文公兴后有文公贾则是周有二定王鲁
有二文公也审此则康王昭之后复有康王
固无足怪偶太史公不之载尔况庐山名贤
多不见于正史而杂出于传记邪
   唐建威
秦三将军者一名建威姓唐氏一名德殳姓
李氏一名云刁姓宋氏悉不知何许人始皇
时三人皆武士有大功于国爵位崇重既而
见秦政日乱乃相与谋曰时势去矣英雄起
矣方今小人满朝正言不用王道失序政事
卷十 第 14a 页 0140-204.png
乖错不早为之所吾徒其鱼肉矣时有名宦
十人皆正人君子亦相率而去之于是十有
三人皆弃官学道访名山入烟萝如鹿脱猎
场无复反顾之意遂经庐山之阳至紫霄峰
下爱其山水之胜三人欲遂栖焉十人曰不
然初志归群玉洞府岂可中道而废言讫未
行一夕雷电奄至洪流泛涌旦视庐舍左右
化成二溪溪中盘石上有玉简天篆云神化
灵溪金简标题真人受真玉洞潜栖十人莫
知所往三武士遂栖于溪侧种桃茄芝为养
卷十 第 14b 页 0141-004.png
真之具建威曰当惠以施贫德殳曰当药以
济病云刁曰当言以涤迷异术同功而远近
蒙其福久之但见祥云游空双鹤飞舞自是
三人得道仙去矣后人指其居曰三将军洞
而置祠焉至汉武帝时赐名灵溪观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