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精义杂论--司马承祯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0134-040.png
修真精义杂论         芥七
    天 台 白 云 子 述
   导引论
天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在于宣
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
户枢不蠹其义信然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
养生而周其性命也脉经者所以行血气也
故荣气者所以通津血益筋骨利关隔也卫
气者所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也
又浮气之修于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
卷首 第 1b 页 0134-041.png
经者为荣气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如环之无
端也又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之府腰者肾
之府膝者筋之府髓者骨之府而又诸骨皆
属于目诸髓皆属于脑诸筋皆属于节诸血
皆属于心诸气皆属于肺此四肢八环之朝
夕也是知五劳之损动静所久五禽之导摇
动其关然人之形体上下相承气之源流升
降有叙尝见诸导引文多无次第今所法者
实有宗旨其五体平和者依常数为之苦一
处有所偏疾者则于其处加数用力行之
卷首 第 2a 页 0134-042.png
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时为之先
解发散梳四际上达顶三百六十五过散发
于后或宽作髻亦得烧香面向东平坐握固
闭目思神叩齿三百六十五过乃纵体平气
依次为之先闭气以两手五指交叉反掌向
前极引臂拒托之良久即举手反掌向上极
臂即低左手力举右肘令左肘臂按著后项
左手向下力牵之仍亚向左开右腋努胁为
之低右举左亦如之即低手钩项举两肘偃
胸仰头向后令头与手前后竞力为之即低
卷首 第 2b 页 0134-043.png
手钩项摆肘捩身向左向右即放手两膝上
微吐气通息又从初为之三度
次覆伸左手仰掌竖指屈右手举肘仰掌竖
指开臂胸膊如挽弓之势仍回头向左使头
项胸臆臂肘等用力为之左右各三度
次两手作拳拿臂向前筑即努肘向后蹙急
做势用力为之前后各三度
次以左手拳向左之后力摆臂三又向下摆
臂三右如之次交两臂于胸前各以手指攀
两肩仰头偃胸努腹腰为之即低头曲腰耸
卷首 第 3a 页 0134-044.png
肩两手向下用力攀之一仰一低各三度
次屈两手腕安腋下促两肘向前低头努背
为之即仰头努胸臆促两肘向后为之前后
各三度
次帖膝坐以两手托腰向前偃身向后竞力
为之仍摇动其身即平坐纵缓又为之三度
次交胫平坐左手托左边床稍近身后回腕
向外指里以右手攀左膝回头向左仰视其
后努左右臂膊用力为之左右各三度
次竖两膝交两胫以两手交指反掌向外抱
卷首 第 3b 页 0134-045.png
膝仍低头努腰背开膝以磔而臂极膝讫即
回手掌向里急抱膝耸身仰面申咽臆力向
后为之一仰一低各三度
次交胫平坐从膝向里申胫出外以手捉脚
指耸肩向上用力攀仍努腰腹向前左右摇
之气极放宽又为之三度
次以左手攀左脚指至脚心脚指至手腕渐
长舒脚仍举踵向上却将右手托右膝上仍
转头向左右竞力为之即屈左脚以两手共
捧其跟向上高举之即放下以左手按膝右
卷首 第 4a 页 0134-046.png
手攀脚左手向下极按右手回向上极攀之
回头向右之后努肩膊为之左右三度
次长舒两脚偃身向后反手托床屈右脚向
前作势掣踏之左右三度
次舒右脚屈左脚以踵加右髀上垂左膝向
下令至床即舒左屈右为之左右各三度
次偃身反托床竖左膝促敛其踵至臀边举
右踵钩取左膝渐向下按之令左膝头至床
左右各三度
次屈左脚向外以左手下攀脚腕右手托右
卷首 第 4b 页 0134-047.png
膝回头向右低左膝著床以脚向外展以手
向内攀竞力为之左右各三度
次开两膝合两脚踵以两手攀脚掌仰头向
上力举之气极纵体为之三度
次舒脚以两手交指钩曲䐐中偃身向后力
钩之仍渐高举脚努胫偃指左右各三度
次长舒两脚令并竖指以两手各攀其指举
头用力为之三度
导引毕平坐纵体摩两手掌令温乘额向上
三九过摩掌后拭目三九过即以两手中指
卷首 第 5a 页 0134-048.png
无名指按鼻左右上下二七过摩之以食指
中指叉耳向上耸之三五过便以虎口叉耳
向后修旋耳轮三五过摩掌令热摩拭面上
令温温然摩颈项胸臆两乳数十过即摩持
臂上至肩下至手背上下数十过即两手互
相搦捩回转之如洗手状急用力为之数十
过即摩按心腹腰髀等处都毕待气息调平
坐服气如法其摩掌乘额拭面目等寻常数
数为之弥佳不唯在服气之时其诸导引亦
不可总为诸法恐烦劳任逐便为之然终须
卷首 第 5b 页 0134-049.png
从首至足令相承取通也亦可隔三五日一
度具导引之又有立卧等法不能多述亦各
任意为之
   符水论
夫符文者云篆明章神灵之书字也点画有
所象故神气存焉文字有所生故服用朱焉
夫水者元气之津潜阳之润也有形之类莫
不资焉故水为气母水洁则气清气为形本
气和则形泰虽身之荣卫自有内液而腹之
脏腑亦假外滋既可以通腹胃益津气又可
卷首 第 6a 页 0134-050.png
以导符灵助祝术今撰诸符水之法以备所
用可按而为之焉 




右符每以向月建以满日烧香丹书纸左手
持水器右手持符(可以水一升吞之多少任/意如得井华水为良纵是)
(泉水亦可/旦取之)祝曰
金木水火土五星之气六甲之精三真天食
卷首 第 6b 页 0134-051.png
浊气常盈黄父赤子守中无倾(三祝之/皆一气)毕三

叩齿三琢齿(以所执/符噀水)仍于水上烧符灰纳水
(勿令散/失也)北向再拜服之(己后条件各/别是一法也)
前符每以甲子日丹书八枚至满日平旦取
井华水以日出时再拜自称云请服符章愿
令神气充满服二枚次于平定执日亦各服
二枚馀五甲亦可更书服之耳





右六甲阴阳符各随其日支干书内方中也
卷首 第 7a 页 0134-052.png
阳符下有甲子阴符下有乙丑字此举甲子
乙丑为例耳其丙寅丁卯等日各以其日支
干书之皆不悟此理即其文曰各随其日支
干书方中亦由六甲都匠回符中书其日支
干书也仍以朱书阳符黑书阴符亦可预书
一旬之符至其旦取服之每平旦东向烧香
左手持符右手持水器(取井华水/任服多少)祝曰
真人某乙好乐真道服食中和之气甲子太
玄玉女承翼(竟一旬同呼/此他甲放此)绐侍某甲行厨所
在当得无令饥渴(本文兼云丹无大小人无/多少皆当得饱今既自服)
卷首 第 7b 页 0134-053.png
(故不用此言又或日不可减损祝词/则日日无早晚身无昼夜皆得饱)毕再拜
以符纳口中饮水送之
甲子旬中太玄玉女承翼甲戌旬黄素玉女
非廉甲申旬太素玉女琼石甲午旬绛宫玉
女云龄甲辰旬拜精玉女灵素甲寅旬青腰
玉女惠精

 




卷首 第 8a 页 0134-054.png




右二符每以满日丹书吞服之道士张子登
所服也 




卷首 第 8b 页 0134-055.png
右符每以满日丹书吞之道士陈叔平所服
不食己五年






右符每以满日丹书吞之道士许广所服








卷首 第 9a 页 0134-056.png










卷首 第 9b 页 0134-057.png





右安期先生绝谷符丹书绛三寸封以小筒
系右臂令人不饥强身符下三符是也
   服水绝谷法
每旦取井华水以器中盛之仍常别用一好
器其水皆有浊淀久服不佳宜预早取停澄
良久乃取清者服之向王烧香左手持水器
右手持物既不名其物即是物皆得然可取
卷首 第 10a 页 0134-058.png
青竹子一节上下全者常充叩用耳祝曰
承掾史之赐神人之粮正赤黄行无过域下
诸医以自防毕叩齿三通咽气三下令齿气
齐鸣凡三祝止饮之多少任意以饱为度此
旦一服后饥即取水祝服之亦无论早晚日
三服便不饥初服水数十日瘦极头眩足弱
过此渐佳若兼服药物则不至虚惙也不欲
多言笑举动忘精费气此为所忌耳
   服药论
夫五藏通荣卫之气六府资水谷之味今既
卷首 第 10b 页 0134-059.png
服气则藏气之有馀又既绝谷则府味之不
足素问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
故须诸药以代于谷使气兼致藏府而全也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
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
阴归六府清阳为气浊阴为味味归形形归
气气归精精食气形食味气为阳味为阴阴
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是知阴以通之味以
实之通之则不惫实之则不羸矣今以草木
之药性味于藏府所宜为也安藏丸理气膏
卷首 第 11a 页 0134-060.png
其先无病疹藏府平和者可常服此丸膏并
茯苓巨胜等单服之药若藏有病者则以所
宜者增损之服如先有痼疾及别得馀患者
当别医攻疗则非此之所愈也其上清方药
各依本经禀受者自宜遵服
   安和藏府丸方
茯苓桂心甘草炙人参柏子仁薯蓣麦门冬
去心己上各三两天门冬四两
右捣筛为散白蜜和为丸丸如梧桐子每服
三十丸日再服以药饮下之松叶枸杞等诸
卷首 第 11b 页 0134-061.png
药可为饮也
   理润气液膏方
天门冬黄精地黄术(己上各五升各/煎讫相和匀)茯苓(二/两)
桂心甘草炙已上各三两薯蓣泽泻(己上各/五两)
右并捣以密绢筛令极细纳诸煎中又纳熟
巨胜杏仁屑三升白蜜二升搅令调重汤煮
搅勿住手令如膏便调强为佳冷凝捣数千
杵密器贮固之少出丸服每早晨以一丸如
李核大含消咽之日再三此药宜八月九月
合至三月已来服之若三月二月中更煮一
卷首 第 12a 页 0134-062.png
度令稠硬则经夏不复坏
   吐阴痰饮方
甘草(二两/生用)茯苓(二/两)
煮茶汁可五六升许浓汁者切前药相和煮
取六升绞去滓微温服三升令顿即以物剔
喉中令吐吐已又温服三升别令极画所吐
当引痰涎出矣又煮单茶汁三升许加少许
生姜橘皮稍热服渐渐啜之便仰卧以手挼
摩胸臆下至心腹暖覆衣便卧良久自此后
勿食酸咸诸物
卷首 第 12b 页 0134-063.png
   泻阴宿泽方
大黄白术赤茯苓生姜(己上各/二两)大槟榔(三枚/去皮)
(切碎水浸文火/煮过别筛为末)吴茱萸甘草炙枳壳(炙已上/各一两)
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汤欲成纳大黄煮
一沸绞去滓分温再服纳槟榔末一半如人
行五六里又服以得三四行快泻为度初一
服若不觉转利后服亦可加炼成朴硝半两
服之自此后勿食生冷坚硬滑诸物十馀日
将息平和讫然可服气饵药
凡吐泻皆以月三日后十五日已前天气晴
卷首 第 13a 页 0134-064.png
和为佳其日风雨阴雾及十五日己后慎不
得吐泻
   慎忌论
夫气之为理也纳而难固吐而易竭难固须
保而使全易竭须惜而勿泄真人曰学道常
如忆朝餐未有得之者惜气常如惜面皮未
有不全者也又曰若使惜气常如一身之先
急吾少见于枯悴矣其于交接言笑务宜省
约运动呼叫特须调缓触类爱慎方免所损
矣夫人之为性也与天地合体阴阳混气皮
卷首 第 13b 页 0134-065.png
肤骨髓藏府荣卫呼吸进退寒暑变异莫不
均乎二仪应乎五行也是知天地否泰阴阳
乱焉藏府不调经脉之候病焉因外所中者
百病起于风也因内所致者百病生于气也
故曰恬惔虚寂真气居之精神内守病安从
来信哉是言也故须知形神之性养而全之
内外之疾畏而慎之素问曰天有宿度地有
经水人有经脉天地和则经水安静寒则经
水凝冱暑则经水沸溢风暴起则经水波涌
而陇起或虚邪因而入客亦犹经水之得风
卷首 第 14a 页 0134-066.png

天温日明则人血气淖液而卫气扬天寒日
阴则人血亦疑冱而卫气沉血气者喜温而
恶寒寒则冱而不流温喜而去之苍天之气
清静则志意治从则阳气固贼邪不能容此
因时之孕也月始生则人血气始精卫气始
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
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
血气者也若此时犯冒虚邪则以身之虚而
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起至骨入则伤五藏
卷首 第 14b 页 0134-067.png
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
八正者所以候八风虚邪以时至者也八正
之虚邪避之如矢射慎勿犯者假令冬至之
月风从南来为风贼伤也谓从其虚邪之乡
来乃能病人也他节仿此阳气者一日而三
候平旦阳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己虚
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
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箸久
坐伤肉是谓五劳所伤也
卷首 第 15a 页 0134-068.png
愁忧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
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
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人有五气喜怒悲忧
恐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
下寒则气聚热则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喜怒伤阴寒暑伤阳喜怒不节寒
暑过度生乃不固
五味所入苦入心辛入肺酸入肝甘入脾咸
入肾阴之生本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则肝
气以津肺气乃绝味过于咸则骨气劳短肺
卷首 第 15b 页 0134-069.png
气折味过于甘则心气喘满色黑肾不衡味
过于苦则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则
筋脉阻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
箸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多食咸则脉凝冱而变
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
爪枯多食酸则肉胝𦛴而唇揭多食甘则骨
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此论饮食之五
味而药性亦有五味服饵丸散特宜慎之服
气之人不宜食辛味何者辛走气气病无食
卷首 第 16a 页 0134-070.png
辛也
   五藏论
夫生之成形也必资之于五藏形或有废而
藏不可阙神之为性也必禀于五藏性或有
异而气不可亏是天有五星进退成其经纬
地有五岳静镇安其方位气有五行浑化弘
其埏埴人有五藏生养处其精神故乃心藏
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志意通内
连骨髓而成身形矣又心者生之本神之处
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
卷首 第 16b 页 0134-071.png
之处也脾者食廪之本营之处也肾者封藏
之本精之处也至于九窍施为四肢动用骨
肉坚实经脉宣行莫不禀源于五藏分流于
百体顺寒暑以延和保精气以享寿且心为
诸藏之主主明则运用宣通有心之子安可
不悟其神之理邪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
于左肺生于右心部于表肾位于里脾为之
使胃为之市心为之汗肺为之涕肝为之泪
脾为之涎肾为之唾是谓五液心为噫肺为
咳肝为语脾为笑肾为嚏天气通于肺地气
卷首 第 17a 页 0134-072.png
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
肾五藏各有所合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肺
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
也五藏各有府藏为阳府为阴五藏者藏精
神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受水谷
而不留故实而能满夫小肠为心之府大肠
为肺之府胆为肝之府胃为脾之府膀胱为
肾之府六府者各有其应小肠者脉其应也
大肠者皮其应也胆者筋其应也胃者肉其
卷首 第 17b 页 0134-073.png
应也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也十二藏
之相使者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
相傅之官也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也谋
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也决断出焉膻中者
臣使之官也喜乐出焉胸中上焦之门户也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
之官也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也化物
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也伎巧出焉三焦者决
渎之官也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郡之官也津
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不得相
卷首 第 18a 页 0134-074.png
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
殆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
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殆也
   疗病论
夫气者之为功也广矣妙矣故天气下降则
寒暑有四时之变地气上腾则风云有八方
之异兼二仪而为一体者总形气于其人是
能存之为家则神灵俨然用之能禁则功效
著矣况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
之疾何往而不愈哉习服闲居则易为存使
卷首 第 18b 页 0134-075.png
诸有疾痛皆可按而疗之凡欲疗疾皆可以
日出后天气和静面向日在室中亦向日存
为之平坐临目握固叩齿九通存日赤晖紫
芒乃长引吸而咽之存入所患之藏府若非
藏府之疾是诸肢体筋骨者亦宜先存入所
主之藏也闭极又引凡得九咽觉其藏中有
气乃存其气攻于所苦之处闭极微微吐气
其息稍定更吸而攻之觉疾处温暖汗出为
佳若在四肢应可导引者则先导其处已后
攻之纵上体上亦宜按捻令其气通若在头
卷首 第 19a 页 0134-076.png
中当散发梳头皮数百下左右摇头数十过
乃吸气讫以两手指于顶上急攀之以头向
上力拒之仍存气向上入脑于顶发诸孔冲
出散去一极讫放手通气更为之以觉头颈
汗出痛处宽畅为候若病在藏府者则仰卧
吸引存入其处得五六咽则一度闭息攻之
皆以意消息其病或是久来痼疾并有症块
痃积者则非气之所能除愈终亦稍觉宽平
也兼药同疗亦无所妨乃于药性易效耳虽
用气攻病虽攻其处肤腠散出然兼依明堂
卷首 第 19b 页 0134-077.png
图取其所疗之穴想而引去尤佳既知其穴
宜依十三月各用其律管急按穴上想而出
之则心存有所主气行有所适矣
黄钟十一月律也管长九寸空中围九分大
吕十二月律也管长八寸空中围九分大簇
正月律也管长七寸强空中围九分夹钟二
月律也管长七寸强空中围九分姑洗三月
律也管长七寸强空中围九分仲吕四月律
也管长六寸强空中围九分蕤宾五月律也
管长六寸强空中围九分林钟六月律也管
卷首 第 20a 页 0134-078.png
长六寸强空中围九分夷则七月律也管长
五寸强空中围九分南吕八月律也管长五
寸强空中围九分无射九月律也管长四寸
强空中围九分应钟十月律也管长四寸强
空中围九分皆取山阳之竹孔圆者其节生
枝不堪用手臂不援虽云手臂诸有疾处亦
可为之先以一手徐徐按摩所疾之处良久
毕乃临目内视视见五藏咽液三过叩齿三
通正心微咒曰
太上四玄五华六庭三魂七魄天阙地精神
卷首 第 20b 页 0134-079.png
符荣卫天胎上明四肢百神九节万灵受箓
玉晨刊书玉城玉童护命玉女侍身永齐二
景飞仙上清长与日月年俱后倾超腾升仙
得整太平流风结疴注鬼五飞魍魉冢讼二
气相徊凌我四肢干我盛衰泰山天丁龙虎
曜威斩鬼不祥风邪即摧考注匿讼百毒隐
非使我复常日月同晖考注见犯北辰收摧
干明上威毕又常以生气时咽液二七过按
体所痛处向王而咒曰
左玄右玄二神合真左黄右黄六华相当风
卷首 第 21a 页 0134-080.png
气恶疾伏匿四方玉液流泽上下宣通内遣
水火外辟不祥长生飞仙身常休强毕又咽
液二七过又当急按所痛处三十一过常如
此则无疾也
   病候论
天生之为命也资乎形神气之所和也本乎
藏府形神贞固则生全而享寿藏府清休则
气泰而无病然且禀精结胎之初各因四时
之异诞形立性之本罕备五常之节故躁扰
多端嗜欲增结或积疴于受生之始或致疾
卷首 第 21b 页 0134-081.png
于役身之时是故喜怒忧恐自内而成疾也
寒暑饮食自外而成病也强壮之岁唯知犯
触衰谢之年又乖修养阴阳互舛形气相违
诸疹既生厥候多状况乎服气之者谷肴己
竭形体渐羸精气未全神魄不畅或旧疹因
之以发动新犯致之以虚邪须知所由宜详
所疗今粗其可辨之状以代问医则其气攻
之术希同物药虚实之形其何以生自气血
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流于经血气离
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
卷首 第 22a 页 0134-082.png
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
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
而善忘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内
寒阴盛则外热五藏之道皆出于经遂行血
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血而生气有馀则
腹胀飧泄不时天之邪气感则害五藏也水
谷之寒温感则害六府也地之湿气感则害
皮肉筋脉也又邪之主也或生于阴或生于
阳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
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
卷首 第 22b 页 0134-083.png
地气也主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
者阳受之食饮不可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
之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藏入六
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藏则填满
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癖故喉主天气咽主
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
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
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
行阴病者下行极而上行伤于风者上先受
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卷首 第 23a 页 0134-084.png
头者精明之府也头惫视深精将夺矣背者
胸之府也背曲肩随胸将坏矣腰者肾之府
也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也屈伸
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也不
能久立行则掉慄骨将惫矣
肺热病者右颊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肝热病
者左颊赤脾热病者鼻赤肾热病者颐赤病
虽未发见其色者宜疗之故曰疗未病者病
肺热病者色白而毛槁心热病者色赤而络
脉溢肝热病者色苍而爪枯脾热病者色黄
卷首 第 23b 页 0134-085.png
而肉蠕动肾热病者色黑而齿枯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又曰肝病欲散急食辛以散
之用辛补之酸泻之禁当风肝恶风也心主
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
酸以收之又曰心病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
咸补之甘泻之禁温衣热食心恶热也脾主
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
食苦以燥之又曰脾病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用甘补之苦泻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
卷首 第 24a 页 0134-086.png
恶湿也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曰肺病欲收
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禁寒衣饮
食肺恶寒也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
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
气通也又曰肾病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
补之咸泻之卒煖无热食温衣肾恶燥也辛
走气气病无食辛苦走骨骨病无食苦甘走
肉肉病无食甘咸走血血病无食咸酸走筋
筋病无食酸是谓五禁勿多食也
卷首 第 24b 页 0134-087.png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腨
胻足背痛虚则少气不能服事耳聋嗌乾心
病者胸中痛胁肢满肋下痛膺背肩甲间痛
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太满胁下与腰相引而
痛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虚则
恐如人将捕之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肿脾病
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契脚下痛虚
则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肾病者腹大胫肿
喘咳身重寝汗出恶风虚则胸中痛也
肺风之状多汗恶风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
卷首 第 25a 页 0134-088.png
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
焦绝善怒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
风善悲微苍嗌乾善怒诊在目下其色青脾
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微
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
恶风面疣然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隐曲不
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
食饮不下隔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
则泄诊在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
恶风先当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再
卷首 第 25b 页 0134-089.png
至其风日则病小愈矣



修真精义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