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群仙会真记-北宋-施肩吾卷二

卷二 第 40426c 页
卷二 第 1a 页 0116-034.png
西山群仙会真记卷之二夜二
   (清虚洞天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撰)
   (三仙门弟子天下都闲客李竦全美编)
   养生
三元真经曰人物异形受生惟一气魂得之
于天体魄得之于地无形无象自空中来即
父精母血以无为有三百日胎完胎完气足
则生是由无而有不善养生则以有还无矣
血气方刚以所有之神气复与于儿女血气
既衰将己有之魂魄复还于天地故生中起
卷二 第 1b 页 0116-035.png
灭以灭止生气断神散而无生矣善人君子
莫不欲生而不知养生之时以天地为法日
月为本阴绝阳生阳绝阴生生生不穷天地
所以长久魄往魂来来往不已日月所以长
久是知气在养而不弱形在养而不悴内外
养之无差故得与天地日月同长久也
西山记曰古今圣贤谈养生之理者著养生
论者不为少矣又曰少私寡欲少私寡欲者
可以养心又曰绝念忘机绝念忘机者可以
养神又曰饮食有节饮食有节者可以养形
卷二 第 2a 页 0116-036.png
又曰务逸有度务逸有度者可以养乱又曰
入清出浊入清出浊者可以养气又曰绝淫
戒色绝淫戒色者可以养精养生之道不在
于此所生微也善养者从微至著所生小也
善养者自小及大当旺时养而取之当衰时
养而补之如春养脾秋养肝夏养肺冬养心
鍊形则起火还丹则聚气此年中用月不失
养生之道也及春夏养阳以真气随天大运
在肝与心心肝者气升之所秋冬养阴以真
气随天大运在肺与肾肾肺者液降之所此
卷二 第 2b 页 0116-037.png
阴阳传送不失养生之道也及肾气生于子
时一阳生于二阴之中当此之时若澄心静
虑闭目升身想火轮起于丹田是气生而养
之有法也及肝气生于卯时一阳生于二阴
之下当此之时若孤坐闭目多入少出存儿
女相见于黄屋之中而产就婴儿是阳生而
养之有法也及心气生于午时一阴生于二
阳之中当此之时若忘言绝念满口含津攻
心气不散存龙虎交媾于烟焰之中而盘金
鼎奔流于下是丹田气生而养之有法也及
卷二 第 3a 页 0116-038.png
肺气生于酉时一阴生于二阳之上当此之
时若闭目冥心以腹肚微胁存大火炙于鼎
中鼎中有三昧炎炎不绝三昧齐发是阴生
而养之有时也及夫三百日胎完而真气生
养其真气而鍊之生神五气朝元三花聚顶
五百日阳神生养其阳神而鍊之合道是生
形已来养之而生真气自生气以来养之而
生法身身外有身超凡入圣养生之道备于
此矣
   养形
卷二 第 3b 页 0116-039.png
玉华灵书曰神以气为母气以形为舍鍊气
成神鍊形成气阳神未聚三花不入泥丸真
气未朝五彩不生丹阙无形笼络神气两离
故天地大也未免轻清重浊之象日月明也
难逃圆明缺暗之形积阳生神上以丽乎天
者星与辰也积阴生形下以壮乎地者土与
石也水中气升而为雨为云气中水降而为
雾为露万象群生不能无形惟人也集灵以
生资道以成不知养形之端精魄耗散而阴
壳空存未死之前已如槁木馀喘既绝尽为
卷二 第 4a 页 0116-040.png
粪壤养形之道可不深思
西山记曰仲夏仲冬之月善养形者处于深
堂避其大寒大热之气而伏其肌肤非特此
也先寒而衣衣不得顿多先暖而解解不得
顿少久劳则安闲以保极力之处久逸则导
引以行稍滞之气暑不当风当风则荣闭而
卫结夏不卧湿卧湿则气散而血注冬不极
热极热则肾受虚阳而春夏肝与心有壅蔽
之疾也夏不极凉极凉则心抱浮寒而秋冬
肺与肾有沉滞之患也不可极饥而食食不
卷二 第 4b 页 0116-041.png
过饱饱则伤神饥则损胃不可极饮饮不过
多多则损气渴则伤血沐用旬浴用五夫五
则五气流传遍浴之荣卫通畅旬则数满复
还真气在脑沐之则耳目聪明若频频浴者
血凝而气散虽肌体光泽久而气自损矣故
有瘫痪之疾者气不胜血神不胜形也若频
频沐者气壅于上脑滞于中令人体重形疲
久而经络不能通畅故古人以阳养阳阳不
耗散以阴鍊阳阳不损弱如一年内春夏养
阳秋冬养阴是借阴养阳以阳消阴也一日
卷二 第 5a 页 0116-042.png
内午前鍊乾以气前起鍊形后起金晶午后
鍊坤以药有药则聚气鍊丹无丹则收火煮
海皆以真阳见用于自身不然敛身聚之可
以无中养就真气升身真气以灭魔阴焉奉
道之士广览多学徒以劳损不知阴阳为之
总领之元也真阴真阳为胎凝于丹田次以
真阴为气真阳成形身外有身超凡入圣矣
   养气
太上隐书曰天地以清浊为质非气不足以
运阴阳日月以明暗分形非气不足以交魂
卷二 第 5b 页 0116-043.png
魄以橐籥之用呼吸之理是气使之然也禽
一冲而制在气履空如实鱼一跃而制在水
穿水如无众植凋残独松柏而常茂者气坚
也群动灭寂惟龟鹤之不悴者气任也形为
留气之舍气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
养气至大至刚充塞乎天地之间气聚神灵
遨游风尘之外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
养其气
西山记曰古今养气之士不免于疾病死亡
者不知其道也昔人以志士不语为养气此
卷二 第 6a 页 0116-044.png
保气也失之昏以入清出浊为养气此换气
也失之虚昏者气散神狂真灵日厌终无所
归矣虚者丹田无宝徒劳而吐纳终不能住
矣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认为胎息误矣上咽
下搐聚气可也指作还丹误矣绵绵若存用
之不勤委气而和神也息息要住纳之不出
闭气而鍊形也一咽复一咽双收两夹以嘘
咽为法是借气取水灌溉之术也正坐升身
气满四大血络通行荣卫和畅是布气焚身
之法也若此皆非养气矣养气之道生时养
卷二 第 6b 页 0116-045.png
之使不衰弱时养之使不散如古行屯者是
阳初生屈而未伸故朝屯以取养气之茂也
如古行蒙者是一阳处群阴之中暗而不明
故暮蒙以取求阳之义也非特此也才所不
敏强思伤也力所不及强举伤也悲哀憔悴
伤也喜乐过度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
怀伤也或久谈言笑寝息失时拽弓引弩耽
酒呕吐饱食便卧跳步喘息欢呼哭泣阴阳
不交积伤至尽则早亡矣故善养者淡然无
欲处乎寂寞之境自有希夷之趣冬则阳生
卷二 第 7a 页 0116-046.png
至春分之后阳盛而阴散防其馀阴入腹而
为苦寒之疾夏则阴生至秋分之后阴盛而
阳散防其馀阳入腹而为酷暑之患勿观死
者防死气触生气不近秽处防秽气触真气
真气未壮而朝不虚食常充口真气欲绝而
暮不实食常减口然而调气和气布气咽气
聚气行气保气换气皆不出养气之道夫气
如线触之则断气如烟扰之则散不能养者
失保形之道然养气未及探药探药未及鍊
气探气还元结成金丹鍊之出壳迁变羽客
卷二 第 7b 页 0116-047.png
未鍊先探之未探先养之
   养心
通玄经曰人以形为舍心为主主于国则君
臣之分主于家则父子之礼心为君父气为
臣子身为家国心气一注无气不从在五行
为火南方盛阳之精宿应荧惑神受朱雀状
垂三叶色若朱莲神明依泊变化莫测混合
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止放之则
狂清静道生浊躁神亡但能空寂得之有常
永保无为其身则昌惟狂克念可以作圣惟
卷二 第 8a 页 0116-048.png
圣罔念可以作狂古今达士养以寡欲务于
至诚真源湛然灵光自莹于丹台也不为事
惑物役可以超凡入圣
西山记曰从道受生谓之性自一禀形谓之
命所以任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有
所思谓之志事无不周谓之智智周万物谓
之虑动而荣身谓之魂静以镇身谓之魄流
行骨肉谓之血保形养气谓之精气清而快
谓之荣气浊而迟谓之卫总括百骸谓之身
众象备见谓之形块然有阂谓之质形貌可
卷二 第 8b 页 0116-049.png
则谓之体小大有分谓之躯众思不碍谓之
神漠然变化谓之灵气来入身谓之生气去
于形谓之死所以通生谓之道道者有而无
形无而有精变化不测通神群生真人上仙
教人修道即修心也教人修心即修道也道
不可见因心以明之心不可常用道以守之
故虚心遣其实无心除其有也定心令不动
也安心令不危也静心令不乱正心令不邪
清心令不浊净心令不秽此皆已有令以除
之心直不返复也心平无高下也心明不暗
卷二 第 9a 页 0116-050.png
昧也心通无窒碍也此皆固有因以然之又
在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
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故得灵光不乱神气不
狂方可奉道保生嗟无知者多思神殆多念
志散多欲损气多事役形多语弱气多笑损
脏多愁摄血多乐溢意多喜则交错多怒则
百脉不定多好则昏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
欢故其源不洁和气自耗不得延年失于养
心之故也故古喻之如猿狂而不定比之如
贼盗其所有也
卷二 第 9b 页 0116-051.png
   养寿
三清真录曰父母之真阴真阳二气以精血
为胞胎胎完气足而为形矣集灵资道神气
相合而为寿定矣大寿一万二千岁守朴任
具虽亡而道不亡也中寿一千二百岁留形
住世道在而身亦在也下寿一百二十岁知
之修鍊可以安乐延年不知修鍊走失耗散
在我者不为我之所有而又外触禁忌暗除
年算一算为三百日寿一岁为本数之寿一
纪为正纪之寿无知少学以小恶为无伤积
卷二 第 10a 页 0116-052.png
恶以至于灭身以小损为无害积损以至于
灭生始以灭一算次以除本数终以除一纪
未及中年夭之大半仙子真人悯而哀之虽
有超脱之法必先养寿之方审而用之可延
至大寿不惮修持千日自有超凡之道
西山记曰虽知养生之理不悟修行之法则
生亦不长虽知修鍊之方不知养寿之道则
修亦无验故养寿者凡以禁忌而防其祸行
不多言恐神散而损气睡不张口恐气泄而
损神临危登峻则魂飞玩杀看斗则气结吊
卷二 第 10b 页 0116-053.png
死问病则喜神自散卧湿当风则真气日弱
古庙凶祠不可入入之则神惊狂禽异兽不
可戏戏而则神恐对三光濡溺折人年寿贺
四重深恩灭人大数饮宴于圣像之侧魂魄
不安坐卧于墓冢之间精神自散枯木大树
之下不可息防九阴之气触人阳神深水大
泽不可渡恐至寒之性逼人真气出众华卉
不可折防招妖狂入室非时果实不可食防
带邪气入腹妄言绮语非患难不可频说说
之减人正寿肥甘醇酒非会合不可频饮饵
卷二 第 11a 页 0116-054.png
之除人本禄负贤忘恩必有祸应轻财毁物
自无福生大山勿深入入之必凶美物勿酷
爱爱之勿吉损人伤物以冤报冤嫉贤妒能
以怨起怨虚传妄授慢友轻师此类或有触
犯虽得正诀遇异人大道未就先为此除其
寿以罪当功竟不能速成也善养寿者以法
修其内以理验其外修内则秘精养气安魂
清神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鍊神合道超凡
入圣也验外则救贫济苦慈物利人孝于家
忠于国顺于上悯于下害不就利忙不求闲
卷二 第 11b 页 0116-055.png
凡以方便为心勿以人我介意方始奉道多
遇至人自得真法及夫下功之后少有患难
速得圆成然是修养所致亦是阴德报之苟
不达养寿之宜安得内外齐成乎
西山群仙会真记卷之二